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解析

中國歷史解析

發布時間:2021-02-03 09:08:11

『壹』 中國的歷史流程圖詳解

三皇五帝 夏 商 西周 東周 春秋戰國 秦 西漢 東漢 三國 兩晉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國 宋 遼夏金 元 明 清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貳』 分析中國古代歷史的問題

分析歷史原因:抄1、總局性襲的:國家統一,政治清明;
2、經濟基礎:國力強盛,經濟發展;
3、上層原因: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
4、中層原因:選拔人才,善於納言;
5、下層原因:老百姓的擁護,通力合作,辛勤勞作。
分析歷史目的:為了加強各層次的聯系,發展交通或經濟,加強國家的統治。
分析歷史影響:分兩個層次(1)積極影響:促進了發展,加強了關系,鞏固了統治。
(2)消極影響:束縛了思想,扼殺了人才,造成了混亂。
從以上問題可以看出:政治、經濟、民心是我們人生的三要素。
而這些都是人的身外之物,所以:人只有在別人的生活中,才能活出個人樣。太執著於自我,會迷失的更遠......

『叄』 解析一下:中國沒有歷史,只有輪回。

輪回,中國這片大地上很多人都看透了,但卻沒辦法改變。

還有,可以說:

以前就是未來。

一次又一次走相同卻有點的路,卻又一次又一次地錯誤。

這樣會導致什麼呢?會導致貧富分化不可避免。 要是領導者說:你們的財富一直都是平均的。那肯定沒有人肯努力。這就是以前的大鍋飯,一切平均在社會發展中是不適應的。因為人類現在沒有能到達共產主義的高度自覺的奉獻的精神。這種關系在現行生產力下,是行不通的,也就只能由現在的:先富帶動後富。但……事實情況是別人努力得到的東西怎麼可能免費給你呢?

這種輪回不是可以用個人的意志改變的,而是以物質關系演化的。 最為簡單的例子就是: 一個高學歷家庭和一個低學歷家庭。 高學歷家庭孩子能接觸得到更好的教育,能考上更好的學校;而低學歷因為父母不知道怎麼教導,只能任由孩子玩鬧,輟學,打工。由古至今,都是如此。 而以治理國家或者企業的能力來說,大部分情況下前者優先於後者,不排除有先天領悟能力比較強的人。

這樣下去,兩個家庭逐漸發展起來,從而造成社會階級固化,上下層的人才沒法流通。從此下去,成為下層人民的家庭會逐漸沒有向上爭取的機會。社會的不滿增加不僅是下層,如果蔓延到中層,那這個國家基本就開始進入輪回的下坡路階段。對於一個社會,我不說朝代,因為朝代是中國秩序社會的體現,從人才流動角度看,戰爭的時候總比和平的時候流動力度大。但這不是在發展人才,而是在消耗人才。我們中國的輪回,就把這二者給兼顧起來。

活躍(革命)->固定(人才流動秩序建立)->固化(人才活躍峰值)->僵化(利益位置飽滿)->假活躍(改革)->僵化(利益秩序反撲)->活躍(革命)

在這個循環中進行。

切記,革命中,所謂的農民革命,說的好聽就是反抗壓迫,其實就是農民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到地主家搶糧了。

而最終重新建立秩序的,要對秩序有了解,所以重新建立秩序的,從來都不會是只懂打打殺殺的隊伍。

『肆』 歷史3解析

二十年(1956-1976)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失誤及其原因。教訓
一、探索。成功的探索。1.中共八大2.調整期 糾正農村 左傾錯誤
二、失誤。1.生產力「大躍進」。2、生產關系 人民公社化運動 3、文革十年

原因、客觀:中共對國情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 主觀、1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經驗 照搬蘇聯模式2對社會主義建設認識不足3違背經濟發展客觀規律4沒有正確認識處理左傾錯誤使之蔓延

三、教訓 1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國情出發 按客觀規律辦事2生產關系的調整必須適應當時生產力的發展3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4國民經濟必須按比例發展,搞好綜合平衡。

十年建設探索時期的失誤造成的危害
1、違背了經濟發展的規律,造成國民經濟比率嚴重失調
2、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嚴重挫傷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3、大煉鋼鐵破壞了生態平衡
4、也是造成三年經濟困難的根本原因

1953-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共產黨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特色和原因
一、特色:1經紀商,通過贖買的方式改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實現和平過渡 2政治上,實行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民主協商,於民主黨派長期並存,互相監督
二、原因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民族資本主義是先進的經濟成分,沖擊了封建自然經濟2民族資產階級和共產黨一起為民主革命的勝利作出過貢獻3民族資產階級願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勞動者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

