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近代歷史年表

中國近代歷史年表

發布時間:2021-02-03 02:51:39

A. 中國古代近代歷史年表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贏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回邦,西漢答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B. 中國近現代歷史年表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C. 中國近代大事年表大概

從1840——1999 1838年底 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
1839年6月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6月 英軍發動鴉片戰爭
1842年8月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1)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洋銀2100萬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須與英國協商。
→《南京條約》影響: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開創了列強以條約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國的惡例;2)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演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為中國人民肩負的兩大歷史任務;5)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時期。
1842年 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1856年 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法國利用「馬神甫事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清政府與英、法、俄、美簽訂《天津條約》:1)增開牛庄(後改營口)、漢口、九江、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2)允許外國人到內地游歷、通商、自由傳教;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國公使駐京,並可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館;5)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
1860年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清政府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1)《天津條約》完全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即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歸入英屬香港界內;4)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白銀800萬兩。
→《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9世紀60年代 洋務派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相標榜,開展歷時30多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但洋務派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他們只是零星地學習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和工藝製造,卻不願意改革封建政體,不可能實現富強的目標。此外,洋務企業在經營管理上也存在著很多弊端。
1861年 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由奕擔任總理大臣
1862年 總理衙門設立京師同文館
1865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成為國內最大的軍事企業
1869年 方舉贊在上海開設發昌機器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19世紀70年代 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師
1872年 (1)曾國藩派遣容閎率領30名幼童赴美留學
(2)陳啟源在廣東南海設立繼昌隆機器絲廠(近代中國第一家繅絲廠)
(3)《申報》
1873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
1881年 中國人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通車
1894年7月25日 (1)甲午中日海戰
(2)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1895年4月 (1)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
→《馬關條約》的影響:《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條約,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也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戰後,帝國主義對華侵略加劇,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反割台斗爭,台灣全境淪陷
(3)康有為、梁啟超聯合應試舉人公車上書,拉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
1896年 維新報刊《時務報》
1897年 (1)德國強占膠州島,掀起列強瓜分狂潮
(2)商務印書館
1898年6月11日 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開始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後發動宮廷政變,戊戌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的影響:戊戌變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維新派積極倡導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宣揚進化論和資產階級民權思想,有力地沖擊了封建主義的舊思想、舊文化。戊戌政變之後,懷疑舊學、歡迎新學、要求民主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
1899年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在華「利益均沾」
1900年 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 清政府與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西、荷、比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記不敘用」; 總理衙門必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
→《辛丑條約》影響:《辛丑條約》是繼《馬關條約》之後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個極其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1901年~1911年 清末新政
1905年 同盟會成立,創辦機關刊物《民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並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 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結束
1912年3月 (1)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果實落入袁世凱之手
(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的意義: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君主專制統治;2)創建了中華民國;3)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4)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給中國先進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啟發,使他們覺悟到必須另謀新的救國救民之路。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的妥協而告終,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915年 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發表《敬告青年》,新文化運動興起。
1916年 杜亞泉在《東方雜志》上抨擊新文化運動,拉開中西文化論戰序幕
1917年初 (1)陳獨秀任北大文科學長
(2)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極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918年 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
1919年 (1)《新青年》出版「馬克思研究專號」、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2)5月4日,「五四運動」(北京天安門前)
1921年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
1924年1月 國民黨「一大」,提出「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6年 北伐開始,推翻北洋軍閥
1927年 (1)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
(2)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3)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製造「七•一五」政變。政變後,寧漢合流
(4)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
1928年 井岡山會師(朱德、陳毅與毛澤東)
1928年6月 南京國民政府宣布改定新約
1928年12月29日 張學良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一
1931年9月18日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2年 2月東北全境淪陷,日本扶植前清遜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
1934年10月 紅軍被迫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歷史意義: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機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6年10月 紅一、紅二、紅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並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立即召開救國會議,史稱「西安事變」中共確定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
1937年9月 蔣介石發表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開始
1937年9月 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淪陷。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
1938年春 李宗仁指揮軍隊開展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取得的戰果最大的一次勝利
1938年10月 武漢會戰後,日軍佔領武漢,抗日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毛澤東做了《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1945年8月15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 台灣光復
1946年6月 國名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
1948年9月12日 林彪、羅榮桓遼沈戰役,東北全境解放
1948年11月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淮海戰役,基本解放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宣告國名黨統治的結束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制訂了《共同綱領》,實行以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0世紀50年代 中國政府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950年6月 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改革
1950年10月 朝鮮戰爭,中國志願軍赴朝抗美援朝
1951年5月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7月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1953年 黨中央制定過渡時期總路線: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簡稱「一化三改造」
1954年 一屆人大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體)
1955年 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亦稱萬隆會議。中國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萬隆精神」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為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奠定了經濟基礎
1958年 中國八大二次會議提出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但是「左」傾錯誤嚴重泛濫,使一次嚴重的失誤。加上自然災害和中蘇關系破裂,1959年~1960年,中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1966年5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要求,高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大旗。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10月 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中國重返聯合國
1972年 (1)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標志著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
(2)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29日,中日簽署《聯合聲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976年 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展開關於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底、1979年初 安徽、四川部分農民試行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制度
1980年 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試辦經濟特區
1982年9月 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987 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2 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7 7月1日 香港回歸
1999 12月20日 澳門回歸

