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 最厲害的輕騎兵
遼東鐵騎
遼東鐵騎指的是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父子麾下的部隊,李氏一門版擅長騎兵突襲,麾下最精權銳的部隊為李家家將騎兵隊,人數約三千,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征服蒙古土蠻部和萬曆朝鮮之役中戰無不勝,還多次平定女真各部落的叛亂,女真叛亂首領王杲和努爾哈赤的父、祖皆死於遼東精騎刀下。但是在李如松戰死之後,李家再無良將能加以統領,所以在薩爾滸等戰中沒有多大建樹,逐漸瓦解。天啟年間,袁崇煥貫徹「以遼人守遼土」政策,以遼東鐵騎為前身,改編成關寧鐵騎,號稱「天下第一強軍」。
遼東鐵騎標准配備為:「三眼神銃」,柄長約四尺五寸,共有三個槍管,各長一尺五寸,槍頭突出,圍柄而排,有準星,以燧石擊錘點火的方式發射,槍管可旋轉,一個槍管擊發後下一個槍管自動轉到點火位置,輪流發射,平射距離可達40至50丈。全槍由純鐵打造,重約15斤。子彈也不是如今已普遍採用的銅殼定裝彈,而是類似於佛朗機子母銃的子銃那種的開花彈,內裝火葯,摻有鐵砂鉛丸。子彈發射完畢後,亦可作為近戰武器。(很好使的鐵榔頭)
相當於拿槍的騎兵
放一陣槍即使對方騎兵不死,他們的馬絕對收到驚嚇,極度影響對方戰鬥力!
㈡ 中國歷史上十支最強大的騎兵是什麼
沒有實力上的上下,我就按照歷史順序排吧,還有騎兵准確應該講騎兵團,因為就算是元朝也有很水的騎兵
A首先是戰國時期的趙國的李牧手下的騎兵團,李牧那是被稱為「軍神」,帶頭吊打匈奴的英雄人物
B然後就有西漢漢武大帝時期,衛青手下的騎兵團機動性極高,討伐能力很高,霍去病迎面作戰能力更加威猛(順便一說霍去病是個殺人魔,所到之處就要屠城)
C然後就有唐朝與突厥作戰的很多騎兵團,典型的有李靖手下的騎兵團
D南宋民族英雄岳飛手下的岳家軍
E然後就是騎兵大佬元朝了,這個不用我說,太多了,典型的也太多了
F好了,明朝了,這個時期明初和明末的騎兵團很多,而且很奇怪啊,因為討厭蒙古人,結果騎兵玩的比元朝還厲害,很多人不了解,但是可以去查查資料,明朝很多騎兵團是比元朝還厲害的,那真是非常給漢族長臉,首先明初的常遇春,這哥們有多厲害,厲害到你想哭
G明初徐達手下的騎兵團
H明初李文忠的騎兵團,後來加上徐達和常遇春的都被藍玉管了
I好了,到了漢人除了衛青手下的騎兵團以為最強騎兵團了,實際上某些方面比衛青的還厲害,因為他們還配帶火器,有興趣可以查一下,明朝火器在全世界是非常先進發達了,只是後面清朝不重視,這個隊伍人員全是遼人,但管理者是漢人,它是由孫承宗創立的寧關鐵騎
J好了,到了清朝的八旗了
H最後一個我是感覺沒有什麼厲害的了,姑且把後金帶進去了
㈢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 騎兵將領
當之無愧是項羽。
為什麼?
