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有哪些歷史詳細解說。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如 下: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隋、唐、五代(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歷史朝代名(6張)
體的國號及其由來: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蜀: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
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
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
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
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5]
B. 講解中國歷史朝代的書(一定要詳細的)
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這個不錯)
中國人史綱:從神話時代不可信史到晚清的歷史均版在其列,文筆老辣、權錙銖畢現,對春秋戰國以及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這種大混亂史亦有精準的記載。令與中國史事的同時,簡單的羅列全球同時期文明歷程,實乃不可多得的歷史書籍。但個人認為作者的觀點受時代影響性較大,可批判式吸收。
以前看新華書店有2本厚書《開國皇帝》、《治國皇帝》
C. 中國傳統文化解說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1]、華夏文明[2],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
中國傳統服飾——漢服
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在神農時代以前的政治形態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領袖是「巫」。這種說法與傳統的認知差異很大,在歷史上人們的認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裝神弄鬼沒有知識的。實際上在先民的原始時代「巫」是科學家,「巫」代表知識的權威。
原荒時代,先民知識未開,見大自然各種現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氣候變化的風雨雷電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對於這些疑惑要想獲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巫對於這種現象,經過觀察,思考,分析等過程後做出的結論是風有風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電有電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無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論,現代人看來太不科學,太迷信了。但誰敢保證當代科學家對宇宙現象所做的解說,等千年以後,不會被推翻而指為迷信,反科學的呢?
另外,人類有兩件事情無法自己處理,必須要求助於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沒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須要請醫生診治。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總是患得患失,東想西想,猶豫不決,這時必須要請教他人提供意見作參考。21世紀的人當然知道,生了病要去醫院診療。心中有猶豫不決的事,要請教至親好友,或者向專家咨詢。在原始時代,這兩件事發生了,求助於同一人,就是「巫」。由古「醫」字寫作「醫」,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證明。
(一)先談一談巫的治病,原始時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簡單的。多數是飲食不適合,所引發的腸胃病「腹瀉」之類,和氣候不適應所引起的「感冒發燒」等。當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時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禱的方式求助於神。但是病是現實的,正在腹瀉的病人靠祈禱是止不住的。聰明的巫便改換用食療的方法,順手采一些植物給病人吃。當然沒有經過白老鼠、兔子、猴子做試驗,直接做臨床,是非常危險的事。所以病人吃的結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沒有影響,有的更嚴重了。巫又把它記錄下來,什樣的草治什麼病,把植物的形狀繪出來。到神農時候又把它整理歸類匯編成「神農本草經」,所以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就是指此事,絕對不會是用自己做試驗。
(二)再關於問事:先民所問的事,以氣象為主。主要是為了打獵。讓我們回想一下,氣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學儀器,尚且無法預測氣象的變化,巫又有什麼本領可以確實預測呢?然後巫發現對於事情發展的推斷,不如用葯治病一樣那麼直接,那麼明顯,會產生極大的落差。對於人民的問題,又不能不回答。聰明的巫對於人民所提的問題不再予以明確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給對方一個暗示。而其比喻多隨興採用民謠歌詞。一直流傳到伏羲,把歷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歸納成六十四個個案,這就是《易經》的由來。「醫」和「易」是一對雙胞胎,是人類文化的兩大主軸,有關《易經》的版本流傳:在人類沒有符號文字之前,是採用結繩記事,《易經》的八卦的「陽爻」,「陰爻」是用一個大結,和二個小結分別做代表。一串一串繩子結掛在牆壁上就是「卦」的由來。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疊而組合成的,因此每一個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個三爻卦相聯結,所以便稱做「連三」。又因為三爻卦中沒「三」這一卦,只有「山」「艮為山」。由結繩進步到符號文字以後,把「三」連結起來就像「山」如乾卦的排列是「」好像兩個山字連結起來的樣子,故把「連三」改為(連山)了。