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中國以前的歷史主要是什麼
1、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2、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是由國民革命軍為了消滅軍閥為目的的革命戰爭。北伐軍先向據守在湖南,湖北的吳佩孚這個大軍閥進行圍剿,成功後在向北京挺進,摧毀了北洋集團軍閥。北伐僅一年時間,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作霖的軍隊,沉重地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加速了中國革命歷史的進程。
3、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4、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5、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6、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並摧毀日軍深入
2.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歷史的三大巨變是什麼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歷史的三大巨變是: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回義建立、改革開答放和現代化建設。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2)在新中國歷史上是擴展閱讀
但是,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歸根到底還是沒有能夠鞏固和發展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這個相實很快就被北洋軍閥的首領袁世凱所竊取,初生雪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在中國只存在了幾個月即告天折。
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資產階級共和國蛻變成了封建軍閥的專制統治,中國不僅沒有開通自由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而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了。
3. 新中國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成立的
國內背景來
1、國民黨頹勢顯源見,解放軍秋風掃落葉,從北往南掃下,從西南往西北挺進。
2、各反動力量加緊屠殺和銷毀證據,時刻准備破壞即將要回歸人民的財產。
3、各帝國主義強化對中共的敵對,多方阻撓新中國成立。
4、很多中間力量開始大力支持中國共產黨,在文化、資金上都給予很大幫助。
新中國成立時國際上的背景是:冷戰開始,北約、華約形成,社會主義浪潮在全世界興起,東西方形成對立,第三世界國家興起獨立浪潮;
國內背景是國共戰爭進入到後期階段,國民黨軍隊和政權步步潰敗,國民黨頹勢顯見,解放軍秋風掃落葉,從北往南掃下,從西南往西北挺進;各反動力量加緊屠殺和銷毀證據,時刻准備破壞即將要回歸人民的財產;各帝國主義強化對中共的敵對,多方阻撓新中國成立;很多中間力量開始大力支持中國共產黨,在文化、資金上都給予很大幫助。
4.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根本改變中國人民命運,開辟中國歷史發展新紀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壓迫中國、欺凌奴役中國人民的苦難歷史徹底結束。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人民擺脫貧窮落後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掃清了障礙,創造了根本的前提。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空前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70年前,中國人民歷經幾代人上下求索,終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中國人民的命運從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3、根本改變中國發展方向,推動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勝利,不僅充分檢驗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也充分證明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而且為其他國家運用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豐富經驗和寶貴啟示。
(4)在新中國歷史上是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的背景:
1、遼沈、淮海與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發動內戰的主力已基本被殲滅,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到長江北岸。新中國誕生的條件已經成熟。
2、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並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5. 新中國在歷史上有什麼特別的
沒有任何特別,凡是說有特別的,那都是為了歌頌自己。
6. 新中國歷史回顧(新中國歷史上積極向上的歷史瞬間,知道的朋友謝謝了)
一 開國大典那幅油畫 反映新中國成立 二 1956 1 15 農民代表向毛澤東報喜信的照片 反映社會主版義制度建立 三 第一步權解放牌汽車出廠的照片 反映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四 發展才是硬道理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的橫幅 反映改革開放 五 中國加入WTO的照片 北京奧運標志 反映中國強大中和國力和改革開放成果 六 60國慶照片 反映繼往開來
7. 新中國史是哪本書
不是,是《中國新史》,2006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為在華傳教士較早的通史性著作之一,對北京尤其是清宮生活介紹詳細,在西方被譯為多種文字,是西方早期漢學的奠基作之一。
加伯利埃·麥哲倫,漢名安文思,系葡萄牙籍入華傳教士。他於1648年到達北京,一住29年。本書由他以葡文寫成,原名《中國的十二特點》,是西方早期漢學的奠基作之一。
一位17世紀生活在北京的葡萄牙籍傳教士,以他的視角、他的思維方式、他的價值觀去認識、去感知與他的祖國完全不同的東方國度,在生活、傳統、習俗、信仰等方面無從避免的沖突與默契、真知與謬誤、失望與敬仰……凡此種種,錄以文字,便有了本書。
(7)在新中國歷史上是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之前,各解放區就分期分批組織了土地改革。這次為了加強對土地改革的領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央土地改革委員會,從中央和地方抽調大批幹部組織了土改工作隊。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這部法律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歷史經驗,適應新中國成立後的新形勢,成為指導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從1950年冬季開始,一場歷史上空前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在新解放區有領導、有步驟、分階段地展開了。
8. 512事件在新中國歷史上是怎樣的
你說的是512汶川大地震。這次地震再一次彰顯了中國人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此次地震新中國首次舉行了全國默哀日,再一次充分體現了在中國大家庭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
9.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什麼歷史意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的十七大報告是在回顧總結新時期29年來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時,開宗明義地作出這樣一個蘊涵廣闊歷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內容的精闢概括的。回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歷史,可以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加深理解這一點。
1976年10月,我們黨和華國鋒同志一舉粉碎「四人幫」,從危難中挽救了黨和國家,但「文化大革命」遺留下來的政治、思想、組織和經濟上的混亂還存在,黨的指導思想上的是非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澄清,廣大幹部群眾強烈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理論、方針和政策,扭轉這十年造成的嚴重局面。正是在這樣的歷史關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沖破了「左」傾的觀念,明確指出必須完整、准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全會高度評價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中央領導同志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講話,講話中關於「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的重要論斷,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一個了不起的偉大覺醒。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是以這次全會為開端的。我們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是從這次全會開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揭開序幕和開始起步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全會為起點開辟的。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理論武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在這次全會前後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句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
中國人民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在華國鋒主席領導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沖破了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許多舊觀念,擺脫了許多思想上的枷鎖和禁錮,振奮起偉大的革新創造精神、開拓進取精神、實干興邦精神,激發出空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社會主義中國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理論和實踐、科學評價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引領下,我國實現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深刻轉變,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創造了並繼續創造著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中國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嶄新面貌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中國共產黨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並以此為起點,堅定地依靠廣大幹部和群眾的集體智慧,從各個方面深入總結了歷史經驗,通過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中開創了黨的事業新局面,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並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和改善了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使黨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10. 社會主義新中國是中國歷史上最進步的國家對嗎
是的。
社會主義制度復的確立,為中國現代化制的建設創造了制度條件。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以其與社會化大生產一致性和能夠在經濟落後條件下盡可能地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為發展社會生產力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今天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都離不開選擇並且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這20年裡,中國有許多不成功的嘗試,指導思想不時出現偏差,甚至出現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兩次嚴重失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也取得不少成功的經驗。
(10)在新中國歷史上是擴展閱讀:
中國用了5年的時間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
這5年裡,在結束了十年動亂之後,黨和政府在採取休養生息政策的同時,清算和改正「左傾」錯誤,調整了社會關系,開展了一場廣泛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成功地實現了全黨工作重心向現代化建設的轉移,經濟發展的目標也重新回到基本民生建設上來。中國用了10年的時間進行了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經驗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