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地理分為

中國歷史地理分為

發布時間:2021-02-21 10:53:57

1.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有哪些基本特點

中國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地理生態環境,是指中國進入文明社會以來的整個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即歷史地理環境。地理環境包括兩個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一般說來,自然地理環境,如氣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陸分布等,發展變化的速度比較緩慢,有時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為人們所覺察。但在某些階段和某些局部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也可能發生得非常迅速,非常劇烈,造成巨大的影響。人文地理環境,如疆域、政區、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農業、牧業等方面,發展變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發展變化的速度要快得多。當然,這兩方面的是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開的。

1、疆域、政區
自秦至清的疆域范圍,以鴉片戰爭前的清疆域為極盛。秦漢實行郡縣制,唐朝逐漸演變為道-州-縣三級制,宋朝主要為路-州-縣三級制,元朝實行行省制,明清沿襲,基本形式為省-府-縣。

2、民族、人口
中國歷來是多民族國家,各族共同締造中國,中國領土也由各民族共同開拓和鞏固。公元初已有6000多萬人口,幾經起落,至19世紀中葉達4.3億。人口分布極不均衡,遷移頻繁,移民眾多。

3、地形、地貌
一些湖泊消失,或發生巨大變化;水道、水系的變遷,如黃河改道,海河水系形成;海陸變遷,一些沿海地區陸續成陸,另一些地區又淪入大海;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貌破碎;沙漠擴大或范圍變動等。

4、氣候
溫度變遷,有過多次反復,由寒轉暖,又由暖轉寒;濕潤狀況的變遷,由濕潤而逐漸乾燥,旱情增加。

2. 中國歷史上,地理上有哪些四大詳細些,

中國四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
我國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雲貴高原
我國四大平原 東北 華北 長江中下游 關中

3. 中國古代地理學

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是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和《管子·地員》。《尚書·禹貢》按地理特徵將古代中國版圖分為九州,並概要記載各地自然條件、經濟活動和物產交通,堪稱世界上第一部綜合地理作品。《管子·地員》探索了中國土地的分類和山地植物的垂直帶譜,是世界上最早對土地進行系統分類的作品。

在公元四世紀到公元十四世紀的中古時期,中國的地理知識和思想有長足的進步。這時候中國在方誌、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如法顯的《法顯傳》、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至今仍是研究中亞、印度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酈道元的《水經注》至今仍為考證中國水資源和水環境演變的要著;沈括的《夢溪筆談》一書提出了河流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並用以解釋華北平原形成的原因,較西方類似的見地早四個世紀。

公元十五世紀到公元十八世紀的近古時期有兩件重大的地理事件,就是中國的鄭和「七下西洋」和西方的地理大發現。雖然,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開始的地理大發現早半個多世紀,船隊的規模、航海的技術也遠勝於哥倫布,然而其社會意義和對地理學的影響則遠不及地理大發現。

中國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後,也在同期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理論探索工作,如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中已有不少成因方面的論述。但中國古代地理著述多描述性記載,缺少對地球表面整體規律的研究,這也是近代中國地理學落後的原因之一。

4. 中國歷史地理概述怎麼樣

第一節當代歷史地理學產生和發展過程 第二節歷史地理學研究對象和學科性質 第三節歷史地理學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二章歷史時期氣候的變遷 第一節三四千年前的溫暖濕潤氣候 第二節三四千年來氣候的變遷 第三章歷史時期植被的變遷 第一節主要森林地帶的原始植被狀況 第二節草原和荒漠地帶的原始植被狀況 第三節歷史時期植被的變遷 第四章歷史時期水系的變遷 第一節黃河下遊河道的變遷及其影響 第二節長江中下游水系的變遷 第三節海河水系的歷史變遷 第四節黃淮海平原湖沼的歷史變遷 第五章海岸線的變遷 第一節遼東灣海岸 第二節渤海灣海岸 第三節蘇北海岸 第四節長江口海岸 第五節杭州灣海岸 第六章沙漠的變遷 第一節我國東部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帶沙漠的形成和變遷 第二節第四紀以來形成的沙漠地區的變遷 第七章歷史時期疆域的變遷 第一節夏商周時期中原王朝的勢力范圍及其周邊民族 第二節先秦時期華夏諸國的疆域 第三節秦漢統一王朝疆域的形成和變遷 第四節魏晉南北朝時期疆界的變遷 第五節隋唐統一帝國疆域的形成 第六節宋遼金時期各分裂政權的疆域 第七節元代的疆域 第八節明時期中國疆域 第九節清帝國疆域的形成--中華帝國最終疆域的形成 第十節近代帝國主義侵華和中國國土的淪喪 第八章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 第一節秦統一前地方行政區劃的出現 第二節郡縣制的確立 第三節州郡縣三級制的確立與解體 第四節道路制度的出現與演變 第五節行省時代與中央集權的加強 第九章人口的增長、分布和遷移 第一節戰國至兩漢時期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三節隋唐五代時期 第四節宋遼金元時期 第五節明清民國時期 第十章中國古代農業的地區開發與地域差異 第一節我國北部農牧界線的歷史變遷 第二節我國古代主要農業區的歷史變遷 第三節主要糧食作物分布及其變遷 第十一章歷代工礦業的分布和興衰變遷 第一節絲棉織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二節雕版印刷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三節造紙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四節陶瓷業的地理分布及共變遷 第五節歷代五金生產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十二章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線的歷史變遷 第一節先秦時期的城市和交通 第二節秦漢時期全國交通--城市體系的形成 第三節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城市交通路線格局的變化 第四節隋唐五代時期全國城市體系的重建與發展 第五節宋遼金時期城市重心的南移與商業市鎮的出現 第六節域外交通的歷史發展 第十三章歷史文化景觀的地域差異及其變遷 第一節文化重心區的分布、轉移與政治、經濟關系 第二節方言的地域差異及其變遷的地理背景 第三節社會人群的地域差異