親啦 俺是廢了長時間的···

D. 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E. 中國近代史的大事年表(1840年至1949年)

1、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3、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4、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5、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南昌起義,由於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海口,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伐,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後遭至失敗。

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

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一南昌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四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昌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日甲午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鴉片戰爭

F. 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感激不盡

【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年代 重要事件
1838年底 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
1839年6月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6月 英軍發動鴉片戰爭
1842年8月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1)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洋銀2100萬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須與英國協商。
→《南京條約》影響: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開創了列強以條約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國的惡例;2)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演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為中國人民肩負的兩大歷史任務;5)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時期。
1842年 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1856年 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法國利用「馬神甫事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清政府與英、法、俄、美簽訂《天津條約》:1)增開牛庄(後改營口)、漢口、九江、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2)允許外國人到內地游歷、通商、自由傳教;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國公使駐京,並可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館;5)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
1860年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清政府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1)《天津條約》完全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即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歸入英屬香港界內;4)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白銀800萬兩。
→《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9世紀60年代 洋務派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相標榜,開展歷時30多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但洋務派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他們只是零星地學習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和工藝製造,卻不願意改革封建政體,不可能實現富強的目標。此外,洋務企業在經營管理上也存在著很多弊端。
1861年 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由奕擔任總理大臣
1862年 總理衙門設立京師同文館
1865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成為國內最大的軍事企業
1869年 方舉贊在上海開設發昌機器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19世紀70年代 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師
1872年 (1)曾國藩派遣容閎率領30名幼童赴美留學
(2)陳啟源在廣東南海設立繼昌隆機器絲廠(近代中國第一家繅絲廠)
(3)《申報》
1873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
1881年 中國人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通車
1894年7月25日 (1)甲午中日海戰
(2)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1895年4月 (1)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
→《馬關條約》的影響:《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條約,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也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戰後,帝國主義對華侵略加劇,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反割台斗爭,台灣全境淪陷
(3)康有為、梁啟超聯合應試舉人公車上書,拉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
1896年 維新報刊《時務報》
1897年 (1)德國強占膠州島,掀起列強瓜分狂潮
(2)商務印書館
1898年6月11日 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開始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後發動宮廷政變,戊戌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的影響:戊戌變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維新派積極倡導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宣揚進化論和資產階級民權思想,有力地沖擊了封建主義的舊思想、舊文化。戊戌政變之後,懷疑舊學、歡迎新學、要求民主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
1899年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在華「利益均沾」
1900年 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 清政府與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西、荷、比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記不敘用」; 總理衙門必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
→《辛丑條約》影響:《辛丑條約》是繼《馬關條約》之後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個極其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1901年~1911年 清末新政
1905年 同盟會成立,創辦機關刊物《民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並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 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結束
1912年3月 (1)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果實落入袁世凱之手
(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的意義: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君主專制統治;2)創建了中華民國;3)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4)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給中國先進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啟發,使他們覺悟到必須另謀新的救國救民之路。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的妥協而告終,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915年 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發表《敬告青年》,新文化運動興起。
1916年 杜亞泉在《東方雜志》上抨擊新文化運動,拉開中西文化論戰序幕
1917年初 (1)陳獨秀任北大文科學長
(2)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極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918年 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
1919年 (1)《新青年》出版「馬克思研究專號」、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2)5月4日,「五四運動」(北京天安門前)
1921年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
1924年1月 國民黨「一大」,提出「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6年 北伐開始,推翻北洋軍閥
1927年 (1)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
(2)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3)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製造「七•一五」政變。政變後,寧漢合流
(4)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
1928年 井岡山會師(朱德、陳毅與毛澤東)
1928年6月 南京國民政府宣布改定新約
1928年12月29日 張學良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一
1931年9月18日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2年 2月東北全境淪陷,日本扶植前清遜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
1934年10月 紅軍被迫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歷史意義: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機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6年10月 紅一、紅二、紅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並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立即召開救國會議,史稱「西安事變」中共確定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
1937年9月 蔣介石發表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開始
1937年9月 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淪陷。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
1938年春 李宗仁指揮軍隊開展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取得的戰果最大的一次勝利
1938年10月 武漢會戰後,日軍佔領武漢,抗日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毛澤東做了《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1945年8月15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 台灣光復
1946年6月 國名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
1948年9月12日 林彪、羅榮桓遼沈戰役,東北全境解放
1948年11月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淮海戰役,基本解放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宣告國名黨統治的結束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制訂了《共同綱領》,實行以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

