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東部歷史

中國東部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3 17:45:03

㈠ 東部地區的中國東部地區

經濟版圖中的東部地區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6月13號的劃分辦法,為科學反映我國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為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區域發展政策提供依據,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國務院發布關於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以及黨的十六大報告的精神,將我國的經濟區域劃分為東部、中部、東北和西部四大地區。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西部地區(重慶市、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北京市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中國政治、文化、教育和國際交流中心,同時是中國經濟金融的決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南與天津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其最早見於文獻的名稱為「薊」。北京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北京也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歷史悠久的國際高等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也坐落於北京。
天津市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中國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和生態城市、國際航運融資中心、中國北方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中國中醫葯研發中心、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天津位於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中國北方最大沿海開放城市。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上海市
上海,中國第一大城市,又稱上海灘,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大都市。為中國的經濟、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上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長江口,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擁有中國最大外貿港口和最大工業基地,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上海又是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並成功舉辦2010年世博會。江南的傳統與移民帶入的文化融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並致力於在2020年建設成為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
河北省
河北,簡稱冀,向來為京畿重地,河北在戰國時期大部分屬於趙國和燕國,所以河北又被稱為燕趙之地。河北位於東經113°04'至119°53',北緯36°01'至42°37'之間,地處華北,漳河以北,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地,北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其餘為河北平原,面積為18.88萬平方千米。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接壤。轄石家莊、唐山、邯鄲、保定、滄州、邢台、廊坊、承德、張家口、衡水、秦皇島等11個地級市,省會為石家莊。
山東省
山東省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古為齊魯之地。西部連接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山東歷史悠久,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就誕生在這里。山東經濟發達,對中國內地經濟的貢獻有九分之一強,經濟實力為全國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江蘇省
江蘇,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沿海省份,簡稱「蘇」,位於華東地區。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東西分置而建省。省名為「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與「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合稱之簡稱。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擁有漢、淮揚、金陵、吳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徵。江蘇省東臨黃海,與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接壤。地跨長江、淮河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東吳以來經濟文化一直比較繁榮,改革開放以後發展較快,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長江三角洲經濟圈。
浙江省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浙江省是中國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省內方言繁多,其中使用吳方言的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98%以上,另有部分人口使用徽方言,閩方言、蠻話、蠻講、畲話、官話等方言人口分布在省內個別縣市。浙江經濟規模在中國僅次於廣東、江蘇、山東位列第四。
福建省
福建省,簡稱「閩」,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公元前221年,秦朝置閩中郡,治東冶(今福州),從此福建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出現在中國的版圖上。福建省陸地平面形狀似一斜長方形,東西最大間距約480千米,南北最大間距約530千米。全省大部分屬中亞熱帶,閩東南部分地區屬南亞熱帶。全省土地總面積為12.4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達13.6萬平方千米。福建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居全國首位。全省擁有較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
台灣省
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上,台灣曾被西班牙、荷蘭、日本先後佔領過。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重歸中國的版圖。1949年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台灣與祖國大陸處於分離的狀態。50多年來,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發生了巨大變化。台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廣東省
廣東省,簡稱「粵」,省會廣州,轄21個省轄市,其中副省級城市2個(廣州、深圳),地級市19個。19世紀時舊稱Kwangtung或Kwongtung。廣東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在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一面,內部有三大民系,思想和文化與中國北方地區有很大的不同。廣東人口超過一億多人,其中外國人士已達上百萬,經濟實力佔全國的八分之一,並超越新加坡、台灣和香港。已成為我國人口最多,外國人士最多,經濟實力最強,文化最開放的省份。
海南省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是僅次於台灣的全國第2大島。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1988年,海南省成為中國第五個經濟特區,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三沙群島(西沙、中沙、南沙)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長夏無冬,光溫充足,光合潛力高;島上四季長青,空氣清新,被譽為「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未受污染的長壽島。」是冬泳和避寒的勝地,是旅遊、購物的天堂。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是一座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地處珠江以東,與廣東省深圳市相接。1842年至1997年,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依據中英政府共同簽署於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中國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是全球最為安全、富裕、繁榮和生活高水平城市之一。香港是國際重要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是全球繼紐約、倫敦後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經濟體系之一,經濟自由度居世界前列。有「東方之珠」、「購物天堂」等美譽。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居住權,經過五百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東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門成為一個風貌獨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跡。澳門北鄰珠海,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相距60公里,中間以珠江口相隔。澳門是一個自由港,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國之後,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其著名的輕工業、美食、旅遊業、酒店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澳門成為亞洲最發達、最富裕的地區。澳門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
中國東部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中國的人口、城市、港口都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有遼中南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有上海港、南京港、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連雲港、寧波港、廈門港、香港、廣州港、高雄港、三亞港等國際性港口,及沈陽、大連、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濟南、杭州、青島、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廈門、台北、高雄、三亞等國際性城市。

