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法國啟蒙運動

世界歷史法國啟蒙運動

發布時間:2021-02-02 01:34:11

Ⅰ 法國大革命的啟蒙運動是怎樣的

發生在18世紀初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啟蒙運動所覆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包含了諸如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各個知識領域的學科,它促進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在世界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

「啟蒙」在法語中是「光明」的意思。之所以取名為啟蒙運動,根據當時先進學者的觀點,他們認為一直以來人們都深受黑暗之苦,沒有見到真正的光明,所以應該用理性之光將籠罩在人們周圍的黑暗驅除,使人們見到光明。於是他們通過寫一些激烈的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的書本來喚起廣大農民的心智,給人們的心裡輸灌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

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的歐洲,它發源於英國,而後從英國波及到法國、德國與俄國,荷蘭和比利時等國。在所有這些發生啟蒙運動的國家中當以法國為最,法國的啟蒙運動不僅聲勢浩大,而且煽動力和戰斗性極強,影響極其深遠,逐漸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法國啟蒙運動之所以發展得如火如荼,很大部分是因為它產生了一批諸如伏爾泰之類的偉大思想家,伏爾泰的思想不僅僅對當時的法國,而且對整個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後人說十八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由此可見伏爾泰對於啟蒙運動的影響之大,正因為如此,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一點兒也不意外。

如果單從字面上講,啟蒙運動就是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運動。但是如果從更為深入的角度觀察,其實它並非單純是文學運動,而是一場宣揚資產階級政治思想體系的運動。它直接為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的繼續和發展。啟蒙思想家們通過深思熟慮提出了一整套哲學理論,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社會。他們用信仰自由對抗宗教壓迫,用無神論來摧毀天主教權威和宗教偶像,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來反對貴族的等級特權,通過這一系列的論證,最終得出封建制度不合理的結論,為建立資產階級的政權鋪平了道路。啟蒙運動對於號召廣大人們團結起來反對當時的封建制度和教會權力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為以後資產階級革命作出了思想准備和輿論宣傳,因此,啟蒙運動是一場進步的運動、一場有意義的運動。

Ⅱ 簡述啟蒙運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一、啟蒙運動的內容

1、批判君主專制:在君主專制體制下,國王把自己看成是國家的化身和象徵,他的一切權力來自上帝,不受任何制約,啟蒙思想家認為:人人都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權利,專制統治則侵犯了每一個人都應當享有的這些權利。

2、宣揚自由和平等針對封建專制下人們受奴役的狀況,啟蒙思想家從「天賦人權」理論出發,宣揚人生來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於自己獨立意志的一種行為,包括經濟活動的自由和思想、言論與出版自由,但要「受法律支配」。

啟蒙思想家們也積極倡導平等,認為沒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兩者是有機聯系的統一體。平等意味著獨立和不受奴役,是一種天然的權利。在社會狀態下,人們在法律規定上都是平等的,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來源於私有財產和國家權力。

二、啟蒙運動的歷史意義

1、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論的准備。

2、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

4、激勵了中日等國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2)世界歷史法國啟蒙運動擴展閱讀:

背景:

17世紀下半葉,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18世紀的法國成為歐洲大陸封建勢力最頑固、最反動的堡壘,專制統治、等級制度、天主教勢力盛行,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特別尖銳。

自文藝復興以來,神學權威在西歐各國雖遭多次打擊,但在法國卻仍然相當嚴重。18世紀的法國,「教士是無惡不作的偽善者,教皇是古老的偶像,人們按習慣向他「焚香」。

可他只是一名大魔術師。法國國王是僅次於教皇的大魔術師,用嚴刑峻法壓制臣民,又利用一些有錢人的虛榮心賣官胃爵,肆意揮霍和挑動戰爭。」

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國,是西歐封建專制的典型。君王乃絕對權威,神學乃絕對真理,任何對現實稍具改變的念頭都不允許存在。波旁王朝的專治統治成為社會進步與發展的牢籠。

