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小冰河時期

中國歷史上小冰河時期

發布時間:2021-02-04 04:10:14

㈠ 上一次的小冰河期真實存在嗎

明朝小冰河時期是指中國明朝末期出現了極冷的氣候災害。明朝晚期,回當時整個答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小冰河期」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國外有學者認為小冰河時期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明末清初《閱世編》、《庸閑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文獻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氣象。

㈡ 明朝小冰河時期的介紹

「小冰河期」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盪,人口銳減。歷史上,明朝小冰河時期指的是明朝晚期,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明末清初《閱世編》、《庸閑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文獻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氣象。

㈢ 歷史上小冰河時期對中國的影響

明朝小冰河時期編輯詞條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 Ice Age)的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為寒冷的,在一千年裡是最冷的,在一萬年裡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萬年裡也能排進6-7位,是相當寒冷的,可以說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時期。
一萬年以前,氣溫有一段驟然升高的時期,而且保持了相當平穩的狀態長達八千多年。這段時期的氣溫一直在我們經歷的二十世紀初期氣溫上下小幅波動,這樣的氣候給予了人類發展良好的條件。但是到了明朝中葉,即1500年後,氣溫驟然下降,整個降溫過程十分明顯,而且氣溫最低的階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這段時間,氣溫驟然下降到了千年以來的最低點,萬年以來的次低點,在百萬年也是最低的6、7個極度寒冷的時期之一。崇禎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時期之中段,整個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以後的1650年左右。
極度寒冷的時期驟然加劇,糧食產量驟然下降,這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這導致了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
這樣長時間和高密度的災害極度削弱了明朝的國力,到了1619年整個「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中氣溫最為寒冷的時期整整肆虐了20餘年,這時發生了薩爾滸之戰,以火器軍械為主要戰力的明軍被迫在糧草和裝備都匱乏,且訓練並不足備的情況下和後金軍開戰,更為不幸的是此戰中的三個分戰場上,明朝軍隊的數量都不如後金軍,後金軍以其機動性取得了每每數倍於明軍的優勢兵力,戰斗的結果可想而知。
崇禎即位以後災情更是進入了谷底。綜合南北方誌的記載,災變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萬曆十三年(1585年)開始變得明顯,但時起時伏,1600年前後開始驟然加劇,崇禎一朝才達到災變的高峰。
萬曆、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同時鼠疫也開始蔓延,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終於在山西爆發,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區,這直接導致了北京城的輕易被攻佔。
明朝滅亡以後,氣溫於1650年後開始快速回升,這才有了滿清所謂「康乾盛世」,其實不過是氣溫回暖後災情減弱罷了,和明朝正常時期比還差很遠。

㈣ 小冰河時期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

明朝小冰河時期編輯詞條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為寒冷的,在一千年裡是最冷的,在一萬年裡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萬年裡也能排進6-7位,是相當寒冷的,可以說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時期。
一萬年以前,氣溫有一段驟然升高的時期,而且保持了相當平穩的狀態長達八千多年。這段時期的氣溫一直在我們經歷的二十世紀初期氣溫上下小幅波動,這樣的氣候給予了人類發展良好的條件。但是到了明朝中葉,即1500年後,氣溫驟然下降,整個降溫過程十分明顯,而且氣溫最低的階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這段時間,氣溫驟然下降到了千年以來的最低點,萬年以來的次低點,在百萬年也是最低的6、7個極度寒冷的時期之一。崇禎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時期之中段,整個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以後的1650年左右。
極度寒冷的時期驟然加劇,糧食產量驟然下降,這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這導致了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
這樣長時間和高密度的災害極度削弱了明朝的國力,到了1619年整個「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中氣溫最為寒冷的時期整整肆虐了20餘年,這時發生了薩爾滸之戰,以火器軍械為主要戰力的明軍被迫在糧草和裝備都匱乏,且訓練並不足備的情況下和後金軍開戰,更為不幸的是此戰中的三個分戰場上,明朝軍隊的數量都不如後金軍,後金軍以其機動性取得了每每數倍於明軍的優勢兵力,戰斗的結果可想而知。
崇禎即位以後災情更是進入了谷底。綜合南北方誌的記載,災變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萬曆十三年(1585年)開始變得明顯,但時起時伏,1600年前後開始驟然加劇,崇禎一朝才達到災變的高峰。
萬曆、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同時鼠疫也開始蔓延,波及華北數省的大鼠疫終於在山西爆發,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區,這直接導致了北京城的輕易被攻佔。
明朝滅亡以後,氣溫於1650年後開始快速回升,這才有了滿清所謂「康乾盛世」,其實不過是氣溫回暖後災情減弱罷了,和明朝正常時期比還差很遠。

