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大海戰

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大海戰

發布時間:2021-02-04 03:06:38

① 改變世界歷史的十五大戰役是哪些

第一次戰爭,從1950年10月25日開始,至11月5日結束,共12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敵我雙方在運動中由遭遇進入交戰。我之基本意圖為穩定局勢,站住腳跟,掩護朝鮮人民軍北撤整頓,為爾後作戰創造條件。志願軍參戰部隊共6個軍18個師,敵方參戰部隊為4個軍10個師另1個旅1個團。敵我兵力為1∶1.2(敵海空軍未計在內)。10月19日,志願軍在緊急情況下入朝,原預備搶占龜城、泰川、球場洞、德川、寧遠、五老里一線,組織防禦。後因敵人已越過志願軍預定組織防禦的地區,並繼續分兵冒進,志願軍即採取了在運動中殲敵的作戰方針,利用敵未估計到志願軍參戰這一戰略上的忽然性和敵分兵冒進的弱點,以一部兵力(第42軍之第125師)於東線黃草嶺地區進行防禦,阻敵前進。同時集中主力(第38、第39、第40軍、第50、第66軍和第42軍之第125師)於西線之宣川、龜城、博川、雲山、溫井、熙川等地區,在運動中將敵各個殲滅。此役於10月25日打響,志願軍實施大膽的戰爭迂迴,配合正面主力果斷勇猛地進攻,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贏得了初戰勝利,殲敵1.55萬餘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敵妄圖於逗感恩節地(11月23日)以前吞並朝鮮、結束戰爭的計劃。
第二次戰爭,從1950年11月6日開始,至12月24日結束,共29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誘敵深入、正面突擊與戰爭迂迴相結合。第一次戰爭後,敵雖遭志願軍沉重打擊,仍錯誤地判定志願軍兵力不大,輕視志願軍力量,發動了所謂逗聖誕節地(12月25日)攻勢,妄圖佔領整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對此,志願軍決定採取故意示弱、誘敵深入和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方針,爭取將戰線推進到平壤、元山地區。在戰爭布勢上,志願軍以剛入朝之第9兵團(轄第20、第26、第27軍)於東線長津湖地區爭取在運動中殲敵一部;同時,集中主力於西線博川、價川、德川、寧遠地區,向敵實施反突擊。根據第一次戰爭的教訓,西線採取雙層戰爭迂迴,以兩個軍(第38、第42軍)從敵翼側薄弱部(德川、寧遠地區)突破,向敵縱深猛插,斷敵退路,主力四個軍(第39、第40、第50、第66軍)由正面配合,實施戰術上的分割合圍,各個殲滅敵人。東線採取分割包圍的戰法。西線和東線參戰部隊在缺乏冬裝的情況下,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氣溫,艱苦戰斗,戰勝了敵人,殲敵3.6萬餘人,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以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全部領土,迫敵於逗三八線地以南轉入防禦,基本上扭轉了戰局。
第三次戰爭,從1950年12月31日開始,至1951年1月8日結束,共8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主要從政治上考慮必須打過三八線,中朝部隊向預有防禦預備之敵發起進攻。戰爭企圖為粉碎敵人利用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的防禦,不給敵以喘息機會。中朝兩軍以5個軍(第38、第39、第40、第50軍和人民第1軍團)於西線向東豆川、漢城實施主要突擊;以4個軍(第42軍、第66軍和人民軍第2、第5軍團)分別向濟寧里、加平、春川方向和自隱里、洪川方向實施突擊。作戰中,經短促炮火預備後即全線發起進攻,突破敵防禦後,迅速投入第二梯隊,向敵縱深實施穿插迂迴,切斷敵人退路。全線進至逗三七線地四周時,即停止了追擊,轉入積極防禦作戰。此役,是志願軍入朝後首次大規模向預有防禦預備之敵的進攻。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連續作戰7晝夜,殲敵1.9萬餘人,向前推進80至110公里。
第四次戰爭,從1951年1月25日開始,至4月21日結束,歷時87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一翼進行堅守防禦,從側翼實施反突擊和作頑強的機動防禦作戰。在三次戰爭中,敵遭中朝部隊連續打擊,損失慘重,被迫退至逗三七線地,將兵力集中後稍事整頓,即趁志願軍轉入休整之際,向北發起進攻。志願軍因連續進行了3次戰爭,減員甚大,極度疲憊,部隊未得到休整和必要補充,又值嚴寒季節,工事構築不易,糧食缺乏,且運輸線延長,補給十分困難,在戰爭第一階段,以3個軍(第38、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在西線漢江南北地區進行堅守防禦,箝制敵主要進攻集團;在東線橫城地區誘敵深入,集中主力6個軍(第39、第40、第42、第66軍和人民軍第3、第5軍團)實施反突擊。東線反突擊取得了勝利,但進攻砥平里受挫,未能打破敵全線進攻。戰爭第二階段,志願軍全線轉為機動防禦,節節阻擊敵人。經過艱苦奮戰,制止了敵人的進攻,將戰線穩定在逗三八線地南北地區。此役共殲敵7.8萬餘人,敵天天前進不到1.5公里,志願軍贏得了掩護戰略預備隊集結的時間。
第五次戰爭,從1951年4月22日開始,至6月10日結束,共50天。這次作戰的特點是,為粉碎敵軍登陸計劃,提前發起進攻戰爭。參戰部隊共15個軍,即除使用原有的志願軍第9兵團和第39、第40軍,人民軍第1、第2、第3、第5軍團外,還投入了剛入朝的2個兵團6個軍(即第3兵團的第12、第15、第60軍,第19兵團的第63、第64、第65軍)。戰爭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以一部分兵力突破敵防禦後,直向戰爭縱深發展進攻,割裂敵整個防禦體系,集中主力對預期殲滅之敵實施兩翼迂迴,配合正面突擊,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敵人。戰爭共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解放軍集中3個兵團12個軍(內人民軍一個軍團)於西線實施主要突擊,經7天激戰,推進50餘公里,殲敵2.3萬餘人,造成東線之敵翼側暴露,迫敵主力退至春川、漢城地區組織防禦。第二階段,敵為破壞志願軍的進攻,繼續北犯,志願軍迅速調整部署,轉移主力,以第3、第9兵團和人民軍金雄集團向東線之敵實施主要突擊。首先集中主力一部割裂美軍和南朝鮮軍的聯系,殲滅縣里地區之敵,爾後向縱深發展。以第19兵團在西線箝制美軍主力,積極配合行動。此階段殲滅南朝鮮軍第3師、第9師大部,將第5師、第7師擊潰。第三階段,實行戰略轉移。敵及時以戰爭預備隊堵塞了缺口,形成東西相連的防禦體系。解放軍經連續作戰,糧彈基本用完,繼續進攻亦有困難,決定停止進攻,以一部兵力進行機動防禦,掩護主力轉移休整。轉移中,志願軍第180師遭受了嚴重損失。此役共殲敵8.2萬餘人,消耗與繳獲了敵大量物資裝備,鍛煉了剛入朝參戰的部隊。