5. 中國歷史地理的名詞解釋有哪些

歷史方面的有:四大書院 八大古都 四大名樓 淝水之戰 赤壁之戰 貞觀之治 安史之亂 王安石變法 王叔文變法及八司馬 土木堡慘敗 等等.
地理方面的有:1梅雨初夏季節在江淮地區經常出現的一種大范圍的降水氣候特徵.降水豐沛相對濕度大、雲量多、風力、大氣悶熱.
2.寒潮冬半年降溫幅度較大的大氣現象.標准日降溫高於10度溫度天距平高於10度溫度頁距平高5度.
3.伏旱發生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即梅雨過後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形成的乾旱天氣現象.

4.干濕度地帶性海陸分布及其對比關系形成了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差別大陸內部和東西兩岸各植被類型的差別以及景觀的干濕度差別這種差別常呈經度分異的方向變化故習稱為經度地帶性或稱為干濕度地帶性.
5.灘塗海陸之間的交接地帶其地貌沉積、土壤都與潮汐、海浪及泥沙來源密切相關.
6.黑潮暖流北太平洋副熱帶總環流系統中的西部邊界流具有流速強流量大流幅狹窄延伸隧道高溫高鹽等特徵為其特色其潮流因水色深藍遠看似黑色故謂黑潮.
7.冷島效應綠洲內部防護林和農作物使風速減速蒸散強烈使用相對濕度增加下墊面的改變使溫度變幅減小且平均值低於周圍荒漠.這些特點不僅有利於綠洲化過程持續進行還對綠洲邊附近的荒漠侵襲起著某種抑製作用.
8.土地資源從自然屬性看是指地質、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其性質取決於土地要素的組合關系和綜合特點.從社會屬性看是具有可促使發展農業生產的具有經濟特徵的社會財富.
9.地域分異規律指整個景觀或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按確定方向發生有規律的空間分異現象.10.區域文化形成於一定地區的地理單元內的以一定地域概念為基礎的相對明確的地域范圍內形成的系統文化.
11.傳統文化是指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並沿傳下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6. 中國古代地理

看是在什麼時期了 每個時期的版圖都不一樣
比如西周初分封了六個諸侯國:燕、衛、齊、宋、晉、魯

晉國,先秦姬姓封國。西周初,成王封其弟虞於唐(今山系翼城西)叔虞子曼改稱晉。後遷都曲沃(今山西聞喜),絳(山西翼城) 新田(山西侯馬)。

魯國,先秦姬姓封國。周公東征打敗夥同武庚叛亂的商舊屬國,成王封其長子伯禽於其中的奄國故土上建立魯國,都曲阜。賜許多文物典籍及主管官員,使魯國成為周王朝控制東方的重要據點。

衛國,先秦姬姓封國。西周初,周公平定東方叛亂,任命其弟康叔封鎮河,淇間以控制東方。

鄭國,………………。西周末年,宣王封其弟桓公友於鄭(陝西華縣東),幽王時,桓公為王室司徒,見西周將亡,東遷到今河南新鄭一帶。西周末年,桓公死難。其子武公擁戴平王有功,在擄,鄭之間建立鄭國,都新鄭。

燕國,………………。本作郾,又稱北燕,區別始姓的南燕(河南延津東北)。周公東征後,周太保召公爽被封與燕。他自己留輔王室,使其子就封。成為第一帶燕侯。

宋國,先秦子姓封國。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另立順從周王朝的紂王兄薇子啟建立宋國。都商丘。統治原商都附近的遺民。宋保留商的文化傳統最多,被看作古代禮制的典範。

