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人的歷史

中國人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9 12:06:47

❶ 中國人有多少年歷史了

從夏朝算起的話,從公元前21世紀到現在的21世紀是4200年左右,再加上之前的三皇五帝時期,應該差不多是4500年左右,不超過5000年.

❷ 歷史上從什麼時候開始稱自己為中國人

自稱中國人起始於辛亥革命以後。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中國」就是「中央之城」。

歷史上從什麼時候開始稱自己為中國人: 自稱中國人起始於辛亥革命以後.我國古代,「國」是指一座城,或者一個邦。

現在的中國人也是一個含義很廣泛的稱呼。 恐怕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才能算中國人! 但是這裡面有很多人或許又不說自己是中國人! 很多概念:中國人、華人、中華民族、漢族、香港人、澳門人、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

這個概念不好界定!查二十四史 中國人出現過很多次,但都不是現在的中國人的意思。最早出現在《史記》一共5次,《漢書》出現過六次。原文不錄 但是大約在明朝的時候 中國人一詞被廣泛使用。意思與今天的中國人意思相近!

大概這個時候略微有一點世界的概念,盡管知道的世界還是很小很小! 原文如下 明·邱濬《大學衍義補》 卷三十三 臣按:武帝通西南夷、滅朝鮮、擊匈奴而勞中國人,漕中國粟以爭無用之地,是猶以璀璨之珠而彈啁啾之雀也,務虛名而受實害。

捐有用之財而易無用之地,豈帝王盛德事哉? 卷一百三十三 臣按:車戰之法,中國與中國人戰之法也,何也? 卷一百四十九 臣按:外國不用中國人,其為害不深,而其所以深為中國害者,用中國之人也。臣請立為條格,凡近邊之人有一才一藝者皆許自陳,試之稍如所言。

不必深求全備,苟有可用,皆隨其才而授以官,如此,則此輩心有所系、跡有所拘而不為彼用矣。 在帝國或者說王朝時代,通常正式的稱呼應該是臣民! 比如清朝人雖說也可叫中國人,但正式稱呼該說自己是大清子民! 真正意義的中國人應該是帝制滅亡後!即民國成立後!

漢代以後,「中國」一般指的是漢民族建立的國家王朝。但是在少數民族在統治中原之後,為了取得和漢族的心理認同,也將自己建立的國家稱之為「中國」。

到後來的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經歷幾千年數個朝代的更替,除了用自己的國號外,都延用了「中國」為國名,並且在對外出使時也統一使用「中國」這個詞。從中華民國到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更是直接把「中國」同時作為國號和國名。

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全國解放以後,也把「中國」作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2)中國人的歷史擴展閱讀:

稍有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中國的大地上曾出現許許多多的大大小小的國家。從夏、商、周、秦、漢、晉,到隋、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在辛亥革命之前就沒有一個國號叫中國的。

可奇怪的是,歷史文獻記載,至少是從三千多年前的西周開始,中國人就一直稱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為「中國」,華夏先民就一直稱自己是「中國民」。

而且,更令人感到驚奇的是,無論是後來的大漢朝還是大唐乃至大清朝,歷朝歷代的政權不但不反對,而且是支持人們稱呼自己的國家為「中國」,稱自己是「中國人」。這是為什麼?我曾隨機地問過好多人,得到的回答是多樣的。有的說是因為孔子主張的「中庸之道」。

可歷史文獻表明,在孔子提出「中庸之道」之前幾百年甚至是幾千年,就已經有了「中國」的稱謂;


有的說是因為大禹把天下劃分為九州,其中之一是中州。可大禹把天下劃分為九州的說法是戰國時代才出現的,《尚書》「禹貢」篇記載的最早的九州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而沒有人們所說的「中州」。

