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觀

世界歷史觀

發布時間:2021-02-08 22:16:46

⑴ 人生觀,歷史觀和 世界觀是什麼關系

世界觀
人們對世界的總的根本的看法。由於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也叫宇宙觀。哲學是其理論表現形式。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系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基本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作為一個人來說,世界觀又總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機聯系起來的,世界觀總是處於最高層次,對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導向作用;同時世界觀也是個性傾向性的最高層次,它是人的行為的最高調節器,制約著人的整個心理面貌,直接影響人的個性品質。
歷史觀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是人們對社會發展歷史的總體認識。

人生觀
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其具體表現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目的、意義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內容包括幸福觀、苦樂觀、生死觀、榮辱觀、戀愛觀等。它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觀的制約。

價值觀
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目標的准則。價值觀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態度反映出來,是世界觀的核心,是驅使人們行為的內部動力。它支配和調節一切社會行為,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包括人的社會地位和物質生活條件,決定著人們的價值觀念。處於相同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人,會產生基本相同的價值觀念,每一社會都有一些共同認可的普遍的價值標准,從而發現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為定勢,或曰社會行為模式。

⑵ 關於全球史觀

全球史觀是一種全新復的制史學理念,這種史觀已被我國學術界所認可。在新課程標准和教科書中,這種史觀也得到了充分闡發和體現,在高考試題中更是頻頻顯現。如何理解並運用這種史觀評價歷史事物、進行科學有效地備考,是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全球史觀形成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最早提出這種史觀的是歐美學者,其中以美國歷史學家L

世界歷史觀後感 1000字

近代歷史上,中國和日本經歷了相似的災難,但結果卻大不相同。有人於是說,中國對待外來文化的方式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而日本則採取「全盤西化」的策略。這導致兩國所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不難看出,這一定是全盤西化論者。那麼,中日之間出現差別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先談中國的失敗
1、中國的封建制度比日本完善,經濟上自給自足和自我恢復能力更強。
中國畢竟是一個有著兩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大泱泱大國,船大難調頭,這是中國在改革面前非常遲緩的原因。而日本小國寡民,如果滅亡那必然是非常徹底的。加上幕府將軍實行的不是王道仁政,而大清畢竟剛剛經過康乾盛世,所以人民的態度也不一樣。尤其是我們的封建自然經濟,幾千年來非常穩定,所以缺少改革的必要。
2、中國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原則是正確的,但對於精華和糟粕的定義不太正確,導致了後來很多運動的失敗。
我們知道,我們對於西方,先學技術,後學政體,最後學文化。但學習技術,我們一直沒有真正學習工業生產;學習政治,我們也沒有真正調動人民參政;學習思想文化,那就僅僅是盲目的批判老祖宗。一句話,光看著人家搞,搞得好,不知道人家為什麼好。我們需要的是肥皂,然而洋人帶來的卻是手紙,當然用不好。五四運動之後,國民應該才算是真正醒悟,各派有識之士認識到人民力量的重要。事實上,正是由於這一點,才有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有人總是認為日本是成功的,可拋開高樓大廈、汽車手機,讓我們看看日本人的骨頭和大腦是什麼樣的。
3、日本也並沒有全盤西化,而是建立了武士道精神,事實上是為軍國主義和壟斷大資本家服務的。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是日本基本的社會架構,也就是貴族統治的架構沒有變。小人得志便猖狂,日本是這樣的民族,資本家是這樣的動物,小地主是都有這樣的通病的,三者結合在一起(明治維新的主力是中下級武士),你就不難想像日本的資本家是多麼的可惡,近幾年豐田公司的丑惡行徑,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惡習。我們知道,日本小國寡民,缺乏資源,要活命,最省錢(注意,不是好,僅僅是省錢)的辦法就是擴張。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打仗反而能夠給國內壟斷企業提供足夠的市場和資金。君不見美國隔幾年打一次,就是軍火商人搞得鬼。事實上,武士道精神由來已久,當年的倭寇就是秉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子罵的精神侵擾我東南海防的。所以,那些說日本全盤西化的人,是沒長腦子的,甚至日本人自己都不承認全盤西化。
4、日本現在道德淪喪的很厲害,最明顯的性服務泛濫,日本現在是小節很死板,大事喪天良。
日本有很多骯臟的行業,這里不便多談。日本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承認黑社會組織團體合法的國家之一。每年日本的捕鯨行為招致世界人民痛恨……前幾天北京書店裡流行一本《格林童話原版》,是日本的一位女作家寫的,裡面加入了很多暴力、色情、亂倫的內容。日本,是希望摧毀國民殘存的價值觀(甚至包括外國人的價值觀),來為他們最丑惡的軍國主義鋪墊。

