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高中世界歷史階段特徵

高中世界歷史階段特徵

發布時間:2021-02-03 12:03:50

『壹』 世界近現代史四個時期的階段特徵和主要內容

世界近現代史階段特徵:
一、工場手工業時期(16-19世紀初)
這一階段的基本特徵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封建自然經濟走向瓦解,資本主義制度在一些國家內開始確立。具體表現:
1、經濟上: (1)14-15世紀,歐洲生產技術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形成直接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貨幣地租的出現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農村中發展起來。 (2)新航路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商業革命」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歐洲貿易中心轉移,「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成長。
2、政治上: 在荷、英、法、美等國,新的階級力量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要求當權發展資本主義,這樣,這些國家先後爆發革命或戰爭,這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充分,還未對封建自然經濟形成優勢,反映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上,就是革命過程的曲折與反復,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較少。
3、思想上:在資本主義萌芽階段,出現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矛頭指向封建社會,在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出現了啟蒙思想,在反動教權主義的同時,還批判專制主義,啟蒙運動不僅解放了思想,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為資產階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設想。

二、蒸汽機時代(19世紀初-70年代)
基本特徵:
在工業革命推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許多國家和亞洲的日本確立,資本主義世界 體系初步形成。資本主義經濟戰勝封建自然經濟。確立了世界經濟的統治地位。 具體表現:
1、經濟上: 18世紀60年代開始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標志著資本主義工業開始從手工工場階段向大機器生產過渡,1840 年前後機器製造業的建立,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19世紀初期工業革命已在世界范圍內展開。19世紀中期,法、美完成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以後,俄、日也開始了工業革命。
2、政治上: (1)歐洲封建君主們在聯合打敗拿破崙後,瘋狂進行反攻打算,殘酷鎮壓各種革命活動,歐洲大陸一片 黑暗。隨著工業革命在世界范圍內擴展,為工業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的確良848年革命摧毀了維也納會議確立的反動秩序,並為新的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2)19世紀60、70年代,隨著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和工業資產階級的壯大,它們希望進一步清除 發展道路上的障礙,促進資本主義更快發展。因此,歐美各國分別通過不同的方式為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障礙,亞洲的日本也經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至此,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起來。
3、思想上: (1)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亞當`斯密的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理論,因為適合了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逐漸流行起來。自由主義取代重商主義成為主要的經濟思想。 (2)工業革命的深入,也使得資本主義制度制度的各種弊端暴露,工人運動興起,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類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革命實踐,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4、鎮壓工人運動: 資產階級在繼續反封建的同時,其階級的反動性日益增長。
5、殖民擴張: 對原料和市場的強烈需求,促使資本主義國家更加積極地對外擴張。其中,英國和俄國表現最為突出。擴 張加劇了列強之間的矛盾,克里米亞戰爭是這一矛盾的突出表現。資本主義列強的擴張,一方面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沖擊了這些落後地區的社會體制。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三、電氣化時代(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這一時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擴展和深化的過程。具體分為兩個階段。
1.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階段特徵: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世界歷史進入電氣時代,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壟斷資本主義形成,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壟斷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內政外交產生巨大影響,對內壟斷組織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對外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加緊侵略擴張。 具體表現:
1、經濟上: (1)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到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壟斷組織。以科學技術為先導,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手段,以壟斷為生產組織形式,從此成為一種經濟模式。 (2)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美國和德國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們更多地採用新技術、新設備,壟斷經濟發達,再加上其它有利的條件,經濟發展步伐最快,超過英國和法國。英國和法國由於技術設備落後,資本大量輸出,過早地偏離發展工業經濟為主的道路,走向資本輸出為主的道路,因而經濟發展緩下來,日本通過對內大力發展工商業,扶植壟斷經濟,對外竭力進行侵略擴張,使經濟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強國。俄國在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之後,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較大的發展,但由於封建殘余勢力的束縛,仍遠遠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2、政治上: (1)壟斷資產階級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 (2)由於國情不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出現了兩種類型: 第一類是走政治民主道路國家,以英、美、法三國為典型;第二類是走專制主義道路的國家,以俄、日、德三國為典型,這是帝國主義政治發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現。
