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以前的屈辱歷史

中國以前的屈辱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9 09:52:10

❶ 中國有哪些屈辱的歷史

1、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

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

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

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

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

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2、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干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

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年)正月,完顏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

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

3、土木堡之變

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土木堡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

土木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

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

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

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於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

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於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

4、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到任後,嚴行查繳鴉片2萬余箱,並於虎門海口悉數銷毀。

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

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雖然這場戰爭只是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有時也經常把它稱作鴉片戰爭。

5、北京條約

1856年,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58年簽訂了不平等的《天津條約》,進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權。

1859年,英、法、美三國分別派遣駐華公使,率領艦隊來華換約。清政府加強了天津、大沽的防務,准備在上海與英、法公使換約,以阻止公使入京。

英、法拒絕在上海換約,於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換約路線。強行突入大沽,結果被清軍擊敗。英、法決定再次組織聯軍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

1860年8月,英法聯軍17000餘人到達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佔領天津,在通縣擊敗清軍主力。9月22日,咸豐皇帝逃往熱河,任命恭親王奕䜣為全權議和大臣,留京求和議約。

在談判時,清政府毫無抗爭,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條件。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䜣與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在北京禮部大堂,交換了中英《天津條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❷ 中國百年的屈辱歷史

中國近代百年屈辱歷史介紹:

一、第一階段(1840年—1860年)

這一階段既是中國由君主專制社會走向半殖民社會的開端,也是列強在中國建立殖民體系的形成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南京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不平等條約體系的建立與初步形成。

《南京條約》又與《望廈條約》、《黃埔條約》構成了中國不平等條約體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過這三個不平等條約,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個資本主義國家:美、英、法三國在中國取得了如下權利:

1.取得自由對外貿易的通商權與片面最惠國待遇。

2.取得協定關稅的權利。

3.取得在華傳教、租地建房的權利。

4.取得領事裁判權。

5.取得部分中國領土的佔有權。

這些不平等權利構成了中國最早的不平等條約體系,無論是今後的租界、內河巡航、高額賠款都不過是上述權利的延續、發展與補充。

1853年在上海的一場小刀會起義令英國人取得了控制中國海關的絕佳機會;第一次鴉片戰爭後14年,英法為擴大在華權益再度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場持續4年的戰爭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條約:

1.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

2.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

這次戰爭帶來的新的不平等條約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歐美各國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條約特權:

1.胃口大開的領土要求。

2.擴大對外貿易窗口的要求。

3.內河航運權。

4.鴉片貿易合法權。

5.內地自由行動權。

6.勞工出國權。

這一時期的不平等條約大多圍繞著貿易而進行,對於當時的資本主義國家而言,工業革命後生產力的提高帶來了大量的商品,在本國市場銷售商品取得利潤不能完全滿足資本家的慾望,因而就要開辟新的海外市場。

所以各國採用的都是自由貿易的經濟方針,政府制定的對外政策無不以擴大貿易對象,實現商品輸出為主要目的。打開中國的大門,建立殖民地,要求五口通商、協定關稅都是這一方針的具體體現。面對頑固不願開放的清朝政府,各國就採用了先以武力手段迫使中國政府談判,再取得交易特權與商品市場。

二、第二階段(1860年—1919年)

在《北京條約》簽訂之後,清帝國進行了一場洋務運動的變革;在1860以後的一段時期內,清政府「內外祥和」,稱之為「同治中興」。但是,好景不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1876年因馬嘉理案簽訂煙台條約。1883年,法國為侵略越南而挑起戰爭。在這場被稱為中法戰爭的戰爭中,清軍於馬尾海戰大敗後在陸地戰場上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此時清政府卻主張趁勝求和。1885年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這場戰爭顯示了洋務運動的成績,更暴露了洋務運動的嚴重不足。

此時,日本正處於明治維新時期;他們制定了入侵中國的「大陸政策」,並通過不斷擴軍備戰一步步實施他們的計劃。在一切就緒之後,1894年,日本發動了日本稱為日清戰爭的甲午中日戰爭。由於清政府的腐朽,戰爭迅速失敗。1895年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簽訂了《馬關條約》。

三、第三階段(1919年—1949年)

