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世界歷史文庫》系列的電子書(txt除外)
世界歷史文庫 - 共享資料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CA%C0%BD%E7%C0%FA%CA%B7%CE%C4%BF%E2&from=index&format=
新浪的帳號就能下,實在不行注冊一個也成,下不下來跟我說一下專,幫你下。世界屬歷史文庫去年又更新了很多,有的最新的可能還沒有電子書。
⑵ 世界歷史論文
伊斯蘭教是兩世並重的宗教。穆斯林在謀求基本生存條件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的過程中為有效地協調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實現自身價值,滿足心靈寄託,便以《古蘭經》、「聖訓」為思想准繩形成牢固的關於家庭關系、社會交往、從業思想等一系列重要的規范性要求,總結出閃爍著伊斯蘭思想光輝的道德風范和倫理准則。這一準則在日久年深的社會實踐中日臻完善,自成體系,成為一代又一代穆斯林的重要精神支柱,對提高穆斯林精神修養、道德素質,改善穆斯林地區的社會風氣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穆斯林把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和溫馨和睦的家庭關系,以及以積極的態度合理的開發、利用、保護自然資源,創造一定的物質財富等,視為真主賦予人類社會的神聖義務和不可推卸的責任,因而人必須以一種敬畏的心態和信仰的誠意去身體力行加以實踐,而這其中無一不蘊涵著伊斯蘭纖而美好的道德倫理因素。不難想像,脫離這種道德約束的行為,必然會對社會的穩定安寧,人際關系和諧和健康等帶來極大的破壞,而且也與人類文明進步的潮流相違背。
伊斯蘭倫理道德觀的確立,源於經訓原則,並與人們的宗教信仰、物質和精神生活等關系十分密切,因而它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中阿文化的交流融合,使伊斯蘭倫理道德的適應和影響范圍,從伊斯蘭世界向東方社會乃至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擴展和延伸,發展成為世界上大部分人們所普遍遵循的社會公德,如在中國,伊斯蘭教倡導的勤政廉潔、秉公辦事、尊師重友、尊老愛幼、扶若濟困、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等道德行為,不光在穆斯林民族中得到推崇,同時,也是穆斯林民族以外的其他兄弟民族所接受和遵從的,成為中華民族全體人民崇尚和洛守的美德就行,成為衡量一個優秀民族健康心理素質和美好精神情操及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堅持愛國主義教育是伊斯蘭教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熱愛祖國,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為人民的事業前赴後繼,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建功立業,是穆斯林優秀品質的精髓。在我國歷史上,每當國家,民族處於危急存亡的嚴峻時刻,穆斯林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犧牲,為國效命的英雄事跡不勝枚舉,這種壯舉正是他們所具有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人生觀的最好體現。在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時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國穆斯林倫理道德修養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伊斯蘭精神的顯著特點舊對現實生活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並且認為營造今世是為了後世,這樣這能夠使穆斯林站在神聖信仰和遵從主命的高度去認識自己對時代、對社會、對人類應有的義務和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有一位宗教思想家曾寫下這樣的銘言:「名實兼收,不獨潤身還潤屋;經營俱到,真能成己更成人。」他要求人們的作為必須具有明顯的,公眾的社會目的及相應的效益,凡做事應名實相符,有益於大眾,有益於社會和國家,在 自己取得成功的時候,也要想到對他人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扶持。這一思想明顯的反映了伊斯蘭教的人世態度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它對於國家建設與富強,民族進步與振興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對於國計民生與人民利益的大事,伊斯蘭教總是從各方面動員和鼓勵人們予以關注並熱情的參與,以實際行動響應政府的號召,積極主動地投身其中,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如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家實行的改革開放,經濟體制的轉型,西部大開發等許多重大的戰略決策,我國穆斯林是非常歡迎的,更何況這些重大戰略決策和舉措是與穆斯林自身的利益和長遠發展息息相關的,參與了它,也就是辦了有利於自己琢子孫後代的大事。
伊斯蘭倫理道德體系,不是短期內的應景產物,也不是只在某些特殊地域適用的生活制度,而是一種世界性的行為規范准則,它經歷了上千年的考驗和人類實踐的反復檢驗,長期不衰、歷久而彌堅,在伊斯蘭文化向世界傳播的整個過程中,始終發揮著影響和引導人們的價值取向及生活方式的作用。但是必須承認對於某一穆斯林群體或穆斯林個人而言,良好的道德意識的形成,倫理觀念的增強,不是與生俱來的。一個人從抓抓墜地到進人墳墓都需要不間斷,不停息地去學習、去汲取伊斯蘭思想文化的精華和先進的科學知識,才能跳上有倫理道德意義的人生道路,才會有提高精神修養水平的自覺行動。不論個人或民族,文化積淀愈深通能自覺的去下理性參悟功夫,也就愈會形成較高水準的道德品質。同一信仰的不同個人之間對倫理道德內容和意義的理解及其實踐上,不一定完全相同,對事物價值的衡量和判斷,也可能存在差異,這主要緣於接受教育的程度、文化涵養水平、生活環境的影響不同所致。有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居廣居、由正路,方能保合元氣;友良友、親明師,不啻坐於春風」。所以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水平,堅持守正、自潔,修行養性是養成良好的倫理道德素質的前提,而良好的道德倫理行為則應是教育與學習長期熏陶的結果。