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十位軍事家
中國十大軍事天才
1.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統帥。
點評:白起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偉大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白起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史學家司馬遷稱贊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主要戰績: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
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含長平之戰)。攻韓魏殲滅30萬。
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
封號:武安君。官職:國尉(國防部部長)。
外號:戰神,殺人魔,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地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從最低級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國聞白起膽寒。
長平之戰共殺人四十五萬,連同以前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攻楚於鄢決水灌城淹死數十萬,攻魏於華陽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卒二萬,攻韓於陘城斬首五萬,共一百餘萬,這是白起的一張極不完全的殺人賬單。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後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白起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偉大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白起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史學家司馬遷稱贊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長平之戰也反映了戰爭自身發展概貌。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
Ⅱ 中國古今十大軍事家都是誰
上下五千年,中華名將燦若星河,他們雖民族主張、政治立場、道德品行不盡相同,然而就其軍事成就來說,無不戰功卓著。他們有的是虎將、有的是名將、有的是儒將,但其中能被稱為軍事家的卻是鳳毛麟角。一般能被稱為軍事家者多為軍隊最高統帥或高級將領,是具有對軍事活動實施正確指引或是擅長具體負責軍事行動的實施的人。但我以為一個軍事家不僅要有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而且必須是一個戰略、戰術思想集大成者,更必須有彪炳史冊的赫赫戰功。以下十人足堪與世界任何一流軍事家媲美,無愧軍事家美譽。
一、黃帝。黃帝不僅是中華兒女相互認同的文化標志,也是遠古中國第一軍事家。黃帝建國於有熊的時候,天下共主炎帝正逐漸衰落,蚩尤暴虐無道,兼並諸侯,酋長們互相攻擊,生靈塗炭,炎帝求助於黃帝。黃帝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與蚩尤戰於涿鹿,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之下,終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不久,天下又現騷亂。黃帝知道蚩尤的聲威還在,於是畫了蚩尤的相到處懸掛。天下的人都以為蚩尤未死,只是被黃帝降服,更多的部落前來歸附。炎帝雖然被蚩尤打敗,實力尚存,他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於是起兵反抗。炎、黃二帝決戰在阪泉之野進行。經過三場惡戰,黃帝得勝。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號令天下,凡是不順從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討伐。功莫大於撫世建國,勛莫高於勘暴定亂,黃帝軒轅氏,一統華夏,萬世不移。
二、姜子牙。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及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姜太公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游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我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就其最早發端、形成體系、構成學說來說,都始自齊國,源自太公,可以說,沒有太公理論及其所建立的齊國兵家,則不會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謀高超、理論完整、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影響巨大的中國兵學理論學說。我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穀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綜觀太公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但尤以軍事最著,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姜太公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
三、孫武。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公元前535
年左右出生於齊國。孫武從小便閱讀古代軍事典籍《軍政》,了解了黃帝、伊尹、姜太公、管仲等人的用兵理論,加上當時戰亂頻繁,兼並激烈,他從小也耳聞目睹了一些戰爭。後來,因為齊國發生內亂,他不願參與田、鮑、欒、高四大家族的爭斗,便出逃吳國。吳王闔閭即位後,禮賢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賢臣,在好友伍子胥的引薦下他被吳王請進王宮。公元前512年,闔閭、伍了胥和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舒國。隨後六年孫武對楚國施以疲兵之計:即組成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公元前506年,楚國攻打已經歸附吳國的小國——蔡國,吳軍以此借口,闔閭和伍子胥、孫武指揮訓練有素的3萬精兵,乘坐戰船,溯淮而上,直趨蔡國與楚國的交戰。孫武在3萬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3500人為前陣,身穿堅甲,手執利器,連連大敗楚軍。11月28日攻入楚國的國都郢,楚昭王帶著妹妹倉皇出逃。孫武以3萬軍隊攻擊楚國的20萬大軍,獲得全勝,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10萬精兵迎戰於夫椒,在孫武、伍子胥的指揮下,吳軍大敗越軍,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5000名甲士跑到會稽山上憑險抵抗,最後勾踐向吳屈辱求和。伍子胥自盡後,孫武悄然歸隱。孫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戰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論政、論兵的篇章,其中尤以流傳下來的《孫子兵法》最著名。正是這短短的13篇5000字,卻包含了豐富的軍事思想,在2500年後的今天還深刻的影響著世人,這使他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偉大的軍事家。孫武被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聖」是當之無愧的!
