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最著名的 十把劍 ,
1、軒轅大禹劍,正面刻山川地理,背面刻日月星辰,劍柄上是農耕畜牧各種民生方法,乃是人王之劍。
2、蚩尤天月劍,相傳最先學會用銅鑄劍的是蚩尤的部落,而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蚩尤佩劍天月劍,此劍成新月形,後世的吳鉤便是依照此劍形狀鍛造。
3、干將/莫邪,這千古神劍自是該榜上有名,故事已經人盡皆知了。
4、昆吾,昆吾其實不是一把劍的名字,而是八把劍的名字,只因為這八把劍同屬於傳說中的妖神昆吾,所以才有這么個名字,這八把劍分別是掩日,真剛,懸翦,卻邪,磚魄,斷水,驚鯢,滅魂,傳說中越王得到了這八把神劍,楚王知道之後前來攻打想要得到神劍,越王無奈之下對劍祈禱頃刻間飛沙走石,楚國軍隊立刻全軍覆沒。
5、泰阿劍,楚國的鎮國之寶,傳說晉國攻打楚國三年,就是為了得到此劍。
6、龍泉劍,相傳為伍子胥的佩劍,伍子胥逃離楚國之時身無分文,乘坐擺渡過河之後欲將此劍當做船資,沒料到撐船大爺一聽之下立刻羞憤無比說我救你是因為你乃賢臣名士,但你卻這般辱我於是立刻投河自殺,之後伍子胥借吳國破楚之王都,而後以此劍鞭楚國歷代先王之屍體。
7、工布劍,傳說此劍為歐冶子所鑄,之後為秦王嬴政之佩劍,所以乃是霸道之劍,一掃六合,統一天下。
8、魚腸劍,此劍乃是刺客之劍,聞名天下,不用多介紹了吧。
9、定秦劍,此劍也是秦王佩劍乃是兩把劍,一把為阿房定秦劍,一把為觀台定秦劍,是秦王所配象徵身份之禮劍。
10、倚天劍,此劍乃是曹操佩劍,相傳是曹操迎接獻帝到許都之後被封丞相,之後獻帝所賜,乃是象徵身份的禮劍。
其實歷史上名劍多不勝數,這只是其中少許而已,像青鋼,白虹,紫電等等名劍都沒有一一列舉,如果有興趣可以閱讀以下相關資料。
⑵ 求外國歷史上的名劍的介紹
一、「GRAM」~傳說中德意志和北歐的勝利之劍
所有者:西格魯特
時代:北歐和中世紀的德意志
地域:冰島、挪威、德意志
出典:「埃達」等
「GRAM」在德意志和北歐傳誦的著名傳說中登場,是閃耀著英雄勝利的光輝和代表其壯烈人生的聖劍。下面的描寫以英雄傳說的原型為基本,而這些傳說對現在的幻想作品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中世紀初期的德意志以及維京時代北歐的最高英雄,就是在瓦格那歌劇中也十分有名的齊格弗里德(北歐稱為西格魯特),而他所持有的佩劍據說是由矮人族所鍛造的名劍——「GRAM」。
齊格弗里德(或稱西格魯特)是古代日耳曼的戰士,在德意志和北歐被廣泛傳揚。其事跡雖沒有實典記載,但故事發生的時間則可確定為德意志民族的大遷移時期。與日耳曼諸部族相對,匈奴族的阿特拉也有登場。齊格弗里德為了妻子、家人和榮譽與對手展開了激戰,據說在這個傳說中展現了完全的日耳曼精神,那麼究竟故事中所描繪出的英雄形象是怎樣的呢?
《VolsungaSaga》是記載維京時代冰島英雄傳說的事典,它將北歐古老敘事詩《Edda》中的散文和歌謠做了修改。
故事從西格魯特的祖父巴魯森格國王開始講述。作為北歐主神奧丁的子孫,巴魯森格與神的奴僕——巨人瓦魯庫勒的女兒弗廖姿結婚並生有兩個孩子。他的兒子齊格蒙特是當世無雙的勇者,他的雙生妹妹西格妮是舉世無雙的美人。他們居住在由大樹圍成的大屋子裡,這個大樹被稱做「兒童之樹」。
與巴魯森格一族常年為敵的部族之王西格爾貪圖西格妮的美貌,他向巴魯森格提出要西格爾做自己的妻子,並允諾只要這樣就可以實現兩家的和平。
在西格爾王與西格妮結婚典禮那一天,一個衣著襤褸、頭戴帽子的單眼男子造訪了大屋。他將手持的劍刺入了「兒童之樹」。這個男子說:「只要有誰拔出這柄劍,作為獎勵他就是這把劍的主人!」之後,他飄然而去。這個男子就是主神奧丁,而他帶來的劍就是可以給巴魯森格一族帶來勝利和榮耀的聖劍「GRAM」。
大屋中的人都去嘗試,但是只有瓦魯庫勒的兒子齊格蒙特拔出了劍。西格爾用與劍重量三倍相等的黃金想交換齊格蒙特的聖劍,但是被齊格蒙特以「如果劍是你的,你應該拔出來」為理由拒絕了。為此西格爾大怒,他揮軍發動戰爭,殺害了除齊格蒙特和西格妮外的所有巴魯森格族人。