G. 誰有中國近代史的大事年表

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1. 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2. 1840年—1842年: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主凶,美俄幫凶)。

5.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近代中國首都第一次淪陷)

6.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

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

7. 1862年:京師同文館成立。

8. 1872年:《申報》在上海創辦。

9. 1895年4月:中日《馬關條約》簽定,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10. 1895年春:「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

11.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12.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

13. 動的序幕。

14. 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

15. 1898年:戊戌變法(百日維新),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

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

16. 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7.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近代中國首都第二次淪陷)。

18. 1901年:《辛丑條約》簽定,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 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

20. 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

級革命政黨。

21. 1909年:京張鐵路全線通車(設計者:詹天佑)。

2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

23. 1912年1月1日(民國元年):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

24.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25.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標志新文化運動興起。【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26. 1918年:李大釗在北京創辦《每周評論》,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年

(一)中共創立時期:1919—1923年

1. 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爆發。這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

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誕生。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

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二)國民革命運動時期(國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

1. 1924年5月:黃埔軍校成立(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2. 1926—1927年:北伐戰爭。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3. 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

益。

(三)國共十年內戰時期:1927—1937年

1.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共獨立

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2.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

3. 1927年10月: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開創了農村包圍

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4. 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朱德、陳毅—毛澤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成立。

5.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

6.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紅軍長征。

7.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8. 1935年1月:遵義會議。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

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9. 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

10.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長徵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

勝利結束。

11.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實行「兵

諫」。】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四)抗日戰爭時期(國共第二次合作):1937—1945年

1.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全民族

抗戰開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2. 1937年8月13日:日軍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

3. 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

4. 1937年12月: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

5. 1938年春:台兒庄戰役(李宗仁指揮),是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6. 1940年 8月:百團大戰(彭德懷指揮),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

規模戰役。

7.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

途准備了條件。

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標志著八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取得了偉大勝利。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一百多年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9. 1945年8月:重慶談判,國共雙方最終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五)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年

1. 1946年6月:國民黨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2. 1947年3月:國民黨進攻陝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陝北。

3. 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4. 1948年9月—11月:遼沈戰役。

5. 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戰役。

6.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戰役。

7.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

8.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H. 中國近代的主要戰爭年表

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鴉片戰爭

近代史開端,歷時兩年多,簽《南京條約》。「初辦外洋交涉,多不得當,喪失權利,在在皆是」。如記載,二鴉前兩廣總督耆英與英人訂條約,本人從不出面談判,他「派家人張禧偕首府某公出而協定」。後被賜自盡。君臣文武兒戲軍國大事

1856年至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簽訂後12年,各國要求修改《南京條約》等既有條約,提高要價,遭清廷拒絕,列強醞釀挑起戰爭。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 中法戰爭

中法爭奪越南宗主權,中國失去東南亞藩屬國。這一戰中國損失相對不大, 開戰近半年,法佔領越南的山西、北寧、興化等地。6月,法國與越南訂立最後的保護條約,將清軍逐出越南。

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 甲午戰爭

爭奪朝鮮控制權,戰爭持續10個月,戰前大部分預測中國將勝,不料金玉其外的中國陸海軍皆慘 敗,失去朝鮮藩屬國,割地賠款。

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 第一次護法戰爭

段政府宣布不再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孫中山聯合滇桂實力派陸榮廷、唐繼堯宣布護法,持續近一年。陸唐竟然可任命其它省督軍,孫卻被架空回滬。吳佩孚首登歷史舞台。至24年國共合作「一大」改稱國民革命前,「護法」一直是孫中山的號召口號 。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在南昌,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8月1日成為建軍節。當時仍用國民黨左派名義,剛出南昌不久第10師長蔡廷鍇驅逐該師共產黨員脫離起義軍

1931年9月18日至1932年2月 九·一八事變

關東軍栽贓中國炸毀滿鐵沈陽柳條湖路軌。炮轟沈陽北大營,次日佔沈陽,當時相對獨立的張學良 誤判形勢奉行「不抵抗政策」和平移交次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隨後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建立,開始14 年殖民統治。

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 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8)中國近代歷史年表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參考鏈接中國近代歷史_網路