㈡ 我想知道關於中國東南部,西藏,中國東北部的歷史(從古至今)

這三塊地方抄都是華夏文明(確切說是中原文明)後來才「普照」到的地方,中國東南部原住民為越人,被中原斥之為蠻夷之地,古時除了春秋戰國中的與中原有淵源的吳越外,幾乎沒有強國存在,南北朝時,匈奴鮮卑強盛,中原人大量南遷,以後元宋時期也有中原人大量南遷,中國東南部由蠻荒而富庶,而越人也被中原人同化,消失在歷史汪洋中...
中國東北部歷史上強者可謂一波來了又來一波,而且嚮往中原文明。鮮卑出自東北,最後入主中原建魏,改姓改制該服,不小心就把自己改沒了。遼金清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少數民族政權均源自東北。現在的東北可以說是漢文化(或說為滿漢文化)的典型代表了,一不小心,東北節目就佔了春節聯歡晚會的1/3了...
西藏元朝才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是中國的重要地理屏障,文化的防火牆。是佛國,是盛地,是美麗的香格里拉,去的時候,盡量帶瓶氧氣,以防上天後下不來...

㈢ 中國東部地區有過哪些歷史古國

不知你所謂的古國指的抄是什麼,在這我就介紹一下我眼中的古國。在現今東北遼寧和吉林南部有扶余,後改名高句麗,就是高麗棒子天天叫嚷的祖國,其實沒有直接聯系,是韓國為了侵我領土所強認的。今黃河流域,自然是我華夏民族的聚集之地。現今長江以南為古代蚩尤部落(後演變為越族)的聚集之地,即所謂的南蠻。如果講到西周或是東周,則有吳,越,楚,齊,魯,孤竹,燕,趙等國。