② 世界歷史重要戰爭

1、馬拉松之戰 馬拉松戰役是公元前490年強大的波斯帝國對雅典發動的戰爭。波斯軍隊共陣亡6400人,雅典方面僅僅陣亡192人。在此役中,雅典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促使了希臘各城市國家之間的團結,結成了三十個國家的同盟,加強了反對波斯帝國的力量;希臘各城邦的實力也進一步增強。對於希臘文明在之後三個世紀中所達到的光輝無比的成就而言,馬拉松戰役無疑是這一成就的最初的台階。
2、阿克提烏姆海戰 公元前31年9月2日的阿克提姆海戰,是古代世界發生在地中海重要的海戰,是古羅馬皇帝屋大維與安東尼及埃及女王的決戰,在此役中,曾經無比發達的埃及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埃及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近代。屋大維的勝利,則使他順利地成為了羅馬的救星,之後更建立了古代史上一個最龐大的帝國--羅馬大帝國。阿克提姆海戰的意義是深遠的,因為這是東西方文明的一次強烈碰撞,此戰的勝敗決定了雙方誰將成為誰的行省,對歷史走向有長遠影響。
3、怛羅斯之戰 公元751年的怛羅斯之戰,是唐朝安西都護府軍隊與阿拉伯帝國穆斯林、中亞諸國聯軍在怛羅斯的一場遭遇戰。這是阿拉伯與唐朝多次邊境沖突以來,唯一的一次取勝。但戰後唐朝仍然控制西域並繼續擴張。怛羅斯之戰對唐朝與整個東亞地區而言,是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原本志在經驗西域的大唐,至此進入衰退通道,逐步的無力聯通內亞。崛起的吐蕃、復興的突厥,以及內地的藩鎮叛亂,都在一步步蠶食大唐的資源與根基。
4、君士坦丁堡戰役 公元前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戰役,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欲消滅拜占庭帝國的攻城戰,此役在整個戰爭史上來看,都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要塞攻防戰。此役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勝利,延續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從此覆滅。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即是歐洲舊有宗教秩序的結束,標志著中世紀時代的落幕,文藝復興時代的開始,以及大炮與火葯的廣泛使用。此役切斷了連接歐亞兩洲的主要陸上貿易路線,令很多歐洲人開始認真考慮經海路到達亞洲的可行性,最終促成歐洲人發現新大陸。
5、英西海戰 公元1588年開始的英西海戰,在某種程度上,對近代早期的世界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為報復伊麗莎白對瑪麗的處決,在得到西克斯圖斯五世的支持後便侵略英國,但聲名顯赫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大敗,而英軍大勝。此役英軍的以弱勝強,再一次顯示了在王權統治下的民族國家的力量,打破了西班牙艦隊在大西洋獨霸的格局,英格蘭開始掌握主動權,一直到1589年的科倫納-里斯本海戰局勢被西葡帝國扭轉。
6、美國獨立戰爭 公元1775年,隨著萊剋星頓小鎮的一聲槍響,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了。這場持續了8年之久的民族解放戰爭,最終以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破產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告終。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美國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此外,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7、滑鐵盧戰役 公元1815年發生的滑鐵盧戰役在世界戰爭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由拿破崙領導的法國軍隊與第七次反法聯盟軍隊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一次決戰,此役可以用「時間短、影響大、結果出人意料」這12個字概括,最終以拿破崙的失敗而告終。它結束了法國自大革命以來二十多年對外戰爭的結束,使拿破崙帝國時代退出歷史舞台,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8、色當戰役 公元1870年發生的色當戰役處於當時的普法戰爭時期,在此次戰役中,普軍大勝,並俘虜了法皇拿破崙三世及其麾下軍隊。被俘的消息傳到巴黎之後,法國革命爆發,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一個新臨時政府。色當戰役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及其盟軍的勝利,它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戰役,標志著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滅亡和德意志帝國的建立,更標志著日耳曼民以獨立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9、對馬海戰 公元1905年發生的對馬海戰,是日俄戰爭中兩國在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州之間的對馬海峽所進行的一場海戰。此戰中,日軍大獲全勝,而俄軍幾乎全軍覆滅。對馬海峽海戰是近代海戰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例,它深刻影響了海軍技術的發展,將大炮巨艦主義推向顛峰;使得處於世界前列的俄國海軍一蹶不振,海戰的失敗動搖了俄國沙皇的統治。
10、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簡稱WWI或WW1),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11: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是繼一戰之後發生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戰火燃及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戰爭分西、東兩大戰場,即歐洲北非戰場和亞洲太平洋戰場。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仆從國為一方,以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同盟國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少數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而告終。

