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改革開放來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哪些努力歷史題目
1、積極推進朝核六方會談的進行,對東北亞的和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地區穩定)
2、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並派駐維和部隊(國際和平)
3、在指導思想上,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戰略性指導方針,為中國和平崛起提供了指導思想為中國的和平崛起鋪平了道路,是世界上又出現了一個負責任的,不侵略的和平崛起的大國
4、對內上,鄧小平同志裁軍200萬(好像是這個數字),開創了大國裁軍的最高數目,充分展示了中國和平崛起的決心
5、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加入WTO,做出積極的減碳承諾
6、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7、在外交上不與任何大國結盟(不結盟政策);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異同論親疏,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友好關系;改善和發展同周邊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系;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實行全方位開放政策,強調開展經濟外交……中國外交的根本性調整令世界注目。
1978年12月16日,尼克松「橫跨世界最廣闊大洋」與中國領導人握手後6年,中國和美國發表了建交公報。1979年1月1日,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正式建交。
1978年8月,中國和日本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的大方向,為中日關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1989年5月,中國和蘇聯高級會晤在北京舉行,標志著雙方結束了30多年對抗,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與所有東盟國家建立或恢復正常外交關系,並共同為柬埔寨和平協定的簽署和實施做出了貢獻。這一時期,中國與歐洲關系也取得了迅速發展。
中國積極參加各種國際條約。中國參加了包括《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在內的幾乎所有軍控和防擴散國際條約。中國還參加了《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以及在保護婦女、兒童、殘疾人權利,消除種族歧視,禁止酷刑等方面的主要人權條約,簽署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國還參加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等環境、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要國際條約。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以負責任和建設性態度參與安理會審議重大國際或地區熱點問題,為推動有關問題的公正、合理解決發揮了獨特的積極作用。中國加入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東盟地區論壇、亞歐會議等地區和區域間合作組織。
中國充分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參與解決全球性和地區熱點問題,並始終倡導以和平對話方式政治解決分歧。中國倡導六方會談機制,使朝鮮半島核問題一直在和平對話的軌道上。中國還積極參與伊朗核問題、蘇丹達爾富爾問題等國際熱點問題的解決。積極參加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領域各項工作。迄今已向22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人員兩萬人次。
樓主自己刪減把,我盡可能多的給樓主相關的資料
B. 中國歷史題目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最繁榮,最發達,最開放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疆域西至中亞的裏海與鹹海;北越外興安嶺,貝加爾湖;東起庫頁島,朝鮮半島;南到越南。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國唐國。李淵在隋朝時繼承唐國公;在隋恭帝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隴西李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漢朝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唐朝皇族李氏帶有鮮卑血統。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皓亦是其遠祖。北周時推行鮮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
唐朝連同宋朝被歷史學者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
▲歷史:
李淵開國
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的失道離德和出征高句麗失敗,農民起義在各地興起(參看隋末農民戰爭)。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殺。同年五月,李淵逼恭帝禪讓,自己稱帝,國號唐,是為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由於第三子李玄霸早死,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兄長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淵自動退位,讓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
貞觀開元
太宗時期將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為勢力范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為天可汗。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乾的大臣。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
唐太宗死後,第九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於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並於白江口大敗日本水師援軍。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後武氏來處理。高宗死後不久,武皇後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後武氏廢睿宗秸號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後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自稱皇帝的女人,前後掌權50餘年。由於武後死後的謚號中「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稱其為「武則天」,但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周十五年統治時期,武後為了制衡甚至打擊高宗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所以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黨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傳統史學家對武後批評,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後又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後對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證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後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李旦被立為相王。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後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後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後,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中宗,韋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殺韋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復位。後睿宗妹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這段史稱「韋後之亂」的混亂政局。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農業上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使得農業生產力大幅提高,國力迅速上升,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人口達一百餘萬,面積84平方公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
首都 長安為首都,洛陽為東都
君主
-開國君主
-滅亡君主 共20位
李淵
李祝
成立 (隋末農民戰爭)
(618年)
滅亡 (白馬驛之禍)
(907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20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國唐國。李淵在隋朝時繼承唐國公;在隋恭帝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趙郡名望,同時李氏家族也是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漢朝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唐朝皇族李氏帶有鮮卑血統。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皓亦是其遠祖。北周時推行鮮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
唐朝連同宋朝被歷史學者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
C. 高中歷史請問下題關於世界歷史的題目怎麼做
選b答案,12銅表法是羅馬法治建設的第一步,也就是說有了12銅表法,羅馬的權利才有了規范,貴族專權的格局才逐漸改變。
D. 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
一、世界歷史上有哪些重大改革
1.古希臘雅典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法蘭克王國采邑改革
3、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
4、默罕默德•阿里改革
5、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和亞利山大二世1861年改革
6、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
7、蘇俄新經濟政策改革
8、羅斯福新政
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有哪些重要條約和協議
重要的國際條約
⑴德奧同盟條約、德意奧三國同盟條約:分別簽訂於1879、1882年,共同對付俄國,三國同盟形成。
⑵法俄協定、英法協約、英俄協約:分別簽訂於1892、1904、1907年,共同對付德奧,三國協約形成。
