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1956-1976年重大歷史事件
1917年11月7日,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握的政權——蘇維埃政府誕生了!1917年11月回7日十月革命後,答布爾什維克黨人在俄羅斯取得了政權,隨即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921年3月,蘇維埃政權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並且首先從解決農民問題入手,變余糧無償徵集為市場買賣。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了蘇聯。1924年1月21日,蘇聯的締造者列寧逝世。約瑟夫•
斯大林獲得政權。他成功地把蘇聯改成了一個工業和軍事強國。
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貳』 高考歷史1956 中國發生的事情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確立。
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內。
蘇聯的容赫魯曉夫出台反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大國沙文主義勢力上台,中蘇關系開始惡化。
部分地區出現官僚主義嚴重,人民遊行示威。
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解放汽車出廠。民族汽車工業起步。
『叄』 從1840年到1956年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劃分的時間階段
1840-1842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51-1864 太平天國運動
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
1894-1895 甲午中日戰爭
1895-1898 維新變法版
1900-1901 八國聯軍侵權華
1911-1912 辛亥革命
1915 新文化運動
1919-1923 民國初期
1924-1927 國民革命時期
1927-1936 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
1937-1945 抗日戰爭時期
1946-1949 解放戰爭時期
1949-1956 新民主主義社會
『肆』 中國1949-1956年期間的事件(好壞全要)..謝謝!!
1.考試說明要求及版本內容歸納
《課程標准》《教學要求》的整理 考試說明
1.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圍繞一屆政協、開國大典和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嘗試情境體驗和理性分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聯系西柏坡會議和人民解放軍軍事上的勝利,結合本課內容,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成立新中國的准備工作。)
2.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歷史過程與意義。(運用相關文獻史料來幫助學生理解三大政治制度的基本含義。)
3.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結合中國國情並與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比較,分析現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特色和形成原因,)
4.感受新中國成立的神聖和庄嚴,體會人民民主的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悅,加深對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價值觀的認同。 21.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與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等重要文件。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一致決議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綱領。1954年9月,一屆人大舉行。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956年,隨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基本確立,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1954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確認民族區域自治是新中國的一項根本制度。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教學要求》之「史論共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國家政治建設的逐步開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進一步民主化的標志。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調動了民主人士的參政議政熱情,開創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設國家的新局面。民族區域自治的實施,保證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課程標准》《教學要求》的整理 說明
1.了解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動。(聯系當時的世界形勢的風雲變化情況,分析中國外交政策制定和調整的背景,)介紹新中國外交活動中的一些精彩片斷,增強歷史的生動感和鮮活性,引導學生更好地感悟歷史。
2.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是多方面的,應當引導學生分層把握並運用史實加以說明。
3.體會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促進人類和平與進步的重要價值。 23.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新中國初期的對外關系
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系 1954年新中國第一次以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會議。
1955年萬隆會議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周恩來鮮明地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1953年周恩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教學要求》之「史論共享」: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它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同時,在世界上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以其包容性和開放性逐漸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課程標准》《教學要求》的整理 考試說明
1.概述過渡時期總路線、三大改造等有關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的史實。結合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調整生產關系、恢復國民經濟等內容,引導學生分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的可能性及條件,培養學生對歷史現象的分析能力。.用列表的形式,從方針(原則)、形式、結果(特點)等方面,幫助學生歸納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主要內容。.聯系「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等內容,從政治體制和經濟關系兩方面完整地認識中國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內容。.援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材料,引導學生歷史地看待三大改造,正確認識其歷史意義和遺留下來的問題。
2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
過渡時期總路線、「一五」計劃、三大改造、
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必修一P114)。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並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同時並舉的指導方針。為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從1953年起,國家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其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對行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改造,由此開始起步。到1956年底,中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較短的時間里,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從而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深刻變革。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上建立起來。《教學要求》之「史論共享」: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幾千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基本結束了。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中國人民獲得了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解放,中華民族開始昂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課程標准》《教學要求》的整理 說明
