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問題

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問題

發布時間:2021-02-21 02:20:45

1. 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問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能一句話就帶過中國人民所受到的苦難與屈辱,但也回不能時刻掛在嘴上答,記在心裡就好,搞活動的話好像有點破壞中日友好合作關系的感覺,現在的中國面向全世界,應該表現出中國的大度與友好。中日關系我個人覺得保持正常的合作關系就好了。

2. 中國近現代史 問題

第一,農民階級的解決方式第一是放抗——太平天國。其中第二種是維護清政內府——義和容團運動。但是由於農民階級本身的認識水平的低下以及在取得一定成果後就忘乎所以,結果都失敗了。

第二,地主階級。他們的策略主要是洋務運動。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發動的洋務運動是有進步性的,但是他們沒有從根本上動搖中國封建社會的制度體系,所以無法撼動腐朽的封建社會,也以失敗告終。

第三,資產階級維新派。他們發動了戊戌變法。想通過取得皇帝的信任通過自上而下的變法取得勝利,為資產階級獲得利益。但是由於沒有真正的實力,在慈禧太後的兵力下土崩瓦解。

第四,資產階級革命派。他們發動了辛亥革命,但是由於自己自身的力量的薄弱並且無法發動廣大人民,最後中計袁世凱,革命果實丟失。

朋友,我看到沒有人回答你的問題,因為你的分很少。我回答了你可以多給點嗎?

3. 中國近現代史歷史時期問題

分為2個,一個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二是新民主回主義革命時期,是從五四答運動到新中國成立。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是倆個革命時期。大革命是從國共第一次合作到412反革命政變,也就是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是共產黨自己走上武裝反抗的標志,從南昌起義到長征。
自己寫的,覺的滿意就個分