這是很有根據的,首先,項羽這個人,的的確確是我國歷史內上最著名的最有才幹容的將軍之一,他甚至被奉為戰神。
項羽一生打過好多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破釜沉舟知道吧,就是項羽的故事。
你問騎兵,我來告訴你為什麼他是最牛的騎兵將領
項羽進攻齊國等國的時候,劉邦率領56萬大軍攻佔楚國都城彭城,項羽得知以後親自率領3萬騎兵返回,並且在彭城之戰之中大敗劉邦56萬大軍,等劉邦收集殘兵的時候,只剩下十幾萬了,此戰之中,楚軍還得到了劉邦他老爸老婆孩子
㈣ 中國古代最強兵種
中國古代最強兵種:虎豹騎、白毦兵、陷陣營、蒙古騎兵、玄甲騎兵等等。
1、虎豹騎
虎豹騎,曹操最精銳的特種部隊,「虎豹騎」的統領歷來都是曹氏將領,據《三國志》中記載的僅有曹真、曹休和曹純。曹操派自己最信任的曹氏將領來擔任虎豹騎的統帥,可見其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程度,這是曹操的一支嫡系精銳,也可以算是曹操的「王牌軍」。
幾乎每一場戰役,曹操都是在最關鍵時刻投入「虎豹騎」,而且這支部隊參與的戰斗幾乎都是硬仗。例如,南皮之戰其實打得是很艱苦的,曹操曾經想放棄,是曹純堅持急攻,方以「虎豹騎」取勝,可見這支部隊的攻堅能力。
另外,北征烏桓和追擊劉備於長坂時,這支部隊是經過了長途奔襲後的攻擊,追擊劉備是「一晝夜行三百里」,可見他的機動力和戰鬥力之強不是一般部隊能比的,就連擅長馬戰的西涼馬超的軍隊也被其所敗。所以我認為,這支部隊是曹操當之無愧的「王牌軍」。
2、白毦兵
白毦兵,這支部隊長期以來不為人熟知,文獻資料見於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建興四年(公元226年)至蜀國中都護李嚴的書信中。文曰「兄嫌白帝兵非精練。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當復部分江州兵以廣益之。」指出了白毦兵的性質。
據傳,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後。慌張撤退。陳到率領白眊兵在蜀吳邊境接應劉備歸蜀。直接打散了追兵。可見白眊兵的戰鬥力。據傳,白眊兵大部分人來自少數名族。
3、陷陣營
陷陣營,陷陣營是東漢末期一支獨特的部隊,人數不多,但作戰極為勇猛,它的指揮官是呂布手下的大將高順。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全軍僅有七百餘人,個個驍勇善戰,裝備配製精良。
「陷陣營」曾經擊敗過擁有關張的劉備軍,可見一斑。狐疑的呂布唯一信任的大將是高順,他唯一放心的部隊就是「陷陣營」。
4、蒙古騎兵
蒙古騎兵,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13世紀由成吉思汗創建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騎兵部隊,蒙古騎兵沒有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宏偉的帝國-蒙古帝國。
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斗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在中世紀的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
5、玄甲騎兵
玄甲騎兵,《資治通鑒》對於玄甲軍的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皁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行台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不利。
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這段文字雖然很短,但玄甲軍的戰鬥力和作用可見一斑。李世民幾乎每戰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領著騎兵如同黑雲一般壓向敵陣,聲勢迫人,加上玄甲軍本身的精銳,幾乎是無堅不摧的。
㈤ 中國歷史上十支最強大的騎兵是騎兵!