四、吳起。吳起,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381年,衛國左氏邑人。吳起曾經拜魯國曾子為師,學習儒術。最初在魯國做將軍,後又到魏國,戰功卓著,魏文侯任命為西河守。在河西共23年,進行了系統改革,軍事力量也很強盛,與諸侯共有大小七十六次戰爭,其中六十四次全勝,對魏國的強盛做出了貢獻。魏文侯死後,吳起在魏國受到排擠,只好去了楚國。楚悼王重用他為令尹,即宰相。吳起在楚國主持變法,推行法治,廢除了時代世襲的貴族制度。他同時整頓武備,四處征伐,使楚國也成為當時的強國之一。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暴亡,公族責成和大臣叛亂而攻擊吳起……吳起在政治、指導戰爭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把這些經驗深化為軍事理論。《漢書·藝文志》著錄《吳起》48篇,但後來基本都散失了,現在的《吳子》只有「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六篇,其進步的戰爭觀,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的戰略戰術思想,在我國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吳起一生在魯、魏、楚三國出將入相,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對後世用兵起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治軍嚴明,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又深得部眾之心。吳起是繼孫武之後,即善於用兵同時又具有高深的軍事理論的第一人。歷史上,吳起作為政治家、改革家,他與商鞅齊名,作為軍事家與孫武齊名,後世論兵,莫不稱「孫吳」。
五、韓信。韓信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 196,淮陰人。信自
幼熟讀兵書,懷安邦定國之抱負。因家境貧寒,常食不裹腹。曾受鄉間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始投項梁,繼隨楚霸王項羽,但不受項羽重用。後又投奔漢王劉邦。初始劉邦看不起貌不驚人的韓信,經丞相蕭何力薦,才始拜韓信為大將。韓信拜將不久,即率軍沿南鄭故道東出陳倉,一舉拿下了關中地區,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關,將兵鋒逼至楚都彭城。此後,韓信率兵數萬,開辟外線戰場。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以一萬之眾大破二十萬趙軍。淮水之戰,藉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攻佔齊地後,韓信被封為齊王。
公元前
202年春,楚漢兩軍在垓下展開決戰,韓信獨當中軍,他先令兩翼部隊對楚軍實行側擊,再令中軍推進,很快完成了合圍。入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終使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亥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慷慨自刎於烏江邊。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在這一段落寞的日子裡,他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楚。公元前196年,呂後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鍾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六、劉秀。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57)字文叔,蔡陽人,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昆陽之戰,光武挽狂瀾於既倒。王尋等百萬之眾,一時土崩瓦解。王莽政權的喪鍾,由此而敲響。光武以偏師徇河北,平王郎,降銅馬,艱難奠定中興之基。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勇敢的皇帝,昆陽大戰中,他身先士卒,帶領十幾人沖出王莽四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而搬來救兵。沖出重圍卻未折損一兵一騎,後以三千子弟兵大破王莽大軍,創造了中國軍事史的神話。劉秀又是中國歷史上參與和指揮戰爭最多的皇帝,他的對手僅稱帝號的就有王莽、王郎、劉玄、劉盆子、張步、劉永、李憲、彭寵、盧芳、公孫述等。在東漢王朝開國戰爭中,劉秀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藝術。他善於把握戰機;長於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精於避實擊虛,奇正並用,運動殲敵;勤於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戰術;強調連續進擊,不給敵人以喘息和反撲的機會;重視利用人和,唯才是舉,使麾下將士能充分發揮才幹;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劉秀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經歷了無數次身陷絕地、命懸毫發,經歷了無數次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經歷了無數次刀光劍影、明爭暗鬥,經歷了無數次消魂奪魄、困頓憂愁,他把一段光鮮的風景呈現在後人眼裡,帶著人們的景仰和或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遺憾與滿足,走完了轟轟烈烈的人生歷程,消失在悠遠的天際,這一年是公元57年。」
