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查閱資料,簡述國際貿易產生和發展的背景特點有哪些
新時期國際貿抄易的特點世界經濟聯系程度大大加強,國際貿易以超越物質生產發展的速度迅猛增加,達到空前水平。國際資本貿易空前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聯系的重要潮流。.世界經濟聯系的內容發生較大變化,進出口商品的結構出現新特點。商品越來越多樣化、高級化、優質化和綜合化、整體化。技術貿易發展擴大。 世界經濟聯系形式日益多樣化。世界經濟一體化與經濟貿易的區域化、集團化及跨國公司的出現,使世界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和復雜。地區貿易發展不平衡不僅表現為區域貿易不平衡,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現為發達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加強。
新時期我國對外貿易的特點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不僅高於世界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而且高於國民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比例不斷提高,位次不斷提前;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不斷改善,經濟開放度(外貿依存度)明顯提高;進出口貿易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進出口市場分布也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2. 求各個時期的歷史社會背景
不太清楚英國科學家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的觀點,向上帝造人說發起了挑戰。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直立行走是促進人類進化的重要因素和人類誕生的重要標志,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語言的產生,人腦的形成,都離不開勞動。
2、你認為,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有哪些因素發揮了作用,請你把它們列舉出來。一是由於氣候的變化,使古猿從樹上下到地上;二是直立行走,使古猿能騰出雙手來勞動;三是勞動,勞動使人的手形成,使語言產生,大腦發達;四是使用了火,使人類能利用自然力,人類從此開始了征服自然的歷程。
4、 有文字記載以前的人類歷史,稱為史前時代。在史前時代,人們主要依靠石制和木製工具,過著採集和漁獵的生活。人類在史前時代的巨大進步表現在:人工取火的成功,農耕、畜牧的發明,定居生活的實現。
5、 製造工具,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本領。如果以製造和使用打制石器為人類誕生的標志,人類巳有二三百萬年的歷史了。
6、 我國境內以知的最早的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7、 北京人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開始使用天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術。使用打制石器,處在舊石器時代。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
8、 山頂洞人距今約一萬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
3. 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和原因是什麼
背景:
1500年以後,英國經濟表現出快速向前躍進的勢頭。在18世紀,一系列的發明改變了英國棉紡織業的面貌,並且導致了工廠制度的產生。
在這些年裡,其他工業部門也達到了相當先進的水平,而且所有這一切夾在一起,相互作用,使人們在更為廣闊的領域中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收益。通過不斷的改良就構成了工業革命,他們使人類的勞動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增長。
原因: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需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一是要有大量的只有人身自由而無生產資料的僱傭勞動者;
二是將大量的生產資料和貨幣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並轉化為資本。創造這兩個條件的過程,就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資本原始積累與後來的資本積累不同,前者是發生在資本主義大生產建立之前,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前提和出發點。後者是發生在資本主義大生產過程中。
(3)集裝箱產生發展時的世界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英國工業革命歷史意義