③ 世界海戰史

你可以看書

不過國內這方面的書籍並不是很多,且錯誤很多。比如國內某軍事書籍,就曾把日本大和號戰列艦為文字說明配在美國密蘇里號軍艦的圖片上。

如果要想對海戰史有個大致的了解,個人建議你可以考慮參閱一下《艦船知識》或《世界艦船》雜志。這兩本還是比較權威的。另外,還有比如《德國戰列艦史》、《義大利軍艦史》等等。日本類似的書籍很多,還有學研社的《圖解世界的戰艦》、《美國航空母艦史》等等,但這些書籍只能夠郵購。

再則,你還可以到網上搜一搜相關的紀錄片1、薩拉米海戰(波斯V希臘)

戰爭情況:薩拉米海戰是波希戰爭中雙方艦隊在薩拉米斯海灣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戰斗.。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100個民族組成的30萬大軍、戰船1207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遠征希臘。波斯陸軍迅速佔領北希臘,攻克溫泉關,直取雅典城。希臘聯軍只有陸軍11萬,海軍400艘,且被封在薩拉米海灣內。波斯艦隊通過海灣的普西塔利亞島,希臘艦隊成兩線隊形突然發起攻擊,發揮其船小靈活、在狹窄海灣運轉自如的優勢,以接舷戰和撞擊戰反復突擊波斯艦隊。波斯戰船體大笨重,在狹窄的海灣運轉困難,前進不得,後退無路,自相碰撞,亂作一團。經一天激戰,波斯艦隊遭到重創,被迫撤退。

歷史意義:在這次海戰中,希臘艦隊僅以損失40艘戰船的代價,取得了擊沉波斯戰船200餘艘的輝煌戰績,是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歐洲希臘文明得以保存。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9

2、阿克提姆海戰(羅馬V埃及)

戰爭情況:阿克提姆海戰,發生在公元前32年,也是古代世界發生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戰。羅馬皇帝屋大維,利用著名海軍統帥阿格里帕的卓越指揮,率領8萬步兵,1.2萬騎兵,400艘戰艦在希臘阿克提姆與安東尼對決,羅馬戰船採用「鉗子」戰術,擊潰了安東尼和埃及艷後的聯合艦隊(480艘戰艦)。

歷史意義:羅馬得到了統一,也逐漸由奴隸制民主共和國變成專制的帝國,並開始了對周邊國家的征服。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6

3、白江口海戰(中國、新羅V百濟、******、日本)

戰爭情況:公元663年,倭軍(有戰船400餘艘),唐軍(戰船120艘)在韓國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只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

歷史意義: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鮮半島的野心,日後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鮮用兵。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10

4、雷班托海戰(基督教聯盟V土耳其)

戰爭情況:發生在公元1571年的希臘雷班托灣海戰,參戰的雙方分別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基督教聯盟(教皇、西班牙、威尼斯等),在這場海戰中,雙方已經開始使用火炮,也開始有了比較專業的水兵。戰斗中,聯軍以大帆船對抗土耳其的槳劃快船,大獲全勝,土耳其方面被擊毀戰船113艘、被俘虜117艘、戰死3萬餘人,作戰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歷史意義:雷班托海戰被譽為槳劃戰船時代最偉大的一次海戰,從海軍史來看,它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從此,風帆做為動力的戰船代替了槳劃戰船、火炮和槍彈的射擊代替了肉搏。此戰終結土耳其帝國對中歐的推進,使得歐洲偉大的文藝復興動力可以繼續。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6

5、格拉沃利那大海戰(英國V西班牙)

戰爭情況: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歷史意義: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代,影響世界300年大英帝國由此開始興起。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5

6、鳴梁海戰(朝鮮V日本)、露梁海戰(中國、朝鮮V日本)

戰爭情況:1592年,鳴梁海峽之戰中,朝鮮名將李舜臣以十二艘「龜船」擊滅倭艦三百三十餘艘,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跡。1598年,中朝聯合水師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戰船包圍500艘日本戰船,幾乎全殲,日軍死亡萬計。

歷史意義:從長遠來看,重新整合了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明朝被拖垮,朝鮮衰落,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四百年不敢西向,女真崛起,後來滅了大明。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10

7、大英帝國統治海洋之戰(英國V西歐各國)

戰爭情況:

