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朝代年號

中國歷史朝代年號

發布時間:2021-02-20 16:48:50

❶ 【中國歷史】按時間順序列舉中國所有朝代

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歌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1)中國歷史朝代年號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❷ 中國古代朝代年號排列

高中歷史中國古代帝王朝代年號廟號名字詳解 始皇帝 贏氏 諱政 二世皇帝 諱胡亥 漢 太祖高皇帝 劉氏 諱邦 孝惠皇帝 諱盈 太宗孝文皇帝 諱恆 孝景皇帝 諱啟 世宗孝武皇帝 諱徹 孝昭皇帝 諱拂陵 中宗孝宣皇帝 諱詢 高宗孝元皇帝 諱奭 孝成皇帝 諱驁 孝哀皇帝 諱欣 孝平皇帝 諱衡 世祖光武皇帝 諱秀 顯宗孝明皇帝 諱庄 肅宗孝章皇帝 諱炟 孝和皇帝 諱肇 孝殤皇帝 諱隆 恭宗孝安皇帝 諱祜 孝順皇帝 諱保 孝沖皇帝 諱炳 孝質皇帝 諱纘 孝桓皇帝 諱志 孝靈皇帝 諱宏 弘農王 諱辯 孝愍皇帝 諱協(又謚孝獻皇帝) 三國 魏 太祖武皇帝 曹氏 諱操 世祖文皇帝 諱丕 烈祖明皇帝 諱睿 蜀 昭烈皇帝 劉氏 諱備 後主 諱禪(十六國時被漢王劉淵追謚為孝懷皇帝) 吳 武烈皇帝 孫氏 諱堅 大皇帝 諱權 晉 高祖宣皇帝 司馬氏 諱懿 景皇帝 諱師 文皇帝 諱昭 武皇帝 諱炎 孝惠皇帝 諱衷 孝懷皇帝 諱熾 孝愍皇帝 諱鄴 元皇帝 諱睿 明皇帝 諱紹 顯宗成皇帝 諱衍 康皇帝 諱岳 孝宗穆皇帝 諱聃 哀皇帝 諱丕 廢帝 諱奕 (無謚號) 太宗簡文皇帝 諱昱 孝武皇帝 諱曜 安皇帝 諱德宗 恭皇帝 諱德文 南北朝 宋 高祖武皇帝 劉氏諱裕 少皇帝 諱義符 太祖文皇帝 諱義隆 世祖孝武皇帝 諱駿 前廢帝 諱子業 (無謚號) 太宗明皇帝 諱彧 廢帝 諱昱 (無謚號) 順皇帝 諱准 齊 太祖高皇帝 蕭氏 諱道成 世祖武皇帝 諱賾 鬱林王 諱昭業 海陵恭王 諱昭文 高宗明皇帝 諱鸞 東昏侯 諱寶卷 和皇帝 諱寶融 梁 高祖武皇帝 蕭氏 諱衍 太宗簡文皇帝 諱綱 世祖孝元皇帝 諱繹 敬皇帝 諱方智 陳 高祖武皇帝 陳氏 諱霸先 世祖文皇帝 諱蒨 廢帝 諱伯宗 (無謚號) 高宗孝宣皇帝 諱頊 後主 諱叔寶 (無謚號) 魏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氏 諱珪 太宗明元皇帝 諱嗣 世祖太武皇帝 諱燾 高宗文成皇帝 諱浚 顯祖獻文皇帝 諱弘 高祖孝文皇帝 諱宏 世宗宣武皇帝 諱恪 肅宗孝明皇帝 諱詡 孝庄皇帝 諱子攸 前廢帝廣陵王 諱恭 (無謚號) 孝靜皇帝 諱善見 北齊 齊高祖神武皇帝 高氏 諱歡 世宗文襄皇帝 諱澄 5 轉]中國歷代帝王的廟號.謚號和尊號 顯祖文宣皇帝 諱洋 廢帝 諱殷 (無謚號) 孝昭皇帝 諱演 世祖武成皇帝 諱湛 後主 諱緯 (無謚號) 幼主 諱恆 (無謚號) 周 太祖文皇帝 宇文氏 諱泰 孝閔皇帝 諱覺 世宗明皇帝 諱毓 高祖武皇帝 諱邕 宣皇帝 諱贇 靜皇帝 諱衍 隋 高祖文皇帝 楊氏 諱堅 煬皇帝 諱廣 恭皇帝 諱侑 唐 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氏 諱淵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諱世民 文德順聖皇後 長孫氏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諱治 則天順聖皇後 武氏 諱曌 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 諱顯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諱旦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諱隆基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諱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諱豫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諱適 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 諱誦 憲宗聖神章武孝皇帝 諱純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 諱恆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諱湛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 諱昂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 諱炎 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 諱忱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 諱漼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 諱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 諱曄 哀皇帝 諱柷 五代 梁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 朱氏 諱溫 末帝 諱友貞 (無謚號) 唐 庄宗光聖神閔孝皇帝 李氏 諱存勖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諱嗣源 愍皇帝 諱從厚 晉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氏 諱敬瑭 出皇帝 諱重貴 漢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劉氏 諱知遠 隱皇帝 諱承佑 周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郭氏 諱威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 柴氏 諱榮 十國-南唐 烈祖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李氏 諱昪 元宗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諱景 後主 諱煜 (無謚號) 宋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趙氏 諱匡胤 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諱炅,初名匡乂,改賜光義 真宗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諱恆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諱禎 英宗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諱曙 神宗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諱頊 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諱煦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諱佶 