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近代歷史綱要課後答案

中國近代歷史綱要課後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21 10:24:14

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後習題參考答案(2018年修訂版)

本人在七月報考中國近現代史已經通過.
建議你買一本同步輔導書,就是那個一考通.
我就是專門啃那個一考通通過的.
祝你好運

2. 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後題答案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後題答案 不轉你們期考就遭殃了

1、 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答: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帝國主義和中華****成為主要矛盾;中國出現了新的生產關系、新的階級和新的思想。因此,鴉片戰爭就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

-

2、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及其基本特徵? 答:(1)在錯綜復雜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兩大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前一個是主要矛盾。 (2)在兩種矛盾的作用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轉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徵: ①、資本----帝國主義勢力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控制了中國的政治 ②、中國封建勢力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壓迫奴役中國人民。 ③、中國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礙著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已經存在,但勢力很弱。 ⑤、政治勢力不統一,各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平衡。 ⑥、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的廣大人民過著飢寒交迫,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

-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答: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解放這兩個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因為不經過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改變它們控制中國經濟財政命脈,利用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壓迫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專制政治制度,解放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擴大民族工商業的國內市場;就不可能達到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從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現代化建設,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

-

第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

★1、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

-

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了沉重的災難,它們發動侵列戰爭,屠殺中國人民,侵佔中國領土,劃分勢力范圍,**賠款,搶掠財富;它們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中國人民的反抗,扶植、收買代理人;它們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它們披著宗教外衣,進行侵略活動,為侵略中國製造輿論。 -

-

2、「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的提出及影響。 -

-

鴉片戰爭驚破了中國封建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的迷夢,戰爭失敗的強烈刺激下,中國官吏知識分子中少數愛國、開明的有識之士,開始注意了解國際形勢,研究外國史地,總結失敗教訓,尋找救國的道路和御敵方法,魏源將收集到的資料編成《海國圖志》,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國先進軍事裝備技術武裝自己,抵禦外國侵略,是一種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學習利用外國生產技術,使國家走上富強道路,承認了西方長處,並主張學習西方。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統治條件下,對開闊人們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啟迪人們探索救國之路起了積極作用。 -

-

3、 近代中國所進行的反侵略斗爭具有什麼意義? 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歷史災難。但是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鴉片戰爭以後,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戰爭以後,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中國的仁人志士正是懷著強烈的危機感和民族意識,歷盡千辛萬苦,不怕流血犧牲,去探索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道路。 -

-

★4、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原因: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首先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決定的。其次,是國家經濟特別是經濟技術和作戰能力的落後。 教訓:落後就要挨打,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不推翻腐朽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要想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去進行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是不可能的。-

-

5.鴉片貿易對中國造成了哪些危害? A.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B.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C.腐蝕統治機構,清政府因腐敗而受賄放私,又因受賄放私而更加腐敗。D.毒害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也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

-

6.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 中國的主權開始遭到破壞2.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3.中國的社會階級結構和主要矛盾開始發生變化。 -

-

7.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清政府的社會制度和生產力落後及李鴻章和慈禧太後力主妥協,一個是為了「保船避戰」,另一個是為了要過「萬壽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敗導致了戰場上的全面潰敗。 -

-

8.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其中主要有: -

-

A、封建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B、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C、封建專制政權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統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專政D、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的總根源,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 -

-

9.中國近現代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什麼? 1840鴉片戰爭後,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社會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逐步轉變為封建統治者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其中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各個社會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太平天國運動就是第一個矛盾的體現,義和團運動就是第二個矛盾的體現。 -

-

第二章 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1、為什麼《天朝天畝制度》的主張是難以實現的? 《天朝田畝制度》確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體現太平天國社會理想和這次農民起義特色的綱領性文件。但他並未超出農民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他所描繪的理想天國,仍然是閉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是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傳統生活方式;同時又是一個沒有商品交換的和絕對平均的社會。這種社會理想具有不切實際的空想的性質。因此,《天朝田畝制度》的主張難以實現。 -

