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從古至今疆域版圖的變遷
你找一下古代各朝疆域圖對比一看大概就知道了。以上數字是以當今疆域為基礎對比得出的。樓上說的基本差不多,但不準確。只講一下統一王朝的疆域,古代沒有現在國家領土主權觀念,各朝各代疆域變化比較大。秦朝時期,除六國領土外,秦還擊百越、征嶺南地區,在這些地區設置基本的行政機構,對疆域內領土實際控制還是有效的。
漢承秦制也繼承了秦的領土,但西漢前期實際控制地區沒秦大,現在的東南地區以及兩廣地區西漢早期實際是國中國,直到漢武帝時期才重新控制這些地區。如今的西北地區也是武帝時期拓展而來,從此各朝各代只要是一統王朝除宋和明之外,西北地區都沒跑出中央控制。
東漢相比西漢疆土略有變化,但不大。
西晉統一三國,疆土實際開始比東漢要大些,但很短暫,只維持了不到四十年。
直到隋滅南陳再統一華夏,疆土再次恢復到西晉時期。
唐朝是開疆拓土厲害的一朝,唐初直到盛唐一直在擴張,這時期東北地區開始納入中央管轄,雖然實際控制力不強,北部各民族被唐經過先打後撫,控制地區到今天貝加爾地區。西北那時遠比現在要大,曾經一度到達鹹海地區,高仙芝751年率唐軍跟阿拉伯人戰於怛羅斯,惜敗,唐終止向西擴張的腳步,實在是可惜。
宋確實是個令人糾結的時代,經濟、科技、文化都是巔峰時期,疆域確實最小的,還不如秦大。
你就知道現在有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在北宋都不在宋的領土范圍之內。個中原因比較多,詳細研究可以做課題了。
元是很多中國人在領土方面最津津樂道的時期,確實元大的很誇張,四大汗國至少早期名義上是受元控制的。中央控制地區北至西伯利亞,東到日本海,西至今天帕米爾地區(實際控制)南到今天的越南,還有西藏地區就是在元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
明朝,除了今天的新疆、內外蒙古地區外,控制了今天中國領土的所有地區,還略大些。東北地區明設有奴兒干都司,知道後期才慢慢失去控制力。
清在明的基礎上有所擴大,比明多了西域個地區以及內外蒙地區,也奠定了今天的疆域版圖。也算是清的一大貢獻吧。
㈡ 中國歷代疆域圖及地區名稱
我QQ空間有、975395912
㈢ 中國歷代的疆域和版圖
夏朝 50萬 平方公里 商朝 100萬 平方公里 周朝 250萬 平方公里 秦朝 330萬 平方公里
秦朝的四至
東至海暨朝鮮
西至臨洮、羌中
南至北鄉戶
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西漢 550萬 平方公里
西漢四至
北到長城
東到大海
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岸
西到中亞噴赤河東岸
南到南海群島
東漢 540萬 平方公里
三國 魏 260萬 平方公里 吳 150萬 平方公里 蜀 120萬 平方公里
西晉 530萬 平方公里
東晉十六國時期 東晉 220萬 平方公里 前秦 300萬 平方公里
南北朝 宋220萬平方公里 魏230萬平方公里
齊200萬平方公里 魏200萬平方公里
梁200萬平方公里 東魏80萬平方公里 西魏100萬平方公里
陳100萬平方公里 後梁5萬平方公里 北周155萬平方公里 北齊100萬平方公里
隋朝 511.40萬 平方公里
隋朝四至北到長城東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到今塔里木河東岸
唐朝 前期 1251.19萬平方公里
中期 889.59 萬平方公里
晚期 545.73 萬平方公里
唐朝四至
東至朝鮮半島
西達中亞鹹海
南到越南順化一帶與南海群島
北到貝加爾湖以北
五代十國 350萬 平方公里
北宋 遼 對峙時期
北宋 283.56萬平方公里 遼 448.54萬平方公里
南宋 金對峙時期
南宋 200萬平方公里 金 330萬平方公里 蒙古 300萬平方公里
元朝 前期 2122.74萬平方公里
後期 1960萬 平方公里
元朝四至
北到北冰洋
南到南海群島
東到大海
東北到白令海峽
西到鄂畢河
明朝 前期 1030萬平方公里
後期 800萬平方公里
明朝四至
東到大海
東北到外興安嶺以北阿爾丹加附近
北到長城
東到大海
西到克什米爾
南到南海群島
清朝 初期 1400萬平方公里
中期 1300.7萬平方公里
晚期 1140萬平方公里
清朝四至
北接西伯利亞,
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
東臨太平洋
東南到台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和赤尾嶼
南包南海諸島,西跨蔥嶺噴赤河
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岸
西南到喜馬拉雅山
http://www.chinake.com/article/1/4/5/2007/20070201942.html
http://www.xinjunshi.com/ziliao/junshiditu/ldjy/
自己看看吧
㈣ 中國歷史上的疆域是怎麼劃分的