英國是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因此,英國工業革命不僅對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而且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以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英國工業革命使它的社會生產力得到飛速的發展,工業革命在短短的幾十年內使英國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一躍而為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頭號工業強國,號稱「世界工廠」,稱霸世界達半個世紀之久。
英國在工業革命80年左右時間里,建立了強大的紡織工業、冶金工業、煤炭工業、機器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機器大生產空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列寧指出:「19世紀中葉英國幾乎完全壟斷了世界市場」。(列寧:《哈利·奎爾奇》,《列寧全集》第19卷,第370頁)
(2)英國工業革命使它在國內的社會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進一步加強和鞏固了工業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地位。
到19世紀40年代,工廠制在英國工業生產中已佔居統治地位。根據1841年的材料,英國工廠工人在棉紡織業中佔68.7%,在毛紡織業中佔60%,在絲紡織業中佔40%。工廠制的確立,形成了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3)英國工業革命改變了國內的經濟和人口的分布,出現了一些新興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工業革命前,英國經濟最發達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是以倫敦為中心的東南部。
工業革命開始以後,西北盛產煤鐵的荒蕪地區出現了很多新興的工業中心和城市,如曼徹斯特、蘭開夏、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斯卡斯爾等。
經濟中心由東南向西北轉移。隨著工業和城市的繁榮和發展,農村人口大量轉入城市,城市人口猛增。19世紀40年代,英國城市人口已佔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三,工人已達480萬。
4. (世界歷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時代背景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20世紀最後10年特別是世紀之交,以世界多極化和經濟版全球化權的不斷發展為標志,世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形勢錯綜復雜。正如十六大報告所概括的: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波瀾壯闊。
1、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具體表現在:總體和平、局部戰亂,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盪,這將是今後一個時期國際局勢的基本態勢。
2、在這一基本態勢下,國際局勢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變化,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對人類危害上升。
3、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國際經濟政治關系。當今各國特別是大國之間的關系,集中表現為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4、中國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有很大提高。西方敵對勢力把中國作為未來潛在對手,妄圖遏制中國的崛起。這種全球政治和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將在21世紀持續很長時間。
5. 我國集裝箱運輸的發展歷程
集裝箱運輸的迅速發展帶動了集裝箱製造業的繁榮。集裝箱製造產業主要有干貨集裝箱、冷藏集裝箱及罐式集裝箱等其他各類特種集裝箱的製造。其中,中國生產的標准干貨集裝箱佔世界產量的95%以上,集裝箱產銷量十多年來一直保持世界第一。
2006年1-12月,中國集裝箱製造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6,834,269,000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5%;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5,309,124,000元,比2005年同期降低了3%;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673,195,000元,比2005年同期降低了58.50%。
2007年1-11月,中國集裝箱製造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58,307,982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了40.81%;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6,945,536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了45.02%;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055,199千元,比2006年同期下降了29.59%。
