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發生什麼大歷史事件(送1912年到1949年)
有五四運動、南昌起義、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西安事變等。
1、五四運動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個劃時代的歷史事件。「五四運動的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
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進了一步的地方。正是在五四運動中,中國的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對於這場斗爭的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2、南昌起義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地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企圖用血腥的屠殺來消滅革命。
在這種嚴峻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人並沒有被敵人的屠刀所嚇倒,而是積極地行動起來,拿起槍,用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
1927年7月12日,根據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指示,黨中央政治局進行了改組,成立了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臨時中央委員會根據當時的形勢,作出了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的決定。
8月1日2時,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的領導下,南昌起義開始,起義總指揮部設在江西大旅社。
起義部隊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由賀龍兼代總指揮,葉挺兼代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郭沫若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軍。經過激戰,南昌守敵幾乎全部被殲滅,起義部隊佔領了南昌城。
南昌起義後,汪精衛命令張發奎、朱培德向南昌進攻,起義前委會按原計劃向南挺進。8月3日至5日,起義部隊先後撤離南昌。
但是起義沒有注意與當地農民運動相結合,到9月下旬,起義部隊在廣州潮汕地區遭強敵圍攻,起義宣告失敗。
保留下來的起義部隊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等率領下,轉戰到湖南南部,另一部分轉入海陸豐地區繼續斗爭。
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開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斗爭的新階段。南昌起義的勝利大大地震動了敵人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鼓舞了革命人民的鬥志。
1933年7月1日,中央工農民主政府作出決議,規定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
3、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關東軍在沈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稱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
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日軍佔領北大營。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4、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5、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也叫「雙十二事變」。
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不斷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蔣介石堅持不抵抗政策,繼續進行內戰。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十七路軍被蔣調到陝甘一帶進攻中國工農紅軍。
因受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及人民抗日運動的影響,張、楊與紅軍實現了停戰,並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
蔣不僅拒絕了張、楊的要求,而且調集嫡系部隊至豫陝邊境,壓迫張、楊繼續進攻紅軍。12月4日,蔣介石飛往西安督戰。
7日,張學良到臨潼華清池向蔣「苦諫」,請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遭蔣拒絕,蔣堅持不改「剿共」政策。9日,張向遊行示威的學生表示,一周內用事實答復他們的愛國要求。
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在華清池武裝扣留了蔣介石,囚禁陳誠等十餘人;宣布取消「西北剿匪總部」,成立抗日聯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張學良、楊虎城任正副委員長,並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實行民主政治。
16日,南京政府下令討伐張、楊,並任何應欽為總司令。親日派汪精衛、何應欽企圖借機擴大事態,奪取蔣介石的統治權力,進一步和日本妥協。中共中央從民族利益出發,應張學良、楊虎城電請,派代表周恩來、葉劍英等到西安調停。
周恩來等於16日到達西安以後,做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只要蔣答應抗日就釋放他。並於15、19日通電南京國民黨政府,促其接受張、楊主張,和平解決。
22日,宋美齡、宋子文與蔣介石顧問澳大利亞人端納飛往西安談判。經周恩來等的努力和全國人民的斗爭,24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戰議和、聯共抗日、釋放政治犯等條件。
25日蔣介石獲釋,由張學良陪返南京,「西安事變」到此和平解決。蔣介石飛回南京後,立即把張學良拘禁起來。
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發動的西安事變以及中國共產黨促成的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日報——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的開端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九一八事變中,東北軍能否與關東軍一戰?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南昌起義(軍史鉤沉·建軍90年)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五四運動」紀念館
㈡ 1911年到1927年間中國發生了些什麼事
1911年到1927年間中國發生的事件例如:
1911年黃花崗起義
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就任大總統回
1919年中國北洋政府改組
1921年蒙古宣答布脫離中國
1922年第二次直奉戰爭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
1925年5月30日 「五卅」血案.