如何理解和確定中國的歷史邊疆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長期以來,學術界一直見仁見智,並未取得一致認識。如有以民族成分為劃分標準的「民族邊疆」說(認為凡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就是邊疆);以文化類型為劃分標準的「文化邊疆」說(認為凡是漢文化系統之外的地區就是邊疆);以地方行政制度為劃分標準的「行政邊疆」說(認為凡是未施行郡縣制的地區就是邊疆),等等。
對歷史邊疆認識的不同,實際上反映了人們在歷史疆域問題認識上的分歧,而正確認識歷史疆域恰恰是確立歷史邊疆的必要前提。
在關於中國歷史疆域標準的問題上,譚其驤先生和白壽彝先生曾分別提出過最有代表性的兩個觀點。譚其驤先生在主持《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繪制時,曾確定了一個標准:「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清朝完成統一之後、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帝國主義入侵以前的中國版圖,是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形成的中國的范圍。歷史時期所有在這個范圍之內活動的民族,都是中國史上的民族,他們所建立的政權,都是歷史上中國的一部分。」後來,譚先生又撰文重申此說:「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時期的中國范圍。所謂歷史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范圍。不管幾百年也好,幾千年也好,在這個范圍內活動的民族,我們都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在這個范圍內所建立的政權,我們都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權。」而白壽彝先生在批判「以歷代皇朝疆域為歷代國土的范圍,因皇權統治范圍的不同而歷代國土有所變更或伸縮」的「皇朝疆域觀」時,則提出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范圍為處理歷史上中國疆域的標准,並將這一標准用於自己主編的多卷本《中國通史》的寫作上,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疆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共同進行歷史活動的舞台,也就是我們撰寫中國通史所用以貫穿今古的歷史活動的地理范圍」。
但這兩個標准並未得到史學界和邊疆史地學界的一致認同。有的學者就認為,以上兩個標准「把復雜多變的中華疆域企圖以一個簡單的模式套住,不問時間、地點、條件,不從發展的變化的視角,不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不對歷史疆域作動態的考察,而是從一個既定的框框出發,這就不能正確解決問題,易造成誤區」。這些批評不能說沒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確,在數千年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歷史疆域有一個消長、變動與形成的復雜的動態過程,並不是「古已有之」且一成不變的,不能用一刀切的標准。但是不能一刀切並不是說不可確立標准。因為,研究歷史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對各種具體現象進行總結和提升,以得出規律性的認識。歷史疆域的研究也不例外。
要確立中國歷史疆域的范圍,必須重視中國古代屬於前民族國家這一重要前提,要尊重歷史的實際。就中華文明的起源來講,考古學界幾十年來所做的探索,已經初步得出結論,即在史前的漫長歲月中,中華大地起碼長期存在著六個大的文化「區系」,這些大的文化「區系」各有自己的文化淵源、特徵和發展道路,且大致處於同步發展的狀態。同時,「區系」內部和「區系」之間又存在著互相影響的關系。在這種復雜的縱橫關系中,各文化「區系」不斷組合與重組,形成「區系」范圍內大致平衡而又不平衡的多元一體的格局,並最終促成了由原始社會向文明的突破。六大文化「區系」中,以關中(陝西)、晉南和豫西為中心的中原,華夏族(後來在與其他各中華古族後裔的相互融合中發展為漢族)因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高度發達,遂成為長期穩定的文明中心和政治中心,而同屬於中華古族的其他各部族,也在中原之外其他「區系」的廣闊地帶形成一個個部落共同體或政治單元,並繼續與中原互相激盪和影響,甚至伴隨著武力征服和政權的更迭。在這一過程中,政權的包容範圍越來越大,原來大致同步發展的各文化「區系」出現了更多的相互重疊,而未曾重疊的地區,因與中心區域在經濟、文化上差距顯著,遂成為邊緣地帶。
