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以前屈辱的歷史

中國以前屈辱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0 12:54:59

A. 中國過去的屈辱歷史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跡,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 ,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游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繫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B. 中國所有過去的屈辱歷史大概70字

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把「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大片領土割讓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而且還造成了台灣和大陸難以彌補的隔閡,遺患至今。

它大大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從而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侵入中國,8月攻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政府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這實際上就成為「國中之國」。

成為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

中國人民在遭受屈辱的同時,中國也一步步沉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落後挨打的近代歷史,也是一部恥辱史。

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每每想起,都會痛徹肺腑。在近代中國走向衰落,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同時,解決民族獨立的問題成為中華民族的首要任務,一部中華民族抗爭史也由之而起。


(2)中國以前屈辱的歷史擴展閱讀:

屈辱事例:

1、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

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

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僅存建築遺址,並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2、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佔領南京。隨後,對南京城內的百姓和已經放下武器的國民黨軍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師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南京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餘萬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

C. 中國曾經的屈辱和輝煌的歷史有哪些

一、中國的輝煌成就

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2、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3、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4、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5、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6、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鄧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重要講話。鄧小平的南巡談話對中國90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7、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8、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10、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11、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

12、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13、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14、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15、2008年8月8日,北京舉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中國取得了金牌51枚、獎牌總數100枚的歷史最好成績。

16、2010年,我國內地首條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里的廈門翔安隧道正式通車,標志著我國海底隧道自主設計、自行施工的能力躍入世界先進行列。

17、2012年8月29日,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與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清華大學等10餘家單位聯合研製的高速綜合檢測列車(CIT400)通過驗收,其最高試驗檢測速度達到400km/h、可在350km/h進行持續運營,總體技術指標代表世界高速檢測列車最高水平。

18、2013年神舟十號再次飛天實現對接。

19、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世界上10萬億俱樂部成員,是日本GDP的2倍。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中國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佔世界的52%,力壓美國佔世界第一;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

20、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號成功發射,為嫦娥四號的著陸器和月球車提供地月中繼通信支持。

21、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22、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車「玉兔二號」到達月面開始巡視探測。

23、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完成兩器互拍,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志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

二、中國曾經的屈辱

1、1840年至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通商口岸,喪失關稅自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國家。

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共賠款1600萬兩白銀,開十處通商口岸,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在此期間,英法聯軍焚毀北京西郊圓明園。

3、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簽訂《中法新約》,中國雖在戰事上取勝,但由於統治者的軟弱無能,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4、198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賠款白銀兩億兩,增開4處通商口岸,割讓台灣島,澎湖列島給日本,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5、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賠款9.8億兩,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完全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國家。

6、1912年俄策劃外蒙獨立,英國製造西藏麥克馬洪線侵佔西藏土地。

7、1931年東北事變,中國失去東北三省。

8、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北。 9月18日,日本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對中國東北的戰爭。

這次事件爆發後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9、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10、1937年12月13日日本發動南京大屠殺,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3)中國以前屈辱的歷史擴展閱讀:

幾個重要成就介紹

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整,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0年代中期,為了抵禦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打破他們的核訛詐、核壟斷,盡快增強國防實力,保衛和平,黨中央和毛主席果斷做出了自力更生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

1956年,在中央制定的發展我國科學技術的十二年遠景規劃中,原子能研究被列為第一項重要任務。創建初期的中國的核工業,曾得到過蘇聯的少量技術援助。但是1959年6月,蘇聯背信棄義,拒絕向我國提供有關資料,不久又單方面撕毀合同,撤走專家。

1960年7月,在北戴河會議上,毛澤東發出號召:自己動手,從頭做起,准備用8年時間,拿出自己的原子彈。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在全國有關地區和部門的大力協助下,大批的科技人員參加到核工業建設和核武器研製的攻關中。他們隱姓埋名,把健康、青春、甚至生命,都獻給了祖國。