齊格蒙特在妹妹西格妮的幫助下逃得性命。兩個人為了向西格爾報仇,決定生養孩子繼承部族的香火,他們的孩子名為欣弗姚特。欣弗姚特在他們的撫養下漸漸長大,齊格蒙特於是決定展開復仇行動。但是他們的舉動被西格爾發現,西格爾設陷阱抓住了他們並把齊格蒙特等關進了石墳中。西格爾在齊格蒙特和欣弗姚特之間設置了巨大的岩石,讓他們彼此不能見面。拯救他們的還是西格妮,她利用送飯的機會將聖劍「GRAM」帶入牢房給他們。於是齊格蒙特利用聖劍劈開岩石逃脫成功,並在西格爾屋子放了一把火。復仇後的西格妮則和丈夫西格爾同歸於盡……
就這樣齊格蒙特作了國王,但是他的兒子欣弗姚特一次因為食物中毒而死。齊格蒙特為了延續血脈,娶了美麗聰明的休爾德斯為妻。不過作為代價,他不得不與也想要得到休爾德斯的龍戈比作戰。
齊格蒙特揮舞聖劍與龍戈比的軍隊展開戰斗,但是他的聖劍卻遭到了奧丁之槍——Gungnir的抵抗,聖劍「GRAM」折斷,齊格蒙特也受重傷身死。在他臨死之前託付身邊的人將折斷的聖劍交給他的妻子休爾德斯,並讓他們轉告妻子,將來把聖劍「GRAM」交給自己的兒子西格魯特,並預言自己的兒子會憑借這柄劍成就偉業,留名千古。
在齊格蒙特死後,他的妻子休爾德斯生下了兒子西格魯特。因為他沒有了父親,所以寄養在巨人來根的家裡。來根有個叫法夫尼爾的哥哥,法夫尼爾過去曾被神贈與從萊茵河矮人族那裡偷盜來的黃金,他自身變化為龍,一直守衛著這批寶藏。
來根答應為西格魯特鍛造寶劍,作為報答,西格魯特要為他殺死法夫尼爾奪取黃金。西格魯特答應了他,但是說必須要一把能夠殺龍的寶劍。
來根施展出他鍛造刀劍的高超技巧,但是開始的時候無論他造出什麼樣的劍,西格魯特只要輕輕一揮就立即折斷。無奈之時,西格魯特拿出了從母親那裡得到的父親遺物——聖劍「GRAM」的碎片。來根說,如果用這金屬不能造出優秀的寶劍的話,他一生將不再鑄劍。最終,西格魯特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再生的聖劍。
西格魯特拿著再生的聖劍「GRAM」出發去尋找法夫尼爾。戰斗中,聖劍「GRAM」干凈利索地貫穿了法夫尼爾的鱗甲,挖出了他的心臟。得知西格魯特殺死法夫尼爾後,來根讓他將法夫尼爾的心臟吃掉。
西格魯特用手去觸摸心臟,但是手指被灼傷。慌張之中他把手指放到口中吮吸,於是龍的鮮血進入他的體內,他聽到了鳥類的說話,從鳥類的交談中他得知了來根想要殺死他的企圖。後來,西格魯特又用聖劍「GRAM」將來根殺死。
就這樣,西格魯特將法夫尼爾的寶藏拿到手中,並得到了「殺龍英雄」的綽號。
西格魯特一天站在山頂眺望,發現一座被火焰包圍的城市。當他好容易到達那裡時,發現了一個熟睡中的美麗女性,她的名字叫布倫西爾德。她是奧丁神的部下,名字的意思是「鎧甲與戰斗」。漂亮幽雅的她卻穿著盔甲拿著武器,具有好戰的勇猛性格。
西格魯特被她的美貌和勇敢折服,向她表達了愛意,並把從法夫尼爾那裡得到的黃金戒指給了她。但是同時深愛布倫西爾德的還有一個男子,他的名字叫昆那爾。
昆那爾的母親將西格魯特接到自己的家中,讓他喝下了失去記憶的酒。這樣,西格魯特忘記了布倫西爾德,和昆那爾的妹妹古德倫結婚了。
昆那爾去見布倫西爾德,但是他無法穿越火焰包圍的城牆,無奈之下他委託西格魯特代替他去見布倫西爾德。西格魯特答應了他,來到城中和布倫西爾德過了一夜。但是他不願意背叛自己的妻子,在天亮離開的時候他將自己送給布倫西爾德的黃金戒指拿走,送給了自己的妻子古德倫。
就這樣,兩對夫婦生活著,但是布倫西爾德卻感到曾經對自己示愛的西格魯特背叛了自己,後來她又發現西格魯特送給自己的戒指戴在古德倫的手上,這才明白那天到城裡來見自己的人並不是昆那爾,而是西格魯特。
知道這些的布倫西爾德怒火中燒,她決定殺了西格魯特。昆那爾聽從了妻子的懇求,他讓自己的弟弟古特魯姆去做這件事。一天,在西格魯特睡覺的時候,古特魯姆刺死了他,但是西格魯特在臨終之時用力將聖劍「GRAM」擲出,將古特魯姆劈為兩半。
在西格魯特臨死的時候,他將真話告訴了布倫西爾德。布倫西爾德得知真相後痛苦萬分,用聖劍「GRAM」自殺而死,陪伴在自己真正的丈夫身邊。
昆那爾將兩人合葬,聖劍「GRAM」也成為了陪葬品,永遠沉睡在泥土之下……
中世紀德意志的敘事詩《尼貝爾根之歌》和上面的《VolsungaSaga》一樣是講述古代德意志故事的傳記體詩歌。