不過,這些邊緣,也僅僅是同一「天下」的邊緣,而不是「天下」或「海內」之外的邊緣。同時,中心與邊緣又不是絕對的。因為,隨著漢文化圈的越來越大,各民族之間以漢族為主幹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交流,於是漸次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漢以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逐步發展與鞏固,國家對邊疆的開發也逐步深入。在這個過程中,邊疆少數民族先後以不同方式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成員,中原王朝與邊疆各少數民族及地方政權之間的關系,完全不是今天意義上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在秦漢以降歷代歷史學家筆下,「外國傳」或「四夷傳」中,有相當一部分指的就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而並不是今天意義上「外國」的含義,所以在古人的心目中,邊疆民族建立的政權是包含在中國史之內的,一部「二十四史」,都曾把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包括於其中。如《新唐書》的作者就認為中原之外有「八蕃」(高麗、真臘、波斯、吐蕃、堅昆、突厥、革未革曷),其外才是不屬中華帝國的「絕域」:「其外謂之絕域」。又如,歷史上,安西、西域等地,一經漢、唐開拓,此後雖與中原王朝時離時合,但一直被視為中國版圖,即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人們仍將這些邊疆地區視為中國固有的疆域,比如陸游就寫過「梁州四月晚鶯啼,共憶扁舟罨畫溪,莫作世間兒女態,明年萬里駐安西」的詩句山,並勉勵大將們「遠規復燕趙」、「屯玉關之西、天山之北」。這些話雖是文人寄託之詞,但不能說不是古人疆域觀念的反映。
歷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王國、汗國,通常也並不自外於中國,而恰恰自居為「中國」,或自認為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時,歷史上中華帝國的中心與邊緣又經常處於互動關系之中。中心區域之外的各民族都曾以各種方式參與了中華歷史的創造過程,從各方面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反映在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上,則是一個復雜的演進過程。所以,中原之外非漢族政權的存在,既是客觀的歷史存在,又有其合理性、重要性。而中國的歷史邊界,應該是譚其驤先生反復強調的,即中國的邊界決不能僅僅指中原王朝的邊界,而應該包括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的邊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歷史上某一時期中國的邊界,並不等於這一時期中原王朝的邊界,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可混為一談。譚先生曾舉例說「漢朝時候,中國的北界在哪裡呢?就是匈奴的北界,一直到達貝加爾湖一帶。唐朝時候中國的北界在哪裡呢?應該就是突厥、回紇的北界,同樣,其他方向也是如此,唐朝時候(中國)西南的邊界在哪裡呢?應該就是吐蕃的邊界、南詔的邊界;東北的邊界在哪裡呢?應該是室韋的邊界,革未革曷的邊界。」據此,中華歷史疆域,就應是歷史上中原王朝及各分立的民族政權或共同體疆域范圍的總和,包括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各個部分,即不僅應包括中原王朝的中心地帶,而且還應包括歷史上各分立的邊疆政權、少數民族政權或共同體的疆域。
㈤ 中國古代疆域版圖由大到小,並且每個朝代都有什麼特別的政治制度
中國很多朝代都有承前啟後 是連續的 最大是元朝 元朝是一個十分開放朝代 但不是漢人王朝 通常都是宋元 因為元朝統治方針是繼承宋朝的 就是發展商業 不是單純重農抑商 也為明朝資本主義萌芽提供了條件 但因為種族歧視 和欺壓漢人也就結束了
第二是大清 清朝是繼承明朝制度 就是嚴重的去重農滅商 明朝是因為朱元璋嚴重仇富 而清朝則是為了維護統治 為了維護統治 什麼事都干 什麼人都殺 內部穩了 外部卻出事了
其次就是唐朝 隋唐隋唐 唐朝李氏皇族不就是隋朝叛成嗎 當初隋文帝隋煬帝在時並州李家屁都不敢放一個 都被那爺倆逼哭了 李淵和楊堅傳說是表兄弟 也有傳說他倆老婆是表姐妹 反正是親戚 隋朝就是三省六部制和科舉的創新了 只不過由唐朝發揚光大 滅突闕也是 隋皇帝分化了削弱了突厥 唐朝就是軍隊太強大了 強大的中央都鎮不住了 亡於內戰