經濟體制改革
1.必要性。,a。計劃經濟體制存在嚴重弊端,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發展,b適應世界技術革命的迫切需要
2.前提, 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3.目的。解放生產力
4.目標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措施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特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6.本質 是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原因。1.是計劃經濟體制束縛了生產力發展2改革開放以後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發展了生產力,積累了經驗3.鄧小平的南方講話中沖破了思想束縛,4.國際形勢發展的需要,特別是世界經濟全球化趣事,要求經濟改革有重大發展

1所謂市場經濟,是指建立在社會大生產基礎上的商品經濟,它是人類現代化進程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與所有制、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無關,它本身不存在「資」「姓」「社」的區別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的市場經濟,其特徵是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與其他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並存

標志。內容,黨的十四大,鄧小平的南方講話
特點。1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2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3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4以按勞分配為主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實行、、、的意義
1鄧小平南方講話和黨的十四大成為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標志2到21世紀,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3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上的奇跡3社會主義生產力的高速發展,使人民生活從總體上已經達到小康水平,並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邁進

黨的第十三屆三中全會
時間 地點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
中心議題 討論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3 主要內容 確
4 歷史意義 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 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的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也是在這一次會議上開始形成的,這次會議還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展開的原因
1.由中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中國是農業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農村,農村的穩定決定了中國的穩定,
2.在農村改革不會引起太大的動盪和風險,而城市多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現代化大生產,風險較大,
3.在經濟體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農民已經自發組織起來,實行包產到戶,成為改革的先聲.黨中央正是在綜合他們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對其加以肯定和推廣的。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1980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1988 中國設立海南省。海南經濟特區。
1984 天津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
1985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又相繼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上海浦東
1歷史原因 上海在歷史上開放早,經濟實力雄厚
2地理原因 上海地處長三角地帶,資源豐富,交通發達
3人才技術 人才多,技術先進
4政策導向 國家決定開發上海浦東是為了示範帶動 作用:使他們更加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
原因 文革導致我國經濟科技等方面遠遠落後於世紀2通過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吸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經濟建設步伐 3適應當今形式發展的需要
前提。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3 特點。點--經濟特區(原因,歷史上這些地方與海外有密切交往,基礎好,b緊靠國際市場,深圳珠海與澳門香港為鄰,廈門面對台灣,vc交通便利,深圳是我國南方對外交通的重要陸地通道。汕頭廈門是中國南方重要海運港口d以廣闊經濟腹地為依託,e華僑較多f資源豐富 線--沿海開放城市 沿海經濟開放區,面--由沿海向內地延伸

經濟特區的作用。經濟特區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方面,成為全國的排頭兵,特區外向型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對沿海地區實行外向型經濟戰略具有探索和示範作用。特區的改革,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實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經濟管理體制的特區,也是經濟體制改革實驗的適宜場所

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的層次 特點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江開放城鎮,內地省會城市
特點 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第四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概述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總結其經驗教訓:
實踐: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以重工業為主,(結合歷史地圖冊記住這時期的成就)。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經驗教訓:①必須從國情出發,正確分析國內的主要矛盾。②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③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與生產力的水平相適應。④必須發揚民主,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反對個人崇拜。反右更要反「左」
(2) 了解中共八大主要內容:1956年;大會正確分析了在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我國的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盡快將我國有落後的農業國發展為先進的工業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次成功探索。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
(3) 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及意義:
內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還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改革開放與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起點。
這次會議結束了我國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束縛,重新樹立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意義:①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② 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③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創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偉大起點。
(4) 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展開。最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地區——安徽、四川。作用:極大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5) 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作用
內容:在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的自主權。在所有制改革方面:那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分配改革方面: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作用:通過改革,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企業有了競爭機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效益顯著提高。
(6) 了解我國創辦經濟特區、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和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史實
? 經濟特區——深圳(第一個 1980年)、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 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其他開放城市,劃出一定的區域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引進外資為主,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加工出口產品為主,具有人才、技術、知識密集等特點,是新型的經濟區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 沿海經濟開放區——1985年,國務院先後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灣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 開發開放上海浦東——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20世紀90年代,上海浦東成為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7) 了解中共十四大的主要決定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 了解近代「斷發易服」、西裝傳入和中山裝流行等物質生活變遷的史實
史實:①西裝傳入:廣州、上海等地買辦最早傳起西裝。洋務運動期間,留美幼童也開始穿西裝。②「斷發易服」:洋務運動期間,留美幼童揭開「斷發易服」的序幕。戊戌變法時期的維新派,主張「斷發易服」。辛亥革命前後,「斷發易服」不僅是移風易俗,還帶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③中山裝: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提倡中山裝。
? 了解近代「廢止纏足」與婚姻自由的習俗
戊戌變法時期的維新派,主張 「廢止纏足」,改革傳統婚姻制度。
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 了解中國鐵路的誕生
? 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築從唐山到胥各庄(唐胥)的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
? 了解中國電訊事業的發展
19世紀70年代,丹麥電報公司架到上海,並建立第一個電報機房。福建巡撫在台灣主持架設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20世紀初,上海崇明海裝置無線電台,並設有無線電報局。19世紀80年代,外國開始在上海設立電話公司。清政府到20世紀初才在南京開辦第一個電話局。
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
? 知道中國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報刊
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主辦《昭文新報》,一般被認為是國人最早在中國境內創辦的報刊。戊戌變法時期《時務報》,宣傳維新改良思想。辛亥革命時期《民報》,宣傳革命思想。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新青年》,宣傳新文化。
? 了解影視事業發展的標志性事件
1905年,電影《定軍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起步。1931年,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結束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1935年,電影《漁光曲》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這是中國第一步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1958年,北京電視台開始試驗播出,標志著中國電視事業的誕生。
第六單元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 了解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原因: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②國民貧富差距拉大。③一系列的投機活動:分期付款和銀行貸款、股票投機。
標志。1929年十月二十四日,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股市崩潰
表現。股市崩潰,銀行倒閉,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