(3)《凡爾賽和約》:
1919年6月28日在凡爾賽宮簽訂。
(4)華盛頓會議上:《四國條約》、《九國公約》
(5) 《反共產國際協定》:1936年德日意簽訂,法西斯國家互相支持,擴大侵略戰爭。
(6) 《慕尼黑協定》: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簽訂,強行把捷克的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
(7)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8月簽訂,雙方互不侵略對方,劃定兩國在東歐的勢力范圍。為德國發動戰爭時免於兩線作戰解除了後顧之憂,蘇聯贏得備戰時間,但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8) 《聯合國家宣言》:1942年初,中、美、英、蘇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
(9) 《開羅宣言》:1943年中、美、英三國簽訂;盟國堅持對日作戰到日本投降;規定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
(10)《波茨坦公告》:1945年蘇、美、英三國簽訂,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11)《聯合國憲章》:1945年中、美、蘇、英等50國在華盛頓簽署。
中國重要條約和協議
(1)清朝晚期:《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俄美英法《天津條約》、中英法《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俄《伊犁條約》、《中法新約》(李鴻章)、《中英煙台條約》(李鴻章)、中日《馬關條約》(李鴻章)、《辛丑條約》(李鴻章)
(2)北洋政府時期:《二十一條》(1915年)
(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1946年)
中國歷史有哪些重大的改革、革命和戰爭
改革
春秋時期管仲改革、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北宋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朝張居正改革、洋務運動——地方階級改革、戊戌變法——資產階級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經濟體制改革。
戰爭
鴉片戰爭(1840—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中法戰爭(1883—1885年);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日本侵華戰爭(1931—1945年)
革命
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第二次國內革命、第三國內革命
E. 急!100道歷史選擇題
1.主張將來的理想社會實行「和諧制度」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是:
A.莫爾 B.傅立葉 C.聖西門 D.歐文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A.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其制度弊端也日益暴露
B.無產階級已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C.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了歷史上優秀的思想成果
D.馬克思、恩格斯參加革命實踐,同工人保持密切聯系
3.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B.第一國際的成立
C.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出現 D.巴黎公社革命
4.下列哪項不是《共產黨宣言》的觀點:
A、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
B、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
C、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D、通過資產階級的改革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5.解決了俄國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要文獻是:
A.《四月提綱》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論俄國革命》
6.下列對俄國十月革命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俄國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會革命 B、打破了資產階級一統天下的局面
C、建立了歷史第一個的無產階級政權 D、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7.中國共產黨「二大」將黨的現階段奮斗目標修改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軍閥,
這個「現階段」是指:
A.發動工人運動時期 B.國共兩黨合作時期
C.進行武裝斗爭時期 D.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8.「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當年紅軍「遠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戰爭失敗 B.日軍大規模侵華
C.西部急需開辟革命根據地 D.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9. 遵義會議的最大貢獻是:
A.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B.堅持了游擊戰爭,順利掩護主力紅軍轉移
C.決定了紅軍繼續北上進軍陝甘寧
D.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的正確領導
10.中共明確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最早在:
A.「九·一八」事變後 B.遵義會議 C.《八一宣言》 D.西安事變後
11.在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的合作主要體現在:
A.統一領導了全國抗戰 B.抗日戰場的相互配合
C.兩黨軍隊間避免沖突 D.發動民眾一致抗日
1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不斷擴大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B.中共制定了正確的方針
C.國民政府對日態度發生了變化 D.盧溝橋事變的爆發
13.抗日民族統一戰建立後,國共兩黨仍然存在斗爭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
A .兩黨奉行的抗戰路線不同 B. 兩黨對日本侵略態度不同
C. 兩黨的階級立場不同 D. 兩黨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
14.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
A、盟軍的參戰 B、國際友人的大力支援 C、持久戰戰略方針的制定 D、全民族抗戰
15.1946年6月,國共兩黨全面內戰爆發,其時世人議論紛紛。下列評述最符合事實本質的是:
A 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不可待 B 楚漢相爭,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C 五四以來,社會勢力演化之必然 D 玩偶皮影之戲,列強其後也
16.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B. 國民政府反動統治的腐朽
C. 戰略戰術正確 D. 擁有一支人民軍隊並開展武裝斗爭
17.中國人民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是:
①標志中國進入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
②標志中國一百多年來屈辱和分裂的歷史結束
③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
④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勝利
A.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主要任務是:
A.討論建立新中國的問題 B.制定《共同綱領》
C.實現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D.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19.新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
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③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④社會主義制度
A.①③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在新中國政權建設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權都注意吸收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參加。以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為例,63名委員中,有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30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人。這最能說明:
A、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民主協商制度已經確立 B、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已經結束
C、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D、中國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21.我國民主協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是:
A.多黨合作、長期共存 B.多黨執政、互相監督
C.中共為核心的多黨聯合執政 D.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
22.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的一項基本制度是:
A.民族區域自治 B.民族團結 C.民族平等 D.各民族共同繁榮
23.中國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樣悲劇的重演,主要在於:
A、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 B、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C、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 D、徹底批判封建主義思想
24.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和通過了三百多個法律,地方人大制定
了四千多項地方性法規。這說明:
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立法機構 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在不斷健全和完善 ④各級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有制定法律的權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25.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基礎的一個環節是:
A.基層民主選舉 B.人民代表大會 C.依法治國 D.政治協商
26.「一國兩制」的構想最初是為解決哪一問題提出來的?
