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萊特灣海戰知道點世界歷史

萊特灣海戰知道點世界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3 03:33:26

『壹』 萊特灣海戰發生的背景

萊特灣海戰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一次海戰。有海軍歷史學者認為萊特灣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

『貳』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是萊特灣海戰,它究竟大到了什麼程度

萊特灣海戰被稱為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戰,同時它也是最後一次兩個超級強國之間的航母對戰,這次海戰徹底將日本的航母力量被美國摧毀。

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居於劣勢的日本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從此日本聯合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萊特灣大海戰以美軍的勝利而告終。而日本聯合艦隊則全軍覆沒,小澤治三郎承認,在萊特灣海戰以後,除了一些必要的輔助船隻以外,日本海軍無病可用了。萊特灣海戰以後,日本投降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由於南方重要的資源區被盟軍切斷了,在日本的眾多戰爭機器陷入了無法轉動的困境。日本在這場戰斗中的下場自然以失敗告終。這一站徹底將橫行太平洋大半個世紀的日本擊垮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曙光越來越亮。

『叄』 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四大海戰是哪四次

中途島戰役,馬里亞納海戰,英德日德蘭大海戰,美日萊特灣大海戰。

1、日德蘭海戰(英文:Battle of Jutland ;德國稱為斯卡格拉克海峽海戰,Seeschlacht am Skagerrak),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是英德雙方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北海海域爆發的一場大海戰。

此役是有史以來參戰兵力最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這場戰爭中交戰雙方惟一一次全面出動的艦隊主力決戰,從而結束了以戰列艦為主力艦的海戰史。

2、中途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中途島戰役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在此戰役中成功擊退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日軍在海戰中大敗。

3、萊特灣海戰(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沖海戦),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一次海戰。

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萊特灣海戰堪稱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也是最後一次航母對戰,徹底摧毀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4、馬里亞納海戰也被稱為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日本帝國海軍與美國海軍之間在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的一次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決戰。由於戰斗中日軍飛機被美軍戰斗機輕易擊落,被美國人戲稱為「馬里亞納獵火雞大賽」(The 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

(3)萊特灣海戰知道點世界歷史擴展閱讀:

日德蘭海戰戰端的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把贏得戰爭勝利的希望寄託在具有傳統軍事實力的陸軍身上,海軍則僅以小兵力開展海上游擊戰,襲擊協約國海上交通運輸船。

但是,通過一年的作戰,形勢並未好轉,凡爾登戰役後,德國陸軍陷入持久作戰的困境,企圖在陸上結束戰爭的夢想破滅了。德國最高統帥部不得不改變初衷,把戰略重心轉到海上。為了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保證德國在海上的行動自由,扭轉被動局面,德國統治當局准備在海上尋找機會與英國進行決戰。

