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中國國歌的歷史
新中國國歌、國旗的來歷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召開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決定在常委會下設立六個小組,而其中由馬敘倫任組長,由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第六組,負責擬訂有關國旗、國歌等方案。
自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五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報紙同時刊登了新政協籌備會徵求國旗圖案的通知。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四面八方的人們踴躍投稿,國旗審查小組平均每天收到一百張圖案,其中還包括從印尼、馬來亞、朝鮮、美加寄來的二十三張。國旗審查小組從近三千張國旗圖案中篩選出三十八幅編為一本《國旗圖案參考資料》,印發給每一位與會代表。
國旗應徵圖案要符合三個條件,即一要有中國特徵;二要含有中國的地理、歷史、民族、文化等因素;三要有政權特徵,要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統一戰線,並且國旗設計要求庄嚴簡潔,一目瞭然。應徵稿件中,設計構思符合三項條件的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一是豎條旗左上方為鐮刀、錘子、五角星或齒輪;二是鐮刀錘子交叉加五角星;三是齒輪加五角星;四是旗面為紅色或三分之二紅色,加黃色五角星。經過反覆討論,上海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圖案被籌備會一致通過作為國旗圖案。按照曾聯松的設想,一顆大星象徵領導革命和國家建設的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象徵廣大人民,包括當時四個階段: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他把五角星設計為黃色,不僅與象徵革命的紅旗顏色相協調,也表達了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徵。毛澤東在談到五星紅旗的含義時指出:這個圖案表現了中國人民的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在國歌問題上,新政協籌備會向全國發出了公開徵求國歌詞譜的通知,社會上反響非常強烈。截止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下旬,共收到國歌稿件六百三十二件,歌詞六百九十四首。投稿者來自社會各界,有學生、中小學教師、大學教授、工人、農民、機關幹部、作家和解放軍戰士等。經過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慎重研討,認為徵集稿件足以應選者尚少。因此,著名畫家徐悲鴻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此建議得到周恩來、梁思成等代表的一致贊成。當有人提出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句子是否過時時,周恩來說:「這首歌在歷史上起過巨大的作用,盡管現在新中國成立了,但今後還可能有戰爭,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因此還要居安思危,還是用原詞。」最後,這首在抗日戰爭中田漢倉促寫在香煙襯紙上的歌詞和聶耳嘔心瀝血譜的曲,受到了代表們的一致同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呃,如果長了點的話
在國歌問題上,新政協籌備會向全國發出了公開徵求國歌詞譜的通知,社會上反響非常強烈。截止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下旬,共收到國歌稿件六百三十二件,歌詞六百九十四首。投稿者來自社會各界,有學生、中小學教師、大學教授、工人、農民、機關幹部、作家和解放軍戰士等。經過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慎重研討,認為徵集稿件足以應選者尚少。因此,著名畫家徐悲鴻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此建議得到周恩來、梁思成等代表的一致贊成。當有人提出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句子是否過時時,周恩來說:「這首歌在歷史上起過巨大的作用,盡管現在新中國成立了,但今後還可能有戰爭,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因此還要居安思危,還是用原詞。」最後,這首在抗日戰爭中田漢倉促寫在香煙襯紙上的歌詞和聶耳嘔心瀝血譜的曲,受到了代表們的一致同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還是長的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田漢詞;聶耳曲。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國家危亡民族圖存的歷史關頭,是爭取自由解放的號角和戰鼓。1949年被定為代國歌,82年正式成為國歌。
(夠短了吧)
還有個長的
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設立由55人組成的國旗、國徽、國歌、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馬敘倫為召集人。截至當日,第六小組共收到應征國歌632件,歌詞694首。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主持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郭沫若、茅盾、黃炎培、陳嘉庚、張奚若、馬敘倫、田漢、徐悲鴻、李立三、洪深、艾青、馬寅初、梁思成、馬思聰、呂驥、賀綠汀等人。在座談會上,馬敘倫等主張暫用《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徐悲鴻、郭沫若等許多委員表示贊成。因原歌詞有「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等歷史性的詞句,郭沫若、田漢等建議將歌詞修改一下,郭沫若並擬就了三段。但是,張奚若、梁思成認為這首歌曲是歷史性的產物,為保持其完整性,詞曲最好不作修改,並舉法國的馬賽曲為例。黃炎培先生也贊成不修改歌詞。剛從國外回來的宗教界代表劉良模介紹了《義勇軍進行曲》在國外傳播情況後,認為《義勇軍進行曲》獲得了國內外人民一致頌揚,在國際上有它的影響,應採用作國歌。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副主席贊成這種「安不忘危」的思想,認為新中國要達到真正安定、安全,還需要與內外敵人及各種艱難困苦奮斗。周恩來副主席說:「用原來的歌詞才能鼓動情感。修改後,唱起來就不會有那種情感。」國歌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民族氣質和精神面貌,《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於中華民族危難關頭,正是表現了中華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毛澤東主席贊同和支持歌詞不改。經過討論,除國徽一項繼續由原小組設計外,其他各項議題均獲一致意見。會議結束時,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和大家一起放聲高唱《義勇軍進行曲》。