❸ 中國人的歷史

國歷史悠久,常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遠古人類遺址距今約170萬年。中國歷史分為幾個階段,中國大陸官方通常認為夏、商、周三朝是奴隸社會時期,秦朝正式進入封建社會時期,直到清朝滅亡,之後是民主時期的開始,而大陸之外的地區對「封建」的概念和秦至清的社會性質劃分並不相同。從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中國基本上就是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帝制國家。秦朝後,中國歷史的發展受到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極大影響,佛家在中國的影響也很大,但達不到基督教對西方那樣的影響,中國歷朝政治方針受儒家影響最深。而漢字也使不同地區的人們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這一種文字有不容易改變字體的特點,中國各個地方的語音雖然不同,但對這種文字的理解是相同的,所以漢字也成為中國統一的一種有力的工具,而最先是秦始皇下令統一中國的文字。
元謀人是中國遠古遺存中目前所見最早的人類,距今約170萬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約四五十萬年。這些都是所知較早的原始人類蹤跡。

中國史前時代的各種文化是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

中國猿人時期——舊石器時代初期,距今約50至40多萬年前
河套時期——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20至10餘萬年前
山頂洞人時期——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10至2萬多年前
彩陶文化時期(仰韶文化時期)——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300年
黑陶文化時期(龍山文化時期)——新石器時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會在中國形成於四五萬年前的彩陶文化時期,中心區域分布在陝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帶,以原始農業為主。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到了黑陶文化時期,父系氏族社會逐漸形成,農業和畜牧業有較大的發展,制陶、冶銅等手工業的工藝水平也逐漸提高。大汶口文化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在此期間,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逐漸成為文明的中心地帶。

中國是世界早期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發明弓箭和陶器、出現農牧業、觀察天文、開創醫葯的地區之一。而且這時也開始利用蠶絲。

後人所繪的黃帝像在中國神話中,中國最早有三皇五帝,三皇有爭議,有說伏曦,神農,燧人,五帝也有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在上古時期,現中國區域有3個最大的部落,華夏部落,兩昊部落和三苗部落,相傳蚩尤是兩昊部落最後一個首領,在涿鹿大戰中被華夏部落的炎黃二帝打敗,在堯舜時期,華夏部落數次大規模征伐遠在南方的三苗,最終使苗民臣服,此是後話. 後來黃帝的孫子顓頊和玄孫帝嚳繼續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帝嚳的兒子堯繼位,他是一名賢君,創立了禪讓制傳位給了舜。在舜時期,洪水泛濫,鯀採用堵塞的方法,結果洪水更厲害了,鯀被處決,他的兒子禹採用疏導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舉為首領。然而他的兒子啟破壞了禪讓制方式,自立為王(根據香港中學課本所述,啟是被推舉為領袖),建立了第一個王朝——夏朝,夏朝持續了400多年,在最後一個夏朝君主——桀末期,東方商族首領成湯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商朝。

[編輯]
先秦時期
[編輯]
三代
主條目:夏朝、商朝、周朝、西周

甲骨文最早的朝代夏朝約在前21世紀到前16世紀,由於這段歷史沒有文字性文物印證,所以只能靠後世的記錄和出土文物互相對照考證,部分學者認為河南二里頭遺址可能就是夏朝的遺存,但是也有學者對此持有疑問。根據文字記載,夏朝有了中國最早的歷法--夏小正。不過之後的商朝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歷史時期,存在於前16世紀到約前1046年。據說夏朝最後一個君主——桀,由於荒淫無道而被湯推翻。而商代時文明已經十分發達,有了歷法、青銅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王朝時已經有一個完整的國家組織,並且具有了奴隸主王朝的規模。當時的主要生產部門是農業,不過手工業,特別是青銅器的冶鑄水平也已經十分高超。並且已經出現了原始的瓷器。商朝自盤庚之後,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因此也稱為殷朝。商朝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傳子或傳弟,多按年齡的長幼繼承。

與此同時,黃河上游的另一個部落周正在逐步興起,到了大約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在牧野之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商朝滅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之後周朝的勢力又慢慢滲透到黃河下游和淮河一帶。周王朝依然是奴隸主以及貴族統治,有許多貴族的封國(諸侯)。到鼎盛時,周朝的影響力已經在南方跨過長江,東北到今天的遼寧,西至甘肅,東到山東。周朝時的宗法制度已經建立,政權機構也較完善。中國最早有確切時間的歷史事件是發生於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國人暴動。