㈣ 中國發展史

【歷史】
1、歷史上的中國中國歷史
中國是世界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傳說在公元前4600多年前便有國家體制的出現(目前最早的考古證據顯示中國最晚至公元前3700年前出現國家體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三千年之久。中國人習慣上說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文明」一詞有歧義),但在以史料為依據的歷史科學上,至今中國只有三千多年信史被世界公認。現今確認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黃河流域東部。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原一帶的華夏部落逐步進入封建社會。公元前2世紀左右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集權帝制國家,並擁有豐富的文化典籍。到公元1世紀左右時,中國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歷史上,中國有著幾段輝煌時期,包括漢朝、隋唐、明朝。中國在公元13世紀達到頂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文化及貿易中心。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葯及鍾表為首的眾多發明對世界的歷史與科技發展有重要貢獻,並擁有發達的農業及手工業。
在我國古代,國家有時統一,有時分裂,中國一詞的含義在不同時代也不同,大致統一時期略指全國,分裂時多指中原。隨著皇帝統治疆土的變化,中國包括的范圍也相應有所不同。「中國」這一名稱在西周周武王時期意為「中央之國」。相傳3000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
漢朝以後,雖然有些外族入侵中原後建立的政權也自稱「中國」,但是並不代表它們就是中國政權。因為他們這個自稱的「中國」通常指地理概念上的「中原」而不是國家意義上的「中國」。即使歷史上的某個政權自稱中國政權,也未必代表它就真的是中國政權。根據史料,日本也常自稱「華夏」、「中華」、「中國」、「神州」等。例如二戰結束,日本天皇在《終戰詔書》中還把日本稱為「神州」。但是日本和中國顯然是兩國。判斷歷史上一個政權是否中國政權,主要看它與前一個中國政權的關系,是以國內政權更換的形式取而代之,還是以外來征服者的姿態征服、顛覆之。
中國不是一個單純的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民族與文化的概念。中國是華夏漢族建立並以華夏文明為主體的國家。古代中國人歷來就有抵抗外侵、保衛家園的光榮傳統,一旦有外族入侵,便會英勇反抗,絕不允許外來入侵者篡奪中華正統的地位。從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到岳飛的「精忠報國」,無一不驗證了這一光榮傳統。孔子在論語中評價管仲說:「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沒有管仲,華夏就亡於外族了)。「披發左衽」的反義詞是「束發右衽」,也就是華夏漢族的發型服裝,是華夏漢族和華夏文化的標志。可見,孔子也是把華夏漢族和華夏文化視為中華正統,不容外族取代中華正統。所謂「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此處「夷狄入中國」指歸化、內附中國,決不是以外來征服者的姿態征服中國。
由於滿清入關,大儒家 顧炎武提出了「亡國」與「亡天下」之辨。他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此處「亡國」是現代意義上的政權消亡,「亡天下」則是現代意義上民族國家的淪亡。 歷史學家顧誠先生在《南明史》第一章第一節寫道:在漢族官紳看來,大順政權取代明朝只是「易姓改號」,朱明王朝的掙扎圖存是宗室、皇親國戚、世襲勛臣之類「肉食者」的事,同一般官紳士民沒有多大關系;而滿洲貴族的入主中原則是「披發左衽」(剃頭改制),「亡天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應當奮起反抗。」
從15世紀末開始,歐洲列強開始崛起並逐漸向東擴張,中國的優勢逐漸消失。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被迫淪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半殖民地。由於文化和制度上無法滿足西方列強的野蠻要求,在遭遇一連串的軍事失敗和經濟入侵後,中國被迫割讓香港、台灣等多處領土。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東亞專制主義帝制,建立了共和體制,但之後中國依然飽受國內外戰火之苦。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2、歷史朝代簡表(參見 夏商周斷代工程)
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
周:前1046-前256 {西周:前1046-前771東周:前770-前256(春秋:前770-前476戰國: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
漢:前206-公元220 {西漢:前206-公元25(包括新(王莽篡權):8-23、更始帝23-25)東漢:25-220}
三國:220-280 {魏:220-265 蜀:221-263 吳:222-280}
晉:265-420 { 西晉:265-316 東晉:317-420 十六國:304-439 }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420-479 齊:479-502 梁:502-557 陳: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東魏:534-550北齊:550-557西魏:535-557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國:907-960{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6後漢:947-950後周:951-960十國:902-979}
宋:960-1279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遼:916-1125;西夏:1038-1227;金:1115-1234;元:1279-1368;明:1368-1644
清:1644-1912;中華民國:1912-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3、歷史朝代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4、帝王之最
帝王最多的朝代:商朝(30位) ;帝王最少的朝代:新朝(1位,王莽) ;壽命最長的帝王:清高宗弘歷(89歲) ;壽命最短的帝王:東漢殤帝劉隆(2歲) ;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清聖祖玄燁(61年)如果加入太上皇時期則為清高宗弘歷(63年) ;在位時間最短的帝王:金末帝完顏承麟(半天) ;帝王平均在位時間最長的朝代:清朝(267年傳10帝) ;帝王平均在位時間最短的朝代:北遼(19個月傳4帝) ;帝王結局最慘的朝代:隋朝(2帝全部被殺) ;帝王結局最好的朝代:南朝陳(5帝全部病亡) ;最長賦詩的帝王:魏文帝曹丕 ;最長繪畫的帝王:宋徽宗趙佶 ;最長作詞的帝王:南唐後主李煜 ;最長書法的帝王:宋徽宗趙佶 ;最懶的帝王:明萬曆帝朱翊鈞(28年不上朝) ;最勤的帝王:明崇禎帝朱由檢(平均每天只睡兩個時辰) ;最多子女的帝王:宋徽宗趙佶(65個子女,史載子31人,女34人) ;最荒唐的帝王:南朝梁武帝蕭衍(三次捨身,最終餓死) ;經歷最離奇的帝王:宋恭帝趙顯(幼年為帝,青年為臣,中年為僧,老年入獄被殺)
5、二十五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編輯本段【當代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自1979年1月起至2008年,我國年均經濟增長率高達9.8%。中國的GDP現居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國、日本與德國。
中國占據世界人口數目的第一位,共132129萬人(2007年年末),土地面積占第三位。
全世界10個最高的建築物有6個位於中國,包括最高的「台北101大廈」。
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一員。
中國是全世界三個擁有可以生產載人太空飛船技術的其中一個。
中國的綜合軍事力量排名位於世界第三位。
中國的綜合國力排名居世界第四位(2008年底)。
中文博客現有2080萬個(2006年底),居世界首位。
中國現有行動電話5.76717億戶(2008年6月),居世界首位。
中國互聯網用戶2.21億戶(2008年2月),居世界首位。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1984-2008年的奧運會上,共奪得163塊金牌。
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世界各首腦歡聚一堂,李寧點燃了奧運火炬,真可謂是盛況空前。
同一年殘奧會在中國舉行了。
2010年世博會將在中國上海舉辦。
2010年亞運會將在中國廣州舉辦。
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將在中國深圳舉行。
新聞出版
2006年全國出版圖書、期刊、報紙總印張為2307.83億印張,摺合用紙量534.11萬噸,與上年相比用紙量增長1.84%。其中:書籍用紙占總量11.25%,課本用紙占總量11.25%,圖片用紙占總量0.03%;期刊用紙占總量6.02%;報紙用紙占總量71.44%。
(說明:以上統計未含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相關統計數據)

