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謚號的人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謚號的人

發布時間:2021-02-21 10:24:15

① 中國古代有哪些人的謚號是桓

如果是單謚為一個「桓」字的話,那麼有:

【先秦】
齊桓公姜小白;杞桓伯姒專姑容;宋桓公子御說;季桓子屬孫斯;秦桓公嬴榮;陳桓公媯鮑;趙桓子趙嘉;鄭桓公姬友;衛桓公姬完;魯桓公姬軌;燕桓公(有說燕國有兩位燕桓公,也有說是三位燕桓公)

【漢、三國、晉】
耿秉(美陽侯);張飛(西鄉侯);孫策(長沙王)、陶侃(長沙公);魏詠之

【南北朝】
太原王慕容恪;朔方侯梁平老;巴郡王李武;新淦侯王懿;保城侯夏侯夔;魚復侯徐世譜;定襄侯孫瑒;陳留王無虔;東海王孔伯恭;交阯侯周幾;西河公李賢;高陽侯達奚武;隋王楊忠

隋以後就再也沒有單以「桓」一個字作為謚號的,「桓」就多出現在二字謚中。

中國歷史上謚號文的人有多少都是誰

諸侯抄:晉文公姬重耳、宋文公子鮑、秦文公嬴碩、滕文公姬壽、鄭文公姬捷、楚文王熊貲、魏文侯魏斯。
帝王:漢文帝劉恆、魏文帝曹丕、晉文帝司馬昭、宋文帝劉義隆、陳文帝陳蒨、隋文帝楊堅、明文帝朱棣、清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
文人:孔文子孔圉、季文子季孫行父、韓文公韓愈、白文公白居易、楊文公楊億、王文公王安石、朱文公朱熹。
所謂謚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吧。
謚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於西周。

③ 古代歷史上的謚號由來,什麼人才有資格被追謚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的君王都有自己的謚號,那麼謚號是怎麼來的呢?謚號的由來是後世的人為了評判一個人的功過是非才來的,用一個字或者一句話進行的一個總體的評價才得來的。但是每一個歷史人物的成就與是非都不是可以用一句話說明白的,於是謚號就由此而來。謚號並不是一般的人都可以取的,一般都是古代有身份地位的人才可以擁有謚號。

謚號是中國的文化的一種象徵,由此更是影響了周邊的一些國家,比如日本和韓國等。

④ 請問中國古代得到過最高謚號的人有

中國古代謚號最高的是單字「文」,其次是「文正」。得到過的大臣有:
單謚「文」的是文官最高的謚號了,單謚「文」的就王安石和韓愈,歷史上也只有這個兩個。
從宋代以後「文正」便是對大臣的最高謚號,比較有名的如司馬光、范仲淹等死後都謚「文正」。
清代的謚號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類。清代權利核心機構為軍機處,但軍機處給大臣上謚號時最高只能謚到「文忠」。一般情況下,只有為人臣者道德功業皆極其出眾,經內閣草擬由皇帝親賜這一無限哀榮。所以直到大臣去世後上謚號時皇帝對大臣的最終看法才可見端倪。有名的如晚清紅人李鴻章謚「文忠」,左宗棠、張之洞都謚「文襄」都沒有得到最高謚號。「生晉太傅,死謚文正」是明清之際千百萬為人臣者追求的最高目標。
有清一代共有湯斌、劉統勛、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人謚「文正」。湯斌是康熙時期理學名臣,在朝以敢於爭議聞名,乾隆元年謚「文正」。朱珪、杜受田、李鴻藻、孫家鼐皆以帝師謚「文正」,曾國藩在清王朝風雨飄搖之際率湘軍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挽狂瀾於既倒,位列同治中興名臣之首,謚「文正」當之無愧。劉統勛是乾隆朝名臣,曾任首席軍機大臣,剛正不阿,功業非凡,為百姓所愛戴,最終得謚「文正」。只有曹振鏞乃一平庸之輩,謚「文正」一直為後世詬病。

