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略中國歷史

略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1 02:36:28

㈠ 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急!!!!!!!!!!!!

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日軍與奮起抵抗的駐上海十九路軍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3月,日本扶植溥儀成立偽「滿洲國」。

1940年5月,日軍對重慶城進行了20多天的轟炸,死傷者無數,半個山城被炸毀。

從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軍逐步把主力轉移到解放區戰場,動用50多萬兵力對我華北根據地進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規模的掃盪,再次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導致我八路軍官兵傷亡10餘萬人。

1941年-1942年日本把75%的侵華日軍用來對付我抗日根據地,頻繁向晉察冀等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千人以上的「掃盪」達170餘次,投入兵力共達83萬。

1944年4月,日本發動豫湘戰役,至8月先後佔領鄭州、長沙、衡陽等地。9月,日軍發動柳桂戰役。1945年8月15日中午,昭和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1)略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其長期奉行對外侵略政策的必然結果。

1868年實現明治維新改革後,日本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同時,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為完成資本原始積累,日本明治政府明確了一個思路,那就是到國外去「搶」。

當時,明治政府積極推行「國民皆兵主義」,以實現向外去搶的戰爭准備;通過軍事改革確立軍國主義體制,以實現「對外用兵」的指揮領導;明確侵略的主要對象就是中國,因為清國「地澤財豐」;根本遵循即所謂的「大陸政策」。

日本對華「兵備之急,猶如渴飲飢食」。1895年4月,挾甲午戰爭大敗清軍之勢,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勒索白銀2.3億兩,相當於當時日本4年的財政收入。

憑借這筆賠款,日本建立了金本位制度,實現經濟迅速發展。由此,日本繼續侵略中國的野心大大膨脹,其後的歷屆政府無不積極謀劃推動侵華之准備。

1927年,日本先後召開兩次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要》,對侵略中國東北作出具體安排。就在第一次東方會議之後,主持會議的首相田中義一提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完成新大陸政策……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第一次東方會議後不久,即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日本吞並中國東北三省,並逐步蠶食華北部分地區,之後又挑起全面侵華戰爭。日本對華侵略胃口一步步變大,越來越猖狂,充分體現了日本近代以來侵略擴張政策的連貫性和軍國主義掠奪的必然性。

因此,面對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國內否定侵略歷史的逆流,亞洲乃至世界人民有責任促其正視歷史。因為如果不根除其侵略鄰國的歷史慣性思維和僥幸心理,不排除歷史重演的可能。

㈡ 中國的歷史上下五千年,能否簡單略述一下每個時期的歷史

買一本《上下五千年》看吧~!

我從識字開始就看的這本書~!

㈢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歌

夏商西周和東周,東周前期為春秋。

後期戰國七雄起,秦朝統一列國休。

兩漢之後干戈操,三國鼎立大戰消。

西晉滅亡起東晉,分立政權南北朝。

隋唐五代北宋起,遼宋夏金交替更。

南宋結束歸一統,元朝之後是明清。

㈣ 略論中國歷史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隨著版圖的擴大,中央集權意識覺醒,中央不斷加強對地方的管控。但地方分權也在不斷抗爭,偶爾會出現地方反制中央的情況。總的來說,是中央集權在不斷強化。

㈤ 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

1、「九一八事變」 1931年月18日夜,日本駐中國東北的侵略軍——關東軍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

9月19日晨,日軍侵佔沈陽,隨即在幾天內侵佔安東(今丹東)、海城、營口、遼陽、鞍山、鐵嶺、本溪、撫順、四平、長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周圍廣大地區。

9月,遼寧(除錦州及遼西)、吉林兩省淪陷。11月,黑龍江省基本淪陷。1932年1月,錦州及遼西地區淪陷。2月,哈爾濱淪陷。至此,在短短四個多月內,整個東北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淪為日本的佔領地。

2、「一·二八淞滬抗戰」 日本侵佔東北三省以後,又很快在上海發動侵略戰爭,以轉移國際上對中國東北問題的關注,迫使國民黨當局承認其佔領東北的既成事實,並把上海變成它侵略中國內地的新基地。

同在東北一樣,日軍事先製造了一系列事件,並以此為借口,於1932年1月28日夜發動了對上海閘北區的進攻(即一·二八事變)。蔡廷鍇、蔣光鼐率領的第十九路軍進行了英勇抵抗。上海各界民眾紛紛組織義勇軍、敢死隊、救護隊協助作戰,護理傷員,捐獻慰勞金和慰勞品。

