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袁世凱後的中國歷史

袁世凱後的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1 07:58:16

⑴ 袁世凱的主要歷史活動。

1,總督朝鮮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國王李熙(朝鮮高宗)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嘩變,成功奪權;朝鮮王妃閔妃一黨與大院君有隙,請求清廷出兵平亂,袁世凱乃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袁世凱率領一支清軍配合行動,殺死了幾十名兵變參與者。

戰斗中,袁世凱一路放槍,帶頭沖在最前面,他的堅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變很快得以平定。吳長慶在給清廷的呈報中將他贊揚了一番,說他「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報以首功。

2,創立新軍

在甲午戰爭結束後,舉國上下掀起了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的浪潮,袁世凱亦是其中一員。1895年6月底,劉坤一、李鴻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聯名上奏摺保薦袁世凱,於是光緒帝下旨命已回籍的袁世凱入京覲見。

其中袁世凱尤其重視練兵,他「深知抓到督練新建陸軍之事,前程不可限量」,不僅在給光緒帝的萬言書中提出了12條西法練兵的主張,還草擬了編練新建陸軍章程,「大旨則步軍操法以師法德國為主」。

3,戊戌政變

1897年,袁世凱擢升直隸按察使,仍主持小站練兵。1898年9月,袁世凱升任工部右侍郎,奉旨入京陛見,隨後捲入了政治風暴中。

康有為判斷袁世凱「為我所動」,乃舉薦袁世凱為侍郎。9月18日(陰歷八月初三),康有為等人得到光緒帝「朕位且不能保「的密詔,深感局勢緊迫,於是鋌而走險,決定包圍頤和園,控制居住其中的慈禧太後,並殺死慈禧寵臣直隸總督榮祿,而這一任務則被維新派委託在袁世凱身上。

4,清末新政

《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迫於內外形勢,施行新政。袁世凱表示極力擁護。1901年袁世凱在山東創建山東大學堂。

1902年,袁世凱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在保定編練北洋常備軍。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練兵處袁世凱任會辦大臣,負責創辦武備學堂,並聘請大批日本軍官擔任教習。

至1905年北洋六鎮編練成軍,每鎮一萬二千五百餘人,除第一鎮系滿洲貴族鐵良統率的旗兵外,其餘五鎮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將領幾乎都是小站練兵時期的嫡系軍官。

5,創建民國

1911年10月10日清政府新軍陸軍第八鎮兵變,引爆武昌起義,並成立以黎元洪為都督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為取得交戰的合法地位,各方反清勢力主張組建中央臨時政府。

北洋軍是清政府唯一可以抵抗起義的力量,令陸軍大臣蔭昌率軍南下鎮壓起義,但蔭昌沒有駕馭北洋軍的能力。奕劻及內閣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深感局勢嚴重,一致主張起用袁世凱,英美等國公使也建議起用袁世凱,載灃見中外一致認為「非袁不能收拾局面」。

⑵ 袁世凱算不算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為什麼

不算,因為袁世凱並沒有正式登基為帝。

1915年12月,在國會、高校、民眾請願團、籌安會和各省國民代表的推戴下,准備建立君主立憲制。袁世凱多次揖讓,最終接受皇帝之尊號,准備成立中華帝國。

打算1916年為洪憲元年,行君主立憲政體,把總統府改為新華宮,並擬定《新皇室規范》, 然而,12月25日,表面支持帝制的蔡鍔和唐繼堯在雲南宣布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

貴州、廣西相繼響應,3月份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起用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企圖依靠段團結北洋勢力,壓制南方起義力量,但起義各省沒有停止軍事行動。

5月下旬袁世凱憂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市。

直至袁世凱對內宣布取消帝制帝號都未正式登基,年號洪憲僅在內部流傳,對外仍稱民國,故袁世凱還是民國大總統,

(2)袁世凱後的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袁世凱出身河南項城的一個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運總督,參與鎮壓太平軍和捻軍,是這個家族的頂樑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為項城縣的地主豪紳,捐了個同知官位,袁世凱既兩度名落孫山,又不願留在鄉間做土財主,因此開始考慮在外闖盪。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國王李熙(朝鮮高宗)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嘩變,成功奪權,他也和金允植、金炳始等多名朝鮮士大夫結為忘年之至交。

他在朝鮮被稱為「袁司馬」。袁世凱因中日甲午戰爭事件受到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重視,同時也使日本人對袁世凱「憾之刺骨,百計排陷之」,他的同僚吳兆有等亦頗為嫉妒,攻擊袁世凱「妄開邊釁」、「擅挪軍款」。