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就國歌一致通過了4個決議案: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為北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今年為1949年;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用洪亮的聲音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著毛主席按動升旗電鈕,伴隨五星紅旗冉冉上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響起。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登的關於國旗、國歌和年號的「新華社信箱」中,對將義勇軍進行曲採用為國歌作了如下解釋:「義勇軍進行曲是十餘年來在中國廣大人民的革命斗爭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經具有歷史意義。採用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的國歌而不加修改,是為了喚起人民回想祖國創造過程中的艱難憂患,鼓舞人民發揚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熱情,把革命進行到底。這與蘇聯人民曾長期以國際歌為國歌,法國人民今天仍以馬賽曲為國歌的作用是一樣的。」
幾經起伏,數度滄桑,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正式賦予國歌以憲法地位
粉碎「四人幫」後,由於還來不及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進行全面清理,有些人以「國家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不能反映變化了的現實」為理由,提議重寫國歌歌詞。1978年3月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成立了國歌徵集小組,由一位作曲家配詞提交大會代表討論,最後以舉手錶決的方式通過了新的國歌歌詞。國歌的作者被註明為「聶耳曲,集體填詞」。
對新的國歌歌詞一直存在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新歌詞氣勢雄偉,高度概括,政治性強,有「奔向共產主義明天」等鼓舞人心的內容。同時,也有許多同志認為,新歌詞的內容、文字韻律都推敲不夠,從文字上看歌詞太平,缺乏激情,缺乏形象性,只是把幾個口號湊在一起。從韻律上看,新歌詞平仄、音韻都不如原歌詞,有拼湊的感覺。
從1980年到1982年,憲法修改委員會收到了各個方面提出的大量意見,認為《義勇軍進行曲》反映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體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勵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多年來已經深入人心;建議廢除1978年通過的國歌歌詞,恢復1949年全國政協一屆一次會議決定的《義勇軍進行曲》。同時,建議像全國政協一屆一次會議那樣,作一個決議把國歌確定下來。憲法修改委員會一致同意將1949年全國政協一屆一次會議決定的《義勇軍進行曲》恢復為國歌。
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庄嚴通過現行憲法的同時,通過決定:恢復《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撤銷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1978年3月5日通過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定。
2003年4月和8月,中共中央兩次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及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人民團體黨組發出通知,徵求對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意見。安徽、山東、海南、江蘇、陝西等省市及解放軍總政治部的同志都提出國歌是國家的象徵,建議在憲法中作出明確規定。黨中央採納了將國歌寫進憲法的建議,在2003年10月舉行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中,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寫進憲法,作為一條修改建議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經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全體代表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賦予國歌以憲法地位。
還有
田漢詞、聶耳曲、誕生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的《義勇軍進行曲》,現在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鬥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把它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後又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78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集體填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不久田漢被平反昭雪。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歌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B. 