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古代字典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的編撰]
《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1711),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康熙字典的優點]
《康熙字典》依據明朝《字匯》《正字通》兩書加以增訂。對兩書錯誤之處,《康熙字典》還做過一番「辨疑訂訛」的工夫。《康熙字典》有這樣三個優點:
一、收字相當豐富,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是我國字數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華大字典》出版,達四萬八千餘字,才超過了它)。
二、它以二百一十四個部首分類,並注有反切注音、出處、及參考等,差不多把每一個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義都列舉進去,可以供使用者檢閱。
三、除了僻字僻義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義下,都舉了例子;這些例子又幾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見」的古書。
[康熙字典的版本]
《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內府刻本,也就是所說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兩種紙本:開化紙和太史連紙兩種。康熙內府刻本多是內廷賞賜用的,裝訂非常豪華,民間很少見到。此外還有道光七年的內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現的石印本、鉛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書局增篆石印本是發行量最大、最流行的一種版本。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召集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位學者,開始了《康熙字典》的編撰工作,在六年的時間里,他們對傳統字書進行了大規模的集中整理,並於康熙五十五年完成編輯工作。《康熙字典》吸收了歷代字書編纂的經驗,全書共分為十二集,從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分別排列214個部首。總共收錄了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字。內容引用了古代詩文以追溯字源,同時還註明了歷代的用法以佐證其變遷。《康熙字典》問世後,社會影響巨大。它的文字、音義、書證被廣泛引用,它的體例也成為了後世出版字書的藍本。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之一,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康熙字典》作為我國古代字書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點:收字多,字之別體、俗寫均錄,字體似而音義異者編為「疑似」,另列「備考」、「補正」;注音最全面,搜羅字音完備,凡是韻書所載依序排列;釋義求古,義例多為原始出處。這些優點極大方便了經復古思想濃郁的封建士子,故而被譽為「體例精密,考證賅洽,誠字學之源藪,藝苑之津梁」(王引之語)。雖然它也有缺點,自清王引之至今,代有研究補正者,且嗣後在其基礎上出現了《漢語大字典》、《中文大字典》,但是由於編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注重「古」而後繼者服務於「今」,故時至今日《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閱讀古籍、整理古文獻、從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參考書,尤其是在俗文學研究如敦煌學領域,它是手頭必備之書(郝春文語)。《康熙字典》自問世以來,版本眾多,據不完全統計有100多種,現擇其要者簡述如下。