早在伊斯蘭教初創時期先知穆罕默德就很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他有兩段著名聖訓「求知是每個穆斯林的天職」、「學問雖遠在中國,也應當去尋求。」先知穆罕默德又說:「誰踏上求學的大道,真主已經使誰走上直達樂園的途。」這是他對求知者的高度評價和贊譽。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傳播伊斯蘭教的成功,就在於他用伊斯蘭文明的力量凝聚了人心,改變了四分五裂的部落割據狀況,形成一個統一的穆斯林整體世界,這也可以說是伊斯蘭倫理道德之光啟迪阿拉伯民族的心靈取得的重大勝利。伊斯蘭教在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其他各地的傳播中,同樣沒有忽視和放鬆對信仰者在倫理道德方面耐心地教化,因而才有了不受疆域之限水陸之隔的空前發展,直到今天在世界范圍內仍保持著日盛一日的強勁勢頭。伊斯蘭教傳到那裡,便把作為宗教基石的精神文明和倫理道德原則帶到那裡,使人們的價值觀念、宗教意識、精神面貌和為人處事的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促使人類文明的向前發展。
伊斯蘭倫理道德中融有的理性成份,從一個側面反映、揭示了宗教的本質功能,因為真正的宗教是崇尚理性,注重人們的道德修養,用教理教義去擦亮人們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對美好和善良的東西有深刻的感受,從而啟迪他們不斷追求上進,不斷完善自我,實現人生理想。而以散布和販賣低下灰色的精神垃圾為能事的所謂「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是邪教,其歪理邪說只能扼殺理性,給人們的精神和生命造成痛苦甚至災難。所以我們宣揚正確的宗教倫理道德,也是讓人們知道如何去識別和抵制錯誤的、虛假的,是宗教學者們的一項嚴肅而光榮的工作任務,也是宗教倫理道德建設中的大事。
當前在商品經濟大潮中,伴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革和社會經濟關系的重新調整,勢必使原來傳統道德和行為規范中某些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部分受到沖擊。而一些新的道德標准為人們所認可和接受,給已有的倫理道德體系增添新的內容,從而使社會生活,人們的相互交往活動建立在更富有活力,更符合宗教教義和時代特點的良性、有序的健康運行軌道;同時,在市場經濟時代,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人當中也會出現倫理道德失衡,甚至道德敗壞、違法犯罪等現象,嚴重危害社會安寧,干擾破壞人們的正常生活。公民倫理道德素質的提高,可以促進國家的法制建設:而健全的法制環境,則為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能夠營造必不可少的環境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既要重視廣泛的倫理道德的宣傳教育,又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運用各種手段,多種方法,不同形式,全面提高人們的思想覺司和法制觀念。伊斯蘭倫理道德教育要在這場浩大的社會文明建設工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積極用道德的感召力量來喚醒人們的良知,使他們從思想深處產生震憾和道德約束力,使人們以美好的心靈,文明規范的舉止凈化社人環境,以積極主動的敬業精神建設我們生存的家園。
宗教道德規范還主張動機和效果的統一,既重視行為的動機,又強調行為的效果。教義指出:抱著愛心和奉獻精神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成全別人就是一種好的動機,就是一種施捨,就會得到好的效果。若無動機,則無效果可言;效果是動機的兌現和轉化,若動機不純,其效果有可能會走向它的反面。伊斯蘭教倫理道德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高尚和精神情操和誠實的敬業精神。既要勤奮工作,盡職盡責,又要為社會履行義務,為大眾謀求幸福。既享用通過勞動創造的成果,也反對揮霍浪費,暴殮天物。伊斯蘭教認為奢侈浪費是一種罪過,信仰不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而且也應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既具有服務於社會的意識,又重視愛意識支配而產生實際行動。如果只有信仰而無實踐活動,則信仰的誠意得不到體現,其信仰也只能是空泛膚淺的,沒有什麼意義。也無社會價值。
真主明確的啟示:「信道的人們啊:你們要敬畏真主,要和誠實的人在一起」。(9:119—)先知穆罕默德曾說:「你們堅持誠實的美德。因為誠實會引導你們走向正義」。中國穆斯林先哲曾用「忠厚留有餘地步;和平養無限天機」來高度概括這一美德,它的核心內容是「忠厚」與「和平」,這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對道德修養起碼的要求,一個人只要作到「忠厚」、「和平」這兩點,他就是一個實踐了聖人曉諭的誠實的穆斯林,一個在行為上為人們樹立了榜樣的人。
《古蘭經》、「聖訓」中大力宣揚追求和平、安寧、倡導仁慈、博愛的宗教倫理觀,體現在人們的行動L就是誠實、忠厚與和平。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出現各種矛盾和糾紛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求人們本著誠實、忠厚與和平的精神態度去化解矛盾,平息紛爭,誠懇待人,達到團結一致和諧生活的目的,宗教還提倡人們在順境中不應趾高氣揚,忘乎所以,在逆境中不要畏縮仿惶,悲觀失望,凡是意志堅定目光遠大,有所追求的人即便在工作中遇到了失敗和挫折,也不應降低倫理道德要求的標准,因為在伊斯蘭倫理道德內涵中,大量存在著對人在遭逢困境時勸勉和鼓舞的成份,對有信仰的人來說,降低或拋棄倫理道德要求標准,就會導致失去前進和探索的勇氣,失去克服困難的精神動力,實際也是信念發生動搖的脆弱心理的反映。古人雲:「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從失敗的挫折中孕育出來的,這中間信念的推動作用處處有所顯示。事業成功的碩果,是對耕耘者最好的報償。
綜上所述,在伊斯蘭倫理道德方面有著許多有利於社會發展,有利於人類進步,有利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因素。我們應很好的加以提倡和弘揚,為西部大開發,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和人類文明的發揚光大做出應有的貢獻。
⑶ 請求有關與澳洲(澳大利亞)歷史發展的文學書~
澳大利亞史/世界歷史文庫 作者: (澳)斯圖亞特·麥金泰爾 價錢: 30.30元 上掏寶上可回以買到, 送貨的價錢是: 快遞: 8.0元答EMS: 12.0元一般大書店都有賣.