3、思想上: 政治、經濟領域里的巨大變化,反映在思想領域,原來支配資產階級思想界的自由主義思潮日漸衰微:社會主義思潮中出現了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分裂,在雙方的斗爭中,馬克思主義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並在斗爭中得到豐富和發展,形成了列寧主義。
4、殖民擴張上: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乃到壟斷的形成,資本輸出和瓜分世界成為這一時期帝國主義的共同要求。20世紀初,整個世界被帝國主義在經濟上、領土上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也最終形成了)。這表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在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的斗爭中,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加劇,最終導致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2.兩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45)
基本特徵: 一戰後初期,歐洲各國普遍出現經濟衰退、政局動盪的現象。到了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相對和平發展的局面,各國經濟開始復甦、繁榮。但好景不長,30年代經濟大危機的出現,使各國開始面臨更嚴重的政治危機,紛紛尋找出路,原有的國際體系開始崩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具體表現:
1、經濟上: (1)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戰爭破壞嚴重,英、法經濟凋敝、衰退,德、意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但美、日兩國從一戰中受益拓寬了海外市場,由戰前的債務國變為債權國,實力大增,國際經濟力量結構發生變化。英國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鎊的地位發生動搖,美國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2)在美國「金元「幫助下,西歐經濟在戰後迅速恢復。資本主義國家在1924年後,進入一個相對穩定和短暫的經濟繁榮時期。(3)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一場空前規模的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為了克服危機,美、英、法等國採取的方法是在維護自由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的國家干預,其中尤以美國的羅斯福新政為典型。德、日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及相關的民用工業,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同時發動對外戰爭,轉嫁危機。
2、政治上: (1)戰後初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革命運動一度高漲,到20年代中期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相對穩定的局面。 (2)經濟大危機後,英、美、法堅持走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道路;德、日則建立法西斯專政,形成了歐亞戰爭策源地。在法西斯侵略面前,英、美、法推行了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導致了二戰的爆發。 (3)法西斯的侵略擴張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也損害了英、美等國的利益,它們對法西斯的態度由縱容到反擊,世界反法西斯聰明建立,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四、電子信息時代(1945- )
基本特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普遍經歷了「恢復-繁榮-滯脹-穩定發展」等四個時期,西歐和日本的崛起,動搖了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正式形成與發展,帝國主義推行霸權政策和新殖民政策,是二戰以來資本主義政治發展的主要表現。 具體表現:
1、經濟上: (1)二戰結束到50年代初,西方各國依靠美國的援助,迅速恢復生產。50年代初到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使經濟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時期,被稱為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其中,日本和聯邦德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尤為突出。但是,由於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並未解決,70至80年代,西方國家發生嚴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陷入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交織的「滯脹」狀態。 (2)1944年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1947年在美國的倡導下又成立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這既是戰後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開端,也成為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權地位確立的標志。60年代末,美國的經濟地位由於日本、歐共體的崛起而發生嚴重動搖。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喪失,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區域集團化和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趨勢在迅速增強。(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殖民體系全面崩潰之後,依然在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基礎上,利用科技和資本優勢,變相掠奪剝削第三世界國家,加強經濟的滲透和控制。
2、政治上: (1)「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起來,國家和政府的職能進一步加強,它的本質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發展,它為適應生產力而產生,又進一步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但是它沒有也不可能根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2)「二戰」後初期,歐洲力量嚴重削弱,美國經濟軍事實力增強,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地位,西歐、日本惟美國馬首是瞻。70年代以來,美國霸主地位嚴重動搖,形成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 (3)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對抗,形成了「冷戰」局面。隨著蘇東劇變,冷戰局面結束,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

『貳』 各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徵

1、先秦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生產力不斷進步,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模式確立;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2、秦漢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的時代,開創並鞏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農耕經濟進一步發展;