A.香港 B.澳門 C.台灣 D.特別行政區
27.根據「一國兩制」構想的內涵,其最重要的原則是:
A. 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B.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C.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D.堅持改革開放
28.「一國兩制」首先在解決香港問題上得到成功運用的主要原因是:
A.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了極大發展,綜合國力顯著提高
B.鄧小平「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正確
C.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開明
D.國際和平的發展潮流
29.中國進入建設法治化社會的新時期,是以哪一事件作為標志:
A、黨的「十五大」的召開 B、全國「九大」的召開
C、1999年把「依法治國」寫進憲法 D、1999年通過《行政復議法》
30.農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內容包括: ①民主選舉 ②民主決策 ③民主自治 ④民主管理
⑤民主監督 ⑥民主立法 ⑦民主審判
A、①②⑥⑦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⑥
31.近代中國海關管理權落入外國人手中,始於
A.關稅協定權的確定 B.海關總稅務司的設置
C.中日《馬關條約》的設立 D.英德借款合同的簽定
32.19世紀60年代以後中國農副產品出口不斷增長,它所產生的社會影響不包括
A.扭轉了中國外貿入超的局面 B.對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有刺激作用C.有利於農村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 D.有利於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
33.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成為世界上關稅最低的國家,這在當時最有利於
A.英國工業資產階級 B.法國金融資產階級
C.中國民族資產階級 D.中國廣大消費者
34.西方殖民者得以販賣華工的主要條件是
A.美國加利副尼亞發現金礦需要勞動力
B.美國修築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需要勞動力
C.澳洲紐西蘭發現金礦需要勞動力
D.西方經濟的入侵加劇中國農民的破產
35.洪秀全宣稱自己是上帝的次子,並能依此創立拜上帝教,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擁護,其根本原因是
A.勞動人民的愚昧無知 B.農民階級具有局限性
C.人民對現實深感失望 D.中外民族矛盾的激化
36.《天朝田畝制度》
A.代表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
B.突出地反映了農民社會經濟改革和農業近代化的強烈要求
C.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突出地反映了農民階級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
37.下列關於外國侵略者對太平天國態度的表述,正確的是
A.太平軍進軍南京路途中曾出兵干涉
B.一度偽裝「中立」
C.清政府「借師助剿」後才開始進攻太平軍
D.充當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
38.關於太平天國的評價,正確的是
A.沒有把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結合起來
B.後期斗爭的目標是實現《資政新篇》的藍圖
C.土地綱領反映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D.領導集團的分裂是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39.從對時代的發展來看,太平天國運動與以往的農民運動的最大不同在於
A.斗爭矛頭直接指向地主階級 B.主張建立「均貧富」的理想社會
C.進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 D.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
40.太平天國運動面臨的歷次農民運動均未遇到的新情況是
A.封建勢力異常強大 B.中外反動勢力相勾結
C.宗教思想的嚴重弊端 D.領導集團發生分裂
41.《天朝田畝制度》中絕對平均分配方案無法實施的根本原因是
A.當時軍事斗爭緊張,客觀環境不利於實施
B.中外反動勢力日趨合流,力量對比懸殊
C.違背了農民小生產者兼小私有者的本性
D.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其失去了吸引力
42.近人《世載堂雜記》記載:「一日,殿上議事,北王問東王曰:『聞兄有不臣之心,自稱萬歲。』東王聞言,積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東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A.太平軍內部自相殘殺 B.干王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動派聯合鎮壓
43.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面臨的最緊迫的軍事任務是
A.制訂革命綱領 B.進行北伐 C.進行西征 D.進行東征
44.1856年秋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鼎盛,其重要標志是
A.攻佔南京 B.東征和西征取得勝利
C.李秀成率軍攻至上海附近 D.取得三河鎮大捷
45.《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所提出的主張都沒有實現,其根本原因是
A.無法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B.太平天國政權一直不穩定
C.太平天國內部發生權力爭奪 D.脫離中國當時的社會實際
46.太平軍未曾佔領的城市是
A.武漢 B.南京 C.天津 D.安慶
47.李大釗曾說:「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採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
A.外國天主教的傳人 B.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還沒有產生
C.農民小生產者的局限性 D.農民階級精神上對宗教的需要
48.「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爭炮聲的回聲」,這句話反映了
A.鴉片戰爭直接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爆發
B.列強侵略激化了國內業已尖銳的階級矛盾
C.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爭前階級矛盾積累的結果
D.太平天國運動刺激了列強擴大侵略
49.太平天國運動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質,主要表現在
A.領導階級 B.指導思想 C.斗爭方式 D.革命任務
50.太平天國政權的性質主要體現在
A.所信仰的拜上帝教 B.與清政府的對峙政權
C.提出平分土地的改革方案 D.實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新舉措
51.所謂「師夷長技」的「技」是指
A.科學技術 B.經濟政策 C.政治制度 D.練兵方法
52.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新思想產生的最重大影響是
A.標志閉關鎖國政策的結束 B.奠定了維新運動的基礎
C.推動中國人重新認識世界 D.傳播了依法治國的思
53.從適應當時世界歷史發展角度來看,以下著作最具有進步意義的是
A.《海國圖志》 B.《原道覺世訓》 C.《天朝田畝制度》 D.《資政新篇》
54.鴉片戰爭後,中國產生了一股新思潮,「新」是因為它的代表人物主張
A.關心時局 B.向西方學習 C.抵制外來侵略 D.自強求富
55.對「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含義表述不正確的是
A.對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維護 B.對資本主義文明的肯定與仿效
C.對侵略、挑戰的積極回應 D.樹起了嶄新的愛國主義旗幟
56.1904年,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大地上發動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的交戰雙方是
A.中國、日本 B.中國、俄國
C.日本、俄國 D.中國同日本、俄國
57.《辛丑條約》簽訂後,帝國主義對中國經濟侵略的主要表現是
①憑借不平等條約,直接干涉中國內政 ②進一步控制清政府
③加緊掠奪航運、鐵路、礦山等特權 ④擴大投資設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8.20世紀初,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不包括