A、1652到1676年,三次英荷戰爭的多次海戰(經典之戰為:偷襲倫敦河、特塞爾海戰、四日海戰、波特蘭海戰等),是「海上馬車夫」和「海上乞丐」爭奪海上霸權的有名戰爭,直接後果就是荷蘭的衰落。對中國也有影響: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趁機拿下了台灣。

B、1759年,奎伯隆灣大海戰中,英海軍採取突然襲擊的手法,把駐在法國西海岸奎伯隆灣的法國海軍主力消滅。

C、1780和1797年,英國在西班牙聖維生特角的海戰中,兩次擊敗西班牙。

D、1778到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英法海軍在北美的爭逐,有切薩皮克海戰、拉塞特斯海戰、多米尼加海戰等,雖然英國海軍屢占上風,但還是不能遏制英屬美國的獨立。

E、1801年,英海軍偷襲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歷史意義:200年間的各種大小海戰中,英國逐一戰勝競爭對手,鞏固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歷史影響力:10經典度評分:8

8、維堡海戰(俄羅斯V瑞典)

戰爭情況:1790年,俄羅斯爭奪波羅的海之戰,俄羅斯(18艘戰列艦、7艘輕巡航艦)擊敗瑞典(19艘戰列艦、12艘輕巡航艦、輔助船7艘)擊敗瑞典。

歷史意義:「北歐海盜國」衰落,俄羅斯以海洋強國的身份出現了。

歷史影響力:3經典度評分:3

9、特拉法加大海戰(英國V法國、西班牙)

戰爭情況:1805年,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正准備對奧地利發動決定性的烏爾姆-奧斯特利茨戰役,急需法西聯合艦隊攻擊奧地利盟國那不勒斯,以援助他的地面戰役。法西聯合艦隊33艘戰列艦駛出加的斯港,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以西的海面被英國33艘戰列艦包圍,法西聯合艦隊損失慘重,有18艘艦船被擊沉或俘獲,有7000人當了俘虜,死傷7000人。而英國方面艦只毫無損失,但海軍統帥民族英雄納爾遜陣亡。

歷史意義:特拉法加海戰是裝備實心炮彈的木質帆船之間最大的一次海戰。此戰把英國從拿破崙登陸入侵的威脅中解脫了出來。有人說:「一個特拉法加,一個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崙趕下了台。」

歷史影響力:7經典度評分:7

10、納瓦里諾海戰(英國、法國、俄羅斯V土耳其、埃及)

戰爭情況:1827年10月,在希臘民族解放革命時期,以俄、英、法聯合艦隊為一方(11艘戰列艦、8艘三桅炮艦、8艘輕巡航艦、火炮1298門),以土、埃聯合艦隊為另一方(3艘戰列艦、20艘三桅炮艦、32艘輕巡航艦、7艘雙桅方帆船和5艘火攻船)在納瓦里諾灣(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沿岸)進行的海戰。結果是土、埃艦隊損失了60多艘艦艇,近7000人。同盟軍艦艇無一損失,傷亡約800人。

歷史意義:這是木質帆船在地中海的最後一次大海戰,希臘獲得獨立,俄羅斯統治黑海,土耳其帝國衰落。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5

11、克里木海戰(英國、法國、土耳其V俄羅斯)

戰爭情況:1854年,英法近百艘軍艦(其中18艘是蒸汽巡洋艦)開進黑海,俄羅斯海軍(14艘戰列艦、6艘巡航艦)不敢應戰把軍艦上的炮台全部拆下裝在塞瓦陸地要塞上。海戰基本變成了海陸戰爭,最後演化為陸戰。

歷史意義:蒸汽船的運用使海洋戰爭發生了質的變化,風帆時代結束了。

歷史影響力:6經典度評分:4

12、漢普頓海戰(美國北方V美國南方)

戰爭情況:1862年,美國國內戰爭期間在大西洋沿岸漢普頓停泊場發生的一場海戰,南北雙方交戰艦船隻有20艘,雙方不分勝負。

歷史意義:有史以來裝甲艦艇之間的首次作戰,海軍發展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使用裝甲艦和研究新型破甲彈的階段。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1

13、利薩海戰(奧地利V義大利)

戰爭情況:1866年,義大利海軍(11艘裝甲艦、5艘巡航艦、3艘炮艦)和義大利海軍(7艘裝甲艦、6艘巡航艦、7艘炮艦、1艘戰列艦)在亞得里亞海利薩島附近的大海戰。雙方,各有損失,戰成平手。

歷史意義:利薩島海戰是蒸汽裝甲艦船的首次大海戰。海戰證明用火炮對付用有裝甲的軍艦已經沒有效果了,蒸汽動力的艦船具有高度機動性,它們能迅速地變換成各種戰斗隊行。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3

14、加勒比大海戰(美國V西班牙)

戰爭情況:1898年5月,美國(2艘裝甲巡洋艦、5艘戰列艦、16艘護衛巡洋艦)在加勒比海域全殲西班牙海軍(4艘裝甲巡洋艦、2艘驅逐艦、20艘巡洋艦)。

歷史意義:一個強大的美國艦隊誕生了,馬漢「制海權」(要奪取全球霸權首先要奪取海上霸權)的運用,使得美國開始放棄「孤立主義」,目光放到全球

歷史影響力:6經典度評分:4

15、甲午海戰(中國V日本)

戰爭情況:作為一個愛國者,這一段都不忍心寫,實在太慘了!是中國人自己打敗自己呀!

歷史意義:中國失去了東亞大國的地位,半殖民化加大了!