因而也成為正在成長著的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眾矢之的。在法國啟蒙運動正在興起時期的法國統治者路易十四在法國統治了七十三年(1643一1715)是世界歷史上在位最久的一個封建君主。

也是法國有名的暴君。漫長的路易十四的統治,是法國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轉折過程。路易十四不斷採取各種措施加強王權,強化國家機器,使中央王權空前強大。

他流放部份法官,宣稱「聯即國家」。從而使高等法院喪失了對國王的救令表示異議的權利。並下令取消1631年以來大資產者以重金買得的貴族爵號,對貴族頭銜和特權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這個措施實質意味著貴族特權等級地位的提高,大資產階級加入貴族等級的道路因此而受到阻塞。他厲行中央集權制,親自主持國務會議,簽署一切國事公文。

向各省派出具有財務、司法、警察、行政和軍事權力的財政官,任命各省市主要官吏。對地方兵力集中管理,直接由各省省長和國王派遣的監督官統轄。他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極端仇視。

他在干涉英國革命、扶植斯圖亞特王朝復辟的同時,為不讓英國革命的火種傳到法國,便在國內竭力維護封建的意識形態,瘋狂鎮壓異教徒。1685年,他宣布取消「南特救令」。

迫使幾十萬胡格諾教徒流亡國外。對此恩格斯曾指出:「這有什麼用處呢了,那時自由思想家比埃爾·培爾已經在進行活動,1694年伏爾泰誕生了。

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只是方便了法國的市民階級,使他們可以賦予自己的革命以唯一同已經發展起來的資產階級相適應的、非宗教的、純粹政治的形式。」

在法國封建專制統治日益加強的同時,法國的封建經濟卻逐漸走向崩潰。路易十四在其統治時期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連年不斷的對外戰爭和凡爾賽宮廷的揮霍無度。

使國家財力消耗殆盡,國家財政陷入困境,封建經濟開始瓦解。到18世紀初,法國封建經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國家的財政困境最終成為了平民肩上的負擔。

在農村,農民除向領主交納苛重的實物地租外,還須向教會和國家交納各種苛捐雜稅,如人頭稅、什一稅、二十分之一稅、鹽稅等。同時還負擔各種封建義務,如為地主服勞役。

向領主交納租地繼承捐、婚喪及受洗的貢物、橋梁通行捐及烘爐、榨酒坊、磨坊使用費等。在城市,手工業生產仍佔主導地位。

各個封建行會對產品數量、質量及幫工、學徒人數等都作出嚴格規定,無理限制工業的發展。學徒、幫工受行東的剝削,行東受政府捐稅的壓榨。

所有城市平民都受到物價高漲的威脅。湧入城市的農村無產者使城市失業人數激增。此時的法國,封建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極其尖銳。

然而路易十四的繼任者路易十五更加昏庸專橫,完全沉溺於凡爾賽宮中荒淫奢靡的生活。對內不斷加征新稅,加緊封建壓榨,對外繼續進行戰爭,其所作所為更加速了法國封建經濟的崩潰。

同時,在政治領域也出現了無法調和的矛盾。貴族和教士作為特權等級,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們不僅不負擔納稅義務,而且占據了全部宗教、軍政、司法要職。

對農民、城市平民及資產階級等第三等級實行專政,壓制言論,與第三等級處於尖銳的對立之中。國王作為特權等級的總代表,對國家實行殘暴的專制統治。

在專制暴政下,國王昏庸專橫,甚至賣官弩職,官僚機構臃腫失靈,行政混亂,政治黑暗,貴族官員腐化無能。封建政治已經腐敗不堪。而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

尤其是教會推行的文化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則使已經無法調和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教會製造了所謂「君權神授」說,把封建制度奉為神意的體現,樹立封建王權的絕對權威。

它作為封建專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為維護封建政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利用一切宗教手段,愚弄、欺騙人民群眾,控制和支配著社會思想文化的各個領域。