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援下,第十九路軍和隨後參戰的第五軍一部,不顧武器裝備和兵員數量遠不如日軍等困難,頑強戰斗、不怕犧牲,堅持抵抗一個多月,取得重大戰果。

日本侵略軍被迫三易主帥,數度增兵,結果是損傷1萬餘人仍無法實現其速戰速決的迷夢。上海數十萬軍民同仇敵愾,齊心禦侮,涌現出大量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事跡。

3、華北事變 華北事變是1935年駐華日軍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而策動華北各省脫離南京國民政府,實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華北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之一,當時包括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五省和北平、天津兩市。

通過華北事變,日本輕而易舉地控制了華北大部分地區。從關外到關內,中國人民不僅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殘酷蹂躪,還被大大小小仗勢欺人、狐假虎威的漢奸賣國賊欺凌,有人悲憤地寫下這樣的句子:「愛國有罪,冤獄遍於國中;賣國有賞,漢奸彈冠相慶。」

日本對華北的侵略,使中華民族陷入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4、「一二·九運動」 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引起了社會各階級、階層的關注,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的到來。1935年12月在北平發生的「一二·九運動」,是這一高潮到來的重要標志。

在冀察政務委員會即將成立的時候,華北人民痛感華北的淪亡迫在眉睫。

北平、天津的廣大青年學生對於時局的演變尤為關切,清華大學救國會的《告全國民眾書》悲憤地喊出了愛國學生的共同心聲:「現在,一切幻想,都給鐵的事實粉碎了!『安心讀書』嗎?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12月9日,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領導下,東北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學的學生湧向北平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遊行。遊行遭到了軍警的殘酷鎮壓。在北平學生英勇斗爭的影響下,全國各地民眾紛紛行動了起來。

(5)略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日本侵略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

1、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

大規模的日本侵華戰爭,使大量中國軍人戰死沙場。在侵華戰爭中,日軍實施大規模屠殺政策,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旅順大屠殺等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華北地區製造了100多起慘案;

實施細菌戰、化學戰、毒氣戰,導致中國軍民大量死亡;實施「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還強擄迫害中國勞工;等等。

2、資源財富被肆意破壞掠奪

日本是東亞地區的島國,物質資源十分匱乏。近代以來,隨著國內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日本一直謀求向外擴張,企圖染指中國。日本大舉侵華,使中國大地滿目瘡痍,其所到之處,水源、森林、工業、農業、交通等無一不受到摧殘和禍害。

3、淪陷區民眾受盡磨難

日本在侵佔中國大片國土後,對佔領區實施嚴厲的社會控制,其中不僅包括軍事的、經濟的、政治的統治,甚至嚴格限制中國民眾的人身自由。這些嚴厲的控制政策如同沉重的枷鎖,給中國民眾帶來巨大傷害。