歷史影響力:10經典度評分:0

16、對馬海戰(日本V俄羅斯)

戰爭情況:1905年,從波羅的海起程,經過了3萬公里的航行,進入對馬海峽的俄羅斯第二艦隊(第一艦隊在一年前被日軍偷襲,剩下的龜縮在海參威)在對馬海峽被日海軍伏擊,38艘俄國戰艦被擊沉21艘,被俘9艘,損失艦艇共27萬噸,陣亡4830人,被俘5917人;日軍僅損失3艘魚雷艇,不到300噸,亡117人,傷587人。日本取得了空前的勝利,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在戰前訓練中消耗了超過一半的彈葯,還真達到了「每發必中」的效果。

歷史意義:對馬海戰的結局震驚了西方,也震驚了整個世界,自19世紀末開始眾說紛紜的所謂「黃禍論」,至此終於有了定論,誰都看清楚了,挑戰世?力:7經典度評分:9

17、日德蘭大海戰(英國V德國)

戰爭情況:1916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大海戰發正在日德蘭海,戰前,德國艦隊共99艘戰艦,分為兩個編隊,由南向北行駛,。英國艦隊共151艘戰艦,也分為兩個編隊,由北向南航行,雙方相向運動,突然相遇,生死搏鬥就這樣拉開了……鏖戰過後,英國艦隊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共計11萬噸;德國艦隊損失1艘「無畏」級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共計6萬噸。德國的戰果大於英國,但此後德國公海艦隊再也不敢冒險了,成為了馬漢理論中的「只是存在的艦隊」。

歷史意義:日德蘭海戰達到了大炮巨艦主義的最高潮,不過,海上「巨無霸」的戰列艦的弱點在此戰中也暴露無遺。北海的制海權仍被英國人牢牢掌握,從戰略上,英國贏得了勝利。

歷史影響力:7經典度評分:8

18、圍剿「俾斯麥」(英國V德國)

戰爭情況:「俾斯麥」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戰列艦,全長242米,擁有巨炮20門,高射炮44門,8個魚雷發射架和6架水上飛機。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兩個星期後即沉入海中。1941年5月,俾斯麥號駛出丹麥海峽,即擊沉英國最大戰列艦胡德號,重創威爾士親王號。英國恐慌之下,抽調了42艘戰艦來包圍住它,包括2艘航母、5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勝利」號航母和「皇家方舟」航母上的40架飛機不斷向他投彈,其他英艦在旁邊發炮,英軍的轟炸和進攻持續四天四夜,俾斯麥號最後沉進了深淵。

歷史意義:和二戰中日本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航母上的飛機炸沉一樣,標志著海上的「大炮」主義徹底走向滅亡。視頻,比如《百年航母》、《大海戰》、《希特勒的東方灰狼》等等,相信對你應該有所幫助。

④ 世界歷史上最殘酷的十大戰役是

1、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又稱斯大林格勒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和納粹德國。這次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六個半月。戰役以參戰雙方傷亡慘重及對平民犧牲的漠視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
一般認為,該次戰役包括下述幾部分:德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舊稱「察里津」;現稱「伏爾加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的巷戰;蘇聯紅軍合圍;最終全殲德軍及軸心國盟軍。戰爭中總傷亡人數估計超過200萬人。由於蘇聯政府害怕過高的傷亡統計會影響民眾,因此在當時拒絕提供詳細的傷亡數據。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志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並最終迎來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2、台兒庄血戰 -抗日戰爭
3、長清戰役 -抗美援朝

4、長平之戰 —戰國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長王齙攻韓,奪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駐兵於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長平村),以便鎮撫上黨之民。趙括軍隊大敗。四十萬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小兵回趙國報信。
5、凡爾登戰役-一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戰爭,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交戰雙方爭相使用了各種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1916年在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6、索姆河戰役-一戰
索姆河戰役是在凡爾納戰役未結束時,與1916年7月由英法聯軍發動的。在這次戰役中,雙方軍隊的傷亡人數高達一百二十多萬。
7、揚州保衛戰-明末清初

明軍2萬 VS 清軍10萬

慘烈空前,全民皆兵,死亡的百姓屍體也拿去當磚砌牆
8、十字軍東征
9、莫斯科保衛戰-二戰
10、塞班島登陸戰-二戰

⑤ 人類歷史上十大遠征

按時間順序排列:

一。希波戰爭。公元前500年—前449年。
(一)。戰爭的性質:波斯對捍衛自己獨立的古希臘諸城邦(都市國家)進行的征服性戰爭。
(二)。戰爭概述:
1。公元前500年,雅典和埃雷特里亞(位於埃維亞島)舉行起義(米利都人起義得到小亞細亞諸城邦的支持)反對波斯統治,是希波戰爭的起因。
2。公元前492年波斯王馬多尼烏斯入侵希臘,僅佔領色雷斯後失利。
3。公元前490年春,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第二次入侵希臘,在馬拉松會戰中大敗而歸。
4。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率波軍第三次出征希臘。普拉塔亞一戰,希臘都市國家聯軍(約6萬人)擊潰波斯陸軍(7—8萬人)。幾乎同時,波斯艦隊在米卡萊角戰中失利。
整個戰爭以波斯的失敗告終。
(三)。評論:
希波戰爭的入選在於:
1。希波戰爭是亞洲與歐洲之間的第一場規模大、時間長的戰爭。
2。戰敗的結局完全改變了伊朗人的命運。否則,占據今天整個西亞和北非的說不定是他們而非阿拉伯人。
3。對於發展戰術和組建軍隊,希波戰爭意義重大。希臘軍隊創造的方陣是早期著名的戰斗隊形之一。並最早體會到保障戰斗隊形最要害部位——翼側的必要性。