A.抗捐抗稅斗爭 B.農民武裝起義
C.收回利權運動 D.進行「新政」改革
59.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第一次武裝反清起義是
A.廣州起義 B.萍瀏醴起義
C.黃花崗起義 D.鎮南關起義
60.下列各項內容中,屬於章炳麟、鄒容、陳天華思想的共同點是
A.宣傳維新變法理論 B.宣傳民主科學理論
C.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 D.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
61.同盟會政治綱領中的「創立民國」是指
A.用暴力革命推翻帝國主義的走狗清政府
B.進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C.核定全國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革命後增加的地價歸國家
D.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張
62.三民主義的核心是
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主主義
63.對保路運動的歷史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B.為中國收回了大量的鐵路建築權
C.為武昌起義的成功創造了有利條件
D.為革命派武裝推翻清政府的斗爭開辟了道路
6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中,對袁世凱的獨裁起了限製作用的是
A.總統頒布命令須由內閣總理副署才能生效
B.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C.國民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D.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65.表明清朝統治在中國完全結束的是
A.武昌起義的成功 B.袁世凱重新掌握清朝統治大權
C.宣統帝下詔退位 D.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66.袁世凱登上正式大總統寶座是在
A.孫中山辭職後 B.鎮壓二次革命後
C.修改總統選舉法後 D.改民國為帝國後
67.1915年5月,日本對中國提出「二十一條」,旨在
A.支持袁世凱稱帝 B.滅亡中國
C.同德國爭奪山東 D.爭奪東北
68.歷史上,曾明確規定廣大蒙古地區是中國領土的條約是
A.《中俄布連斯奇界約》 B.《中俄愛琿條約》
C.《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D.《中俄北京條約》
69.下列各項中,中國歷屆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認的是
A.外蒙古獨立 B.麥克馬洪線
C.日本佔領山東 D.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
70.辛亥革命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這是指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封建專制制度
②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
③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實業家投資近代工業的熱情高漲
④辛亥革命促使帝國主義放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71.既是新文化運動的陣地,又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的是
A.《每周評論》 B.《民報》
C.《新青年》 D.《游學譯編》
72.新文化運動時期,北京大學的校長是
A.蔡元培 B.李大釗
C.陳獨秀 D.胡適
73.提出「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是
A.《敬告青年》 B.《庶民的勝利》
C.《狂人日記》 D.《吶喊》
74.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
A.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
B.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封建思想的一次文化啟蒙運動
C.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
D.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文化啟蒙運動
75.五四運動發生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軍閥對內獨裁,對外賣國 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C.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D.中國外交失敗
76.五四運動是
A.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運動
B.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C.進步知識分子發起的,學生、工人、市民參加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
77.下列哪一斗爭的發生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A.五四運動 B.就漢鐵路工人罷工
C.五卅運動 D.省港大罷工
78.中國共產黨與其它政黨不同,她具有先進性,這種先進性在當時表現為 ①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
②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
③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
④以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79.國共兩黨能實現第一次合作市由於
①當時兩黨的革命對象和任務相同 ②共產國際的支持
③孫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張 ④中共三大的正確決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0.新三民主義之所以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因為
A.它和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完全一致
B.它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C.它和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若干原則基本一致
D.它是在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制定的
81.北伐戰爭得以展開的歷史背景是 ①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②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③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 ④直奉軍閥的勾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1924—1926年的中國國民黨是
A.民族資產階級的政黨
B.官僚資產階級的政黨
C.工人、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的政治聯盟
D.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
83.1927年,國民革命的失敗是指
A.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C.工農革命運動走向低潮
D.中國共產黨內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
84.中國共產黨從國民大革命的失敗中得到的最深刻教訓是
A.要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
B.要聯合全世界全切被壓迫民族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要加強工人階級同農民階級的密切聯系
D.無產階級必須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和革命武裝
85.國民大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聯合力量過於強大
B.中國共產黨缺少自己的武裝力量
C.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共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
D.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
86.英國成為近代第一個侵略中國的殖民國家,主要是因為:
A.清政府政治日益腐敗
B.英國確立了治本主義制度
C.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
D.英國對華貿易一直入超
87.鴉片戰爭前,英國對華大量走私鴉片的直接目的是:
A.損害中國人店小二身心健康
B.打開中國市場
C.破壞清政府的禁煙法令
D.扭轉對華貿易逆差
88.鴉片戰爭中,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在於:
A.清政府屈辱求和
B.軍事指揮的失誤
C.戰爭准備不充分
D.社會制度落後
89. 有人說,「對於蘇俄農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陰雲密布,1922年的春天則是陽光燦爛。」這里「陽光燦爛」最有可能是因為
A.農民無償獲得永久屬於自己的土地 B.農民納稅後能自由支配剩餘的糧食
C.蘇維埃政府免去了農民了賦稅 D.農民享有優先處理農產品的權利
90. 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辭職演講中說:「我們什麼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氣、其他自然資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錯。我們的生活卻比發達國家差的多,越來越落在他們的後面。……」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與美國軍備競賽的拖累
C.東歐劇變的影響 D.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
91. 1930年,美國通過法案提高進口關稅。這一行動引起連鎖反應,各國紛紛調高關稅。
這反映了經濟危機爆發後,西方國家
A.一致提高關稅,共度難關 B.設置關稅壁壘,轉嫁危機
C.整頓金融體系,擴大內需 D.實行國家干預,限制出口
92. 二戰後,美國財政部長福勒得意地宣稱:「各個行星圍繞太陽轉,各國的貨幣圍繞著美元轉。」這句話的實質含義是
A.美元與黃金價值相等 B.美元的地位高於其他國家貨幣
C.實行固定匯率制 D.美元取得世界資本主義貨幣體系的統治地位
93.《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里程碑》載:「如果說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從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麼,30年後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的標志性事件是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 B.APEC首腦非正式會議在上海召開
C.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 D.中國積極推動朝核問題六方會談
94.1989年,亞太地區的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亞太經合組織;1992年,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貿易區;1993年歐共體12國宣告歐盟誕生。這些表明:
A.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 B.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C.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 D.世界發展形勢的總趨勢走向緩和
95.《中國的新面貌》:1984年4月30日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上,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拿著可口可樂,面帶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國的新面貌,里根將會看到什麼?」該照片在這里體現了
① 中國正在對外開放 ② 假冒偽劣迫使國人購買外國貨
③ 經濟全球化的跡象 ④ 美國對中國的開放持贊賞態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6. 1982年1月5日,FOLLOW ME 第一次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學外語的高潮。這一「高潮」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恢復高考制度 B.經濟特區的建立 C.對外開放的實行 D. 廣電事業的發展
97.戊戌變法時期,有人做詩曰:「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裁作短衣裳。腳跟形式先融化,說道蓮鉤六寸長。」此詩主要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
A.倡導婚姻自由 B.易服、廢止纏足 C.全盤西化 D.反清革命
98. 187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加高了中國第一條電報線,這是中國人自辦有線電報的開端。這條電報線位於今天的
A.廣東 B.北京 C.台灣 D.江蘇
99.中國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是
A.《定軍山》拍攝成功 B.《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
C.《漁光曲》拍攝成功 D.《風雲兒女》拍攝成功
100. 1929年發生的經濟危機很快在資本主義世界引起連鎖反應,形成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主要是因為
A.美國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
B.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決定的
C.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具有世界性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世界經濟聯系加強
DAADA CDDDC BACDC ABADA DACDA CCACB BAADC DBCDB CACBD CCBDA ACDBB CADAC BBCAC BBABB CACBA CAAAC BDBDC CDDBA BDCBB CBCAD
F. 有關中國的 歷史文化題目還有答案
西部歷史文化:西部各民族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水乳交融,共同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
民俗風情:豪放、熱性、勤勞勇敢是西部人最突出的性格特徵,
西部大開發建設:把西部建設成為國家戰略大後方和重要資源基地,是中國二十一世紀的重要國策。
=========================================
新疆:樓蘭古城、維族大小部落的演變、絲綢之路
西藏:農奴制度下的王權統治、與中原王朝的聯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宋代的吐蕃國、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對藏的管理。喇嘛教文化 )
雲南:宋朝時的雲南大理國(元代又並入統一的國家版圖) 、少數民族的土司制度、雲南與緬甸、泰國的雙邊關系
貴州:夜郎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自治
四川:三星堆遺址、蜀巴文明、宜賓等地的酒文化、歷史遺跡(都江堰)
甘肅:長城文化、敦煌、絲綢之路
寧夏:西夏文明、絲綢之路
陝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漢、唐的國都)、先秦及封建社會早期的黃河流域文明
==========================================
西部文化和西部開發
①中國西部是什麼概念?中國西部通常是指黃河與秦嶺相連一線以西,包括我國西北和西南的12個省市、自治區。這片廣袤的土地面積為54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57%;人口2.8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3%。
②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華夏祖先的腳步是順著水邊走的。長江上游出土過元謀人牙齒化石,距今約170萬年;黃河中游出土過藍田人頭蓋骨;距今約70萬年。這兩處古人類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約50萬年)的資格更老。
③西部地區不僅有廣闊的地域和悠久的歷史,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
④西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秦皇漢武以後,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從而有了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佛隴深寺的暮鼓晨鍾。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氣度,展現出__________的藝術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內涵。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夏王陵、樓蘭古國、布達拉宮、三星堆、大足石刻等歷史文化遺產,同樣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象徵。