I. 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有哪些。

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1840年
1月29日 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水勇夜襲長沙灣運銷鴉片的走私船,燒毀煙船23艘。
2月25日 英軍向虎門發起攻擊,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軍守衛炮台,與敵人殊死格鬥,身負重傷,後壯烈殉國。
6月22日 英國東方遠征軍總司令喬治?懿律率領兵船16艘,武裝汽船4艘,運輸船28艘,士兵4000餘人,大炮540門,集結於廣東珠江口海面,宣布28日封鎖廣州。戰端遂啟,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7月6日 英軍攻陷浙江舟山島上的定海,後英軍北上到達天津白河口,恫嚇北京清政府,致使清政府答應撤辦林則徐、鄧廷楨。
8月6日 英軍抵達天津大沽口外炫耀武力,並致函清政府,誣稱林則徐在廣東禁煙「凌辱」、「殘害」了英國官員,要求「昭雪」。同時,提出割地、賠款等無理要求。
8月30日 琦善與查理?義津在大沽海灘帳棚會晤。琦善轉述道光帝答復英方的內容,強調林則徐在廣東禁煙「辦理不善」,今後一定「秉公查辦」,為英國「代伸冤抑」。英方得此答復後,決定撤軍南下。

1851年
1月11日 洪秀全領導的拜上帝會群眾,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國。1853年3月,太平軍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稱天京。
1852年
11月24日 廈門市1500餘華工,抗議英商合記洋行掠騙華工,在合記洋行門前示威。英海軍向群眾開槍,打死8人,激起廈門人民的憤怒。民眾憤起拆毀英國洋行,迫使其終止掠奪華工的活動。
1853年
4月23日 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佔中國庫頁島。
1854年
2月16日 太平天國西征軍攻佔漢口、漢陽,並分兵南下,直逼長沙。曾國藩因損兵折將曾投水尋死被救。後西征軍在湘潭戰敗,退守岳州(今岳陽)。

1856年
2月29日 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非法潛入廣西省西林縣境內進行間諜活動,該縣知縣張鳴風將馬賴等26名不法教徒逮捕,並將馬神南等3人處死。法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打著「為保衛聖教而戰」的旗號,次年勾結英國向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
10月8日 清朝廣東水師從停泊在廣州黃埔港的商船亞羅號上查出海盜嫌疑犯梁明太等12人,並將其逮捕。該船是中國人蘇亞成的商船,為走私方便,曾向香港英國當局領過一個通航證。廣東水師在船上搜查時,該證件已過期失效,船上不應再懸掛英國國旗。但是,英駐廣州領事巴夏禮故意挑起事端,誣稱中國水師侮辱懸掛在船上的英國國旗。此即「亞羅號事件」,英國以此為借口,派軍艦進入珠江、炮轟廣州,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10月21日 英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向兩廣總督葉名琛送交最後通牒,要求葉名琛放還因亞羅號船事件逮捕的全部水手,並賠禮道歉。葉名琛被迫答應全部條件,將12名被捕中國走私船水手交還。但巴夏禮借口禮貌不周,拒不接受。後英艦開入珠江,炮轟廣州。此事英侵略者純系尋找侵華借口。
1858年
1月5日 英法聯軍攻佔廣州後,清廷兩廣總督葉名琛「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定」,同廣東政府要員一起被俘,送往印度加爾各答囚禁。後病死於加爾各答。
4月13日 英法聯軍攻佔廣州後,派兵艦抵大沽口,在大沽口外駐兵。英、法、美、俄四國公使亦先後到達大沽口外,對清政府進行軍事恫嚇和外交訛詐。
5月28日 沙俄用武力脅迫黑龍江將軍奕山與其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中國黑龍江省璦琿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其主要內容有: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等條款。當時,清政府一度拒絕批准該約,至1860年被迫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時才承認該約。
5月20日 英、法聯軍20餘艘軍艦炮擊大沽炮台,清朝駐防軍奮起還擊,激戰2小時,擊傷敵艦3艘,斃、傷敵軍百餘人。後清軍潰散,提督張殿元等不戰而逃,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聯軍直逼天津城下。恭親王奕?說:大沽未敗之前可以抵抗,也可以和談;大沽失敗之後,只能求和而不可抵抗了。清政府被迫派使臣求和。 2樓
6月12日 沙俄軍隊強占烏蘇里江口的伯力,改名為哈巴羅夫。1893年,又改名為哈巴羅夫斯克。
6月13日 清政府欽差大臣桂良等與俄國駐華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簽訂《中俄天津條約》。其主要內容有:允許俄國在上海、廣州、台南、寧波、福州、廈門、瓊州等7處口岸通商與停泊兵船;若別國在中國開設口岸,沙俄享有最惠國待遇;沙俄在通商口岸設領事,實行領事裁判權,沙俄可在中國內地傳教等條款。
6月18日 清政府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美駐華公使列衛廉在天津簽訂《中美和好條約》。其主要內容有:清政府倘允許其它國家公使駐京,應准美國一律照辦;增開潮州、台南為通商口岸;耶穌教教士可在中國自由傳教;確定領事裁判權;擴大片面最惠國待遇等。
6月26日 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天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其主要內容有:英國派公使駐北京,並在各通商口岸設領事;增開牛庄(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台)、台南、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鎮江、南京為通商口岸;清廷向英國賠款400萬兩白銀;英國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
6月27日 清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天津簽訂《中法天津條約》。其主要內容有:法國派公使駐北京,並在通商各口岸設領事;增開瓊州、潮州(後改汕頭)、台南、淡水、登州(後改煙台)、南京為通商口岸;天主教教士可在中國內地自由傳教;清廷向法國賠款200萬兩白銀等條款。