-

★2、戊戌維新運動時期威信派與守舊派爭論的內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和失敗的原因、教訓是什麼? 內容:(1)要不要變法(2)要不要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3)要不要廢八股,改科舉和興西學。 意義:(1)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2)戊戌維新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3)戊戌維新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維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對。 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 -

-

3、簡述龔自珍的政治思想: 批判了長期流傳的天人感應論,否認天象與認識的必然聯系。他那「萬馬齊喑究可哀」的詩句告訴人們清王朝已從「治世」進入「衰世」,提出了「更法」思想和「心力」說。 -

-

4、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第一,太平天國革命達到了中國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加速了清朝統治的衰落和崩潰。第三,打擊了外國侵略者,阻滯了中國半民地化的進程。第四,太平天國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意志。第五太平天國革命也是當時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一部分,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同時也震動了歐洲大陸 -

-

5、簡述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及其特點 答: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同時也為中國GCD的創建創造了條件。首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GCD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其次,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GCD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第三,經過五四運動,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成長起來,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正式創建中國GCD作了准備。第四,外部條件主要是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從各個方面給予幫助,推動了中國GCD的成立。 -

-

6、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是什麼? 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是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生產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製作用。 -

-

7、試述改良主義運動的歷史意義及其局限性 1在19世紀末帝國列強瓜分中國時的它具有強烈的愛國性質2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力求實行君主立憲來挽救危機。3政治與文化運動並存,具有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重要意義。局限性:改良,希冀於君主立憲,對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軟弱妥協和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

-

第三章 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

1、資產階級革命派關於中國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和進步性的認識有哪些? 必要性:資產階級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國主義的「鷹犬」,因此愛國必須革命,只有通過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禍」,獲得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人們在革命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犧牲,是以換取歷史的進步作為補償的。正義性:對於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國國民惡劣」說,革命派針鋒相對地指出,不是「國民惡劣」,而是「政府惡劣」,民主共和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拯救中國與建設中國都必須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興民權改民主」才是中國的唯一出路。進步性:革命派強調,當時的中國存在著嚴重的「地主強權」和「地權失平」的現象,只有通過通過平均地權一實現土地國有,在進行政治革命的同時實現社會革命,才能避免貧富不均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

-

★2、三民主義學說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三民主義」即名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三大主義。 -

-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變它一貫推行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二是追求獨立,建立民族獨立的國家。民權主義 民權主義的內容是「創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也就是社會革命,它主張核定全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屬原主,革命後的地價,則歸國家,為民共享。國家還可以按原定地價收買地主的土地。 -

-

3、武昌首義的簡單過程是什麼? 在1911年(農歷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9月2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10月6日在武昌發動起義。但革命黨人的活動被湖北當局察覺,處處提防,起義延期。而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約定以槍聲為號於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當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此時,駐守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為號,發動了起義,並向楚望台齊集。爾後,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台。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最後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復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武昌起義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

★4、 辛亥革命的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治-

<PIXTEL_MMI_EBOOK_2005>1

3.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後題答案

綜述 風雲變幻的八十年

1、 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答: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中國出現了新的生產關系、新的階級和新的思想。因此,鴉片戰爭就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2、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及其基本特徵? 答:(1)在錯綜復雜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兩大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前一個是主要矛盾。 (2)在兩種矛盾的作用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轉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徵: ①、資本----帝國主義勢力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控制了中國的政治 ②、中國封建勢力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壓迫奴役中國人民。 ③、中國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礙著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已經存在,但勢力很弱。 ⑤、政治勢力不統一,各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平衡。 ⑥、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的廣大人民過著飢寒交迫,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答: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解放這兩個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因為不經過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改變它們控制中國經濟財政命脈,利用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壓迫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專制政治制度,解放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擴大民族工商業的國內市場;就不可能達到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從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現代化建設,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1、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了沉重的災難,它們發動侵列戰爭,屠殺中國人民,侵佔中國領土,劃分勢力范圍,勒索賠款,搶掠財富;它們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扶植、收買代理人;它們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它們披著宗教外衣,進行侵略活動,為侵略中國製造輿論。