中國國歌的來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即《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誕生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東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衛抗爭的烽火。東北各地抗日義勇軍紛紛興起。不到一年的時間,東北抗日義勇軍已達30萬之眾。1933年2月起,部分東北抗日武裝力量撤入沒有淪陷的熱河省改編為抗日聯軍繼續抗爭。這時正是戰爭陰雲籠罩熱河上空,日軍及偽滿政權正准備著對熱河省的入侵,熱河省內的東北抗日義勇軍也在為即將到來的敵人厲兵秣馬為熱河抗戰做准備。1933年2月25日晚間,北平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軍事部長王化一,政治部副部長杜重遠和上海遼吉黑熱抗日後援會負責人朱慶瀾等,率百餘人攜帶械彈、服裝和慰問品到達建平縣朱碌科。26日到敖漢旗四家子檢閱並慰問部隊。隨行隊伍中的聶耳為了給紀錄影片《風雲兒女》創作主題歌,隨救國會聯絡副官高鵬發放慰問品,發放到三營時,營長劉鳳梧指揮官兵唱起東北抗日義勇軍軍歌《義勇軍誓詞歌》,聶耳聽後大受鼓舞,以此為基礎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後由田漢在上海監獄中重新創作了歌詞,流傳至今。
1949年,《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象徵著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鬥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 中國國歌的由來
1935年,正當日本帝國主義猖狂侵略我國,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版之際,戲劇家田漢創作權了反映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線的電影故事《風雲兒女》。故事的主人公寫了一首長詩—《萬里長城》,這詩的最後一節,拍電影時被作為該影片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作曲家聶耳一看到這首歌詞,便激起極大的創作熱情,決心為它譜曲。他在日本完成了曲譜的定稿,寄回祖國。1935年5月16日出版的《電通畫報》首次刊登了《義勇軍進行曲》。隨著《風雲兒女》影片的上映,這支歌傳遍了祖國的長城內外和大江南北。它曲調高昂激越,旋律鏗鏘有力,激發了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熱情。
以後,這支歌經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的熱情歌唱,又在全世界廣為傳播,成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線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代表中國人民最強音的一支戰歌。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決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從此,這首歌和國旗、國徽一樣,成了我們國家的象徵。
D. 中國最早的國歌是什麼。
1896年,清朝抄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作為外交特使赴西歐和俄羅斯作禮節性訪問。
歡迎儀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國的國歌,李鴻章傻了眼: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國歌是什麼。沒辦法,李鴻章只好把它理解為一首中國的歌曲,臨時找了一首適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臨時使用。歌詞還算大方:「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此曲後來改稱《李中堂樂》,算是舊中國最早的一首國歌。
1911年10月4日,清廷諭令內閣:典禮院會同禮部各衙門創作、呈覽的「國樂」,「聲詞尚屬壯美,節奏頗為葉和,著即定為國樂,一體遵行。」「國樂」名為《鞏金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語言有點晦澀,意思卻很美滿:承蒙上天庇佑,當保牢疆土。老百姓們都歡欣鼓舞,慶幸生於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暢。大清帝國有上蒼保佑,會像蒼天一樣不會塌下,像大海一樣不會枯乾。但6天後,武昌起義爆發,清廷滅亡。
E. 中國歷史上的七首國歌分別是什麼
《李中堂樂》《鞏金甌》中華民國國歌《中華雄踞天地間》《卿雲歌》《國民黨黨歌》《義勇軍進行曲》
F. 關於中國國歌的來歷
《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誕生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現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鬥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由於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
1949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國代表團應邀出席,得知大會規定:開幕式那天各國代表團進入會場時,都要奏、唱本國國歌,代表團有些為難,因為當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沒有代表新中國的國歌,於是,大家在一起研究,決定唱《義勇軍進行曲》來代替。但是,對歌曲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有爭議。有人說「現在北平(當時北京叫北平)已經解放,新中國即將成立,怎麼能這樣唱呢?」最後,郭沫若決定把這句詞改成「中國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時候」。代表團回國之後,匯報了這一情況,引起有關方面對制定國歌問題的重視。
1949年6月,第一屆全國政協籌備會正籌備新中國成立的一些事項,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國國歌已迫在眉睫,他們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由馬敘倫任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並設立「國歌初選委員會」,委員會由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鴻等人組成,另聘馬思聰、呂驥、賀綠汀、姚錦新四名音樂家擔任顧問,7月15日~26日,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在《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報紙上,連續刊登了「國旗、國徽、國歌徵集啟事」反響十分強烈,截至8月20日,僅國歌一項應徵稿就收到632件,歌詞歌譜6926首,但都不夠理想。