蒙古騎兵 蒙古汗國和元代軍戎服飾以精巧著名。蒙古高原氈帳諸部未被成吉思汗統一之前曾用過鮫魚皮甲胄、翎根甲,後來則用以牛皮為里的銅鐵盔甲。 在彼德堡宮中藏有蒙古騎士遺存的甲胄,內層皆以牛皮為之,外層則滿掛鐵甲,甲片相連如魚鱗,箭不能穿。在描自元代居庸關瀛台上的浮雕中就有羅圈甲、魚鱗甲和柳葉甲。《黑韃事略》:"其軍器,有柳葉甲、有羅圈甲(革六重),有頑羊角弓,有響箭,有駝骨箭。" 關於蒙古騎兵的精良的軍器裝備,在有關歷史文獻中以及有關元代出土文物均有明確記載。據普蘭諾.加賓尼記述,蒙古騎兵裝備有:2至3張弓、3個裝滿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還要帶拖兵器的繩子。領兵者要挎一種其尖端尖銳但只有一面有刃的彎刀,將其裝在精美的刀鞘里。他們所騎的馬均有護身甲,有些兵士的馬也有護身甲。 馬匹的護身甲由5個部分組成,在馬的兩側 各有一片甲,一直蓋到馬頭;另一片甲放在馬的臀部,和兩側的甲片系結起來,這片甲片上留一個洞,以便馬尾從洞里伸出來;另一片甲在馬的胸部。在馬額上他們放一塊鐵板,把它系結在兩側的甲片上。 蒙古騎兵的胸甲是由4個部分組成,一片是從大腿到頸,根據人體的形狀來製作;另一片從頸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連接起來,每一邊肩上固定一塊鐵板。他們每一條手臂上也有一片甲,從肩覆蓋到手腕,在每一條腿上面覆蓋著另一片甲。所有這幾片甲都用扣環連接在一起。 頭盔的上部分是用鐵或鋼製成,但保護頸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製成。 根據普蘭諾·加賓尼介紹,蒙古騎兵的甲胄,製法極為精巧,就拿柳葉甲為例,他們先製成寬一指長一掌的若干鐵片,在每一個鐵片上鑽8個小洞。他們放置3根堅固而狹窄的皮帶作為基礎,然後把這些鐵片一一放在另一塊鐵片上面,因此這些鐵片就重疊起來,他們用細皮線穿過上述小洞,把這些鐵片捆在3根皮帶上。在上端他們再繫上一根皮線,因此這些鐵片就很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就這樣,他們用這些鐵片製成一根鐵片帶,然後把這些鐵片帶連接在一起,製成鐵甲的各個部分。他們把這些部分連接起來,製成保護人身和馬匹的鐵甲。他們將鐵片打磨得十分光亮,以至能夠在鐵片上 映出人影。 據《中國古代服飾史》記述,元代有一種翎根鎧,用蹄筋,翎根相綴而膠連的甲片,射之不能穿。還有象蹄掌甲。蒙古騎兵多為帶盔。另有一種胄作帽形而無遮眉,但在鼻部作一個極大的護鼻器,其狀頗怪。 蒙古民族的軍隊之所以能稱霸於歐、亞二洲者,實全恃其精良的騎兵。
拜占庭重騎兵 拜占庭重騎興盛於查士丁尼一世時期,在貝利撒留和納爾塞斯的指揮下,他們曾取得過輝煌的勝利。重騎兵的騎手們,身上披著鎧甲,使用長矛和弓箭。實行這樣一個突變,很明顯,是想使每一個經過嚴格訓練的軍人,同時兼有機動的「射擊力」和「沖擊力」。西方軍史學者將這種騎兵稱為「雙重功效騎兵」,即指那些能夠在遠距離殺傷敵人,也可以在近距離發起突擊的騎兵。在拜占庭重騎之後,只有17世紀的重裝火槍騎兵具有這種功能(包括以後的胸甲騎兵)。最能體現這種騎兵優勢的我認為是553年的卡西林納姆會戰。此次會戰的對手是法蘭克人,基本都是步兵,裝備頭盔、椴木大盾、長劍、標槍和戰斧,其中標槍和戰斧都可以用於投擲(就是《帝2》里的擲斧兵)。法蘭克步兵有種戰法是當標槍插在敵人盾牌上時,沖上去踩這槍柄把敵人的盾牌拽下來,再把敵人解決。這些法蘭克人都是些富於攻擊性的老練戰士。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馬重騎、重騎兵和輕騎兵(主要是匈奴騎射手)組成,指揮是納爾塞斯。交戰時,騎兵埋伏在兩翼,正面為步兵集群,其中後幾排為下馬重騎。法蘭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幾排拜占庭步兵,但隨著下馬重騎加入戰斗,法蘭克人的進攻受阻。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是納爾塞斯的戰術安排:讓法蘭克人膠著於正面戰場,好為拜占庭重騎兵從兩翼包圍爭取時間。當法蘭克人發現時他們已經被拜占庭重騎兵包圍,但這些老練的步兵立即擺出密集防禦陣形,准備抵抗拜占庭重騎兵的沖鋒。但是拜占庭重騎兵並沒有發起沖擊,而是用弓箭狂射。本來,如果法蘭克人疏散陣形,是可以減少被弓箭殺傷的,可他們害怕自己隊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騎兵就會提起長槍沖鋒。結果在這樣的猶豫中,法蘭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損失,最後敗退。 11世紀前,拜占庭重騎兵一直是近東最強大的軍隊,他們的防禦力可能是中世紀騎兵中最強的。雖然數量不多,但他們都經過嚴格訓練,並且有其他兵種的配合。拜占庭重視騎射,除了重騎兵會騎射術外,還有不少輕裝騎射手,如早期的匈奴騎兵。
㈥ 中國歷史上什麼朝代的騎兵最強
西漢!也就是漢武帝那時候,西漢的主要敵人是匈奴,匈奴騎兵是非常內厲害的,而匈奴人終容究被西漢騎兵軍隊趕到了漠北甚至遠遷歐洲,足見漢朝騎兵是多麼的神勇。衛青不會沒聽說過吧?霍去病因為該知道吧?最不濟,「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飛將軍李廣總得認識了,都是那個朝代的大將!