2、「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的提出及影響。

鴉片戰爭驚破了中國封建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的迷夢,戰爭失敗的強烈刺激下,中國官吏知識分子中少數愛國、開明的有識之士,開始注意了解國際形勢,研究外國史地,總結失敗教訓,尋找救國的道路和御敵方法,魏源將收集到的資料編成《海國圖志》,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用外國先進軍事裝備技術武裝自己,抵禦外國侵略,是一種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學習利用外國生產技術,使國家走上富強道路,承認了西方長處,並主張學習西方。魏源思想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統治條件下,對開闊人們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啟迪人們探索救國之路起了積極作用。

3、 近代中國所進行的反侵略斗爭具有什麼意義? 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歷史災難。但是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鴉片戰爭以後,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戰爭以後,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中國的仁人志士正是懷著強烈的危機感和民族意識,歷盡千辛萬苦,不怕流血犧牲,去探索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道路。

★4、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原因: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首先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決定的。其次,是國家經濟特別是經濟技術和作戰能力的落後。 教訓:落後就要挨打,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不推翻腐朽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要想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去進行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是不可能的。

5.鴉片貿易對中國造成了哪些危害? A.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B.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C.腐蝕統治機構,清政府因腐敗而受賄放私,又因受賄放私而更加腐敗。D.毒害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也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6.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 中國的主權開始遭到破壞2.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3.中國的社會階級結構和主要矛盾開始發生變化。

7.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清政府的社會制度和生產力落後及李鴻章和慈禧太後力主妥協,一個是為了「保船避戰」,另一個是為了要過「萬壽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敗導致了戰場上的全面潰敗。

8.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其中主要有:

A、封建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B、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C、封建專制政權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統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專政D、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的總根源,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

9.中國近現代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什麼? 1840鴉片戰爭後,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社會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逐步轉變為封建統治者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其中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各個社會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太平天國運動就是第一個矛盾的體現,義和團運動就是第二個矛盾的體現。

第二章 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為什麼《天朝天畝制度》的主張是難以實現的? 《天朝田畝制度》確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體現太平天國社會理想和這次農民起義特色的綱領性文件。但他並未超出農民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他所描繪的理想天國,仍然是閉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是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傳統生活方式;同時又是一個沒有商品交換的和絕對平均的社會。這種社會理想具有不切實際的空想的性質。因此,《天朝田畝制度》的主張難以實現。

★2、戊戌維新運動時期威信派與守舊派爭論的內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和失敗的原因、教訓是什麼? 內容:(1)要不要變法(2)要不要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3)要不要廢八股,改科舉和興西學。 意義:(1)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2)戊戌維新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3)戊戌維新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維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對。 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

3、簡述龔自珍的政治思想: 批判了長期流傳的天人感應論,否認天象與認識的必然聯系。他那「萬馬齊喑究可哀」的詩句告訴人們清王朝已從「治世」進入「衰世」,提出了「更法」思想和「心力」說。

4、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第一,太平天國革命達到了中國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加速了清朝統治的衰落和崩潰。第三,打擊了外國侵略者,阻滯了中國半民地化的進程。第四,太平天國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意志。第五太平天國革命也是當時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一部分,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同時也震動了歐洲大陸

5、簡述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及其特點 答: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同時也為中國GCD的創建創造了條件。首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GCD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其次,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GCD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第三,經過五四運動,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成長起來,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正式創建中國GCD作了准備。第四,外部條件主要是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從各個方面給予幫助,推動了中國GCD的成立。

6、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是什麼? 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是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生產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製作用。