⑤ 古代名人的謚號

清朝皇帝全謚號
第一個皇帝努爾哈赤(名),廟號"太祖",謚號先叫"武皇帝",後叫"高皇帝",年號"天命",全稱"承天廣運 神功聖德 肇紀立極 仁孝睿武 端毅欽安 弘文定業 高皇帝"。
第二個皇帝皇太極(名),廟號"太宗",謚號"文皇帝",年號先"天聰"後"崇德",全稱"應天興國 弘德彰武 寬溫仁聖 睿孝敬敏 昭定隆道 顯功 文皇帝"。
第三個皇帝順治(年號,以下同),名"福臨",廟號"世祖",謚號"章皇帝",全稱"體天隆運 定統建極 英睿欽文 顯武大德 弘功至仁 純孝 章皇帝"。
第四個皇帝康熙,名"玄燁",廟號"聖祖",謚號"仁皇帝",全稱:"合天弘運 文武睿哲 恭儉寬裕 孝敬誠信 功德大成 仁皇帝"。
第五個皇帝雍正,名"胤禛",廟號"世宗",謚號"憲皇帝",全稱:"敬天昌運 建中表正 文武英明 寬仁信毅 睿聖大孝 至誠 憲皇帝"。
第六個皇帝乾隆,名"弦歴",廟號"高宗",謚號"純皇帝",全稱:"法天隆運 至誠先覺 體元立極 敷文奮武 欽明孝慈 神聖 純皇帝"。
第七個皇帝嘉慶,名"永琰",廟號"仁宗",謚號"睿皇帝",全稱:"受天興運 敷化綏猷 崇文經武 孝恭勤儉 端敏英哲 睿皇帝"。
第八個皇帝道光,名"綿寜",廟號"宣宗",謚號"成皇帝",全稱:"效天符運 立中體正 至文聖武 智勇仁慈 儉勤孝敏 寬定 成皇帝"。
第九個皇帝咸豐,名"奕詝",廟號"文宗",謚號"顯皇帝",全稱:"協天翊運 執中垂謨 懋德振武 聖孝淵恭 端仁寬敏 顯皇帝"。
第十個皇帝同治,名"載淳",廟號"穆宗",謚號"毅皇帝",全稱:"繼天開運 受中居正 保大定功 聖智誠孝 信敏恭寬 毅皇帝"。
第十一個皇帝光緒,名"載湉",廟號"德宗",謚號"景皇帝",全稱:"同天崇運 大中至正 經文緯武 仁孝睿智 端儉寬勤 景皇帝"。
第十二個皇帝宣統,名"溥儀",也被尊為"清遜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後代已協商為溥儀追加謚號為愍帝,廟號為恭宗。

屈原名平,字原,無號和謚號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無謚號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無謚號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無謚號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無謚號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無謚號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

⑥ 歷史上獲得「文正」謚號的人一共有幾個都是誰



李昉(925-996),字明遠,北宋文學家,深州饒陽縣五公村人。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皇帝去南郊祭祀,跪拜時摔倒,幾天後去世。贈司徒,謚文正。

王旦(957—1017),北宋大名莘縣(山東)人,字子明。太平興國進士。真宗時入相,進太保,當國最久。事至不膠,有謗不校,引薦朝士,不令其人自知。以天禧元年(1017年)卒,壽六十一,追封魏國公,謚文正。

王曾(978-1038),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字孝先。咸平中(998—1003)取解試、省試、殿試皆第一,成為科舉史上連中「三元」的狀元。死於任上享年六十一歲。贈侍中,謚文正。

蔡卞(1048-1117)字元度,興化仙遊人,蔡京弟。徽宗政和七年(1117),蔡卞告假返鄉祭祖,逝於途中,享年70歲,贈太傅,謚文正。

鄭居中(1051-1123),字達夫,北宋河南開封人,進士及第,由中書舍人連升至翰林學士。因與蔡京不合,罷改資政學士,後再出任樞密院,官累特進,尋拜居中為少保、太宰,仍事事與蔡京立異。入朝暴遇疾回舍,數日卒,年六十五。贈太師華原郡王,拜太宰,加少師,封燕國公。卒謚文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今蘇州)人。皇佑四年(1052)卒,謚文正,贈魏國公。

司馬光(1019~1086), 山西聞喜縣涑水鄉人, 字君實,陝州夏縣(山西)涑(s ù)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官至宰相,當政八月即逝,追封溫國公,謚文正。