1926年3月18日 中山艦事件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 秋收起義
1927年底 廣州起義
㈢ 1911年到1937年中國歷史大事。
上海:民國時期:上海工人大罷工,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也在上海,廣州起義。
抗戰:1919的五四運動後期的中心在上海,1927年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以配合北伐戰爭,並取得了第三武裝起義的勝利,上海得以解放。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日軍在上海發動侵略事變,史稱「一二八事變」。1937年八月十三日,日軍在上海發動侵略事變,史稱「八一三事變」此事變加快了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步伐。從1937年八月到十一月,國民黨軍隊在上海進行了抗戰中的第一次對日軍正面大會戰,即淞滬會戰.
廣州:1917年7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1921年4月,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召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1921.5,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設總統府與廣州,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廣州舉行,1924年4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1925.5,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廣州成立,5月30,發生了省港大罷工,1925.7,廣州國民政府成立,1927。4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中共組織廣州起義。
北京:1、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2、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上,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標志著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和全國性抗日戰爭的爆發。3、1949年,在平津戰役中,北平和平解放
㈣ 1911年到1949年的中國歷史
1、辛亥革命於1911年10月爆發,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就此結束,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
2、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3、五四運動爆發於1919年5月,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4、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組織正式成立,陳獨秀任書記。同年10月,北京共產黨組織成立,李大釗任書記。
5、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最後一天會議轉移至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採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6、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提出了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但在現階段的綱領即最低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樣,二大就在全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7、1923年6月,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
8、1924年至1927年,稱為中國的「大革命」或「國民革命」時期。
9、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7月15日,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向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舉起了屠刀,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敗。
10、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掌握或影響下的北伐軍2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11、中共中央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清算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並選出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央臨時政治局。
12、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發動秋收起義,10月7日,毛澤東率部到達寧岡縣茅坪,開始了創建井崗山革命根據地。
13、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撤離根據地,向西突圍,開始長征。
14、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批評了博古、李德的錯誤,增選了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15、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吳起鎮,中央紅軍行程2.5萬里、縱橫11省的長征勝利結束,實現了戰略轉移。
16、日本侵略者製造了一系列嚴重事件,史稱「華北事變」,在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抗日遊行,遭到國民黨軍警鎮壓,由此引發的一二·九運動迅速波及全國,抗日救亡斗爭迅速成為全國規模的群眾運動。
17、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明確提出了黨的基本策略任務是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隨後向國民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公開放棄反蔣口號,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黨內指示,明確提出總方針是逼蔣抗日。
18.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張學良致電中共中央希望聽取中共的意見。中共中央決定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派出周恩來等通過談判,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等六項承諾。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19、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突然向中國駐軍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標志著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
20、1937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改編紅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改編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從此開展獨立自主的敵後抗日游擊戰爭。
21、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才能取得最後勝利,強調爭取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的道路是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實行人民戰爭。澄清了「亡國論」、「速勝論」的錯誤觀點。
22、從1942年春起,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次整風運動,這次整風運動的主要任務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提出黨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整風運動的方針: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23、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把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大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24、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劉少奇主持下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全國土地工作會議,制訂了《中國土地法大綱》,由中共中央批准公布。形成土改高潮。
25、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宣布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建立民主聯合政府。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召開,毛澤東在開幕詞中庄嚴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26、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村舉行。提出了兩個務必:全會特別提醒全黨,在革命勝利後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攻擊。
27、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
28、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㈤ 1913至1941年中國歷史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抄化運動襲、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㈥ 根據1840到1927的中國歷史,概述有哪些階級進行了哪些探索,結果如何及你的認識
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
清朝後期,由洪秀全(稱號「天王」)所建立的政權,前身為1843年創立之「拜上帝會」。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佔領長江中下游地區。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計存在13年。太平軍在全盛時期的兵力超過一百萬人(包括女兵十餘萬人)。
太平天國是一場千百萬窮苦農民為了生存,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犧牲的精神發起的革命運動,然而由於客觀上的局限性,其政權制度並沒有能很好地體現這一理想.