3、魏晉南北朝

是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中央集權遭到嚴重削弱,封建國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現融合的局面。江南地區經濟得到開發,中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4、隋唐

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完善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封建經濟空前繁榮,對外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文化輝煌燦爛,以中國為中心形成了中華文化圈,對當時的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5、宋元

是我國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時期。中國由分裂逐步走向統一,以漢族為主的兩宋政權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戰爭一度頻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進一步走向融合。全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超過了前代,中國的封建經濟高度發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達到我國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國繼續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6、明清

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時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農耕經濟高度繁榮,手工業、商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與此相適應,明清文化異彩紛呈,但與世界相比,由於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中國未能與時俱進、與世界同步發展,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而衰,逐漸落伍了。

『叄』 高中歷史分為幾個階段,幾個時代。

高中歷史
一、時間:從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建立秦朝。

二、本期歷史的分期:本期中國歷史包含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形成時期三個階段。

1、原始社會時期:原始社會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由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組成。父系氏族公社後期到奴隸社會誕生之間這段歷史則被稱為歷史傳說時期。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方面看,原始社會經歷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兩個階段。

2、奴隸社會時期:中國奴隸社會的歷史可分為四個歷史時期,即:
(1)、奴隸制的創立(奴隸社會的開始)時期——夏朝,統治時間為前21世紀到前16世紀中期。公元前21世紀,大禹傳子,夏朝建立,我國進入奴隸社會。從「禪讓」到「世襲」,從「天下為公」到「天下為家」,是私有制發展的結果,是階級對立的產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奴隸制發展時期——商朝,時間為前16世紀中期至前11世紀中期。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奴隸制經濟和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商朝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大國。商朝高度的奴隸制文明,在世界歷史上有重要地位。
(3)、奴隸制的強盛時期——西周。統治時間為前11世紀中期至前771年犬戎破鎬京,都城在鎬京(今西安)。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西周的統治者實行井田制和分封制,鞏固了奴隸主的統治,擴展了奴隸制的國家和疆域。
(4)、奴隸制的瓦解時期——春秋,時間為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前476年。春秋時期的主要歷史特點是諸侯爭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東周開始,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東周王室衰微,大田諸侯爭霸。「春秋無義戰」,爭霸戰爭實質上都是為了滿足奴隸主擴張領土和掠奪財富的私慾,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學生的災難和痛苦。這時,以奴隸制土地國有制為基礎的井田制開始瓦解,我國奴隸社會走向崩潰。

4、封建制的形成時期——戰國: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瀛政統一中國。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是一方面戰國七雄為統一全國而繼續征戰不斷,另一方面地主階級展開強大的變法運動,以改良的辦法在中國確立起了封建的政治制度。

『肆』 1991-2016世界歷史階段特徵

這一時間段的階段特徵就是亞洲經濟崛起
然後伴隨的是經濟的世界化
然後地球村逐漸展現
科技迅速發展

『伍』 高中歷史中國18401895歷史階段特徵

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一)19世紀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初步形成時期,又稱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時期。
1、政治:
(1)列強入侵,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加深;(一鴉(1840-1842),二鴉(1856-1860))
(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斷增強;抗爭:①虎門銷煙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革命: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年)
是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體現:持續時間14年,《天朝田畝制度》;體現時代特徵:任務:反封建反侵略
主張: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資政新篇》,結果:聯合絞殺,宗教:外來宗教。
2、經濟:
(1)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①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②自然經濟逐漸解體;③近代工業出現:外商企業;
(2)工人階級產生
(3)社會生活:西方生活方式開始傳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會習俗開始變化。逐漸多元化:服飾:西裝、長袍馬褂並行不悖;上海成為租界;在華傳教士辦報;
3、思想:向西方學習,萌發新思潮:林則徐和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僅停留在器物層面
4、外交:閉關鎖國的局面逐漸被打破,中國被迫日益對外開放。從「夷務」到「洋務」