齊國,西周姜姓封國。周初重臣太公望之後所立。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呂望被封回營丘(山東淄博東北)戰有蒲箍舊地。齊始立於此。

楚國,先秦舉姓封國。華姓是所謂的祝融八姓之一。始祖為季連。季連的後世子孫x熊為周文王師。古書記載x熊以下的楚君皆以熊為氏。但出土的戰國晚期楚國的銅器銘文,楚君名號皆以禽為氏。x熊曾孫熊澤事周成王。被封以自男田,劇丹陽(湖北姊歸)從此為國。

秦國,先秦郢姓封國。秦是古代嬴姓部落的一支。嬴姓祖先大費,傳說為女情吞玄鳥蛋而生。佐禹治水。商末,嬴姓有叫中鷸的一支住在西戎,其子蜚廉,惡來均事紂王。西周中期中鷸的後人大駱居於西犬丘(甘肅天水西南)生子成與非子。成為嫡子,繼承西犬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公,被封與秦。從此非子這一支以秦為氏。厲王十,西戎攻滅西犬丘大駱之族。宣王時以非子曾孫秦仲為大夫伐戎不勝。死於戎。其子在(應該是庄吧)公始破西戎,收復西犬丘。在公子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有功,封為諸侯。秦立國始於此。

蔣 ,姬姓。系周公之第五子,曰姬伯齡。封於蔣。今河南光山是也。

----------------------------------

鄭州:公元前十一世紀的西周,周王將其弟管叔封於此,稱管國。春秋時期,這里又是鄭國大夫子產的封地。隋文帝開皇三年(583),這里才開始稱鄭州。
鞏義:西周初年,滑國封地在今偃師與鞏義魯庄一帶。
洛陽:河南洛陽那時應屬下都,東周遷都至此。

7. 2017爾雅 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歷史地理

1-3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歷史地理(上)
1. [單選題] 竺可楨先生將中國古代的氣候變遷時期內分為(容)。 A.甲骨文時期、物候時期、縣志時期 B.物候時期、縣志時期、方誌時期 C.考古時期、物候時期、方誌時期 D.考古時期、甲骨文時期、縣志時期 我的答案:C
2. [判斷題] 自器測階段以來,歷史時期的極端氣溫都超過當代。() 標准答案 :✓
3. [判斷題] 中國最早的現代氣候觀測站是位於上海的徐家匯觀象站。() 標准答案 :✓
1-4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歷史地理(下)
[判斷題]早期文明如滿天星斗,然而黃河流域以外的文明,卻大多沒有延續到今天。 標准答案:✓
1. [單選題] 現在的()在宋朝時期被稱為「南京」。 A.開封 B.揚州 C.商丘 D.西安
標准答案:C
2. [判斷題] 關於中國文明的起源,黃河流域以外的文明,絕大多數沒有延續到今天。() 標准答案 :對

8. 中國古代歷史地理學的概念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它是地理學的年輕分支版學科,又與傳統權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關系。沿革地理主要研究歷代政區和疆域的變遷,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內容十分豐富,在西方也有類似的研究。然而,歷史地理學作為現代地理學的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歷史地理學萌芽於遠古時代,於春秋戰國時期在地形、物候、水文、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地圖和地理區劃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則出現了不少精彩的論述。
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古代沿革地理的起源和發展;沿革地理向歷史地理的演變;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沿革地理研究在中國起源很早,東漢班固於公元一世紀撰寫《漢書·地理志》已開其端。此後歷代相繼,至宋代已形成一項獨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應麟的《通鑒地理通釋》;到清朝早期,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晚期楊守敬的《歷代輿地圖》,代表了封建時代中國沿革地理研究的最高成就。

9.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有哪些基本特徵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
1 、中國歷史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包括版:疆域、政區、權民族、人口、地形、地貌、氣候等.
2 、中國歷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體在公元前2 世紀遷到中亞了,其他各民族都沒有完全離開過中國.
3 、從境外遷入中國的民族是朝鮮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
4 、中國歷史上,除漢族以外,匈奴、鮮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滿族都曾經建立過統治中原地區的政權,其中蒙古、滿族還統治過整個中國.
5 、商和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從上到下「分土而治」.秦以後,郡縣制基本上推行到了全國.
6 、元朝的中央政府稱為尚書省.
7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形成地形上的三級台階,慣稱為三大階梯.
8 、我國最低的內陸盆地是吐魯蕃盤地.
9 、中國疆域的基礎是在乾隆年間最終確定的.
10、中國的氣候有三個特點:一是季風氣候明顯;二是大陸性氣候強;三是氣候類型多種多樣.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地理分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