4. 中國近現代史的幾個問題

1 1912--1928年間,北洋政府的更迭情況
北洋政府最高領導層更迭概況
北洋政府最高領導層更迭概況<上>

(我可是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整理出來的。可能存在疏忽,見諒)
1912年3月13日 唐紹儀受命組閣
閣員如下:
外交總長:陸征祥(胡惟德暫署)
內務總長:趙秉鈞
陸軍總長:段祺瑞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熊希齡
司法總長:王寵惠
教育總長:蔡元培
農林總長:宋教仁
工商總長:陳其美(王正廷暫署)
交通總長:唐紹儀兼署後有施肇基代理
6月27日唐去職
1912年6月27日袁世凱提名陸征祥組閣即「超然內閣」
7月29日閣員敲定如下:
內務總長:趙秉鈞
陸軍總長:段祺瑞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周學熙
司法總長:許世英
教育總長:范源濂
農林總長:陳振先
工商總長:劉揆一
交通總長:朱啟鈐
9月22日陸辭職
1912年8月20日趙秉鈞代理總理
1913年4 月30 日因「宋案」袁世凱給趙「15日假」 段祺瑞代理總理,即「戰時內閣」
1913年8月熊希齡受命組閣,即「第一流人才內閣」
9月11日袁世凱提交內閣名單如下:
內務總長:朱啟鈐
陸軍總長:段祺瑞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熊希齡兼署
司法總長:梁啟超
教育總長:汪大燮
農林總長:陳振先
工商總長:張謇
交通總長:周自齊
外交總長:孫寶琦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就任民國第一任大總統
1914年2月熊希齡內閣解散
1914年北洋政府廢止國務院,設政事堂於總統府,徐世昌任國務卿,成員如下:
內務:朱啟鈐
陸軍:段祺瑞(1915年5月改8改王士珍)
海軍:劉冠雄
財政:周自齊(1915年4 月改周學熙)
司法:章宗祥
教育:湯化龍(1915年改張一 麟 )`
農商:張謇(1915年改周自齊)
交通:梁敦彥
外交:孫寶琦(1915年1月,改陸征祥)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凱正式登上中華帝國皇帝的寶座,於民國五年即1916年1月1 日起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年號
1916年3月22日 政事堂宣布恢復中華民國
1916年4月21日袁世凱恢復內閣制
1916年6月6日內閣宣告「黎元洪行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職」
1916年6月29日黎元洪特任段祺瑞為內閣總理
6月30日段祺瑞正式出面組閣,閣員如下:
內務總長:許世英
陸軍總長:段祺瑞兼署
海軍總長:程壁光
財政總長;陳錦濤
司法總長:張耀曾
教育總長:孫洪伊
農商總長:張國淦
工商總長:張謇
交通總長:汪大燮
外交總長:唐紹儀
1916年10月31日國會正式選舉馮國璋為副大總統
1917年3月4日段祺瑞辭職出走
3月6日段祺瑞復出
1917年5月23日總統府免除段祺瑞職務
5月25日黎元洪任伍廷芳代理國務總理,後遭免除,黎元洪又將國務總理一職交於前清遺臣李經羲
1917年6月3日張勛入京
6月24日李經羲正式組閣,閣員如下:
內務總長:許世英
陸軍總長:王士珍
海軍總長:薩鎮冰
財政總長;李經羲兼署
司法總長:任江庸
教育總長:孫洪伊
農商總長:李盛鐸
工商總長:張謇
交通總長:龍建章
1917年7月1日清室復辟,國號中華帝國,是年為宣統九年,特設內閣議政大臣,具體人員如下:
閣丞:萬繩拭 胡嗣瑗
內閣議政大臣:張勛 王士珍 張鎮芳 陳寶琛 梁敦彥 劉廷琛 袁大化 張鎮芳
外務部尚書:梁敦彥
度支部尚書:張鎮芳
參謀部尚書:王士珍
陸軍部尚書:雷震春
民政部尚書:朱家寶
弼德院正副院長:徐世昌 康有為
1917年7月12日復辟拉下帷幕
1917年7月3日北洋政府准予李經羲辭職,特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一周後馮國璋發布了代理大總統的就職通電
7月17日段祺瑞公布內閣人員,閣員如下:
內務總長:湯化龍
陸軍總長:段祺瑞兼署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梁啟超(兼鹽務署督辦)
司法總長:林長民
教育總長:范源濂
農商總長:張國淦(兼全國水利總裁)
交通總長:曹汝霖
外交總長:汪大燮
8月6日馮國璋通電就任代理大總統
1917年8月31日中華民國軍政府在廣州成立
成員如下:
海陸軍大元帥:孫中山
元帥:陸榮廷和唐繼堯
外交:伍廷芳
財政:唐紹儀
陸軍:張開儒
海軍:程璧光
內政:孫洪伊
交通:胡漢民
軍政府參謀總長:李烈鈞
大元帥府秘書長:章太炎
1917年11月19日馮國璋准予段祺瑞辭職,同時下令以汪大燮暫時代理國務總理,10天後汪大燮辭職,馮國璋改任王士珍署理國務總理,同時任命新內閣成員,閣員如下:
內務總長:財政總長
陸軍總長:王士珍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王克敏
司法總長:江庸
教育總長:孫洪伊
農商總長:田文烈
交通總長:曹汝霖
參謀總長:蔭昌
1918年2月20日王士珍稱病請假,馮國璋以錢能訓代理國務總理,
3月9日王士珍化裝出逃,至此王士珍內閣解散
1918年3月23日北洋政府下令段祺瑞為內閣總理,閣員如下:
內務總長:錢能訓
陸軍總長:段芝貴
海軍總長:劉冠雄
財政總長;曹汝霖(兼署交通總長)
司法總長:朱深
教育總長:傅增湘
農商總長:田文烈
外交總長:陸征祥
1918年9月4 日新國會選舉徐世昌為中華民國第二屆正式大總統,即「文治總統」
10月10日徐世昌就職,並准予段祺瑞辭職,特任錢能訓暫行代理國務總理
12月14日18 日新國會以優勢通過了「錢能訓就任北洋政府內閣總理」一案

(1)唐紹儀內閣(1912.3.13-6.29)

總 理:唐紹儀

外交部:陸徵祥 內務部:趙秉鈞

財政部:熊希齡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王寵惠

教育部:蔡元培 農林部:宋教仁

工商部:陳其美(未就) 交通部:唐紹儀(兼)。施肇基(4.8)

參謀部:黃 興(未就)。徐紹楨(未就)

(2)陸徵祥內閣(1912.6.29-9.22)

總 理:陸徵祥

外交部:陸徵祥(兼)。梁如浩(9.16) 內務部:趙秉鈞

財政部:熊希齡。周學熙(7.26)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王寵惠。許世英(7.26)

教育部:蔡元培。范源濂(7.26) 農林部:宋教仁。陳振先(7.26)

工商部:陳其美。劉揆一(8.2) 交通部:劉冠雄(代)。朱啟鈐(7.26)

參謀部:黎元洪

(3)趙秉鈞內閣(1912.9.25-1913.7.16)