(一)四十二卷,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以地支分十二集,每集三卷,冠以「總目」、「檢字」、「辨似」、「考異」,尾附「補遺」、「備考」。部首及每部之字以筆畫為序,字單佔二行,釋文雙行。每字之下先列《唐韻》、《廣韻》、《集韻》、《古今韻會舉要》、《洪武正韻》等書音切,次訓義,廣征典籍例句、字書釋義例句,有所考證則附於後,次列別音別義、異讀異體。凡一字所出現的形體、意義均條理清楚,「每子畢載古體……改從隸書……兼載重文、別體、俗書、訛字……皆綴於後……凡古籍所載,務使包括無遺」(《四庫提要》)。後世之本皆出於此,即使道光武英殿本出現後它仍是最流行的本子。如四庫本、《字典匯編》本所據之同文書局本。需要說明的是,《康熙字典》原無篆書,篆書為後世刊行者所加。
(二)四十二卷,道光十一年武英殿本,王引之校改本。道光七年率90餘人校《康熙字典》,改正字頭,訂正引文,歷時五載,更正2588處,並挖改原版重新印行。同時王氏將校勘文字輯為《字典考證》十二冊。正是由於《字典考證》單行本的出現,加之國人尊古輕今好遠忽近,或許出於慎重,此校改本影響甚小。需要說明的是,《康熙字典》原無篆書,篆書為後世刊行者所加。
(三)四十三卷本,即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字典考證》。出於上述原因,有意吸收道光殿本的人們採取了這種簡單而保險的做法。最為流行的也是影響最大的中華書局本即屬於此系統。
(四)道光殿本影印本+《字典考證》+《康熙字典考異正誤》。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代重新發現了道光殿本,比較了道光殿本所做更改與《字典考證》之異同,發現二者有所不同,並認真研讀了日本渡部溫的《康熙字典考異正誤》,於1996年推出《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此本以善本(王氏家藏本)為底本,保持原貌,字頭據許鉉校本《說文解字》列篆文,頁前加部首目錄,後附四角號碼索引。
(五)道光殿本標點整理本。以道光殿本為基礎,參校別本,將原書備考、補遺移至正文,新舊字體並用,釋文、義例用新體,列《新舊字形體對照舉例表》,全書標點,加註拼音,繁體橫排,篆文同上古本。有四角號碼索引。漢語大字典出版社,2002。
(六)《〈康熙字典〉通解》,道光殿本為底本,作了校勘,吸納《字典考證》、《康熙字典考異正誤》、黃雲眉《康熙字典引書證誤》等人成果入正文,以今音注音,簡化字,橫排標點,部首檢字法作了處理,刪去《字母切韻要法》等四種,篆文出楷篆對照表列於後。時代文藝出版社, 1997。
(七)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簡化字、橫排版,1997。
(八)現代檢索注音對照,中國檔案珍藏版,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
[康熙字典電子版]
《康熙字典》電子版目前有3種。上海書同文康熙字典(書同文數字化技術有限公司製作,北京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0)台灣漢珍、北京中易。
書同文《康熙字典》電子版所用底本系中華書局本(同文書局石印本,並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證》)。它為讀者提供了中、日、簡、繁、異等漢字關聯代換檢索技術,幫助事先並不知道字典中確切文字的讀者,只要輸入自己熟悉的中國漢字或日本漢字,或繁體,或簡體,或異體,甚至舊字、訛字,均可檢索到字典中的文字條目。其次,可以單字查詢,也可按部首、筆畫、筆順查詢,也可按拼音、注音查詢。電子版除提供原《康熙》中文字條目信息外,還提供漢字的部首、部首外筆畫數、總筆畫數、筆順筆形、拼音、注音、Unicode、GBK、Big5編碼等屬性信息。同時還提供文字的標准普通話發音。
漢珍公司為與四庫全書電子版製作單位合作,在2001年推出繁體《康熙字典電子版》,《康熙字典》電子版本套光碟是根據同文書局出版的石印版《康熙字典》為底本製作而成,並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證》於後。漢珍公司在古籍數字化中,以親和性的檢索界面,搭配BIG5、GBK與Unicode各文字內碼相互對照,並提供單字、部首、筆畫、筆順、注音、拼音等多元化的檢索欄位查詢。
中易採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版《康熙字典》,全部字頭字及釋義可實現任意檢索,並提供圖文對照的電子字典。電子全文檢索版《康熙字典》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在Windows平台上將漢字數量由27,484字擴充為70,195字企業版中附帶的《中易漢神e》軟體,提供符合ISO/IEC 10646: 2003(同Unicode 4.0)國際標准編碼的包括7萬個漢字的曲線字型檔,字形優美,與Windows系統中的「宋體」皆為中易產品,風格一致。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文檢索可將47,000個字頭字單獨查檢出來,同時還帶有該字的釋義和各種屬性。