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有哪些消失的民族
一:匈奴部分:以匈奴為代表
二:東胡部分:以鮮卑、契丹、蒙古為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為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滿洲為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少數民族都是由這五部分演化而來的
匈奴:主體在東漢時期被漢人消滅,剩餘部分西逃至歐洲,與馬扎爾人融合,構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東胡:秦時被匈奴滅亡,之後分成兩大部分:烏桓和鮮卑
烏桓:被曹魏消滅
鮮卑: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的演化為柔然
柔然:被突厥擊敗,分化為室韋(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剩餘的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中亞人的一部分。
蒙古:為先秦時東胡的一部分,由鮮卑演化而來,一直生存到現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滅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族人所滅,剩餘的向西逃竄,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鶻:主體由丁零人構成,融入了鐵勒和高車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時期,將突厥主體滅亡。回鶻生存到現在,即使今天的維吾爾族。
女真:來自肅慎,後為女真,為滿洲,一直生存到現在,即今天的滿族人。
黨項:羌族的一部分。後被蒙古人滅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後被漢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紀被漢人冉閔一次性屠殺20萬人,導致羯族滅種
②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已經消失的民族,有多少人
匈奴是個抄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團,祖居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的寒溫帶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帶,他們披發左衽。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國及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
③ 中國從歷史上到現在,消失的少數民族有哪
曾經在中國歷史上有濃墨重彩一筆的民族有
匈奴
鮮卑
敕勒
突厥
回紇(回鶻)
契丹
黨項
④ 一個少數民族是如何從中國歷史中慢慢消失的
曾經的匈奴、鮮卑和契丹盛極一時,到了明清,已罕見其跡。要麼被滅了,要麼版遷徙到塞外,要權么融合同化了。
外部因素是戰亂,如匈奴被大漢追擊於漠外,勒石燕然;契丹(遼)被女真滅了,耶律大石建的西遼遷徙到中亞。
內部因素是崇尚漢族文化,如鮮卑建立北魏,孝文帝改革漢化。
⑤ 中國古代到現在,消失的民族有哪些
一:匈奴部分:以匈奴為代表
二:東胡部分:以鮮卑、契丹、蒙古為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為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滿洲為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少數民族都是由這五部分演化而來的
匈奴:主體在東漢時期被漢人消滅,剩餘部分西逃至歐洲,與馬扎爾人融合,構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東胡:秦時被匈奴滅亡,之後分成兩大部分:烏桓和鮮卑
烏桓:被曹魏消滅
鮮卑: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的演化為柔然
柔然:被突厥擊敗,分化為室韋(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剩餘的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中亞人的一部分。
蒙古:為先秦時東胡的一部分,由鮮卑演化而來,一直生存到現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滅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族人所滅,剩餘的向西逃竄,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鶻:主體由丁零人構成,融入了鐵勒和高車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時期,將突厥主體滅亡。回鶻生存到現在,即使今天的維吾爾族。
女真:來自肅慎,後為女真,為滿洲,一直生存到現在,即今天的滿族人。
黨項:羌族的一部分。後被蒙古人滅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後被漢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紀被漢人冉閔一次性屠殺20萬人,導致羯族滅種。
⑥ 中國從歷史上到現在,消失的少數民族有哪些
一:匈奴部分:以匈奴為代表
二:東胡部分:以鮮卑、契丹、蒙古為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為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滿洲為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少數民族都是由這五部分演化而來的
匈奴:主體在東漢時期被漢人消滅,剩餘部分西逃至歐洲,與馬扎爾人融合,構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東胡:秦時被匈奴滅亡,之後分成兩大部分:烏桓和鮮卑