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戰爭前還曾經多次派人暗殺袁世凱,只不過沒有成功。

袁世凱在甲午戰爭前線負責後勤期間,便主張由他募兵並編練新式軍隊,但未被採納,袁世凱頗為不滿,曾抱怨說:「內贊人而不用我募兵,徒何益也」 。

在甲午戰爭結束後,舉國上下掀起了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的浪潮,袁世凱亦是其中一員。1895年6月底,劉坤一、李鴻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聯名上奏摺保薦袁世凱,於是光緒帝下旨命已回籍的袁世凱入京覲見。

1901年11月,李鴻章死去,袁世凱受命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實授,一躍而成為中外所矚目的實力人物。

1908年11月光緒帝和慈禧太後相繼病死,年幼的溥儀繼位,改元「宣統」,其父載灃為攝政王。載灃因為反對袁世凱的很多新政措施,更因為戊戌政變一事,對袁世凱非常痛恨,成為攝政王後立即解除袁世凱的官職,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制為內閣制,大大削減袁世凱的權力,但袁堅持於3月10日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袁世凱

⑶ 袁世凱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嗎

不算,因為袁世凱並沒有正式登基為帝。

1915年月,在國會、高校、民眾請願團、籌安會和各省國民代表的推戴下,准備建立君主立憲制。袁世凱多次揖讓,最終接受皇帝之尊號,准備成立中華帝國。

打算1916年為洪憲元年,行君主立憲政體,把總統府改為新華宮,並擬定《新皇室規范》, 然而,12月25日,表面支持帝制的蔡鍔和唐繼堯在雲南宣布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

貴州、廣西相繼響應,3月份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起用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企圖依靠段團結北洋勢力,壓制南方起義力量,但起義各省沒有停止軍事行動。

5月下旬袁世凱憂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市。

直至袁世凱對內宣布取消帝制帝號都未正式登基,年號洪憲僅在內部流傳,對外仍稱民國,故袁世凱還是民國大總統,

(3)袁世凱後的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袁世凱出身河南項城的一個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運總督,參與鎮壓太平軍和捻軍,是這個家族的頂樑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為項城縣的地主豪紳,捐了個同知官位,袁世凱既兩度名落孫山,又不願留在鄉間做土財主,因此開始考慮在外闖盪。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國王李熙(朝鮮高宗)之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利用軍隊嘩變,成功奪權,他也和金允植、金炳始等多名朝鮮士大夫結為忘年之至交。

他在朝鮮被稱為「袁司馬」。袁世凱因中日甲午戰爭事件受到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重視,同時也使日本人對袁世凱「憾之刺骨,百計排陷之」,他的同僚吳兆有等亦頗為嫉妒,攻擊袁世凱「妄開邊釁」、「擅挪軍款」。

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戰爭前還曾經多次派人暗殺袁世凱,只不過沒有成功。

袁世凱在甲午戰爭前線負責後勤期間,便主張由他募兵並編練新式軍隊,但未被採納,袁世凱頗為不滿,曾抱怨說:「內贊人而不用我募兵,徒何益也」 。

在甲午戰爭結束後,舉國上下掀起了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的浪潮,袁世凱亦是其中一員。1895年6月底,劉坤一、李鴻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聯名上奏摺保薦袁世凱,於是光緒帝下旨命已回籍的袁世凱入京覲見。

1901年11月,李鴻章死去,袁世凱受命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實授,一躍而成為中外所矚目的實力人物。

1908年11月光緒帝和慈禧太後相繼病死,年幼的溥儀繼位,改元「宣統」,其父載灃為攝政王。載灃因為反對袁世凱的很多新政措施,更因為戊戌政變一事,對袁世凱非常痛恨,成為攝政王後立即解除袁世凱的官職,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制為內閣制,大大削減袁世凱的權力,但袁堅持於3月10日在北京就職中華民國大總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袁世凱

⑷ 袁世凱在中國歷史上的積極意義和貢獻

袁世凱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時刻,正值中國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將要走完其漫長的黑暗路程的年代,也正是給中華民族帶來劇痛創傷的甲午戰爭的前後。

戰前,他是李鴻章淮系軍閥集團的一名初露頭角的走卒。

戰後,趁淮系軍閥衰落的時機,他在小站創練了一支新式陸軍,並以此為資本,破壞了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維新運動,撲滅了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派的一片喝彩聲中,爬上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顯赫職位。

他敏銳地覺察到,王朝衰微,人民民主革命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如不謀求新的對策,很難再繼續維持其統治。因此,從1901至1908年,他戴著「急進改革者」的面具,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派理論綱領為指導,以那支新式陸軍為核心,通過辦「新政」,組織起一個龐大的北洋軍事政治集團。這個新興的集團是淮系軍閥集團的延續和發展,是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結果,是帝國主義侵華由瓜分政策轉到「保全(清朝)政策」的產物。袁世凱正是依靠這個集團的勢力,不遺餘力地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封建專制王朝,破壞正在蓬勃發展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然而,當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風暴來臨的前夕,他在與世襲的滿族親貴集團的政治爭斗中遭到了慘敗,灰溜溜地退出了政治舞台。

