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的道義論

中國歷史上的道義論

發布時間:2021-02-03 02:51:26

1. 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道德理論的人

據記來載,周公是中國歷自史上第一位倫理思想家。 周公的誥詞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最可信的歷史文獻。孔子的思想也是受其影響。 周公姓姬名旦,生卒年不詳,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胞弟, 周成王姬誦的叔父。因輔佐武王伐紂滅商有功,採食邑於周地(今陝西歧山縣東北部),故稱周公。武王建立西周後第二年就去世,成王當時只有十三歲,由周公攝理政事。《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候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可見,周公對西周五朝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做出了極其巨大的貢獻。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倫理學家。 周公不僅有巨大的歷史功績,而且,在中國歷史上還留下了最早、較完整的、文字可信論著。如果沒有這些可信論著,我們就無法認識周公在中國政治思想史、哲學倫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地以人勝,人以言存。周公有文字可信的論著,主要保存在《尚書》一書中。《尚書》被公認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它記錄了春秋以前夏、商、周三代最高統治者的一些誓詞、誥語、談話等,是當時史官所收藏的重要的政府文獻及政治論文選編。

2.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不公等條約是什麼,講了什麼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不公等條約是:

1、《中法北京條約》

是法國與清朝於1860年(咸豐十年)10月25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與《中英北京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構成了《北京條約》的主體。

條約原文:

第一款 大法國欽差大臣於己未年五月進京換約,行至大沽,該處武弁攔阻前進,大清國大皇帝甚為悔惜。

第二款 大法國欽差大臣進京換約時,或於途次,或在京師,大清官員俱以相宜欽差之優禮接待,俾得任便稱其職守。

第三款 從換和條約之日起,咸豐八年在天津所定之和約暨遺補之款,除現在所改之款外,即日均應一一施行。

第四款 己未年在天津所定遺補第四款內載,中國賠補軍需銀二百萬兩,茲以刪去;今復議定,賠補銀共捌百萬兩。

第五款 中國今所賠補之銀本系為軍需,又為法國商人及其所保護者在廣東省城所有行內物件被百姓或燒、或劫。將來大法國將此賠補之銀,均公允分攤與被累之法國人;其銀扣一百萬兩,派與法國民人及其所保護者,為補其害,或慰其苦,其餘皆抵軍費。

2、《馬關條約》

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條約原文:

第一款

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國。故凡有虧損其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後全行廢絕。

第二款

中國將管理下開地方之權並將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物件,永遠讓與日本。

第一、下開劃界以內之奉天省南邊地方。從鴨綠江口溯該江抵安平河口,又從該河口劃至鳳凰城、海城及營口而止,畫成折線以南地方;所有前開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劃界線內。

該線抵營口之遼河後,即順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為分界。遼東灣東岸及黃海北岸在奉天所屬諸島嶼,亦一並在所讓界內。

第二、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第三、澎湖列島。即英國格林尼次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緯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

第三款

前款所載及黏附本約之地圖所劃疆界,俟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應各選派官員二名以上為公同劃定疆界委員,就地踏勘確定劃界。若遇本約所約疆界於地形或地理所關有礙難不便等情,各該委員等當妥為參酌更定。各該委員等當從速辦理界務,以期奉委之後限一年竣事。

但遇各該委員等有所更定畫界,兩國政府未經認准以前,應據本約所定畫界為正。

3、《辛丑條約》

是中國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政府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條約。因條約簽訂日為陽歷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

條約原文:

1.賠款。清政府賠款各國(共11國)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約9.82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

2.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

3.拆炮台、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重要地區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

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其中這一條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淪為了帝國主義的工具。

4、《南京條約》

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約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

(1)割讓香港島;

(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

(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

(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

3. 中國歷史上勇於探索的事例

張騫出使西域,玄奘東渡印度,鑒真東渡日本,鄭和下西洋

4.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經典的詭辯

張儀。蘇秦 合縱連橫諸葛亮 舌戰群儒唐雎觸龍 觸龍說趙太後 藺相如 完壁歸趙子貢(孔子徒弟) 利口巧辯,多才多藝,出相兩國

5.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有哪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有:
第一、國以民為本。從國家層面來看。中華文化歷來強調「民本」。《尚書·五子之歌》中講:「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指的就是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和基礎,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國家才能和諧穩定。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倡導的「富強」「民主」要求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關注民生,唯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富強昌盛,這是民本思想在當今時代的升華。
第二、博愛、公正。從社會層面來看。《論語·衛靈公》中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指要顧及他人感受,不能將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強加到別人身上。《孟子·滕文公上》中講:「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教導人們要彼此關心、互相扶助。《孟子·梁惠王上》中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指在贍養老人、撫育孩子時,也應顧及與自己無血緣關系的老人及小孩。這些強調博愛的論述都是以「和諧」為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反映。
第三、修身、圖強。從公民層面來看。《周易·乾》中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指君子應發奮圖強、勇於拼搏、永不停息。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談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指國家存亡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要求人們以國家興亡為己任。《論語·里仁》中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要求人們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德修身。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下有關公民層面的論述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社會上存在著諸多矛盾與問題,教育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關乎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文化理念和價值追求在當今仍有借鑒價值意義。