[編輯]
春秋戰國
主條目:周朝、東周、春秋、戰國 (中國)

❹ 中國人的輝煌歷史有多少

那還用說復就是唐王朝,唐朝是中制國封建社會的頂峰,唐朝是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就像現在的美國.
唐王朝非常的開明,唐朝女性的服裝是底胸裝啊,在封建社會保守的,唐朝卻能如此開放.政治也非常開明,唐朝允許少數民族穿著自己的服裝,保留自己的文化,這樣做反到使的少數民族更加崇拜漢族的文化積極的需求同化.
唐朝文化更是繁榮,李白杜甫,唐詩三百首,這些文化傳承上千年我們還在學習.還有著名的唐三彩都是那時期的.
唐朝軍事就不用說了,當時波斯求助唐朝出兵到波斯幫助波斯收復了失去的領土然後歸還波斯,小日本也在這時候和唐王朝,但它哪裡算的上對手,最後派人學習唐朝文化,連日本京都的構造都和長安一模一樣.

❺ 中國人的歷史責任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❻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的什麼歷史

屈辱史,探索史,抗爭史

❼ 中國人的姓名歷史

古代姓氏是怎樣來的? 姓是怎麼來的?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系。在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比如說麥穗、熊、蛇等都曾經是我們祖先的圖騰,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志。後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由於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 後人據《春秋》整理出來的「古姓」有:媯(今河北涿鹿有媯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風、贏(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楚姓)、隗(原北方少數民族姓)、漆(瞞)、允等22個姓。這些姓中近半數帶女字旁。所以,人們推測,姓的產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學者又從《說文》、《山海經》、甲骨文、金文等較古的文獻中整理出幾十個古姓(約59個,章太炎得52個,他人又從金文中得嫘等7個),這樣加上原有的也不過80幾個,可以想見,這只是遠古實際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時候的姓決沒有我們今天講的「姓」多。我們這里可以羅列幾個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關於姓的數字。 ①北宋以後的封建社會,長期作為兒童識字讀物的《百家姓》(北宋錢塘無名氏編),共收入502個姓氏(其中單姓342個,復姓60個。開頭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②宋代鄭樵《通志·姓氏略》中統計古代姓氏共有1745個。③明代翰林院編修吳沈等人據當時戶部所藏戶籍編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個。(開頭曰:「朱奉天運,富有萬方,聖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親自審定《御制百家姓》,(開頭曰:「孔師闕黨,孟席齊梁,高山詹仰,鄒魯榮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張澍《姓氏尋源》、《姓氏辨誤》中說古姓氏有5129個。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陸學者閻福卿等曾編輯出版過《中國姓氏匯編》共收姓氏5730個。其中單姓3470個,雙字姓2085個,三字姓163個,四字五字姓12個。台灣省也出版過《中華姓符》共收姓氏6363個,但裡面有異體字重復收入的情況。⑦據中國語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員會漢字處1984年的抽樣調查及有關專家的估計,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個以上。(氣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編《當代百家姓》據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認為:目前,我國常用的姓約400個,按當時人口數算,前100個姓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鍾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譚廖周熊金陸,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顧侯郎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這100姓佔全國總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張劉陳5姓就有3億多人口。李8700萬、王8000萬、張800萬、劉6000萬、陳5000萬。全國各城市的大姓情況也不一樣,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張王陳李徐朱周吳劉沈。)這個數字跟我們前面說的所謂遠古即有的純正的「姓」相去太遠了。那麼另外那些也被稱作姓的字又是怎麼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現代姓的主要組成部分 「氏」,下面就來介紹 「氏」。 二、「氏」 由於人口的繁衍,原來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這些部落為了互相區別以表示自己的特異性,就為自己的子部落單獨起一個本部落共用的代號,這便是「氏」,當然也有的小部落沒這樣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邊沿用舊姓,一邊有自己的「氏」。這些小部落後來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們又為自己確定氏,這樣氏便越來越多,甚至於遠遠超過原來姓的規模。 