誠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教會教條同時就是政治信條,聖經詞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在政府的支持下,教會手握大權,瘋狂地扼殺、撲滅一切科學和民主自由的思想。

這必然導致思想文化領域的尖銳斗爭。與嚴重衰敗景象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十八世紀的法國經濟迅猛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愈益壯大,形成了一批既有經濟實力。

又有文化教養的新興階級的代表,為啟蒙運動的掀起提供了階級基礎。他們在經濟上擁有雄厚的實力,在政治上卻處於無權地位,被列入,處處受限制。

資產階級從在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遭受的不平等、不公平待遇,感到了自己的經濟實力同政治、社會地位越來越不相稱,他們再也不堪忍受這種經濟上受束縛、政治上無權的地位。

因此,他們強烈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要求、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他們贊美英國的和度,開始在思想文化領域里對舊體制發起猛烈攻擊,從而完善了。

形成了的高潮,使法國成為歐洲的中心。而在經歷運動後,法國自然科學也取得很大進展,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理論實踐經驗。17、18世紀的科學家們揭示許多自然界的奧秘。

天主教會的很多說教不攻自破。如笛卡爾認為認識世界和取得知識的唯一方法是數學推理,培根則提出了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法。

這二人的觀點打破了束縛人們頭腦的中世紀經院哲學枷鎖,提倡科學實驗,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觀事物之風隨之盛行起來;牛頓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則是在這一風氣影響下最偉大的發現。

它一下子揭開了宇宙的面紗,把它的秘密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到18世紀上半期,自然科學研究在物理學、植物學、地理學等領域內取得了更加顯著的成就。

使得很多人相信人類是可以征服自然,人類社會是不斷前進的。「法國啟蒙思想正是在十八世紀自然科學的土壤中萌發、生長的」,「科學的本質就是啟蒙,啟蒙必須依靠科學」。

「科學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點燃『理性之光』,引導人們從黑暗走向光明。」到了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已經強大得足以建立他們自己的、同他們的階級地位相適應的意識形態了。

經過16、17世紀以來科學的發展,人們在思想上經過深刻的洗禮,開始動搖對上帝的信仰,神學不再是主宰人們生活的唯一信條。文學的蓬勃發展,豐富了廣大人們的精神生活。

開闊了新的視野!在思想領域里,新的意識形態對舊的意識形態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在政治上,腐朽的專制政權已經沒落不堪,卻仍然垂死掙扎。

因此,18世紀的法國,急切需要一種有力的思想武器來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大革命進行喧聲造勢,所以,啟蒙運動呼之欲出。歷史的發展是客觀的,啟蒙運動的到來,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

Ⅲ 法國啟蒙運動在資本主義歷史上佔有什麼地位 越詳細越好,高分!!!

法國啟蒙運動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領導和發動的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它的斗爭對象是封建專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派反動邪惡勢力。啟蒙運動是法國大革命的前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為西方後來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整個西方近代文明產生了深遠的、關鍵的影響,最終使法國走進現代文明發達國家行列。
法國啟蒙運動的歷史條件
這是由法國特殊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是法國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特別尖銳的產物。具體地說,主要原因有三:
社會基礎
第一、法國是歐洲各國中封建統治最頑固、最反動的堡壘,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國社會中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之間的矛盾特別尖銳,而封建制度的危機又空前嚴重,這就為啟蒙運動的出現提供了社會基礎。
階級基礎
第二、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加強,形成了一批既有經濟實力,又有文化教養的新興階級的代表,為啟蒙運動的掀起提供了階級基礎。
科學依據和理論實踐經驗
第三,教權勢力的頑固和瘋狂,迫使新興階級的思想家拋開宗教外衣,投向公開的理性宣傳,而近代科學的興起和英國革命的成功,則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理論實踐經驗,從而使法國的啟蒙運動成為歐洲之中心。