集裝箱及金屬包裝容器製造行業是金屬製品業下的一個子行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特別是近年來國際航運業的高速發展,作為為眾多行業提供包裝的配套產業,集裝箱及金屬包裝容器製造行業將迎來一個發展的新時期。
近年來,中國吸引了大量外資,「世界工廠」初具規模。這些外向型企業生產所需原材料的進口,製成品的出口,拉動了中國對外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出口的製成品大部分為適箱貨,隨著「世界工廠」規模的擴大和多樣化,對適箱貨最佳載體集裝箱的需求,也將持續升溫。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是保證中國集裝箱生產持續增長的重要基礎。
中國投資咨詢網發布的《2008年中國集裝箱製造行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紹了集裝箱的定義、種類及集裝箱運輸等,接著分析了國際國內集裝箱運輸業和集裝箱製造行業的現狀,並對中國集裝箱製造行業的工業統計數據進行了詳實的分析,然後具體介紹了干貨集裝箱、冷藏集裝箱、罐式集裝箱和特種集裝箱的發展。隨後,報告對集裝箱製造行業做了關聯產業發展分析和未來前景趨勢分析,最後分析了國內20家重點集裝箱生產企業的運營狀況。您若想對集裝箱製造行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想投資集裝箱製造,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6. 我國集裝箱現狀及發展趨勢
我國集裝箱港口發展趨勢
(1)落實「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其中就提到了要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台、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這些港口都是我國主要的集裝箱港口,應當緊緊圍繞「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例如,有條件的港口要「走出去」,開展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業務,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性碼頭運營商。從陸上通道來講,我國沿海及長江干線集裝箱港口要積極開辟並建立溝通中歐的集裝箱海鐵聯運通道和口岸通關協調機制,打造「中歐班列」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同時,加快參與鄭州、西安等內陸城市建設國際陸港,加強內陸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通關合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
(2)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十八以來,受國民經濟宏觀調控及轉型發展的影響,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增長速度也在放緩。2014年,我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11.6億噸,同比增長4.8%,低於國民經濟增長速度2.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0093萬TEU,增長6.1%,低於國民經濟增長速度1.3個百分點。當前,世界經濟正處於深度調整之中,復甦動力不足,地緣政治影響加重,不確定因素增多,推動增長、增加就業、調整結構成為國際社會共識。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凸顯,今後面臨的困難可能還要大。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正從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目標調整為7%左右,而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與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增長是呈正相關的。預計2015年及今後一段時期,全國港口吞吐量增長速度可能會低於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但我國貨物貿易大國、資源能源進出口大國的地位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因此,我國港口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總體上會處於平穩發展的階段,即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增長將進入中速或中低速增長的「常態」。
(3)積極應對集裝箱船舶大型化、聯盟化的發展
對於集裝箱運輸來說,船舶大型化並不僅僅意味著單位運輸成本降低,更在於未來集裝箱班輪公司及其聯盟將依靠船舶大型化構建起全新全球航運網路,即由傳統鍾擺式改為軸幅式,掛靠港減少,單次航程綜合成本降低。對集裝箱港口來說,船舶大型化一方面意味著對港口能力的挑戰,包括航道、碼頭水深、裝卸設備、裝卸時間、集疏運能力等,另一方面未來將引起集裝箱港口地位格局重新調整。為保證大型船舶的貨源充足,地區主樞紐港必須有足夠的支線進行喂給,干線運輸、支線運輸和喂給運輸組成的集裝箱運輸格局將逐漸形成,集裝箱港口也由此分工成樞紐港、支線港和喂給港。因此,我國集裝箱港口要積極採用合作共贏、合理分工等有關措施來應對集裝箱船舶大型化、聯盟化的發展。