由於文明的進步,人類知識漸開,對周遭事務的認知也有改變,故對(連山)易有所修訂整理。至黃帝時代,發明了文字,把原先掛在牆壁的(連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號。發現易的排列,應該由坤干兩卦開始。而且人類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乾卦前面,排在第一,為了正名故改為(歸藏)。一直延用到殷朝。周文王被紂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為了避免紂王對他起謀反的疑心,所以對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書籍不敢讀。只有弄一本(歸藏)易來讀,以示胸無大志。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來。(歸藏)易經周文王修訂整理即改名為《周易》。對《周易》發揚最有力的是孔子。孔子周遊列國反魯,六十八歲獲得《周易》,發現自己心中一切的疑問,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滿足的答案。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可見其用功夫之勤。並為《周易》寫了十篇文章,闡揚《周易》的理論。最後感嘆「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自嘆讀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歲讀到《周易》的話,就不必周遊列國,到處問道了。《周易》經過孔子整理後,就定稿了,以後再也不會有人敢更改隻字片語。所以(連山)、(歸藏)、《周易》實際上是一本書,由於版本不同而書名亦有所異。
D. 歷史了解解說。
首先,我要貼的太長,肯定貼不完.覺得好的話,你給我個郵箱,我給你發過去.復興之路_帶給我們的啟迪民族復興,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追求與夢想。作為黨的十七大召開的獻禮篇章,中央電視台大型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一經播出,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該片遵循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用豐富翔實的史料和巧妙嚴謹的結構,實現著歷史與現實的時空交替;以多元豐富的傳播意蘊和獨具匠心的聲畫表現手法,凸顯電視政論片的迷人魅力,契合了受眾的收視期待與審美需求,收到了極佳的傳播效果,留給我們諸多有益的啟迪。 一、時間為經、事件為緯,編織嚴謹結構 《復興之路》共6集,時間跨度從1840年到2007年,上下167年,縱橫百年歷史。文史浩瀚,大浪淘沙,選題謀篇、素材配置、結構布局、邏輯推進無不需要編導具有過人的睿智。《復興之路》的編導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遵循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巧妙結構,將這段歷史分為六段,縱橫裨闔,不愧為大手筆、體現出大氣魄。第一集《千年局變》,始於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於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標志著兩千餘年封建專制制度的被推翻。第二集((崢嶸歲月》,從1911年民主革命的發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日本法西斯宣告破滅,國民政府在大陸38年的歷史徹底結束,中國從此進人一個新紀元。第三集《中國新生》,從1949年共和國誕生到1976年「文革」結束,講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最終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然而,這又是一條極其艱難的道路,中國為此付出了「十年文革」的慘痛代價。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將何去何從?自然引出第四集《偉大轉折》。從1976年到1989年,中國經歷了20世紀第三次偉大的變革,挽救了處在危難之中的社會主義。第五集《世紀跨越》,從1989年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中央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中國在世紀之交延續著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第六集《繼往開來》,歷史從2002年行駛到2007年,這5年是當今受眾最熟悉也是最親切的S年,是奮斗的5年。人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復興之路》如此謀篇布局,不僅嚴整有序,符合史實,而且也真實地再現出中華民族百年探索的艱辛和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艱難曲折。 二、「探索」貫穿全片,時空交替講述歷史 《復興之路》以「探索」貫穿全片,用客觀、積極、欣賞的目光看待特定時期下愛國志士們在復興民族道路上所做出的貢獻,講述了不同時期的進步人士為民族復興這一共同目標而奮斗的艱苦歷程。林則徐、魏源等人對振興國家的探索,洋務運動的實業救國,維新派的戊戌變法,洪秀全發動的太平天國運動,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一一呈現。但是,這些探索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落後的現狀,只有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後中國革命才煥然一新,並最終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後,中國共產黨又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新時期以來,中國共產黨更是領導全國人民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縱觀全片,以「探索」為主線,在歷史發展規律中評判歷史創造者的先進與落後,用大量的史實進行佐證:歷史選擇了共產黨,人民選擇了共產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在於共產黨的英明領導。 值得首肯的是,《復興之路》進入歷史的視點非常巧妙。它是站在今天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從新時代環境穿梭到具體的歷史年代和事件之中,實現現實與歷史的時空交替。