也可輸入任意字、詞,很快便可在字頭字及釋義中檢索出相關信息。6種檢字方法,不學即會配備6種檢字方法。其中的康熙部首檢字、筆畫數檢字和康熙序檢字,採用滑鼠操作,不用學習,即會使用。其他還備有拼音、注音和適於快速輸入的《鄭碼》輸入法。釋文可簡、繁體字相互切換釋義使用簡化字,加標點斷句。若需要閱讀繁體字,輕點一鍵,即刻轉換為繁體字,方便台灣、香港、澳門和其他海外讀者的需要。全部文字可在MS-Office粘貼使用可將需摘錄的字頭字或釋義內容進行拷貝(只限於企業版),然後粘貼到微軟的Office應用程序中進行天衣無縫的再編輯。這是圖像掃描電子版的《康熙字典》所做不到的。與原《康熙字典》掃描圖像相對照讀者在閱讀字頭字及釋文時,只需輕點一鍵,即可將原木刻本《康熙字典》相對應的掃描圖像調出來對照,對學術研究很有幫助。字頭字標注多重屬性,便於學習和查用字頭字屬性中,除北師大版本中原標注的拼音、注音等,中易又加註了該字的ISO/IEC(Unicode)國際標准編碼、鄭碼編碼等多種屬性。
[其他]
1716年成書的《康熙字典》是歷代字書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滿足讀者閱讀和研究古典文獻時查檢的基本需要。 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訂正本《康熙字典》為底本,參校別本,重新橫排出版。全書逐句加標點,主要使用逗號、句號、冒號、書名號等。為方便讀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後加標漢語拼音和注意符號。原書無篆文,現據徐鉉校本《說文解字》,將規范小篆附於正文字頭之後。書末新編四角號碼索引。
《康熙字典》之優點犖犖大端者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收字多,超越以往所有字典, 再次,它差不多將每字不同義項都列舉出來,而且每一義項多引用初見於某古籍的例句,這些是本字黃顯著特色之一,無疑對讀者助益頗大。
『貳』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什麼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中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中文字典.漢朝許慎編著。原作寫於100年到121年,現已失落。傳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許慎寫完之後,獻給漢安帝。全書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
《說文解字》的書名許慎這樣解釋: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說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系統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六書。
《說文解字》的體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則在後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結實字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系。《說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體相似或者意義相近的原則排列的。
《說文解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後世的字典大多採用這個方式。清朝的段玉裁稱這部書「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
歷代對於《說文解字》都有許多學者研究。清朝時研究最為興盛,尤以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句讀》更具價值,此四人也被稱為說文四大家。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詞典。《爾雅》也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列入十三經之中。其中,「爾」或作「邇」是「接近」、「走近」的意思;「雅」字從牙從隹,「牙」指前排上下齒,用於咬文嚼字;「隹」原指尖嘴鳥,在此表示「錐形」;「牙」與「隹」聯合起來表示「錐形牙」,即「犬齒」。古人視犬齒為「基準牙」,故「雅」有「基準」、「標准」的意思,通「正」。「雅言」是古代的官方語言, 即標准語、規范語。「爾雅」就是「使人們的語言接近標准」之意。《爾雅》是後代考證古代詞語的一部著作。