1929-1933年經濟危機首先爆發在美國。②特點:時間長、范圍廣、破壞大③影響:加深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社會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擺脫危機,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各資本主義國家加強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奪,是世界局勢變得動盪不安。
? 了解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和主要內容
歷史背景:①胡佛的反危機措施的失敗,加劇了美國的社會動盪。②全國要求改革的呼聲高漲,希望能夠迅速擺脫經濟危機。③1933年3月,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
主要內容:見課文P85,重點:工業,首先金融業。
?
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與作用
特點:國家干預經濟 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 作用:①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減輕了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危害程度。②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③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使美國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模式,資本主義世界迎來以國家干預經濟為特徵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注意:由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到「混合經濟」和福利國家。了解第三產業的興起和「新經濟」的出現。
第七單元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 了解俄國國內戰爭後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
形勢:①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反蘇維埃政權②1918年開始的國內戰爭的需要。內容:余糧收集制。全面推行工業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
必要性: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弊端日益顯現,蘇俄廣大的農民、工人和士兵隊繼續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強烈不滿,1921年2月,彼得格勒附近的海軍基地喀琅施塔得發生反政府兵變,反映出國內出現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 了解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和作用:
① 內容:農業方面,以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還允許農民出租土地,使用僱傭勞動。
工業方面,中小企業以出租的方式交給原來的業主經營,允許國內外資本家投資開發國家暫時無力開發的礦產、森林、油田等。
貿易方面,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
分配方面,廢除實物分配製,實行以工人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為依據的按勞分配。
② 作用:促進了經濟的迅速恢復,鞏固了工農聯盟,穩定了政治形勢。找到了一條適合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
「斯大林模式」
? 列舉「斯大林模式」在經濟方面的主要表現
經濟方面:優先發展重工業方針,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經濟效益低下;犧牲農民利益,蘇聯農業生產的長期停滯不前。
? 了解赫魯曉夫改革的主要內容
① 政治方面:破除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強調集體領導
② 經濟方面:減輕農民負擔,大力開墾土地,大種玉米,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精簡機構。(對農業政策的調整,是赫魯曉夫改革的重點)
? 了解戈爾巴喬夫改革的主要內容與後果
① 內容:經濟方面: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用經濟管理方法代替原來的行政命令,這實際上承認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
② 後果:1991年蘇聯解體。
③ 注意分析對中國經濟建設的經驗和教訓。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 了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① 1944年7月,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布雷頓森林協定》得以簽署。1945年12月,根據協定,聯合國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成立 。美國控制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
? 了解《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訂
① 建立:1947年10月簽署《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48年1月1日開始實施。
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 了解歐洲聯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立
① 歐洲聯盟的成立:1992年,歐共體12過正式簽署《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11月,《歐洲聯盟條約》正式生效,歐盟成立。
② 歐盟的成立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度。
③ 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立:1992年,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正式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
? 了解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情況
① 1989年11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堪培拉召開,標志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
② 1991年,中國正式加入,中國台北和香港以地區經濟體名義加入。
③ 宗旨:1991年11月,《漢城宣言》,正式確立組織的宗旨和目標。
④ 自成立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以及經濟技術合作 三個方面取得了成就。
世界經濟全球化
? 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
① 世界貿易組織從關貿總協定發展而來。
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開始運作,標志著規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起來。
? 理解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① 作為國際性貿易組織,世貿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 市場開放 ,調節貿易糾紛 ,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貿易 自由 化。它通過多邊貿易,促使各成員之間逐漸取消貿易壁壘,使貿易更加自由地進行,使各國通過貿易獲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繁榮。它還通過爭端解決機制,為各成員提供建設性和公平合理的解決貿易糾紛的方案。
? 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經過
① 1947年,中國參與簽定《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是創始員之一,後被台灣當局非法佔據
② 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 認識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一把雙刃劍。
① 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②發展中國家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和挑戰。