⑷ 今人該怎樣研讀世界史
■「出乎史,如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歷時5年,煌煌76種90冊之巨的宏大的漢譯世界史出版工程日前竣工。這套由商務印書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以及東方出版中心聯合推出的《世界歷史文庫》,一經問世即引起史學界的關注。
世界問題也是中國問題
據介紹,與國內其他的同類歷史書相比,《世界歷史文庫》的特點在於不僅收入了廣受注目的國別史、全球史、當地史,更注重拓展和創新,引領對歷史新角度空白點的挖掘,既涵蓋了比較新穎比較熱門的地理史、海洋史,又補足了在國內屬於稀缺品種的若干國別史。
在研討會上,來自史學界的與會學者表示:在全球化時代,關注世界各國各地區文明發展的源流、現實和未來,不僅僅是新世紀人文學科的一個重點課題,也是許多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強烈興趣之所在。
甚至,關注別國熱點,不亞於關注自身狀況,也已經成為心態開放、視野開闊的許許多多當代中國人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
如今,中國國力逐漸增強,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問題既是世界問題,世界問題也是中國問題,認識、研究、解決中國的問題,也應該從世界的視野來觀察,了解世界歷史的必要性越發顯著。同時,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
國別史在今天過時了嗎
然而,今人又該怎樣研究世界史?如何看待國別史?學者們的視角則各有不同。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所副研究員黃艷紅認為,從研究者的角度來說,歷史的認知跟現實的關系非常密切,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學術,沒有一勞永逸的歷史雛形。他舉例分析說,比如說「太平洋史」,這類著作是有一點超越我們過去傳統國家議事的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引起一種新的歷史思維,即不要老是以國別史為主。
那麼,做國別史的研究在今天是否有些過時了呢?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高毅指出,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像國別的歷史,用單獨民族國家的眼光研究歷史的做法,幾乎是越來越不合時宜。而國際史,則是跨國家、跨文化地研究歷史,因為不管是哪個國家,都要有廣闊的視野和全球的眼光。
高毅說,我們研究世界的歷史,外國的歷史,要有一個大的格局,要把中國納入進來,做比較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國別史這樣一種研究乃至它的出版、介紹是越來越不合時宜了。但他同時亦表示,盡管如此,國別史的東西,對當下的中國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因為中國的世界史研究學術還是比較薄弱的,所以,好的國別史著作的引進、翻譯、介紹還是必要的,對學術發展有它的意義。
新的眼光與經典的生命力
由於世界史、國別史基本上都是以譯著出版,那麼翻譯誰的版本、什麼版本就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
北京大學著名歷史學家錢乘旦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家出版公司,做了兒童世界史讀本,圖文並茂,很漂亮。但是,用了3個篇幅講第二次世界大戰,卻沒有蘇德戰場。「這是什麼意思?現在有些西方歷史學家,是有意識地在抹煞蘇聯紅軍在二戰當中的作用,這是一個傾向,很多剛出現的歷史書,好像完全沒有蘇聯。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我不認為最新出來的書就一定是最好的書」。
錢乘旦表示,其實最新出版的書實不見得比以前寫得好。有一些經典性的著作,它已經被格式化,大家都認為是好的,這才是真好。「剛剛拿出來的東西,也可能會提出一些這樣的觀點、那樣的觀點,你覺得似乎是很新鮮,讓大家覺得以前沒有讀過這樣的東西,現在提出來了;但我覺得它不見得比經典的東西有生命力」。
說到國別史該翻譯誰的版本的話題,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於沛看來,特別是亞非拉美的國家歷史,大部分是美國的成果、西方的作品。怎麼能夠選擇出那些盡最大可能反映接近其國家歷史的發展的版本,這樣的過程確實很艱苦。
錢乘旦則認為,現在關於世界的歷史,在相當的程度上是被(英文)化的。如果翻譯的作品全部是西方人,特別是英美作者的著作,通過他們去認識世界這會不會有問題?