七、曹操。魏武帝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人。漢末曹操參與鎮壓潁川黃巾起義軍,被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中平六年(189),因董卓專權,逃離洛陽,至陳留,散家財,聚兵5000人,與袁紹為首的東關州郡軍一起討伐董卓。當時諸軍畏卓,莫敢先進,唯操出戰,董卓西逃,袁紹表操為東郡太守。初平三年(192),青州黃巾起義軍攻入兗州,殺刺史劉岱,州吏擁曹操領兗州牧,率兵打敗黃巾軍30餘萬,收其精銳為部下,號青州兵。在隨後幾年的兼並戰爭中,打敗袁術,攻破陶謙,平定張邈,消滅呂布,逐漸壯大成一支與袁紹相對抗的力量。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10萬大軍,並陸續攻佔原屬袁紹的冀、青、幽、並四州。十二年,又消滅以遼西柳城為根據地的烏桓勢力,基本統一北方。曹操根據毛玠、荀彧謀劃,於建安元年將處於困境的漢獻帝從洛陽迎到許縣,並遷都於許。從此,他政治上主動,號召力增強。他採納棗祗建議,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從物質供應上保證了戰爭的勝利。他精通《孫子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兵書10萬余言。他善於運用古代軍事學說和戰略戰術。他多次下令求賢,要求唯才是舉。曹操受先秦法家思想影響很大,不官不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在此思想指導下,他鎮壓農民反抗,同時對豪強大族的不法行為也往往給予嚴厲打擊。建安十三年,曹操進位丞相,率軍南征。荊州劉表適病卒,子琮歸降。操進軍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與孫權、劉備聯軍會戰於赤壁,在聯軍火攻之下大敗而歸。從此他轉向鞏固北方的統治,繼續消滅北方殘餘割據力量。建安十六年討平關隴地區馬超、韓遂。四年以後又征降漢中的張魯。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國,都於鄴。三年後曹操進爵魏王。其子曹丕代漢,追尊魏武帝。「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八、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出生於武功。雄才偉略、雄風浩盪的唐太宗無論是武功文治,還是胸襟氣度,或是功勛偉業,都堪稱千古一帝!他自幼習武,善騎射,尚武略,臨機果斷,十六歲勤王,牛刀初試;接著協助父親擊敗群雄,奪得皇位;再領兵掃盪殘余,一統天下。太原起兵本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刻先發制人。玄武門事變之後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為皇太子,陰歷八月初九,唐高祖讓位,李世民便做了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即位後,居安思危,任用賢良,虛懷納諫,實行輕徭薄賦、疏緩刑罰的政策,並且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終於促成了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貞觀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解除了北邊的威脅;九年,平定吐谷渾,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於其地置西州,並在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唐太宗對東突厥降眾及依附於突厥的各族執行比較開明的政策,受到他們的擁戴,因而被尊為「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親於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發展了漢、藏兩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在唐太宗治理下,我們這個東方大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盛、最先進、最受世人膜拜的帝國。唐太宗嘗言:「自少經略四方,頗知用兵之要,每觀敵陣,則知其強弱,常以吾弱當其強,強當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過數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陣後反而擊之,無不潰敗。『蓋用孫子之術也。』」毛主席不禁大贊:「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九、鐵木真。成吉思汗(1162~1227)
