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夏朝之前的歷史
早在千年之前就有學者對上古那些所謂帝王的歷史產生過懷疑,原因很簡單,西周以前沒有文字確切的文字記載。很多學者仍然相信夏的存在,因為根據實際的記載,夏後商帝的世系十分完整,而且所有的文獻都沒有異議,如果有人瞎編,總不會眾口一詞吧,其次這些人的行為和三皇五帝有顯然的不同,這些人並沒有什麼奇形怪狀,他們行的也完全是人事,沒有絲毫的神性。其實,要說中國最早的沒有異議的世系表並不是夏朝的世系表,所有的文獻記載都眾口一詞的記載了從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象所謂虞的六代世系,要知道,夏朝世系倘若不算上那個神乎奇技的禹也不過十三代而已。按照司馬遷的說法,這樣的世系至少在他那個時代還是可信的,不論是當時,還是後來都沒有人對這個世系提出過疑義。相比較而言,三皇五帝的記載就要荒誕的多了,那樣的描述只能是人們相信他們並不存在於人間,若不然,中國人豈不是就像耗子一樣,一代不如一代。按照西周以來的文獻記載,商是基本可信的,因為他了解到中科院國學所考古分所的人員在前年就開始不斷的文獻記載中的商朝都城的遺址安陽去考古,不但發現了商代規模巨大的都城遺址,而且在甲骨上發現了復雜的文字,而當時國學所的所長王國維等人早在多年以前就開始研究這種文字,現在又通過新發掘的大量的甲骨而獲得了巨量的資料,他們初步研究後認為,這些文字是中國西周以來文字的直系祖先,通過媒體的廣泛報道,國內外已經普遍認為商代是中國可信歷史的開端。而至於夏朝,那還在存疑之列。
『貳』 都知道夏朝是中國歷史第一個朝代,那夏朝之前是什麼朝代
要想了解夏朝之前是什麼朝代,首先得了解一下夏朝是什麼朝代?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明確分封制和封建宗法制的朝代是周朝,周朝是分封制為主導的國家聯盟,諸侯國臣服於周天子,向周天子進貢,同時隨同周天子對外征戰,諸侯國與周朝中央是君臣關系,但諸侯國是相對獨立的。
原始部落
比如黃帝時期,古華夏大地,並不是只有黃帝部落,還有炎帝部落和東方的九夷族部落,也就是蚩尤部落,後來經過一系列的兼並戰爭,統一成為華夏的始祖,同時當時已經是父系社會,一位父親可能生下眾多的兒子,然後兒子又生兒子,不斷的生育繁衍,就形成了眾多有血緣關系的不同部落,這些所有的部落共同尊中央王室部落的首領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唐堯、虞舜為帝,可以稱之為七帝時期,也可以稱之為華夏部落聯盟期。
『叄』 中國夏朝之前的歷史
]夏朝[/b](約為前年—約前1600年),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夏朝滅亡。約400年,後為商朝所滅。
由於夏朝沒有文字直接流傳下來,所以,長期以來對其了解還主要依賴古代文獻的記載,包括夏朝的國王、官吏、軍隊以及刑獄情況。現代以來,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遺址中大型宮殿、墓葬以及許多青銅器的出土,則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作為禪讓的夏朝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況。
[b]夏世系[/b]
夏朝君主於古籍中被稱為後、夏後、夏後氏,亦有稱之為帝者。自啟至桀凡十三代,十六傳,歷四百七十二年(一說四百三十二年),是為後人所推算。如夏代的開始從夏禹算起,自禪讓至履癸(禪讓),則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後經過了四百餘年.