㈦ 中國歷史上哪個時期的騎兵數量最多、最強,最有戰鬥力
我認為應該是南北朝時期,首先,蒙古的騎兵不應該是最多的,因為,蒙古人口並不算多,而內成吉思汗是一容貫的殺降原則,攻下哪裡,就屠城,所以軍隊就不太可能有更多的人員補充,所以我覺得蒙古騎兵應該是處於一個穩定的數量,但不是最多的。而南北朝時期,十幾個國家並起,當時東晉偏安於南方,所以北方成為了大混亂時代,當時的國家大部分都分布在北方,而北方一是人口眾多,二是更擅長騎兵作戰,比如鮮卑慕容家族,後秦姚萇,胡夏的赫連勃勃,幾乎都是用騎兵作戰的,而且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騎兵在廝殺,所以我認為南北朝時期騎兵最多。至於最強,我認為也是南北朝時期,因為這個時期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騎兵將領,像之前提到的慕容恪,姚萇,赫連勃勃等。特別是南朝梁大將陳慶之,率領的白袍軍從無敗績,而且一貫是以少勝多,七千對七萬,三千對二十萬,七千對百萬!!!而且都是騎兵對騎兵!所以,我認為陳慶之的騎兵無疑是最強大的
㈧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騎兵,哪個朝代的騎兵實力最強
騎兵顧名思義就是騎馬作戰軍隊。其實長處在於有強的機動力能力和沖擊能力。中國是世界上較早擁有騎兵的國家之一。
春秋時期,以有數千騎的作戰記錄,如公元前636年,秦穆公送晉公子重耳返國時,送以“疇騎二千”。
中國在春秋時代以前作戰以車戰為主,步兵僅起輔助作用,兵車的數量多少成為軍事實力的象徵,【我國古代夏商至秦漢的戰車,特別是春秋之後,其用的鄂縈系駕法,西方社會直到公元8世紀才會使用,之前的西歐北非中東社會所用的系駕法壓迫挽馬呼吸,馬匹速度和威力受到很大限制。故而,西歐社會在公元前的戰車無論威力還是速度均不如東方戰車。出自《中國歷代軍事裝備》一書】。到到了戰國時代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戰術的多樣化及同北邊游牧民族的戰爭需要,騎兵作為一種強力兵種在戰爭舞台作用越來越大。
1、戰國時代(含秦代)
當時各大國均建立了騎兵部隊,如秦、趙等國均號稱“車千乘,騎萬匹”軍隊作戰由步騎為主漸漸轉變為車騎並重。進行最大變革的首先是趙國。地處北邊的趙國,與樓煩,林胡,匈奴等少數民族為鄰,深受其擾邊之苦,而趙國傳統的車步兵,在與靈活、快捷的驍勇胡人騎兵作戰時十分不利。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富國強兵,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他聲明“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削減軍中的車兵,增加騎兵;要求改華族傳統寬袍大袖的士兵衣服為胡人式的緊身服裝為戎服,方便於進行騎射。從這里開始中原各國中騎兵地位和戰鬥力逐步提高,成為軍隊的一支主要力量。趙國也因為有了多功能的騎兵,使之成為戰國後期軍事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戰國大量的使用騎兵作戰。趙國以步騎兵攻林胡,樓煩“略地千里”,李牧用萬余騎配合步車兵大破匈奴殲敵十餘萬。秦國也以騎兵精良著稱,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用五千精騎截斷趙軍,對長平一役全殲趙軍四十餘萬起到了關鍵作用。楚漢戰爭時項羽曾於彭城之戰時用3萬騎士大破劉邦與諸侯聯軍56萬萬,這次慘敗使劉邦認識到了騎兵的戰鬥力,為了對抗項羽的騎兵而起用秦國降將李必、駱甲為校尉訓練騎兵,後韓信在破趙之戰(就是列背水陣那次)中也是用兩千銳騎偷襲敵軍大營。