欽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諱桓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諱構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諱慎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諱敦 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諱擴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諱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諱祺 瀛國公 顯 (無謚號) 建國公 是 (無謚號) 永國公 昺 (無謚號) 遼 太祖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氏 諱億 字阿保機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諱德光 世宗孝和庄憲皇帝 諱阮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諱璟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諱賢 聖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諱隆緒 興宗神聖孝章皇帝 諱宗真 道宗孝文皇帝 諱洪基 天祚皇帝 諱延禧 金 始祖懿憲景元皇帝 諱函普 德帝淵穆玄德皇帝 諱烏魯 安帝和靖慶安皇帝 諱跋海 獻祖純烈定昭皇帝 諱綏可 景祖武惠成襄皇帝 諱烏古乃 世祖神武聖肅皇帝 諱劾里缽 肅宗明睿穆憲皇帝 諱頗剌淑 穆宗章順孝平皇帝 諱盈歌 康宗獻敏恭簡皇帝 諱烏雅束 太祖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聖武元皇帝 完顏氏 諱旻,本諱阿骨打 太宗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諱晟 景宣帝 諱宗峻 睿宗立德顯仁啟聖廣運文武簡肅皇帝 諱宗堯 熙宗弘基纘武庄靖孝成皇帝 諱亶 廢帝海陵庶人亮 字元功 本諱迪古乃 世宗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 諱雍 6 轉]中國歷代帝王的廟號.謚號和尊號 顯宗體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諱允恭 章宗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英孝皇帝 諱璟 宣宗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皇帝 諱珣 衛紹王 諱永濟 哀宗 諱守緒 元 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諱鐵木真 太宗英文皇帝 諱窩闊台 定宗簡平皇帝 諱貴由 憲宗桓肅皇帝 諱蒙哥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諱忽必烈 成宗欽明廣孝皇帝 諱鐵穆耳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諱海山 仁宗聖文欽孝皇帝 諱愛育黎拔力八達 英宗睿聖文孝皇帝 諱碩德八剌 泰定皇帝 諱也孫鐵木兒 明宗翼獻景孝皇帝 諱和世束 文宗聖明元孝皇帝 諱圖帖睦爾 寧宗沖聖嗣孝皇帝 諱懿璘質班 順皇帝 諱妥歡帖睦爾 明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氏 諱元璋 恭閔惠皇帝 諱允炆 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諱棣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諱高熾 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諱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諱祁鎮 恭仁康定景皇帝 諱祁鈺 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諱見深 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諱佑堂 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諱厚照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諱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 諱載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諱翊鈞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諱由校 庄烈愍皇帝 諱由檢 清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愛新覺羅氏 諱努爾哈齊 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諱皇太極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諱福臨 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諱玄燁 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諱胤禛 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諱弘歷 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諱顒琰 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諱旻寧 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 諱奕蟭 穆宗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 諱載淳 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諱載湉 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後 葉赫那拉氏 宣統皇帝 諱溥儀(末代皇帝無尊號謚號.宣統為年號) ---完--- 付: 附:謚號考 民無能名曰神 靖民則法曰皇 化合神者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德合天者曰帝 仁義所往曰王 立志及觽曰公 執應八方曰侯 賞慶刑威曰君 從之成髃曰君 揚善賦簡曰聖 敬賓厚禮曰聖 照臨四方曰明 譖訴不行曰明 果慮果遠曰明 經緯天地曰文 道德博聞曰文 學勤好問曰文 慈惠愛民曰文 愍民惠禮曰文 賜民爵位曰文 綏柔士民曰德 諫爭不威曰德 剛強直理曰武 威強敵德曰武 克定禍亂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 誇志多窮曰武 安民立政曰成 淵源流通曰康 溫柔好樂曰康 安樂撫民曰康 合民安樂曰康 布德執義曰穆 中情見貌曰穆 容儀恭美曰昭 昭德有勞曰昭 聖聞周達曰昭 治而無眚曰平 執事有制曰平 布綱治紀曰平 克定禍亂曰平 由義而濟曰景 耆意大慮曰景 布義行剛曰景 清白守節曰貞 大慮克就曰貞 不隱無屈曰貞 闢土服遠曰桓 克敬動民曰桓 闢土兼國曰桓 能思辯觽曰元 行義說民曰元 始建國都曰元 主義行德曰元