從時間上來講,這已是父系氏族社會的事情了,氏帶上了這個時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通簽·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就很能說明二者的關系。「姓」是不變的,「氏「是可變的。顧炎武也說「氏一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秦漢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場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嚴格規定,漢代以後,姓氏不加區分,姓氏合一,統稱為姓。最明顯的標志是《史記》,根據現有姓氏、推究它們的來源或者說最初確定它為姓氏的緣由,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前面提到過,帶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媯、贏等,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長的名姓稱號。 (2)以動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為姓氏。如馬、牛、羊、豬、蛇、龍、柳、梅、李、桃、花、葉、谷、麥、桑、麻、粟、山、水、林、木、風、雲、河、江、金、石、鋼、鐵、玉等,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圖騰。 (3)以封國、采邑或職官、爵位為姓。如齊、楚、燕、韓、趙、魏、秦、魯、蔡、鄭、陳、宋、阮;司徒、司馬、司空、樂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孫、伯子等,由於古代封爵職官名目繁多,故此類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職業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東方(伏羲住處)、西門、東門(魯庄公子遂後代封住地)、東郭、南、百里、歐陽(越王勾踐,被封在烏程歐陽亭)、陶、巫、卜、醫等。 (5)以祖先族號、謚號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還有幾種變種,突變情況): A、皇帝賜姓。如劉邦賜項伯姓劉。李煜賜奚廷圭(墨務官)姓李。 B、為避災難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吳被殺後,子孫逃到齊國,改姓王孫;陳厲公子陳完,在陳內亂後逃到齊國做了大夫,改姓田。 C、為避皇帝或聖人諱而改姓。如荀改孫,庄改嚴,丘改邱等。 D、嫌原姓復雜、字多而改姓。如司馬簡姓司或馬或馮,歐陽簡姓歐。 E、少數民族主動從漢姓。如北魏孝文帝規定鮮卑族人改用漢姓如陸、穆、賀、於等,皇族帶頭,由原來的姓拓跋改為姓元。 F、另外,拓跋、單於、宇文、長孫、呼延、尉遲、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等都是少數民族姓的漢語譯音。有些少數民族姓在譯成漢語後,嫌字太長就簡化,如愛新覺羅,改姓羅,金。從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場合的「貴姓」、「尊姓」、「按姓氏筆畫為序」中的姓,實際上包括了古姓、氏這兩方面的內容。 另外,古代姓氏還有幾點值得注意: ①戰國前,貴族才有姓氏,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為「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通志·氏族略序》)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考之於《傳》,二百五十五年之間,有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 那麼男子稱什麼呢?1、貴者稱氏;2、賤者則以職業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醫和、優孟,這些職業名後來才成了姓。當時是通稱。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禮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傳》),「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國語》)有人認為裡面隱含了樸素的優生學。 春秋時,魯昭公娶吳女為夫人,兩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稱吳孟子。 ③因為「姓」起著「別婚姻」的作用,貴族男子又不稱姓,故女子稱姓特別重要,為了給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區別,就形成了對女子的特殊稱呼,在姓的前後加前綴、後綴。 A、前綴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謚號為前綴:如晉姬、武姜、文贏。 C、加氏、女、母、姬、媼、嫗等後綴,如張氏、商女、孟母、吳姬、趙媼等。 --- 在戰國前,當然是氏重要了,比如秦始皇,贏姓趙氏。看看現在有幾個姓贏的?姓趙的卻差不多上億。戰國以後姓氏逐漸合一,現在的姓,在那時絕大數叫氏。古老的姓現在常用的只有姬姓和姜姓等特大姓。其餘像媯姓(現主要分為陳,田,孫等姓)姒姓、子姓、嬴姓都幾乎沒有了。 姒姓主要分為以下氏 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後氏、鮑氏、有扈氏、有男氏、 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越氏。 子姓主要分為以下氏 契為子姓,其後分封, 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孔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嬴姓主要分為以下氏 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 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資料來源《史記》 現在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姓都是姬姓(傳說黃帝姓姬)和姜姓(傳說炎帝姓姜)分出來的氏。 姬姓有周,文,王,韓,魏,魯,武,吳,蔣等。 姜姓有齊,呂,申,謝,紀、許、向等。
滿意請採納