「打個比方,比如說俄羅斯人,他為了了解中國的歷史,要翻譯一本中國史,他找什麼書,他找美國人寫的中國史翻譯過去更好,還是翻譯一部中國歷史學家寫的中國史更好呢?我認為對俄羅斯人而言,更加能夠讓他們明白中國歷史的,一定是中國的歷史學者寫的中國史。」錢乘旦如是說。
⑸ 東方劍橋世界歷史文庫這套書一共多少部,多少本
好像有58本,而且每一部都非常好看
⑹ 德國史 世界歷史文庫哪還有的買
當當網
⑺ 急求書友的《世界歷史文庫》系列的電子書(TXT除外)
你可以到簡帛電子書城去找一下。
⑻ 西方文明有什麼重要的史藉
古代希臘羅馬的史學 西方史學導源於古希臘。希臘最早的史跡是靠荷馬史詩流傳下來的。相傳在公元前9世紀,盲詩人荷馬把民間流傳的希臘人戰勝特羅亞人的事跡編刪為兩部史詩:一為《伊里亞特》,一為《奧德賽》。這兩部史詩大約到公元前 6世紀中期才用文字寫下來。荷馬史詩充滿著神話和文學的渲染,然而從中可以想見公元前12~前9世紀時希臘人的社會概況。
希臘人在愛琴海東岸、小亞細亞西部所建立的殖民地伊奧尼亞是希臘文化的搖籃。公元前6世紀後半期,伊奧尼亞出現了許多用散文來寫作的紀事家,如赫卡泰厄斯、狄奧尼修斯和查隆等。紀事家所寫的題材范圍很廣,他們或是把口舌相傳的故事記載下來,或是用古人的事跡來進行道德教育,或是把自己在異邦絕域的見聞寫成游記,或是根據口碑和文獻資料來編寫歷史。他們有聞必錄,力求使自己的記載與事實相符。後來,這種求真的精神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成為希臘史學中最寶貴的傳統。
古希臘史學的開山之作是希羅多德所著之《歷史》。此書以描述希波戰爭為中心內容,亦稱《希波戰爭史》。希羅多德著書的目的,如他本人所說「是為了保存人類所達成的那些偉大成就,使之不致因為年代久遠而湮沒不彰,為了使希臘人和異邦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其應有的光彩,特別是為了要把他們之間發生戰爭的原因記載下來,以永垂後世」。
希羅多德所著之《歷史》最初約在公元前 430年問世,比中國孔子所著的《春秋》要遲四五十年,但它是西方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歷史著作,所以後來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稱希羅多德為「史學之父」,以後這個美名一直在西方沿用下來。
與希羅多德同時的修昔底德是古希臘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所著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體現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縝密的史學方法,記載翔實,可稱為信史。他把當時希臘哲學家們那種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邏輯方法應用到歷史研究中去,為後世的歷史編纂學樹立了光輝的典範。修昔底德寫道:「在敘事方面,我決不是先入為主,一拿到什麼材料就寫,我甚至不敢相信我自己的觀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記載的,一部分是根據我親身的經歷,一部分是根據其他目擊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這些材料的確鑿性,總是盡可能用最嚴格、最仔細的考證方法檢驗過的。……我的著作不是為了迎合人們一時的興趣,而是要作為千秋萬世的瑰寶。」憑著這種精神,修昔底德的著作是不朽的。
在修昔底德之後,古希臘著名的史學家有色諾芬。他是個多產作家,著有《希臘史》、《長征記》(亦譯《遠征記》)、《居魯士的教育》、《斯巴達政體論》、《回憶蘇格拉底》、《經濟論》、《論稅收》等書。在這些著作中,比較出色的是《長征記》。
公元前2世紀中期,希臘世界被羅馬人的武力所征服,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然而這時希臘的史學仍在發展,產生了古代歐洲最傑出的歷史學家波利比奧斯。
波利比奧斯所著的《通史》(亦稱《羅馬史》),系以羅馬的武力擴張及其政治制度的演變為中心,始自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的爆發,止於公元前146年迦太基的滅亡和希臘各邦的被征服。然而,他所記載的不僅是羅馬的歷史,而是他所知道的那個「世界」的歷史。在他的著作中,地中海沿岸各國、各民族的歷史都佔到其所應有的比重。波利比奧斯可稱為「史學家中的史學家」,在古代西方史學家中,波利比奧斯的著作最合乎科學方法的要求。
羅馬的史學興起比較晚。從公元前 8世紀中期至公元前3世紀中期這500年間,羅馬竟沒有產生過一個歷史學家。一直到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羅馬才開始出現堪稱為歷史的著作。
第一位著名的羅馬歷史學家是Q.費邊·皮克托爾(約生於公元前254)。他寫了一部《羅馬史》,始自傳說時期,止於公元前 3世紀末年,對第二次布匿戰爭的經過有精詳的記載。波利比奧斯和T.李維都曾讀過費邊·皮克托爾的著作,李維曾以崇敬的心情稱費邊·皮克托爾為羅馬最古老的歷史家。
羅馬史學真正的奠基者是M.P.加圖(老)(公元前234~前149),他著有《羅馬歷史源流》7卷,他認為歷史著作必須達到「垂訓」的目的,宣揚愛國思想,把古聖先賢的事跡當做進行道德教育的教材,以培養青年一代的優良品質。這部書早已失傳,後世只能從其他古典作家的引述中略知其梗概。
公元前 1世紀中期,羅馬的史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代表人為 G. 薩盧斯特。他著有《喀提林叛亂記》和《朱古特戰爭史》。這兩部書對理解羅馬共和時代末期的政事均甚重要。
