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歷史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按歷史順序的總結
高中歷史如果是為了應付高考的話,這樣的時間事件軸是沒有必要的。因為考試不可能把所有的歷史事件全都囊括在內。只需要把對於歷史進程產生轉折性影響的事件研究透徹就可以了。當然,用作其他用途另當別論。
『貳』 高中歷史中國近代史
政治:1898,戊戌變法,
經濟;1862,洋務運動
文化:1915新文化運動
『叄』 高中歷史中國18401895歷史階段特徵
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一)19世紀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初步形成時期,又稱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時期。
1、政治:
(1)列強入侵,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加深;(一鴉(1840-1842),二鴉(1856-1860))
(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斷增強;抗爭:①虎門銷煙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革命: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年)
是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體現:持續時間14年,《天朝田畝制度》;體現時代特徵:任務:反封建反侵略
主張: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資政新篇》,結果:聯合絞殺,宗教:外來宗教。
2、經濟:
(1)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①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②自然經濟逐漸解體;③近代工業出現:外商企業;
(2)工人階級產生
(3)社會生活:西方生活方式開始傳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會習俗開始變化。逐漸多元化:服飾:西裝、長袍馬褂並行不悖;上海成為租界;在華傳教士辦報;
3、思想:向西方學習,萌發新思潮:林則徐和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僅停留在器物層面
4、外交:閉關鎖國的局面逐漸被打破,中國被迫日益對外開放。從「夷務」到「洋務」
『肆』 高中歷史 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太平來天國的指導思想是有田同源耕,有糧同食,有衣同穿的平均主義思想。其實踐結果是失敗,根源在於小農階級的局限性
(2)發生的變化:洪、楊等領導大革命意志逐漸衰退,生活上日益腐化:洪秀全大興土木,深居簡出,嚴重脫離群眾,封建等級森嚴。
說明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小農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的勝利
(3)太平天國的歷史作用:
一、它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
二、太平天國組織了強大的武裝,建立了政權,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是幾千年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三、它堅持戰斗14年,勢力發展到18省,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四、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
『伍』 高中歷史中國近代史的時間軸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近代化
『陸』 高一歷史高一中國近代史總結
一、太平天國
1.根本原因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巨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導致階級矛盾激化。
2.主要歷程(要具體的年份和事件)
1851年1月,金田起義,起義軍稱「太平軍」,建國號「太平天國」。
1851年9月,永安建制,分封諸王,由東王節制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國政權的基礎。
1853年3月,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都天京,建立了與清王朝對峙的革命政權。
1853年冬,制定並頒布了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
1856年,天京突圍的戰鬥打垮了威脅天京的清軍江北、江南大營,從而鞏固了天京。至此,太平天國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
1856年,天京事變成為 太平天國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轉折點。
1859年,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倡導向西方學習。
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的失敗。
3.失敗的原因 :
農民階級作為小生產者的代表,缺乏科學理論武器的指導,承擔不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重任。
二、辛亥革命
1.背景:
(1)根本原因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華民族危機嚴重。
(2)思想基礎:新式學堂的興起和留學教育的發展。
(3)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廣泛建立。
2.《臨時約法》的意義(性質)
性質:《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意義:它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成為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中的一座豐碑。
3.成功的意義
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
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成為這一時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動力量。
4.失敗的原因(敵強我弱)
內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薄弱。
外因:立憲派、舊官僚的破壞,袁世凱勾結帝國主義。
『柒』 高中歷史中國古代近代現代的通史
真想了抄解中國歷史跟歷史背景,就是個大概齊下來,沒有兩百萬字的閱讀量是不可能的。
高了解這些花費的時間比較多,達到這些效果不大可能。
如果有特點想了解的朝代,我可以推薦你幾本,或者哪本書中的幾章。(也不會太薄)
『捌』 高中歷史推薦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此時期從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開始,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為中國由獨立的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在此後的一百餘年,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都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疇。
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
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歷史沿革
近代史的開端
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前,清朝的封建統治已腐朽衰落,危機重重;而英國則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但英貨在中國市場上銷路不大,這是由於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外國商品還具有頑強的抵抗作用。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英國殖民主義者大量地向中國推銷鴉片。鴉片貿易侵蝕到天朝官僚體系之心臟、摧毀了宗法制度之堡壘的腐敗作用,就是同鴉片煙箱一起從停泊在黃埔的英國躉船上被偷偷帶進這個帝國的。[10]
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並嚴肅表示禁煙的決心:「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1] 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三日(6月3日至6月25日),將繳獲的鴉片全部在虎門灘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和反抗外國侵略的決心。
共2張
第一次鴉片戰爭
虎門銷煙之後,英國開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鴉片戰爭從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開始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結束,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1842年8月,英國侵略者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次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南京條約》的附件。鴉片戰爭剛剛結束,美法兩國以武力威脅下,迫使清政府分別和他們簽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擴大了侵略權益。
《南京條約》的簽訂,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與司法、關稅等主權,開創了以條約形式掠奪和奴役中國合法化的先例,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為近代中國人斗爭的雙重歷史任務。中國歷史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
太平天國起義
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耗費大量軍費,大大加重了人民負擔。此後,洪秀全領導的規模巨大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
洪秀全
1853年,太平軍佔領了南京,定都於此並改名天京,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另外派了兩支人馬分頭北伐和西征。後來,湘軍瘋狂反撲,太平軍連連失利。1856年,石達開指揮西征軍大敗湘軍,太平天國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11] 太平天國軍事上取得很大勝利的時候,領導人之間發生了尖銳的內部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