㈥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謀略家

1、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八十齣山,九十齣征,百歲建國;三朝元老、兩代帝師、一方諸侯。他就是古代最早橫空出世的軍事家,被後世尊為「兵家鼻祖」的姜尚。其平生際遇,其巍巍功業,是那樣的鬼使神差,是那樣的撲朔迷離,是那樣的不可思議!他就如同一顆璀璨奪目的恆星,在廣袤的天幕上閃耀著永恆的光芒。
2、孫臏(約公元前380-432),戰國中期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人,戰國中期傑出的軍事家。他是大軍事家孫武的後代。少年時期,他曾與龐涓拜鬼穀子為師,同學兵法。他謙虛好學,刻苦鑽研,智力超群,精通兵法,後業,龐涓在魏國得到魏惠王重用,當了將軍,但龐涓嫉賢妒能, 自知其才幹不如孫臏,怕孫臏日後勝過自己,視孫臏如仇敵,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於是,龐涓派使者誘騙孫臏至魏國,然後捏造罪名,誣陷孫臏,並施以臏刑(去掉膝蓋骨)。孫臏也因此得名,真名失傳。所著《孫臏兵法》繼承了孫武的軍事思想,總結了戰國中期以前的戰爭經驗,在戰爭觀、軍隊建設和作戰指導諸方面都提出了若干有價值的觀點和原則。
3、蘇秦,生卒年不詳蘇秦是東周雒陽人,他曾向東到齊國拜師求學,在鬼谷門下學習。在公元前三世紀初的歷史舞台上,他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為了燕國的強大而進行頻繁的外交活動,同時又大大影響齊、趙、魏等國的政治決策,為燕伐齊做了准備。他取法諸於百家的學說加以融匯,游說諸侯國君,講究機謀權變,被推為當時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4、張儀,魏國人,生年不詳,死於公元前309年。相傳張儀跟蘇秦都事鬼谷先生,蘇秦自以為不及張儀。張儀游說諸侯,曾經從楚相飲酒,楚相丟失了璧。楚相門下人說張儀「貧無行」,誣賴他偷了璧,捉住他拷打。他的妻子嘻笑他說,你不讀書游說,怎受到這樣的污辱?張儀張開嘴叫妻子看看,說:舌頭還在不在?妻子笑著說:還在。張儀說:這就夠了5、范睢(?一前225),也叫范且,字叔。戰國時魏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他同商鞅、張儀、李斯先後任秦國丞相,對秦的強大和統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范睢在秦任丞相十多年,其「遠交近攻」的謀略對後用兵有著深遠的影響。此外,其「固干削枝」的平內策略,以及長平之戰所施反間之計,也非常讓人嘆服。李斯評價他時指出:「昭王得范睢,強公室,枉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6、張良(?一前189),字子房,生於戰國末期韓國城父(今安徽毫縣東南)、貴族之後。秦滅韓後,他圖謀復韓,變賣家財,尋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鐵椎,在博浪沙與力士刺殺秦始皇,未遂。漢興論功,封留侯。深得劉邦贊賞,被譽為"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的謀略家(《史記·留侯世家》)。在秦漢之際的謀臣中,他比陳平深謀遠慮,比蒯徹積極務實,比范增氣度廣闊。他與蕭何、韓信並稱漢初三傑,卻未像蕭何那樣蒙受鎯鐺入獄的羞辱,也未像韓信那樣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他確有大家的風度,可謂智慧的化身。 7、王猛(325--375)十六國時前秦大臣。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壽光東南)人。出身貧寒。桓溫入關,他曾往見,捫虱而談天下大勢。歷任輔國將軍、車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善於治軍,號令嚴明;精於謀略,長於用兵。多次率兵出戰,屢戰皆捷。建元六年 (370),在前秦滅前燕之戰中,領兵 6萬,擊敗燕軍30萬,滅亡前燕。善於將武力征服與勸降相結合。在作戰中,重視激勵將士勇敢沖殺,用迂迴、夜襲等戰法取勝。十一年,病逝於長安。建元六年(公元370年),統兵滅前燕,留鎮鄴,都督關東六州。不久,入朝為丞相。病危時,建議苻堅不宜攻晉,未被採納。
、郭嘉(170一207),字奉孝,穎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軍事家、謀士。郭嘉身為謀士,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壯志未躊,實為可惜。他不僅僅是東漢末年曹操麾下的「奇佐」高參,而且也以他在斗爭中顯露的高超藝術,在歷史智慧寶庫留下光輝的一筆。
、諸葛亮(181—234年),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祖籍山東,後居徐州,曹操征伐陶謙時隨叔投奔劉表,叔亡後隱居隆中。結實當地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並與龐統、馬良兄弟、習楨、徐庶等人,取黃承彥女為妻;才華出眾,評為「卧龍」。
207年,為劉備三顧茅廬所動,出山任謀士。為破曹操渡江說孫權,為孫劉聯盟劉方奠基者;協助劉備取荊州四郡、益洲、漢中。劉備東下,兵敗身亡,以諸葛亮主內政、李平主軍事。高定等叛亂,225年,諸葛亮南征,採取馬謖「攻心為上」之計,破高定、孟獲,西南遂安。
227年,曹丕亡,諸葛亮乘機北伐曹魏,魏無備,隴右震動;諸葛亮以馬謖為先鋒,於街亭遇魏名將張合,為張合大敗;諸葛亮受制於張合,遂退軍。同年冬,乘魏軍東下,北取陳倉,為郝昭所擋,後張合來救,無功而返。230年,再次北伐曹魏,魏將司馬懿堅守,孔明糧盡兵退,伏殺曹魏名將張合。234年,最後一次北伐,司馬懿堅守不出,後諸葛亮病重,8月死於軍中。享年54歲。
10、劉基(1311—1375)1375明初軍事謀略家。字伯溫。浙江青田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時人比為諸葛亮。22歲中進士,26歲為官,任江西高安縣丞,次年為縣令,30歲棄官回家,譜寫了《郁離子》等雄文詩卷。50歲應朱元璋之邀重新出山,輔佐朱元璋一統大明江山,古稱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偉人。洪武四年告老回歸,1375年卒於故里。

㈦ 中國被侵略的歷史(加上時間)

1、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Opium War),即第一次鴉片戰爭(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國經常稱其為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George Elliot)、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2、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這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侵華戰爭。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3、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

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


4、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

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

閱讀全文

與略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