『陸』 公元前八世紀到三世紀世界史階段特徵是什麼

這一階段世界史階段的特點,主要就是出現了許多個文明中心的發展,比如說古中國和古印度。

『柒』 世界市場形成階段性特徵是什麼高中歷史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階段性特徵明顯

第一,15-18世紀,世界從相對隔絕到聯系日益加強,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並不斷擴大。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也開始了早期的殖民侵略擴張。新航路開辟後,大量金銀財富由美洲湧入歐洲,非洲的黑人奴隸、亞洲的香料珠寶給歐洲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商業革命使歐洲商貿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性對外貿易主要通過大西洋,英法荷成為商業強國,阿姆斯特丹、倫敦成為世界貿易中心。歐洲與世界各地的商業貿易迅速擴張,商品種類與流通量成倍增長,商業經營方式也隨之發展。歐、亞、美、非洲聯系加強。18世紀中期,英國確立殖民霸權,擁有廣闊的海外市場。這一時期,交易所、股票、銀行、保險、公司等「市場擴展的制度性保障」建立起來。
第二,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工業國到世界各地搶占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把許國家和地區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成為經濟附庸,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工業革命造成了人類相互依賴的物質基礎,密切了國際交流,擴大了新興工業世界的范圍,加速了各國各地區間的商業流通。進入世界市場的商品種類發生重大變化(棉紗、紡織機、鐵製品、運輸工具、半成品、原料)。盡管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但已越來越按同一市場的機制運行。「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雛形已大體形成。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社會的真實任務是建立世界市場(至少是一個輪廓)和以這種市場為基礎的生產。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隨著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的殖民地化,隨著中國和日本的門戶開放,這個過程看來已完成了』」。

第三,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列強掀起瓜分狂潮,世界被瓜分殆盡,世界市場迅速發展。此前的世界市場是商業資本占統治地位的市場。進入壟斷階段後,壟斷資本家兼商人、生產者和銀行家三重身份。世界市場由原來的商品銷售市場為主發展到兼有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這兩個新的內容。建立在新技術革命基礎上的國際交通、通訊業是世界市場的技術保障;形成了世界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世界貿易規模有了極大的增長;世界貿易格局發生了變化,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國際條約盛行,主要有卡特爾瓜分市場的協定和各國的貿易條約,國際貿易條約和最惠國原則廣為推行。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地區在經濟上已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一部分

『捌』 外國從古代到現在的歷史階段特徵

1、古代希臘、羅馬(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是西方文明的源頭,為人類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留下了寶貴遺產。
1)古希臘文明:從公元前8世紀起,伴隨著奴隸制城邦的形成和發展,希臘工商業發展,推動了以雅典城邦為典型的民主政治的興起,並走向繁榮;同時,古希臘的文化取得了輝煌成就,其中人文主義思想對近代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2)古羅馬文明:公元前6世紀,羅馬共和國建立,為了緩和貴族和平民的矛盾,羅馬出現了第一部成文法;後來伴隨著羅馬的擴展和帝國的建立,羅馬法完成了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的過渡,並在查士丁尼當政時期,形成了完整的法律體系。

2、手工工場時代(16世紀至18世紀中期)
階段特徵: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
經濟上: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資本主義首先在義大利出現萌芽,然後在西歐國家出現;
政治上:歐美爆發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在西歐、北美開始確立;思想文化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解除了精神枷鎖,近代自然科學產
生,誕生了經典力學;國際關繫上,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錐形開始出現並進一步拓展。

3、蒸汽時代(18世紀後半期至19世紀中期)
階段特徵:自由資本主義發展。
經濟上:工業革命發生,工業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政治上: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德國完成統一並確立君主立憲整體;法國最終確
立共和政體;英國則進行了一會改革;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形成一股進步潮流;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進一步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誕生,社會主義思想有空想走向科學,
達爾文進化論使人們從神學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瓦特改良蒸汽機,為工業革命機器
生產提供了動力;
國際關繫上:伴隨著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初步形成,英國殖民霸主地位最終確
立。

4、電氣時代(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階段特徵: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
經濟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政治上: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思想文化上:電的發明和應用極大提高了生產力;
國際關繫上:各帝國主義國家加緊對外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
終形成。