❸ 中國歷史朝代皇帝順序、年號、時間(包括干支和公元計時)是什麼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如下: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夏朝( 約公元前2070~1600年 ) 商朝( 約公元前1600~1046年 ) 周朝( 約公元前1046~249年 )

春秋( 公元前770~476年 ) 戰國( 公元前475~221年 ) 秦朝( 公元前221~207年 )

漢朝(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 三國( 公元220~280年 ) 晉朝( 公元265~420年 )

十六國( 公元304~439年 )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 ) 隋朝( 公元581~618年 )

唐朝( 公元618~907年 ) 五代十國( 公元907~960年 ) 宋朝( 公元960~1279年 )

遼朝( 公元907~1125年 ) 金朝( 公元1115~1234年 ) 元朝( 公元1271~1368年 )

明朝( 公元1368~1644年 ) 清朝( 公元1636~1911年 )
朝代 時間 都城 都城所在地 傑出君王
夏 前2070-前1600 安邑 山西省運城市夏縣 禹
商 前1600-前1046 亳 河南省鄭州市 湯 盤庚
殷① 河南省安陽市
周 前1046-前256 鎬京② 陝西省西安市 周武王姬發
洛邑 河南省洛陽市
秦 前221-前207 咸陽 陝西省咸陽市 西安市 始皇帝嬴政
漢 前202-220 長安 陝西省西安市 漢高祖劉邦 漢文帝劉恆 漢景帝劉啟 漢武帝劉徹
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
許昌 河南省許昌市
新 8-23 常安 陝西省西安市
三國時期 220-280

魏 220-265 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 魏文帝曹丕
蜀漢 221-263 成都 四川省成都市 漢昭烈帝劉備
吳 222-280 建業 江蘇省南京市 吳大帝孫權
晉 265-420 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 晉武帝司馬炎
建康 江蘇省南京市
十六國時期③ 304-439
南朝時期 420-589 建康 江蘇省南京市
宋 420-479 宋武帝劉裕
齊 479-502 齊高帝蕭道成
梁 502-557 梁武帝蕭衍
陳 557-589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時期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省大同市 魏道武帝拓跋珪 魏太武帝拓跋嗣 魏孝文帝拓跋宏
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
北齊 550-577 齊文宣帝高洋
西魏 535-557 長安 陝西省西安市
北周 557-581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 581-618 大興 陝西省西安市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
唐 618-907 長安 陝西省西安市 唐高祖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玄宗李隆基
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
晉陽 山西省太原市
武周 690-705 神都 河南省洛陽市 武周聖神皇帝武曌