1860年
5月23日 江蘇巡撫薛煥與英、美、法等國勾結組織配有洋槍、洋炮的清軍武裝部隊,共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該武裝稱「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流預。1862年,清政府授稱「常勝軍」,由英國軍官戈登統領。1864年,在崑山解散。
8月21日 英法聯軍一萬餘人向大沽炮台發起攻擊,清軍堅守陣地,頑強抵抗,後因炮台火葯庫起火,敵軍趁勢猛攻,炮台失守。
9月18日 隨英國侵華軍全權代表額爾金侵華的翻譯主任巴夏禮,在北京通縣被清軍捕獲,後釋放。巴夏禮竭力支持額爾金焚毀圓明園和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北京條約》。
9月22日 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後,咸豐帝等逃往熱河,派恭親王奕沂留京媾和。
10月6日 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面對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聯軍司令部下令官兵自由搶劫3天。園內收藏的所有金銀珠寶、文物古籍、國寶奇珍,被洗劫一空。一些搬不動的古銅器、名瓷器、珊瑚屏風、象牙雕刻等,則以棒擊毀,必至粉碎而後快。18日,額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3000餘名英軍手執火把沖入園內,千焰萬火騰空而起,使之變為殘垣斷柱,一片廢墟。
10月24日 清欽差大臣奕?與英國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簽訂《中英北京條約》。該條約將《天津條約》中規定的賠款400萬銀兩增加到800萬兩;英國可以在華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將天津開為通商口岸等。
10月25日 清廷欽差大臣奕沂與法國全權代表葛羅在北京簽訂《中法北京條約》。該條約除確認《中法天津條約》有效外,又擴大了法國的侵華權益:將《天津條約》賠款200萬銀兩增加到800萬兩;賠償過去沒收的天主教產;法國可以在華招募華工出國;將天津開為通商口岸等條款。
11月14日 清廷欽差大臣奕沂與俄國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在北京簽訂《中俄北京條約》。該條約除確認《璦琿條約》有效外,沙俄又獲得如下侵略權益:清廷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給沙俄;將喀什噶爾開為陸路商埠,並准許沙俄在喀什噶爾、庫倫等地設領事;沙俄在華享有領事裁判權等。

1871年
7月4日 沙俄出兵強占伊犁,野蠻屠殺當地居民,並宣布永遠佔領伊犁地區。
1872年
4月30日 近代中國資產階級的著名日報《申報》,由美國商人安納斯脫·美查在上海創刊。1909年,該報刊被席裕福收買。1913年,轉給史量才接辦。「九·一八」事變後,曾反映民族資產階級的抗日要求和進步傾向,後史量才被國民黨暗殺。抗日戰爭勝利後,被南京國民政府接收。1949年上海解放後,《申報》停刊。該刊歷時78年,比較詳細地記載了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1874年
5月23日 沙俄拒不交還伊犁,清廷命左宗棠率部西進,收復失地。
10月31日 清政府派恭親王奕沂與日本簽訂《中日北京專約》。其內容主要有:規定日本從台灣撤軍,清政府付白銀50萬兩給日本等。由於該條約中載有台灣居民對「日本國屬民」(琉球船民)等「妄為加害」字樣,後日本以清政府承認琉球為日本屬國為依據,以武力吞並琉球。

1875年
2月21日 英駐華使館翻譯馬嘉理和柏朗未經清政府同意,擅自率193人的武裝「探路隊」從緬甸闖入中國,經過雲南騰越(今騰沖)地區的曼允時,受到當地群眾和清軍阻擋,馬嘉理開槍打死中國居民,致使憤怒的群眾自衛還擊,馬嘉理被打死,英軍被逐回緬甸。此即馬嘉理事件。
5月3日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負責收復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清軍先後收復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旋即進軍南疆,霸佔我國新疆十二年的外國侵略者阿古柏販亡。至1878年,清軍收復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左宗棠西征,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國新疆的陰謀,為保衛祖國領土的完整作出了巨大貢獻。
1876年
9月13日 中、英兩國政府代表李鴻章與威妥瑪在煙台簽訂《中英煙台條約》。其主要內容是:規定增闢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處為通商口岸;凡遇內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財產的案件,英國可派員「觀審」等條款。
1878年
11月14日 德國以2名傳教士在曹州巨野(山東)被殺為由,派軍艦強占膠州灣,攻佔膠州、即墨等地。史稱膠州灣事件,又稱巨野教案。