這個作品描繪了西格魯特與布倫西爾德相會以及背叛的故事,對於前面的殺龍情節只是一筆帶過。此外,該作中登場人物的名字都是德意志風格的,比如西格魯特的名字被稱做齊格弗里德,昆那爾被叫做昆塔等。其它也有和北歐傳說不同的設定,象布倫西爾德對越過火焰牆壁來到的西格魯特要求比武,戰勝自己後才答應他的求婚等。
這之外的部分兩者大致相同,但是在《尼貝爾根之歌》中並沒有過多的關於聖劍的描寫,從兩者描寫的側重點不同可以反映出兩個民族不同的社會風俗情況。
在《尼貝爾根之歌》中西格魯特所持的名劍巴魯蒙克長達兩米以上,但是在《VOLSUNGA
SAGA》中並沒有這樣的描寫,在故事發生的年代北歐海盜所用的劍一般是雙刃長劍,聖劍「GRAM」也可能是這樣的形狀。此劍有巨大的劍鍔,劍刃的反向側的劍鍔稱為下鍔,裝有柄頭。劍刃和劍柄是兩個部分,劍刃強調威力而劍柄則裝飾華麗。眾所周知,很多評價極高的劍刃都是由萊茵河河畔的工匠所打造的。萊茵河沿岸現在仍以冶鐵聞名,這里生產的大馬士革刀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聖劍「GRAM」與現在刀劍的形狀十分類似,可以說是現在冷兵器刀劍的遠祖。
這個故事中出現的聖劍「GRAM」與亞瑟王傳說中登場的EXCALIBUR有很多共通之處,比如說西格魯特的父親齊格蒙特將神插在樹幹上的劍拔出的情節等等。另外,聖劍「GRAM」陪葬西格魯特的描寫也與亞瑟王和EXCALIBUR的關系相似。
聖劍「GRAM」以超凡的形象出現在人間,並隨著英雄的死而離去。它同英雄一起創造著豐功偉績,但真正能夠記住它們名字的人又有幾個呢?
二、「巨人之劍」~遠古傳來的巨大武器
所有者:貝奧魯夫時代:中世紀歐洲
地域:北歐出典:《Beowolf》
與西格魯特齊名的北歐英雄貝奧魯夫是傳說中擊敗怪物格蘭戴爾和他的母親海底魔王巨龍的王者,在關於他的故事中登場的武器里,最具特色的應該說是那柄擊倒海魔王的「巨人之劍」。
《Beowolf》是八世紀在英國出現的英雄傳說。故事用英語寫成,傳說的舞台是丹麥和挪威等北歐地區。和大多數德意志及北歐傳說相同,《Beowolf》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名劍登場。
貝奧魯夫是居住在瑞典南部的伊阿特族勇士埃吉塞沃的兒子,身形魁梧,力量巨大,他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很小時就活躍在戰場上。
有一天,貝奧魯夫得知在遠方的丹麥有一個叫格蘭戴爾的魔物出現,襲擊弗羅斯卡國王的宮殿。為了擊退魔物,貝奧魯夫率領十五名部下出發去丹麥。
格蘭戴爾是在聖經中有殺弟罪名的該隱的後裔,身體巨大,擁有神秘的力量,皮膚堅硬,普通的刀槍根本無法傷到他。貝奧魯夫向對手挑戰,並約定如果對方空手作戰,那麼自己也不使用武器。激烈的戰斗展開了,貝奧魯夫的部下用長劍和槍弓等幫助他作戰,但是根本無法給格蘭戴爾造成傷害。最後,貝奧魯夫終於切下了格蘭戴爾的一隻手。失去手腕的格蘭戴爾逃走了,貝奧魯夫把他的手腕裝飾在宮庭的牆壁上。
這時回到住處的格蘭戴爾因為手腕出血太多而死去,他的母親憤怒了,作為海底魔物的她為了奪回兒子的手腕,來到貝奧魯夫的宮殿向他復仇。
這個海底魔物比格蘭戴爾更大,雙手裝有類似長劍的鉤爪。怪物殺死了宮庭的看門人,將裝飾在牆壁上的格蘭戴爾的手臂奪走。
為此,貝奧魯夫再次來到丹麥,他從弗羅斯卡國王那裡借來了名劍「FRUNTING」,隻身前往魔物的住處。雙方在魔物的住處展開激戰。由於對手有著比格蘭戴爾更堅硬的皮膚,即使是名劍「FRUNTING」也無法傷害到她,反而是貝奧魯夫被魔物用鉤爪抓傷了身體。
正在無可奈何之際,貝奧魯夫找到了從格蘭戴爾寶山上獲得的一柄巨大的長劍。這是一柄非常大的重劍,普通的戰士根本無法舉起,一看就不是為人類鍛造的武器。
於是,貝奧魯夫手持這柄利劍再度挑戰對手,結果憑藉此劍強大的威力,干凈利落地斬下了魔物的頭顱。貝奧魯夫又將以前因傷而死的格蘭戴爾的頭顱斬下,把他作為戰利品帶回了弗羅斯卡國王的住處。
但是斬傷魔物的寶劍因為劍刃吸收了魔物的血而溶化,只剩下黃金的劍柄。擊倒了格蘭戴爾和其母親的貝奧魯夫成了最為著名的英雄,此後他仍不斷地進行著冒險。最後在一場與龍的戰斗中,他因染上毒液而不幸身亡。
擊倒格蘭戴爾的母親海底魔王的那把劍並不是給人類鍛造的。它是在《聖經·創世記》中描繪的被洪水滅亡、叛逆神靈的巨人族的武器,是一柄全長超過兩米的令人恐怖的重劍。據說貝奧魯夫身材非常的高大,所以恐怕也只有他才能使用此劍。