以史為鑒,在今天,我們該怎麼做呢?
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或多或少引進了西方價值觀,導致中國人普遍沒有信仰。鄧小平說,要永遠讓社會主義價值觀占統治地位,否則中國就有滅亡的危險。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很多人只知道當年帝國主義殘殺共產黨人,殊不知他們為什麼。共產黨為多數人謀福祉,必須打擊少數人的利益,少數人當然反對。但是帝國主義國家就是少數人控制的,怎麼辦?殺。他們認為。1989年,歐洲絕大多數的社會主義國家崩潰。帝國主義國家後現在這些不算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裡樹立他們唯利是圖的價值觀,然後再煽風點火顛覆他們。1989年,我們中國也出現了類似的動亂,最後因為鄧小平的「打屁股政策」平息了。當時的中國比蘇聯還強大,朝鮮、越南就在中國邊上,古巴在美國自己家門口,打仗容易傷了美國人,就這樣,僅有的四個社會主義國家得以保全。如果我們從骨子裡全盤西化,那麼我們幾十年來建立的成果就會毀於一旦。那時,中國滿地都是文強,而老百姓只能淪落到連「開胸驗肺」都不如的地步。
6、清朝和民國的吸收沒有真正結合基本國情,沒有重視人民的力量,而是簡單的照搬西方歷史。古代佛教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證明,外來文化只有在結合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吸收,才能有生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在中國危難最重的時候,佛教來了,馬克思主義來了。就像一個血癌患者,給她體內注入新的血液,它就能恢復。當然,佛教是在三教合一之後才真正成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最初沒有中國化的佛教導致多少朝代滅亡;馬克思主義是好的,但如果不把它中國化,就會像博古李德一樣死板,最終差點導致人民革命失敗。共產黨之所以成功,因為共產黨重視人民力量。人民是最強大的,中國人民是最多的,只要中國人民站起來,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戰勝中國。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一條結論:任何事情,都要在立足基本國情的基礎上辦

《世界歷史.com》作為一本世界歷史的通俗讀本,對世界歷史中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事件以獨立標題、各自成節的形式加以記述,既注重每一小節內容的故事性與通俗性,又結合標題之間內在的歷史聯系與歷史規律,配以幾百幅珍貴精美的插圖,力求將世界歷史的豐富性與精彩性更直觀、更真實、多層面地表現出來。
書中上起史前文明,下迄科索沃戰爭,橫跨歐亞非美等各大洲,中外皆錄,古今縱覽,文圖並呈,體例上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全面記錄世界歷史的發展,使其成為當前一部時間跨度最長,體例最獨特的世界歷史。
書中以e時代最流行Blog閱讀方式,打破了傳統的閱讀概念,將世界歷史全方位、立體地展現出來,使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座世界歷史的博物館。書中所選精美圖片,囊括人物、戰爭場景、歷吏文物等門類,信息量大,可觀性強,配以准確精當的圖注文字,充分拓寬讀者視野,開辟思維想像空間。此外,每個篇目下的「相關鏈接」和「拓展閱讀」兩個小欄目不僅能幫助讀者輕松地獲得與篇目相關的信息,也能夠引領讀者在閱讀之餘向縱深層次邁進。

歷史是無比的殘酷,我不得不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沒有戰爭,
我佩服歷史上所有偉大的天才人物,他們的事跡讓我感到自己愈加的平凡和渺小。
一個人可以讓世界充滿罪惡,比如希特勒,比如墨索里尼。
一個人可以拯救一個國家,比如羅斯福,比如戴高樂,比如彼得大帝。我常常在想,這些偉人是如何修煉出來的?
但是,在正與邪的斗爭中,正義永遠是勝利的一方!
這是我們每個人安全的活在世上的保證,感謝這些偉人,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把歷史拉進了正常的軌道。
我崇拜的周恩來總理,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我又一次在看萬隆會議的影響資料上看到了他的身影。他敏捷的思維,出眾的口才,高貴的人格魅力,一生都是我學習的楷模。
歷史太長太悠久,我不知道該怎樣書寫才能表達我看了這個片子以後的感覺。只是感到自己才學太是淺陋,真是學海無涯啊,我所知道的,永遠都是那麼那麼的少!