6. 中國歷史上的道藝論所主張的藝術觀念是什麼

B藝術為道之文

7. 中國歷史上比較哲學的典故

1.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准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魯國。)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後,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逗留數日。孔丘向老子辭行。老子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孔丘佇立岸邊,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丘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嘆矣 」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不爭名利,關注自身;保持沉靜,不受影響;願意施與,不求目的;當斷就斷,順勢而為;自身發光,善於影響;認清優勢,善於應用;時不賦我,靜待時機。我等俗人,只能先參考水的品德修行自身,要達到自然的境界似乎還很遠。

2.莊周夢蝶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卧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莊子·蝶夢》中有一段妙語:「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清人張潮寫的《幽夢影》,可稱得上是一副供燥熱的現代人服用的清涼散。禪不可說,清言不可譯。《幽夢影》中有這么一句妙語,可謂是點出了莊子哲學的精髓:「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嗎?莊周化為蝴蝶,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是莊周的大幸;而蝴蝶夢為莊周,從逍遙之境步入喧囂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道理:
莊周夢蝶是莊子提出的一個哲學論點,認為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和虛幻。

莊子以故事的形式對此進行了如下闡述:「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選自《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

其大意就是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在這里,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3.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莊子不願為官而要做普通的百姓,表現了他對自由的嚮往

8.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思想是是儒 道 釋 兵戎 族義 紅色雜家 這六個嗎分別是什麼內涵

你說的「紅色雜家」應該指本朝的正統思想吧!
「族裔思想」歷朝都有,在魏回晉到唐高宗是頂答峰,那個時候叫「門閥士族」。後來被《姓氏集》《百家姓》代替,現在成了一種流行的「姓氏文化」!
「兵戎思想」中國可以說沒有過,中國從來不尚武!
儒,釋,道我就不說了,每個人都知道!
「百家爭鳴」中的到現在也只有少數幾家了,如墨家陰陽家等都消失了,因為它不適合後世朝代!
至於本朝的「紅色」也應該不會太長了!

9.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的思想論戰

20世紀前後,中國近代歷史上發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論戰。具體介紹如下:

一、維新派與封建頑固勢力的論戰(19世紀末)

19世紀70年代以後,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加劇了對中國的侵略。各國還紛紛在中國強占「租界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積極奔走呼號,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以飽滿的熱情宣傳維新思想,同以榮祿、李鴻章和徐桐為代表的封建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1898年維新派與頑固勢力的論戰內容有: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變教育制度。

作為新的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第一次給封建頑固派以異常沉重的打擊,猛烈抨擊了封建的舊制度、舊思想和舊文化,廣泛傳播了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學說和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等進步主張,形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保皇派與革命派的論戰(1905—1907年)

20世紀初,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庭」,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已經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

當時流亡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等為清政府的假立憲所迷惑,繼續鼓吹改良,抵制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對革命派進行了惡毒攻擊,這種倒行逆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以孫中山、章炳麟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有力還擊。

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內容有: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實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通過論戰,資產階級革命派徹底揭穿了改良派企圖通過改良來遏製革命的真面目,辯明了革命道理,受到了普遍的擁護,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形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新文化運動(1915—1917年)

辛亥革命失敗後,北洋軍閥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思想領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受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出現了「短暫的春天」資產階級隊伍一度壯大起來。

為了啟迪廣大人民的覺悟,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和胡適為代表的激進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以《新青年》為陸地,在思想文化領域里同封建勢力展開了十分激烈的斗爭。

新文化運動內容有: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的一次偉大戰斗,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喚醒了中國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形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9)中國歷史上的道義論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從根本上改造中國社會的呼聲日益高漲。這引起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的反對。

1919年7月,胡適在《每周評論》31期上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他主張「少談些主義」,是反對宣傳馬克思主義,否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指導作用。胡適主張「多研究些問題」,是反對「根本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

李大釗在《每周評論》35期上發表《再論問題與主義》,指出問題與主義是不可分割的關系。他針對胡適反對「根本解決」的觀點,指出「必須有一個根本的解決,才有把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都解決了的希望」。

「問題與主義之爭」標志著新文化運動中統一戰線的內部馬克思主義與改良主義的公開分裂。

10.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夏朝之間存在著一個被某些歷史學家稱為「虞朝」的朝代。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的道義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