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 907-960 汴梁 河南省開封市
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
後梁 907-923 梁太祖朱晃
後唐 923-936 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 936-946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 947-950 漢高祖劉知遠
後周 951-960 周太祖郭威 周世宗柴榮
十國④ 902-979
宋 960-1276 汴梁【東京】 河南省開封市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宗趙光義
洛陽【西京】 河南省洛陽市
大名【北京】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應天【南京】 河南省商丘市
臨安【行在】 浙江省杭州市

遼 907-1125 臨潢【上京】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大定【中京】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
大同【西京】 山西省大同市
遼陽【東京】 遼寧省遼陽市
黃龍【北京】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
西夏 1038-1227 興慶【中興】 寧夏自治區銀川市 夏景宗李元昊
西平【西京】 甘肅省武威市
金 1115-1234 會寧【上京】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金海陵王完顏亮
大定【北京】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
遼陽【東京】 遼寧省遼陽市
大同【西京】 山西省大同市
中都 北京市
開封【南京】 河南省開封市
中京【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
南詔 738-897 羊苴咩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皮邏閣 世隆
大長和 897-902 鄭買嗣
大天興 928-929 趙善政
大義寧 929-937 楊干貞
大理 937-1253 段思平
大中⑤ 1094-1096 高升泰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市 元太祖成吉思汗 元世祖忽必烈 元武宗海山
上都【開平】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
中都 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
西京【大同】 山西省大同市
明 1368-1644 應天 江蘇省南京市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
順天 北京市
承天 湖北省荊門市鍾祥縣級市
北京【開封】 河南省開封市

清 1644-1911 興京【赫圖阿拉】 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 清太祖努爾哈赤 清太宗皇太極 清世祖福臨 清聖祖玄燁 清世宗胤禛 清高宗弘歷
東京【遼陽】 遼寧省遼陽市
盛京【奉天】 遼寧省沈陽市
順天 北京市
中華民國⑥ 1912-1949 南京 江蘇省南京市 孫中山【開國大總統】
北平 北京市
西京 陝西省西安市
行都⑤ 河南省洛陽市
陪都 重慶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至今 北京市 北京直轄市 毛澤東【開國主席】

❹ 中國歷史朝代年號存在時間

西周約紀元前841年至紀元前828年期間,使用過共和年號。但後來周天沒有延續這制度。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使用年號「元鼎」開始,一直到清宣統三年(1911年)結束

❺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及皇帝順序

中國朝代順序表: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拓展資料:

朝代: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 。朝代是界定某一個政權時期的名詞,「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

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

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參考資料:

網路

皇帝朝代

❻ 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及皇帝

一、朝代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二、帝王列表

1、秦 -秦始皇(贏政)、秦二世(胡亥)

2、漢 :西漢:長陵(劉邦)、安陵(劉盈)、霸陵(劉恆)、陽陵(劉啟)、茂陵(劉徹)、杜陵(劉_)、延陵(劉騫)、義陵(劉欣)、康陵(劉_); 東漢:原陵(劉秀)、顯節陵(劉庄)、敬陵(劉_)、慎陵(劉肇)、禪陵(劉協)

3、三國

蜀:蜀昭烈帝(劉備)、蜀後主(劉禪)

魏:魏太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高貴鄉公(曹髦)、魏元帝(曹奐)

吳:吳武烈帝(孫堅)、吳大帝(孫權)、吳會稽王(孫亮)、吳景帝(孫休)、吳末帝(孫皓)

4、兩晉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

東晉:晉元帝(司馬睿)、晉明帝(司馬紹)、晉成帝(司馬衍)、晉康帝(司馬岳)

晉穆帝(司馬蚺)、晉哀帝(司馬丕)、晉廢帝(司馬奕)、晉簡文帝(司馬昱)