⑷ (世界歷史)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觀

1.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的含義及其關系
(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哲學的內容,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世界觀亦稱宇宙觀,是人們關於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總的根本看法和觀點。哲學作為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是採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邏輯形式進行理論加工而建構起來的知識體系。
(2)哲學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哲學是關於世界的本質和一般規律的學說,是對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總體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對一切具體科學和實踐活動有普遍方法論的指導作用。方法論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3)哲學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為哲學的產生提供實證知識和基礎。哲學從具體科學中概括出一般結論。哲學與具體科學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
2.哲學具有下列特點
(1)最高的抽象概括性,是「最深沉的思維」。
(2)最大的普遍性,具有普遍方法論的指導作用和智慧的啟迪作用,但不能代替具體科學作出具體結論。
(3)哲學屬於意識形態,是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築。在階級社會,具有階級性。
(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
1.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方面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質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誰是本原,誰是派生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學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即思維能否認識現實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學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
來自科學教育類芝麻團 推薦於 2017-09-16
1.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的含義及其關系(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哲學的內容,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世界觀亦稱宇宙觀,是人們關於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總的根本看法和觀點。哲學作為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是採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邏輯形式進行理論加工而建構起來的知識體系。(2)哲學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哲學是關於世界的本質和一般規律的學說,是對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總體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對一切具體科學和實踐活動有普遍方法論的指導作用。方法論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3)哲學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為哲學的產生提供實證知識和基礎。哲學從具體科學中概括出一般結論。哲學與具體科學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2.哲學具有下列特點(1)最高的抽象概括性,是「最深沉的思維」。(2)最大的普遍性,具有普遍方法論的指導作用和智慧的啟迪作用,但不能代替具體科學作出具體結論。(3)哲學屬於意識形態,是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築。在階級社會,具有階級性。(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1.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方面內容: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質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誰是本原,誰是派生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學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即思維能否認識現實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學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

⑸ 簡要說明你的歷史觀(你如何看待世界歷史發展

牢記歷史,以史為鑒,以古人為鏡,以古物為證,洞察人情

⑹ 歷史: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等等的解釋!!

現代化(近代化)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實現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專社會轉變的屬歷史,包括政治.經濟.思想等
全球史觀(整體史觀) 認為:人類歷史是一個整體,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演進的歷史。
文明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縱向看,包括:采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 ; 橫向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革命史觀 認為:人類歷史是通過不斷的革命斗爭推動社會演進的歷史。
社會史觀 認為:人類歷史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歷史,更是與平民百姓.芸芸眾生息息相關的小事件的歷史,包括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等.

⑺ 全球歷史觀誰最先提出

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一種歷史觀,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展轉變的過程,這一轉變開始於新航路的開辟。全球化開始於新航路開辟,而全球史觀的發展在二戰以後

中文名
全球史觀
全球史觀的基本觀點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世界各個地區、各種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發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狀態,逐漸融合成密切聯系的全球統一體,這種全球一體化進程是歷史發展的客觀主導趨勢。
這一史觀,要求從全球整體的大視角去研究世界歷史。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考察歷史,全面探討世界歷史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徵、發展主流和總體趨勢,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關聯和滲透。全球史觀認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國家處於封閉發展狀態,亞非歐三大洲存在地區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幾乎處於隔絕狀態。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人類歷史從分散發展向整體發展轉變。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工業革命、殖民擴張的推動,到19世紀、20世紀之交,世界終於形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實現了人類社會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的轉變。
二戰後,世界變成一個密切聯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世界整體化進程加快。國家間相互依存、相互滲透,整個人類社會正在形成一個相互感應、相互制約的整體,整個人類面臨著共同的命運和考驗。
全球史觀的關鍵不在於是否談論了「整個世界」,而在於是否把對象置於建立了普遍聯系的「世界」之中。從這一意義上講,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界歷史思想,就是一種全球史觀。在馬克思、列寧那裡,世界歷史思想都是與其同時代的世界體系相聯系的,只是馬克思時期的世界體系是由自由資本開拓的,而列寧時期的世界體系是由壟斷資本建立的。後一世界體系比前一世界體系更高級,更具廣度和深度。但不管哪一階段的世界體系,都正如列寧所說:「資本主義已成為極少數『先進』國對世界上絕大多數居民實行殖民壓迫和金融扼殺的世界體系。」世界歷史也因國際剝削、國際壓迫關系而被嚴重扭曲為如今由資本主導的勞資高度對抗的世界體系。

⑻ 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觀三者之間是什麼關系

1、世界觀、歷史觀來、人生觀的關源系表現為:世界觀包括歷史觀和人生觀,世界觀和歷史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離不開世界觀和歷史觀,人生觀也影響世界觀和歷史觀。