最早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是畫家徐悲鴻。第六小組經過反復討論,沒有最後確定。
根據徐悲鴻的提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在文化大革命的時代,田漢因被誣陷為曾叛變投敵,所以《東方紅》變成非官方國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但在外交場合仍演奏《義勇軍進行曲》的曲譜、不唱歌詞。
1978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集體填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不久田漢被平反昭雪。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歌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G. 中國有史以來,使用過哪些國歌求現行的國歌的關知識
中國歷史上的七首國歌
國歌是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標志,能反映民族的心聲和意志,除我們所唱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外,中國歷史上還另外產生過6首國歌。
1896年,我國清朝政府派遺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作為外交特使赴西歐和俄羅斯作禮節性訪問,在歡迎儀式上要演奏來賓的國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當時根本不知道國歌的意義和作用,哪有什麼國歌。於是臨時找了一首適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臨時使用。歌詞為:"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因為李鴻章最早使用此曲,後改稱《李中堂樂》。這就是舊中國最早的一首國歌。
1900年以前,我國還未正式使用過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國歌。外國殖民者入侵中國後,打著自己的國旗,唱著自己的國歌,在中國領土上橫行霸道。中國人深感氣憤屈辱。出於外交需要,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諸國宣稱"立憲",以法律條文頒布了國歌,歌名叫《鞏金甌》,歌詞是:"鞏金甌/承天幬/民物鐵鳧藻/喜同胞/清時興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這首歌因不合國情民意,一天也沒傳唱,頒布了僅一個月,辛亥革命爆發,《鞏金甌》成了清王朝的葬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首國歌。
1912年1月1日,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臨時革命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國歌,由沈恩孕作詞,沈彭年作曲,歌詞是:"東亞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國榮光/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曲調昂揚流暢,歌詞通俗凝煉。這是我國第三首國歌。
1915年,袁世凱篡奪了中華革命臨時政權,廢棄了孫中山頒布的國歌,啟用《中華雄踞天地間》為國歌,歌詞是"中華雄踞天地間/廊八埏/華胄從來昆化巔/江湖浩盪山錦連/勛華捐開堯天/億萬年。"這首歌曲雖短小精煉,但宗旨是為袁世凱復辟帝制搖旗吶喊,剛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滾滾浪潮淹沒。
1916年袁世凱下台。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徵集國歌,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將《尚書》中的《卿雲歌》選作歌詞並作曲,全歌僅四句16字,歌詞是:"卿雲燦兮/纖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並由教育部下令於1921年7月在全國傳唱。這首歌為軍閥混戰的舊中國歌功頌德,塗脂抹粉,遭到國民的唾棄。
中國歷史上第六首國歌是1930年國民黨政府根據孫中山1924年在黃雨軍校的訓詞為歌詞,由程懋銘作曲的《國民黨黨歌》。歌詞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建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由於歌詞主題突出,內容厚重,故廣為流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勞動人民心聲和意志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它是電影《風雲兒女》中的主題歌,由著名詩人、劇作家田漢1935年在上海監獄中揮筆疾書而成,人民音樂家聶耳飽醮激情譜曲。每當唱起這首歌,就銘記國家、民族創來的艱辛,就想起蘆溝橋、平型關、延河水、沂蒙山。
新中國國旗國歌的由來
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空冉冉升起。在回億這激動人心的場面的同時,了解國旗和國歌的來歷,無疑可以加深感受這種歷史激情。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召開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決定在常委會下設立六個小組,而其中由馬敘倫任組長,由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第六組,負責擬訂有關國旗、國歌等方案。
自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五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報紙同時刊登了新政協籌備會徵求國旗圖案的通知。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四面八方的人們踴躍投稿,國旗審查小組平均每天收到一百張圖案,其中還包括從印尼、馬來亞、朝鮮、美加寄來的二十三張。國旗審查小組從近三千張國旗圖案中篩選出三十八幅編為一本《國旗圖案參考資料》,印發給每一位與會代表。