有人估計太平天國運動造成約兩千萬人喪生。估計1850年的中國人口大約有4.1億人,經過太平天國、捻軍及境內的穆斯林等起事禍亂後,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約3.5億人,「在吾國全部歷史中,若連內亂外患合計,以破壞性及毀滅力論,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僅亞於現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蓋無匹也」」。
地主階級:洋務運動
1861年(咸豐十年底開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內的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的統治階級對如何解決一系列的內憂外患分裂稱為「洋務派」與「守舊派」,洋務派主張利用取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方式發展新型工業,增強國力,以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
洋務運動在抵制商品輸出、促進思想解放、刺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等方面依然取得了相當的成效,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資產階級維新派:戊戌變法
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希望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現代化道路。無奈支持新政的光緒推行速度過快,因此變法被相對保守勢力反對,最後演變成為政變,維新派人物被殺,慈禧太後因此獲得實權。
維新運動失敗,使中國損失一批熱心於國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將中國推上革命的道路。由於變法的失敗,中國失去了一批傾向在原有體制內下實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張激烈變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後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國兩千年的帝制亦畫上句號。除此以外,朝庭中本來較為開明有為的大臣在政變後有些被貶,其他亦多被排擠到中央以外;間接亦造成了之後發生的義和團運動。
資產階級立憲派: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又稱庚子新政、庚子後新政),後繼清朝的中華民國稱遮羞變法,香港稱晚清改革,日本稱光緒改革,是中國清朝末年的一場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運動
清末新政多為清廷在辛丑和約後,因為反清情緒高漲及革命黨開始座大,為了收攬人心的緣故,而推行的敷愆政策。各省咨議局中的精英,連同回國的留學生,及新軍是後來辛亥革命的主要響應者。中國的警察制度是從清末開始發展,民國早年的官僚及國會議員多是清朝已經是各省咨議局中的成員,單靠革命黨單薄之力並不能創見民國早年已略具之政黨政治規模。立憲運動雖然是清廷的緩兵之計,卻普及了民權觀念,推動了民間的自省精神。
資產階級革命派(資產階級激進派):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北伐戰爭(國共合作)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場發生在宣統辛亥年(1911年),是一場推翻了清朝君主政體,建立共和政體的革命。這場革命最終顛覆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在中國農歷的干支紀年法中,1911年為辛亥年,故稱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皇帝制度,試圖建立新的政治體制--共和制。辛亥革命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民主共和觀念在中國的傳播,民主共和的價值觀得到了確立。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又稱癸丑之役或贛寧之役)是孫中山等國民黨人於1913年(民國二年)在中國發動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革命,又稱為「討袁之役」。
由宋教仁遇刺引發兵戎相見的二次革命,是民國史上一個不幸的開端。不少建立民主國家必須的舉措(如將軍隊國家化、民選議會、以法治國等等)於事後都失去了健康發展的契機。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張膽的軍隊干政、起迭不斷的革命與反革命,引致兵禍連連。袁世凱在事件中的責任是不容旁貸,事後的歷史亦證明了他的野心。
護國運動
護國戰爭(又稱護國戰役、護國運動、反帝制戰爭;民國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發生在中國近代的內戰,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布獨立,並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布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護國戰爭標志著民國成立以後,南北分裂的開始。袁世凱本來是擁有中華民國法統的大總統,但是因為其稱帝野心,引致眾叛親離。南方各省軍人以軍事實力反抗北京政權,但中央已無力制服。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再無足以號令全國的強人政治人物。之後原北洋系軍閥互相開戰,分裂局面持續到十多年後,經歷多場內戰,到最後蔣中正在抗戰前鞏固其權力,才大致得以改變。
護法運動
護法運動(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北洋政府,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打倒北洋專政的虛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統。
由對全國產生重大變化影響的情況來看,護法運動有相當實際顯注的效果。也替國民革命軍日後北伐統一中國開啟了成功之路。