籌備初期,物理學家錢學森找到科學家鄧稼先,說:中國要放一個「爆竹」,要你來做這個「爆竹」。當晚,鄧稼先通宵不眠,既興奮又感到責任重大。他對夫人說:從今以後我的生命就交給了這個工作。家中的事和兩個孩子我是不能管了。在鄧稼先為中國的國防事業而拼搏的時候,連他的岳父許德珩都不知道女婿到底在干什麼。

1964年10月16號,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人民靠自己的力量終於掌握了核技術。恰好在這一天,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創作和演出的全體人員,當人們得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時,全場沸騰了。

同一天,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2、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時,空軍徐克江機組駕駛著72號轟炸機,進行氫彈空投試驗。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瞬時升起了一顆極為神奇壯觀的「太陽」。

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到氫彈原理突破,美國用了7年多,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半,而中國僅用了兩年零兩個月。這是一個讓全世界為之震驚的速度!正是由於科技人員心中時刻惦念著民族的強盛,我國核武器的研製和發展才得以步履矯健。

3、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58年,中央決定以中國科學院為主組建專門的研究、設計機構,撥出專款,研製人造地球衛星,代號為「581」任務。度過三年嚴重困難時期之後,中國科學院研製人造衛星的工作在各方面都有了突破和進展。

1965年,中央專門委員會原則批准中國科學院《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規劃方案建議》,該報告計劃在1970年至1971年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進入工程研製階段,代號為「651」任務。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D. 中國屈辱的歷史

1、蒙古國對中國的侵略。在南宋時期,蒙古侵略中國,基本霸佔領整個中國領土,殺害了數千萬人。蒙古對中國的佔領,持續了100多年。一直到洪武元年,中國才把蒙古侵略者趕走。
2、滿洲清國對中國侵略。滿洲人來自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明朝時期東遷到朝鮮北部,受到朝鮮虐待,轉而尋求中國庇護,被仁慈的中國皇帝安排在吉林邊疆一代,當時叫「建州」。建州女真後來造反獨立,建立金國,後改清國,開始蠶食中國東北領土。在崇貞年間,吞並了整個中國東北領土。在永曆年間,吞並了整個中國領土。他們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殺害了數千萬中國人。並且無恥了毀了中國的衣冠禮儀。使中國從世界上最先進、最開放、最強大的國家變為非常落後、非常封閉、非常軟弱的半野蠻國家。滿洲人把他們的發式強加給中國人,從此外國人稱呼中國人為「豬尾巴」。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國人才推翻了滿洲清國侵略者的朝廷,恢復了中華。
3,滿洲清國對最親密夥伴是俄羅斯。兩國的國主經常派遣使節互相訪問。因此,滿洲人把中國北方大片領土贈給了俄羅斯。總數不下150萬平方公里。比現在整個東北都大很多。俄羅斯佔領那些領土後,殺光了那裡的中國人,總數大約20萬左右。到現在,這些領土還被俄羅斯霸佔。
4,滿洲清國自誇強大,但本質上非常弱,對浩罕國這樣的中亞小國甚至都卑躬屈膝。滿洲清國不但每年向浩罕國進貢歲筆,甚至允許浩罕國在中國新疆收稅!後來,浩罕國甚至直接侵略中國,佔領了整個新疆。但後來俄羅斯消滅了浩罕國,浩罕國在新疆的侵略才被擊退。浩罕國前後佔領新疆長達10年左右。
5,滿洲清國對英美等國也卑躬屈膝。不過那些西歐國家都遠離中國,只能霸佔中國沿海幾個小島或半島或其他據點,不足以入侵中國腹地。例如,英國只佔領香港等地。但英法等國對中國周邊侵略卻很嚴重。例如法國吞並列越南,荷蘭吞並印尼、消滅中國人在海外的蘭芳共和國,英國和滿洲清國「共同管理」西藏等。
6,日本長期羨慕蒙古和滿洲,也打算到中國來「當家作主」。於是制定長期侵略中國的戰略方案。大體上,現佔領朝鮮、再佔領東北蒙古、再吞並中國,以達到統治世界的目的。後來,日本看到台灣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就通過戰爭吞並列台灣。
7,滿洲清國被中國人推翻後,日本扶植滿洲遺老遺少,霸佔中國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又進而全面侵華,挑起二戰。但日本的侵略最終被中國人擊退。除琉球群島外,日本佔領的中國領土都歸還了中國。
8,印度、緬甸等國,以英國人麥克馬洪私下制定的麥克馬洪線為其與中國的國界。因此,都霸佔著中國數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9,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印尼等國,都武力霸佔中國在南海的島嶼。汶萊蘇丹靠挖掘中國南海的石油稱為世界最富有的人。