㈤ 明末小冰河期是怎麼回事詳細介紹

明末時期抄的自然災害,並不是局部性的而是全球性的.明末17世紀40年代左右,整個世界都處於動盪之中,有些歷史學家稱為"路易十四的小冰河時代",物理學家認為個時代是從1645年持續到1715年的「太陽能量最小時期」,其間地球表面的氣溫降到了公元1000年以來的最低點(這大概與從太陽黑子的活動和樹木年輪的碳異常中測定出的陽光輻射的減弱相對應).地球的一切活動,例如生命活動,大氣活動,水活動,都以太陽為能源和動力,太陽的活動異常直接導致地球上氣溫下降,作物生長周期變長等一些列異常變化,引發了大范圍的自然災害,例如在這一時期長江中游和淮水流域的河流在冬季全部封凍.這對於農業中國這種變化是致命的.

㈥ 21世紀有沒有發生小冰河時期

所謂的冰河時代是一個強烈冰川作用的時期,也就是說,地球的大部分被冰川覆蓋的時期。在30億年的生命中,地球至少經歷了三個「冰河時代」,即晚寒武世大冰川、石炭紀-二疊紀大冰川和第四紀大冰川。三次大冰川中最短的時間持續了數百萬年,被認為是大冰川。在大冰川期間,全球溫度顯著下降,幾乎所有中低緯度地區都被厚厚的冰川和冰蓋覆蓋。除了三大冰河時期,一些持續時間較短的冰河時期被稱為小冰河時期。小冰期的持續時間通常持續約100至數百年,無法與大冰期相比。因此,小冰期的發生比大冰期頻繁得多。
地球歷史上有三個大冰期:晚寒武世、石炭紀-二疊紀和第四紀
目前,人類最近的「小冰期」發生在15世紀初。從現在起已經有600多年了。這個小冰期持續了大約100年。15世紀初,人類進入了一個全球氣候變得非常寒冷的時期。此外,這個「小冰河期」也已被記錄在歷史書上。例如,中國明清史料稱這個「小冰期」為「明清小冰期」。因為冰河時代,飢荒發生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國。晚明飢荒引發的農民起義是小冰期造成的災難。15-17世紀是小冰期最冷的時期,這也促使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頻繁入侵中原,掠奪食物,包括後來統治中原的清朝女真族。
今天,自上一個小冰河世紀以來,數百年已經過去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類很有可能在未來十年進入下一個「小冰期」。第一個原因是人類觀察到的太陽黑洞的活動在過去幾年裡顯著減少。太陽黑子的活動是測量太陽輻射水平的重要基礎。如果太陽黑子的活動減少,這意味著太陽輻射將大大減少。如果太陽輻射減少,到達地球的熱量將減少,導致地球溫度下降。美國宇航局從地球大氣層獲得的探測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年裡,地球大氣層從太陽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減少了10倍以上,這表明地球的溫度正在逐漸下降。
其次,從地球的冰河時期循環規律來看,從15世紀發生的小冰河時期來看,人類將在幾百到1000年後進入下一個小冰河時期。自上一次小冰期以來,現在已經過去了600多年。人類生活的21世紀目前正處於「明清小冰期」的末期,時間上非常接近下一個小冰期。以前,人類總是認為全球氣溫一直在上升。後來,人們發現這是一個錯誤的命題,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沒有人談論全球變暖,因為地球不是變暖而是變冷。經過觀察,北極地區的冰川增加了200多萬平方公里,而不是在過去十年裡減少了。這進一步證明了地球的「下一個小冰期」正在臨近,科學家估計下一個小冰期將持續20-30年。
縱觀地球進化的歷史,每一次大的滅絕或物種進化都伴隨著自然環境的巨大變化。例如,晚寒武世和石炭紀-二疊紀第四紀冰川導致了地球上的巨大滅絕。15世紀初發生的「明清小冰期」對中國的歷史變遷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現在地球上的下一個「小冰期」即將來臨,人類的生活環境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過去,人類可能不得不等待和死亡,但以目前的人類技術,人類有許多方法在下一個小冰河時代生存下來,例如建造大型地下生活區,使用技術儲存足夠的物品用於燃燒和加熱等。科學家預測,地球上下一個小冰期將在10-20年後到來。你准備好了嗎?