1、啟——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不降——11、扁(局、禺)——12、胤甲——13、孔甲——14、皋(吳、皋苟)——15、發(發惠)——16、履
[b]夏朝的建立[/b]
標志著漫長的原始社會被私有制社會所替代,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但是,一種新制度的建立,必然會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夏啟即位後,在鈞台大宴各地首領,以期對他的地位予以確認。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不出席鈞台之享。夏啟發兵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這次戰爭的勝利,使新生的政權得到初步鞏固。
一種新制度的建立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一個新政權的產生,也面臨缺乏統治經驗的問題。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政權,即使是在起進步作用的上升階段,也改變不了統治者剝削、掠奪和貪圖享樂的本性,統治集團內部圍繞權和利的爭奪成為不可避免。因此,夏啟死後,出現了五子爭權斗爭。太康即位後,政事不修,沉湎於酒色之中,有窮氏的首領羿乘機奪取了政權。直至後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殺,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幫助,組織夏的舊部,積蓄力量,乘寒浞內部混亂之時,出兵打敗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奪回了政權,才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這就是夏代歷史上出現的「太康失國」、「後羿代夏」和「少康中興」的事件。
夏代末年,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夏桀即位後不思改革,驕奢淫逸,築傾宮、飾瑤台,揮霍無度。他日夜與妹喜飲酒作樂,置百姓的困苦於不顧,百姓指著太陽咒罵夏桀。大臣忠諫,他囚而殺之。四方諸侯也紛紛背叛,夏桀陷入內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湯看到伐桀的時機已經成熟,乃以「天命」為號召,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奮力進攻,以執行上天的意志。鳴條之戰,商湯的軍隊戰勝夏桀的軍隊,桀出逃後死於南巢,夏王朝從此滅亡。一個強大的國家經歷了四百餘年歷史,卻被一個小國所滅,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震驚與思考,所以後來出現了「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的告誡。
由於流傳至今有關夏代的史料十分匱乏,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但是《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該書《殷本紀》中記的商代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因此《史記·夏本紀》中所記的夏代世系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可信的。這樣,在考古學家對安陽殷墟、鄭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質文化遺存有了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課題,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質文化遺存,進而恢復夏代歷史。
古史學家依據文獻資料,提出有兩個地區可能是夏人的活動地區:一個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縣和洛陽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區。因為傳說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大多同這兩個地區有關。1959年開始「夏墟」調查,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來在豫西、晉南開展了一系列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標逐漸縮小。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以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包括二里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和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對象,並對夏文化問題發表了各種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目前學術界對哪種遺存是夏代文化還沒有形成共識。但是無論是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還是「二里頭文化」,均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資料,它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b]夏朝的疆域[/b]
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當時夏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夏王朝建都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的東部)、酌鄩(今河南省登封的西北部)、安邑(山西省夏縣西北部)等地。
[b]夏朝的科學技術[/b]
在夏代,農業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造酒,夏王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探索出農事季節的規律,現代仍舊流行的有時稱為夏歷的農歷就是那個時代發明的。