戰國及秦代的騎兵配有齊全的鞍韉,所以當時的騎兵主要武器為弓箭、長矛、鐵戟、青銅或者炒鋼劍,由於這時候都沒有發明馬鐙,但作為嚴格訓練的騎士,早在戰國兵書六韜中就記載著騎士能跨越溝壑險阻二絕塵,可見這時候的中原騎兵並不是沒有馬鐙就不能作戰,從出土的墓葬和隨身武器可知以及戰國到漢代筆畫可知,騎兵作戰均有用到叉刺的長桿兵器。
並且這時已有專用的馬甲出現(用於保護戰馬的防具),從出土的兵馬俑可以看出當時秦軍已是採用車、步、騎混合編隊,鞍馬俑以持弓為主,戴小帽,穿緊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裝束便於騎射。這一時期兵法中也有了對騎兵使用的論述。《孫臏兵法》就曾說“險則多其騎”。
7、明清及以後時代
明清以後火器得到了大力的發展,隨著專門的火器部隊和炮兵的出現,騎兵的地位逐漸下降,明以後很少有作為主要戰略力量的騎兵存在,就不再多說了。
明代的騎兵主要和其他兵種配合作戰,並配有火器。名將戚繼光設立了車營就是一種步、車、騎配合作戰的方式。明孫承宗的《車營扣答合編》中也對這種戰術進行了進一步研究。還發展出了先以火器轟擊繼以騎兵沖擊步兵跟進的戰法。
㈨ 中國古代最凶的鐵騎有哪些
"鐵騎"一詞源自古代軍事領域,是古代軍事戰爭中騎兵的一種,屬重型兵種,又稱重騎兵,是古代戰爭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鐵騎也稱重騎或重騎兵、鐵甲軍,與輕騎構成了騎兵的兩大分類。中國的騎兵源於匈奴。戰國後期,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改革軍制,命士兵著緊身的胡服,習騎射,創立了華夏族的第一支騎兵。自戰國至秦漢的騎兵都是輕騎,"輕"就是騎兵本著快速、長途奔襲的原則,裝備輕便,戰馬無護甲,騎士也只有前胸和後背的兩片護甲(鎧甲或皮甲),騎士的武器為弓箭加彎刀,或僅為戟(另有僅使用弩的騎弩手)。重騎兵的雛形是漢末袁紹用300鐵甲騎兵作親兵衛隊,後曹操加以擴大,擁有5萬人的鐵騎虎衛軍。重騎兵的"重"就是指戰馬和騎士全用盔甲包裹,裝備厚重,鐵騎的"鐵"也是源於這些鐵制的盔甲。標準的鐵騎其戰馬除了馬腿,其餘馬頭、馬身、馬腹部等全用鐵甲防護。騎士則盔甲包裹的只露兩個眼睛,武器多是長矛,另帶有盾牌和佩劍,西方中世紀的騎士就類似於中國的重騎兵,只不過他們的騎士因為騎士精神以弓箭射殺敵人為恥,而不帶弓箭,中國鐵騎則有帶弓箭也有不帶的。
(鐵騎)
鐵騎之第一:西涼鐵騎
西涼鐵騎又稱西涼兵團有兩支,一支是涼州軍閥董卓的部隊(涼州政府軍出身岷縣),董卓死後由部將李?嗦柿臁A硪恢?鍬硤凇⒑?斕牟慷?涼州起義軍),後馬超繼任西涼軍首領。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自古隴右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秦始皇得之,便掃平六國,唐太宗得之,便虎視天下。馬超憑借西涼鐵騎的威猛,與曹操六戰渭水,殺的曹操割須棄袍,狼狽逃竄,可見西涼鐵騎戰鬥力之強悍。劉備真正有實力入川自立地盤的決定因素就是得了西涼馬超和西涼軍團。
西涼鐵騎的作戰是古羅馬軍團和東漢初期的涼州鐵騎的完美融合,兼具了兩者的優秀特質,作戰彪悍、兇狠、尤其適合沙漠戈壁的長距離持久奔襲作戰,這也與涼州人的特質和大宛馬的特質有關,古說"涼州大馬,橫行天下",從涼州東漢雷台漢墓出土的涼州鐵騎方陣看,確實如此。
(西涼鐵騎)
西涼鐵騎是蜀國最具有攻擊力的騎兵部隊,東漢蜀國的三大精銳之一。這支軍隊是蜀國五虎上將之馬超率領下的重甲騎兵,乃是蜀國驍勇騎兵軍團,令敵人聞風喪膽。周身精鋼鐵甲的西涼鐵騎,攻擊力不俗,防禦力更是強悍之極。
西涼鐵騎出身在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其統領西涼馬騰、西涼馬超、馬休、馬鐵,大漠豪俠董卓、西涼霸主韓遂,涼州自古就是兵家極其重視之地,過蘭州翻過烏鞘嶺入古浪峽到涼州就是一馬平川,東臨銀川,西通西寧,南依蘭州,北接敦煌。古時素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稱。