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氏,蒙古人。約在1170年,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其母月倫領著他們兄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卻也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性格。初鐵木真投靠札木合,他一邊隨札木合游牧,一邊籠絡人心、招徠人馬,隨後脫離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魯朵。約在12世紀80年代,鐵木真稱汗。札木合率領札答闌、泰赤烏等十三部來攻,鐵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戰,因實力不敵而敗退,史稱十三翼之戰。1196年,鐵木真和克烈部脫里汗出兵助金,於斡里札河打敗塔塔兒人。金朝授鐵木真以察兀忽魯官職,封脫里汗為王。鐵木真與王汗聯兵攻打乃蠻部,回師途中又與乃蠻本部相遇。王汗見敵勢盛,不告而退,把鐵木真留在乃蠻兵鋒之下。鐵木真發覺後,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敵前。王汗大敗。因為有許多蒙古部眾在王汗處,鐵木真怕他們被乃蠻吞並,對自己不利,便派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四傑領兵援救王汗,擊退乃蠻。鐵木真在部落爭戰中善於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與札木合聯盟大戰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鐵木真消滅了四部塔塔兒,佔領了呼倫貝爾高原,實力猛增。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牙帳,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歸附鐵木真。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六年於翰難河(今鄂嫩河)畔召開忽里台大會,建蒙古國,即大汗位,加號成吉思漢。即位四年(1209),大舉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興府迫使西夏納女請和。六年,率大軍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華北各地。九年,因金帝獻岐國公主請和,乃退兵。十年復以金帝遷都南京為口實,攻佔中都……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於六盤山。成吉思汗戎馬生涯近50年,施展雄才大略,依靠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和謀士,特別是善於利用游牧民族的騎兵優勢,創造了震撼世界的征服。他善於治軍,創建和統帥的蒙古軍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既善野戰,又能攻堅。在眾敵面前,善於利用矛盾,聯此擊彼、各個擊破;在戰法上,善於揚長避短、巧施詐術、避實擊虛、多路出擊、迂迴突襲、速戰速決。重視以戰養戰。其軍事思想和指揮藝術,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對後世有很大影響。「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毛主席看來,鐵木真是可以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提並論的。
十、毛澤東。毛澤東(1893~1976)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最高統帥,軍事戰略家。早年書生鬧革命,被蔣介石屠刀逼上井岡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始軍事生涯,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最終打跑蔣介石,自己坐江山。其人雄才大略,高瞻遠矚,膽識超群,氣魄蓋世,乃中國歷史上數百年一遇之人物,堪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比肩。平生以「老子不信邪」自許,敢向「蔣匪」、「美帝」、「蘇修」叫板。每逢重大歷史關頭,常冒極大之風險,頂巨大之壓力,謀驚天動地之計,出力挽狂瀾之策。所創「毛澤東軍事思想」,博大精深,妙用無窮。用兵之秘訣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擅長運籌帷幄,極少親赴前線。綜觀毛澤東一生,涉獵甚廣,成就非凡,功高蓋世,而軍事成就為其功業中最過硬和最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部分。自稱得意之筆為四渡赤水,代表性軍事著作《論持久戰》入選人類十大軍事名著。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緬懷先人,向前輩學習 。
Ⅲ 中國歷代軍事家實力排行榜
中國歷代軍事家實力排行榜,這個我個人感覺沒什麼意思,因為歷朝歷代以及考慮政治原因,還是其他原因和外部因素的原因,你沒有辦法詳細的排行出來,我個人感覺以國力排行更加。
以下是網路出來的資料給你粘貼一下。
1、孫武(約前535—?),即以《孫子兵法》傳世的孫子,史稱「兵聖」,論起歷朝名將軍事影響,毫無疑問首推孫武,非但影響國人兩千多年,且其思想已經超越軍事領域成為世界的寶貴精神財富。
2、吳起(約前440—381年,戰國時期衛國人,著有《吳子》一書,與《孫子》一文被後世並稱為《孫吳兵法》。吳起先後協助魯國抵抗齊國,又率魏國軍隊以少勝多,大敗過秦軍,但都受到了排擠。最後只好來到楚國被楚悼王任為相,使楚國又強大起來。但楚悼王死後,吳起竟然被亂箭射殺於楚悼王的屍體之上。
3、曹劌(不詳),春秋魯國人,因《左傳》之《曹劌論戰》成名,「一鼓作氣、二鼓氣弱、三鼓氣衰」的典故即源於此。
4、趙襄子(?—前425),春秋晉國後期,實權掌握在趙、韓、魏和智氏四家之手,以智氏最大。前455年,韓、魏、智聯手攻趙,趙襄子獨力支撐,又說服韓、魏倒戈,終取得「晉陽之戰」的勝利,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