袁世凱有任事之才、治軍之能,實為清末一務實干練的能臣,自小站練兵至接掌北洋,還有他建新學的學校,主張廢科舉,引進西方學說,又成立一支警察部隊,令中國軍警分離。袁世凱對中國的軍事和工業化,有很大的貢獻。

然而袁氏當國時期,為鞏固個人獨裁權力,不守約法、解散國民黨,使剛誕生的中華民國失去在制度下健康發展的機會。有人指他是暗殺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的元兇,但實際元兇可能是其他人;而無論袁本人是否曾授意殺宋,此事成為黨人發動二次革命討袁的引爆點,結果造成了中國的南北分裂。

⑸ 袁世凱對中國歷史發展有過,但也有功,為什麼歷史評價不予以正式呢

袁世凱最大的功績是在1912年使清帝遜位,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後,國內形勢復雜,同盟會內部意見不一。1911年成立的湖北軍政府內部更是毫無秩序,人來人往,意見不合便拍桌子,掏手槍,誰都想做主,但誰也做不了主。作為革命領袖的孫中山長期流亡海外,對國內形勢並不十分了解。況且西方列強並不看好孫中山,均支持袁世凱。當時的滿清皇族中除良弼外,大多都是一些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毫無擔攬大局的能力。而孫中山政府財政困難,也不具備執政的能力。因此,袁世凱出山掌權,是大勢所趨。革命後的中國,社會秩序尚不穩定,民智未開,若實行民主,也是少數知識分子的民主。所以實行一段時期的強人政治也是尤為必要的。試看韓國,台灣等地的經驗,就是軍事獨裁幾十年,終究走上了民主憲政的道路。袁世凱執政4年,民族工商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1914年一戰爆發,袁政府堅持不參戰,在1915年派出代表團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茅台酒就是在那時獲得國際大獎的。袁世凱最大的錯誤就是他極度膨脹的個人野心,悍然稱帝,過早地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使中國陷入了連年不斷的·軍閥混戰,辛亥革命取得的各項成果喪失殆盡。
一句話評論:袁世凱促成了中華民國的統一,也親手毀了中華民國。
歷史這點兒事,永遠說不清,除非歷史能夠假設。

⑹ 袁世凱死後中國的政治局勢發生了什麼變化產生了什麼歷史影響

袁世凱死後中國的政治局勢發生很大的變化,產生的歷史影響可以說延續到了回今天。
具體表現答在:
1、袁世凱的死標志著晚清以降中國唯一能掌控國內局勢的政治強人的消失,繼其而起的段祺瑞、馮國璋等人沒有他的政治威望和手腕,連北洋內部的團結都逐漸不能維持,皖系、直系以及北洋外圍張作霖為核心的奉系相繼成型,他們之間紛爭不以,開啟了民國亂世的序幕。
2、袁世凱的死因為是稱帝後舉國反對後心力交瘁而造成的,這使得帝制臭不可聞,不再有強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追求稱帝,憲政成為全國共識。

⑺ 中國史上袁世凱後下位總統是誰

中華復民國到蔣介石為止制一共有8位總統,依次是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蔣介石,李宗仁。袁世凱、馮國璋、徐世昌、曹錕都出自北洋系,稱為北洋軍閥,長期執掌北京政府。孫中山、蔣介石自不必介紹。黎元洪為南洋系,借武昌首義之名,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李宗仁為桂系,後來投奔國民黨.