『肆』 二戰萊特灣海戰概述

日期:1944年10月20日—1944年10月26日
戰役地點
切斯特.尼米茲(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
萊特灣海戰是發生在菲律賓萊特灣(萊特島東部和薩馬島南面)附近的一次海戰。
交戰各方
以美國為首的盟軍
指揮官:威廉·哈爾西、 托馬斯·金凱德
兵力:17艘航空母艦,18艘護衛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24艘巡洋艦,141艘驅逐艦,其它艦只、魚雷艇、潛艇和約1500架飛機
日本
指揮官:栗田健男中將、 小澤治三郎中將
兵力: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34艘驅逐艦,約200架飛機(另有駐菲律賓、台灣的約500架陸基飛機提供支援)
1944年的太平洋戰場上,盟軍在攻克了馬里亞納群島和比阿克島等戰略要地後,開始考慮他們的下一步作戰計劃。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建議進攻台灣,將日軍阻擋在菲律賓。這樣盟軍可以控制聯系日本和南亞的海路,切斷日本與它南亞的駐軍的聯系。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主張在菲律賓登陸,菲律賓也位於日本的生命線上,將菲律賓讓給日本對美國來說是一個丟臉的事,而且麥克阿瑟1942年逃離菲律賓時曾經發誓重返故地。最後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做出最後決定,他決定在菲律賓登陸。日方對盟軍的步驟也很清楚。聯合艦隊最高長官豐田副武制定了四個方案:捷1號作戰方案是針對菲律賓的重大海軍作戰方案,捷2號作戰方案是針對台灣的作戰方案,捷3號和捷4號作戰方案分別是針對琉球群島和千島群島的作戰計劃。所有四個計劃都是孤注一擲的、復雜的和大膽的行動計劃,它們將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決定性戰役。
美國海軍進攻菲律賓的登陸點在萊特島。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七艦隊的舊式戰列艦以及護航航空母艦用於支持登陸部隊。威廉·哈爾西海軍上將的第三艦隊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用於掩護兩棲作戰並尋殲日本艦隊。
1944年10月12日尼米茲的航母對台灣進行了一次空襲來保證那裡的飛機無法介入在萊特島的登陸。日本因此開始執行捷1號作戰方案。一波再一波的飛機被投入對美國航母的戰斗。在此後3天中日本損失了600架飛機,這幾乎是它大部分的空軍力量。這使得它的海軍基本喪失了空軍保護。
各種戰艦擠滿了萊特灣
按捷1號作戰方案小澤治三郎中將的機動部隊使用顯然易被打擊的航母將美國第三艦隊從其應該保護的登陸力量引走。美國登陸力量在喪失其空中掩護後受到從西方開入的三支日本艦隊的打擊:駐扎在汶萊的粟田健男中將率領第二艦隊進入萊特灣消滅盟軍登陸力量。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中將的艦隊組成第五艦隊作為運動攻擊力量。這三支艦隊沒有航母和潛艇,完全由水面艦只組成。
顯然這個計劃的結果是這四支艦隊中至少一支要被消滅。戰後豐田對美國調查者是這樣解釋的:「假如我們喪失菲律賓,而艦隊倖存下來,那麼我們南北之間的海道就被割斷了。假如艦隊呆在日本領海的話,那麼它得不到燃料補給。假如它呆在南海的話,那麼它就得不到武器彈葯的補給。因此假如我們失去菲律賓的話,那麼保存這支艦隊也沒有意義了。」

『伍』 萊特灣海戰創造了哪些世界紀錄

這場大海戰創下了幾項世界紀錄:戰場廣,戰區東西寬600海里,南北長2000海里;時間長,不版算萊特島登陸,權從23日到26日雙方軍艦整整廝殺了3個晝夜;規模大,不含麥克阿瑟的登陸船隊,雙方參戰艦達293艘,飛機達1996架。

『陸』 萊特灣海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所羅門戰役結束後,哈爾西並沒有使自己閑下來,他開始策劃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但這時在指揮關繫上出現了一種錯綜復雜的情況:哈爾西既要自行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又要接受來自兩個方面的領導。一方面,在全局性的戰略問題上,要接受麥克阿瑟將軍的領導;另一方面,執行作戰計劃所需要的艦船、地面部隊和飛機等,又必須請求尼米茲將軍予以調遣。這一雙重身份給哈爾西的日後工作帶來了麻煩。很快,「蠻牛」哈爾西和倔強的麥克阿瑟就發生了沖突。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哈爾西在制定下一步作戰計劃時,因攻佔新幾內亞和菲律賓的需要,要在靠近新幾內亞的馬努島上開設海軍基地。尼米茲知道這一情況後,便草擬一份電文發給海軍作戰部,建議把哈爾西的作戰區域適當擴大,使馬努斯處於哈爾西的直接指揮下。發文前,尼米茲以副本形式通知了麥克阿瑟。

在權力問題上格外敏感和計較的麥克阿瑟因此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哈爾西和尼米茲等人篡取了他的權力。於是他下令:在馬努斯的管轄權確定之前,工程只限於他直接指揮下的部分艦只所必需的設施。