7、試述改良主義運動的歷史意義及其局限性 1在19世紀末帝國列強瓜分中國時的它具有強烈的愛國性質2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力求實行君主立憲來挽救危機。3政治與文化運動並存,具有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重要意義。局限性:改良,希冀於君主立憲,對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軟弱妥協和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第三章 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1、資產階級革命派關於中國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和進步性的認識有哪些? 必要性:資產階級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國主義的「鷹犬」,因此愛國必須革命,只有通過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禍」,獲得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人們在革命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犧牲,是以換取歷史的進步作為補償的。正義性:對於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國國民惡劣」說,革命派針鋒相對地指出,不是「國民惡劣」,而是「政府惡劣」,民主共和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拯救中國與建設中國都必須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興民權改民主」才是中國的唯一出路。進步性:革命派強調,當時的中國存在著嚴重的「地主強權」和「地權失平」的現象,只有通過通過平均地權一實現土地國有,在進行政治革命的同時實現社會革命,才能避免貧富不均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2、三民主義學說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三民主義」即名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三大主義。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變它一貫推行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二是追求獨立,建立民族獨立的國家。民權主義 民權主義的內容是「創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也就是社會革命,它主張核定全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屬原主,革命後的地價,則歸國家,為民共享。國家還可以按原定地價收買地主的土地。

3、武昌首義的簡單過程是什麼? 在1911年(農歷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9月2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10月6日在武昌發動起義。但革命黨人的活動被湖北當局察覺,處處提防,起義延期。而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約定以槍聲為號於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當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此時,駐守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為號,發動了起義,並向楚望台齊集。爾後,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台。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最後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復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武昌起義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4、 辛亥革命的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革命勢力,使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在這以後,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在中國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統治,從而為中國人民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2), 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義觀念。(3), 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覺醒,打開了思想之門。 (4), 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5)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失敗原因 (1)領導革命的資產階級在理論上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在行動上不願也不敢正面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推翻封建勢力。在思想上識別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敵人。 (2)資產階級革命派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 3)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 (1).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中國的資產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2).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 3).中國革命不能依靠少數人,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起來革命,革命才會勝利 。 (4).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備,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

5、試對比清末「新政」與戊戌維新運動的異同 三次新政的相同點: 都是在民族危機加深的背景下發生的;涉及經濟、軍事、文教、等領域;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結果都歸於失敗;對中國近代化進程都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不同點: ①.發生時代不同: ②.倡導者代表的階級屬性不盡相同:洋務新政、清末新政的主持者是地主階級,未跳出「中體西用」圈子,根本上維護封建統治;戊戌新政的實際倡導者是民族資產階級,試圖通過社會內部變革,發展資本主義,實現富強獨立; ③.性質、影響不盡相同:洋務新政、戊戌新政是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戊戌新政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戊戌新政有利於中國近代思想啟蒙;清末新政激化了階級矛盾,促使革命形勢發展;

6、中國同盟會是怎樣成立的?革命綱領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是建立在以興中會,華興會為基礎,聯合多個革命團體建立起來的。是以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全國性革命組織。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7、試論三民主義的歷史進步性和局限性 三民主義存在著歷史的局限,主要表現為缺乏明確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內容。但是,它是中國近代社會中具有比較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表達了人民群眾爭取獨立、民主和富強的願望,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在更完整意義上的開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產生過重大的積極作用。

中篇 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的成立

綜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 國際環境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影響是什麼? 答:資本主義列強的激烈爭奪,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宣告成立,它積極幫助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進行民族解放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開始和發展。1929年到1933年,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開始互相配合,結成反法西斯聯盟,抵抗日本的侵略,取得了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戰後國際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美國開始想全世界擴張,在中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中國GCD領導人民正確制定應對策略,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最終贏得了勝利。

★2、 為什麼說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答: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三者被稱為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此期間,帝國主義國家通過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和協定,在中國享有各種特權,在經濟上更是企圖壟斷中國的重工業,交通運輸業,控制中國的財政金融。他們肆意的蹂躪我們的人民。而封建主義通過地租,商業投機,高利貸資本,苛捐雜稅等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官僚主義則使得官僚資產階級利用政治特權,從事金融,商業投機,發行法幣等,擴大自己的官僚資本,造成經濟混亂,又對工業實行壟斷性掠奪,使人民無法生存下去,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因此推翻這三座大山的壓迫,使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首要任務。