晉孝武帝(司馬曜)、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

5、十六國

安都陵(李雄)、苻堅墓、嘉平陵(赫連勃勃)

6、隋
泰陵(楊堅)、煬帝陵(楊廣)、恭帝陵(楊侑)

7、唐朝

高祖(李 淵)、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肅宗(李 亨)、 代宗(李豫)、德宗(李適)、 順宗(李誦)

憲宗(李 純)、 穆宗(李 恆)、 敬宗(李湛)、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 忱)、 懿宗(李 溫)、 僖宗(李儇)、哀帝(李拀) 武則天

8、元

元太祖(鐵木真)、元世祖(忽必烈)

9、明

太祖(朱元璋)、(朱允文)、成祖(朱 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鎮)、代宗( 祁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右樘)

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囪)、穆宗(朱載後)、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

嘉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

10、清

順治(世祖-福臨)、康熙(聖祖-玄燁)、雍正(世宗-胤禎)、乾隆(高宗-弘歷)

嘉慶(仁宗-禺琰)、道光(宣宗-文寧)、咸豐(文宗-奕寧)、同治(穆宗-載淳)

光緒(德宗-載恬)、宣統(溥儀)

(6)中國歷史朝代年號擴展閱讀:

一、速記口訣: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民國再共和。

二、朝代名稱有五個來由:

1、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

2、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

3、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

4、源於宗族關系;

5、寓意吉祥。

三、皇帝

1、在中國兩千多年漫長的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2、皇帝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

3、皇帝一手掌握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權,獨斷乾坤,決定著國家的命運與臣民的生死榮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網路-中國皇帝

❼ 中國歷朝歷代年號

1、 混沌時代 (盤古時代)

2、 太古時代 (神仙時代)

約前30世紀 神魔之戰開始

3、 上古時代 (山海時代) *闡教、截教興起,合稱道教

黃帝軒轅氏 前2697-前2599

前2661 炎黃之戰

前2652 涿鹿之戰

少昊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顓頊高陽氏 前2514-前2437

帝嚳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摯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堯 前2357-前2258

虞舜 前2257-前2208

前2220 舜劃分九州

約前21世紀 神魔之戰告一段落

4、 夏、商、西周 *道教興起 截教被闡教打敗,吸收改為新道教

夏(前21世紀到前16世紀)

約前21世紀 禹傳子啟 夏朝建立

商(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

約前16世紀 商湯滅夏 商朝建立

約前14世紀 商王盤庚遷都殷

約前11世紀 封神之戰

前1027 牧野之戰 封神之戰結束 正神從此基本不離開天宮,魔神基本被殺或歸神

西周(前11世紀到前771年)

約前11世紀 周武王滅商 西周開始

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共和元年 我國歷史開始有明確紀年

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 西周結束

5、 春秋、戰國 *儒教興起,百家爭鳴,四大教:儒墨道法,墨家式微

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 東周開始

戰國(前475年到前221年)

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前341年 馬陵之戰

前279 田單「火牛計」敗燕復齊

前260年 長平之戰

前259-前257 邯鄲之戰

前223 秦滅楚

前228 秦滅趙

6 秦、西漢 *秦儒教幾乎被滅,漢道教興旺

秦(前221年到前206年)

前221年 秦滅齊,統一中國 秦始皇確立郡縣制 統一貨幣 度量衡和文字

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前207年 巨鹿之戰

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 秦亡

前206年-前202年 楚漢之爭

前202 垓下之戰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前202年 西漢建立

前138年 119年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前154年 周亞夫平七王之亂

新莽 (9-23)

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 改國號新

17-18年 綠林赤眉起義爆發

更始帝 (23-25)

7、 東漢、三國 *道教強盛,儒教恢復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84年-207年 黃巾起義

190-192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壁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25年 諸葛亮七擒孟獲 平定南方

228年-234 諸葛亮六齣祁山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 魏亡

280年 晉滅吳

8、 兩晉,十六國,南北朝 *晉道教仍發達,儒教逐漸恢復實力,佛教興起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晉滅吳