麥克阿瑟的話音剛落,哈爾西就斷然地說:「你錯了,將軍,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你,如果堅持你的命令,那將阻礙戰爭的進程!」在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後,哈爾西這樣結束了發言:「我對馬努斯的指揮權並不在意,我所關心的只是迅速地建好那個基地。我只要求,當我的部隊開始進攻新幾內亞或菲律賓時,這個基地業已竣工交付使用!」

哈爾西的態度如此直率不僅使麥克阿瑟一怔,也使其他參謀人員感到驚訝。隨後,哈爾西與麥克阿瑟還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但哈爾西仍寸步不讓。面對比自己更為倔強的哈爾西,麥克阿瑟也只有認輸了。

「蠻牛」哈爾西果然名不虛傳。

1944年6月15日,哈爾西接收了斯普魯恩斯指揮下的第5艦隊,使之並入自己的第3艦隊,從而將第3艦隊的陣容大大擴展,成為一支以4艘航空母艦群為主體的、擁有5000餘艘艦船的龐大艦隊。雖然這時他和尼米茲都主張直接進攻菲律賓,但他們的主張沒有被接受。盡管如此,哈爾西還是在8月24日率領他的第3艦隊浩浩盪盪地開向加羅林群島。

加羅林戰役中,哈爾西的部隊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殲滅日機480架,擊敗敵艦近百艘,炸毀了許多島上設施,而美軍只損失39架飛機。美軍已以壓倒優勢的海空軍兵力,使加羅林群島成了囊中之物。

哈爾西用事實證明了他的想法,美軍可以迅速直搗菲律賓的心臟地區。

這時,哈爾西還發現,日軍在菲律賓西岸的防務十分薄弱。於是,他再次提出進攻菲律賓的建議。此時,英美兩國參謀長正在魁北克開會。他們討論哈爾西提出的建議,又用無線電徵求麥克阿瑟的意見,哈爾西的建議最終得到批准。

參謀長會議決定:10月20日在萊特島登陸,這樣比原定計劃提早了兩個月。

1944年10月,哈爾西率領第3艦隊開赴菲律賓戰場。在戰役打響之前,哈爾西不遺餘力地進行了大規模的空中轟炸,致使馬尼拉當地的日本基地和港口瓦礫飛揚,火光沖天,日軍損失慘重。10月12日,日美雙方爆發了一場「台灣近海航空戰」,日本飛機遭到重創。10月14日,哈爾西親自揮師南下菲律賓。10月20日,美軍大舉登陸萊特島。

對日本來說,菲律賓至關重要。一旦失守,日本與東南亞各地的海上交通線路將被切斷,所以為了保住菲律賓,日本決定孤注一擲進行死拼。但日軍由於航渡組織不嚴密,空中掩護無力,突擊也沒有做到出其不意,而且各艦隊之間的通訊聯絡也很差,因此日本的各編隊在海空戰中被各個擊破。20日黃昏,6萬名美軍官兵和10多萬噸物資已經上岸。萊特灣海戰大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因為美軍佔領萊特,意味著向菲律賓的大門已經打開,而日本從海上通往東南亞的通道被切斷。太平洋戰爭已接近尾聲了。