(4)為客戶提供全程物流服務
我國集裝箱港口發展全程物流是將腹地范圍內的貨代、船代、公路運輸商、鐵路運輸商、船公司、港口服務商等各個方面的資源進行分工合作,為貨主設計全程物流方案,提供滿足貨主運輸需求的相應服務,使得貨物從發貨地開始就能夠實現整個運輸的安全、及時,並達到低運輸成本。此時的港口不在僅僅是運輸中的一個環節了,而是控制全程運輸的主要物流經營商,全程物流經營商要開展的業務范圍也較多,包括碼頭經營、貨運代理、船舶代理、多式聯運、集裝箱拆裝箱、簡單加工包裝等等,這些業務的開展將改變港口原來的裝卸、倉儲等單一功能的局面,進一步優化港口經濟增長方式。港口企業只有重視掌握客戶的供應鏈需求,為客戶直接提供全程物流服務,才能更有效地營銷港口企業自身。如山西懷仁某瓷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企業,產品暢銷國內外,天津港物流發展公司憑借著堆場、機械設備、報關報檢、海運訂艙等資源優勢,為該企業提供了全程物流服務,幫助該企業解決了堆存、報檢、海運訂艙等方面的困擾,降低了出口貨物的物流成本,從而贏得了該公司的青睞,委託天津港負責發運其裝載瓷器的內外貿集裝箱。天津港定製的全程物流方案成功後,山西省其他出口企業也紛紛慕名前來要求合作。據了解,目前天津港已先後成功開發了PVC樹脂、再生資源、液體化工、集裝箱配件、高嶺土等多個全程物流項目。天津港全程物流服務的成功案例,正是其滿足客戶供應鏈管理需求的生動體現,將促使天津港從碼頭營運商實現向物流營運商的業務拓展。
(5)開展以「門到港」、「港到門」為特色的集裝箱多式聯運服務
以集裝箱港口為樞紐的多式聯運是港口開展物流服務的重要方面。而我國港口的多式聯運體系還並不完善,所以在今後一段時期內,多式聯運將成為我國港口物流發展的重點,建議港口企業要充分發揮港口樞紐銜接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以港口集裝箱為重點加快推進多式聯運,積極發展鐵水聯運、海河聯運、水水中轉、甩掛運輸。以集裝箱鐵水聯運為例,港口是集裝箱多式聯運最重要的樞紐節點,而鐵路是綜合運輸體系中大運量、長距離地面運輸的主要手段之一,隨著我國港口集裝箱貨源地向中西部地區延伸,更應充分發揮鐵路的作用,加快發展集裝箱鐵水聯運,優化港口集疏運結構,促進我國港口物流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港口企業重視開展為客戶提供以「門到港」、「港到門」為特色的港口物流服務。如近年來,大連港與鐵道部門合作,在已開通大連至沈陽、長春、哈爾濱等集裝箱干線班列的基礎上,推出「點對點」大列內貿集裝箱循環車組,開通了五棵樹、吉林西、長春東、沈陽等路局管內大列循環車組,目前的內貿集裝箱班列已逾50班/周。在內貿集裝箱班輪方面,大連港共開辟了至廣州、上海、寧波、青島、漳州、泉州等9條航線。大連港在國內沿海港口中將糧食散裝船運輸改為集裝箱運輸,其碼頭企業自行設計的自動化散糧裝箱設備的裝箱能力達到400 TEU/天。大連港並且在沈陽東站、長春、吉林等「無水港」也建設了散改集設施,將物流服務開展到客戶家門口,為東北地區玉米、大豆、水稻等大宗散糧運輸提供了高效優質的全程物流服務。大連港的物流運作實踐,突破了港口企業只能在港區碼頭為客戶提供物流服務的局限,而且把物流作業和服務做到了生產集聚地和消費地,根據客戶的供應鏈需求,大力開展「門到港」、「港到門」的集裝箱內陸段物流服務,逐步使港口碼頭業務、港口物流業務與客戶的供應鏈融為一體。
(6)建設內陸無水港,拉近沿海港口與內陸腹地之間的聯系
隨著我國沿海產業逐步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內陸地區的內外貿貨物通過港口運輸的也漸漸增多,促使沿海港口紛紛在貨源集中的內陸地區建立無水港。2002年10月,北京朝陽口岸與天津港口岸簽署直通協議,這是口岸跨關區通關的有益嘗試,在全國首開「無水港」先例。短短幾年時間,從北到南已形成了若干「無水港」群,包括以大連港為龍頭的東北「無水港」群、天津港牽頭的東中西部16個省市區「無水港」群、以寧波港建立的金華、義烏、紹興、餘姚及衢州為主的江浙「無水港」群。由於內陸無水港引進了貨代、船代、物流公司等相關企業和海關、國檢等口岸單位,內陸地區的貨主不用到沿海港口辦理貨物進出口審批手續,在無水港內就能享受「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完成訂艙、報關、報檢等手續。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內陸無水港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不僅有利於沿海港口加強與內陸地區的聯系,擴大了港口腹地范圍,而且也為廣大中西部地區的客戶提供了便利,降低了運輸成本,促使港口與口岸單位提供的服務越來越接近外貿進出口貨物的內陸目的地與發送地。
7. 集裝箱運輸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集裝箱運輸(Container transport),是指以集裝箱這種大型容器為載體,將貨物集合組裝成集裝單元,以便在現代流通領域內運用大型裝卸機械和大型載運車輛進行裝卸、搬運作業和完成運輸任務,從而更好地實現貨物「門到門」運輸的一種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運輸方式。
初始階段
集裝箱運輸
集裝箱運輸發展的初始階段(19世紀初~1966年) 集裝箱運輸起源於英國。早在1801年,英國的詹姆斯·安德森博士已提出將貨物裝人集裝箱進行運輸的構想。1845年英國鐵路曾使用載貨車廂互相交換的方式,視車廂為集裝箱,使集裝箱運輸的構想得到初步應用。19世紀中葉,在英國的蘭開夏已出現運輸棉紗、棉布的一種帶活動框架的載貨工具,這是集裝箱的雛形。 正式使用集裝箱來運輸貨物是在20世紀初期。1900年,在英國鐵路上首次試行了集裝箱運輸,後來相繼傳到美國(1917年)、德國(1920年)、法國(1928年)及其他歐美國家。 集裝箱運輸