★3、 為什麼中國GCD的建國方案最終能夠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 地主階級與買辦資產階級的方案,由於違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唾棄,他們的反動統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方案由於脫離中國實際,也沒有得到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連提出此種方案的多數人最終也承認這個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國GCD提出的關於建立人民共和國的方案逐步獲得了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乃至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治代表的擁護,由此成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選擇。

4、 中國資產階級分為哪兩部分?他們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經濟和政治狀況如何? 中國資產階級一部分是依附於外國壟斷資本的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後來發展成為官僚資產階級),另一部分是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國民黨統治全國後,買辦資產階級發展成為官僚資產階級,控制了全國政權。他們掌握著官僚資本,壟斷了全國的經濟命脈,通過發行法幣,內債,進行投機活動等一系列非法的活動,操縱全國的經濟,進一步壯大官僚資本,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民族資產階級是中等規模和小規模的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整個資本主義經濟中不佔主體地位,但是它在政治上有很大的重要性。它曾經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現代工業,形成了民族市場,同時傳播了資產階級文化,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形成為民主革命的一種政治力量,為民主革命作出了貢獻。

第四章 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1、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是什麼?五四運動的偉大意義是什麼? (1)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2) 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第一,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政治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英勇斗爭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第二,五四運動又是一場偉大的文化運動和思相思想解放運動,它把新文化運動推向了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主流的新時期,同時開創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階段。第三為中國GCD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幹部上的准備。第四,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2、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什麼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推動中國的先進分子把自己的目光從西方轉向東方,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 (1).十月革命給予中國一個啟示: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也可以用社會主義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 (2).十月革命誕生的社會主義俄國號召反對帝國主義,並以新的平等態度對待中國.有力的推動了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傳播. (3).十月革命中俄國工人,農民和士兵的廣泛發動並由此贏得勝利的事實給予中國的先進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啟示,推動他們去研究這個革命所遵循的主義. 中國的先進分子經過反復的比較,推求,才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後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蓬勃興起,在李大釗等的影響和當時形勢的推動下,一批愛國的進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公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經過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重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明確地同第二國際的社會主義民主劃清界限.注意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學習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開始提出知識分子應當同勞動群眾想結合的思想.

★3、為什麼說GCD成立是中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簡述中國GCD建立的歷史必然性:中國GCD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它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人民從來就勤勞勇敢,富於斗爭傳統。他們的斗爭之所以屢遭挫折和失敗,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於沒有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而自從有了中國GCD,這種局面就根本改變了。(1)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客觀上呼喚著中國GCD的產生;(2)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是中國GCD產生的階級基礎;(3)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是中國GCD產生的思想基礎;(4)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是中國GCD產生的實踐條件

4、第一次國共合作有哪些積極的結果?並說明之。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步伐。1924年,工人運動開始復興,農民運動也有了初步開展。國共合作創辦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為未來的革命戰爭准備了軍事力量的骨幹。

1925年5月,以五四運動為起點,掀起了全國范圍的大革命高潮。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為目標的北伐戰爭開始,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中國形成了歷史上空前廣大的人民解放運動。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5、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原因: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五四運動的推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比較廣泛的傳播

6、簡述中國GCD關於中國革命的基本綱領及其偉大意義 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綱領。

4. 《中國近代史綱要》完整課後習題答案,謝謝大家!