G.J.凱撒不但是政治上、軍事上的風雲人物,而且在史學上也有貢獻。凱撒在戎馬倥傯之際,留下了兩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一為《高盧戰記》;一為《內戰記》。前者是記述他經營高盧的始末,其中包括他對高盧人、日耳曼人所進行的一系列戰爭以及他於公元前55、前54年兩次侵入不列顛的經過;後者是記述他戰勝龐培及其黨羽的經過。這兩部史著都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而且文筆簡練,曉暢可讀。
在「奧古斯都時代」(即屋大維執政時期,約公元前31~公元14),羅馬的國勢強盛,學術上也呈現出高度繁榮,產生了偉大的歷史家李維。他竭畢生之力,寫了一部通史性質的《羅馬史》,始自羅馬建城時期,止於公元 9年。在西方史學中,首創通史體例。李維的歷史著作,洋溢著愛國熱忱,意存勸誡而且褒貶分明。其書原有 142卷,惟大部分已散佚,今僅存35卷以及少數殘篇。古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家,無疑當推C.塔西佗,他的主要著作有《關於雄辯術的對話》、《阿格里科拉傳》、《日耳曼尼亞志》、《歷史》(亦稱《羅馬史》)和《編年史》(亦稱《羅馬編年史》)。公元 1世紀羅馬帝國的歷史,主要是靠塔西佗的記載而流傳下來的。他在政治上傾向於貴族共和,對帝制深為不滿。他的史著被稱為「懲罰暴君們的鞭子」。
與塔西佗同時的普盧塔克是古代最著名的傳記家。他的傳世之作是《希臘、羅馬名人合傳》(簡稱《傳記集》)。他所寫的這些傳記,實際上都是通過具體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來宣揚自己的倫理思想。而其文瑰麗多姿,夾敘夾議,極其生動有致,所以傳誦甚廣。
中古時期歐洲的史學 在中世紀西歐史學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基督教史學。基督教史學家用基督教神學的觀點解釋歷史,認為人類的一切都是上帝預先安排好的,一部歷史就是上帝意志的體現。基督教神學家聖·奧古斯丁所著的《上帝之國》支配著西歐的思想界。基督教史學家認為《聖經》中所說的一切都是不容置疑和爭辯的。而希臘、羅馬古典作家的著作則受到鄙薄,往往束之高閣甚至散佚失傳了。
基督教史學是不足為信的。然而,基督教史學家的紀年方法,以後卻被沿用了下來。基督教史學家以傳說中的耶穌基督誕生之年為准,大大簡化了紀年方法,並且為各國歷史紀年的統一提供了一個方案。
拜占廷的史學 在公元7世紀以前,拜占廷在文化上大致還保持著希臘、羅馬的傳統。基督教會的勢力不像在西歐那樣至高無上,它是隸屬於皇帝,作為專制政體的支柱而存在的。因此,與同時期西歐各國的文化比較起來,拜占廷文化具有較多的世俗性。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在位時,拜占廷帝國的國勢最為強盛,出現了最著名的史學家普羅科匹厄斯。他留下兩部重要的著作:一為《當代史》(即《查士丁尼皇帝征戰史》)。主要是記述東羅馬帝國興兵滅汪達爾王國、東哥特王國,並移師向東與波斯帝國爭衡的經過;一為《秘史》,描述查士丁尼時代的宮廷內幕,對當時的顯貴人物頗多譏評。
拜占廷的學者致力於古籍的整理,其中貢獻較大的是大教長佛提烏(約820~891)。他編纂了一部《群書摘要》,輯錄的古典著作達280種之多。有不少古典著作賴有佛提烏的輯錄而保存了下來。
5~13世紀西歐各國的史學 在中世紀的西歐,史學和其他的學科一樣,是神學的奴僕。當時西歐的載筆之士多為僧侶,他們留下一些編年史和傳記。茲按照國別略述如下:
① 義大利。在中世紀初期,義大利著名政治家、史學家F.M.A.卡西奧多魯斯(約490~585)著有《哥特史》12卷,是研究東哥特王國歷史的第一手材料。惟此書原本已經散佚,只能從朱爾丹尼斯所作的節本中略見其梗概。
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北部的歷史,是由基督教執事保羅(約720~799)記載下來的,保羅所著之《倫巴德史》是中世紀歐洲史學的要籍之一。
中世紀後期,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約1254~1324)口述、魯斯蒂恰諾(或魯斯蒂切洛)筆錄的《馬可·波羅游記》,即《東方見聞錄》,廣泛介紹了東方各國特別是中國的概況,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
② 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的第一位歷史學家是都爾城的主教格列高利(約538~594)。他著有《法蘭克人史》10卷,始自傳說時期,止於591年,對法蘭克王國早期的歷史作了精詳的記載。
9世紀初著名的傳記家愛因哈德(約770~840)。用華美的文筆寫了一部《查理大帝傳》,此書是世界歷史文庫中的要籍之一,傳誦甚廣。
③ 西班牙。中世紀早期西班牙最著名的歷史家是伊西多爾(約560~636)。他曾當選為塞維利亞城的主教。著有《西哥特、汪達爾、蘇維匯諸王的歷史》,記敘西哥特人、汪達爾人、蘇維匯人遷徙和建國的經過。
④ 英格蘭。英國史學的奠基者是比德。他著有《英國教會史》,所敘史事止於 731年。此書雖然主要是敘述天主教在不列顛傳布的經過,但也涉及到當時英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
英國早期的史事,主要是賴有《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而流傳下來的。從7、8世紀起,盎格魯、撒克遜各邦的宮廷和寺院中已經有人開始撰寫編年史,及至英國統一後,阿爾弗烈德大王在位時,組織了一批學者,把從前各地所積累下來的編年史加以刪改和增益,匯編在一起,命名為《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
英國的第一位通史作家是亨廷頓的副主教亨利(約1084~1155)著有《英國史》,所敘史事始自G.J.凱撒時代,止於1154年。