㈦ 明朝小冰河期究竟有多可怕

大約15世紀開始,我們的地球進入了一個寒冷時期,這一時期稱為小冰期,又叫做「小冰河時期」,我國則稱呼這一時期為「明清小冰河時期」。

小冰河期的溫度下降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多少的影響呢?



第一次小冰河期,時間是在商朝末年周朝初年。

第二次小冰河期。時間是在東漢末年再到晉朝時期。

第三次小冰河期,時間是在唐朝末年再到動亂的五代十國時期,最後到宋建立為止。

第四次小冰河期,時間是在元朝時期再到二十世紀初,其中氣候最為極端的時間是明清政權交替之際。

冰河期內,極端的氣候加上此起彼伏的戰亂,使得當時的人口大幅度地降低。最慘的要數第二次小冰河時期了!

經過三國的混亂,晉統一全國之時,漢族人口僅剩下七百七十萬。好不容易回了口氣,緊隨而來的就是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經歷這些浩劫,漢族人口僅存四百多萬。

㈧ 明朝時期的小冰河時期是怎麼造成的

明朝小冰河時期指的是明末清初整個中國冬天奇寒無比的幾十年時期。這一時期的年平均氣溫都很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連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中外專家指出,明朝滅亡後的1650—1700年間是整個小冰河時間中最寒冷的時期之一。

一萬年以前,氣溫有一段驟然升高的時期,而且保持了相當平穩的狀態長達七千多年。這段時期的氣溫一直在我們經歷的二十世紀初期氣溫上下小幅波動,這樣的氣候給予了人類發展良好的條件。從竺可楨寫的中國氣象史的資料中,可以知道中國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時期確實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關系,而不完全是吏治失敗引起的。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盪和戰亂,長期的飢荒是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國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明末最後一次人口只銳減一半是得益於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救的命。殷商末年和周初的人口變動缺乏史料記載。東漢末,漢族人口是六千萬,幾十年飢荒和大戰亂後到西晉一統時漢族人口僅剩七百七十萬。隨後又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中國南北漢族人口僅存四百萬。當時人口銳減是相當驚人的。唐末漢族人口也是六千萬,至北宋初期只剩兩千萬。明末漢族人口一億二千萬,到了清初順治十七年間一億三千五百萬。[1]

明朝中葉,即1500年後,氣溫驟然下降,有人認為而且氣溫最低的階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然而根據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年刊的研究數據,明亡後的1660年—1680年以及1850年—1880年才是小冰河期間中國北方及中部最冷的兩個時期。