烏桓:被曹魏消滅
鮮卑: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的演化為柔然
柔然:被突厥擊敗,分化為室韋(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剩餘的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中亞人的一部分。
蒙古:為先秦時東胡的一部分,由鮮卑演化而來,一直生存到現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滅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族人所滅,剩餘的向西逃竄,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鶻:主體由丁零人構成,融入了鐵勒和高車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時期,將突厥主體滅亡。回鶻生存到現在,即使今天的維吾爾族。
女真:來自肅慎,後為女真,為滿洲,一直生存到現在,即今天的滿族人。
黨項:羌族的一部分。後被蒙古人滅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後被漢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紀被漢人冉閔一次性屠殺20萬人,導致羯族滅種。
少數民族歷史演變的基本特徵
我國當代的少數民族在分布、人口數量、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在民族的起源、形成、歷史、演變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點,但由於他們都共同生活在我國廣闊的國土上,都受到漢民族不同程度的影響,因而在歷史演變的基本特徵方面,仍有許多共同之處。
(一)在族源方面。
每一個當代的民族都是由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古老部族演變發展而來的,都可以追溯出自己的民族起源。不同民族的族源主要有以幾種情況。
1.絕大多數民族都是來源於在國內土生土長的古代部族,但也有少部分民族的淵源產生在我國以外的地區,根據他們移入的不同情況,又可分出幾種類型。
一是遷入前就已經完成了民族的轉化過程,屬於已經形成的民族共同體的一部分。遷入我國後,有的仍然保持著原來民族的獨立性。如朝鮮族和俄羅斯族是分別形成於朝鮮半島上和俄羅斯境內的民族,於十八世紀開始陸續遷入我國。也有一些民族遷入我國後,在發展的過程中又融合了國內其他一些民族,重新形成為一個新的民族。這些境外遷入的民族就成了新的民族的族源。如回族,就是以來自中亞和西亞地區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為主體而形成的。
二是從外部移入到我國境內不是已經形成的獨立的民族,而是還處於民族形成前的部族或部落的聯盟階段。在我國境內逐漸演變並完成了民族的轉化,形成為當代的一個少數民族。如柯爾克孜族,其族源就是唐代前蘇聯境內葉尼塞河上游地區被稱為「黠戛斯」的人;撒拉族的先民,目前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在元代由中亞細亞的馬爾汗經過長途跋涉到青海東部的循化地區定居下來的;烏孜別克族的先民也是很早以前就從中亞地區遷入新疆的。
2.族源產生於國內的各民族中,多數既可找出向當代民族轉化的直接族源也可追溯出最早遠祖先世,而且這些最早的祖源都是一些歷史非常久遠的古老部族。從目前的民族起源研究來看,各民族的遠源在秦代以前基本上都已存在了。如滿族的最早先民肅慎人早在舜時代就活動在黑龍江流域地區。其他如高原和西北部分地區諸民族的先民西戎、氏、羌,南方各民族的遠源百越及以後分化出的駱越、甌駱,苗、瑤的先民五溪蠻,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等,都是在先秦時就活動在各地的古老部族。
各民族起源的直接族源,出現時間普遍較晚些,但多數也都在唐代以前。如蒙古族源自室韋,維吾爾族源於回紇,哈薩克族起源於突厥,藏族源於吐蕃,彝族源於烏蠻,白族源於白蠻,壯族、黎族源於俚,侗族源於僚等,分別在漢代、南北朝和隋唐時就已經存在和形成了。直接族源在唐以後才出現的民族很少,滿族的淵源女真是在宋遼時期才由(革末)吉人的一個分支演化而來的,是各直接族源中起源最晚的一個。這說明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很久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國家。這些古老的民族與漢族及其前身華夏族有著長期的交往和滲透,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大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3.作為民族起源的古代部族,與當代民族之間的淵源關系非常復雜。大體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一個歷史上早期的部族經過長期的發展與演變,最終只形成當代的一個民族。如古代的室韋與蒙古族、吐蕃與藏族、巴人與土家族等,一個祖源只與當代的一個民族有歷史的延續關系。
二是一個早期的部族,經過長期的演變與分化,最終形成了當代的多個民族。如當代的苗族、瑤族等屬於苗瑤語族的各民族,最早的遠祖先世都是五溪蠻;南方屬於侗傣語族的壯、侗、布依、水傣、黎等民族,最早的遠祖先世都與百越集團及其主要支分甌駱和駱越有密切關系;西南地區屬藏緬語族的哈尼、彝、白、納西、拉祜等民族同屬於古代的氐、羌系統;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是古代回紇演變而來的。
三是有的當代民族追溯不出一個在民族的形成過程中占重要地位的主體族源,他們一開始就是幾個原始部族的混合體。如哈薩克族最早的遠祖先世,就是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後四世紀期間活動在今新疆伊犁河谷和伊塞克湖周圍地區的烏孫人,及更早些時候就住在這里的塞種人、月氏人;回族的起源民族雖然都信奉伊斯蘭教,但卻分屬於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亞人等不同的民族。