2、簡介
1)世界觀,它是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觀點。世界觀具有實踐性,人的世界觀是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不斷優化的。
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意識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可將它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2)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
3)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觀的制約(通俗地說,一個人平時經常玩游戲,在他的世界裡只有游戲,他的世界是一個小世界)。

⑼ 歷史觀有哪些(全部)

階級史觀(革命史觀)
又稱階級斗爭史觀,從階級的視角去研究歷史,研究各個歷史階層中不同主導的階級和各個階級的發展狀況對所在歷史時期的影響;主要觀點是各個階級為了適應自身發展對原有統治階級開展了革命,開創了新的歷史時期;
文明史觀
文明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文明史觀的基本特徵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標准,把人類歷史劃分為農業文明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重視至今仍有重大影響的文明成果,從現實追溯歷史,從歷史聯系現實,說明人類歷史是如何傳承的,注重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以文明類型為研究的基本單位,承認文明的多元性。
唯物史觀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綜合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巨大的反作用。當上層建築及其生產關系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的發生變革。在階級社會里,人類社會這一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矛盾.
全球史觀(整體史觀)
全球史觀的基本特徵是:將整個人類歷史看做一個整體來研究。其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歐洲,也包括廣大亞非拉地區。斯塔夫里阿諾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對全球史觀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關注的是全人類,而不僅僅是歐洲人或是非歐洲人。此外,全球史並不等於國別史或地區史的簡單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區和國家歷史的相互聯系和影響。
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世界史時,重點考慮世界是如何從孤立走向一體的;重點理解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工業革命、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全球化等問題。同時,在學習中國史時,把它放在整個世界歷史的大背景、大視野下進行考察;
(近)現代化史觀
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過程就是(近)現代化。現代化史觀重點考察的就是這一發展演變的過程。(近)現代化史觀的基本特徵是:認為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過程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學化、大眾化和通俗化,以及社會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近)現代化的類型可以分為原發型和傳導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英法美是原發型、資本主義的(近)現代化,日本是傳導型、資本主義的(近)現代化,而中國則是傳導型、社會主義的(近)現代化;
英雄史觀
強調個人英雄對歷史的突出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不過往往會犯(課本上的)唯心主義錯誤,片面的強調個人對歷史的絕對性作用;
正統史觀
這種史觀主要處於君主專制的歷史時期,君主為了維持自身統治,而倡導「正統」一說,即自身身為君主的合法性和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君主神化(如:出生有異象或教皇授冕)或者賢明化(即早期賢王名臣的後裔),以及「五行更替說」;
社會史觀
即從各個歷史時期發展的不同社會狀況和社會變化來研究歷史的發展,主要表明社會變化對歷史的影響和預兆。相比其他各種史觀,該史觀更加註重底層民眾的社會生活狀況,以研究社會風土人情為主。
個人歷史觀
就是個人把歷史熟讀後,有新的體驗,新的啟發,來指導自己的行動。

⑽ 什麼是文明史觀,現代史觀,全球史觀

一,文明史觀:通常被稱為文明史研究範式,是研究歷史的一種理論模式。最初產生於啟蒙運動時期。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

文明史觀認為人類歷史從本質上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及其人類自身的文明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

而文明是指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它是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產生,並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發展的。在人類文明史上,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曾產生過與之相適應的文明。

二,現代化史觀:強調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化,是歷史的縱向發展。

現代化發生在封建社會後期,是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必經階段。它是以科技為動力,以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為核心,包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的全方位的社會變革。

三,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一種歷史觀,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展轉變的過程,這一轉變開始於新航路的開辟。

全球史觀的基本觀點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世界各個地區、各種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發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狀態,逐漸融合成密切聯系的全球統一體,這種全球一體化進程是歷史發展的客觀主導趨勢。


擴資資料

他們的區別

一,文明史觀:從橫向看,人類文明史的內涵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類文明從范圍上可以分成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中華古代文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等若干係統:

1.要注意不同文明類型的特點與主要成就;

2.要注意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交流、借鑒、融合與碰撞。

從縱向看,人類文明經歷了漁獵採集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包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工業文明時代(包括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就是現代化的過程。

二,現代化史觀:運用的是「現代化」的觀點來看待中外歷史,特別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歷史以及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歷史

三,全球史觀:要求從全球整體的大視角去研究世界歷史。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考察歷史,全面探討世界歷史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徵、發展主流和總體趨勢,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關聯和滲透。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