劍刃由鋼鐵製成,劍身有美麗的紋路,因為在劍身里溶入了各種金屬而使其變得非常的堅硬。據說,這種刀劍的製法在現代萊茵河畔的手工作坊里仍在使用。
另外,此劍在黃金造就的刀柄上裝有大量的寶石,劍柄的末端是環形,在環上還裝飾有蛇的造型。
由妖精和矮人鍛造的寶劍在凱爾特及日耳曼民族的傳說中曾多次登場,但是為巨人而造的巨大寶劍卻非常少,而本傳說中提到的「巨人之劍」也因魔物的血液而溶化了,這種悲劇性的結局非常出人意料。
這柄劍純粹是為戰斗而誕生,又因戰斗而消亡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它也暗示了像貝奧魯夫這一類英雄人物的命運,由鮮血而帶來的光榮畢竟不會久長,它最終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歸於塵土。
三、「HARPE」~切落梅杜莎首級的佩耳修斯之劍
所有者:佩耳修斯時代:古代希臘
地域:西臘出典:西臘&羅馬神話
佩耳修斯因為擊敗梅杜莎和救助少女安德羅墨達而被大家所熟知。在他的手中握有奧林匹斯眾神贈與的名劍,這柄劍幫助他取得了眾多的勝利。
在希臘神話中與赫拉克勒斯並稱的著名英雄佩耳修斯是宙斯和美麗的達娜厄所生的半神。
達娜厄的父親阿克里西俄斯聽到預言說自己將會被達娜厄的兒子所殺,為了不讓女兒生育,阿克里西俄斯將她關進地牢里。但是,仰慕她美麗的宙斯化作金錢雨來到她的房間和她幽會,並且與其生下了佩耳修斯。「佩耳修斯」這一名字就是「金光閃耀」之意。
阿克里西俄斯知道這個消息後將達娜厄母子裝在箱子里投入大海,後來他們被漁夫狄克梯斯所救。後來佩耳修斯被波呂得克忒斯國王收養,漸漸長大。
佩耳修斯成人的時候波呂得克忒斯想將她的母親列為王妃,因而對片刻不離其左右的佩耳修斯心生厭惡。得知了國王對自己厭惡之情的佩耳修斯請求國王給他一匹馬,做為報答他將取回梅杜莎的首級。
梅杜莎是有著蛇發的丑惡魔女,是戈耳工三姐妹中最小的一個。她們三人原本是非常美麗的少女,但是她們的美麗遭到眾神的嫉妒,把她們身心都變化為丑惡的形態。
神的兒子佩耳修斯得到了奧林波斯眾神的幫助,他先找到了合稱為格賴埃的三個白發女妖,她們也是梅杜莎的姐妹。格賴埃三姐妹共享一隻眼睛,一顆牙齒。佩耳修斯先用巧計把她們共同的牙齒和眼睛偷來,迫使她們說出尋找一位女仙的道路。他從女仙那裡得到了登雲鞋、隱身盔和神囊(據另一傳說,則是格賴埃有此三寶,佩耳修斯偷了她們共享的眼睛和牙齒,把這三件寶物換到手)。赫爾墨斯將能殺死魔怪的曲折聖劍「HARPE」交給佩耳修斯使用,而女神雅典娜將表面發光的內含雅典娜畫像的盾牌贈給了他。
當佩耳修斯找到梅杜莎的時候,她正在睡覺。因為任何人看到梅杜莎都會石化,因此不能接近她
。佩耳修斯用哈德斯之兜隱身,並利用雅典娜的盾牌照出梅杜莎的所在,用手持的曲折聖劍「HARPE」砍下了她的頭顱。
梅杜莎雖然死了,但是她的頭顱仍然不安全,佩耳修斯將她的首級放入神囊之中。
佩耳修斯踏上了回家的路途,途中他來到了衣索比亞海岸,在這里他發現有一位少女被鐵鏈鎖住。少女的名字叫安德羅墨達,她是因為母親得罪了波塞冬而被拿來向海怪獻祭的。佩耳修斯用他的曲折聖劍「HARPE」砍斷鎖鏈救她出來,並且將海中出現的巨大怪物殺死。
就這樣,安德羅墨達安全了。佩耳修斯向她求婚,兩人一同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兩人回到故鄉,佩耳修斯的故事也被傳揚開來。
但是波呂得克忒斯國王不相信他能經受住考驗,因而對他的功績表示懷疑。國王說:「如果你真的擊倒了梅杜莎,拿出證據來給我看」。
佩耳修斯大怒,他從神囊中將梅杜莎的首級取出朝向國王,於是波呂得克忒斯國王變成了石頭。
佩耳修斯與安德墨梅達結婚並在婚後過著幸福的日子,他將令人恐懼的梅杜莎的首級和神聖的盾牌一起獻給了雅典娜。雅典娜將首級嵌在盾牌的中間,並把它做為自己的標志。那把曲折聖劍「HARPE」則還給了眾神,此劍在後來也曾被赫拉克勒斯使用過。
佩耳修斯用來割下梅杜莎首級的聖劍「HARPE」在傳說中被描繪成各種形狀,在有的傳說中記載其劍刃是像鐮刀一樣的彎曲,但也有的故事說它的形狀像彎月……