⑤西部地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發祥地。遵義、延安、紅岩村等革命聖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統。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成為革命文藝發展的一面旗幟。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在短短的幾年裡,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這些寶貴的財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堅實基礎。
⑤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這里生活著50多個少數民族,幾乎包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落後和交通的閉塞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貧困,卻也使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遠時代的藝術品種,成為珍貴的"活化石",如納西古樂、戲曲、剪紙、刺綉、岩畫等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它們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猶如一個巨大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寶庫。
⑦西部地區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充分重視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強對它們的搶救、保護、涵養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為推進西部大開發作出貢獻。
===========================================
我國的西部民族眾多、地域廣袤,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態性,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西部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抓住有利機遇,不斷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資源,對於推動西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意義的西部
從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時代,無論西北還是西南,都與中原地區有著密切的交往。從西漢起,西部已進入中國歷史的視野。唐代,西部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雲貴高原、北方草原、遼闊的西域,甚至沿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漢唐兩朝眾多的公主遠嫁烏孫、吐谷渾、契丹、突厥、回紇、南詔等地和親,使神奇的西部文化與內地的聯系進一步加深。
在漫長的歷史中,西部地區相繼建立了一系列邦國性質的地方政權或酋長性質的土司政權,如西夏、吐谷渾、大理、「西域三十六國」等,它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明顯的特殊性,在創造自己歷史的同時,形成了眾多的民族。幾千年來,經過不斷地遷徙、分化、融合、發展,作為獨立的族群,許多原生民族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我們從今天眾多的少數民族以及漢族中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這些民族大多在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與其他民族融合,並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顯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個突出特點。在目前我國已認定的55個少數民族中,有將近50個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區。在西部,除了五個民族自治區,其餘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區域,以青海省為例,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區域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98%。在雲南省生活著25個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個民族是雲南獨有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西部與眾不同的民俗民風,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於西部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形成了其別具一格的西部文化。從地域和文化個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劃分為幾個大的文化圈:黃河流域為中心的黃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區的伊斯蘭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為主體的藏文化圈,長江三峽流域和四川盆地連為一體的巴蜀文化圈,雲貴高原及向東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對明顯的個性或風格。黃土高原文化悠遠古樸,伊斯蘭文化充滿異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熱情奔放,西域文化顯出東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於人性化的歡樂。這種多樣性的文化形態與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觀念、習俗、宗教、藝術以及悠久歷史、生存環境緊密相聯,是一種廣義的文化集合體。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徵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徵。
地域性。西部地理復雜多樣,西北地區遼闊無垠,西南地區山水切割,青藏高原嚴寒高拔。西部文化在這里也表現出了鮮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區歷史悠久、地域廣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質朴中藏著博大;西南地區民族眾多,山川縱橫,這里的文化顯得細膩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嚴靜穆,它的文化則處處透著神秘和誘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並形成了包括語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舞蹈、節目、服飾、建築、手工藝、禮儀習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等在內的民族文化。這些內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則相去甚遠。即便是同一民族因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許多方面也有很大差異,民族文化由此更顯豐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種完全封閉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將許多外來文化的因素轉化吸納為自己的成分,從而變得生機勃勃。歷史上有三條重要通道貫穿西部,將西部向東與中原地區緊密相連,向西同更加廣闊的地域溝通。一條是穿越大西北並一直延伸至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古絲綢之路,一條是貫通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條是穿過西南雲貴高原並經青藏高原通往尼泊爾、印度甚至更遠方的茶馬古道。這三大道路除了帶來了貿易和人民之間的交往,更傳播了文化。中原漢文化源源不斷傳入西部,古歐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亞文化等等也紛紛匯集這里。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在西部的發展就是由此而來,其中最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傳佛教。