國旗應徵圖案要符合三個條件,即一要有中國特徵;二要含有中國的地理、歷史、民族、文化等因素;三要有政權特徵,要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統一戰線,並且國旗設計要求庄嚴簡潔,一目瞭然。應徵稿件中,設計構思符合三項條件的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一是豎條旗左上方為鐮刀、錘子、五角星或齒輪;二是鐮刀錘子交叉加五角星;三是齒輪加五角星;四是旗面為紅色或三分之二紅色,加黃色五角星。經過反覆討論,上海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圖案被籌備會一致通過作為國旗圖案。按照曾聯松的設想,一顆大星象徵領導革命和國家建設的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象徵廣大人民,包括當時四個階段: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他把五角星設計為黃色,不僅與象徵革命的紅旗顏色相協調,也表達了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徵。毛澤東在談到五星紅旗的含義時指出:這個圖案表現了中國人民的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在國歌問題上,新政協籌備會向全國發出了公開徵求國歌詞譜的通知,社會上反響非常強烈。截止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下旬,共收到國歌稿件六百三十二件,歌詞六百九十四首。投稿者來自社會各界,有學生、中小學教師、大學教授、工人、農民、機關幹部、作家和解放軍戰士等。經過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慎重研討,認為徵集稿件足以應選者尚少。因此,著名畫家徐悲鴻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此建議得到周恩來、梁思成等代表的一致贊成。當有人提出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句子是否過時時,周恩來說:「這首歌在歷史上起過巨大的作用,盡管現在新中國成立了,但今後還可能有戰爭,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因此還要居安思危,還是用原詞。」最後,這首在抗日戰爭中田漢倉促寫在香煙襯紙上的歌詞和聶耳嘔心瀝血譜的曲,受到了代表們的一致同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H. 讀史: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哪些國歌
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來源於抗日戰爭。
I. 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國歌是什麼歌誰第一個用的
1896年-《李中堂樂》 1896年,我國清朝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作為外交特使赴西歐和俄羅斯作禮節性訪問,在歡迎儀式上要演奏來賓的國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當時根本不知道國歌的意義和作用,哪有什麼國歌。於是臨時找了一首適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臨時使用。歌詞為: 金殿當頭紫閣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雲車駕六龍。 因為李鴻章最早使用此曲,後改稱《李中堂樂》。這就是舊中國最早的一首國歌。 1911年-《鞏金甌》 1900年以前,我國還未正式使用過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國歌。外國殖民者入侵中國後,打著自己的國旗,唱著自己的國歌,在中國領土上橫行霸道。中國人深感氣憤屈辱。出於外交需要,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諸國宜稱「立憲」,以法律條文頒布了國歌,歌名叫《鞏金甌》,歌詞是: 鞏金甌 承天幬 民物鐵兔藻 喜同胞 清時興遭 真照嗥 帝國蒼穹保 天高高 珞滔滔。 這首歌因不合國情民意,一天也沒傳唱,頒布了僅一個月。辛亥革命爆發,《鞏金甌》成了清王朝的葬瞅。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首國歌。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國歌 1912年1月1日。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臨時革命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國歌,由沈恩孕作詞,沈彭年作曲,歌詞是: 東亞開化中華早 緝美追砍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國榮光 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曲調昂揚流暢,歌詞通俗凝煉。這是我國第三首國歌。 1915年-《中華雄踞天地間》 1915年,袁世凱篡奪了中華民國臨時政權,廢棄了孫中山頒布的國歌,啟用《中華雄踞天地間》為國歌,歌詞是: 中華雄距天地間 廊八埏 華宵從來昆侖巔 江湖浩盪山綿遣 勛華捐開堯天 億萬年。 這首歌曲雖短小精煉,但宗旨是為袁世凱復辟帝制搖旗吶喊,剛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滾滾浪潮淹沒。 1916年-《卿雲歌》 1916年袁世凱下台。1920年段棋瑞政府教育部徵集國歌,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將《尚書》中的《卿雲歌》選作歌詞並作曲,全歌僅四句16字,歌詞是: 卿雲燦兮 纖優優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並由教育部下令於1921年7月在全國傳唱。這首歌為軍閥混戰的舊中國歌功頌德,塗脂抹粉,遭到國民的唾棄。 1949年10月1日-《義勇軍進行曲》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勞動人民心聲和意志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它是電影《風雲兒女》中的主題歌,由著名詩人、劇作家田漢1935年在上海監獄中揮筆疾書而成,人民音樂家聶耳飽醮激情譜曲。每當唱起這首歌,就銘記國家、民族創業的艱辛,就想起蘆溝橋、平型關、延河水、沂蒙山。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 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 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 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 起來! 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這敵人的炮火 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 前進! 前進!進!!