1881年
2月20日 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收復了伊犁地區。在這之前,沙俄出兵強佔中國新疆伊犁地區,長達11年之久。
1883年
5月19日 劉永福率黑旗軍與法侵略軍在河內城西紙橋一帶展開激戰,大敗法軍,擊斃法軍軍官30餘人,士兵200餘人,法軍司令海軍上校李威利被黑旗軍戰士砍死。後黑旗軍在臨洮又大敗法軍,收復州縣10餘個。
12月11日 法軍突然向駐紅河三角洲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於是爆發了中法戰爭。該戰爭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至1884年5目,戰場局限在越南北部和紅河三角洲;第二階段從1884年8月至次年4月簽訂停戰協定,戰爭在越、中兩個戰場進行。

J. 中國近代史年表

1838年清宣宗道光十八年 十一月,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辦理禁煙事宜
1839年清宣宗道光十九年 四月二十二(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毀收繳的鴉片
1840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年 鴉片戰爭爆發。清廷命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州與英談判。林則徐被革職。十二月(1841年 1月),英軍攻陷虎門外沙角、大角炮台
1841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 一月,清廷下詔宣戰。二月,英軍攻陷虎門炮台。四月,英軍攻擊廣州城,主持廣東軍務的奕山向英軍乞和,簽訂《廣州和約》,七月以後,英艦隊北犯,攻陷廈門、鎮海、寧波
1842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 五月,英軍攻陷吳淞炮台,英國艦隊進入長江,六月,攻陷鎮江,七月,進抵南京江面,七月二十四(8 月29日)清廷被迫簽訂《江寧條約》(《南京條約》)
十二月,魏源著《海國圖志》五十卷
1843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 八月,中英在虎門簽訂《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
1844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先後簽訂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1845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 十一月,英國駐滬領事與上海道台訂立《上海租地章程》,是為外國侵略者在中國設立租界的開始
1849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 一月,英國香港總督文翰帶兵強入廣州城,廣州社學率眾十萬餘人反對,文翰被迫放棄入城要求
1850年清宣宗道光三十年 一月,旻寧卒,奕詝繼位,改元咸豐
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開始
1851年清文宗咸豐元年 閏八月,太平軍克永安;十月,封王建制
1852年清文宗咸豐二年 二月,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大敗清軍向榮、烏蘭泰部,四月,破全州;十一月占漢陽、漢口;十二月攻克武昌。清廷命在籍禮部侍郎曾國藩幫辦湖南團練
捻軍張樂行在安徽蒙城雉河集起義
1853年清文宗咸豐三年 二月,太平軍沿長江東下,佔領南京,定為首都,改稱天京,四月,派林鳳祥、李開芳率軍北伐,突破黃河天險,九月直抵靜海;同時,派胡以晃、賴漢英率軍溯江西征。清軍在天京城東孝陵衛建立江南大營,在揚州建立江北大營,包圍天京
八月,上海小刀會首領劉麗川起義,兩年後失敗
冬,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1854年清文宗咸豐四年 十二月,太平軍在江西湖口大敗湘軍水師
1855年清文宗咸豐五年 太平軍北伐失敗,主將林鳳祥、李開芳犧牲
各路捻軍會集雉河集,推張樂行為盟主
貴州苗民起義,十七年後失敗
1856年清文宗咸豐六年 二月,太平軍大敗江北營統帥托明阿部,五月,攻破江南大營,向榮自殺,八月,天京事變,韋昌輝誅殺東王楊秀清,十月被處死。石達開回天京提理政務
雲南回民起義,攻佔大理,建立政權,十六年後失敗
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7年清文宗咸豐七年 五月,石達開受洪秀全猜忌,率十萬眾自天京出走
十一月,英法結成聯軍,佔領廣州
1858年清文宗咸豐八年 四月,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台
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脅迫清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
五月,俄、美、英、法逼迫清廷相繼簽訂《天津條約》
八月,陳玉成等再破清軍江北大營,十月,太平軍在安徽三河鎮殲滅湘軍精銳李續賓部
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蒙古族貧苦牧民發動獨貴龍運動,反對封建壓迫
1859年清文宗咸豐九年 三月,洪秀全族弟洪仁玕來天京輔政,封干王。是年冬,太平天國頒布洪仁玕所著《資政新篇》
四月,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在大沽挫敗來犯的英法艦隊
1860年清文宗咸豐十年 三月,太平軍再破江南大營,並東占蘇、常,建蘇福省
美國人華爾組成「洋槍隊」,協助清廷鎮壓太平軍
六月,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佔領天津;八月,進攻通州城西八里橋,奕詝逃往熱河;英法聯軍攻陷北京,搶掠、焚毀圓明園;九月,恭親王奕欣與英、法、俄分別簽訂《北京條約》