『柒』 萊特灣海戰戰役時間的介紹

日期:1944年10月20日—1944年10月26日 戰役地點 萊特灣海戰是發生在菲律賓萊特灣(萊特島東部和薩馬島南面)附近的一次海戰。 交戰各方 以美國為首的盟軍 指揮官:威廉·哈爾西、 托馬斯·金凱德 兵力:17艘航空母艦,18艘護衛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24艘巡洋艦,141艘驅逐艦,其它艦只、魚雷艇、潛艇和約1500架飛機 日本 指揮官:栗田健男中將、 小澤治三郎中將 兵力: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34艘驅逐艦,約200架飛機(另有駐菲律賓、台灣的約500架陸基飛機提供支援) 日本企圖擊退或消滅盟軍在萊特島的登陸部隊,結果是數量上遠遠佔劣勢的日本聯合艦隊戰敗,此戰嚴重削弱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日佔的菲律賓群島打下基礎。有海軍歷史學者認為萊特灣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在萊特灣海戰中日本第一次有組織使用神風特攻隊。 海戰進行的時間是從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有約35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主力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用飛機參與了戰斗。日軍雖居劣勢,但在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戰役皆失利後,若再喪失菲律賓或台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本土的命脈將斷絕,在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系將被切斷。日本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萊特島的登陸部隊,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台灣而先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登陸,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持的日本帝國海軍。 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遠佔劣勢的大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大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的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944年10月21日澳大利亞所屬巡洋艦澳大利亞號被重創,似乎顯示特攻有些效果。從1944年10月25日起,日軍開始有組織的對盟軍艦艇大規模進行自殺式攻擊。

『捌』 萊特灣海戰的戰役時間

1944年8月: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結束,塞班島、天寧島、關島守軍「玉碎」,日本「絕對國防圈」被突破。聯合艦隊航母機動部隊在菲律賓海海戰中被徹底打殘,無力再戰,剩餘航母返回日本本土整備,戰列艦隊返回新加坡休整。日本著手制訂保衛內南洋作最後決戰的「捷」號作戰計劃。
斯普魯恩斯因在菲律賓海海戰「表現不力」受到批評,蠻牛哈爾西繼任中太平洋第5艦隊司令,改稱第3艦隊;就下一階段作戰「是台灣還是菲律賓」的問題美國海陸軍展開激辯,羅斯福總統前往珍珠港協調海陸軍矛盾,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說服(或者說「脅迫」)羅斯福和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同意以菲律賓為下一階段目標。

9-10月:哈爾西率第38特遣艦隊對日佔外圍島嶼進行掃盪,摧毀了日軍為近海決戰而准備的大部分航空力量。10月初TF38襲擊了日據台灣,聯合艦隊對此反應過度倉促發動捷二號作戰,被TF38輕松擊落戰機500架以上,為菲律賓防禦准備的航空力量幾乎被徹底掃空。
由於日軍潰不成軍,哈爾西提出繞開原計劃登陸的其他外圍島嶼直搗菲律賓中部的萊特島,從而將萊特島登陸提前了至少兩個月。但陸戰一師沒有改變登陸貝里琉島的原計劃,結果在9月開始的貝里琉戰役中損失慘重。

10月20日:麥克阿瑟西南太平洋戰區部隊在西南太平洋第七艦隊(金凱德中將指揮)的支援下登陸菲律賓萊特島,哈爾西第三艦隊在北翼提供掩護。哈爾西提出先發制人,直搗南中國海掃盪東南亞的日本海軍力量,但尼米茲未許可。哈爾西失望之餘下令4個航母特混大隊准備輪休,實力最強的第1大隊(TG38.1)被派回菲律賓以東的烏利西環礁加油,缺席了萊特灣海戰。
日軍獲悉美軍登陸萊特島,海軍拒絕了陸軍(准確地說是菲律賓方面的山下奉文)退守呂宋主島保存實力的主張,一意孤行要在萊特島與美軍「決戰」,捷一號作戰發動。在新加坡的戰列艦巡洋艦隊(第一游擊部隊)在栗田健男中將指揮下北上菲律賓,在台灣的第五艦隊(志摩清英中將)以及在日本本土的第三艦隊(小澤治三郎中將)南下,對萊特灣分進合擊。

10月23日:栗田艦隊在汶萊加油後向菲律賓航進,同時分出由西村祥治中將指揮的慢速老式戰列艦(南方艦隊),期望西村與志摩艦隊一並由萊特島南面的蘇里高海峽突入萊特灣,栗田本隊則從北面的聖貝納迪諾海峽突入萊特灣,與南方艦隊形成夾擊。