E. 中國的屈辱歷史有哪些

1、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

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

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

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

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

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2、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干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

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年)正月,完顏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

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

3、土木堡之變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

土木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

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

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於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

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於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

4、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

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

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

5、北京條約

1856年,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58年簽訂了不平等的《天津條約》,進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權。

1859年,英、法、美三國分別派遣駐華公使,率領艦隊來華換約。清政府加強了天津、大沽的防務,准備在上海與英、法公使換約,以阻止公使入京。

英、法拒絕在上海換約,於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換約路線。強行突入大沽,結果被清軍擊敗。英、法決定再次組織聯軍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

1860年8月,英法聯軍17000餘人到達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佔領天津,在通縣擊敗清軍主力。9月22日,咸豐皇帝逃往熱河,任命恭親王奕䜣為全權議和大臣,留京求和議約。

在談判時,清政府毫無抗爭,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條件。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䜣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禮部大堂,交換了中英《天津條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F. 中國過去的屈辱歷史是

中國過去的屈辱歷史:

1、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

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2、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3、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

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斗爭日益高漲。與此同時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

5、《馬關條約》的簽訂。

清朝在《馬關條約》中割讓了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至此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G. 中國有哪些屈辱的歷史

1、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

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

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

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

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

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2、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干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

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年)正月,完顏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

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

3、土木堡之變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

土木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

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

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於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

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於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

4、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

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

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

5、北京條約

1856年,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58年簽訂了不平等的《天津條約》,進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權。

1859年,英、法、美三國分別派遣駐華公使,率領艦隊來華換約。清政府加強了天津、大沽的防務,准備在上海與英、法公使換約,以阻止公使入京。

英、法拒絕在上海換約,於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換約路線。強行突入大沽,結果被清軍擊敗。英、法決定再次組織聯軍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

1860年8月,英法聯軍17000餘人到達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佔領天津,在通縣擊敗清軍主力。9月22日,咸豐皇帝逃往熱河,任命恭親王奕䜣為全權議和大臣,留京求和議約。

在談判時,清政府毫無抗爭,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條件。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䜣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禮部大堂,交換了中英《天津條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H. 歷史上中國有哪些屈辱歷史

1、五胡亂華
2、靖康恥辱
3、蒙古滅宋
4、土木堡戰役
5、南京大屠殺
6、文化大革命
一、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英國向中國販賣毒品,每年約45000萬箱毒品運入國內,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危機,引起中國人民極大憤慨,清政府派林則徐前往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毒品,人民無不稱快。英政府正式派兵侵略中國,48艘艦船和數千英軍入侵廣東、進犯廈門、浙江,攻陷定海,繼而天津大沽口,直至陳兵南京城下。清政府大為驚慌,向英軍乞和,英國趁機提出割地、通商、賠款要求,簽訂了《虎門條約》和《南京條約》,割讓了香港、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從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擁有百萬大軍的清帝國在本土作戰,居然敗給了數千英國遠征軍。