【以上內容僅作參考】
望採納,謝謝。
『叄』 中國最早的詞典是什麼
中國的最早的字典是《爾雅》,它是是辭書之祖(辭書是字典、詞典、辭典的統專稱)。《爾雅屬》是第一部詞典,「爾」是「近」的意思(後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在這里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范的標准語。
《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漢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范。《爾雅》成書於戰國或兩漢之間,上限不會早於戰國,因為書中所用的資料,有的來自《楚辭》、《列子》、《莊子》、《呂氏春秋》等書,而這些書是戰國後的作品。
(3)中國歷史大詞典擴展閱讀
在歷史上,《爾雅》備受推崇,這是由於《爾雅》匯總、解釋了先秦古籍中的許多古詞古義,成為儒生們讀經、通經的重要工具書。學習《爾雅》可以「博物不惑」,多識鳥獸草木蟲魚之名,增長各種知識。
在漢代《爾雅》就被視為儒家經典。唐文宗開成年間刻開成石經時,列入經部。到宋代被列為十三經之一。事實上,《爾雅》並不是經,也不是某一部經書的附庸,它是一本獨立的詞典。人們藉助於這部詞典的幫助,可以閱讀古籍,進行古代詞彙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會,增長各種知識。
『肆』 求中國歷史大辭典魏晉南北朝史卷百度網盤分享
古人寫的:《世說新語》、《西京雜記》、《續三國演義》近代:蔡東藩史傳演義系列的《魏晉南北朝演義》現代:《金屑酒》、《晉宮妖後賈南鳳》、《蘭陵王》 `《不負如來不負卿》, 《《上品寒士》》.《蘭陵繚亂》,《鳳囚凰》寧稼雨:《魏晉士人人格精神——的士人精神史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03年李建中:《亂世苦魂——世說新語時代的人格悲劇》,東方出版社98年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03年. 胡守為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魏晉南北朝史》,上海辭書2000年萬繩楠 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講演錄》,黃山書社87年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湯一介導讀,上海古籍2001年劉大傑:《魏晉思想論》,上海古籍98年賀昌群:《魏晉清談思想初論》,遼寧教育98年唐長孺:《魏晉南北朝論叢》,三聯書店1955年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05年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北京大學2000年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北京大學2000年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余敦康:《魏晉玄學史》,北京大學2004年田余慶:《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華書局2004年
『伍』 中國歷史上有什麼名字典
公元1773 - 1783年(乾隆37年正月到47年7月——見《提要》「聖諭」和「告成進表」),清政府用十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內搜集圖書,編定《四庫全書》,同時編纂了一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下簡稱《提要》)。《提要(卷四十)·經部·小學類·序》:「以《爾雅》以下編為訓詁;《說文》以下編為字書;《廣韻》以下編為韻書。」並號稱「體例嚴謹,不失古義。」其中錄列當時所能搜集到的字詞典共210部,包括訓詁12部、字書36部、韻書33部,和所謂「存目」(《提要》:「經聖(乾隆皇帝)鑒(閱覽)洞燭其妄者,則亦斥而存目(排斥而列在「另冊」)」)129部。這個統計肯定不完全:因為古籍由於歷代戰爭、天災人禍而散失,原因是眾所周知的;《四庫》編定之後又出版的,如很有影響的《說文解字注》、《說文通訓定聲》(也是在太平天國的戰火中倖存下來的〔見《說文通訓定聲·序》〕),不可能在內;可以作為它所謂的「字書」入列的明·梅膺祚纂《字匯》,收字33179個,是一部大型字典,即使《康熙字典》也常為引用,卻不列入;「古代詞海」《佩文韻府》又被列入「集部·類書」。