活態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濃厚的鄉土氣息活躍在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並不是一座荒蕪廢棄的跡址,而是數萬人生息的家園;流傳千年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依舊在藏族民間傳頌;古老的歌舞、服飾仍在質朴地表達著對生活的嚮往;現代文明的傳播與擴張並沒有使這種古老的文化遠離人們的生活,而是代代傳承,綻放異彩。西部文化所表現出的活形態,或者是原生態的特點,具有濃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個特徵。地域性造成的相對封閉與分割,制約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體發展。地域廣闊、交通不便、人口相對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環境形成了小范圍、小規模文化發展狀態。另外,西部少數民族大多沒有文字,文化的傳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缺少文字記載的穩定性,不利於對外傳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異彩紛呈的文化資源寶庫,它所包涵的內容極其豐富,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僅為研究文化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生態文化學等學科提供了寶貴財富,也為文化產業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對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進程
如前所述,中國西部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地域特色濃郁,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形態多姿多彩,獨具魅力,開發潛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在深入的開發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規模、形成產業,走出西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已成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觀念。由於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區對文化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樹立文化經濟的新理念,把文化作為產業來發展的意識還比較淡薄。推進西部民族文化產業必須沖破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從傳統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創新思路,著眼於市場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納入全國、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貴的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結合起來,在繼承中創新,使豐富的文化產品轉化為文化商品;把西部民族文化的價值觀、審美觀傳播出去,展示其強大的生命力。
二、創新機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生產經營機制,是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須在文化建設中引入產業機制,實現文化的自我積累和長期穩定發展。要注重抓好總體規劃,按照不同文化類別制定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的地區間合作規劃,要從不同的類型著眼,打破省際界限,根據各民族的特點,以「大文化圈」為前提,按照產業的要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產業投入機制,理順政府與產業的關系,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要鼓勵、支持各類文化團體和個人拓展文化市場;要創新用人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要結合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結構調整步伐,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要有緊迫感和前瞻性,力求在機制創新上有新思維、新辦法、新措施。
三、規劃項目。深入挖掘西部文化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就必須選准項目,確定項目,加快項目建設。要認真研究和分析西部民族文化的特點、價值、優勢及發展前景,以創新的精神,搞好項目規劃,找准發展民族文化的切入點,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配置,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重復和類同,集中精力開發優勢項目,創造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打造品牌。要經過挖掘和加工,顯示出文化品位和價值,只有把文化資源打造成品牌,將民族文化推向市場,民族文化產業才能形成和發展。因此,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視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斷創新品牌,不斷提高文化品牌在國內外的競爭力,爭取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加大投入。實現民族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資金投入上需要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兩個積極性。(社會資本包括個體、民營資本及外資)。西部地區必須改革投入模式,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資本運營水平,探索建立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投資體制。既要從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又要結合西部地區經濟及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時應將政府的投入重點放在對民族文化產業前期發展的扶持上來,提供並創造必要的發展條件和環境。社會資本的利用要堅持用市場經濟的辦法運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廣泛地吸納社會資本的進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團體、個人依法投入文化產業。
六、優化環境。優化環境是西部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這種環境的優化既有硬環境的要求,也有軟環境的要求。要注重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辦文化向政府管文化(服務)的方向轉移,不斷強化服務手段,改進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要致力於依法管理文化,創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環境,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法規及政策;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打破傳統觀念,真正把文化作為產業來認識、來發展;要創造優良的社會環境,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中保持穩定、和諧、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要建立有利於文化消費的市場環境,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完善文化市場運行機制及管理體制。
西部民族文化的對外交流,目光不僅要投向國際市場,還應注重國內及港澳台地區。在交流的內容上要力爭體現民族特色和區域特徵。在交流的方法上既要運用傳統的方法,如演出、展覽、文化活動等,又要創新思路,引入市場機制,採取網路、影像等現代手段。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採取靈活的方法,在國際和國內充分展示中國西部神奇的民族文化,樹立「文化大西部」的形象。