❽ 中國人最早的歷史發源地在哪裡

中原。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專區。狹義上指今天屬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

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范圍: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別諸山環抱,中部和東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被譽為中華民族搖籃的黃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此地。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

(8)中國人的歷史擴展閱讀

五大文明發源地:

1、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發源地:西亞的兩河流域,孕育整個阿拉伯文明。

2、古印度

古印度——發源地: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孕育整個南亞文明。

3、古希臘

古希臘——受兩河流域及古埃及文明影響,發源於南歐的愛琴海諸島,孕育整個歐洲文明。

4、中國

中國——發源地:東亞的黃河流域,孕育整個東亞文明。

5、古印度

古印度——發源地:南亞的印度河流域,孕育整個南亞文明。



❾ 歷史上,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稱自己為中國人

歷史上,我們從辛亥革命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稱自己是中國人了。在古代的時候,國字的含義也就是成中國,也就是中央之城,歷史上從辛亥革命稱自己是中國人,就是以上這種行業,現在中國人也是一個含義特別廣泛的稱呼了。我國古代沒有把中國用作正式的國名,直到辛亥的時候才把中國運作簡稱,在5000多年,在中國大地上也有很多國家,像是一些經歷過戰爭的地方,只有在辛亥革命才是叫中國的,歷史上的記載從3000多年西周,中國人就成了這片土地是中國,他們的農民也叫做中國民,令人驚訝的是。不管是漢朝還是清朝,歷史上的政權不反對,自己也稱呼為中國人,其實當孔子主張的中庸之道開始,就已經有了中國的稱呼,因為這是砸幾百年或者是幾千年以前的了,而且在人的腦子里,中午也不是也只是一個單單的稱呼,但是到了現在,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稱呼了。

❿ 中國人的悠久歷史

那就要看您怎麼看這個問題,您要的是漢族人的歷史,還是漢族人的祖先所建立的國家中京城周邊的人群的歷史。
如果單撇下人這字,而求中國之意,那好解釋,那就中間的國家,即是天子之國所在的位置,就是京城的周邊地區。歷史上各個朝代的人都將天子腳下的土地稱為中國,以此為區別於這個天子所不直接統治的邊疆地區。
而中國人,這三個字合起來,就得這樣解釋,居住在中國的土地上的人,這樣說來,只有天子周邊的不管你是何種民族的居民才能被為中國人,而即便是在邊遠漢族人也不能稱為中國人。
根據文明的發展,只要有文字出現了,就會出現中間與周邊,大與小,上與下,這些方位區分的名詞,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文明都可能稱自己的政權的中心地帶為中國。可是根據史料記載,只有我們國家在稱自己的最高統治者的中心才有這種習慣,而且也被一直延用至今,而別的文明,比如歐洲的西亞各個文明,由於地理上我們國家是比較封閉的原因,他們各比我們更加能自己並不可能是世界中心。所以中國人的這稱謂也就成了我們的專利,這個專利的來歷我強調一下,是由於中國大陸這個封閉的地理條件,使得只是有了強權的政治,就可使周邊的小國一個不少的統一在一個國家裡。
所以說,中國這詞的出現,應該是周邊各族認同其共的首領是誰的時候,這個時間應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錄的帝王開始,那就是黃帝。
這樣中國人這個詞也就好解釋了,而中國人的歷史起點,也就是黃帝周邊直接由黃帝支配的人就是中國人。
這個歷史,就是大約五千年的悠久。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