在這眾多的字詞典籍中,影響最深廣久遠的是《爾雅》(邢昺疏:「爾,〔邇〕,近也;雅,正也。〔爾雅〕,言可近而取正也〔靠近它、憑借它,就可以得到對事物的正確理解。〕」)。《爾雅》出現最早。《大戴禮·孔子三朝記》稱:「孔子叫魯哀公學《爾雅》。」那麼早就有這么一本書,作者是誰?據《廣雅》(增廣《爾雅》而作,故稱)的作者、三國魏初的張揖《進〈廣雅〉表》稱:「周公著《爾雅》一篇,今俗所傳三篇(現在世面上所流傳的是三篇)。」則《爾雅》的作者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據說從孔子起直到西晉,其間有很多人為它作注補的工作。到東晉初,著作郎(大約就是文化部長)郭璞殫精竭慮,對《爾雅》作了深入的研究,著作了集《爾雅》研究之大成的《爾雅注》,《爾雅》才定型下來。《爾雅》定型於晉的其它原因就是從東漢許慎以後,學者不再為《爾雅》做增刪的工作,而是自己另起爐灶自編新書了,如三國的張揖就編纂了《廣雅》。到北宋初,禮部尚書翰林侍講國子祭酒(太學校長)爵賜上柱國邢昺又為郭璞《爾雅注》疏解,作《爾雅疏》,使其更完備。因為歷代「說經之家多資以證古義」(《提要》語),為歷代所重,至唐宋就被列為《十三經》之一。現在我們所說的《爾雅》,就是郭璞注邢昺疏的《爾雅》。中華書局出版1980年10月第一版《十三經註疏》中就有這部《爾雅》。
《爾雅》之外,成就最重,影響極大,在字典詞典的編撰思想、體例、體系等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典籍就是《說文解字》,世稱《說文》。它的作者是東漢中前期的許慎。許慎,字叔重;博通經籍,職任太尉祭酒,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譽(見《辭海》)。「許之撰《說文解字》,用功伊始,蓋恐失墜所聞也,自永元(漢和帝年號)庚子(公元100年)至建光辛酉(漢安帝建光元年,即公元121年),凡歷二十二年,而其子沖(許慎之子許沖)獻之」(見《段注說文·第十五卷》)。自《說文》出,「魏晉以來言小學者皆祖慎(都把許慎當祖師爺,學習他、效仿他)」(《提要》語)。《說文》「推究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主要是前四種)之義」,用「分部類從(按偏旁部首分類,同部首的為一類)」的思想,編排全書,構成體系,形成體例。自然引導出「部首檢字法」,成為後世歷代字詞大典甚至大型圖書系列的編排方法的先驅。《說文》的主要成就是:1,把自古以來的各種形體(篆、籀、隸、行、草)的文字,「以小篆為宗(以小篆字體為全書之線索、綱領)」(《提要》語,即《說文·敘》「敘(《提要》作「序」字)篆文,合以古籀」),貫通古文篆籀(大篆),加以整理,對漢文字的形體首作規范。2,用六書的內在聯系系統地分析字形、解釋字義,創立了自我圓通的「以形釋義」的理性體系(段玉裁註:「《說文》,形書也。」「合所有之字,分別其部,每部各建一首(部首)。而同首者,則曰『凡某之屬皆從某』。於是形立而音義易明」),這是許慎集漢代自「獨尊儒術」以來「說字解經」的合理內核之大成而弘揚創造的結果。3,由於《說文》的構建體系是分部類從,同「形旁」(部首)的字都在一塊兒,意思相關,所謂「凡□之屬皆從□」(凡是與某義有關的一類字,都有某部首。如,依、伏、仁、停、像,它們的意義都與「人」有關,就都有「人」字旁);形旁以外的部分就是「聲旁」,同聲旁的,讀音相同或相近。這樣,就開創了揭示「漢文字之三要素(形體、意義和讀音)」的必然聯系的先河。段玉裁註:「《爾雅》《方言》……皆不言字形原委。以字形為書,因形以考音與義,實始於許,功莫大焉。」
《說文》問世之後,據《提要》統計,有晉·呂忱、唐·李陽冰、五代十國·南唐·徐鉉徐鍇(世稱大徐小徐)兄弟二人、南宋·李燾為之作增補正偽工作,據徐鉉說,「陽冰之後,諸儒箋述」(徐鉉等《上〈新修字義〉序》,以下簡稱「徐鉉《序》」),人數當不會很少。其中過大者李陽冰,功高者徐鍇。本來《說文》到李陽冰(大歷年間——公元766 - 780年人)手裡時,已流傳六百多年,可想其間傳抄刊刻之訛誤必不在少;但他「刊正」而成的「《說文》新義」「以師心之見,破先儒之祖述」(徐鉉《序》),「曲相排斥,未協至公(很不公正)」(《提要》),反成為對《說文》的竄改,受到徐鍇《說文系傳》的系統反駁批評。由於證據充分、辨正清晰,再加上徐鉉的考證,「使許書原貌漸明」(上海古籍出版社《說文·出版前言》)。二徐少孤,皆早慧,成人後都在南唐做官,大徐還做到吏部尚書,都有不少著作(見《宋史·徐鉉傳》所列)。《宋史》說小徐「因鉉奉使入宋,憂懼而卒,年五十五。」《提要》說「宋兵下江南,卒於圍城之中。事跡見《南唐書》本傳。」《提要》的說法可靠點。大徐在南唐破後,隨後主李煜降宋(其情節酷似劉禪主僕降魏),後奉旨校訂《說文》,正字形,去偽訛,增釋義,定字音(「並以孫愐〔《唐韻》著者〕音切為定」〔徐鉉《序》〕),使《說文》終定典型,世稱「大徐本」。大徐以後被誣坐罪死於貶所,年七十六。如果小徐(少小時即善小篆)緩死,成就會更大。「大徐本」「小徐本」的《說文》成為自宋至今歷代字典(如宋代的《廣韻》《集韻》《類篇》、元代的《韻會》、明代的《字匯》《正字通》、清代的《康熙字典》、當代的《漢語大字典》)的必引本。