5、孫臏(?—前316),齊國軍事家,「知彼知已,百戰不殆;另外「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的故事皆聞名中外。前354年和前341年,在與魏國大將龐涓的戰斗中,分別取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使戰國初期的超級強國魏國從此雄風不再。
6、趙武靈王(約前340—295),趙國國君,為了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實現富國強兵的戰略,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7、樂毅(不詳),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諸葛亮年輕時的志向是「文成管仲,武比樂毅」,可見樂毅在古代武將中的地位之高。公元前284年,身為趙國人的樂毅被燕國拜為上將後,指揮五國聯軍伐齊,連破70餘座城池,使齊國只餘下兩座城市。
8、田單(不詳),齊國將領,齊國七十城失守後處於滅亡邊緣,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據守孤城即墨5年後,憑借「火牛陣」擊敗燕軍,並由防禦轉向反攻最後收復國土。
Ⅳ 中國古代軍事家排名(前十名)
1、項羽
楚國下相人,名將項燕之孫,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楚漢戰爭期間雖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
2、霍去病
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人,為衛青之甥。一生四次出擊匈奴,均大獲全勝而回,殲滅匈奴11萬多人,降服匈奴4萬余眾,開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後追謚為景桓侯。
3、衛青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一生七次率兵擊匈奴。用兵敢於深入,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作戰常奮勇爭先,將士皆願為其效力,處世謹慎,奉法守職。
4、班超
字仲升,東漢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班超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
5、孫臏
本名孫伯靈,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出生於阿、鄄之間,是孫武的後代。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並著《孫臏兵法》。
6、韋睿
南朝梁武帝時名將。早年任上庸太守,齊末隨蕭衍起兵,「多建策,皆見用」。505年督軍北伐,攻下北魏小峴城,隨即進軍合肥。這時魏將楊靈胤率五萬人前來救援。韋睿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兵,斬俘萬餘人。
506年解鍾離之圍,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將軍。史載韋睿仁民愛物,「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北魏人怕他,稱為「韋虎」,一生廉潔,家無余財。
7、白起
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8、徐達
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1353年參加農民義軍,1363年大敗陳友諒。1364年任左相國。1367年消滅張士誠,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明初,他多次率軍遠征漠北等地,戍守邊疆,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
9、郭子儀
中國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理論實踐者,唐代著名軍事家。安史之亂打敗史思明,收復洛陽、長安,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並擊潰吐蕃,穩住關中。85歲的高齡辭世,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10、李牧
先在趙國北部抗擊匈奴,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被封武安君。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胡三省注《通鑒》時將李牧被害與趙國滅亡聯系在一起:「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
Ⅳ 中國歷代軍事家排名
先介紹一下中國方面:在此,我沒有列舉那些皇帝(那些名將皇帝,例如李世民,朱元璋這類人物)
(1)當然是黃帝,第一次憑軍事才能奠定5000年的炎黃歷史。
(2)第二名,當然是齊國文化的創始者姜子牙也,也是孫子兵法的來源地
(3)第三名,是東周列國的晉國大夫:先軫,第一次,把一些不入正道的陰謀詭計出現在史書
(4)第四名,那是我們的「兵聖」孫武,不過對他的軍事才能,史記沒有記載得很仔細,他在中國的兵學地位,猶如馬克思對英德法三國思想的批判和總結。那我們孫武也是在批判前面二位高手(姜子牙和先軫)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5)李牧,趙國的名將,第一次把匈奴人來打怕的人。
(6)孫臏,也是一個高手,他讓很多名將,知道這樣一個道理:名將的產生不僅只要靠指揮才能,有些時候,名將也可能坐在屋子裡照常打勝仗。(也就是所謂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帥才級人物),而且開創一個新戰例:圍魏求趙