災害表現
極度嚴寒
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就在這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竺可楨注意到,清朝初年,一位歷史學家談遷,寫了一本叫《北游錄》的書,書中的一段記載,可以還原小冰期時中國江南的寒冷程度。年(順治十年)陽歷7月底,談遷從家鄉杭州出發,由運河坐船前往北京;11月7日,他到達天津,到18日運河就封凍了。談遷在北京住了三年,1656年(順治十三年)陽歷3月,等到3月7日,運河開凍,他坐船南返。由談遷的記載可以推算出,順治年間,北運河每年封凍的時間長達110天,比上世紀50年代,華北最冷冬天時北運河封凍的時間還要長。

㈨ 小冰河時期從2030到幾幾年

現在尚無定論。

稱2030年進入「小冰河期」的說法,來自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10日報道:近日,科學家警告稱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這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這一發現是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於威爾士蘭迪德諾召開的國家天文會議上公布的。瓦倫蒂娜·扎爾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會上介紹了他們研發的太陽活動周期新模型。

該模型關注太陽兩個層面——一個靠近太陽表面,另一個深入太陽的對流區——的發電機效應,預測到太陽活動將在2030年左右減少60%,屆時地球將很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扎爾科夫的研究發現,在太陽活動的第25周期(該周期的太陽活動在2022年達到峰值),被列為觀測對象的太陽兩個層面的電磁波開始相互抵消。

進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後,這兩個層面的電磁波變得完全不同步,導致太陽活動劇烈減少。

「在第26周期,這兩個層面的電磁波完全互為鏡像——在相對的太陽半球同時達到峰值。」扎爾科夫說,「它們的相互作用是極具破壞性的,近乎相互徹底抵消。我們預測這將引發與『蒙德極小期』相同的效應。」

公元1645年至1715年是蒙德極小期,在此期間太陽活動非常衰微,持續時間長達不可思議的70年,此時也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期,但兩者是否有關聯,仍然沒有定論。

(9)中國歷史上小冰河時期擴展閱讀:

現在已知的「小冰河時期」,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研究,這段時期是指從約1350年到約1850年。

當時多處地區包括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中國明末清初人葉夢珠撰寫的《閱世編》、清朝中後期人陳其元撰寫的《庸閑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文獻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氣象。

當時全球多處地區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冬天異常寒冷。

中國氣象學家竺可楨在1973年指出寒冷的冬季出現在1470-1520、1620-1720及1840-1890年期間,最冷時候是在17世紀,特別是在約1650—1700年間。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近年指出小冰河的時間約於1550年-1770年這220年間,即是中國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年刊也指出,1660年-1680年以及1850年-1880年是小冰河期間中國北方及中部最冷的兩個時期。

參考資料:網路-小冰河時期

㈩ 明朝的小冰河時期是怎麼一回事

明朝小冰河時期指的是明末清初整個中國的冬天都是奇寒無比的幾十年時期。這一時期的年平均氣溫都相對較低,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夏天的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因此冬天則奇寒無比,就連廣東等地也都在狂降暴雪。

一般而言,小冰河期泛指15世紀至19世紀的中葉同時具有氣溫偏低的一個時期。大約在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之間,地球上的廣大地區也同時出現了一些寒冷氣候,因此人們稱之為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

在崇禎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時期之中段,因為整個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以後的1650年左右。

(10)中國歷史上小冰河時期擴展閱讀

歷史影響

編輯

明清小冰期的到來,不僅給農業社會帶來了災難,甚至成為戰爭爆發的導火索。例如,在明代中葉,受到小冰期的影響,北方持續低溫、乾旱,草場退化,為了改善處境,北方少數民族頻繁南下,大范圍的戰亂和飢荒摧垮了明朝政權。

滅亡原因

小冰期對農業社會經濟確實有影響,對游牧影響更大。但要因為這個就判定一個人口一億人的大帝國滅亡於此就太武斷了。明朝亡於其嚴重的內部危機,孫傳庭總結的特別好「權貴豪強、衙蠧學劣......貽國家以單弱此,其為人毒猶逾於流賊,而奸更甚於細作」。這才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小冰河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