清代小學(段玉裁註:「謂之小學者,八歲入小學所教也〔啟蒙之學、起始之學〕。」)大盛。大名鼎鼎、赫然於眾目的《說文》成為學者們注意的焦點,所謂「有清中葉,魁傑巨儒朋起,鉤研經訓,竟崇許學,名為專家,更仆難數(派人輪流換班地清點也難以數得清)」(衛瑜章《段注〈說文解字〉勘誤·自序》)。其中成就突出者,四大家。上海古籍出版社《說文·出版前言》說:「王筠《說文釋例》《說文句讀》重於形,桂馥《說文義證》偏於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重於聲,惟段玉裁《說文注》形、音、義三者並重。」其實朱氏之《訓》也很重視六書之義的內在聯系,並能全面圓通漢字形音義三者之正理。這時候,《說文》的幽涵奧義,漢字的「三要素」關系就「大放光明」了。
因為《說文》是開山大作,又是漢字簡古濫觴之時,難免粗略梗糙。所以「許慎註解,詞簡義奧」(徐鉉《序》),「訓詁簡質,猝不易通;又音韻改移、古今異讀,(故其)諧音諸字,亦每難明」(《提要》)。再加上「篆書湮替,為日已久;凡傳寫《說文》者皆非其人:故錯亂遺脫,不可盡究。」又「《說文》之時,未有反切;後人附益,互有異同。」(徐鉉《序》)所以,宋太宗下詔:收集天下《說文》遺本,「委徐鉉等點檢書寫雕造,無令差錯,致誤後人。(雍熙三年〔公元986〕十一月□日牒)」實際上,徐鉉等所作的遠不止「點檢書寫雕造」(見上文)。大徐本問世之後,新的問題仍不斷產生。許慎《說文解字·自敘》「黃門侍郎楊雄采以作《訓纂篇》,凡《倉頡》以下,五千三百四十字」,許慎又採集網羅,成「九千三百五十三文」,徐鉉增的也很少。而社會發展,文字「遞有增加」,且注音讀音愈益重要(南宋曾慥《類說》引《古今詞話》「真宗朝,試《天德清明賦》,有閩士破題雲:『天道如何?仰之彌高!』會試官亦閩人,遂中選。」「道」「德」二字都分不清的人居然中選,說明「宋初程試,用韻尚漫無章程」〔《提要》〕),於是歷代政府和學者不斷編修注音良好的「韻書」一類的、且規模更大的字詞典,最後(公元1012年)終於出現了「大宋重修《廣韻》(唐朝孫愐等增廣《切韻》而著《唐韻》,後又有嚴寶文、裴務齋、陳道固三家作增廣《切韻》的修訂工作,並都稱《廣韻》,所以宋初的《廣韻》稱「重修《廣韻》〔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廣韻》〕」〔見《提要》〕)」和《集韻》(公元1038 - 1068年)。
因為中古以前,「三代秦漢所讀之音,與今不同也。」「六朝以後之韻書出而古言(音)漸亡。」(清·郝懿行《爾雅義疏·序》。)「古韻失傳,魏晉以降,(才)創為律韻行世」(《康熙字典·凡例》)。所以,「先秦用韻現象不易在字典中得到反映,因而古韻部(指本《字表》里的古韻)主要根據《說文解字》諧聲、中古音切和異文現象來推求。」(《漢語大字典·上古音字表說明》)可見那時的注音多麼艱難。《廣韻》收字二萬六千餘個,《集韻》(為糾正所謂的《廣韻》「冗漫殊甚,亦多紕繆,或略而失當」而廣采唐代韻書舊文另編的宋修本)收字53525個,又時居中古,而承上啟下。《廣韻》《集韻》使用的注音辦法是反切法(此法之最先集成者,是隋朝的陸法言〔著第一部切音字典《切韻》〕),這個辦法比它以前的諧音法、異文直音法都科學。它可以把字的聲、韻、調都明確地注出來(不像諧音法朦朧不明、摸稜不準),可以比直音法的使用范圍大得多(因為許多字沒有同音字,有的同音字又生僻不能讀出)。所以《廣韻》《集韻》是「研究上古和近代語音·的」「重要的」「韻書」(見《辭海》)。《漢語大字典》中「中古音以《廣韻》《集韻》的反切為主要依據」(見《凡例·十》),其《中古音字表》的根據主要也是這兩本書(見《中古音字表說明》)。
反切注音法沿用了一千多年,也遇到一些問題,又由於西方文化的東漸,中國人逐漸認識到這個辦法需要改革。「世謂漢儒識文字而不識字母 ……七音之傳,肇始西域,以三十六字為母,……而後天下之音總於是焉。」(《康熙字典·御制序》)但是從唐末僧人守溫仿照梵文創制三十字母、宋人繼為三十六字母之後,綿延近千年,而徘徊不前。《康熙》自以為得「七音之准繩」,其實仍在反切上滾來滾去。直到清末,學者們才在前人的長期摸索中悟出拼音法,從此,注音法以加速度向前發展。1919年「五·四」之後,開始使用「國音字母拼音」,1957年,試行「漢語拼音」,很快得到普遍承認和應用。同時,漢文字的整理、定型工作也卓有成效地進行。可以說,到這時,漢文字、漢語言才似乎真正進入到「理想王國」。然而,本人竊以為現雖已有《現代漢語詞典》、新修《辭海》、《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的偉大成就,而「戰斗仍未有窮期」。比如,漢語拼音的「隔音符號」在書寫時究竟要不要那麼煩;計算機中,隔音的輸入法怎麼解決;能不能解決漢語同音字太多的問題;在字詞典中,怎樣排列文字的始義、本義和逐次的引申義,怎樣歸屬文字的形音義統屬系列(《現代漢語詞典》的「gōu勾1(句)①②/勾2(句)①②;gòu勾(句)①②」式的歸屬法引了很好的路」)並確實處處圓通;……確乎任正重、路好遠……盡管語言的變化發展不是個短時期理論問題,理論歸納也要先有事實;但「任務」還是任務,「路」也正擺在眼前。