316年 匈奴兵攻佔長安 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五胡十六國

前趙 304-329 劉淵國號漢,劉曜改為趙,史稱前趙

成漢/前蜀 304-347

後趙 319-350

前涼 324-376

前燕 337-370

前秦 351-394

後秦 384-417

後燕 384-409

西秦 385-431

後涼 386-403

南涼 397-414

南燕 398-410

西涼 400-420

北涼 401-439

夏 407-431

北燕 409-436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開始

485年 北魏實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宋 420-479

齊 479-502

梁 502-557

陳 557-589

北魏 386-534 少林寺建立

東魏 534-550

西魏 535-556

北周 557-581

北齊 550-577

9、 隋、唐、五代十國 *隋唐佛道並重,隋輕儒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結束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南朝結束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戰爭開始 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世紀前期 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8世紀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權 以渤海為號

同一時期 南詔首領皮羅閣合並六詔為南詔

8世紀中期 骨力裴羅統一回紇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780年 實行兩稅法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 唐亡 五代開始

916年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

後梁 907-923

後唐 923-936

後晉 936-946

後漢 947-950

後周 951-960

十國

吳 902-937

前蜀 907-925

吳越 907-978

楚 907-951

南漢 907-971

閩 909-945

南平/荊南 924-960

後蜀 934-965

南唐 937-975

北漢 951-979

10、宋(遼、大理、西夏、金) *儒教鼎盛,佛道並重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晟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變法

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0年-1121年 方臘起義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 (1127年到1279年)

1127年 金滅北宋 南宋開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戰

1179年-1202年 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1227年 蒙古滅西夏

1234年 蒙古滅金

遼 (907年-1125年)

遼建國於公元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3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

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

金 (1115年-1234 年)

11、元、明 *元道教興旺,明儒強,佛一般,道由盛轉衰

元 (1206年~1367年)

1206年 鐵木真建國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9年 元滅南宋

1351年 劉福通等領導紅巾軍大起義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軍攻佔大都 元亡

1399年 「靖難」軍佔領南京 朱棣奪位

明初 開始修建明長城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

1449年 土木堡之戰

明朝中後期 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開始出現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

1581年 實行一條鞭法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1629年 李自成起義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 農民軍攻佔北京 明亡 桂王被殺

12、清 *儒道佛都弱

清 (1616年-1911年)

1616年 清建國,初稱後金

1636年始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清軍入關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5-1686年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96年 昭莫多戰役

1727年 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18世紀中期 維吾爾貴族大和卓 小和卓發動叛亂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❽ 中國朝代歷史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

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約前2029年禹建立夏朝;約前1950年夏王少康消滅有窮國,中興夏朝;約前1559年商湯於鳴條之戰打敗夏桀,夏朝滅亡。

2、商朝(約前1559年-約前1046年)

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約前1320年商王於盤庚時把都城自奄遷殷,甲骨文和金文得到發展。前1147年商王武乙繼位,與巫術作斗爭,實行禮制改良。前1046年周武王於牧野之戰擊敗商王帝辛的軍隊,商朝滅亡。

3、西周(約前1046年-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姬發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前771年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周幽王,周平王繼位。前770年周平王向東遷都至雒邑,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4、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

5、西漢(前202年—8年12月)

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前漢,與東漢統稱為漢朝。

6、東漢(25年—220年)

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新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歷經一百九十五年,又稱後漢,與西漢合稱漢朝。

7、三國(220年-280年)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8、晉朝(266年—402年)

是中國歷史上三國後短暫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5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五代時的後晉,史稱西晉,又稱為司馬晉。

9、十六國時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

在眾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他們在這個范圍內相繼建立許多國家,而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寫了《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於是後世史學家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實際上這一時期國家數目遠多於16。

10、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11、隋朝(581年-618年)

是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因唐朝與隋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故史學家常將兩朝合稱為隋唐。

12、唐朝(618年—907年)

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13、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

14、北宋(960—1127年)

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作趙宋,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

15、元朝(1271年—1368年)

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6、明朝(1368-1644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

17、清朝(1616年—1912年)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❾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包括年份。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如下: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朝代年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