加入的影響
1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體制,同時也將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有利於建立萬丈的世界貿易體系
2中國加入世界貿易也帶來壓力和嚴峻的挑戰,中國企業正在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以適應新的國際經濟形式

二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
1.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主(表現是1944年確立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建立了關貿總協定)
2.兩極格局形成 但蘇聯在經濟上還是無法與美國抗衡
3.20世紀70年代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 引發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 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4.西歐和日本相繼崛起 20世紀70年代 在資本主義世界與美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5.二十世紀後半期亞洲國家相繼崛起
6.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加強

『伍』 解析中國歷史人物 哪個比較好寫

解析秦始皇,評價他的的功與過,這樣子比較好寫一些,而且我們對這個題目比較熟悉。

『陸』 中國歷史的史實分析,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怎樣

(1)1840—1842年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廈門等5個沿海城市,從此打開國門。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增開漢口、天津等11個城市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表明外國侵略勢力從沿海深人到長江中下游地區。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又開沙市、重慶等通商口岸,並開辟內河航運線,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人到內地。(2)鴉片戰爭後,資本主義國家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開始商品輸出。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隨著外國對中國海關權的控制,加劇了經濟侵略,使中國逐漸淪為它們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馬關條約》簽訂後,允許外國資本家在中國投資設廠,此後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從商品輸出為主轉變為資本輸出為主,它們爭做中國的債主,搶奪路礦權,強占租借地和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3)隨著帝國主義侵略加深,中國社會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4)啟示:落後就要挨打,挨打又進一步加劇了落後;只有民族振興,國家富強,才能戰勝帝國主義的侵略。 本題是論述式問答題。結合史實,證明問題中的觀點。列強侵華范圍隨著列強侵略的加劇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而擴大,經濟侵略手段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到不同階段而呈現不同的特點。由「量變」而導致社會性質的「質變」,從中得到啟示,體現了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

『柒』 說一說中國歷史沉重不沉重,分析一下。

無論是沉重還是不沉重,它都已經成為歷史。而我們要做的是正確的去對待歷史

『捌』 中國古代經典戰例分析

1 涿鹿之戰 (黃帝 炎帝 大戰蚩尤,奠定華夏民族的基礎,也是中國歷史上見於記載的最早的「專戰爭」)
2 牧野之戰屬(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
3 長平之戰(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奠定秦統一基礎)
4 齊魏馬陵之戰,孫臏圍魏救趙(以巧妙運用戰略戰術著稱,為後世軍事戰略典範)
5 巨鹿之戰(項羽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滅秦之決定戰役)
6 垓下之戰(結束4年楚漢戰爭,奠定漢朝立國基礎)
7 衛青,霍去病第三次北擊匈奴的戰役(結束匈奴自戰國以來對中原近400年的邊境侵擾歷史,匈奴西遷又對歐洲歷史產生重大影響)
8 官渡之戰(奠定曹魏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9 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局面)
10 淝水之戰(以少勝多,奠定南北朝對峙局面)

『玖』 高中歷史題目,急求解析,關於中國的

第一題,讀過《中國歷史研究法》你就知道了,錢穆是從人類文明的角度闡述中國的專歷史。當然從材料中也屬能看出來,他在論證「君主專制」時是從政治,經濟,人才選拔等多個角度出發,這些角度的集中體現,就是因人類的活動而產生的文明,故B正確。
第二題,「專職專制專注‍‍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故為「法律至上」,前面的所謂「立法權」操之於「一人」和「眾人」,是在強調「人民主權」,故A正確。
以上兩題屬於材料分析題,偏難,為壓軸題,但細細分析還是能得到正確答案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