"西涼鐵騎"的威名,來自於對曹魏全國的對抗,據《山陽公載記》上說,渭水之戰時,曹操就曾說過這樣的話來:"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實在是對馬超及其他所統領的部隊有些懼怕感。"西涼鐵騎"的最大威風,也可能就是上面所說的,當大軍兵臨界益州城下時,驚得滿城震恐,因而就早早地投降了。而後來蜀國建立之後,也正是這支西涼兵團,一直把守著蜀國的邊疆之地,使得化外外族不敢侵犯。
馬超的祖父是涼州姑臧的馬肅,而馬肅是東漢初年開國重臣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起初隨父親馬騰在西涼為一方軍閥,後與韓遂雷台漢墓西涼鐵騎方陣(劉斌元制)一同進攻潼關,被曹操以離間計擊敗。此後馬超又起兵攻殺涼州刺史韋康,不久被韋康故吏楊阜擊敗,投奔張魯。劉備入蜀後馬超投奔劉備,並為劉備作前驅,進入成都。劉備稱漢中王後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又進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料綰睢9??22年,馬超病逝,終年47歲。
鐵騎之第二:虎豹騎
關於曹操最精銳的虎豹騎部隊,《三國演義》里幾乎沒有提及,倒是《三國志》里有所記載。然而受漫畫《龍狼傳》的影響,虎豹騎疑被過分神話了。
首先虎豹騎的統領歷來都是曹氏將領,比如曹純、曹休和曹真。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將領,虎豹騎歷來由曹氏將領統帥,由此可見其重要。《三國志·魏書》說:"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其精銳可見一斑。關於虎豹騎統領,根據《三國志卷九諸夏侯曹傳》可知比較有名的共有八人,也稱為八虎騎。即曹仁、曹洪、曹純、夏侯??⑾暮鈐ā⒉苷妗⒉苄蕁⑾暮釕小?/p>
(虎豹騎)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曹操是有這么一支精銳騎兵的,稱其為"虎豹騎"是因為他的戰鬥力極強,作戰時像虎豹一樣勇猛。雖然史書記載不多,《三國志》只在《武帝紀》和《諸夏侯曹傳》有過記載。說他是曹操的精銳部隊是有依據的,據《三國志》裴松之注記載,《魏書》說:"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可以看出,這支部隊的成員皆是百里挑一,誇張一點來說,在普通部隊中可以擔任將領的人在"虎豹騎"中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像一下他的戰鬥力之強是三國部隊中頂尖的。
三國騎兵其實主要是輔助兵種,少有用來沖鋒陷陣。呂布為袁紹攻打張燕親自沖鋒陷陣,實際應該肉痛的很。他手下高順帶領的陷陣營七百甲士作為先鋒精銳,卻是步兵。樂進以步兵烏巢斬淳於瓊,南皮之戰先登斬嚴敬,全是攻堅硬戰,危險大,積功也快,表現自然搶眼。
虎豹騎在成立之初並無大的表現。建安十年南皮之戰是圍攻戰,先鋒為樂進。袁譚敗走被虎豹騎追斬。
而後北征三郡,先鋒為張遼,功第一,大破敵軍後虎豹騎追獲烏桓單於。期間對比曹魏名將,增岜易封甚多,曹純此時雖然積功為三百戶亭侯,卻沒多少英勇戰績的表現。聯想起此後曹氏子弟三級跳一樣的升遷經歷,只能說此時的虎、豹騎並沒有多少惡戰。
長阪追擊劉備,曹純參與其中,但是精騎五千,是曹操親自指揮的,曹純此時跟隨其中。五千騎應該是全部曹操親軍騎兵的數量,或者此時的虎豹騎尚沒有五千之數。但是關西大戰,曹操縱虎騎夾擊關西兵。時曹操炫耀過精騎五千人,或者以此說此時虎豹騎已經有5000人。但5000騎似乎不應該以曹休騎都尉或以下官職就可以領,存疑。官渡之戰,領五六千騎的文丑至少是將軍以上的官位了(職位不應該低於張?,中郎將)。
鐵騎之第三:鐵浮屠