二。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前146年。
(一)。戰爭的性質:古羅馬與迦太基先爭奪西西里,後爭奪地中海整個西部地區統治權的侵略戰爭。因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人,故名布匿戰爭。
(二)。戰爭概述:布匿戰爭共三次。
1。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前241年)。這次戰爭的主要起因是為爭奪西西里。公元前241年,羅馬艦隊在埃加迪群島附近的交戰中獲大勝(參見埃加迪群島海戰),決定了戰局,迦太基人答允撤出西西里。
2。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前201年)。公元前216年,在坎尼戰役中羅馬軍隊(約7萬人)被漢尼拔軍隊(5萬人)包周,被全殲。這次勝利後,義大利的很多部落和城市臣服迦太基。但在公元前202年的決定性的扎馬戰役中迦太基人戰敗,並失去地中海的統治。
3。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9—前146年)。迦太基戰敗於努米底亞王國後,羅馬發動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6年,羅馬人沖進迦太基城,將之夷為平地。存在了400年的迦太基被滅國。
(三)。評論:
布匿戰爭的入選理由是:
1。它不僅時間跨度大,作戰地域廣,而且它奠定了白種人侵略擴張主義的萌芽。之前,古羅馬進行的戰爭主要是城市之間的部落內斗,而此戰則是白種人首次與外種族以爭奪土地和資源為目的的生死沖突。它發展了白種人向西(阿拉伯半島)~向南(非洲)的擴張信心和戰略企圖,是十字軍東征和1500年起的西歐殖民世界的預演。
2。造就了世界歷史上的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古羅馬帝國。

三。阿拉伯人的征服戰爭。公元634—730年。
(一)。戰爭的性質:阿拉伯帝國形成後(參見阿拉伯半島統一戰爭),哈里發為了擴大其統治范圍,以「傳播伊斯蘭教」和「展開反對異教徒的聖戰」為借口,強行吞並西亞、北非和西南歐大片領土的戰爭。
(二)。戰爭概述:分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634—656年)從征服拜占庭和伊朗開始。阿拉伯人在637年6月1日在卡迭西亞會戰中獲得大勝,爾後輕而易舉攻取伊朗國都克特西亞。阿拉伯軍連連戰勝伊朗軍隊,奪占摩蘇爾和訥哈萬德城,從此伊朗並入阿拉伯哈里發國版圖。640—641年,阿拉伯軍長趨直入佔領埃及。641年佔領上美索不達米亞,642年9月,根據同亞歷山大城當局訂約不戰約定而進據該城。爾後於642年攻佔昔蘭尼加,從此,拜占庭失去了埃及。643年攻佔利比亞,647年奪取拜占庭的非洲領地。661年,倭馬亞王朝以敘利亞為基地建立橫跨歐、亞、非的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
2。第二階段(從七世紀末至八世紀三十年代),阿拉伯人繼續征討外高加索、中亞細亞、伊朗東部和小亞細亞,甚至達於歐洲邊界。705—715年阿拉伯軍隊戰勝中國軍隊及其同盟者,鞏固了哈里發在中亞細亞的統治。712年,阿拉伯人侵入印度(印度河下游地區)。他們的軍隊不超過6000人,但連續擊敗印度人以後,將穆爾坦以北的印度河谷地並入阿拉伯帝國。732年阿拉伯軍隊同查理·馬特統率的法蘭克軍隊舉行會戰,結果敗於法蘭克人。迫使阿拉伯退出高盧,暫時停止向歐洲的進軍。但仍長期佔領西班牙和葡萄牙。
(三)。評論:
1。 阿拉伯的對外征服,加速了阿拉伯社會封建化的進程,建立了以哈里發國為首的、神權專制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由於阿拉伯的征戰,阿拉伯的宗教——伊斯蘭教,在各個被征服國家得到了傳播。
2。阿拉伯軍所到之處,掠奪大量財物(金、銀、綢緞)、馬匹和牲畜。豐富的物質財富的積累為以後抵擋十字軍東征起到了一定作用。
3。阿拉伯對歐洲的侵略。造成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直接對立。兩者間的對抗延續了1000多年。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矛盾沖突。
eMZWRx〗
四。十字軍遠征。1096—1270年。
(一)。戰爭的性質:西歐封建主發動的掠奪經濟發達的近東國家的侵略戰爭。十字軍參戰者服裝均飾以紅十字為標志,故稱「十字軍」。
(二)。戰爭概述:十字軍大規模東征(主要是陸路)共進行過八次。 在這里只作簡述,以免篇幅過長。第一~四~六次東征歐洲人取得了重大勝利,建立耶路撒冷王國~塞普勒斯王國等幾個十字軍國家。其他東征都以失敗告終,歐洲人只掠奪了大量財富,但未能實現佔領土地的願望。十字軍遠征中最有影響的恐怕得算是第三次,埃及蘇丹撒拉丁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大決戰被拍成了電影,我記得5~6歲時看過,片名就叫《撒拉丁》。片中那宏大的戰爭場面我到現在還不能忘記。
(三)。 評論:
十字軍遠征的意義不在於它通過戰爭強行加強了東西方的文化~經濟交流。我個人的看法是:戰爭的平局,使歐洲人發現他們很難向西拓展阿拉伯半島和向南經營北非大陸。使他們產生了從其它方向搜尋並獲取利益的思想,於是憑借先進的科學技術,有了哥倫布的發現新大陸,有了歐洲人從1500年起對整個非洲~美洲以及印度和東南亞的瘋狂殖民史。