總 理:趙秉鈞

外交部:梁如浩。陸徵祥(11.15) 內務部:趙秉鈞

財政部:周學熙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許世英

教育部:范源濂 農林部:陳振先

工商部:劉揆一 交通部:朱啟鈐

參謀部:黎元洪

(4)段祺瑞臨時內閣(1913.7.19-7.31)

總 理:段祺瑞(兼)

外交部:陸徵祥 內務部:王治馨(代)

財政部:周學熙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許世英

教育部:董鴻煒(代) 農林部:陳振先

工商部:劉揆一 交通部:朱啟鈐

參謀部:黎元洪

(5)熊希齡內閣(1913.7.31-1914.2.12)

總 理:熊希齡

外交部:陸徵祥。孫寶崎(9.11) 內務部:王治馨(代)。朱啟鈐(9.11)

財政部:周學熙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許世英。梁啟超(9.11)

教育部:董鴻煒(代)。汪大燮(9.1) 農林部:陳振先

工商部:向瑞琨(代)。張 謇(9.11) 交通部:朱啟鈐。周自齊(9.11)

參謀部:黎元洪

註:1913.12.24,農林和工商兩部合為農商部。

(6)孫寶崎臨時內閣(1914.2.12-5.1)

總 理:孫寶崎(代)

外交部:孫寶崎 內務部:朱啟鈐

財政部:周自齊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梁啟超。章宗祥(2.20)

教育部:汪大燮。嚴 修(2.20) 農商部:張 謇

交通部:朱啟鈐 參謀部:黎元洪

(7)徐世昌內閣(1914.5.1-1916.4.22)

國務卿:徐世昌

外交部:孫寶崎。陸徵祥(1.27) 內務部:朱啟鈐

財政部:周自齊。周學熙(4.27) 陸軍部:段祺瑞。王士珍(8.29)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章宗祥

教育部:湯化龍。張一麟(10.5) 農商部:張 謇。周自齊(4.27)

交通部:梁敦彥 參謀部:黎元洪。段祺瑞(3.23)

(8)段祺瑞內閣(1916.6.29-1917.5.23)

國務卿:段祺瑞

總 理:段祺瑞(1916.4.21政事堂改組,5.8國務卿復稱總理。)

外交部:陸徵祥 內務部:朱啟鈐。王揖唐(4.23)

財政部:周學熙。孫寶崎(4.23)。陳錦濤(6.23) 陸軍部:王士珍

海軍部:劉冠雄 司法部:章宗祥

教育部:張一麟。張國淦(4.23) 農商部:周自齊。金邦平(4.23)

交通部:梁敦彥。曹汝霖(4.23) 參謀部:王士珍

(9)段祺瑞內閣(1916.6.29-1917.5.23)

總 理:段祺瑞

外交部:曹汝霖。唐紹儀(6.30)。伍廷芳(11.13) 內務部:王揖唐。許世英(6.30)。孫洪伊(7.12)

財政部:陳錦濤。李經羲(5.2) 陸軍部:段祺瑞

海軍部:劉冠雄。程璧光(6.30) 司法部:章宗祥。張耀曾(6.30)

教育部:張國淦。孫洪伊(6.30)。范源濂(7.12) 農商部:章宗祥。谷鍾秀(7.31)

交通部:曹汝霖。汪大燮(6.30)。許世英(7.12) 參謀部:王士珍

2.南京十年期間,國民黨政權對內的政策
反共 反人命的政策

3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戰爭和全民族解放戰爭,無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著偉大意義,從此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中國,由於清政府腐敗軟弱,最後都以割地賠款而告終。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百年來的民族恥辱。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徹底打敗了日本這個世界第二號法西斯強國。這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類進步事業的勝利。
(二)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抗戰以前,中國在世界上毫無地位可言。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四大國之一。
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是由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它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並可以一直沖向中東。」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說:「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面作戰。」英國首相丘吉爾說:「如果日軍進軍西印度洋,必然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因此,1942年1月,26個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在宣言上領銜簽字。1945年4月籌建聯合國,會議在美、英、蘇、中四大國首席代表輪流主持下進行。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種國際地位的變化,在中國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義的。
(三)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蘇聯宣布放棄沙俄在中國的特權;美、英兩國政府也於1942年10月通知中國,表示願意廢除領事裁判權及其他特權(九龍租借權除外)。中國還收回了被日本侵佔達半個世紀的台灣、澎湖列島等中國領土,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
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最危急時刻,被人稱為「東亞病夫」的中華民族終於覺醒了。中國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原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的中華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廣泛參加的一次全民抗戰。海外赤子心繫祖國,泰國1000多名華僑司機回國參加軍事運輸,美國華僑飛行員回國參戰……抗戰的勝利鼓舞了中國人民,振奮了民族精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由此走向勝利。
抗日戰爭對中國革命的發展有著扭轉乾坤的偉大意義,經過抗戰,改變了中國內部政治力量對比,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過程,為新中國代替舊中國准備了精神和物質條件。鄧小平同志說:「在這場以劣勝優的戰爭中,我們成功的主要秘訣是因為有一個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指導原則。」正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開創了一條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敗帝國主義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國的基礎。