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是民國時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國民革命軍北進討伐北洋政府的戰爭,使得中國大陸地區統一在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之國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於1926年7月9日以蔣介石為總司令宣布北伐;完成於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名義上歸順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次由從南向北統一全中國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對元朝的北伐),雖然它所達成的統一,在很多方面來說都只是屬於形式上的,當時更有「軍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說法。 五卅運動爆發後,隨著中國國民黨北伐運動的推進以及成功,中國反帝國主義愛國民族運動空前高漲,但是北伐長期造成的國力日漸衰弱和自己中國人自相殘殺的後果,是日本三年後卻發動了九一八事件和八年抗戰的誘因
無產階級:北伐戰爭(國共合作),土地革命戰爭,解放戰爭
國共內戰
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土地革命戰爭),國軍在第五次對中共南方根據地戰役中得勝,紅軍長征至陝西延安。由於西安事變、日軍侵華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事件,雙方停戰近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二次國共內戰(解放戰爭)隨即爆發。結果中共取得中國大陸和多數沿海島嶼,於1949年10月1日 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認為: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特別是大地主階級和大買辦階級,其生存和發展,是附屬於帝國主義的。他們代表中國最落後的和最反動的生產關系,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其政治代表是蔣介石的國民黨右派。在民不聊生的民國時期,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通過革命的方式,重新奪回權利和土地,成為了人民尋求生存權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徑。
㈦ 麻煩大家給我總結一下1916到1920年間與辛亥革命等革命有關的中國歷史事件
簡單的說,就是如下幾點:
袁世凱復辟帝制,舉行登基大典是在 1916年1月1日內
從1916年1月1日復辟到容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袁世凱稱帝83天,同年6月6日,袁世凱死去。
「二次革命」又被稱之為 贛寧之役 。
1917年7月中旬,孫中山率領部分國會議員南下廣州,發動了第一次護法運動。
1919年10月,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1920年11月,孫中山重返廣東,恢復軍政府,領導第二次護法戰爭
㈧ 1916年到1927年間中國發生的歷史事件
中國1927年到1928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一、1927年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月7日,國民政府接管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3月2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4月14日,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4月27日,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4月28日,李大釗在北平英勇就義。5月21日,許克祥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政變。8月1日,周恩來等發動南昌起義。 8月7日,我黨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9月9日,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11月13日,黃麻起義爆發。12月11日,張太雷等發動廣州起義。 二、1928年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月,方誌敏等發動弋陽、橫峰起義。4月28日,朱德帶領的南昌起義軍隊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4月底,劉志丹等發動渭華起義。5月3日,日軍悍然發動「濟南慘案」,外交官蔡公時以下五千中國民眾被殺。5月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成立,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6月3日,張作霖下令奉軍退出關外。6月4日,日本關東軍製造「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炸成重傷後身亡。6月18日,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蘇聯莫斯科召開。7月7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告廢除中外不平等條約。7月22日,彭德懷等發動平江起義。10月5日,毛澤東發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12月29日,張學良在東北易幟。
㈨ 1912年至1936年中國發生了哪些歷史事件
1、洪憲帝制
1915年春,袁世凱在英、日帝國主義支持下,積極准備改行帝制。8月由總統府美國顧問出面發表文章宣稱共和憲政不符合中國國情,鼓吹君主制。
之後由袁世凱的黨羽作請願團要求改變國體,10月組成袁記國民代表大會,投票表決國體。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 ,推翻共和,復辟帝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並下令廢除民國紀元,改民國五年(1916)為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
2、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3、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
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政權。
4、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5、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
㈩ 史學家通常把1916年到1927年稱為中華民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其主要依據是什麼
史學界通常把1916年到1927年車為中華民國歷史最黑暗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