==========================================
G. 歷史題材電影,中國及世界歷史
《阿育王》、《葉卡捷琳那女皇》、《瘋女胡安娜》、《荊軻刺秦王》、《埃及艷後》
H. 幾道歷史題目
1.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實踐,偉大的實踐孕育偉大的精神,西柏坡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成功、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歷史性轉折時期,在這偉大的實踐中鑄就了符合時代要求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幾十年來西柏坡人民繼承和發揚了西柏坡精神,拼搏進取、艱苦奮斗,建設可愛的家鄉。
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其內容為: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進取精神;依靠群眾、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善於破壞舊世界、善於建設新世界的科學精神;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其本質是徹底的革命精神和勇敢的探索精神。
1948年9月8日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即「九月會議」還未結束,與國民黨的戰略決戰就於9月12日開始,到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結束,歷時4個多月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人民解放軍共殲敵173個師,達154萬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殲敵182萬人。這就使國民黨的基本主力部隊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已成定局。
決議明確提出:「北平解放後,必須召集七屆第二次中央全體會議。這個會議的任務是:(1)分析目前形勢和規定黨的任務;(2)通過准備提交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綱領的草案;(3)通過組成中央政府的主要成分的草案;(4)准備軍事計劃;(5)決定經濟建設方針;(6)決定外交政策;(7)其他事項。」
2.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不具備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的條件,因此實施了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 ...按照全國政協組織法的規定,政協全體會議每三年召開一次。到1952年,一屆政協也即將到期。
國民黨反動政權既被推翻,籌建新中國的條件便已成熟。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成立了以毛澤東為主任的籌備會常務委員會,負責起草共同綱領,擬定政府方案,全面展開籌建新中國政權的工作。
6月30日,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回顧中國革命的奮斗歷程,指出: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我們所要建立的新中國,只能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關於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為人民政協制定共同綱領提供了指導,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作了政治理論准備。9月7日,周恩來向政協會議代表分析中國民族關系的歷史和現狀,說明中國共產黨關於國家制度的基本主張之一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不是聯邦制。
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毛澤東在開幕詞中庄嚴地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人民政協是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參加這次政協會議的,有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以及國外華僑的代表共622人。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政協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3.這次政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其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各級政權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國家調劑國營經濟、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等,「使各種社會經濟成分在國營經濟領導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共同綱領》規定,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反對帝國主義和各民族內部的人民公敵,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各民族友愛合作的大家庭」。「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原則是,保障「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共同綱領》展示了新中國的宏偉建設藍圖,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前,它具有臨時憲法作用,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憲章。
這次政協會議一致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周恩來等5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會議決定新中國的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北平為新中國首都並改名為北京;採用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五星紅旗為國旗。會議於9月30日勝利閉幕。當晚,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
一個新的中國即將誕生。
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治者剝削壓迫中國各族人民和內外戰亂頻仍、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中華民族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
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黨從建立的時候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找到了奪取中國民主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毛澤東在總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經驗時指出:「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系人民群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軍隊。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各革命階級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三件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
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不單是中國從古未有的大勝利,也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勝利,是繼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後世界歷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它在一個人口佔全人類近四分之一的大國里,沖破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從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和支持。
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意義和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