五。英法百年戰爭。公元1337—1453年。
(一)。戰爭的性質:英法兩國間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抗,從而進行長達百年的戰爭。
(二)。戰爭概述:
1。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1337—1360) 英法雙方爭奪佛蘭德和基思。英軍先在斯呂斯海戰(1340)~後在普瓦捷戰役(1356)中擊敗法軍,法國被迫於1360年在布雷蒂尼簽訂條件極為苛刻的和約——從盧瓦爾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領土割讓給英國。
2。百年戰爭的第二階段(1369—1380) 為了奪回英佔領區,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編了軍隊,整頓了稅制。他用僱傭步兵取代部分騎士武裝,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法軍採用突襲和游擊戰術,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軍退到沿海一帶。
3。百年戰爭的第三階段(1415—1424)。1415年,英軍在阿贊庫爾戰役中擊敗法軍。迫使法國於1420年在特魯瓦簽訂喪權辱國的和約。按照和約條款規定,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4。百年戰爭的第四階段(1424—1453)。法國人民進行了游擊戰,領導這場斗爭的是貞德。在她的指揮下贏得了奧爾良戰役的勝利(1429.5)。1437年法軍攻下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1450年奪回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又收復吉耶訥。1453年10月19日,英軍在波爾多投降,戰爭至此結束。
(三)。 評論:
雖然這場戰爭的延續時間是一個吸引點,但無論從其規模和影響看,都排不進世界戰爭史的前二十位,似乎不應入選。但在 看來,人們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即英國藉此確立了對歐洲大陸的基本戰略——歐陸平衡戰略。
英國是孤懸在歐陸之外的島國,由於沒有領土和歐洲小國接壤,無法對它們施加地緣政治影響,因此擠身歐陸成為它的早期發展目標。但在法國的敗退,使英國認識到它無法在歐洲大陸取得立足點,但它又不甘心放棄對歐洲的影響,於是它在保持對歐陸的相對獨立性的同時,努力防止歐陸上出現一國獨大的情況。因為出現了此種情況時,歐洲將臣服於一個中心國家,而英國將失去對歐洲的影響力,從而被歐陸國家所徹底孤立。
在這個戰略下。英國聯合普魯士~俄羅斯~奧匈帝國粉碎了拿破崙稱霸歐洲的企圖;聯合法國~美國等阻止了德國統一歐洲的夢想;俄羅斯在與土爾其帝國交戰,以打開向南的海上通道時,英國也是極力阻撓。而當前,英國則是藉助美國,來全力降低以法~德為首的歐盟的影響,盡管它自身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已不情願的加入了歐盟。

⑥ 美國人眼中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前十大戰役,有兩場是美國打響的

第一場戰役:約克戰役,第二場戰役:黑斯廷戰役,這兩場戰役是美國人眼中打響的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前十大戰役之二。

以上就是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想法,請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⑦ 世界近代史中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海戰

1588年英西大海戰
1805特拉法爾加海戰

⑧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像露梁海戰和特拉法爾加海戰一樣

1、薩拉米海戰(波斯V希臘)

戰爭情況:薩拉米海戰是波希戰爭中雙方艦隊在薩拉米斯海灣進行的一次決定性戰斗.。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100個民族組成的30萬大軍、戰船1207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遠征希臘。波斯陸軍迅速佔領北希臘,攻克溫泉關,直取雅典城。希臘聯軍只有陸軍11萬,海軍400艘,且被封在薩拉米海灣內。波斯艦隊通過海灣的普西塔利亞島,希臘艦隊成兩線隊形突然發起攻擊,發揮其船小靈活、在狹窄海灣運轉自如的優勢,以接舷戰和撞擊戰反復突擊波斯艦隊。波斯戰船體大笨重,在狹窄的海灣運轉困難,前進不得,後退無路,自相碰撞,亂作一團。經一天激戰,波斯艦隊遭到重創,被迫撤退。

歷史意義:在這次海戰中,希臘艦隊僅以損失40艘戰船的代價,取得了擊沉波斯戰船200餘艘的輝煌戰績,是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歐洲希臘文明得以保存。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9

2、阿克提姆海戰(羅馬V埃及)

戰爭情況:阿克提姆海戰,發生在公元前32年,也是古代世界發生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戰。羅馬皇帝屋大維,利用著名海軍統帥阿格里帕的卓越指揮,率領8萬步兵,1.2萬騎兵,400艘戰艦在希臘阿克提姆與安東尼對決,羅馬戰船採用逗鉗子地戰術,擊潰了安東尼和埃及艷後的聯合艦隊(480艘戰艦)。

歷史意義:羅馬得到了統一,也逐漸由奴隸制民主共和國變成專制的帝國,並開始了對周邊國家的征服。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6

3、白江口海戰(中國、新羅V百濟、******、日本)