1966年以前,雖然集裝箱運輸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在該階段集裝箱運輸許可權於歐美一些先進國家,主要從事鐵路、公路運輸和國內沿海運輸;船型以改裝的半集裝箱船為主,其典型船舶的裝載量不過500TEU(20ft集裝箱換算單位,簡稱「換算箱」)左右,速度也較慢;箱型主要採用斷面為8ft×8ft,長度分別為24ft、27ft、35ft的非標准集裝箱,部分使用了長度為20ft和40ft的標准集裝箱;箱的材質開始以鋼質為主,到後期鋁質箱開始出現;船舶裝卸以船用裝卸橋為主,只有極少數專用碼頭上有岸邊裝卸橋;碼頭裝卸工藝主要採用海陸聯運公司開創的底盤車方式,跨運車剛剛出現;集裝箱運輸的經營方式是僅提供港到港的服務。以上這些特徵說明,在1966年以前集裝箱運輸還處於初始階段,但其優越性已經得以顯示,這為以後集裝箱運輸的大規模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發展階段
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階段(1967年~1983年) 自1966年至1983年,集裝箱運輸的優越性越來越被人們承認,以海上運輸為主導的國際集裝箱運輸發展迅速,是世界交通運輸進入集裝箱化時代的關鍵時期。 1970年約有23萬TEU,1983年達到208萬TEU。集裝箱船舶的行蹤已遍布全球范圍。隨著海上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各港紛紛建設專用集裝箱泊位,世界集裝箱專用泊位到1983年已增至983個。世界主要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在20世紀70年代的年增長率達到15%。專用泊位的前沿均裝備了裝卸橋,並在鹿特丹港的集裝箱碼頭上出現了第二代集裝箱裝卸橋,每小時可裝卸50TEU。碼頭堆場上輪胎式龍門起重機、跨運車等機械得到了普遍應用,底盤車工藝則逐漸趨於沒落。在此時期,傳統的件雜貨運輸管理方法得到了全面改革,與先進運輸方式相適應的管理體系逐步形成,電子計算機也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尤其是1980年5月在日內瓦召開了有84個貿發會議成員國參加的國際多式聯運會議,通過了《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該公約對國際貨物多式聯運的定義、多式聯運單證的內容、多式聯運經營人的賠償責任等問題均有所規定。公約雖未生效,但其主要內容已為許多國家所援引和應用。 集裝箱
雖然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於石油危機的影響,集裝箱運輸發展速度減慢,但是這一階段發展時期較長,特別是許多新工藝、新機械、新箱型、新船型以及現代化管理,都是在這一階段涌現出來的,世界集裝箱向多式聯運方向發展也孕育於此階段之中,故可稱之為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階段。
成熟階段
集裝箱運輸的成熟階段(1984年以後) 1984年以後,世界航運市場擺脫了石油危機所帶來的影響,開始走出低谷,集裝箱運輸又重新走上穩定發展的道路。有資料顯示,發達國家件雜貨運輸的集裝箱化程度已超過80%。據統計,到1998年世界上約有各類集裝箱船舶6800多艘,總載箱量達579萬TEU。集裝箱運輸已遍及世界上所有的海運國家,隨著集裝箱運輸進入成熟階段。世界海運貨物的集裝箱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 集裝箱運輸進入成熟階段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硬體與軟體的成套技術趨於完善。干線全集裝箱船向全自動化、大型化發展,出現了2500~4000TEU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集裝箱船。一些大航運公司紛紛使用大型船舶組織了環球航線。為了適應大型船停泊和裝卸作業的需要,港口大型、高速。自動化裝卸橋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為了使集裝箱從港口向內陸延伸,一些先進國家對內陸集疏運的公路、鐵路和中轉場站以及車輛、船舶進行了大量的配套建設。在運輸管理方面,隨著國際法規的日益完善和國際管理的逐步形成,實現了管理方法的科學化,管理手段的現代化。一些先進國家已從原僅限於港區管理發展為與口岸相關各部門聯網的綜合信息管理,一些大公司已能通過通信衛星在全世界范圍內對集裝箱實行跟蹤管理。先進國家的集裝箱運輸成套技術為發展多式聯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開始進入多式聯運和「門到門」運輸階段。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聯合運輸是現代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向,集裝箱運輸在這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先進國家由於建立和完善了集裝箱的綜合運輸系統,使集裝箱運輸突破了傳統運輸方式的 「港到港」概念,綜合利用各種運輸方式的優點,為貨主提供「門到門」的優質運輸服務,從而使集裝箱運輸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門到門」運輸是一項復雜的國際性綜合運輸系統工程,先進國家為了發展集裝箱運輸,將此作為專門學科,培養了大批集裝箱運輸高級管理人員、業務人員及操作人員,使集裝箱運輸在理論和實務方面都得到逐步完善。