如第一集從現在福建的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回溯到清末的洋務運動;從現在的虎門炮台回憶到鴉片戰爭;從南京中山陵到孫中山;從今天的北京大學到蔡元培;從如今的延安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在延安、西北坡的真實生活圖景……站在今天的時空講述過往的歷史事件,這種設身處地的追溯,更能讓人感慨於歷史的滄桑巨變,驚醒於睡夢中的無知與愚昧。從傳播學的角度看,這種講述更貼近受眾,令受眾產生情感認同。在穿梭於歷史的走廊中,受眾對於歷史的發展有r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未來歷史的走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受眾與歷史的發展、祖國的命運亦緊密聯繫到了一起。 三、多元嘉賓熱論歷史,觀點權威意蘊豐厚 對於一部成功的電視政論片,旗幟鮮明,多元豐富的論點是不可或缺的。《復興之路》編導邀請了多元領域的嘉賓熱論時代變遷、歷史興衰。嘉賓們或口述歷史
E. 中國歷史朝代梗概視頻
有啊有啊,之來前在土豆無意間看到自這個視頻,是各個電視劇裡面的片段剪出來配上文字解說的視頻,幾乎橫貫了中國古代史,看著很不錯,分享鏈接給你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Hn-gam14dw/#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2InaM8BrxU/?FR=LIAN
~\(≧▽≦)/~啦啦啦歡迎追問,熱烈求採納!!!~~~
F. 推薦幾個中國歷史節目
1.《中國史話》
《中國史話》按照編年史的時間順序,圍繞大的歷史現象和事件,以豐富的資料、詳實的細節展示,浩浩盪盪地為觀眾提供一套生動的普及性的歷史知識電視文獻。
2.《經典傳奇》
《經典傳奇》是一檔大型的歷史人文故事節目,開播於2010年2月1日,由大陸橋文化傳媒集團傾心打造,在江西衛視首播。故事選題集中在重大歷史問題,時代人物,動人心魄的政治軍事斗爭,以及離奇事件。
3.《檔案》
《檔案》圍繞歷史題材,重現真實故事,講究懸念和情節,打造歷史劇情類紀錄片新天地。《檔案》欄目自開辦以來一直堅持記錄歷史,普及歷史,保存歷史的真實影像資料的方向,集國內優秀歷史類紀錄片之大成,強化主持人的講述力度,在歷史真實,事件真實,人物真實方面有獨到的見解。
4.《國史演義》
《國史演義》是中國教育電視台於2015年伊始重磅推出的全新文化講述欄目。在節目中,主講人將用其淵博的歷史知識、極為獨特的語言魅力,再搭配珍貴的歷史紀錄片,為您還原一個個真實的歷史事件。
5.《百年中國》
《百年中國》是迄今為止反映百年中國歷史最為全面完整的文獻紀錄片。它從中國大歷史的角度,立體化反映中華民族的百年歷程。在歷史中發現詩意,追求可觸摸的歷史。其篇幅之宏偉、資料之豐富、視點之獨到在電視界中也屬史無前例。
G. 中國歷史講解視頻~
百家講壇就不錯
http://cctv.cntv.cn/lm/jiajiangtan/
你可以去回看看答
H. 用最簡單的話解說中國歷史
以下列出中國歷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歷史: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2. 戰國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漢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漢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東漢 25年 - 220年 6. 三國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孫吳 222年 - 280年 7. 晉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晉 265年 - 316年 2. 東晉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國 304年 - 439年 1. 漢前趙 304年 - 330年 2. 成漢 304年 - 347年 3. 前涼 314年 - 376年 4. 後趙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後秦 384年 - 416年 8. 後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後涼 385年 - 403年 11. 南涼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涼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涼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齊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陳 557年 -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東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齊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後梁 907年 - 923年 2. 後唐 923年 - 936年 3. 後晉 936年 - 946年 4. 後漢 947年 - 950年 5. 後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國(902年 - 979年) 1. 吳越(904年-978年) 2. 閩國[[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荊南(906年-963年) 4. 楚國(907年-951年,楚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5. 吳國(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漢(917年-971年) 8. 北漢(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後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3. 遼 916年 - 1125年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6.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I. 古代中國與世界的詳細歷史解說
你想要很詳細的,可以在網路裡面搜索浩學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