這把曲折聖劍「HARPE」大概並不是希臘人常使用的雙刃直劍,而是單刃的曲劍,這樣形狀的劍在古代的英雄傳說中很少見到。在羅馬時代土耳其劍士所持的彎刀,形狀像鷹鷲捕食時伸開的利爪,佩耳修斯的劍大概就是仿照這種彎刀而被描繪出來的吧……
四、「DAINSLEF」~殺死西格魯特的郝格尼之劍
所有者:郝格尼時代:古代日耳曼地域:德意志、北歐
出典:VOLSUNGASAGA、尼貝爾根之歌
北歐的英雄傳說《VOLSUNGASAGA》中的故事並沒有因為西格魯特和布倫希爾德的死而終結,在他死後,殺死他的昆那爾和他的弟弟郝格尼與北歐匈奴族國王阿特拉激戰而死的場面也被描繪出來。
尤其是在《尼貝爾根之歌》中,西格魯特死亡時故事只講述到中盤,之後關於昆那爾和郝格尼的悲劇仍在繼續。「DAINSLEF」就是郝格尼所持的名劍,郝格尼勇敢強悍,但也據有狡猾陰暗的一面,他是古代傳說中性格最為突出的人物之一。
在「萊茵之黃金」的傳說中眾神從萊茵河的矮人那裡奪得了被詛咒的黃金,而黃金後來又由神交給了巨神法夫尼爾。最後,擊敗法夫尼爾的西格魯特得到了它。在他被殺之後,黃金歸喬基家所有,但得到黃金的人肯定又會被新的搶奪者所殺……
殺死郝格尼和昆那爾的人是匈奴族的國王阿特拉。阿特拉在西格魯特死後向他的妻子(昆那爾的妹妹)古德倫求婚,因為他知道喬基一族擁有大量萊茵的黃金。
古德倫對於婚約並不贊成,但她的母親卻想和強大的阿特拉結盟,所以全力促成這樁婚事。
昆那爾和郝格尼與阿特拉之間的對立日益加深,終於開始了戰斗。阿特拉為了排除兩個異己,裝作和解的姿態將他們引誘到自己的城堡里。
但是郝格尼發現了阿特拉設置的圈套,即使如此他們還是接受了阿特拉的邀請。在阿特拉軍隊的包圍下,昆那爾和郝格尼陷入了死戰,這時郝格尼所持的寶劍是西格魯特從法夫尼爾手中奪來的寶物裡面的一件,也就是「DAINSLEF」。
「DAINSLEF」與西格魯特的聖劍「GRAM」一樣是由萊茵河畔的矮人族所鍛造,極其鋒利,一劍甚至可以斬殺兩人。
但是他們改變不了死亡的命運,在潮水般涌來的敵人的攻擊中,兩人先後負傷、被捕。
郝格尼被阿特拉挖出心臟死去,在他胸口湧出鮮血的時候,郝格尼仍在不斷大笑,堪稱豪傑。「DAINSLEF」雖是名劍,但作為黃金詛咒的一部分,終究不能改變英雄的命運。
⑶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劍,是中國的嗎
應該是軒轅劍
傳說中,軒轅劍是一把黃金色的聖道千年古劍,是由眾神采首山之銅版所鑄,劍身權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天界諸神將此劍賜予軒轅黃帝擊敗蚩尤之曠世神劍,後傳與夏禹。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⑷ 歷史上最著名的劍
歷史上最著名的劍應是:越王勾踐劍!
⑸ 世界歷史上有沒有什麼名劍傳說的或其他什麼的都行
中國歷史十大名劍;第一軒轅夏禹劍 ,第二湛瀘 ,第三赤霄,第四內泰阿,第五七星龍淵 ,第七第六容干將莫邪,第八魚腸,第九純鈞,第十承影。
日本九大名劍;天叢雲劍,十握劍,布都御魂 ,村正,鬼丸國綱,鬼切,童子切安綱。
印度渴羅摩迦;鑷積底,帕羅斯,恭特,哈特邀,米底帕拉,首羅,逝那那,豬耳,迎羅帕那,特拉悉迎。
歐洲冷兵器;羅馬式短劍,英格蘭寬刃劍,彎刀/馬刀,短刀,長劍,刺劍,花劍,雙刃大砍刀,匕首,重投石器,戰斧,戰錘,釘錘,鏈枷,流星錘,聖水之仲裁,板狀甲,鱗甲,胸甲,全身甲
⑹ 歷史上哪幾把劍非常厲害最厲害的一把是哪個
關於第一,有個故事這樣說: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他講出的那句話:「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成為世界上耳熟能詳的名言之一。
接下來,有個問題出現了:埃德溫·奧爾德林是誰?回答是:他就是第二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第二個登月的人,估計就沒有幾個人知道了。由此可見第一是多麼的重要。
秦始皇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鑒,仙魔鬼神共聽之!