8. 集裝箱運輸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
自從我國加入WTO後,鐵路應盡快融入市場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加快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鐵路改革。在吸收外資的同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備、管理方式和現代營銷理念,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國政府的承諾,鐵路將逐漸開放貨運市場,第一,在加入WTO之際,在外資比例不超過%49的前提下,允許外資參股中外合營鐵路貨運企業;第二,在我國加入WTO滿三年後允許外資在鐵路貨運公司中控股;第三,我國加入WTO滿6年後允許設立外商獨資的鐵路貨運公司。與此同時,並承諾開放與鐵路貨運有關的倉儲和貨運代理業務。而伴隨著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集裝箱多式聯運似乎已經成為國際貿易貨物運輸方式的發展方向。
鐵路集裝箱運輸是以集裝箱作為運輸單位進行貨物運輸的一種先進現代化運輸方式,具有快速、安全、簡便、節約和便於實現多式聯運的特點,對於降低社會綜合物流成本,提高國內外運輸供應鏈的效率和效能,是國際國內貿易運輸實現合理化,科學化的必然途徑。是運輸企業在生產組織,技術設備和科學管理上的一項重大改革。使得集裝箱在未來的貨物運輸憑借著辦理手續便捷、運輸質量高、運輸速度快、途中損耗小、批量性強、能實現「門到門」運輸等優點,成為運輸市場主要的發展趨勢。
9. 想要了解集裝箱的發展史怎樣
中國集裝箱運輸復是從上世紀制50年代開始起步的。1955年4月,鐵路部門開始辦理國內小型集裝箱運輸。水運部門在1956年、1960年、1972年3次借用鐵路集裝箱進行短期試運。1973年開辟海上國際集裝箱運輸,1973年9月開辟用雜貨船捎運小型集裝箱的上海至橫濱、大阪、神戶航線。
在全球的范圍內集裝箱的發展可謂是迅猛,但是中國的集裝箱起步較晚,比其他國家的發展歷史短,但是現如今中國的集裝箱發展史飛快的。
中國國際集裝箱運輸起步較晚,但發展的速度是最快的。自1973年天津接卸了第一個國際集裝箱,歷經了70年代的起步,80年代的穩定發展,到90年代中國國際集裝箱運輸引起全世界航運界的熱切關注。至此,中國擁有了一支現代化的集裝箱船隊,建成了一批集裝箱專用深水泊位。目前,標准海運集裝箱廠家中國的香港、上海、深圳和中國台灣地區的高雄港分別排在世界集裝箱港口的第二、三、四、六位;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香港的東方海外集團、中國台灣的長榮海運集團和萬海集團也身居世界前二十大班輪公司之列。青島雷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10. 全球化興起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啊
經濟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的推動下,社會在生產 相關圖書
的各個環節 (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和各種資本形態(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運動超出國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過程。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經濟關系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是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程度大為增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種壁壘不斷削弱,經濟運行的國際規則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的條件下產生的。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世界市場加速擴大,世界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大大超過歷代水平。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以科技革命和信息技術發展為先導,涵蓋了生產、貿易、金融和投資各個領域,囊括了世界經濟和與世界經濟相聯系的各個方面及全部過程。其主要表現為:國際分工從過去以垂直分工為主發展到以水平分工為主的一個新階段;世界貿易增長迅猛和多邊貿易體制開始形成;國際資本流動達到空前規模,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加快;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增;國際經濟協調的作用日益加強。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這是因為: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產的高度社會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二,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現實基礎; 第三,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 第四,國際間相互投資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