漢朝 秦漢秦漢 漢朝武力不如秦 秦朝 車同軌 書同文 把四分五裂的中國拼接成了一個整體 武力強盛 結果中央權力過大出現了君強國盛 君弱國衰 中央出了問題 漢朝在繼承封建制後 有分封同性王避免秦朝結局 卻出了王莽 後又黃巾起義 這是制度落後了
夏商周都是來源於夏 禹貢記載 大概是大禹分封天下 九州 方圓2500里外 不推行中央政治 有五個500里 都有規定 名字區域 我忘了 應該是由當時生產力低下造成的 這就是分封制由來 鼓勵對外擴展 打下來土地和人口劃為奴隸財產 大概是一半給中央一半自己留的樣子
㈥ 求中國朝代對照表和每個朝代的疆域地圖!
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
朝 代 起 訖 都 城 今 地
夏 約前22世紀末—約前16世紀初 安邑 山西夏縣
陽翟 河南禹縣
商① 約前16世紀—約前11世紀 亳 河南商丘
殷 河南安陽
周 西周 約前11世紀—前771② 鎬京 陝西西安
東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陽
秦 前221—前206 咸陽 陝西咸陽
漢 西漢③ 前206—公元25 長安 陝西西安
東漢 25—220 洛陽 河南洛陽
三國 魏 220-265 洛陽 河南洛陽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吳 222-280 建業 江蘇南京
西晉 265-317 洛陽 河南洛陽
東晉
十六國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十六國④ 304-439 — —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西魏 535-557 長安 陝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隋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唐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五代
十國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後晉 936-946 汴 河南開封
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十國⑤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杭州
遼 907-1125 皇都
(上京) 遼寧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龍江)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清 1616-1911 北京 北京
中華民國 1912-1949 南京 江蘇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註:
① 約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於殷,此後商也成為殷。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為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時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農民政權。公元23年,新王莽政權滅亡。公元25年,東漢王朝建立。
④ 這時期,在我國北方,先後存在過一些封建政權,其中有:漢(前趙)、成(成漢)、前涼、後趙(魏)、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夏等國,歷史上叫做「十六國」。
⑤ 這時期,除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外,還先後存在過一些封建政權,其中有: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南平)、後蜀、南唐、北漢等國,歷史上叫做「十國」。
㈦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疆域圖,要詳細的
北宋時期的疆域已經縮小,但是還能夠保持住中國最發達的中原以及江南地區,當時北宋的經濟以及文化已經超越唐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在歷史上北宋並不是十分的強大
南宋時期是里憂外患 失去了發達的中原地區,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蒙古已經興起與大草原,南宋對金稱臣,西南大理段氏王朝和西北的土藩興起,都對南宋虎視耽耽.但是南宋統治者卻安心於半壁江山,不思奪回失去的江山,可悲.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弱的王朝,但是經濟和文化卻是十分的發達,著的確是一種悲哀!