十二月,清廷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1861年清文宗咸豐十一年 七月,奕詝卒,九月,慈禧發動政變,逮捕載垣、端華、肅順等贊襄王大臣。載淳即皇帝位,改元同治。慈禧、慈安兩太後垂簾聽政,史稱辛酉政變
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後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製造總局,清代洋務運動自此始
1862年清穆宗同治元年 正式設立同文館。曾國荃督湘軍進逼天京,扎營雨花台;左宗棠部湘軍援浙江,李鴻章部淮軍援上海,圖蘇、常,天京腹背受敵
陝甘回民起義
1863年清穆宗同治二年 四月,石達開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兵敗自投清營,被殺
1864年清穆宗同治三年 四月,洪秀全病逝,幼主洪天貴福即位。六月,天京為清軍攻陷,洪天貴福突圍後在江西南昌遇害。太平天國起義失敗。捻軍和太平軍遵王賴文光部聯合,舉賴文光為領袖
1865年清穆宗同治四年 捻軍在山東菏澤高樓寨擊僧格林沁,殲全軍七千餘人。清廷急調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督湘淮軍攻捻
中亞浩罕汗國軍事頭目阿古柏侵入新疆
1866年清穆宗同治五年 李鴻章接曾國藩任欽差大臣,督師「剿捻」。捻軍遵王賴文光、魯王任化邦等率部留在中原地區活動,稱東捻軍;梁王張宗禹、幼沃王張禹爵等率部進軍西北,往聯回眾,稱西捻軍
左宗棠在福建馬尾設立福州船政局;後調任陝甘總督,鎮壓西捻軍和西北回民起義
1867年清穆宗同治六年 阿古柏在新疆建立所謂「哲德沙爾汗國」政權,自立為汗
1868年清穆宗同治七年 六月,蒲安臣在華盛頓代表清政府與美國訂立《蒲安臣條約》
東西捻軍相繼覆沒
1870年清穆宗同治九年 五月,天津教案發生。直隸、江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相繼爆發反洋教斗爭
阿古柏攻佔烏魯木齊,天山南北路部分地區為其占據
1871年清穆宗同治十年 沙俄出兵強佔新疆伊犁地區
1872年清穆宗同治十一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僑商陳啟源在廣東南海縣創辦繼昌隆繅絲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近代工業開始出現
容閎等奉命率一批幼童三十名到美國留學,是為近代第一批留學生
1873年清穆宗同治十二年 左宗棠出兵河西走廊,佔領肅州,陝甘回民起義失敗
1874年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十二月,載淳卒,載湉繼位,是為清德宗載湉,改元光緒。慈禧太後再度垂簾聽政
1875年清德宗光緒元年 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英國入侵雲南,發生「馬嘉理事件」
七月,清廷以兵部侍郎郭嵩燾任出使英國欽差大臣,為中國正式派遣駐外使節的開始
1876年清德宗光緒二年 左宗棠出師討伐阿古柏,收復烏魯木齊,天山北部平定
英國以「馬嘉理事件」為借口,迫使清政府與之訂立《煙台條約》
1877年清德宗光緒三年 春,清軍進入南疆,阿古柏在庫爾勒服毒死,清軍收復除沙俄侵佔的伊犁地區以外的全部新疆國土
李鴻章、唐廷樞籌建開平礦務局
1880年清德宗光緒六年 左宗棠創辦的蘭州機器織呢局開工投產;李鴻章奏辦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南北洋電報
1881年清德宗光緒七年 正月,曾紀澤與沙俄簽訂《中俄改訂條約》
1883年清德宗光緒九年 中法戰爭爆發。法軍佔領河內、南定,越南國王請劉永福所部黑旗軍助越抗法,四月,兩軍在河內城西的紙橋激戰,大敗法軍,擊斃法軍司令李維業中校
1884年清德宗光緒十年 五月,法國派遣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艦隊侵入福建馬尾,福州水師覆沒。七月,清廷下詔對法宣戰。法國艦隊佔領台灣基隆炮台,封鎖台灣海峽
新疆改建行省
1885年清德宗光緒十一年 鎮南關——涼山大捷。四月,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即《中法新約》)。中法戰爭結束
台灣改建行省
1886年清德宗光緒十二年 英軍由錫金侵入西藏
1888年清德宗光緒十四年 十月,康有為第一次向皇帝上書請求變法,未達
北洋海軍建成,以丁汝昌為提督,林泰曾、劉步蟾為左右翼總兵,擁有艦船二十五艘,四萬余噸
1889年清德宗光緒十五年 二月,光緒帝載湉親政
十一月,李鴻章創辦的上海機器織布局投產
1890年清德宗光緒十六年 張之洞在漢陽興建鐵廠
1894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六月,日本海軍在朝鮮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中國運兵船,同時出動陸軍進攻駐牙山附近成歡驛的清軍。七月初一(八月一日)中日兩國同時宣戰。八月十六,日軍進攻朝鮮平壤,清軍敗績,總兵左寶貴壯烈犧牲。兩日後,北洋海軍與日艦隊在黃海激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殉國。九月,日軍渡鴨綠江攻入中國境內。十月,佔大連、旅順。十二月,日軍在山東半島榮成灣龍須島登陸
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綱領
1895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一年 一月,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海軍覆沒,丁汝昌、劉步蟾自殺殉國。三月二十三日李鴻章與日本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把遼東半島和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包括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俄、德、法三國照會日本,勸告放棄遼東半島,日本被迫接受,清政府以銀三千萬兩贖回,史稱三國干涉還遼