1.概述毛澤東在工農武裝割據、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等方面的主要思想。聯系必修Ⅰ中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必修Ⅱ中「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等史實,幫助學生認識毛澤東思想的產生背景和實踐意義。從20世紀20年代後期到50年代末,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影響是與中國的革命和建設進程如影相隨的,是建立在具體的階段性影響的基礎上的,可以先做階段性分析:特定時期—特定內容—特定影響,再做出宏觀的概括和整合。
2.認識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可以援引毛澤東著作(含詩歌)和黨的會議決議等史料,參與學生的誦讀感悟及理性提煉的學習過程,科學地多方面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理性地並且充滿感情地評述共產黨人的業績。
3.體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解放、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而不斷探索、不懈奮斗的豐功偉績和創造品格,並且學會感恩。 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等方面的論著以及思想主張;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毛澤東關於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思想,集中地體現在《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中。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教學要求》之「史論共享」: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及其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井岡山時期是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時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提出成為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志;延安時期是毛澤東思想成熟的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完整闡述,成為這一時期最重大的理論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關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思想則是新歷史條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發展到新的高度。
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先導,也是中華民族團結振興的精神支柱。
《課程標准》《教學要求》的整理 考試說明
.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包括「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在內的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2.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知道科技進步對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所能產生的影響,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自主創新的科技要領先世界的價值觀念。聯系專題二的古代科技,與新中國科技做一比較,既明確古今科技的若干差異,又增強民族自豪意識。 26.現代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
「兩彈一星」、載人航天、袁隆平的雜交水稻。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軌道。2003年10月,中國 「神舟5號」載人宇宙飛船,楊利偉。《教學要求》之「史論共享」新中國科技進步的作用:
新中國的科技事業在困難的條件下艱難起步,在動盪的社會環境中,科技人員通過不懈努力,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中國的科技進步對於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和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1.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
成立新中國的准備工作:( 聯系西柏坡會議和人民解放軍軍事上的勝利、一屆政協)
成立過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國大典(時間、地點)
意義:①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統治者長期壓迫和剝削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中國成為真正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②新中國是一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政權,是中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國家政權;③新中國成立,為國家政治建設的逐步開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④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一個新紀元。
2、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時間、地點:1954年9月、北京。
(2)內容: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①性質:是新中國的根本大法,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②內容:
國家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國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確立新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方向和途徑。
③原則: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
④意義:憲法的頒行,開創了中國人民民主的全新階段。
(3)意義: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進一步民主化的標志。
3、闡述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歷史過程與意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①初步建立:1949,②發展到新階段:1956年。③意義:調動了民主人士的參政議政熱情,開創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設國家的新局面。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①背景。②目的。③法律保障。④五大自治區。
⑤意義:實現了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願望,保證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4、結合中國國情並與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比較,分析現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特色和形成原因
5、了解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外交。
(1)中國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調整(從一邊倒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背景:(聯系當時的世界形勢的風雲變化情況)
內容:
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它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同時,在世界上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以其包容性和開放性逐漸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2)重大外交活動