元朝時期的疆域,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大陸,除了在本土以外,還有周圍的四大漢國,他們雖然是聽命於中央王朝但是卻是各自為政,世紀上當時蒙古最西已經達到了萊茵河,也就是今天德國.嚴格意義上來說著並不是漢族創造的,在哪個時代蒙古和中華大家族並不是一家,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蒙古人把人分成四等.所以在那個時代的抗蒙英雄還是民族的英雄.如果中華民族有這樣的侵略性的話,決不會在近代史上被日本和野蠻的歐洲人踩,在清以前的各個朝代都可以踩扁歐洲人,但是歷史去跟中國人開了個大玩笑!
清朝前期的地圖 這是中國本土疆域最大的時期清朝中後期的地圖,庫葉島在內的東北北劃分給俄國,這是台灣已割給日本,朝鮮已是日本的殖民地,不久之後西北大部分被割給俄國,建國後外蒙古在蘇聯的支持下脫離中國.到這個時期,中國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一地國土,這就奠定了中國現代的疆域的基本形狀.在這個時期,俄國暗中支持下XJ宣布獨立,西南越南已是法國殖民地,對中國西南三省虎視耽耽,ZJ和寧夏青海地區在英國的支持下也在暗中准備獨立,湖南人左宗棠率兵征剿西北,西南,若不是這個湖南人,中國西南和西北就要全部獨立,四川陝西就是中國的國界.可能對越反擊戰在廣西打,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四川狙擊印度軍隊.歷史不會忘記為了國家領土完整而戰的民族英雄-----左宗棠
㈧ 誰有中國歷史朝代疆域圖表
我的來BLOG相冊里有源詳盡的中外歷史疆域圖:http://muxiang37.blog.163.com
㈨ 誰有== 中國歷代疆域變遷圖 ==
http://post..com/f?kz=66042519
㈩ 中國歷代疆域圖
中國歷代疆域圖:
http://wbj.yeah.net
http://book.pans.cn/%E5%85%B6%E4%BB%96%E5%8E%86%E5%8F%B2%E4%B9%A6%E7%B1%8D/%E5%8E%86%E5%8F%B2%E5%B7%A5%E5%85%B7%E7%B1%BB/%E4%B8%AD%E5%9B%BD%E5%8E%86%E4%BB%A3%E7%96%86%E5%9F%9F%E5%9B%BE/zgdldtj.htm
http://www.xinjunshi.com/ziliao/junshiditu/ldjy/Index.html
中國歷代疆域的變化,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迪:一個國家和民族落後得到的就是被列強欺辱和分食,國土不斷變得窄小,由此,得到的教訓就是我輩要奮發圖強,自我振興,才能使中國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受人尊敬
秦軍是在中國歷史上最血腥和最高軍事水平競爭中的勝利者。
秦統一中國前,各大小諸侯國的兵力總和曾一度達到550萬!在消滅敵人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是無可質疑的冠軍。
漢軍掃滅7國,一舉擊敗霸王這樣的無敵敵手,建立大漢。漢軍擊滅鼎盛時期的強大匈奴,威鎮西域,南平越南。軍事實力在人數和比較戰績上都全面優於古羅馬帝國,可為亞軍。
朝有百年的驚人繁榮,掃滅突厥的戰績也還可以,可為季軍。
宋軍強敵環視,在皇帝昏庸無能的情況下,有如此抗拒外敵的成績已經不易,其實宋朝的經濟還是比較發達的,也不要過於貶低,排第4。
明軍能力一般,還被閹宦牢固束縛,幾乎沒有很像樣的戰績。唯一的亮點是明朝的海軍,鄭和下西洋,廈門、福建水師先後擊敗荷蘭,葡萄牙等歐洲列強。排第5。
清軍靠李自成、吳三桂和中國內亂揀了個大便宜,鼎盛時期的清軍甚至被袁崇煥打得抱頭鼠竄,其主被擊斃,是歷史所僅見的唯一一位王朝創立者在戰爭中敗亡。中後期八旗兵養尊處優,戰鬥力減弱。後期在近代帶給中國5000年歷史從來沒有過的屈辱,是最後一名。
中國軍隊實力從秦的巔峰一直在下滑,一代不如一代
秦朝時期全圖
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
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確地劃定了中國的版圖。
西漢時期全圖
西漢是一個銳意進取開疆擴土的王朝。