⑺ 西方歷史或神話里出現的名劍、聖劍有哪些(詳細些)
1、石中劍 (英國傳說的名劍)
石中劍是英國傳說中的一把名劍,相傳在騎士收到大主教通知來到London教堂議事時出現。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第一次出現在一所教堂是一個聖誕節前夜,正當人們懺悔完畢抬起頭來看到一把寶劍插在一塊四方的石頭上。
2、勝利契約之劍
勝利契約之劍是指亞瑟王傳說中的王者之劍,是日本的譯法。王者之劍(Excalibur),又譯為斷鋼劍、斬鐵劍,《不列顛諸王史》關於Caliburn的記載有亞瑟王用此劍一戰殺掉攻擊他的470名薩克遜士兵。
(7)世界歷史上的劍擴展閱讀
石中劍在與伯林諾王(Pellinore)的決斗中斷裂。當時伯林諾王多次拒絕以劍相搏,只以長槍拼殺。前兩次長槍比試二人平分秋色,第三次亞瑟王不幸落敗。盡管伯林諾王一再強調他不願比試劍法,不肯服輸的亞瑟王最終還是拔出佩劍,經過一番死斗石中劍被伯林諾王斬斷。
當伯林諾王得知他的對手是亞瑟王時唯恐戰敗的亞瑟王事後伺機報復,心生畏懼的他企圖當場斬殺亞瑟王以絕後患,幸有魔法師梅林(Merlin)相助亞瑟才逃過一劫。
劍對於騎士尤為重要,亞瑟王在魔法師梅林的引導下來到一個湖畔,湖中仙女手握一柄寶劍,並將其舉出水面贈與亞瑟王,這把寶劍就是斷鋼劍(Excalibur),亦稱「湖中劍」。
⑻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劍,是中國的嗎
劍的發展
武術器械。古代兵器之一。《釋名·釋兵》曰:「劍,檢也,所以防檢非常也。」劍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
據考古史料來看,劍產生在商代。當時的劍一般較短,約為 20—40厘米,呈柳葉形或銳三角形,劍初為銅制。
西周時代,戰爭主要以車戰為主。遠者以弓矢射之,近者以戈、戟、矛等長兵器爭斗之,惟有肉搏以劍擊之。故劍的作用不是很大。
春秋戰國時期,劍作為步戰的主要兵器,得到不斷加長。如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全長有 55.7厘米。
至漢武帝時期,劍長有超過 3尺的,劍刃由兩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劍鋒的夾角由銳加大。由東漢時期,環首鐵刀在當時騎戰中佔有普遍地位,劍逐漸退出了戰爭舞台。後作為佩帶儀仗或習武強身自衛之功用了。漢代以後銅劍逐漸被鋼鐵劍所替代,並趨於定型,即劍身中有脊,兩側有刃,前有劍尖,中有劍首,後有莖,莖端設環處稱鐔,此外尚有劍鞘、劍穗等附屬飾物。
至隋唐時期,佩劍之風尤為盛行。《隋書·禮儀志》載:「一品,玉器劍,佩山玄玉。二品,金裝劍,佩水蒼玉。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散)品名號侯雖四、五品,並銀裝劍,佩水蒼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則象劍。帶直劍者,入宗廟及升殿,若在仗內,皆解劍。一品及散(散)郡公,開國公侯伯,皆雙佩。二品、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散)品號侯,皆只佩。綬亦如之。」劍被當時封建倫理道德和區分官職高低所用,被視為權力和貴賤之分的代表物。
唐代為最盛,劍被文人墨客視為飾物。常以來抒以凌雲壯志或表現尚武英姿。如大詩人李白少年習劍, 25歲「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杜甫有:「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王維的「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動百萬師」等劍與戰爭的詩句留於後人。
後劍與道教接上不解之緣,成了道士們手中的法器之一。劍又被披上了神秘的外衣,成了「神劍」「劍仙」等法力無邊的聖物。
劍受到民間武藝家的青睞後,則迅速發展在了多種演練的形式。逐漸演變形成了「斗劍」和「舞劍」兩種。「斗劍」即發展成為現今的「擊劍」比賽項目;「舞劍」則發展為現今的劍術套路和藝術舞的劍舞表現形式。
至明、清時,劍的發展迅速,各種名劍層出不窮,劍術和善劍的名人輩出,劍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
新中國成立後,劍被列為武術競賽項目。現代武術用劍的長度,規定為運動員反手直臂持劍,劍尖達於耳垂為准。劍不開刃。劍的各部位包括有:劍身、劍尖、劍鋒、劍末、劍脊、劍刃、劍格、劍柄、劍首、劍鞘和穗。
名次解釋
劍墩:即劍首。指劍柄的頂部,一般劍首中有孔,可穿繩。
劍鐔:即劍格,亦稱護手。指劍身與劍柄之間作為護手的橢圓形盤部分。
劍鞘:又我劍匣、劍室。藏劍之物。有鐵和木製等,裹以沙魚皮,塗以朱漆或連雲黑漆,又貴者並鑲珠嵌寶。
劍莖:劍柄之古稱。清·程瑤曰《考工創物水記·桃氏為劍考》:「莖者,言頸也,在首下。」
劍室:即劍鞘。漢·揚雄《方言》:「劍鞘自河而北,燕、趙之間,謂之室。」
劍廓:劍梢的別稱。漢·揚《方言》:「劍梢自關而東或謂之廓」。
劍珥:即劍格。又名劍鐔。《莊子·說劍篇》釋文引司馬雲:「鐔,劍珥也。」
:劍梢的別稱。漢·揚雄《方言》:「劍鞘自關之西,謂之 」。
劍穗:劍柄後縛的裝飾品。近現代劍術套路有長穗與短穗之分別。
劍袍:即劍穗。有文武之說,文劍佩帶劍袍,武劍則無。
劍術的套路有:七星劍、青萍劍、昆侖劍、八卦劍、武當劍、達摩劍、三才劍、盤龍劍、蛾嵋劍、八仙劍、醉劍、對練劍等。
劍的種類繁多,下面一一介紹如下: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下同)