法國啟蒙運動的鮮明特點
聲勢浩大的法國啟蒙運動一經興起,就具有鮮明的特點。
總述:提倡理性而非外界權威來判斷一切事物;把批判鋒芒直指封建專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體系;為資產階級革命准備了思想條件;是一次意義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

目標明確
啟蒙思想家的鋒芒所向十分明確,即反對王權、神權和特權,努力改變舊制度,建立新體制,各個啟蒙思想家之間雖然存在著分歧和爭論,但只要涉及到封建專制統治與反動的教權勢力,他們總是採取共同行動,而且每個啟蒙學者都根據各自研究的領域,積極宣傳「理性」與科學,始終把主攻目標對准專制王朝與天主教會。他們高唱「理性」的贊歌,嚮往「理性的王國」,提倡用理性作為衡量一切、判斷一切的尺度,把封建專制制度比作漫漫長夜,呼喚用理性的陽光碟機逐現實的黑暗,消滅專制王權和貴族特權。強調只有科學才能使人正確認識自然,破除宗教迷信,從而增進人類的福利,實現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會。

思想一致
啟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學理論作為指導思想,這就是懷疑論、自然神論和無神論。在啟蒙思想家中,雖然多為自然科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文學家,而哲學家只佔少數,但他們的思想和理論卻在啟蒙運動中起著主導作用,那些雖沒有哲學著作的啟蒙學者,也奉行著大體一致的哲學信仰,而且在啟蒙運動的不同發展階段上成為批判宗教神學的有力武器。懷疑論成為啟蒙運動准備階段的思想先導,而自然神論則成為啟蒙運動發展階段的思想家的標記,無神論則把啟蒙運動推向更高的成熟階段。正是在這種哲學思想的指導下,才使啟蒙運動經久不衰,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哲學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導,並使啟蒙運動具有明確的行動綱領。

行動堅決
啟蒙思想家都正視現實,認真思考,聯系群眾,不畏強暴。他們深入社會,細心觀察,對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獨立思考展開無情抨擊,提出了理想社會的藍圖,為之進行不息的斗爭。他們以人民自居,以宣傳群眾,啟迪民智為己任,為使群眾改變舊觀念接受新思想,他們出版專門的學術、理論著作外,還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讀物,還運用小說、戲劇、詩歌等文藝作品讓更多的下層群眾了解新觀念。因此,不少啟蒙思想家都是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多面手,例如伏爾泰,不僅著有哲學著作,還發表了大量的史學著作、文藝小說、戲劇和詩歌,堪稱為啟蒙運動的導師和領袖。這些思想家,常常冒著上斷頭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險,為追求正義、嚮往光明而貢獻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啟蒙運動雖然有種種共同的特點,但在如何改變封建制度上,卻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別,反映出各派思想家的不同政治主張。

Ⅳ 法國啟蒙運動是怎樣發起的

17世紀文藝復興運動到了在義大利衰退時,歐洲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內心從義大利轉移到法國,法容國成為領導歐洲文化革命新潮流的國家,啟蒙運動在法國掀起。

法國人崇尚羅馬文化,在文學藝術方面處處顯示出對古羅馬文化的崇拜與迷戀。馬克思講法國人「穿著這種久受崇敬的服裝,用這種借來的語言,演出世界歷史的新場面。」法國人通過文學作品表現法國人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種新古典主義的藝術現象。