13世紀,英國產生了編年史家M.帕里斯(約1200~1259)。他的著作對1215年《自由大憲章》的制訂和英國國會的起源均有記述。
⑤ 德意志。在西歐各國中,德意志的史學興起比較晚。11世紀中期,德意志出現了編年史家蘭伯特·馮·黑爾斯費爾德(1025~1088)。他用宗教史觀寫了一部《編年史》,始自遠古,止於1077年的「卡諾莎事件」。
埃克哈德·馮·奧拉(?~1125)著有《世界編年史》5卷。前3卷敘述自上古直至查理曼時代的史事,後2卷記載自查理曼直至亨利五世當政時期的史事。此外,他還寫了一部《神聖羅馬帝國史》。
中世紀德意志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是弗賴辛的主教奧托(約1111~1158)。他留下兩部歷史著作:一為《編年史》,以《聖經》中所說的「創世記」作為開端,一直寫到1146年;一為《皇帝腓特烈傳》,記述這位皇帝連年用兵的經過。
14世紀以前東歐各國的史學 東歐國家形成比較晚。這些國家的史學興起於10世紀以後。
捷克最早的一位歷史學家是布拉格的科斯馬斯(約1045~1125)。著有《波希米亞史》3卷,是捷克第一部堪稱為歷史的著作。
在12、13世紀之際,波蘭產生了歷史學家W.卡德武貝克(約1160~1223)。著有《波蘭史》 4卷,始自傳說時期,止於1203年,是波蘭史的開山之作。
這時匈牙利最早的史籍是記述阿爾帕德王朝第一位國王斯蒂芬一世(977~1038)生平事跡的《大實錄》和《小實錄》,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俄國最早的一部歷史著作,是涅斯托爾的《編年紀事》。相傳涅斯托爾生活在12世紀初年。其所撰之《編年紀事》,始於公元 9世紀中期,止於1110年,為基輔羅斯時代最重要的史籍。
中世紀俄國最重要的一部文獻資料,是《諾夫哥羅德編年史》。在諾夫哥羅德大公國的一個寺院里,從11世紀初葉起就有人開始撰寫編年史,逐年把重大事件記載下來。此項工作一直繼續到15世紀末期。所以,從11世紀初葉直到15世紀末期這 500年間俄國歷史上的大事,其中包括金帳汗國統治時期的史事,在《諾夫哥羅德編年史》中都有反映。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史學 義大利第一個著名的人文主義歷史學家是L.布魯尼(1369~1444)。他首先在史學領域內打出「人文主義」的旗幟,用華美的文筆,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普盧塔克等名家的作品譯為拉丁文,並用義大利方言為文藝復興的先驅者但丁、F.彼特拉克撰寫傳記。此外,他還著有《佛羅倫薩史》12卷,始自建城時期,止於1404年,把佛羅倫薩城邦的發展過程作了精詳的敘述。
與布魯尼同時而稍晚的人文主義歷史學家F.比昂多(1388~1463),著有《羅馬衰亡以來的千年史》。比昂多把從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直到文藝復興這約1000年間叫做「中世紀」,意為介於兩個文化高峰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中世紀」一詞,最初就是這樣提出來的。
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的疑古精神和考證學有所發展。在這方面,意義特別重大的是L.瓦拉(1406~1457)對《君士坦丁的贈與》這一文件的辨偽工作。瓦拉以淵博的知識和精密的考證方法,令人信服地證明這一文件出於偽造,從而狠狠地打擊了教皇的權威。
以政治理論家著稱的N.馬基雅維利也是一位傑出的人文主義歷史學家。1513年,馬基雅維利寫成《君主論》(亦譯《霸術》)一書,侈談君主為了國家的利益可以蔑信棄義。晚年,著有《佛羅倫薩史》 8卷,始自日耳曼「蠻族」入侵時期,止於1492年。馬基雅維利是用新興資產階級政治家的眼光來寫歷史的,他以古喻今,借歷史事實來宣揚改革之道,讀之令人知所鑒戒。
比馬基雅維利稍晚的F.圭契阿迪尼(1483~1540)也是一位有成就的人文主義歷史學家。圭契阿迪尼第一次打破地區的界限,把義大利各邦的歷史熔於一爐。著有《義大利史》20卷,是近代西歐民族主義史學的先導。
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藝術繁榮,也產生了藝術史家G.瓦薩里(1511~1574)。著有《義大利藝苑名人傳》。
文藝復興時期西歐其他國家的史學 中世紀晚期法國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是J.弗魯瓦薩爾(約1337~1410)。他生活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用法文寫了一部《法國、英國、蘇格蘭、西班牙編年史》,所敘史事始自1326年,止於1400年左右。主要是記載百年戰爭的戰況和有關各國的外交活動。
法國的第一位人文主義歷史學家應該首推P.de康明(1447~1511)。他是個政治活動家,晚年寫成《回憶錄》8卷,追述15世紀後半期法國的政事。他強調歷史學的實用價值,告誡政治家和外交家必須熟讀歷史,因為那是理解現實生活的一把鑰匙。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者 T.莫爾,也是一位人文主義的歷史學家。在名著《烏托邦》之外,他還寫了一部精粹的歷史著作《理查三世傳》,以敏銳的觀察力和生花之筆,繪形繪聲地刻畫了理查的陰險狠毒及其最後的被殺,鞭撻了這個歷史上罕見的暴君。
16世紀下半葉,英國產生了編年史家R.霍林謝德(?~約1580)。他編寫了一部體大思精的《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編年史》,始自傳說時期,止於伊麗莎白當政初年。霍林謝德的著作被認為是信史,許多文學家都從中吸取創作的素材。W.莎士比亞的名劇如《李爾王》、《麥克白》、《辛白林》等,大部分均取材於此。