在這一階段,在中國植根近80年的不平等條約體系開始遭到動搖:早先蘇聯宣布廢除沙皇俄國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歷來傳聞如此,但是沒有證據證明蘇聯做到了這點,或者作出過這個聲明。);國內民主意識與救亡圖存觀念日益上漲,大規模的群眾集會此起彼伏。令當時的北洋政府受到極大壓力。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展現出中華民族不甘於受人宰割的決心,其結果是遠在法國召開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沒有在破壞中國權益的《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此後不久,隨著聯俄容共的實現,中國國民黨領導進行北伐。自1927年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中國大陸上出現了持續不斷的權力收回與「改訂新約」運動,使得中國的民族自尊心得到極大滿足。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由於中國與意、日為交戰方,因此廢除了在華的不平等條約。為了維持反法西斯同盟的穩定,1943年1月11日美國和英國分別與中華民國簽署《中美新約》、《中英新約》,自願放棄在同盟國中國的特權,1945年8月15日取得抗日勝利、

(2)中國以前的屈辱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介紹: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❸ 關於中國打仗受屈辱的這段歷史

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我國共與列強簽訂了近1000條不平等 條約,每一條都是我國被欺負侵略的證據。 恥辱有哪些光列舉是沒有用的,而且也很難做到全面,以戰爭宏觀的 角度,我國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賠償英國軍費白銀 2000萬兩,被迫開放5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 賠償軍費白銀給英法各800萬兩, 開放營口、天津、大連、南京、鎮江、淡水、台灣、汕頭、瓊州等 11處為通商口岸,拆毀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間英法聯軍攻佔 北京,掠奪並焚毀了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1867年日本挑起戰爭侵略台灣,被台灣軍民擊退,就是這樣,腐敗 無能的清政府還是賠償了日本軍費50萬兩 1877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軍隊節節勝利,法國戰敗,而中國「不敗而敗」。簽訂中法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佔領,允許法國將鐵路修進中國內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索取軍費白銀兩億兩,割佔中國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島。日本商船可以進入重慶。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肆屠殺,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賠償10國白銀共9億多兩,分36年還清。中國政府保證嚴厲鎮壓一切反帝活動,懲辦對鎮壓不力的官員。在這次空前的浩劫中,慈僖竟然厚顏無恥地向列強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表現了她投降賣國的奴才嘴臉。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戰場竟然設在中國,清政府表示中立,無數中國人在這樣列強爭奪中國領土的戰爭中喪生。
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本侵佔東三省,並向中國內地步步侵略。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共傷亡人口3500多萬人。
1950年朝鮮戰爭中國傷亡100多萬,但最後我們贏了。 朋友,這就是我國1840~1949百年國恥的梗概,南京大屠殺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富強了,才能讓這樣的悲劇不會在中國的土地上發生

❹ 中國屈辱歷史

1、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的失敗和彌償而告終。中英雙方簽署了「南京條約」,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掠奪土地,對外關稅進行賠償和談判,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失去獨立地位,推動自然經濟解體。

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入侵中國的八國聯軍的戰爭是指1900年5月28日。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包括八大國,包括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和奧匈帝國。

入侵中國的聯合國部隊總數約為5萬人。設備齊全,功率非常大。 1900年8月14日,北京市被徹底摧毀。八國聯軍的任何地方,謀殺,縱火和搶劫!紫禁城,中南海和頤和園有無數珍寶被盜和搶劫!

八國聯軍的總指揮韋德韋斯特後來承認,中國所遭受的所有損失和搶劫的細節將永遠無法被發現,但這一數字將極為重要。 1901年9月7日,由於簽署了「辛丑條約」,中國從此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

3、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

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4、辛丑條約

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政府和英(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法、德、俄(俄羅斯帝國)日(日本帝國)意(義大利王國)奧、西、荷(尼德蘭王國)比十一國政府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該條約是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奴役性條約。它的簽訂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標志著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此後開啟了資本主義浪潮。