尤其是設置了西域都護,將西域納入了中國版圖,
同時西漢勢力進入朝鮮半島,將其半數領土劃歸中國。
在北方強大的匈奴汗國與西漢爭戰不息,最終被西漢所擊敗
三國時期全圖
三國面積加起來基本上就是東漢的面積。
曹操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
設置了西域長史府,朝鮮半島的一半歸屬於曹魏,
越南大部歸屬東吳等國,一部分歸屬蜀漢。
在北方鮮卑崛起對後來的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西晉時期全圖
西晉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
但其統一時間僅僅五十一年。
西晉的版圖實際上就是三國合一的面積,
沒有開疆擴土也沒有版圖收縮。
不過西晉腐朽的制度導致了八王之亂,
加之對鮮卑等游牧民族沒有加以防範
使其深入其境內更是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東晉時期全圖
此期間漢族的東晉政.權全線南遷,
而在黃河流域各少數民族政.權互相混戰而使北方
長期陷入分.裂狀態。
前秦一度統.一北方與東晉形成南北對峙之勢,
後因淝水之戰中敗於東晉而統.治土崩瓦解,
使北方再度分.裂。
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時並無實權
南北朝時期全圖(一)
此圖是南北朝的第二個時期北巍和南齊對.峙時期圖。
南北朝是東晉十六國後的又一分.裂時期。
此間敕勒臣.服北巍後柔然逐漸占.領漠北
建.立了強.大的游牧國.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渾部日益興..起。
南北朝時期全圖(二)
此圖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勢圖。
此間東魏和西魏分別被北齊和北周所取.代。
而取.代南梁的南陳則是南北朝中面積最小的一個王.朝。
此時在北方突厥滅.掉了柔然降.服高昌等部
建.立起強.大的突厥汗國,對中原王.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隋朝時期全圖
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統.一了中.國。
但沒有使西域各部重歸天.朝。
在北方強.大的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
東突厥與隋時有戰.爭,最終被隋所擊.敗。
在東北和西南雖然有一些鬆散的游牧民.族部落如契丹等,
但對中.國構不成威.脅
唐朝時期全圖
唐朝疆.域共有三次顯著變化,此圖是唐前期的形.勢圖。
唐朝的強.大尤其是其西部和北部疆域的開.擴
已經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朝.代。
在青.藏高原吐番王.朝崛.起
而東北尚無強.大政.權不久之後吐番便納入大唐版圖
北宋時期全圖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卻沒能收.復幽雲十六國而與遼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此外還有西夏和大理政.權與之並存。
在中.國的主要王.朝中宋的面積是最小的一個,
不僅比唐大為收縮而且還不及遼的面積,
在疆域開.闊中毫無作為
元朝時期全圖
元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為廣闊的時期,
此圖是元朝前朝形.式圖。
除元朝本土以外
還有四大汗國,即欽察汗國、窩伺台汗國、
察含台汗國、伊利汗國。
四大汗國名義上
聽命於元朝皇.帝,實際上各自為政
明朝時期全圖
這是明前期的形.式圖與元相比明的疆.域大為收縮,
不過明繼.承了元在東北和青藏高原的版圖。
元朝殘余勢.力退居蒙古草原
分.裂為瓦刺和韃靼兩部對明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清朝時期全圖
此圖為清末版圖和清前期相比較大為收.縮,
東北庫頁島外興安嶺等地及新疆伊梨以西盡歸俄羅斯所有,帕米爾高原成為中俄待議地區,
而東海沿海的***省地區此時歸屬小***。
此圖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