Ⅳ 世界歷史 啟蒙運動等作用

啟蒙運動,既是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斗爭的繼續和深化,也是資產階級政治革命的理論准備階段。如果將它同文藝復興運動作一比較,那就更為清楚了。
首先,從反封建方面說,文藝復興運動的反封建,主要是反對封建領主的割據狀態,要求建立民族統一的君主專制政體,以便在王權保護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而在啟蒙運動中,資產階級已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進一步提出要求獲得政權,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文藝復興時代的反封建側重於思想意識、倫理道德的范疇;而啟蒙運動側重於政治制度和政權性質方面。
其次,從反教會方面說,文藝復興時期主要是揭露中世紀天主教會的貪污腐化,譴責修道院戕害人性的罪惡,要求進行宗教改革,廢除繁瑣的宗教儀式,提倡比較簡便的禮儀。在啟蒙運動時,由於唯物論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因此在反教會方面就比文藝復興時期更為徹底,它已把反教會提高到自然神論和無神論的高度。
再次,從人文主義思想的內涵上說,文藝復興時代強調的是反禁慾主義,要求個性解放,執著塵世,面向現實。到了十八世紀啟蒙時代,人文主義思想的重點,就轉移到提倡「自由、平等、博愛」等政治原則方面來。由於啟蒙運動具有政治思想革命運動的性質,因此啟蒙運動的參加者決不限於文學家。除法國的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盧梭等四大啟蒙作家外,英國的哲學家洛克,科學家牛頓,德國的美學家萊辛和海爾德爾,荷蘭的哲學家斯賓諾莎,德意志的康德等等,均屬啟蒙思想家的行列。
從文藝的風格和方法上說,啟蒙時期的現實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現實主義的繼續,但又有新的發展。它的特徵不在於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不在於刻畫人物的性格,而在於具有更多的政論性,作家們都有意識地把他們自己的政治思想貫穿在文學作品之中。這些啟蒙著作,成了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爭奪政權的精神武器,是傳播資產階級世界觀的「網路全書」。作品中的語言不是詩化,而是流暢的雄辯的政論性散文,富有邏輯性,啟發性和戰斗性。有些作品,由於哲學意義的深刻、強烈,使它們變成小說化了的哲學論文。啟蒙作家的作品都具有純理性的特點。
17~19世紀初在歐洲各地先後興起的反對宗教蒙昧主義,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思潮。啟蒙運動中的思想家認為,社會之所以不進步,人民之所以愚昧,主要是由於宗教勢力對人民精神的統治與束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樹立理性和科學的權威。他們認為,人的理性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不合乎人的理性的東西就沒有存在的權利。他們主張傳播科學知識以啟迪人們的頭腦,破除宗教迷信,從而增強人類的福利。他們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宣揚自由、平等和民主。在他們看來,封建專制制度扼殺自由思想,造成社會上的不平等和文化經濟上的落後。因此,他們大力宣揚「天賦人權」,主張人民參與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啟蒙運動,特別是18世紀啟蒙運動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對北美的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都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Ⅵ 法國啟蒙運動的概述

進步思想家對封建意識形態發起全面批判,企圖使人們的思想從傳統偏見、神學教條、天主教會和專制政權的壓制下解放出來。在十七世紀自然科學和哲學成果的基礎上,啟蒙學者認為,正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一樣,人們也能夠憑理性的力量發現有關自然、人類和社會的法則,謀取世俗的幸福;他們以理性、宗教容忍和進步的觀念向保守現狀的舊觀念進行沖擊,反對一切禁錮思想和壓制自由的教條和制度。
其中最進步的思想家們,主張宗教上的無神論、哲學上的唯物主義、政治上的民主政體、經濟上的自由放任。啟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學、倫理學、經濟學、政治學、史學、美學等各個領域,出現各種學說體系和許多著名代表人物,如英國的阿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斯蒂爾(Richard Steele,1672-1729)、斯威夫特、彼普(Alexander Pope,1688-1744),德國的門德爾松(Moses Mendelssohn,1729-1786)、萊辛、赫爾德,義大利的別卡里阿、維科,美國的潘恩、傑弗遜、富蘭克林,俄國的別林斯基、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等。
但運動的中心在法國,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以及狄德羅為代表的網路全書派起了顯著作用。運動影響深遠,當代人即已開始使用「啟蒙時代」的概念,以表示同「黑暗的中世紀」對立;法文、德文、英文原文均含有「以光明驅逐黑暗」之意。啟蒙運動作為成熟的反封建、反教會的進步思潮登上了歷史舞台,不僅為未來的政治革命製造了輿論,而且為法國創建了高度的精神文明。廣義上的啟蒙運動則不限於歐洲和北美,而是世界性的普遍的歷史現象。