蔡沈(1167--1230) ,字仲默,宋建陽人,世稱九峰先生。紹定三年,蔡沈逝世,謚「文正」。 (此人得謚文正不知是本謚,還是元明兩代追謚或加謚的,尚待考,也請知之者指點)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人。死後70年,南宋乾通6年,追贈太師,謚文正。



虞仲文字質夫,武州寧遠人也,仕為遼相。歸金,授樞密使平章政事,封秦國公。年五十五卒,謚文正。天會七年,贈兼中書令。正隆二年,改贈特進、濮國公。(生卒年待考)

張行簡(?——1215),莒州日照(今山東日照縣)人,字敬甫。生年不 詳,卒於金宣宗現佑三年(1215)。金世宗大正十九年(1179) 己亥科狀元。貞佑三年(1215),病逝於任上。朝廷追贈銀青光祿大夫, 謚文正。



耶律楚材(1190-1244),金與蒙古國官員。契丹族,字晉卿,號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圖撒合里(意為長髯人)。契丹皇室後裔。卒後追封廣寧王,謚號文正。

耶律有尚 字伯強,遼東丹王十世孫。卒年八十六,賜謚文正。(待考)

竇默(1195-1280) 元初名醫、名臣、名儒,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字漢卿,廣平府肥鄉縣城西村人。卒後追贈太師,封魏國公,謚文正,故後人多稱其「竇太師」和「竇文貞(正)公」。

許衡(1209-1281) 元懷孟河內人,字仲平,號魯齋。及死後,世祖加贈司徒,封魏國公,謚文正。

劉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因從釋氏,又名子聰,拜官後始更今名。其先瑞州人也,世仕遼,為官族。卒贈太傅,封趙國公,謚文貞。成宗時,贈太師,謚文正。仁宗時,又進封常山王。

廉希憲(1231—1280),元代政治家,維吾爾族。其祖上均為高昌世臣。大德八年(1304),追封魏國公,謚文正。加贈恆陽王。
何瑋(?-1310),易州易縣人。至大元年,遷太子詹事,兼衛率使。三年,改河南行尚書省平章政事,卒。贈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梁國公,謚文正。

吳澄(1249-1333),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字幼清,學者稱草廬先生。元統元年(1333),卒於家,年八十五。贈江西行省左丞、上護軍,追封臨川郡公,謚文正。

王壽(1250?-1310),字仁卿,涿郡新城人。卒年六十,贈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國、薊國公,謚文正。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寧海人。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工文章,名書室曰正學,官侍講學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詔之命而被殺,福王時追謚文正。

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明湖廣茶陵(今屬湖南)人,
長期生活在北京。天順八年(1464)進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為朝廷重臣。1516年(正德十一年),李東陽病逝,享年70歲,贈太師,謚文正。

謝遷(1449-1531),字子喬,浙江餘姚人。明成化11年(1475),謝遷應試,得中狀元,授修撰職。明孝宗時,以少詹事入內閣,參預機務,隨即加任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輔政時天下皆稱之為賢相。武宗嗣位,加少傅,後以年老而辭歸。卒謚文正,著有《歸田稿》。

劉理順(1581?-1644),字復禮,杞縣人。萬曆中舉於鄉。十赴會試,至崇禎七年始中式。及廷對,帝親擢第一,還宮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碩矣。」拜修撰。益勤學,非其人不與交。卒後贈詹事,年六十三,謚文正。清朝賜謚文烈。

倪元璐(1593~1644) 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李自成攻陷京城時,自縊而亡,謚文正,清代時追謚文貞。



湯斌(1627~1687) ,別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睢州人。雍正中,入賢良祠。乾隆元年(1736),謚文正。道光三年,從祀孔子廟。

劉統勛(1698-1773)字延清,另字爾鈍,清內閣學士,刑部尚書,高密縣逄戈庄(原屬諸城)人。卒於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年75歲,謚文正,乾隆帝臨其喪,見其「室無長物,寒氣襲人」,為之大慟。回至乾清門,對諸臣流涕道:「朕失一股肱!」不久又道:「統勛乃不愧為真宰相!」可見對其倚重與尊寵。