5、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

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❺ 中國屈辱的歷史

1、蒙古國對中國的侵略。在南宋時期,蒙古侵略中國,基本霸佔領整個中國領土,殺害了數千萬人。蒙古對中國的佔領,持續了100多年。一直到洪武元年,中國才把蒙古侵略者趕走。
2、滿洲清國對中國侵略。滿洲人來自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明朝時期東遷到朝鮮北部,受到朝鮮虐待,轉而尋求中國庇護,被仁慈的中國皇帝安排在吉林邊疆一代,當時叫「建州」。建州女真後來造反獨立,建立金國,後改清國,開始蠶食中國東北領土。在崇貞年間,吞並了整個中國東北領土。在永曆年間,吞並了整個中國領土。他們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殺害了數千萬中國人。並且無恥了毀了中國的衣冠禮儀。使中國從世界上最先進、最開放、最強大的國家變為非常落後、非常封閉、非常軟弱的半野蠻國家。滿洲人把他們的發式強加給中國人,從此外國人稱呼中國人為「豬尾巴」。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國人才推翻了滿洲清國侵略者的朝廷,恢復了中華。
3,滿洲清國對最親密夥伴是俄羅斯。兩國的國主經常派遣使節互相訪問。因此,滿洲人把中國北方大片領土贈給了俄羅斯。總數不下150萬平方公里。比現在整個東北都大很多。俄羅斯佔領那些領土後,殺光了那裡的中國人,總數大約20萬左右。到現在,這些領土還被俄羅斯霸佔。
4,滿洲清國自誇強大,但本質上非常弱,對浩罕國這樣的中亞小國甚至都卑躬屈膝。滿洲清國不但每年向浩罕國進貢歲筆,甚至允許浩罕國在中國新疆收稅!後來,浩罕國甚至直接侵略中國,佔領了整個新疆。但後來俄羅斯消滅了浩罕國,浩罕國在新疆的侵略才被擊退。浩罕國前後佔領新疆長達10年左右。
5,滿洲清國對英美等國也卑躬屈膝。不過那些西歐國家都遠離中國,只能霸佔中國沿海幾個小島或半島或其他據點,不足以入侵中國腹地。例如,英國只佔領香港等地。但英法等國對中國周邊侵略卻很嚴重。例如法國吞並列越南,荷蘭吞並印尼、消滅中國人在海外的蘭芳共和國,英國和滿洲清國「共同管理」西藏等。
6,日本長期羨慕蒙古和滿洲,也打算到中國來「當家作主」。於是制定長期侵略中國的戰略方案。大體上,現佔領朝鮮、再佔領東北蒙古、再吞並中國,以達到統治世界的目的。後來,日本看到台灣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就通過戰爭吞並列台灣。
7,滿洲清國被中國人推翻後,日本扶植滿洲遺老遺少,霸佔中國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又進而全面侵華,挑起二戰。但日本的侵略最終被中國人擊退。除琉球群島外,日本佔領的中國領土都歸還了中國。
8,印度、緬甸等國,以英國人麥克馬洪私下制定的麥克馬洪線為其與中國的國界。因此,都霸佔著中國數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9,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印尼等國,都武力霸佔中國在南海的島嶼。汶萊蘇丹靠挖掘中國南海的石油稱為世界最富有的人。

❻ 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

成為第2位粉絲
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我國共與列強簽訂了近條不平等 條約,每一條都是我國被欺負侵略的證據。 恥辱有哪些光列舉是沒有用的,而且也很難做到全面,以戰爭宏觀的 角度,我國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賠償英國軍費白銀 2000萬兩,被迫開放5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 賠償軍費白銀給英法各800萬兩, 開放營口、天津、大連、南京、鎮江、淡水、台灣、汕頭、瓊州等 11處為通商口岸,拆毀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間英法聯軍攻佔 北京,掠奪並焚毀了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1867年日本挑起戰爭侵略台灣,被台灣軍民擊退,就是這樣,腐敗 無能的清政府還是賠償了日本軍費50萬兩 1877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軍隊節節勝利,法國戰敗,而中國「不敗而敗」。簽訂中法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佔領,允許法國將鐵路修進中國內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索取軍費白銀兩億兩,割佔中國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島。日本商船可以進入重慶。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肆屠殺,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賠償10國白銀共9億多兩,分36年還清。中國政府保證嚴厲鎮壓一切反帝活動,懲辦對鎮壓不力的官員。在這次空前的浩劫中,慈僖竟然厚顏無恥地向列強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表現了她投降賣國的奴才嘴臉。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戰場竟然設在中國,清政府表示中立,無數中國人在這樣列強爭奪中國領土的戰爭中喪生。
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本侵佔東三省,並向中國內地步步侵略。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共傷亡人口3500多萬人。
1950年朝鮮戰爭中國傷亡100多萬,但最後我們贏了。 朋友,這就是我國1840~1949百年國恥的梗概,南京大屠殺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富強了,才能讓這樣的悲劇不會在中國的土地上發生