⑻ 袁世凱身後流下了禍害中國歷史長達半個世紀的北洋軍閥

北洋政府期間,是中國言論最為自由的時期。言者無罪。所以,當時的共產主義思想才得以傳播。

⑼ 我是一名歷史學者,研究有關中國近代的歷史,袁世凱對中國歷史的作用是功大於過還是功過參半

對於袁世凱的歷史評價一般以負面居多,但是這些負面評價是否公允也被質疑。 袁世凱有任事之才、治軍之能,實為清季一務實干練的能臣,自小站練兵至接掌北洋,還有他建新學的學校,主張廢科舉,引進西方學說,又成立一支警察部隊,令中國軍警分離。袁世凱對中國的軍事和工業化,有很大的貢獻。 然而袁氏當國時期,為鞏固個人獨裁權力,不守約法、解散國民黨,使剛誕生的中華民國失去在制度下健康發展的機會。有人指他是暗殺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的元兇,但實際元兇可能是其他人;而無論袁本人是否曾授意殺宋,此事成為黨人發動二次革命討袁的引爆點,結果造成了中國的南北分裂。 1915年袁世凱在日本外交壓力下,接受了形同干涉並壟斷中國內政的「二十一條」要求中之大部分條款,使其政績蒙上污點。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在東亞地區因歐戰爆發而陷入國際權力真空之際,面對日本一國獨強的巨大壓力,袁世凱及北洋政府對於抵抗日方二十一條要求,實已盡最大之努力,以此深非似欠公允。 嗣候袁氏違背民國公意,稱帝登基,遭到全國反對,至此袁氏之威望徹底破產。稱帝之舉堪稱袁氏政治生涯中所犯之最大錯誤。 有人認為,袁氏是一個投機份子。在光緒帝委以大任時,他卻投靠慈禧太後一黨。到宣統繼位後,被攝政王強迫退休的他,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強迫攝政王退位,掌握清廷大權,本應平定革命的他,反過來為自己的利益,支持革命迫清廷退位而得任民國總統。這全是選有利益的一方投靠的行為。

⑽ 袁世凱對中華民族的八大歷史貢獻,又有幾個人知道

1、袁世凱是中國近代軍隊的締造者。
1894年冬,因甲午戰爭中失敗,清政府決定改革軍制,命廣西按察使胡遹棻在天津馬廠募練定武軍五千人。
次年袁世凱以親歷甲午戰事的身份呈《上督辦軍務處稟》,12月光緒皇帝令其到天津小站接練定武軍。
他仿照西國陸軍分設步、騎、炮、工、輜等兵種,適應近代作戰;聘用德國教官,實施軍事訓練;開辦隨營學堂,培養軍事人才,此為中國軍隊近代化肇起。

2、袁世凱不是戊戌變法失敗的罪魁。
近年的研究發現,後黨發動政變起於袁告密之前。
政變之初,慈禧上諭斥責康有為「莠言亂政」,並將康有為停職待參,領軍人物的冷遇已經顯示變法將夭折。袁的稟報使慈禧對維新人士的制裁手段更為酷厲,結局更為慘烈,但這並非變法崩俎的根本原因。

3、百年來當政者中重視教育第一人
光緒27年,他聯合湖廣總督張之洞、湖南巡撫端方上書朝廷教育改制,開啟了我國近代教育的全新起點和高速發展。
他督魯時創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學堂——山東大學。他在直隸總督任內的幾年建立了大學兩所、各種專門學校29所。
1905年廢除科舉後,他為培養新式人才,確立發展師范教育這一戰略,建立各級師范學校有40多所。他壓縮軍費用以發展全免費的國民學校,即四年制初級小學。

4、創立了中國近代警察體系
1900年以前,中國的城市從沒警察,維持社會治安由駐防軍或衙役負責。1902年,袁世凱在直隸省城保定首設巡警總局和分局,並參照外國擬定了中國最早的《警務章程》。
1905年,他又在北京、天津建立了巡警,4年後全國各大城市都有了巡警。

5、督修了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1905年,他任用人所熟知的「留美幼童」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兼辦路務,修成170多里長的京張鐵路。兩年後,袁世凱奏請朝廷任命詹天佑出任漢粵川鐵路總辦。
此外還有新易鐵路、中國和比利時合資建成的蘆漢鐵路。

6、中國實行憲政第一人。
他首先在天津搞法制改革,引入西方議會制度,實行憲政。後在全國倡導實行君主立憲,認為「官可以不做,憲法不能不立」。
對中國民主進程的推進所作出的貢獻不可磨滅,在晚清時期高舉「立憲」的大旗,孤軍奮戰請求立憲,對晚清憲政的形成至關重要。
7、對建立中華民國居功至偉。
可以說,沒有袁世凱就沒有中華民國。辛亥事變後在同盟會影響下獨立的省份僅有江蘇、四川、山東三省,其餘地區多為立憲派陣營。政治和軍事上強弱顯見,雙方打鬥,南方必敗。
朝廷在軍事上占優勢時卻與亂黨談判從無先例,正是袁的授權與安排,南北議和在上海正式啟動,也是袁促成了國家政權的和平移交。孫中山曾說過「此次清帝遜位,南北統一,袁君之力實多」。

8、極力推動中國經濟走向近代化。
他解除開辦企業的若干限制,從1912年到1914年這3年間,新開的工廠為4000家,民族資本興建的麵粉廠、火柴廠、卷煙廠、造紙廠以及採煤、冶煉企業等都獲得長足的發展。
袁世凱投資了開灤煤礦、啟新洋灰公司和自來水公司並擁有股票,特別是年產水泥20萬桶的啟新洋灰公司在全國規模最大。

閱讀全文

與袁世凱後的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