(7)蒙恬,大秦名將,又一次我們的北方的匈奴搬一次家,並且還給這個大秦的家搞了城牆。
(8)就是漢朝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幫劉徹的太太爺劉邦出了一口惡氣,而且還把匈奴趕到西方,也是開了所謂「禍水西移」的先例。
(9)南北朝梁朝名將陳慶之率領「白袍軍」,第一次打破「北人善騎,南人善舟」的規定。
(10)唐朝李靖,唐朝軍事學院第一任院長,本人也是水陸兩棲作戰天才,而且他所培養軍事人才和從他的軍事學院出來的每一個人,都是牛人。有空慢慢查閱其人的偉大業績。
(11)本來,為了表示這前10位,不過這第11這個人物,我想我給漏了,很多人都會拿磚塊拍我。此人生在明朝,是個玩哲學的高手,打仗不過是他的哲學理想實踐而已。我想,大家也知道:是誰?王陽明,此人一出,給我們這些俗人開了一個眼界:「玩哲學不一定是玩虛的,有的時候玩哲學的人也會玩砍人的。王陽明是明朝軍事思想的一個標志,他的哲學是東南亞崛起的一個精神旗幟。
在這里,我想列舉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將:粟裕(淮海戰役),彭德懷(抗美援朝,給我們中國人爭一口氣的人) 林彪(1962年收拾印度阿三的那役,很有藝術的課,偶對他的人品不是很感興趣,但偶很欣賞他的軍事才能) 我們毛爺爺應該是軍政才能的牛人,那我就不介紹。
西方那些名將:(在西方的名將,沒有咱中國分得清。
〈1)亞歷山大(2)漢尼拔(3)愷撒(4)貝利撒留,此人相當於我國的李靖這種人才,不過他的軍事思想沒有李靖那樣高明(5)撒拉丁 中東英雄(一挑三)(6)古斯塔夫二世(近代戰爭之父)(7)菲特列二世(德意志國王) (8)拿破崙 (9)庫圖佐夫 (10)毛奇 現代參謀部的一大宗師
現代名將:圖哈切夫斯基 朱可夫(蘇軍副統帥)華西列夫斯基 科爾涅夫 羅科索夫斯基
德國比較有影響的是:曼施泰因 古德里安
美國的是:馬歇爾,麥克阿瑟,米尼茲 李奇微 艾森豪威爾 巴頓
日本的是:東鄉平八郎 山縣有朋 日本五十六
英國的是:亞歷山大 斯利姆 蒙巴頓 倫福德 道丁
士爾其:凱末爾
南斯拉夫:鐵托
Ⅵ 中國歷史上十大傑出軍事家,哪個最牛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版部)人[1] 。中國春秋時期著權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2]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3]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Ⅶ 中國古代的十大軍事家都有誰
1、孫武
孫武,字長卿,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惠民縣)人,祖父田書為齊大夫,攻伐莒國有功,齊景公賜姓孫,封采地於樂安。公元前532年的齊國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鑄成兵法十三篇。
公元前512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篇晉見吳王。在回答吳王的提問時,孫武議論驚世駭俗,見解獨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圖霸的吳王深刻共鳴,連聲稱贊孫武的見解,並以宮女180名讓孫武操演陣法,當面試驗了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孫武以客卿身份為將軍。
公元前506年,吳楚大戰開始,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2、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善於運用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他知人善任,曾起用一大批傑出的軍事、政治人才。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對蒙古民族的形成有巨大意義;攻金滅夏,為全中國一統王朝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建立橫跨亞歐的大帝國,打開了東西方的大通道,推動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3、白起
白起,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的軍事統帥。他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等。
白起最突出的軍事思想是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是中國戰爭史上三個最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另外兩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將)。
4、韓信
韓信以項羽帳下執戟衛士的低微身份,幾年內登壇拜將,屢建奇勛,終至成為左右楚漢戰爭的一方諸候。蒯通以「略不世出」來贊譽這位叱吒風雲的軍事人物。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據《漢書·藝文志》記載,他曾著有《韓信兵法》三章,可惜已經失傳。
韓信的軍事才能令劉邦極度不安,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一天,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答「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之軍。」劉邦又問:「那末你呢?」