三尺:劍的別稱。因通體長三尺,故以之為劍的代稱。《漢書·高帝紀》:「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唐·顏師古註:「三尺,劍也。」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三尺劍:劍的泛稱。唐·杜甫《重經紹陵》詩:「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七尺:古代長劍的代稱。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別詩》:「平戎七尺劍,封檢一丸泥。」《北堂書鈔》卷一百二十二:「長劍七尺。」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利劍:名劍的泛稱。《公羊傳》魯宣公六年:「子之劍,蓋利劍也。」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寶劍:劍的泛稱。唐·韋應物《廣陵行》:「歸來視寶劍,功名豈一朝。」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吳粵劍:泛指春秋時代所制名劍。《周禮·冬官》:「鄭之刀,宋之斤,吳粵之劍,遷平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七星劍:古代名劍。劍身近柄處飾有北斗七星文,故名。《吳越春秋》:「伍子胥過,解劍與漁夫曰;「此劍中有北斗七星文,其值百金。」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十字短劍:屬雙兵短器械。劍長兩尺四寸有餘,通體為鐵制。劍身有脊。呈棱形,兩邊有,劍尖向上 17厘米處,另有一字形劍尖橫貫於劍身之中,呈「十」字形。橫突之劍,一側略向下彎,另一側向下彎曲而略向外折出,橫劍有脊,兩邊鋒利。劍柄呈扁平狀,上覆半圓硬木,使握手處為圓形,劍柄末端有鐵環可系綵綢,握手兩側有護手刃,在護手處略朝上翹。用時兩手各執一把,十字劍兼有刺、勾、割的功能。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干越之劍:指古代吳越所制之善劍。《莊子·刻意》:「有干越之劍者,押而藏之,不敢用也,寶而至也。」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上方寶劍:「尚方劍」的俗稱。指皇帝的御用寶劍,可授於大臣,掌先斬後奏之權力。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子午鴛鴦劍:雙劍的一種。劍長三尺,劍身為扁平狀,下部寬一寸半,上部寬八寸,劍身兩側為向上傾斜的尖劍,渾體如鋸條,二劍之劍尖形式不一,一為半圓環形,如月牙狀,月牙尖向外;另一雖也為月牙狀,但其中部有一突出槍刺狀槍頭,劍把為扁平形,上扎布帶,劍把上有圓盤鐵護手,劍把一側有月牙形護手,薄而鋒利,劍把末有雙棱狀槍刺,此器四面有刃,甚是鋒利。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宋體'>昆吾劍:古劍名。原稱「錕 」,亦作「琨 」。屬此劍。劍身原為一有刃,一側無刃,前有尖鋒。後來演變為前半身有鋒有脊,兩側有刃;後半身無脊無刃,僅呈平板形狀。其劍柄較長,可用兩手握持。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木劍:用木製作的劍。又名:「班劍」、「象劍」。晉代開始用於朝服佩帶。《南史·陳始興王叔陵傳》:「及倉卒之際,之命左右取劍。左右不悟,乃取朝服所佩木劍以進。」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玉頭劍:劍首用玉裝飾之劍。參見「玉具劍」條。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玉具劍:劍首和劍柄部分用玉製成的劍。《漢書·匈奴傳》:「賜冠帶衣裳……玉具劍。」唐·顏師古註:「孟康曰『標首鐔衛盡用玉為之也。』鐔,劍口旁橫出者也;衛,劍鼻也。」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奪命龍:五代時軍中稱劍的專門隱語。據宋《清異錄·武器·小逡巡》載:五代前蜀王建初起兵時,軍刀用隱語稱刀曰:「小逡巡」,劍曰「奪命龍。」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楊家山鐵劍 :我國現存最早的鐵劍。系湖南長沙楊家山春秋後期墓出土文物。劍通體長 38.4厘米,劍寬2-2.6厘米,劍脊厚0.7厘米。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尚方斬馬劍:「尚方」亦作「上方」。指皇帝贈予臣屬的寶劍,為最高權力的象徵。《漢書·朱雲傳》:「成帝時,丞相安昌侯張禹,以帝師位特進甚尊重。雲曰: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斬 臣2人以厲其餘,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唐·顏師古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斬馬劍,劍利可以斬馬也。」可簡稱為「尚方劍」或「上方劍」。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尚方劍:皇帝御用劍的代稱。為最高權力的象徵。參見「尚方斬馬劍」。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服劍:古人隨身佩帶的劍。《戰國策·齊》:「遣太尉 黃金千斤,文馬三駟,服劍一,封書一,謝孟嘗君。」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齒鋏:劍的一種。指帶齒形的鋏器。左思《吳都賦》:「毛群以齒角為矛狹。」亦稱「角鋏」。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神劍:①指靈異之劍。《晉書·劉曜載記》:「嘗夜閑居,有二童子入跪獻劍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燭視之,劍長二尺,背上有銘曰:『神劍御,除眾毒。』曜遂服之,劍隨四時而變為五色。」②古代名劍。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孝武帝昌明,以大元元年,於華山頂埋一劍,銘曰『神劍』,隸書。」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袖裡劍:短劍的一種。其柄長大,而劍身稍短,總長不及一尺二寸,劍身藏於劍柄之末。柄為中空,內有彈簧。袖裡劍平時可藏於袖筒之內。用時取出劍柄,按動按鈕,劍身即從劍柄中彈出傷人。