4
他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而不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剛好與共產黨勝利相反的原因

5. 中國近現代歷史問題

1、洋務運動使古老的中國開始順應著世界潮流——在近代化(主要是近代工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請指出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洋務運動在近代化的領導者、進程、依靠力量方面的特點。並簡析其成因。

(解答前須明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近代化主要指工業革命,並需要知道西方近代化的領導、進程和依靠的力量,然後對比歸納)
(1)領導方面的特點及原因:西方近代化由資產階級領導完成,中國則由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中國由於受到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又未經工業革命,沒有成熟的資產階級;而農民階級又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無力承擔實現近代化的使命;封建勢力中的頑固勢力更是不能擔當此任。於是開創近代化的使命便落到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派身上。
(2)進程方面的特點及原因:西方國家工業化進程一般是由輕工業到重工業,在民用工業發展基礎上建立軍事工業,中國恰相反。原因是當時清政府內有太平天國運動打擊,外有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所以先軍事後民用,先重工業後輕工業。
(3)依靠力量方面的特點及原因:西方國家工業化一般以民間自發創辦近代企業為先導,通過自由競爭發展資本主義。而中國工業化則基本依靠政權力量以官辦軍事工業為起點,隨著社會條件的逐步成熟,才出現了官督商辦和商辦形式的企業。
2、概括歸納鴉片戰爭後,面對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中國各種政治力量的思想特點,並分別分析造成這種特點的原因。
(答案包括三部分:政治力量;特點;原因)
(1)清政府:面對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協求和,另一方面頑固守舊,拒絕進行任何改革。這是由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後及滿洲貴族的階級立場決定的。
(2)林則徐、魏源等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在鴉片戰爭使民族面對加劇的背景下,開始拋棄夜郎自大觀念,「師夷長技以制夷」。
(3)農民階級領袖洪秀全:在鴉片戰爭後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影響下,主張也絕對平均主義改造中國。

(4)農民階級知識分子洪仁玕:受鴉片戰爭後西學傳入的影響,主張學習並發展資本主義。
3、有人認為:「鴉片戰爭是在執行一種歷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來達到使中國向世界開放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試結合史實,分析評論這種觀點。
(答題關鍵:領會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主觀目的和客觀效果。按題意,如果選擇正確,用其利於中國發展的客觀效果來說明;如果選擇不正確,則抓住英國發動戰爭的主觀目的和對中國的危害以證明。同時注意:「答案一」是常規答法,保險系數高,推薦。)
答案一: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但也有其合理性。

①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是一場侵略性的掠奪戰爭。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被逐漸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加重了中國人民苦難。②客觀上,鴉片戰爭使中國由封閉走向開放,走向近代化,並加速了中國內部變革。如經濟方面,自然經濟逐漸解體,促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思想方面,先進知識分子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
可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但它是以中國人民的巨大民族犧牲為代價的,上述觀點沒有正確區分近代文明與殖民化的關系,是錯誤的。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作用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說明:「①」證明其錯誤性;「②」說明其合理性。)
答案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參考「①」)
答案三: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參考「②」)

4、比較經濟特區和特別行政區的異同。
相同點:①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行政區域。②都享有國家賦予的某些特殊權力。
不同點:
①社會制度不同。經濟特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②建立原因目的不同。前者是對外開放的產物,其目的是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促進經濟發展;後者是「一國兩制」的產物,主要為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
③許可權范圍不同。前者享有較大的經濟管理自主權和一系列優惠政策;後者擁有高度自治權,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此外,在國務院授權下還可以在經濟文化領域處理某些涉外事務。