5、1917年十月革命~1945年二戰結束
政治上
(1)俄國十月革命率先在資本主義世界的薄弱環節打開一個缺口,向世界宣告了一種新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2)帝國主義國家仇視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並進行了大規模的武裝干涉,國際關系一度十分緊張。
(3)隨著德、意、日等國家走上法西斯道路,國際局勢日益緊張,並最終把世界拖入了第 二次世界大戰的深淵。
經濟上
(1)面對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沖擊,羅斯福新政運用國家權利大力干預經濟,使資本主義經濟體制重心煥發出活力。
(2)蘇俄(聯)率先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道路,建立了史無前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曾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也有許多失敗的教訓。
思想文化上
(1)世界政治、經濟的變動影響了文學藝術事業的發展。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反傳統、反理性的現代主義潮流逐漸興起。
(2)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過渡。電影技術的發展與電視的發明,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各種新氣息,引起人們生活方式的悄然改變。

6、二戰結束以來
政治上
(1)二戰後,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對峙的「冷戰」格局。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對世界各國的安全與主權以及世界和平形成嚴重威脅。
(2)隨著歐洲各國、日本及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實力增強,它們擺脫美蘇控制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世界開始從兩級對立走向多極化。
(3)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崩潰。兩極格局結束後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國際形勢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但天下並不太平。
經濟上
(1)二戰後,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了許多新變化,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特點。
(2)在克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蘇聯先後幾次進行經濟改革,但由於積重難返,改革步伐艱難,效果不大。
(3)二戰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速度明顯加快。與經濟全球化相伴,經濟區域化趨勢也日益明顯。
思想文化上
(1)相對論和量子論的誕生使4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擴展到宏觀宇宙和粒子世界,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理論的突破帶動了電子計算機、原子能、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科學革命,科學技術新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2)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歐美盛行一種魚傳統戲劇風格廻異的戲劇流派——荒誕派。行動派音樂、美術發展也十分迅速。

『玖』 世界各階段歷史特徵

世界近代史階段特徵

一、前資本主義時代(14、15世紀--17世紀中葉)
14、15世紀到17世紀早期,歐洲正處在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的階段。
經濟方面,農業、手工業的技術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歐一些地區,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初期階段――工場手工業興起。商品貨幣關系也改變了農村的自然經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農村發展起來,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國際關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殖民主義國家開辟新航路,搶奪殖民地,開始用殖民主義的鎖鏈,把原來彼此孤立、隔絕的大陸連接起來。這也成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海外殖民掠奪,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物質基礎。
思想文化方面,經濟和政治關系的變動引起意識形態領域的變化,新興資產階級掀起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體現了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解除了封建神學的精神枷鎖。
政治方面,一方面是下層人民群眾反封建斗爭高漲,另一方面是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要求取得政權,兩者結合為革命奠定了階級基礎。16世紀後期,世界上爆發了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獨立後的荷蘭迅速發展成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

二、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世界近代史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從而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和發展、逐步形成世界體系和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因此,世界近代史是一個人類社會的轉型時期。其轉變的基本特徵有三:一為經濟方面,由閉塞的、分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商品經濟轉化;二是法治取代了人治,建立以法律為標志的國家權力,以取代以君主為代表的貴族特權;三是公民取代臣民,人民得以參與國事,擁有法定的權利與義務,人的價值和尊嚴得到前所未有的體現。

第一階段:工場手工業時期(17、18世紀)

本階段是資本主義的童年時期,亦稱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資本主義的成長和封建制度的衰亡,是這一歷史階段的中心內容。