伊麗莎白一世時代(1558~1603)英國最著名的歷史學家,還應當推W.卡姆登(1551~1623)。他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利益,用歷史來為資產階級的政治服務。卡姆登留下兩部重要著作:一為《大不列顛志》,一為《伊麗莎白女王在位時期的英國史》。有人認為,近代英國的史學是從卡姆登開始的。
被K.馬克思譽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F.培根(1561~1626),也是一位歷史學家。除了《新工具論》、《論學術之進步》等名著外,他還寫了一部《亨利七世在位時期的英國史》。培根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政治教材,多識前言往行,能啟人心竇。他說:"哲學使人深邃,數學使人嚴密,歷史使人明智。"
荷蘭人文主義學者P.C.霍夫特(1581~1647),著有《尼德蘭史》20卷,描述尼德蘭革命期間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跡,讀之令人奮起。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是個多方面的人物,以一身兼為哲學家、詩人、戲劇家、政論家和歷史學家,著述宏富。伏爾泰把「理性主義」應用於歷史研究,主張要理智地看看過去,衡量前人的功過得失,寫出「有哲學意味的歷史」。他擴大了歷史學的領域,認為舉凡人類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諸如政治、科學、文藝、風俗習慣、農業、工藝、商業、生產技術的演進、飲食起居、人口的增加等等,均為歷史研究的范圍。在這一點上可以說,他是文化史的真正的奠基者。伏爾泰留下 4部比較重要的史著:《瑞典王查理十二傳》、《路易十四時代》、《風俗論》、《彼得大帝時代的俄國史》。其中最足以代表其史學觀點和文章風格的是《路易十四時代》。
啟蒙時期德意志最博學的歷史學家應推 A.L.von施勒策爾(1735~1809)。他著有《俄國史》、《北歐諸國史要》和《世界歷史概略》。
與施勒策爾同時的L.T.施皮特勒(1736~1794),也是啟蒙時期德意志傑出的歷史學家。他留下兩部比較重要的史著:一為《基督教會史》,敘述基督教會在歷史上的作用;一為《歐洲各國史要》,著重敘述西歐各國文化的演進軌跡。施皮特勒的著作反映了資產階級自由派的觀點,要求達成德意志的統一並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政府。
德意志文學家 J.C.F.von席勒(1759~1805),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歷史學家。他的兩部文情並茂的歷史著作:一為《尼德蘭革命史》,敘述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封建統治的斗爭及荷蘭共和國的成立;一為《三十年戰爭史》,記載三十年戰爭期間那些驚心動魄的事跡和德意志人民所遭受的種種苦難。此外,他還寫過很多歷史劇,如《瓦倫斯坦》、《威廉·退爾》、《奧爾良的姑娘》等。席勒是個才華橫溢而又富於革命情操的人,他的著作在反封建的斗爭中起過積極作用。
17世紀末~18世紀末英國的史學 17世紀末、18世紀初,英國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是G.伯內特(1643~1715)。他著有《英國宗教改革史》和《我這個時代的歷史》。他代表輝格黨人的觀點,竭力贊美1688年「光榮革命」所達成的妥協。18世紀英國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D.休謨也是一位歷史學家。著有《英國史》 6卷,始自公元前55年羅馬統帥凱撒入侵不列顛,止於1688年的「光榮革命」。此書為18世紀出現的最為詳備的英國通史,傳誦甚廣。 與休謨誼兼師友的W.羅伯遜(1721~1793),在歷史學方面的成就比較大。主要歷史著作有:《蘇格蘭史》、《皇帝查理五世在位時期的歷史》、《美洲史》和《印度古史譚》。羅伯遜的治學態度頗為謹嚴。他認為歷史家記事載言,必須有文獻根據。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每一章後面都附有注釋和參考書目,註明出處,以昭信實。
18世紀英國最傑出的歷史學家無疑要推E.吉本,他用「羅馬帝國的衰亡」這一概念來概括2~16世紀這1500年間歐洲的史事。他竭畢生之力,寫了一部卷帙浩繁的《羅馬帝國衰亡史》。此書共分71章,從奧古斯都時代開始,以16世紀的宗教改革作為結束。吉本雖然主要是記述羅馬帝國由盛而衰的經過,但也提到波斯、匈奴、日耳曼諸部族、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在他以前,歐洲還不曾有過這樣規模宏大的通史著作。
吉本認為羅馬帝國的衰亡是由於「基督教和野蠻主義」的勝利。其書的第15章和第16章,專論基督教的興起及其本質,寓褒貶於深沉,既是歷史性的敘述,也是辛辣的諷刺。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代表著英國資產階級史學的高峰,是啟蒙時期西歐最重要的歷史著作之一。
⑼ 歐洲國家有沒有像二十四史一樣的史書
個人認為,歐洲的歷史沒有像中國這么連貫,他們很多時候是教會而不是官方在修史。中世紀時期歐洲的史料肯定是沒有中國多的。另外羅馬帝國以後,歐洲分為幾十個國家,單個國家的史料肯定是少的(從面積上只相當於中國的省)然而總數加起來也是客觀的。
茲按國別略說一下:
拜占廷的史學 在公元7世紀以前,拜占廷在文化上大致還保持著希臘、羅馬的傳統。基督教會的勢力不像在西歐那樣至高無上,它是隸屬於皇帝,作為專制政體的支柱而存在的。因此,與同時期西歐各國的文化比較起來,拜占廷文化具有較多的世俗性。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在位時,拜占廷帝國的國勢最為強盛,出現了最著名的史學家普羅科匹厄斯。他留下兩部重要的著作:一為《當代史》(即《查士丁尼皇帝征戰史》)。主要是記述東羅馬帝國興兵滅汪達爾王國、東哥特王國,並移師向東與波斯帝國爭衡的經過;一為《秘史》,描述查士丁尼時代的宮廷內幕,對當時的顯貴人物頗多譏評。
拜占廷的學者致力於古籍的整理,其中貢獻較大的是大教長佛提烏(約820~891)。他編纂了一部《群書摘要》,輯錄的古典著作達280種之多。有不少古典著作賴有佛提烏的輯錄而保存了下來。
① 義大利。在中世紀初期,義大利著名政治家、史學家F.M.A.卡西奧多魯斯(約490~585)著有《哥特史》12卷,是研究東哥特王國歷史的第一手材料。惟此書原本已經散佚,只能從朱爾丹尼斯所作的節本中略見其梗概。
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北部的歷史,是由基督教執事保羅(約720~799)記載下來的,保羅所著之《倫巴德史》是中世紀歐洲史學的要籍之一。
中世紀後期,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約1254~1324)口述、魯斯蒂恰諾(或魯斯蒂切洛)筆錄的《馬可·波羅游記》,即《東方見聞錄》,廣泛介紹了東方各國特別是中國的概況,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
② 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的第一位歷史學家是都爾城的主教格列高利(約538~594)。他著有《法蘭克人史》10卷,始自傳說時期,止於591年,對法蘭克王國早期的歷史作了精詳的記載。
9世紀初著名的傳記家愛因哈德(約770~840)。用華美的文筆寫了一部《查理大帝傳》,此書是世界歷史文庫中的要籍之一,傳誦甚廣。
③ 西班牙。
西哥特人統治西班牙時期(414—726年)最著名的歷史家是伊西多爾(約560~636)。他曾當選為塞維利亞城的主教。著有《西哥特、汪達爾、蘇維匯諸王的歷史》,記敘西哥特人、汪達爾人、蘇維匯人遷徙和建國的經過。
托萊多主教朱利安(680—690)寫了一部《哥特王聞巴遠征托萊多史》,還寫了一部《聖伊蒂芬索傳》。然而西班牙哥特人最有價值的史料是西哥特法典《古代法律》和阿拉列二世的《羅馬法摘要》。又有許多宗教會議的法令。
主教伊達提阿斯的《編年史》從公元379年寫到469年。比克勒夫大寺院住持約翰的編年史補充了從567年到590年的情況。約翰是一位西班牙修道士,曾在君士坦丁堡學習希臘文。並曾遭受阿利安派國王利維基爾德的迫害,他的作品是西哥特一部最好的史料。
④ 英格蘭。英國史學的奠基者是比德。他著有《英國教會史》,所敘史事止於 731年。此書雖然主要是敘述天主教在不列顛傳布的經過,但也涉及到當時英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
英國早期的史事,主要是賴有《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而流傳下來的。從7、8世紀起,盎格魯、撒克遜各邦的宮廷和寺院中已經有人開始撰寫編年史,及至英國統一後,阿爾弗烈德大王在位時,組織了一批學者,把從前各地所積累下來的編年史加以刪改和增益,匯編在一起,命名為《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
英國的第一位通史作家是亨廷頓的副主教亨利(約1084~1155)著有《英國史》,所敘史事始自G.J.凱撒時代,止於1154年。
13世紀,英國產生了編年史家M.帕里斯(約1200~1259)。他的著作對1215年《自由大憲章》的制訂和英國國會的起源均有記述。
⑤ 德意志。在西歐各國中,德意志的史學興起比較晚。11世紀中期,德意志出現了編年史家蘭伯特·馮·黑爾斯費爾德(1025~1088)。他用宗教史觀寫了一部《編年史》,始自遠古,止於1077年的「卡諾莎事件」。
埃克哈德·馮·奧拉(?~1125)著有《世界編年史》5卷。前3卷敘述自上古直至查理曼時代的史事,後2卷記載自查理曼直至亨利五世當政時期的史事。此外,他還寫了一部《神聖羅馬帝國史》。
中世紀德意志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是弗賴辛的主教奧托(約1111~1158)。他留下兩部歷史著作:一為《編年史》,以《聖經》中所說的「創世記」作為開端,一直寫到1146年;一為《皇帝腓特烈傳》,記述這位皇帝連年用兵的經過。
14世紀以前東歐各國的史學 東歐國家形成比較晚。這些國家的史學興起於10世紀以後。
捷克最早的一位歷史學家是布拉格的科斯馬斯(約1045~1125)。著有《波希米亞史》3卷,是捷克第一部堪稱為歷史的著作。
在12、13世紀之際,波蘭產生了歷史學家W.卡德武貝克(約1160~1223)。著有《波蘭史》 4卷,始自傳說時期,止於1203年,是波蘭史的開山之作。
這時匈牙利最早的史籍是記述阿爾帕德王朝第一位國王斯蒂芬一世(977~1038)生平事跡的《大實錄》和《小實錄》,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俄國最早的一部歷史著作,是涅斯托爾的《編年紀事》。相傳涅斯托爾生活在12世紀初年。其所撰之《編年紀事》,始於公元 9世紀中期,止於1110年,為基輔羅斯時代最重要的史籍。
中世紀俄國最重要的一部文獻資料,是《諾夫哥羅德編年史》。在諾夫哥羅德大公國的一個寺院里,從11世紀初葉起就有人開始撰寫編年史,逐年把重大事件記載下來。此項工作一直繼續到15世紀末期。所以,從11世紀初葉直到15世紀末期這 500年間俄國歷史上的大事,其中包括金帳汗國統治時期的史事,在《諾夫哥羅德編年史》中都有反映。
⑽ 世界歷史文庫 系列的電子書
去電來子圖書館源
列如
http://wenjin.nlc.gov.cn/zjtj/zjtj/ 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