5、19世紀末,中華民族面臨怎樣的危機?概述戊戌變法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在挽救民族危機方面所做的歷史貢獻。比較這兩次運動失敗原因的異同點,這兩次運動相繼失敗說明了什麼?
答案:
(1)危機: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2)貢獻: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發起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在社會上起思想啟蒙作用,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具有愛國和進步的意義。義和團提出「扶清滅洋」的反帝愛國口號,英勇抗擊八國聯軍,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計劃,重創了清政府的發動統治。
(3)失敗原因:
相同點:反動勢力強大;將救亡的希望寄託在封建統治階級身上;結果都遭到關鍵頑固勢力鎮壓或參與鎮壓而失敗。
不同點:維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勇氣,採取改良辦法,脫離了廣大群眾,把希望寄託在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義和團運動沒有統一領導,對清政府缺乏警覺,斗爭中存在嚴重的盲目性、自發性和分散性。

(4)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由於階級的局限性,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和農民階級自發的、盲目的反帝斗爭都不能成功。
6、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為什麼沒有在19世紀末而是在20世紀初成為中國革命的主流?資產階級革命思想較之維新思想的進步性體現在哪裡?(提示:結合不同時期背景,主要從資本主義發展程度、社會矛盾方面對比回答)
19世紀末沒有成為主流的原因:①甲午戰爭後,中國又面臨瓜分狂潮,民族矛盾尖銳。②由於資產階級政治上欠成熟,尚不能認識清政府的反對本質。③資本主義發展有限,資產階未形成強大革命勢力,對封建勢力具有依賴性並抱幻想。
20世紀初成為主流的原因:20世紀初,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國內矛盾更顯突出;清政府鎮壓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反動性進一步暴露;民族資本主義繼續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增強。另外,隨著近代教育的發展,大批知識分子接受了革命思想。
進步性:斗爭方式上主張以暴力推翻清朝專制統治;斗爭目標上,要求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6. 關於 中國近現代史 的一些問題

D D A A D
B B A C A
D A A A D
100%絕對正確

7. 中國近現代史重要歷史事件

1、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George Elliot)、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3、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4、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5、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8. 急~中國近現代史的問題!~

2.一個是被迫引進外資.一個是主動引進的!~
3.洋務運動受到頑固守舊勢力的內阻撓,洋務派是在容維護封建統治的前提下,只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最終因封建統治的腐朽而失敗.
維新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維新派勢力過於弱小,而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
維新派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脫離廣大人民群眾;把希望完全寄託在沒有掌握實權的光緒帝身上;缺乏實踐經驗,並急於求成;甚至對帝國主義列強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辛亥革命:①沒有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②沒有根本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③革命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

4.沒有廣大人民的支持!~

9. 中國近現代歷史演變的經驗教訓

經驗:1農民占我國人口絕大多數,必須依靠農民才能取得中國 勝利。但是農民階級具有局限性,比如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就都失敗了,這說明農民階級不可能領到中國 取得勝利。
2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也不能領到中國 的勝利,近三十年的洋務運動雖然加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地主階級洋務派只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而不變革落後的封建制度,在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而資產階級由於受本國封建勢力,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自然經濟的抵制,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戊戌變法和辛亥 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說明資產階級也也不可能領到中國 去得勝利。
3中國 黨有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認識到不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中國 就不能去得勝利。

教訓: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單只學習西方的先進的技術不改變中國封建制度不能夠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2在維新運動中,維新派寄希望於沒有實權的皇帝和少數帝黨官僚,沒有發動廣大群總。改革過程急躁,甚至對列強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維新派無法戰勝一慈禧為首的強大的封建頑固勢力。
3在國民大 中,面對 發動的反 政變, 企圖以退讓拉住汪精衛,放棄了對 的領導權,結果汪精衛發動了7.15反 政變。 從此認識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對 的領導權,必須堅持武裝斗爭。自後,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 統治的第一槍,中國 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開始。
4秋收起義後, 領導 進攻長沙受挫,率部到達井岡山,開辟了一條從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中國 黨人打破了對蘇聯經驗的迷信。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正確分析中國國情。中國農村廣大,有著眾多可以依靠的農民,而敵人力量薄弱。而在城市,敵人力量強大。此後,中國的 的星星之火,發展成為燎原之勢。而長征則使中國 轉危為安,中國 黨從實際出發,結束了左傾思想在 的統治。
5中國 要去得勝利,必須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0. 中國近現代史問題

1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抄。因為馬士認為鴉片戰爭的原因是中國進行了禁煙運動,是為了決定東西方應有的商務關系。
2馬士認為鴉片戰爭的目的是決定東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這一目的的實質是英國要通過戰爭侵略中國,打開中國大門,向中國傾銷廉價商品掠奪廉價原材料。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現代史歷史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