http://www.jz.e21.e.cn/Doc/KeYan/html/030526204232.html
http://www.jiaoi.net/zhsh-zicidian.htm
『陸』 誰有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卷的pdf或者txt版本
給你網盤下載地址吧 望採納 貌似是全集 &fid=475477350&from=name
『柒』 詞典的發展史
國外歷史
據古希臘記載,公元前 2世紀已有字書家35人,不過他們的書沒有傳下來。中古世紀所出拉丁文詞典多為解釋《聖經》和古典作品之用,語詞釋義不足。1612年,義大利佛羅倫薩學士院編出《詞集》,釋義用文史引語,是第一部歐洲民族語詞典。1694年法蘭西學士院出版《法語詞典》。1726~1739年西班牙學士院編出 6卷本《西班牙標准語詞典》。第一部大型英語詞典出版於1755年,編者S.約翰遜,收 43500詞,文史引語118000條。近代西方最大的詞典是《牛津英語詞典》,倡議於1857年,1928年成書,共12卷,又補編一卷。這部詞典收1150年以後曾見於英語文獻的414000詞,每詞有引語為證,按年代列明詞的意義和形態的演變,共1827000條。此書出版後,成為英語民族的驕傲,各國也相繼仿效,編出同樣規模的詞典。
國內歷史
中國古代的字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8世紀的《史籀篇》,現存最古的是史游的《急就篇》(公元前 1世紀),是一種兒童識字課本。按意義編排的《爾雅》大約成書於公元前 3世紀,是解釋字義和分類編排事物名稱的字書。揚雄的《方言》是中國第一部記錄方言的書,成書於公元1世紀初。許慎的《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它將漢字分為 540部,並按「六書」說明文字。中國從漢代以後,詞典學即分為①沒有註解的分類識字課本,②有註解,按意義編排的分類字典,③按部首編排並解釋字的形、聲、義字典,④按意義排列的方言字匯。清代官修的《康熙字典》成書於1716年,收47021字。按部首編排近幾十年出版的詞典,通行最廣的是《辭源》和《辭海》。此外《漢語大字典》從1986年起出版。
『捌』 《中國歷史大辭典 》對檉的解釋是什麼
檉chēnɡ
1.木名。即檉柳。
2.古城名。春秋宋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淮陽縣西北。公元前659年楚伐鄭,魯僖公與齊桓公、宋桓公、鄭文公、邾人會於此。參閱《春秋·僖公元年》。
(供參考)
『玖』 中國古代的第一本詞典是什麼名字
中國最早的詞典是中國西漢初編纂的《爾雅》。
最早的漢語字典是東漢許慎編的《說文解字》。
『拾』 中國最早的詞典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詞典是《爾雅》。
《爾雅》成書於戰國或兩漢之間,上限不會早於戰國,因為書中所用的資料,有的來自《楚辭》、《列子》、《莊子》、《呂氏春秋》等書,而這些書是戰國後的作品。
在歷史上,《爾雅》備受推崇,這是由於《爾雅》匯總、解釋了先秦古籍中的許多古詞古義,成為儒生們讀經、通經的重要工具書。學習《爾雅》可以「博物不惑」,多識鳥獸草木蟲魚之名,增長各種知識。在漢代《爾雅》就被視為儒家經典。
唐文宗開成年間刻開成石經時,列入經部。到宋代被列為十三經之一。事實上,《爾雅》並不是經,也不是某一部經書的附庸,它是一本獨立的詞典。人們藉助於這部詞典的幫助,可以閱讀古籍,進行古代詞彙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會,增長各種知識。
《爾雅》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但未載作者姓名。
它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是孔子門人所作,有的認為是周公所作,後來孔子及其弟子作過增補。後人大都認為是秦漢時人所作,經過代代相傳,各有增益,在西漢時被整理加工而成。 大約是秦漢間的學者,綴緝春秋戰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
《爾雅》全書收詞語4300多個,分為2091個條目。本20篇,現存19篇。《爾雅》被認為是中國訓詁的開山之作,在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方言學、古文字學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其中的今話是漢代的話。
《爾雅》是我國第一部按義類編排的綜合性辭書,是疏通包括五經在內的上古文獻中詞語古文的重要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