㈤ 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明歷史長還是西方文明歷史長,東/西方歷史起源大概在什麼時期

東西方文明如果從國家的誕生的角度來說是古埃及最早是公元前3500年前,古巴比倫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印度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代中國是公元前2070年,而愛琴文明(古希臘和雅典)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世界上的所有文明除了中華文明以外,其它文明都被外來民族消滅過斷代過,而我們中華文明一直延續不斷。所以,從長短角度來說,應該是我們中華文明的長。

回答第二個問題的話,那要從人類的起源來講。目前科學界有一種說法,我們全人類共同的老祖宗都來自於東非大裂谷,最早的類人猿是從樹上下來後,就沿尼羅河岸邊向北。由於這里比較乾旱而且土地面積少,只能留下很少一部分人生活,絕大部分人過現在的西奈半島向東,這時分兩路,一路向北進入歐洲(這部分人絕大部分被凍死暫且不說),一路繼續向東到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而這里也只有一小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其中的大部分人又繼續向東到達今天的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印度),而一部分人感到,還可以繼續向東找適合居住和生活,因為他們大致沿同緯度向東氣候宜人,降水豐沛。所以有一部分再向東進入到我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這部分人就是後來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不過也有一部分繼續向東北到達今天的白令海峽,由於過不去,又返回到我國的黃河流域。至於地中海中的克里特文明。可能是在尼羅河一帶生活的人藉助後來的獨木舟渡到那裡的。
綜上所述人類起源的時間前後應該差得不是太大。

㈥ 中國東部地殼演化概述

礦床形成與地殼演化有密切關系,因此認識地殼演化的基本特徵是闡述區域成礦作用的基礎。中國地殼演化大體可分為如下四個階段(程裕淇等,1994)。

第一階段為古陸核形成階段。主要發生在古太古代,這時地殼是處於活動狀態,並在活動過程中將微小或較小型的硅鋁質地體聚合成規模較大的陸核,而物質組分的分異與富集則不明顯。

第二階段為陸塊形成階段。這階段主要發生於古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晚期,在相對穩定的古陸核周圍或之間的海槽中發生了火山噴發-沉積作用和沉積作用,當其褶皺隆起,將使古陸核不斷發展與擴大,形成較大或巨大的穩定古陸塊(地台),如華北陸塊、揚子地台等。這一時期開始有物質組分的富集現象,成礦物質主要聚集在遠離火山口的陸緣地帶,成礦事件的發生同時也是地殼上水體與大氣組分由還原性轉化為弱氧化性的時期,由於火山噴發-沉積以及氣候的周期性變化,從而使這個時期形成大量的條帶狀硅鐵建造,構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沉積變質型鐵礦帶,如鞍本、冀東等地,更不乏有大型-超大型礦床的存在。

第三階段為陸緣發展階段。這階段主要發生於古元古代晚期至晚古生代或中生代早期。這階段在古陸塊周圍發生了不同規模的裂解或古陸塊之間發生碰撞、拼合等作用,並伴有岩漿活動與沉積作用,物質分異與富集現象明顯,形成不同性質的活動帶與成礦帶。如中新生代的古陸塊裂解事件常伴有Pb,Zn,Cu為主,Fe和稀土元素為次的成礦作用,其含礦層或礦體多位於火山層之上的碳酸鹽岩中,沿一定層位呈層狀、似層狀分布;晚古生代早期在裂陷或裂谷環境下產生的海底火山噴發常伴有Cu,Pb,Zn,Au,Ag為主的礦化作用,主要發育在長英質火山碎屑岩夾沉積岩向鐵質鎂火山岩過渡部位,礦化規模較大。此外還有與晚古生代早期華南地區海侵事件相關的以Fe,Mn,P等為主的沉積礦產,晚古生代與海底火山噴發-侵入事件中晚階段相關的Cu,Pb,Zn,Au,Ag等成礦作用和陸內與基性-超基性岩漿侵入活動有關的釩鈦磁鐵礦及Ni,Pt,Cu等成礦作用,與花崗質岩漿活動有關的Pb,Zn成礦作用和鹼性岩中稀土元素、稀有元素的成礦作用等。

