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朝代歷史統治年代

中國朝代歷史統治年代

發布時間:2021-02-21 05:02:34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時間段

中國的歷史上的封建時代歷經了漫長的2000多年,其中壽命最短的王朝是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帝國。秦始皇用了10年時間滅掉了東方六國,第一次將中國建立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我國版圖的基礎。西漢的開國之君劉邦認為秦始皇犯了一個最大的歷史錯誤,就是沒有把自己的子嗣封到全國各地去當王,也就是沒有採用分封制,只是用郡縣制來完善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到了文帝景帝時期,皇帝帶頭做表率,勤儉治國,堅持杜絕奢侈,堅持休養生息政策,使大漢得到了很多的一個喘息機會,也為漢武帝南征北戰積累了豐富的財富。漢武帝雄才大略,北擊匈奴,迫使匈奴分裂,部分匈奴西遷,徹底解除其對中國北方的邊境威脅。又從思想、文化、經濟、交通各方面大大加強了中央的集權。漢武帝之後,昭帝宣帝時期進入了西漢鼎盛時期,出現了昭宣之治。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建立了光武中興,但東漢王朝中後期受到了宦官外戚交替專政的影響,政治日趨黑暗。

㈡ 中國歷史的朝代順序和各朝代統治時間

唐,宋,元,明,清。

㈢ 中國各朝代時間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

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

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主要時間如下: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東周(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9年滅亡);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三國(魏、蜀、吳):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蜀國: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吳國: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3)中國朝代歷史統治年代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㈣ 中國歷代王朝統治時間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

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東周(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9年滅亡)。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三國(魏、蜀、吳):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5年;蜀國: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吳國:公元222年-公元280年;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60年;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4)中國朝代歷史統治年代擴展閱讀:

在中國歷史上耳熟能詳的朝代一共有12個,包括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包括:夏、商、周(西周、東周)、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晉(西晉、東晉)

五胡十六國(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國、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宋(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

不過像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北宋、南宋等都是後世的稱呼,他們自己都認為是同個朝代的,不分東西南北的。而像「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不是朝代,是歷史時期。

另外像北宋、西夏、遼、金是並存的政權,以中原為正統的思想,西夏、遼、金是割據政權。當然也未必占據中原就是正統,像金滅北宋後也佔領了中原,氐族領袖苻堅基本統一了北方也佔領了中原都未被認為是正統。

這時候看的又是統治階層的所屬民族。所以「五胡亂華」這個詞非常明確地表明了「正朔」的問題,外族侵犯漢民族就是入侵。

當然也並非漢民族的政權就是正統,比如劉備的蜀漢,雖然自稱是漢室之後,但是史學家並不認可它是正統,而認為曹魏是正統,因為曹魏的政權來自於漢室「禪讓」,因此講述這段歷史用「魏晉南北朝」。

㈤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包括年份。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如下: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㈥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各多少年

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計: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共計:267年

(6)中國朝代歷史統治年代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㈦ 中國朝代歷史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

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約前2029年禹建立夏朝;約前1950年夏王少康消滅有窮國,中興夏朝;約前1559年商湯於鳴條之戰打敗夏桀,夏朝滅亡。

2、商朝(約前1559年-約前1046年)

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約前1320年商王於盤庚時把都城自奄遷殷,甲骨文和金文得到發展。前1147年商王武乙繼位,與巫術作斗爭,實行禮制改良。前1046年周武王於牧野之戰擊敗商王帝辛的軍隊,商朝滅亡。

3、西周(約前1046年-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姬發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前771年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周幽王,周平王繼位。前770年周平王向東遷都至雒邑,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4、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

5、西漢(前202年—8年12月)

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前漢,與東漢統稱為漢朝。

6、東漢(25年—220年)

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新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歷經一百九十五年,又稱後漢,與西漢合稱漢朝。

7、三國(220年-280年)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8、晉朝(266年—402年)

是中國歷史上三國後短暫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5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五代時的後晉,史稱西晉,又稱為司馬晉。

9、十六國時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

在眾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他們在這個范圍內相繼建立許多國家,而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寫了《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於是後世史學家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實際上這一時期國家數目遠多於16。

10、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11、隋朝(581年-618年)

是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因唐朝與隋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故史學家常將兩朝合稱為隋唐。

12、唐朝(618年—907年)

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13、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

14、北宋(960—1127年)

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作趙宋,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

15、元朝(1271年—1368年)

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6、明朝(1368-1644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

17、清朝(1616年—1912年)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㈧ 中國各朝代統治的准確時間表

1、虞朝:約前36世紀初-約前21世紀初;

2、夏朝:約前2070年-前1600年;

3、有窮:前年-前1973年;

4、寒朝:前1973年-前1933年;

5、商(殷)朝:前1600年-約前1046年;

6、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①、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②、東周:前770年-前256年;

7、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8、西楚:前206年-前202年;

9、漢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漢);

①、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長安;

②、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長安;

③、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長安;

④、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陽;

10、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①、曹魏:220年-265年;

②、蜀漢:221年-263年;

③、孫吳:222年-280年;

11、晉朝:265年-420年;

①、西晉:266年-316年;

②、東晉:317年-420年;

12、十六國:304年-420年;

13、南北朝:386年-589年;

①、劉宋:420年-479年;

②、南齊:479年-502年;

③、南梁:502年-557年;

④、南陳:557年-589年;

⑤、北魏中後期:420年-557年;

⑥、東魏:534年-550年;

⑦、西魏:532年-556年;

⑧、北齊:550年-577年;

⑨、北周:557年-581年;

14、隋朝:581年-618年;

15、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16、武周:690年-705年;

17、五代:907年-960年

①、後梁:907年-923年;

②、後唐:923年-936年;

③、後晉:936年-947年;

④、後漢:947年-950年;

⑤、後周:951年-960年;

18、十國:907年-979年;

19、遼朝(契丹):907年-1125年;

20、西遼:1123年-1218年;

21、宋朝:960年-1279年;

①、北宋:960年-1127年;

②、南宋:1127年-1279年;

22、西夏:1038-1227年;

23、金朝:1115年-1234年;

24、大蒙古國:1206年-1260年;

25、元:1271年-1368年;

26、北元:1368年-1489;

27、韓宋:1355年-1366年;

28、明:1368年-1644年;

29、南明:1644-1683年;

30、清朝:1636年-1912年。

(8)中國朝代歷史統治年代擴展閱讀:

歷史朝代名稱的由來:

1、夏

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2、商

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

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3、周

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4、秦

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5、漢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6、新

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

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7、魏

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8、蜀(漢)

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又稱「季漢」。

9、吳

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10、晉

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11、隋

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12、唐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13、遼

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4、宋

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15、西夏

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16、金

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17、元

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8、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19、清

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朝代歷史統治年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