韓信怔了一下,突然狂傲的大笑:「我是多多益善啊!」 韓信的絕世軍功和才華終於招來了殺身之禍,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呂後和蕭何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鍾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5、項羽
項羽在中國從來都是成者王敗者寇,成功的讓後世景仰,世人稱道,而失敗者則會萬夫所指被世人所不霄,但項羽卻是一個例外,項羽最後敗在了劉邦的手下,自刎在烏江邊上。
6、霍去病
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衛青外甥。善騎射。 初為武帝侍中。 元朔六年 (前 123),隨大將軍衛青參加漠南之戰,以票姚校尉率800輕騎遠離大軍數百里尋殲匈奴,斬獲2000餘人,戰績卓著,封冠軍侯。
7、李世民
李世民是那種中國歷史上罕有的軍事天才。從十八歲起(現在高中畢業生的年齡)就統帥數萬大軍南征北戰,攻無不勝,戰無不克。只是由於後來當了皇帝,治國才能過於突出,後人往往津津樂道於「貞觀之治」,而忘了他的赫赫武功。
8、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創建了八旗軍制。八旗制度是由氏族公社的生產組織演變而來的。女真人的習慣,每逢出師打獵,全族的壯丁都要出動。
八旗士兵平時狩獵耕種,戰時上馬出征。八旗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而努爾哈赤則是最高統帥。八旗制度的實行,提高了女真人的戰鬥力,入關前的八旗兵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為清朝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9、曹操
曹操(155—220)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史稱魏武帝。曹操祖籍安徽亳縣,小名阿瞞,字孟德。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過程中,擴張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又於建安元年(196年)把漢獻帝迎至許昌,遂「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13年做了丞相,赤壁之戰被劉備孫權擊敗後回北方重整勢力。公元216年自封魏王,曹丕繼位後追封其父為武帝。曹操精通兵法,又長於詩歌,以詩抒發報負,今存詩20餘首。其詩被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10、岳飛
岳飛(公元1103年一1141年),字鵬舉,生於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一個農民家庭。他自幼隨父親在農田勞動,體格健壯,臂力過人。他沉默寡言卻很有志氣,勞作之餘師從射箭名師周侗和槍手陳廣,練得武藝超群。
Ⅷ 中國歷史,軍師排名前十
中國歷史十大軍事家NO.1 孫武
孫武,字長卿,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惠民縣)人,祖父田書為齊大夫,攻伐莒國有功,齊景公賜姓孫,封采地於樂安。
孫武
公元前532年的齊國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鑄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篇晉見吳王。
中國歷史十大軍事家NO.2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中國歷史十大軍事家NO.3 白起
白起,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的軍事統帥。
白起
他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
中國歷史十大軍事家NO.4 韓信
韓信以項羽帳下執戟衛士的低微身份,幾年內登壇拜將,屢建奇勛,終至成為左右楚漢戰爭的一方諸候。
韓信
蒯通以「略不世出」來贊譽這位叱吒風雲的軍事人物。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據《漢書·藝文志》記載,他曾著有《韓信兵法》三章,可惜已經失傳。
中國歷史十大軍事家NO.5 項羽
項羽在中國從來都是成者王敗者寇,成功的讓後世景仰,世人稱道,
中國歷史十大軍事家NO.6 霍去病
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衛青外甥。善騎射。初為武帝侍中。
霍去病
元朔六年(前123),隨大將軍衛青參加漠南之戰,以票姚校尉率800輕騎遠離大軍數百里尋殲匈奴,斬獲2000餘人,戰績卓著,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前121)三月,為驃騎將軍,率萬余騎兵出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轉戰六日,深入千餘里,斬獲近9000人。
中國歷史十大軍事家NO.7 李世民
李世民是那種中國歷史上罕有的軍事天才。從十八歲起(現在高中畢業生的年齡)就統帥數萬大軍南征北戰,攻無不勝,戰無不克。只是由於後來當了皇帝,治國才能過於突出,後人往往津津樂道於「貞觀之治」,
中國歷史十大軍事家NO.8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創建了八旗軍制。八旗制度是由氏族公社的生產組織演變而來的。女真人的習慣,每逢出師打獵,全族的壯丁都要出動。
努爾哈赤
他們每人出一支箭,10個人組成一個小隊,由牛錄額真指揮。後來由於軍隊不斷擴大,努爾哈赤就規定每300個人設一個牛錄額真;每5個牛錄為一個甲喇,設一個甲喇額真統轄;5個甲喇為一個固山,設一個固山額真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