二、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攻佔了中國首都,火燒了「圓明園」。清政府隨後與俄國簽訂了《璦琿條約》,割讓了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日本決定對華宣戰,先後佔領了東北安東、鳳凰城、金州、大邊和旅順。隨後在山東半島登陸,進犯威海衛。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澎湖列島,賠款2.35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日本4年多的財政收入,結果使日本一夜暴富。時任日本內閣大臣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日本財政根本料想不到會有好幾億白銀收入。一想到有2.3億白銀滾滾而來,政府頓覺無比富裕。」日本就是依靠這筆賠款,打下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國力強盛的基礎。

三、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清政府與德、奧、俄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在北京劃定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向德、日謝罪等。《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災難的不平等條約。

四、日本帝國的入侵 日本侵略中國得到巨大好處後,為了擺脫國內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經濟矛盾,於1931年,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由於蔣介石執行「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全部陷落。1935年,日軍又向華北發動了新的侵略,1937年7月7日,在蘆溝橋向中國駐軍發動進攻,從此,全國性的抗日斗爭爆發。華北大片國土落入敵手。不到一年,華東和華中地區相繼淪陷,10月25日武漢失守,國民黨政府從武漢遷往重慶。1938年10月,日軍侵佔華南,10月21日廣州淪陷。僅一年零三個月,日軍就侵佔了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中國人民抗日斗爭歷經艱難,前後持續14年之久。

五、南京大屠殺 1937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等沒有世界共同認可的數字,但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六、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七、旅順大屠殺 1894年11月21日,日軍攻陷旅順,對市內居民連續四天進行殺戮,老弱婦孺無一倖免。屠殺過後全市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屍體,超過二萬人遇害,死者葬於白玉山東麓的安葬崗,今稱「萬忠墓」。

I. 中國有哪些屈辱的歷史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史。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1、根本原因
第一、清朝社會制度的腐朽和經濟、科技的落後。清王朝處於封建制度的衰敗時期,政治昏暗,各種矛盾加劇,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禁錮,使得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後,財政拮據,軍備廢弛,武器低劣,封建統治自身已陷入嚴重危機,連其本階級的有識士都感到面臨「末世」,在這種情況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採取投降主義政策。鴉片戰爭當中,清政府執行的是妥協投降為主導的政策,這既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所致,也是清政府腐敗的具體表現。正是在清朝統治集團的這種狀況下,英國方面的優勢才得以顯示和發揮出來。

J. 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

成為第2位粉絲
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我國共與列強簽訂了近條不平等 條約,每一條都是我國被欺負侵略的證據。 恥辱有哪些光列舉是沒有用的,而且也很難做到全面,以戰爭宏觀的 角度,我國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賠償英國軍費白銀 2000萬兩,被迫開放5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 賠償軍費白銀給英法各800萬兩, 開放營口、天津、大連、南京、鎮江、淡水、台灣、汕頭、瓊州等 11處為通商口岸,拆毀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間英法聯軍攻佔 北京,掠奪並焚毀了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1867年日本挑起戰爭侵略台灣,被台灣軍民擊退,就是這樣,腐敗 無能的清政府還是賠償了日本軍費50萬兩 1877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軍隊節節勝利,法國戰敗,而中國「不敗而敗」。簽訂中法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佔領,允許法國將鐵路修進中國內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索取軍費白銀兩億兩,割佔中國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島。日本商船可以進入重慶。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肆屠殺,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賠償10國白銀共9億多兩,分36年還清。中國政府保證嚴厲鎮壓一切反帝活動,懲辦對鎮壓不力的官員。在這次空前的浩劫中,慈僖竟然厚顏無恥地向列強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表現了她投降賣國的奴才嘴臉。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戰場竟然設在中國,清政府表示中立,無數中國人在這樣列強爭奪中國領土的戰爭中喪生。
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本侵佔東三省,並向中國內地步步侵略。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共傷亡人口3500多萬人。
1950年朝鮮戰爭中國傷亡100多萬,但最後我們贏了。 朋友,這就是我國1840~1949百年國恥的梗概,南京大屠殺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富強了,才能讓這樣的悲劇不會在中國的土地上發生

閱讀全文

與中國以前屈辱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