10月24日子夜:栗田艦隊在菲律賓巴拉望島西側水道遭到美軍潛艇伏擊,旗艦」愛宕「號以及」摩耶「號重巡洋艦被擊沉,」高雄「號重巡洋艦大破撤回新加坡,栗田被救起後轉移旗艦至」大和「號。
哈爾西獲悉潛艇襲擊報告,下令加強戰備,取消休整並命第1大隊全速返航。

10月24日上午:TF38在菲律賓呂宋以東海面占據陣位,當天首先對航行在蘇祿海的西村艦隊進行了空襲(因為目標太小而沒太用心),隨後空襲轉向錫布延海的栗田主隊,」妙高「號重巡洋艦大破後返回新加坡,」大和「、」長門「等艦均遭到空襲,」武藏「號戰列艦遭到集中打擊,受損嚴重,退出戰列。

24日午後:栗田因無法忍受持續不斷的空襲下令全隊掉頭西撤規避。下午4時左右,美軍空襲減弱,栗田又第二次轉向東進。日軍在呂宋島的基地航空隊在當天向TF38發動了飛蛾撲火式的攻擊,大部被擊落,但給美軍帶來了很大的防空壓力。午後時分一架日機擊中TG38.3的普林斯頓號輕型航母,最終導致普林斯頓號爆炸沉沒。
小澤在24日下午派出僅剩的一點飛機參與空襲TF38,試圖將美軍注意力吸引到北面,但沒有奏效。不過24日晚間,美軍夜航飛機發現小澤誘餌艦隊,小澤發出」誘敵成功「電報,但栗田沒有收到。24日傍晚,遭空襲重創的」武藏「號爆炸沉沒。

24日晚:哈爾西鑒於繼續堅守在聖貝納迪諾海峽會面臨日機持續空襲,同時北面出現日本航母」主力艦隊「,下令3個特混大隊匯合後北上恩加諾角。由於無線電溝通不力,導致尼米茲和金凱德錯會其意,沒有察覺到TF38已經離開,特別是直接負責保護登陸場的金凱德沒有相應加強北面的戒備,埋下了致命隱患。

24-25日夜:栗田艦隊穿越聖貝納迪諾海峽,出乎意料地發現沒有遇到任何美艦,但栗田仍然提心吊膽,第一游擊部隊繞過菲律賓東海岸南下萊特灣。
西村艦隊從南面突入蘇里高海峽,遭到早有準備的金凱德第7艦隊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TG77.2大隊,奧爾登多夫少將指揮,編隊包括在珍珠港遭到空襲後修復的6艘美國老式戰列艦)伏擊,包括老式戰列艦「扶桑」、「山城」、重巡洋艦「最上」以及驅逐艦「滿潮」、「朝雲」、「山雲」在內,除祥瑞艦「時雨」外全軍覆沒,西村中將戰死。跟在西村之後的志摩艦隊見勢不妙立即掉頭逃跑,逃過一劫。
哈爾西連夜北上追擊小澤艦隊,麥凱恩少將的TG38.1加速向西返航。

25日晨:TF38(缺第1大隊)向小澤艦隊發動空襲,擊沉小型航母「千歲」號、驅逐艦「秋月」號,重創航母「瑞鶴」、「瑞鳳」、「千代田」和輕巡洋艦「多摩」,小澤艦隊加速北逃。
栗田艦隊在薩馬島外海突然發現執行掩護任務的美軍護航航母分隊,旋即展開炮擊,美護航航母猝不及防全速南逃,保護護航航母的驅逐艦、護航驅逐艦奮不顧身對抗實力懸殊的日軍戰列艦、巡洋艦,掩護友軍撤退(護航航母航速低跑不快)。隨後全部16艘護航航母及萊特島機場起飛數百架次飛機奮力攻擊栗田艦隊,重創「鈴谷」、「築摩」、「鳥海」三艘重巡洋艦(三艦先後沉沒),「約翰斯頓」號驅逐艦重創「熊野」號重巡洋艦(後在呂宋自行放棄)。美軍驅逐艦「約翰斯頓」、「霍爾」,護航驅逐艦「羅伯茨」,護航航母「甘比爾灣」先後被日軍艦炮擊沉,其他艦只大多受到重創。