1.1949年底,10多個國家相繼與中國建交。2.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締結。
3.1953年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4.1954年,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5.1955年,萬隆會議(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周恩來在會上提出「求同存異」 方針。
6.概述過渡時期總路線、三大改造等有關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的史實。
可能性及條件(結合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調整生產關系、恢復國民經濟等內容)
中國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內容(從政治體制和經濟關系兩方面完整地認識、用列表的形式,從方針(原則)、形式、結果(特點)等方面,歸納三大改造的主要內容)
意義:
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幾千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基本結束了。
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中國人民獲得了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解放,中華民族開始昂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7、概述毛澤東社會主義建設等方面的主要思想。
產生背景(聯系和必修Ⅱ中「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內容:毛澤東關於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思想,集中地體現在《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中。
實踐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關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思想則是新歷史條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發展到新的高度。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構建體系
新中國歷史總體回顧
新中國60餘年歷史(1949年至今)回顧
歷史分期 歷史年代 時段特點
過渡時期 恢復時期 1949-1952 恢復經濟
鞏固政權
改造時期 1953-1956 三大改造
十年曲折發展 1956-1966 曲折發展
十年文革時期 1966-1976 嚴重破壞
二年徘徊時期 1976-1978 停滯不前
改革開放新時期 1978年至今 改革開放
『伍』 1957到1966年中國重大歷史事件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陸』 從1840年到1956年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按時間怎麼劃分
1840-1842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51-1864 太平天國運動
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19世紀回60-90年代 洋務運動
1894-1895 甲午中日戰爭
1895-1898 維新變法
1900-1901 八國聯軍侵華答
1911-1912 辛亥革命
1915 新文化運動
1919-1923 民國初期
1924-1927 國民革命時期
1927-1936 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
1937-1945 抗日戰爭時期
1946-1949 解放戰爭時期
1949-1956 新民主主義社會
『柒』 1956年中國發生了啥事
1956年 1月24日 我國首次頒發科學獎金
1956年 2月6日 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1956年 2月14日 蘇共二十大開幕,赫魯曉夫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
1956年 3月20日 摩洛哥和突尼西亞獲獨立
1956年 3月22日 馬丁·路德·金因抵制黑白分離而被判有罪
1956年 4月10日 哥穆爾卡被波蘭政府釋放
1956年 4月19日 摩納哥王子與女影星格雷斯·凱麗結婚
1956年 4月23日 第一種國產噴氣式殲擊機試製成功
1956年 4月25日 毛澤東作《論十大關系》講話
1956年 4月28日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提出
1956年 5月13日 蘇聯作家法捷耶夫自殺
1956年 5月26日 北京·拉薩試航成功
1956年 6月1日 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
1956年 6月7日 陳鏡開打破世界紀錄
1956年 6月13日 英國從蘇伊士運河撤走最後一批軍隊
1956年 6月19日 IBM創始人華特生病逝
1956年 6月21日 我國政府釋放第一批日本戰犯
1956年 6月22日 阿爾及爾卡斯巴教堂發生大爆炸
1956年 6月28日 波蘭波茲南發生流血事件
1956年 7月9日 美國影星湯姆·漢克斯出生
1956年 7月13日 寶成鐵路全線接軌
1956年 7月13日 我國第一批解放牌汽車試製成功
1956年 7月17日 日本經濟白皮書發表
1956年 7月18日 中國政府寬釋第二批日本戰犯
1956年 7月26日 埃及總統納賽爾接管蘇伊士運河
1956年 8月1日 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
1956年 8月3日 電影《巴黎聖母院》公映
1956年 8月11日 傑克遜·波洛克逝世
1956年 8月14日 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逝世
1956年 8月15日 台灣空軍少校黃綱存駕機回大陸
1956年 9月7日 王蒙發表《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
1956年 9月8日 中國成功試制新型噴氣式飛機
1956年 9月15日 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
1956年 9月19日 埃及收回對蘇伊士運河主權
1956年 10月6日 薩賓宣布試驗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
1956年 10月8日 網球女皇納芙拉蒂洛娃出生
1956年 10月9日 冷凍食品的發明者伯德賽逝世
1956年 10月19日 波蘭政治家哥穆爾卡復出
1956年 10月23日 匈牙利十月事件爆發
1956年 10月29日 蘇伊士運河戰爭[亦稱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1956年 11月4日 蘇聯鎮壓匈牙利
1956年 11月17日 鄧小平說,馬列主義要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1956年 11月22日 第十六屆墨爾本奧運會開幕
1956年 12月24日 英法軍隊撤離蘇伊士
『捌』 1949年到1956年的歷史事件
1、1949解放戰爭勝利,蔣介石集團退居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書寫嶄新篇章。
2、1949和平解放西藏
3、1950-1951抗美援朝
4、1949-1952
土地改革勝利,徹底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
國家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了相當的提高。
恢復和發展了工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外貿等。
5、1953-1957第一個五年計劃
鞍山鋼鐵公司、包頭鋼鐵公司和武漢鋼鐵公司先後正式開工。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長春汽車製造廠建成投產,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沈陽機床廠建成投產,中國第一座長江大橋在武漢開始修建,大批量電子管生產工廠在北京正式投產,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建的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建成通車……,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基礎工業部門,重型和精密機器製造業,發電設備製造業,冶金和礦山設備製造業,高級合金鋼和有色金屬冶煉業等,開始一個個建立起來。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商業及文化教育等事業得到相應發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較大改善,從而極大地改變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面貌,有力地增強了國家基礎工業的實力。
6、1953-1956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正式確立社會主義制度。
7、1953年周總理會見印度代表團,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8、1954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9、1954年周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身份亮相世界。
10、1955年周總理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
11、1956年召開中共八大,正確分析國內主要矛盾,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