朱珪(1731-1806)字石君,號南厓,直隸大興人。乾隆年進士,授仁宗學,官至體仁閣大學士。逝世,嘉慶帝親往府上弔唁,由於朱家大門低矮,御車不能入,嘉慶帝便步入,並哭之深哀,給帑銀二千五百兩治喪,晉贈太傅,入祀賢良祠,予謚「文正」。上親臨奠三爵。

曹振鏞(1755—1835),字儷生,號懌嘉,尚書文埴子。道光十五年卒,道光帝親臨吊喪,下詔褒恤,賜謚文正,入祀賢良祠。

杜受田(1788~1852),字芝農(杜愕子),清山東濱州人(今濱城鎮南街杜家),道光進士。1852年(清咸豐二年)七月九日,在實施賑務途中觸染暑疫,卒於淮安清江浦,時年64歲。咸豐帝甚痛,贈太師、大學士,謚「文正」。

曾國藩( 1811 ~ 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湖南湘鄉人。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贈太傅,謚文正。

李鴻藻(1820—1897),字蘭孫,直隸高陽人。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以病乞假,旋卒,年七十八歲。予謚文正,贈太子太傅。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號容卿、蟄生,別號澹靜老人,謚文正,壽州(今壽縣)人,1827年4月7日(清道光七年三月十二日)生。咸豐九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卒年八十有二,贈太傅,謚文正。

台灣鄭氏朝廷
陳永華(?—1680)字復甫,福建同安人。明亡時剛中秀才,後參加鄭成功軍,為成功謀士。收復台灣後,任總制,留守廈門。鄭經嗣位,官至東寧總制使,盡力輔佐。在台灣建立屯田制度,提倡種蔗製糖,設置學校。後為馮錫范、劉國軒所忌。1680年3月,陳永華自請解除兵權,因憂悒成疾,當年在台灣病逝。鄭經親臨吊喪,謚文正。
回答者: 06順利平安 - 魔法師 五級 3-5 12:53

⑦ 中國歷史上謚號為武帝的是哪些人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是漢魏之際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對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曾做出了特別的貢獻。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族,生於長安,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

晉武帝司馬炎(236-290),字安世,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晉朝開國君主,265-290年在位。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祖父。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大晉,建都洛陽。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建國後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逐漸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 290年病逝,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葬峻陽陵。

成武帝李雄(274~334)十六國時期成漢的建立者。字仲雄。巴氐豪強領袖李特第三子。巴西宕渠(今四川渠縣東北)人,後遷略陽(今甘肅天水東北)。李特率流民起義,以雄為前將軍。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羅尚擊殺。繼任者李流旋亦病故,雄以大都督名義繼續領導流民作戰,驅逐羅尚,攻佔成都,304年稱成都王,建元建興。以范長生為謀主。306年即皇帝位,國號大成 。李氏封建政權在6 郡流民反晉斗爭中建立 ,史稱「為國無威儀,官無祿秩,班序不別,君子小人服章不殊」。但李雄虛己愛人,授用皆得其才,並興文教,立學官,簡行約法,政治較為清明。注意發展生產,賦役較輕,男丁1歲谷3斛,女丁1斛5斗,疾者減半;戶調絹不過數丈,棉不過數兩。多次遣使東晉朝貢,遣將開拓疆域。死後由兄盪之子班繼位。

趙武帝石虎(295年—349年),字季龍,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後趙的第三位皇帝。廟號太祖,謚號武帝。石虎是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

劉裕(363.4.16—422.6.26),字德輿,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後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卓越的大軍事家、統帥。

蕭賾(440年—493年),字宣遠,齊高帝蕭道成長子,母劉智容。南朝齊第二任皇帝(482年-493年),病死,葬景安陵。年號永明。武帝十分關心百姓疾苦,即位後,就下詔說:「比歲未稔,貧窮不少,京師二岸,多有其弊。遣中書舍人優量賑恤。」不久,再次下詔說,「水雨頻降,潮流薦滿,二岸居民,多所淹漬。遣中書舍人與兩縣官長優量賑恤。」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萬綏村)人。南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陳武帝陳霸先(503-559),字興國,漢族,南朝陳吳興下若里(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人,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

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字禰羅突,鮮卑族人,他當了十八年皇帝,死時僅三十五歲,著名的軍事家、統帥,傑出的皇帝。

與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謚號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