❼ 中國屈辱的歷史故事

《虎門條約》:一、賠款二千一百萬兩。二、割香港。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四、海關稅則詳細載明於條約,非經兩國同意不能修改,是即所謂協定關稅。五、英國人在中國只受英國法律和英國法庭的約束,是即所謂治外法權。六、中、英官吏平等往來。

《辛丑條約》:一、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二、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作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三、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四、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五、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六、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❽ 中國所有過去的屈辱歷史大概70字

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把「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大片領土割讓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而且還造成了台灣和大陸難以彌補的隔閡,遺患至今。

它大大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從而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侵入中國,8月攻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政府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這實際上就成為「國中之國」。

成為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

中國人民在遭受屈辱的同時,中國也一步步沉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落後挨打的近代歷史,也是一部恥辱史。

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每每想起,都會痛徹肺腑。在近代中國走向衰落,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同時,解決民族獨立的問題成為中華民族的首要任務,一部中華民族抗爭史也由之而起。


(8)中國以前的屈辱歷史擴展閱讀:

屈辱事例:

1、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

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

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現僅存建築遺址,並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

2、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佔領南京。隨後,對南京城內的百姓和已經放下武器的國民黨軍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師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南京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餘萬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

❾ 中國過去的屈辱歷史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跡,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 ,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游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繫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❿ 歷史上中國有哪些屈辱歷史

1、五胡亂華
2、靖康恥辱
3、蒙古滅宋
4、土木堡戰役
5、南京大屠殺
6、文化大革命
一、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英國向中國販賣毒品,每年約45000萬箱毒品運入國內,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危機,引起中國人民極大憤慨,清政府派林則徐前往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毒品,人民無不稱快。英政府正式派兵侵略中國,48艘艦船和數千英軍入侵廣東、進犯廈門、浙江,攻陷定海,繼而天津大沽口,直至陳兵南京城下。清政府大為驚慌,向英軍乞和,英國趁機提出割地、通商、賠款要求,簽訂了《虎門條約》和《南京條約》,割讓了香港、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從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擁有百萬大軍的清帝國在本土作戰,居然敗給了數千英國遠征軍。

二、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攻佔了中國首都,火燒了「圓明園」。清政府隨後與俄國簽訂了《璦琿條約》,割讓了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日本決定對華宣戰,先後佔領了東北安東、鳳凰城、金州、大邊和旅順。隨後在山東半島登陸,進犯威海衛。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澎湖列島,賠款2.35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日本4年多的財政收入,結果使日本一夜暴富。時任日本內閣大臣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日本財政根本料想不到會有好幾億白銀收入。一想到有2.3億白銀滾滾而來,政府頓覺無比富裕。」日本就是依靠這筆賠款,打下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國力強盛的基礎。

三、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清政府與德、奧、俄等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在北京劃定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向德、日謝罪等。《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給中國人民帶來空前災難的不平等條約。

四、日本帝國的入侵 日本侵略中國得到巨大好處後,為了擺脫國內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經濟矛盾,於1931年,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由於蔣介石執行「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全部陷落。1935年,日軍又向華北發動了新的侵略,1937年7月7日,在蘆溝橋向中國駐軍發動進攻,從此,全國性的抗日斗爭爆發。華北大片國土落入敵手。不到一年,華東和華中地區相繼淪陷,10月25日武漢失守,國民黨政府從武漢遷往重慶。1938年10月,日軍侵佔華南,10月21日廣州淪陷。僅一年零三個月,日軍就侵佔了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中國人民抗日斗爭歷經艱難,前後持續14年之久。

五、南京大屠殺 1937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等沒有世界共同認可的數字,但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六、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七、旅順大屠殺 1894年11月21日,日軍攻陷旅順,對市內居民連續四天進行殺戮,老弱婦孺無一倖免。屠殺過後全市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屍體,超過二萬人遇害,死者葬於白玉山東麓的安葬崗,今稱「萬忠墓」。

閱讀全文

與中國以前的屈辱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