禪讓有一定發展。有一大批奴隸從事畜牧工作,還有一些專門從事畜牧業的氏族部落。馬的飼養得到很大重視。此外製陶業在夏代可能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極為重要的行業。至於青銅器,中國已經發現了二里頭文化的銅刀。如果二里頭文化被認為是夏朝時期的文化,那麼這件青銅器就是夏朝時期的。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夏朝都城出現了車,但還不能確認是人力車還是馬車,因為車轍只有1米寬,和商朝的2米寬車轍不同,禪讓已經確認使用馬車了。
『肆』 中國古代夏朝 之前 所謂的朝代叫什麼
中國古代夏朝之前有一個所謂的朝代是虞朝。虞朝 (約公元前36世紀-約前21世紀 ),中國歷史上一個可能存在過數百年的王朝,在夏朝之前。舜是虞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 。有虞氏是上古時代的一個方國或部落,也是夏以前的一個獨立的朝代。古史傳說中著名的聖王舜,就是有虞部落的首領。
歷史學家對夏商周之前是否有虞朝存在不同看法。一種較普遍的意見認為,夏商周之前沒有虞朝。夏代以前,明確稱道的政治事跡,只有堯、舜、禹相禪讓一事,以舜(有虞氏)來說,在位僅五十年,這作為一個朝代而言,是難以成立的。另一種意見認為,虞朝是古代史中實際存在很長時期的一個朝代。《韓非子·顯學》載:「虞夏二千餘歲」。按此說法,有虞氏決非只有一代五十年。另外,根據《國語》、《左傳》等史料記載,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有:幕、窮蟬、敬康、句芒、蟲喬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戲、虞閼父、胡公滿等15個名號。
(4)中國夏朝以前的歷史擴展閱讀:
唐堯與虞舜的並稱。亦指堯與舜的時代,古人以為太平盛世。唐朝,是上古時代唐堯建立的王朝,後世之人經常把唐朝與虞朝並稱,史稱「唐虞」。堯執政初期,還沒有基本的國家制度,國家只是部落聯合體,非常鬆散,不利於國家的統一管理,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後,開始建立國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系統的政治制度,為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史稱唐朝。
唐堯去世後,唐朝宣布告終,虞舜正式建立虞朝,史書把唐堯禪位後的二十八年稱為唐虞之際。虞朝,是唐堯死後建立的王朝,他繼承了唐堯時期的一切政治遺產,包括人才的任用和國家的體制,都是延續著唐堯時期的制度。堯死以後,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
唐堯和虞舜沒有特別的記錄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夏朝本身年代久遠,文字記錄也未發達;也可能是夏王朝自知取代虞朝,無論如何論證也實際難以服眾而故意以各種方式乾脆徹底埋沒虞朝的歷史,使得後來人幾乎根本無法知道虞朝的存在;也很可能是儒家創始人為了美化古代,而刻意把虞朝說成是禪讓時代。
『伍』 中國夏朝之前的歷史(大禹之前)
黃帝和炎帝都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國原始社會後期,是兩個部落的首領。當時,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居住在現在陝西省境內的黃河邊上。後來,又先後沿黃河兩岸向東部遷移。為了爭奪一塊土地,炎帝族同住在中國東部的九黎族發生了戰爭。九黎族的首領蚩尤打敗了炎帝族。炎帝族向黃帝求援,他們聯合起來打敗了蚩尤。九黎族失敗後,一部分逃到了南方,另一部分加入了炎黃二族。後來,炎帝族和黃帝族也發生了沖突,炎帝族失敗後,加入了黃帝部落,黃帝族的力量就更大了。從此,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的一部分在黃河流域定居下來,繁衍生息,構成了華夏族的主幹。他們共同開發了黃河中下游地區,使這里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從此,這些原來不同部落的居民,都認為自己是黃帝和炎帝的後代,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現在,在陝西省黃陵縣松柏常青的橋山上,還保留著黃帝陵和黃帝廟;湖南省炎陵縣也保留著炎帝陵。黃帝和炎帝的子孫們,世世代代緬懷這兩位中華始祖的豐功偉績。
『陸』 中國在夏朝之前的歷史是什麼 夏朝之前有什麼傳說
夏朝之前就是三皇五帝時期,大抵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專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有屬巢(巢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分別代表蒙昧時期的低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系家長制的部落聯盟盛期及其解體時或原始社會末期實行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一些部落酋長或軍事首長人物。
『柒』 在夏朝之前是什麼朝代
在夏朝之前是沒有朝代的,但是在夏朝之前的奴隸社會是炎黃是在公元前2697年-約前2599年河北涿鹿,神農炎帝 軒轅黃帝;堯唐是在約前2357年-約前2262年在今山西臨汾, 唐帝堯;舜虞是在約前2262年-約前2029年在今山西永濟, 虞帝舜。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
(7)中國夏朝以前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遠古時代指的是夏、商、周以前的時代,距今4000年以上,在中國,重慶市巫山縣發現的「巫山人」化石,有200萬年的歷史。此外,還發現了許多古人類化石,如年代稍晚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等,數量很多、分布地域也很廣。在遠古時代,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只有靠集體的力量才能生存。人們各盡所能、共同勞動、平均分配食物。為了生存與發展,他們必須選舉公正、賢能的人當首領,以帶領大家進行生產、抵禦外來的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