Ⅶ 啟蒙運動時期人文主義對世界歷史發展進程影響

人文主義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主導思想,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的一種思想體系,即主張一切以人為本位。」人文主義」一詞源自」人文學」(Studiahumanitatis),在文藝復興時期指古典學術的研究和重視人生現實的新思潮,當時的新文化人士則自稱為」人文學者」(humanista)。19世紀以後,歐洲學術界才開始用」人文主義」來稱呼這種社會思潮。人文主義的基本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對」神道」,提倡人權以反對君權,提倡個性解放以反對中世紀的宗教桎梏及其一切殘余,因此也稱為人道主義。為區別起見,中國習慣把文藝復興時期的這種思潮稱為人文主義,文藝復興以後的則稱人道主義。

Ⅷ 論述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

意義 啟蒙思想家們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准備。 法國聲勢浩大的啟蒙運動對封建制度進行了深刻揭露,為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啟蒙運動還陸續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著封建統治。啟蒙思想家們宣揚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則得到廣泛傳播,形成了強大的社會思潮,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啟蒙思想家們的許多著作也逐漸被介紹到中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激勵著那裡的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奮斗。影響1、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論的准備 2、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 4、激勵了中日等亞洲國家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5、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局限啟蒙運動的局限性也是明顯的。啟蒙主義者的唯物主義是不徹底的機械唯物主義,其社會史觀也沒跳出唯心主義的范疇,過分強調思想意識的力量,不相信人民群眾的革命力量。他們以為提倡科學、文化、教育就可以改造社會。他們在對民眾進行啟蒙的同時,也把希望寄託在教育統治者上面。他們幻想統治者一旦接受了啟蒙思想,成為「開明君主」,便會實行開明政治。關於宗教問題,他們盡管譴責宗教迷信和教會的罪惡,但並不都是從根本上否定宗教的作用,有的信奉自然神論,有的主張建立「理性宗教」。他們標榜的「理性王國」,實質上是「資產階級理想化的王國」。啟蒙思想家從未否定私有制,相反,他們把它看成是不可動搖的原則,甚至是人權的一部分。他們為之斗爭的自由、平等實際上也只是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因此,「理性王國」的華美約言最終變成了一紙空文。

Ⅸ 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重要人物

伏爾泰:反對封建專制、天主教會,強調天賦人權

孟德斯鳩:三權分立

盧梭:社會契約論

這三位是耳熟能詳的吧~

Ⅹ 關於啟蒙運動的歷史問題

這是知網中國的網址鏈接,是關於中法大革命異同所做的論文,需要注冊並繳費。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ZSB198902025.htm 兩次啟蒙運動與兩次大革命——中法民主革命比較研究張芬梅 【摘要】: 本文對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及法國大革命與中國新文化運動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關系和異同進行比較研究,認為:兩國啟蒙運動相似之處是:(1)兩國啟蒙運動都發生在世界歷史轉折時期,(2)都有繼承借鑒的縱橫關系。(3)都以科學和民主為內容。不同之處:(1)法國啟蒙運動規模大、時間長、學術性強;中國新文化運動時間短,規模小、政治實踐性強。(2)法國啟蒙運動任務單純,基本上是資產階級思想占統治地位;中國新文化運動任務復雜,基本思想內容很快從資產階級思想轉為社會主義,啟蒙與救亡合流,思想領袖與革命戰士合一。兩國的革命雖然都是徹底的民主主義革命,但由於時代不同,任務不同,領導力量不同,建立的政權性質也不同。由於中。。。。。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你仔細一想,聯系當時的中法歷史條件就能明白了。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法國啟蒙運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