第四階段為陸內變異階段。該階段主要發生在中生代中期以後中國東部地區,由於大規模海底擴張與洋殼俯沖使距陸緣很遠的大陸內部發生大型斷裂構造、岩漿活動和褶皺變形以及與它相關的成礦作用。噴發作用以侏羅紀晚期最為發育,並且從沿海向內地由酸性過渡為中酸性和中性,侵入岩漿活動於燕山期中期達到鼎盛,在華南地區由沿海的殼幔同熔型向內地的陸殼重熔型演化,成礦作用十分廣泛,形成了南嶺W,Sn,Pb,Zn成礦帶,長江中下游Fe,Cu,Au,Pb,Zn成礦帶,膠東地區的Au成礦帶以及東南沿海Pb,Zn,Ag與非金屬成礦帶等,總之,該時期的構造-岩漿活動是中國東部地區與成礦作用最為密切的地質事件。

上述演化階段表明,在中國地殼發展演化中存在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構造單元,即相對穩定的陸塊與相對活動的活動帶。它們不但有各自發生和發展的歷史,而且也產生各不相同的成礦作用,從而構成了兩種成礦的區域地質背景。它們之間雖然性質不同,但相互又有聯系,並且在空間上呈一定規律分布。活動帶總是圍繞相對穩定的陸塊周邊發展,並受陸塊活動的局限,而相對穩定的陸塊在其周邊活動帶演化中又遭受不斷地遷移與改造,以致陸塊不斷得到增生、擴大,所以穩定陸塊往往處於主體地位,並對構造格局與礦產分布起到了框定作用(趙一鳴等,2004)。

㈦ 中國東部的城市有哪些

中國東部的城市有:上海、杭州、南京、蘇州、連雲港、無錫、徐州、常州、南通、淮安、鹽城、鎮江、泰州、宿遷等等。

一、上海

上海市,簡稱「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上海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岸,長江三角洲前緣,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陸境海拔最高點。

二、杭州

杭州,簡稱「杭」,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浙江省省會和全省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杭州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853.57平方千米。

三、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四、蘇州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揚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五、連雲港

連雲港,古稱「海州」,江蘇省地級市。海域6677平方公里。因面向連島、背倚雲台山,又因海港,得名連雲港。

位於中國沿海中部,東瀕黃海,屬溫帶季風氣候,東部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西與徐州市、宿遷市相連,南部與淮安市和鹽城市毗鄰,北至西北與山東省日照市、臨沂市相鄰,下轄3個區、3個縣,總面積7615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451.84萬人。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上海

網路—杭州

網路—南京

網路—蘇州

網路—連雲港

㈧ 中國歷史上那些朝代東部沿海的危機多為什麼

從東晉抄開始,今天的浙襲江就常常發生叛亂,民間各種吃人殺人掠奪。原因是東部海島多,劫掠後官軍來了直接跑那裡,形成了這種民風。
到唐代中期,廣東跟四川經常受到威脅,主要是南詔跟吐蕃的大舉入寇,朝廷被地方挾制,幾乎無力阻攔,廣州成都歷史上都發生過慘烈的大屠殺。
唐末黃巢被中央軍擊敗,跑到今天福建跟浙江,一路燒殺搶掠,卷土重來,直奔中原,攻克長安,後被藩鎮聯軍鎮壓。
之後明朝倭寇經常入侵沿海,被戚繼光剿滅,台灣被荷蘭侵略,鄭成功最後收復。
清末英國鴉片戰爭,還有種種入侵都是由海上而來。
尤其近代日本崛起後,全部佔領朝鮮,東部的幾乎被日本完全掌控,直到二戰結束。
近年海軍大力發展,原因是海防力量依然不足以跟美國這種頂尖強國抗衡。

閱讀全文

與中國東部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