(二)在民族的形成發展方面。當代的民族都經歷了非常曲折、漫長的演變過程。表現在:
1.當代的每一個民族,雖然形成的歷史時期不同,但在民族形成以後的發展中,沒有哪一個自起源到現在始終保持著當初的完整性和獨立性,相反,都摻雜有其他民族的成分,先後融合、吸收、同化、滲入了許多其他民族成員。那些被同化或收入的民族,有的在歷史上已經消失了,有的其分支又與他民族溶合後形成了另一個新的民族。
2.多數民族在形成初期都經歷了由血緣關系向地緣關系轉化的過程,首先是通過民族活動范圍的大體確定,使民族共同體得到進一步地穩定與發展。但不同民族向地緣關系轉化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是通過建立獨立的民族地方政權來實現的,是在先產生國家政權的基礎上,逐步使部族之間在經濟活動生活習慣、語言與意識等方面趨向一致,從而 完成民族的轉化。如藏族、蒙古族、滿族、白族、彝族等。
有些民族,從沒有獨立建立過國家政權,是通過中央政府設置行政機構的方式,使他們的地緣關系得到確定,而後逐步完成民族的轉化。這樣的民族較多,苗、瑤、侗、壯、土家、黎等民族都屬於此種情況。
3.民族起源的遠祖先民出現的時代相差非常懸殊,但完成民族的轉化、形成為一個獨立民族的時間卻非常接近。當代民族的遠祖先民,有的遠在舜禹時就存在了,有的在商周時出現。藏族的先民室韋是南北朝時才出現的。最早的與最晚的相差二千多年。但民族形成的時間,絕大多數是在唐代至宋代期間。唐宋兩代是我國當代少數民族最重要的形成時期。只有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個別民族,由於流動性大,無穩定的活動地域,或由於其他原因,形成時間稍晚了些。如回族、哈薩克族形成於明代。最早的與最晚的相差只有五六百年。這是由於到唐代,封建中央政權更加鞏固,封建經濟高度發達,疆域不斷擴大,行政區劃逐漸穩定。這些對連續地區少數民族的轉化與形成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在民族地理分布的演變方面。當代少數民族都經歷了多次重新再分布的問題。歷史上每一個民族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具有共同的地域范圍。但是這些民族形成初期確定下來的共同地域,隨著民族的興衰和發展,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大體有三種情況。
1.有些民族,自形成以後其活動的地域范圍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始終保持著當初的狀況。南方多數民族基本上都屬於這種類型。如藏族自七世紀吐蕃興起時就活動在現在分布的高原大部分地區;彝族一開始形成時就居住在雲南西部橫斷山區和以四川大、小涼山為中心的兩個地區,直到現在仍然保持著這種分布格局;黎族的先民早在三千年前就居住海南島上,以後雖然由於漢族的遷入,使他們的范圍逐漸縮小到五指山及其以南地區,但從來沒有擴大到海南島以外地區。其他一些民族,如台灣島上的高山族、湘鄂川黔交界處的土家族,以及廣西的壯族、侗族等,現在的地理分布與民族形成初期的活動范圍基本一致。
2.多數民族形成以後,由於政治歷史和社會經濟等原因,有的分布地域范圍比原來的擴大許多,有的與原來的發祥地已毫無地域聯系。滿族和蒙古族,他們的發祥地分別在東北黑吉兩省的白山黑水之間和蒙古高原東北部的草原地區,以後這兩個民族都統一了全國,建立了中央王朝,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和統治全國的需要,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被推翻後雖然大部分已撤走了,但目前的分布范圍仍然遠遠超出當初的東北和蒙古地區。發祥地在遼寧的錫伯族、發祥地在大興安嶺周圍地區的達斡爾族、發祥地在新疆的維吾爾族,明清兩代,由於軍事征調,一部分離開了發祥地,錫伯族、達斡爾族到了新疆,維吾爾族到了湖南、雲南等地。還有原新疆的哈薩克族,建國前因受反動軍閥盛世才的迫害,一部分被迫流散到甘肅青海等,至今仍有一些哈薩克人居住在那裡。
3.我國當代少數民族的地理分布中,還有一些跨國的現象。這也是在民族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的。屬於這種類型的民族有:朝鮮族,是形成於朝鮮半島而後遷移到我國來的,並一直保持著本民族的獨立特徵;蒙古族,由於歷史政治的原因,一部分居住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哈薩克族,原來起源、形成和活動地區,都屬於中國的領土,後來因為沙俄割佔了我國大片土地,並推行「土歸民隨」的政策,使哈薩克族的相當一部分成了前蘇聯的國民;其他如南方的傣族、苗族等,發祥地都在我國境內,後由於遷移流動,一部分分布在緬甸、泰國、寮國、越南等鄰國境內。
⑦ 中國即將消失的少數民族
1)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是世居我國東北部地區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據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鄂倫春族人口為8659人。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沒有文字,現在主要使用漢語漢文。
鄂倫春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黑龍江省北部的呼瑪、遜克、愛輝、嘉蔭等縣。黑龍江省有鄂倫春族3871人,占鄂倫春族總人口的47%;內蒙古自治區有3573人,佔44%。
2)獨龍族
獨龍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雲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獨龍語,沒有本民族文字。
獨龍族原有原始群婚的習俗,現已不存在。男女均散發,少女有紋面的習慣。獨龍族人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獨龍族,人口為6930人(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主要分布在雲南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3)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為蒙古人種的西伯利亞類型,有本民族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有以阿拉伯文字為基礎的文字,主要信仰為伊斯蘭教。