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班劍:古代飾有花紋的木製儀仗用劍。盛行於西晉。至南朝稱為「象劍」。《宋書·樂志四》:「雄戟辟曠途,班劍翼高車。」《宋史·袁桀傳》:「太宗臨崩,桀與褚淵並受顧命,加班劍二十人,給鼓吹一部。」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棠溪:古代名劍。因戰國時期棠溪(今河南舞陽縣西南)地方出利劍。故以之名劍。《楚辭·九嘆·怨思》:「執棠溪以刜蓬兮,秉干將以割肉。」劉勰《新論》:「棠溪之劍,天下之銛也。」亦作劍的代稱。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越劍:指古越所制之利劍。劉勰《新論》:「越劍性銳,必托槌砧以成鈍鈞」。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象劍:「班劍」的別稱。南朝時用作儀仗的劍,稱象劍。參見「班劍」條。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短劍:劍的一種。劍身較短,劍盤小,握柄由生鐵鑄成,柄端有一圓環。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逸龍劍:劍的一種。劍身有龍形圖案,因而得名。無劍穗,其劍術套路的主要擊法有劈、刺、扎、撩、點、崩、擊、截、抹等。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短鋏:劍的一種。鋏的別稱。張協《短鋏銘》:「亦有短鋏,清暉載爛。」參見「長鋏」條。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楚劍:指古楚所制之利劍。《說苑》:「秦昭王中朝而嘆曰:夫楚劍利,倡優拙。夫楚劍利則士多悍,倡優拙則思慮遠,吾恐楚之謀秦也。」張東:「吳鉤明似月,楚劍利如霜。」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腰品:唐代供佩帶用的短劍名。宋《清異錄》:「唐劍具稍短,常旋於脅下者,多腰品。」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櫑具:古代劍名。木柄上有蓓蕾形的玉飾等,古稱櫑具。《漢書·雋不疑傳》:「不疑冠進賢冠,帶櫑具劍。」晉灼註:「古長劍首以玉作井鹿盧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蓮花初生未敷時。今大劍木首,其狀似此。」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彝族波長劍:短劍的一種。源於清代。刃體寬大,近尖處略窄。劍體作火焰形或波浪形,左右曲折,刃之下部尤為彎曲。刃長二尺余,柄長五寸五分,柄與鞘之形式無定製。莖與護手略為十字形,護手之一邊另有一直形護手。劍柄首作圓盤形,上有小塔形之尖頂。全柄為鋼制,刃上深刻三獸形,或蹲或馳,相間刻有一顆星形花紋。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少林長劍:全長三尺四寸,把長六寸二分。明代悟華,清代清倫、清蓮、清雲精劍術。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少林青龍劍:全長三尺三寸。歷代寺僧和武士用於習武、防身之用。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雙劍:雙兵器之一,兩劍合攏似一劍。雙劍的劍格(護手盤)各為一半,對合的一面為平面,使兩劍合為一體。劍身與單劍不同之處為單劍兩面有脊,而雙劍僅一面有脊,對合面為平面,兩劍柄首分別各配一根單劍穗。雙劍同歸一鞘。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少林子母鴛鴦劍:少林雙兵之一。全長三尺,為歷代少林僧徒習武防身之用。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龍鳳雙劍:雙兵器之一。浙江龍泉出此劍,在兩劍有脊的一面分別配有龍(為右手所使之劍)、鳳(為左手所使之劍)圖案。兩劍柄首各配一根雙劍單穗。雙劍同入一鞘。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雌雄劍:古代雙兵之劍。舞練技法與其他雙劍同。但制此劍之材料甚是高級。雌劍為左手使,雄劍乃右手使也。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指塵劍:古代異樣雙兵之一。乃道家所使之失械也。由一把拂塵與一把單劍組成。
(摘自《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⑼ 世界史上最好的劍
越王勾踐劍
⑽ 世界上有名的劍
1,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Sword of Goujian),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專省荊州屬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銹。
2,魚腸劍
魚腸劍,古代名劍,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該典故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3,龍泉劍
龍泉劍,又名龍淵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國古代名劍,誠信高潔之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4,湛盧
春秋時期鑄劍名匠歐冶子所鑄名劍之一,五大蓋世名劍之一。另一說為古地名山,即指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的湛盧山。
5,軒轅劍
軒轅劍,傳說中的神兵,又名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由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