1、資本主義發展:
①經濟:封建自然經濟走向解體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本階段經濟領域中的主要發展趨勢。這種變化是西歐封建社會內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受到了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地理大發現的有力推動。正是在新航路開辟以後,西歐各國出現了一個血腥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通過圈地運動、殖民掠奪和奴隸貿易等野蠻手段,西歐各國迅速積累起大量資本,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是歷史的進步,它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同時帶動了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反封建斗爭,並使世界各地區的聯系加強。但此時的資本主義從經濟發展上看仍處於初期階段,水平較低。此時占統治地位的生產組織形式是手工工場,分為分散的手工工場和集中的手工工場兩類,均由商人開辦,因此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並未截然分開,反而由商業資本控制著工業資本。由於受工場手工業生產能力的限制,這時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不充分,盡管代表著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但遠未對封建自然經濟形成優勢。而此時發展不充分的資本主義生產力水平,就決定了此時一些政治現象的特點:如,由於商業資本較工業資本為雄厚活躍,故商人、大金融家的力量較強,被稱為大資產階級。他們一般在本國的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處於領導地位。又如,由於資本主義經濟還未對封建經濟形成優勢,從而直接限制了資產階級的力量,故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一般都呈現曲折復雜的特點,往往遭到占優勢地位的封建力量的反撲。而革命成功後,充其量只能確立起資本主義社會的若干基本原則,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健全的資本主義社會。而當本階段接近終結時,世界上僅有四個資本主義國家(荷蘭、英國、美國、法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處於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後的社會形態中,資本主義遠未形成世界體系。這歸根結蒂是由於工場手工業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足以將封建制度徹底廢除,不足以改造社會,更談不上改造全世界。
盡管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已明顯暴露出來,各國發展各具特徵。西班牙、葡萄牙兩國最早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但殖民掠奪的財富並未轉化為資本,而大多用於統治階段奢侈生活的揮霍,因而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荷蘭在16世紀晚期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17世紀成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是其對外貿易、運輸等行業遠較工場手工業占優勢。這一特點不久就成為它在經濟發展中的弱點。17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發展也較為迅速。荷蘭的經濟地位和海上霸權很快就被擁有強大工場手工業的英國所代替。馬克思曾指出:「荷蘭作為一個優勢商業國走向衰落的歷史,就是商業資本在產業資本面前屈服的歷史。」這預示著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發展走向。法國本階段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也較快,18世紀成為歐洲大陸最發達的國家,其采礦和冶金業在全歐洲居於領先地位,絲織業和奢侈品生產也蜚聲國際市場。而俄國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均較為遲緩。17世紀在莫斯科、圖拉等地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但水平較低,並帶有很深的農奴制烙印。
②思想:商品經濟的突出特徵即為自由。因其只能通過市場運轉,而自由是進行市場活動的先決條件。商品市場上的買賣雙方、金融市場上的借貸雙方、勞動力市場上的僱傭雙方都要有選擇的自由、談判的自由、成交的自由和簽訂合同的自由。而取得這些自由的前提即人要有自由。由於商品經濟的這個基本要求,在本階段意識形態領域就出現了強調人的價值、尊嚴和權利的思潮,形成了以宣傳理性為中心的啟蒙運動。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斷,它以人的自然權利(天賦人權)來和封建主義的王權、神權和特權對抗,提倡自由平等、法治、社會契約和三權分立等主張。它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最充分的思想動員。同時,啟蒙思想家還為新的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了各種國家的政治構想,為日後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的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如美國1787年憲法就集中體現了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
③政治:上述經濟發展和意識形態演變的趨勢可充分說明,此時的人類社會正處在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進程中。這一過渡有共同的規律,但其經過的道路各不相同。歸納起來可分為革命和改革兩種方式。但在本階段,成功完成過渡的例子只有走革命道路的極少數國家,改革尚處於萌芽狀態。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僅爆發在少數資本主義發展較快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革命的成功創造了物質前提。舊的社會體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是造成爆發的根本原因。因為資產階級的力量並未強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國際環境的原因,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進程曲折多變。例如:英國革命有過幾次反復,法國革命則更為明顯,美國獨立戰爭也經歷了先挫折後勝利的轉變,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一般說來,在革命的第一階段,資產階級在革命前所追求的目標大體均已實現,這便是革命的基本成果。但由於封建勢力的反撲以及外來勢力的干涉,使革命必須繼續向前發展,必須大大突破預定的革命目標,才有可能鞏固既得的成果。當此任務完成時,這些超出革命預期目的的步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就必須在退回到成熟的起點上——即革命初期取得的那些革命成果。從階級關系角度分析,革命最初的領導者多是大資產階級及資產階級化的貴族(如新貴族、自由派貴族),人民群眾是資產階級的同盟軍,資產階級與人民群眾有一致的斗爭目標,但卻有不同的斗爭目的。當革命需要向前發展時,掌權的大資產階級就開始不能適應要求。此時主要的推動力量是下層群眾和革命陣營中更激進的派別。而最終革命成果得以鞏固和維護時,大資產階級又會重新執政。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主要表現在革命推翻了舊制度,使國家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資產階級掌握政權建立起資產階級專政,但政權組織形式有所區別。同時,這一時期的資產階級革命雖從時空觀念上講相去甚遠,但相互間卻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為美、法兩國的革命樹立了榜樣,而美、法兩國革命的聯系則更為緊密。
向資本主義過渡的另一條道路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推行者均為具有明智頭腦和長遠眼光的封建統治者。當國外已開始出現資本主義國家並明顯地顯示出先進性,而國內資本主義因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些統治者為維護封建統治,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而拋棄成法,採取一些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措施。這種改革不存在政權易手,有緩進、溫和的特點,其措施首先從經濟方面入手,極少涉及政治。對封建制度改革的力度相對較弱,封建殘余濃厚。因此,以改革的方式向資本主義過渡必定是個長期的過程。本階段並沒有以改革方式走完過渡全過程的事件。但這些改革均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從改革的背景和結果上看,反映了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必然性。
④殖民活動:在本階段,資產階級盡管只在個別國家掌握了統治權,但已經開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動。這是商品經濟特徵所決定的。在本階段,歐洲各國普遍推行重商主義經濟政策,一方面鼓勵本國發展工場手工業,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在海外大肆推行殖民擴張的政策,掠奪財富,賺取商業利潤。17-18世紀,荷蘭、英、法等國極力進行殖民擴張,成為繼西班牙、葡萄牙之後的新殖民強國。此時的殖民活動,以公開的殺人越貨式的殖民掠奪為主要方式,充滿暴力色彩,如公開掠奪貴重金屬、屠殺當地居民、黑奴貿易等。其基本動因即為資本原始積累。它在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同時,給被侵略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造成亞洲廣大地區的貧窮落後。