塔塔爾族族稱為自稱「tatar」 一詞的音譯,在漢文史籍中常被譯為「韃靼」、「達怛」等,主要分布於中國新疆、俄羅斯聯邦、烏克蘭、巴爾干、哈薩克等國家和地區,民族主體位於中國境外。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塔塔爾族在國內共有3556人,是中國境內人口最少的民族。
4)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也有觀點認為應歸入那乃次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爾字母來記錄語言,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
赫哲族主要分布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余脈,集中居住於三鄉兩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八岔赫哲族鄉、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市敖其鎮敖其赫哲族村、撫遠縣抓吉鎮抓吉赫哲族村。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5354人。
5)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珞巴族人口數為3682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渝地區,主要從事農業和狩獵[2]。珞巴族有自己的語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
6)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國台灣地區南島語系各族群的一個統稱。2010年,總人口為4009人。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台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區。高山族聚居地區主要在台灣中部山區、東部縱谷平原和蘭嶼島上。
(7)中國歷史上消失的民族擴展閱讀:
2010年第六次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普查:
1.壯族16926381
2.回族10586087
3.滿族10387958
4.維吾爾族10069346
5.苗族9426007
6.彝族8714393
7.土家族8353912
8.藏族6282187
9.蒙古族5981840
10.侗族2879974
11.布依族2870034
12.瑤族2796003
13.白族1933510
14.朝鮮族1830929
15.哈尼族1660932
16.黎族1463064
17.哈薩克族1462588
18.傣族1261311
19.畲族708651
20.傈僳族702839
21.東鄉族621500
22.仡佬族550746
23.拉祜族485966
24.佤族429709
25.水族411847
26.納西族326295
27.羌族309576
28.土族289565
29.仫佬族216257
30.錫伯族190481
31.柯爾克孜族186708
32.景頗族147828
33.達斡爾族131992
34.撒拉族130607
35.布朗族119639
36.毛南族101192
37.塔吉克族51069
38.普米族42861
39.阿昌族39555
40.怒族37523
41.鄂溫克族30875
42.京族28199
43.基諾族20899
44.德昂族20556
45.保安族20074
46.俄羅斯族15393
47.裕固族14378
48.烏孜別克族10569
49.門巴族10561
50.鄂倫春族8659
51.獨龍族6930
52.赫哲族5354
53.高山族4009
54.珞巴族3682
55.塔塔爾族3556
56.此外,未識別民族人口640101
⑧ 中國從歷史上到現在,消失的少數民族有哪些
這是個很難說得清的問題。首先,民族的概念是現代產生的,古代沒有民族的概念,更不存在專少數民族之說。再者,屬咱們現在所謂「漢民族」是不同的所謂「民族」,在接受中原文化的基礎上融合形成的,不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古代的所謂「民族」究竟有多少,自身如何分化,相互如何融合,目前沒有證據能作出全面的反映,也就無從知曉消失的所謂「少數民族」到底有多少。
⑨ 中國歷史消失的十個民族,各自的歸宿在哪裡呢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有很多個少數民族,曾經先後登上歷史的舞台。但是由於多種原因,使得它們在短暫的演出後,又匆匆的走下歷史的舞台,最終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一、匈奴:在東漢時期,匈奴的主體基本被漢族消滅,剩餘的部分逃往至西亞、東歐一帶,現在的匈牙利就是匈奴的後裔。但是也有一些學者持反對意見,認為匈牙利並不是曾經的匈奴人。
二、東胡:這個民族是活動在中國東北的游牧民族,秦漢時期,匈奴剛興起時,曾被東胡欺負。之後東胡漸漸衰落,最終被匈奴所滅。
十、羯族:其實羯族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它只是匈奴的一個分支,而且存在的時間也很短。五胡亂華時期,羯族稱霸中國北方地區,建立後趙政權。冉閔消滅後趙政權,並下令屠胡,幾乎殺光了羯族。侯景之亂,羯族被南梁滅族,從此消失在歷史中。
⑩ 中國歷史上哪些民族被融合消失了
就我所知:有契丹。反駁上面的,女真並未完全融入漢族而消失了。實際上,女真回就是後來的滿族。現在還是答一個民族。契丹現在是沒聽說過了,如果像真苗大俠說的那樣,也是和其它民族融合而成另一個民族了,就像回族的融合過程。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匈奴,匈奴經過兩漢後,確實融入到漢族血統中來了,比方說現在許多的劉姓,就有匈奴的血統,眾所周知的是和親事件。這是一個相當有力的證據。 另外:鮮卑、渴、氏、羌,鮮卑也曾改過漢姓。不過取姓較多,不太記得了。就這些吧,一時想不太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