一、簡答題:
1.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1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為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侵入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兩大方面的變化,導致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由封建社會逐漸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獨立變為半殖民地(領土割讓、主權分割—領土主權/關稅主權/司法主權);封建變為半封建(商品輸出,捲入世界市場,自然經濟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產生)。2.簡述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發生的兩個根本性變化。
3.簡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徵。
1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不但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逐步控制了
中國的政治,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2中國的封建勢力日益衰敗並同外國侵略勢力勾結,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壓迫、奴役
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3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廣大地區內保持著,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的嚴重障礙;
4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已產生並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一定作用,但在帝
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發展很緩慢,力量很軟弱,而且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外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勢力;
5中國地域廣大,近代一直處於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和間接統治下,地方割據勢力的存在導致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極不平衡,帝國主義國家分別支持不同政治勢力以分裂中國,使中國處於不統一狀態;
6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後加官僚資本主義),中國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過著飢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徵不斷演變,某些時期某些地區甚至已淪為帝國主義直接統治的殖民地。)4.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方式有哪些?
1軍事侵略。包括:發動侵略戰爭,屠殺中國人民;侵佔中國領土,劃分勢力范圍;勒索賠款,搶掠財富;
2政治控制。包括: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扶植、收買代理人;完整答案去www.daanjia.com答案家下載。

5. 《中國近代史綱要》課後思考題答案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期末考試題
綜述 風雲變幻的八十年
1、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答: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性質,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中國出現了新的生產關系、新的階級和新的思想。

2、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及其基本特徵?
答:(1)兩大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前一個是主要矛盾。
(2)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轉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徵:
①、資本----帝國主義勢力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控制了中國的政治
②、中國封建勢力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壓迫奴役中國人民。
③、中國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礙著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已經存在,但勢力很弱。
⑤、政治勢力不統一,各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平衡。
⑥、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的廣大人民過著飢寒交迫,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答: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解放這兩個任務,是互相區別又互相緊密聯系的。
由於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生產力發展,阻礙經濟技術進步,必須先改變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開辟道路。(因為不經過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改變它們控制中國經濟財政命脈,利用特權向中國大量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壓迫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專制政治制度,解放農村生產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擴大民族工商業的國內市場;就不可能達到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從而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現代化建設,以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1、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了沉重的災難,它們發動侵列戰爭,屠殺中國人民,侵佔中國領土,劃分勢力范圍,勒索賠款,搶掠財富;它們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扶植、收買代理人;它們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它們披著宗教的外衣,進行侵略活動,為侵略中國製造輿論。

2、近代中國所進行的反侵略斗爭具有什麼意義?
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以及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了中國人民,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鴉片戰爭後,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戰爭以後,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中國的仁人志士正是懷著強烈的危機感和民族意識,去探索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道路。

3、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原因:一是腐朽的社會制度,二是經濟制度的落後
教訓:落後就要挨打,從根本上說,不推翻腐朽的中國半殖半封社會制度,要想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去進行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如何認識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1)農民階級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
(2)拜上帝教教義不是科學的思想理論,給農民戰爭帶來危害.
(3)太平天國未能正確認識儒學.
(4)戰略上的失誤

3、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原因: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對外國具有依賴性.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訓:(1)新的生產力是同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及其上層建築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義的桎梏下充分地發展起來.故要發展近代企業,要維護民族資本;要想培養洋務人才,要改變封建科舉制度.
(2)西方國家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故不可一切仰賴外國,需自己獨立自主
(3)新式企業,需要新的管理體制.給予商人一定的發言權,委派技術人員,以營管理.

4、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和失敗的原因、教訓是什麼?

意義:(1)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2)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3)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
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維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對。
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爭取國家的獨立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1、資產階級革命派關於中國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和進步性的認識有哪些?
必要性:資產階級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國主義的「鷹犬」,因此愛國必須革命,只有通過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禍」,獲得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人們在革命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犧牲,是以換取歷史的進步作為補償的。
正義性:對於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國國民惡劣」說,革命派針鋒相對地指出,不是「國民惡劣」,而是「政府惡劣」,民主共和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拯救中國與建設中國都必須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興民權改民主」才是中國的唯一出路。
進步性:革命派強調,當時的中國存在著嚴重的「地主強權」和「地權失平」的現象,只有通過通過平均地權一實現土地國有,在進行政治革命的同時實現社會革命,才能避免貧富不均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2、為什麼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性巨變?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2)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郡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了新的積極變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氣勢,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3、辛亥革命的意義、失敗原因和教訓是什麼?
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2)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郡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3)一次思想的解放
(4)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了新的積極變化
(5)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氣勢,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失敗原因:
(1)沒有提出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綱領
(2)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
(3)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
教訓:
(1)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
(2)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
(3)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
(4)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