2、民族解放運動:
本階段民族解放運動的重心在美洲。由於在亞洲殖民勢力尚未充分滲透,只集中於南亞次大陸一帶和太平洋地區。而在非洲,殖民活動主要限於沿海地區,以進行奴隸貿易為主要形式。因此在亞非兩地,殖民勢力有限,民族解放運動尚未興起。而美洲是最早遭到西方殖民入侵的地區,此時已被瓜分完畢,受殖民活動的危害最大,殖民國家在這一地區的爭奪也較為激烈,所以該地區最早興起民族解放運動。在北美,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而受到英國殖民統治的阻礙,因此爆發了帶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民族解放運動,它的勝利為本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3.國際關系:
在本階段,西歐各國在對外進行殖民擴張過程中產生了尖銳矛盾,為爭奪殖民霸權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17世紀,英、荷兩國成為爭霸的主要對手;18世紀英法矛盾又逐漸突出。互相之間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這些戰爭從本質上說都是爭霸的商業戰爭。結果是英國先後戰敗對手,在18世紀後半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自18世紀90年代開始,歐洲各國對法國進行了連綿不斷的干涉戰爭。它帶有爭霸性質,是英法兩國爭奪殖民霸權的延續,也是法俄兩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的表現。但它更是歐洲資本主義力量和封建主義力量之間的一次斗爭。從結果上看,當時即使在資本主義力量最強的歐洲,封建勢力也要更為強大一些。

這上面也有:http://tieba..com/f?kz=107734400

閱讀全文

與高中世界歷史階段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