25日上午:由於各種陰差陽錯的原因,栗田停止追擊命懸一線的殘余美艦,掉頭北上去對付「另一支美軍艦隊」(然而只是日本水兵的幻覺)。美軍逃過一劫,但10時由呂宋島起飛的特攻機突襲剛剛逃出生天的美護航航母編隊,已經負傷的「聖洛」號護航航母被擊沉,這也是神風特攻的第一次實戰和第一個「戰果」。
因護航航母分隊遭襲,金凱德一面急調蘇里高海峽的TG77.2北返,一面緊急向哈爾西第三艦隊求援。哈爾西起初不以為意,但9時珍珠港的尼米茲(因為報務員操作失誤)發出「全世界都想知道」的著名電報,令他痛感顏面掃地,遂下令由戰列艦、巡洋艦組成的TF34在TG38.2航母大隊護航下全速南下救援萊特灣,TG38.3、TG38.4兩個航母大隊繼續追擊小澤余部,遠在菲律賓以東的TG38.1加速向西返航。

25日中午:TG38.1在355海里外對栗田發動二戰美國航母距離最遠的一次打擊,由於飛行員過於疲勞、無一彈命中,但給栗田帶來了進一步壓力,栗田考慮到戰機已失,決定掉頭返航。

25日午後:TG38.3、TG38.4繼續空襲小澤艦隊,至下午擊沉「瑞鶴」號、「瑞鳳」號,但由於飛行員多次出擊過於疲勞,攻擊效率越來越差,沒能擴大戰果。黃昏時分,派出巡洋艦、驅逐艦組成的TG30.3大隊追擊小澤余部,用艦炮擊沉掉隊「千代田」號航母(當時已經在空襲中癱瘓),晚間又遇到營救落水船員的「初月」號驅逐艦,但該艦異常頑強,孤身激戰2小時後方被實力占壓倒優勢的TG30.3徹底擊沉。TG30.3見時間已經太晚,掉頭返航,使得小澤在夜戰中伺機反咬一口的打算落空。全部4艘日本航母被擊沉,日本航母艦隊已徹底無可能東山再起。

25-26日夜:TF34緊急返航截斷聖貝納迪諾海峽東口,抓住了因營救落水船員而落在後面的「野分」號驅逐艦,在45分鍾的飽和轟擊後將其打成零件狀態,但是栗田主力前一天晚間已經穿過海峽逃之夭夭了。
小澤艦隊在返航途中,重傷的「多摩」號輕巡洋艦於26日凌晨被美軍潛艇擊沉。

26-27日:哈爾西、金凱德繼續追擊空襲菲律賓一帶日艦,先後擊沉驅逐艦「早霜」、「藤波」、「浦波」、「不知火」,輕巡洋艦「鬼怒」、「阿武偎」,但沒能抓住日軍主力。萊特灣海戰到此結束。

『玖』 萊特灣海戰的介紹

萊特灣海戰(英文: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沖海戦),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一次海戰。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萊特灣海戰堪稱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也是最後一次航母對戰,徹底摧毀了日本的航母力量。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10月20日持續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其中盟軍艦隊多達133萬噸,日本海軍則達73萬噸。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戰斗。日軍雖居劣勢,但在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戰役皆失利後,若再喪失菲律賓或台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本土的命脈將斷絕,在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系將被切斷。日本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萊特島的登陸部隊,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台灣而先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登陸,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居於劣勢的日本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從此日本聯合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

閱讀全文

與萊特灣海戰知道點世界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