中篇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的成立
綜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什麼時代條件下和國際環境中發生和發展的?國際環境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影響是什麼?
答:
(1)資本主義列強間激烈爭奪引發了一戰,戰後歐洲衰落,美日崛起,日本對華資本輸出增加;1917,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建立了新的反帝的革命戰線,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一部分;1919共產國際成立,幫助中國建立了共產黨,亞非拉人民逐步覺醒,開始進行反帝的民族解放運動。
(2)資本主義列強的爭奪,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宣告成立,它積極幫助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進行民族解放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開始和發展。1929年到1933年,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開始互相配合,結成反法西斯聯盟,抵抗日本的侵略,取得了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戰後國際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美國開始想全世界擴張,在中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正確制定應對策略,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最終贏得了勝利。

2、為什麼說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答: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三者被稱為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國家通過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和協定,在中國享有各種特權,在經濟上壟斷中國的重工業,交通運輸業,控制中國的財政金融。他們肆意的蹂躪我們的人民。
而封建主義通過地租,商業投機,高利貸資本,苛捐雜稅等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
官僚資產階級利用政治特權,從事金融,商業投機,發行法幣等,擴大自己的官僚資本,造成經濟混亂,又對工業實行壟斷性掠奪,使人民無法生存下去,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因此推翻這三座大山的壓迫,使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首要任務。

3、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三種建國方案,兩個中國之命運?為什麼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最終能夠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
(1)三種建國方案
《1》地主階級與大資產階級的方案
與廣大人民處於對立地位,主張實行地主階級大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使中國繼續走半殖半封的社會道路
《2》民族資產階級的方案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中國成為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
《3》工人階級和其他進步勢力的方案
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逐步達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2)兩國中國之命運
繼續半殖半封的舊中國,或創建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地主階級與大資產階級的方案違背人民的根本利益被人民所唾棄,其反動統治也根本上被推翻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人民共和國的方案逐步得到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認可成為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選擇!

(3)地主階級與買辦資產階級的方案,由於違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唾棄,他們的反動統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方案由於脫離中國實際,也沒有得到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連提出此種方案的多數人最終也承認這個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關於建立人民共和國的方案逐步獲得了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乃至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治代表的擁護,由此成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選擇。

第四章 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1、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什麼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推動中國的先進分子把自己的目光從西方轉向東方,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
(1).十月革命給予中國一個啟示: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也可以用社會主義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
(2).十月革命誕生的社會主義俄國號召反對帝國主義,並以新的平等態度對待中國.有力的推動了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傳播.
(3).十月革命中俄國工人,農民和士兵的廣泛發動並由此贏得勝利的事實給予中國的先進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啟示,推動他們去研究這個革命所遵循的主義.
中國的先進分子經過反復的比較,推求,才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後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蓬勃興起,在李大釗等的影響和當時形勢的推動下,一批愛國的進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公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經過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重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明確地同第二國際的社會主義民主劃清界限.注意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學習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開始提出知識分子應當同勞動群眾想結合的思想.
2、為什麼說共產黨成立是中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它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人民從來就勤勞勇敢,富於斗爭傳統。他們的斗爭之所以屢遭挫折和失敗,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於沒有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而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這種局面就根本改變了。
3、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呈現了哪些新面貌?為什麼?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
原因:分清敵友,團結真正的朋友,攻擊真正的敵人
第二,走群眾路線的方法
原因:依靠群眾,相信群眾,充分發動群眾

第五章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探索和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
以農村為革命重點,發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建立根據地,這些是應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所需。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的開辟依靠了黨和人民集體奮斗凝聚了集體的智慧。
2、20世紀20年代後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會連續出現 「左」傾錯誤?
原因:(1)八七會議以後黨內一直存在的「左」傾情緒始終沒有得到清理,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內部事物的錯誤干預和瞎指揮;(2)(主要原因)共產黨不善於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全面地,正確地結合起來。
3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總結歷史經驗,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
遵義會議表明革命的政黨要經過正反兩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漸成熟
第六章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為什麼說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
全國各界民眾以不同形勢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投入全民族抗戰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中華民族避免奴役的厄運,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