戰爭情況:公元663年,倭軍(有戰船400餘艘),唐軍(戰船120艘)在韓國白江口展開了激烈海戰。唐將劉仁軌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住,其艦只相互碰撞無法迴旋,士兵大亂。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

歷史意義: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鮮半島的野心,日後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鮮用兵。

歷史影響力:8經典度評分:10

4、雷班托海戰(基督教聯盟V土耳其)

戰爭情況:發生在公元1571年的希臘雷班托灣海戰,參戰的雙方分別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基督教聯盟(教皇、西班牙、威尼斯等),在這場海戰中,雙方已經開始使用火炮,也開始有了比較專業的水兵。戰斗中,聯軍以大帆船對抗土耳其的槳劃快船,大獲全勝,土耳其方面被擊毀戰船113艘、被俘虜117艘、戰死3萬餘人,作戰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歷史意義:雷班托海戰被譽為槳劃戰船時代最偉大的一次海戰,從海軍史來看,它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從此,風帆做為動力的戰船代替了槳劃戰船、火炮和槍彈的射擊代替了肉搏。此戰終結土耳其帝國對中歐的推進,使得歐洲偉大的文藝復興動力可以繼續。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6

5、格拉沃利那大海戰(英國V西班牙)

戰爭情況: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逗最幸運的無敵艦隊地。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逗無敵艦隊地幾乎全軍覆沒。

歷史意義: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逗海上霸主地的地位被英國取代,影響世界300年大英帝國由此開始興起。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5

6、鳴梁海戰(朝鮮V日本)、露梁海戰(中國、朝鮮V日本)

戰爭情況:1592年,鳴梁海峽之戰中,朝鮮名將李舜臣以十二艘逗龜船地擊滅倭艦三百三十餘艘,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跡。1598年,中朝聯合水師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戰船包圍500艘日本戰船,幾乎全殲,日軍死亡萬計。

歷史意義:從長遠來看,重新整合了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明朝被拖垮,朝鮮衰落,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四百年不敢西向,女真崛起,後來滅了大明。

歷史影響力:9經典度評分:10

7、大英帝國統治海洋之戰(英國V西歐各國)

戰爭情況:

A、1652到1676年,三次英荷戰爭的多次海戰(經典之戰為:偷襲倫敦河、特塞爾海戰、四日海戰、波特蘭海戰等),是逗海上馬車夫地和逗海上乞丐地爭奪海上霸權的有名戰爭,直接後果就是荷蘭的衰落。對中國也有影響: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趁機拿下了台灣。

B、1759年,奎伯隆灣大海戰中,英海軍採取突然襲擊的手法,把駐在法國西海岸奎伯隆灣的法國海軍主力消滅。

C、1780和1797年,英國在西班牙聖維生特角的海戰中,兩次擊敗西班牙。

D、1778到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英法海軍在北美的爭逐,有切薩皮克海戰、拉塞特斯海戰、多米尼加海戰等,雖然英國海軍屢占上風,但還是不能遏制英屬美國的獨立。

E、1801年,英海軍偷襲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歷史意義:200年間的各種大小海戰中,英國逐一戰勝競爭對手,鞏固了自己逗海上霸主地的地位。

歷史影響力:10經典度評分:8

8、維堡海戰(俄羅斯V瑞典)

戰爭情況:1790年,俄羅斯爭奪波羅的海之戰,俄羅斯(18艘戰列艦、7艘輕巡航艦)擊敗瑞典(19艘戰列艦、12艘輕巡航艦、輔助船7艘)擊敗瑞典。

歷史意義:逗北歐海盜國地衰落,俄羅斯以海洋強國的身份出現了。

歷史影響力:3經典度評分:3

9、特拉法加大海戰(英國V法國、西班牙)

戰爭情況:1805年,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正准備對奧地利發動決定性的烏爾姆-奧斯特利茨戰役,急需法西聯合艦隊攻擊奧地利盟國那不勒斯,以援助他的地面戰役。法西聯合艦隊33艘戰列艦駛出加的斯港,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以西的海面被英國33艘戰列艦包圍,法西聯合艦隊損失慘重,有18艘艦船被擊沉或俘獲,有7000人當了俘虜,死傷7000人。而英國方面艦只毫無損失,但海軍統帥民族英雄納爾遜陣亡。

歷史意義:特拉法加海戰是裝備實心炮彈的木質帆船之間最大的一次海戰。此戰把英國從拿破崙登陸入侵的威脅中解脫了出來。有人說:逗一個特拉法加,一個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崙趕下了台。地

歷史影響力:7經典度評分:7

10、納瓦里諾海戰(英國、法國、俄羅斯V土耳其、埃及)

戰爭情況:1827年10月,在希臘民族解放革命時期,以俄、英、法聯合艦隊為一方(11艘戰列艦、8艘三桅炮艦、8艘輕巡航艦、火炮1298門),以土、埃聯合艦隊為另一方(3艘戰列艦、20艘三桅炮艦、32艘輕巡航艦、7艘雙桅方帆船和5艘火攻船)在納瓦里諾灣(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沿岸)進行的海戰。結果是土、埃艦隊損失了60多艘艦艇,近7000人。同盟軍艦艇無一損失,傷亡約800人。

歷史意義:這是木質帆船在地中海的最後一次大海戰,希臘獲得獨立,俄羅斯統治黑海,土耳其帝國衰落。

歷史影響力:5經典度評分:5

閱讀全文

與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大海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