康有為聯合十八省會試舉人一千三百餘人「公車上書」
是年起至光緒二十四年,直隸、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等十餘省先後發生群眾抗租、抗稅、搶米風潮
1896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二年 四月,李鴻章與沙俄代表簽訂《中俄密約》
1897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三年 德國武裝佔領膠州灣;沙俄出兵強占旅大
1898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四年 四月,與英國簽訂關於香港對岸九龍半島以九十九年為期的租借條約
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下「明定國是」詔書,戊戌變法開始。八月初六(9月21日),
慈禧幽禁光緒帝於瀛台,重新「臨朝訓政」;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日本,譚嗣同、林旭、劉光第等六人遇害。百日維新失敗
山東冠縣義和拳首舉義旗
1899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五年 山東義和團朱紅燈部在平原縣起義
八月,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先後照會英、俄、日、意、法、德諸國,提出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政策
張謇籌辦的南通大生紗廠建成投產
1900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 義和團進入京津地區。駐京各國公使以「保護使館」為名調集軍隊四百餘人到達北京。各國海軍艦艇開到大沽口。由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統率的八國聯軍進犯北京,遭義和團和愛國清軍阻擊敗回天津。義和團猛攻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區和西什庫教堂。五月二十五日,清廷發出宣戰詔書。八國聯軍佔領大沽炮台後攻陷天津,七月二十,北京陷落。慈禧挾光緒帝倉惶逃走
東南互保。劉坤一、張之洞等與駐滬各國領事商定《東南互保約款》
唐才常組織自立軍起兵「勤王」,事敗被殺
沙俄製造海蘭泡與江東六十四屯慘案,並派侵略軍十餘萬人大舉入侵東北
十二月,慈禧在西安下詔宣布「變法」
1901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七年 七月,以慶親王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俄、英、美、日、德、法、意、奧、比、西、荷十一國公使簽訂《辛丑條約》
1902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 英國再次入侵西藏
一月,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鼓吹保皇
三月,中俄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
1903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九年 拒俄事件發生
閏五月,《蘇報》案發生,章炳麟、鄒容被捕系於租界西牢
十二月,日俄戰爭爆發,清政府宣布嚴守「局外中立」
清政府成立練兵處、商部
黃興、宋教仁等組織革命團體華興會於長沙
1904年清德宗光緒三十年 英軍攻陷拉薩,達賴十三世出走青海
蔡元培、陶成章等在上海組織革命團體光復會
1905年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 廢除科舉考試制度
發生抵制美貨運動
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會章,選舉孫中山為總理,機關報《民報》創刊
吳樾在前門車站炸出洋考察憲政的載澤等五大臣,炸傷載澤、紹英,吳樾死難。旋改派尚其亨、李盛鐸會同載澤、戴鴻慈、端方前往各國考察政治
1906年清德宗光緒三十二年 七月,清廷發布諭旨,宣布「預備仿行憲政」(預備立憲)。張謇、鄭孝胥、湯壽潛等在上海組織「預備立憲公會」
萍瀏醴起義,不久失敗
1907年清德宗光緒三十三年 八月,清廷發布上諭,設立資政院;九月,令各省設咨議局
同盟會發動一系列起義,均遭失敗。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發動起義,事敗犧牲。秋瑾在紹興准備響應徐錫麟起義,事泄,英勇就義
1908年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 清廷宣布預備立憲以九年為期,頒布《欽定憲法大綱》
十月二十一日,載湉卒,溥儀繼位,改元宣統,由攝政王載灃監國。次日,慈禧卒
1909年清宣統元年 十六省咨議局相繼成立,派代表到北京請願,請速開國會
1910年清宣統二年 發生國會請願運動。清廷宣布將原定九年的預備立憲期縮短為三年。資政院開幕
光復會在東京成立總部,推章炳麟、陶成章為正副會長
廣州新軍起義失敗
汪精衛等謀炸攝政王載灃未成
1911年清宣統三年 三月,廣州起義失敗(黃花崗之役)
四月,以奕劻為內閣總理大臣,組成皇族內閣
四川保路運動爆發。七月,「成都血案」發生,四川保路同志軍舉行武裝起義
辛亥革命。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十一月,各省代表會議在南京舉行,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代歷史年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