2、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是全民族抗戰的路線,採取的是持久戰的戰略方針。
(2)為了貫徹執行全面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作出了開辟敵後戰場的戰略決策,並堅持在敵後廣泛開展游擊戰。
(3)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反對妥協,分裂和倒退。;
(4)中國共產黨積極建設抗日民主根據地。在抗日民主根據地實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權建設,減租減息,大力發展生產,積極進行全化建設和幹部教育。
(5)在大後方開展抗日民主運動和抗戰文化工作,對於激發大後方人民的愛國意識,堅持國共合作團結抗戰,支援抗戰前線,積蓄革命力量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6)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溶入中國國情,創立出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從思想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使他們極大的增強了參加和領導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自覺性。

3、怎樣評價國民黨政府在抗日戰爭中執行的路線和正面戰場的地位和作用?
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執行的是片面的抗戰路線,這種抗戰路線在敵強我弱情況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戰的勝利的。這是國軍在正面戰場屢戰屢敗的原因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正面抗戰功不可沒!尤其是在抗戰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它牽制了大部分日軍,為共產黨敵後開辟戰場提供了便利條件。總的來說,國民黨的抗戰是中華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4、為什麼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弱國戰勝強國的範例?其基本經驗是什麼?
基本經驗:第一,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為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
第三,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證
第四,中國人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又決補懼怕戰爭
第五,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能捍衛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第七章 為新中國而奮斗
1、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為什麼會陷入全民的包圍中並迅速走向崩潰?
2如何認識民主黨派的歷史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的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作用:使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
49年發表《對時局的意見》,表明中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自願接受共產黨的領導,走人民革命的道路
3、為什麼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1)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和全中國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產黨能夠制定出適合中國情況的,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為中國人民斗爭指明正確的方向;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過程中始終英勇地站在斗爭的最前線。
(2)第一,建立統一戰線;
第二,堅持革命的武裝斗爭;
第三,加強共產黨自身的建設。

下篇 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綜述 輝煌的歷史征程
1、為什麼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第一,帝國主義列強壓迫中國,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從此結束,中華民族一洗近百年來的恥辱,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國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歷史從此結束,長期以來受盡壓迫和欺凌的廣大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為新社會,新國家的主人.
第三,軍閥割據,戰亂頻繁,匪患不斷的歷史從此結束,國家基本統一,民族團結,社會政治局面趨向穩定,各族人民開始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從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建設的時期開始到來了.
第四,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
第五,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內的執政黨.他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和調集全國力量,鞏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並發展生產力,以造福於各族人民,造福於整個中華民族.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的勝利,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在全國范圍內的建立.中國歷史由此開辟了一個新紀元
.
2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哪些歷史性成就?說明什麼?
第一,從爭取經濟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第二,從贏得政治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第三,從發展新民主主義文化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第四,從打破封鎖到全方位對外開放
第五,從「小米加步槍」到逐步實現國防現代化
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八章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1為什麼說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的社會?
2怎樣理解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
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不適合中國國情,不符合中國人民的意志,不為中國人民所歡迎.也是是中國國內封建勢力所不允許的。總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從根本上決定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政策及其領導的中國革命的不斷勝利,促使民族資產階級放棄了「第三條道路」。資產階級的共和國讓位於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3為什麼說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社會主義改造是在生產關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場偉大的變革,它對生產力的發展直接起到了促進作用。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為中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基礎,開辟了道路。農業和手工業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這就使社會生產力從舊的生產關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為在社會主義條件先取得比資本主義更快更好的現代化發展速度鋪平了道路.

6. 中國近代史綱要課後習題答案

有沒有郵箱啊,我發給你。。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代歷史綱要課後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