J.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哪些國歌
提起國歌,人們就會唱「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其實,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首國歌,張煒考證,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十二首國歌。
一.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首臨時國歌《李中堂樂》: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1896年,清政府派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為特使,去西歐諸國和俄羅斯訪問。在外國政府舉行的歡迎儀式上,因沒有中國國歌,李鴻章十分尷尬。為避免再度尷尬,李鴻章遂讓隨員用一首古曲填詞,作為國歌。詞最後定為唐朝詩人王建的絕句。由於這是李鴻章首創的,後人稱之為《李中堂樂》。
二.清政府代國歌《頌龍旗》: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揭我黃龍帝國旗,唱我帝國歌!
1906年,清政府成立陸軍部,並譜制軍歌 《頌龍旗》,每當國際交往中需要演奏國歌時,便用此歌代替之。
三.我國第一首正式的國歌《鞏金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胞,清時幸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濤濤。
此歌定於1911年,由清政府海軍部參謀官嚴復作詞,禁衛軍軍官、皇室成員傅侗作曲。
四.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國歌《五旗共和歌》:亞東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國榮光,錦綉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對制定國歌非常重視,指示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公開徵集國歌。2月,南京臨時政府公報刊出了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作曲的國歌擬稿,歌名為《五旗共和歌》。
五.北洋軍閥政府國歌《卿雲歌》:卿雲爛兮,釓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1913年4月8日,北洋軍閥政府的國會決定將《卿雲歌》作為國歌,歌詞來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卿雲爛兮,釓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該詞傳說為舜所作,汪榮寶在最後加上「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並請僑居北京的法籍比利時音樂家約翰·哈士東譜曲。
六.袁世凱的北京政府國歌《中華雄立宇宙間》:中華雄立宇宙間,廓八埏,華胄來從昆侖巔,江河浩盪山綿連,共和五族開堯天,億萬年。 1915年5月23日,袁世凱的北京政府政事堂決定將由蔭昌作詞、王露作曲的《中華雄立宇宙間》作為國歌。
七.北洋政府代國歌《盡力中華歌》:聽!我們同唱中華中華中華!聽!君不聞亞東四萬萬聲的中華中華中華!來!三呼萬歲中華中華!都用同氣同聲的同調同歌中華中華! 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決定以趙元任作詞作曲的《盡力中華歌》為代國歌。
八.張作霖作的國歌:中華雄立宇宙間,萬萬年!保衛人民中不偏,諸業發達江山固,四海之內太平年,萬萬年!
1926年,奉系軍閥張作霖主政北京時,曾仿日本堂歌式樣重製國歌,並親自作詞。
九.廣東革命政府代國歌《國民革命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進!齊奮進!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
1926年春,廣東革命政府平定了兩廣,准備北伐。7月2日,廣東省教育廳通過 「推行國歌案」,決定在新國歌未頒發前,以《國民革命歌》代國歌,歌詞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一位工作人員所作,經集體潤色,曲調改編於一首法國兒歌《你睡了嗎?》即《兩只老虎》。
十.國民政府國歌《三民主義歌》: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久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1928年10月,在國民黨的一次中常會上,中常委戴季陶重提制定國民黨黨歌,提議以孫中山給黃埔軍校的訓詞作為中國國民黨的黨歌歌詞,被中常會接受。
1929年1月10日,國民黨第109次中常會正式決定這首歌為黨歌,定名為《三民主義歌》,為代國歌。1937年6月,國民黨中常會遂決定將國民黨黨歌作為正式國歌。國民政府隨即頒布命令,以法令的形式宣布國民黨黨歌為國歌,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後,仍以此歌作為所謂的「國歌」。
十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歌《國際歌》。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決定以法國人歐仁·鮑狄埃作詞、比爾·狄蓋特作曲的《國際歌》作為國歌。
十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1949年6月,以毛澤東為主任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委會的第六小組負責國歌、國旗、國徽的制定。籌委會在報紙上刊登啟事,徵求國歌詞譜。收到國歌徵稿632首,歌譜694首,著名美術家徐悲鴻在政協會上提出,可用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這樣,在9月下旬召開的全國政協會上通過決議,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代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