鐵浮屠,又稱為鐵浮圖,浮屠是佛語中鐵塔的意思。根據記載,屬於具裝重騎兵,即人馬俱披重型盔甲,對敵陣發起沖擊的騎兵,與拐子馬一起隨同完顏宗弼(金兀術)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1140年,金兀術率領手下十萬大軍、一萬五千名拐子馬、五千名鐵浮圖一起,浩浩盪盪殺奔南宋行在臨安,途中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直氣勢洶洶殺到長江邊上的順昌。順昌守將劉?帶領士兵英勇奮戰,終於將完顏宗弼(金兀術)的五萬大軍、一萬拐子馬、三千鐵浮圖全部剿滅。金兀術帶領部隊撤退,途中遭遇岳飛攔截,兩千鐵浮圖、五千拐子馬、三萬大軍被剿滅,鐵浮圖徹底覆滅。
(鐵浮屠)
"鐵浮圖"是女真重裝騎兵的別稱,他們護甲厚重,攻堅能力強。南宋楊汝翼的《順昌戰勝破賊錄》最早記載"鐵浮屠"("鐵浮圖")。文中稱兀術"自將牙兵三千策應,皆重鎧全裝,虜號鐵浮屠,又號叉千戶",這"叉千戶"便是指侍衛親軍。《金虜圖經》記載金軍"專尚騎",騎兵是早期金國唯一的正規軍,金軍中所有的步兵都由漢人簽軍充當,他們不是常備的正規軍,其作用"惟運薪水,掘壕塹,張虛勢,般糧草而已"。他們是不可能裝備造價昂貴的重型鎧甲的。也就是說,穿戴此等重鎧的不會是金軍的步兵,而有資格穿戴重鎧的只能是女真騎兵。
金軍騎兵的主力只能是輕型和中型的左右翼騎兵"拐子馬",而非重裝騎兵"鐵浮圖"。這是因為古代重甲十分昂貴,不可能大規模裝備,而由於重騎兵在承受鎧甲重量的同時,還要進行戰斗,這就要求他們必須擁有超人的體魄。見諸南宋史籍,凡提及"鐵浮圖",必會稱其"常勝軍"、"精銳特甚"、"所向無前"諸如此類等等,其身份也應當不同於一般的女真騎兵。除此之外,才是"重鎧全裝",戰鬥力和防禦力都極強的重裝騎兵。"拐子馬"可以"或進或退,見可而前",而"鐵浮圖"去必須"後用拒馬子,人進一步,移馬子一步,示不反顧"。與"拐子馬"兩翼包抄的戰術不同,"鐵浮圖"的任務是正面攻堅,其扮演的角色宛如現代戰爭中的坦克,這也是為什麼要以犧牲騎兵的機動性為代價而裝備如此厚重鎧甲的原因。
金軍的"鐵浮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某些不利於重裝騎兵作戰的場合,他們經常下馬,作為重裝步兵使用。
"兀術所恃,號常勝軍。......其所將攻城士卒號鐵浮屠,又曰鐵塔兵,被兩重鐵兜鍪,周匝皆綴長檐,其下乃有氈枕。三人為伍,以皮索相連。後用拒馬子,人進一步,移馬子一步,示不反顧。
以鐵騎為左右翼,號拐子馬,皆是女真充之。自用兵以來,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軍。......"
1140年,完顏兀術率領手下十萬大軍和一萬五千名拐子馬、五千名鐵浮圖一起浩浩盪盪直奔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途中,鐵浮圖與拐子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直氣勢洶洶殺到長江邊上的順昌,順昌守將劉?帶領士兵英勇奮戰。終於將完顏兀術的五萬大軍和一萬拐子馬、三千鐵浮圖剿滅。完顏兀術帶領部隊撤退,途中遭遇岳飛的攔截,兩千鐵浮圖與五千拐子馬、三萬大軍被剿滅,鐵浮圖因而覆滅。
(歷史悠久的)
㈩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比較有名的騎兵隊伍
中國不產優質馬匹,因此歷史上並沒有什麼有名的騎兵隊伍。人們耳熟能詳的「關寧鐵騎」據說是明末組建的一支兵力並不很多、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部隊,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滿清的八旗軍正面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