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經濟

中國歷史經濟

發布時間:2021-02-08 21:51:56

⑴ 中國古代經濟形式

中國古代的經濟形式包括農業、手工業和商業。

中國古代的農業主要是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產生於春秋時期,產生的原因是:生產工具的進步,特別是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技術的使用;耕作技術的進步;私有土地的出現。

中國古代的手工業主要是私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生產關系的變革,私營工商業勃然興起,工、商開始與士、農並稱為國家的「四民」。

中國古代的商業主要指的是私商。私商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技術的進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現,私商逐漸形成,並成為商人主體。

各自的特點:

小農經濟的特點:
一.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精耕細作。
二.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三.生產出來的產品用來自己消費或繳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私營手工業特點:
一方面,唐宋以來,商品經濟繁榮,私營手工業的產品大量進入市場;
另一方面,到明中後期,僱傭眾多工人的大規模手工作坊或工場日益增多,並從中孕育出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計工受值」式的僱傭勞動關系。

商業發展特點:
隋唐時期:海上與路上絲綢之路異常繁榮;

宋元時期出現紙幣並須速發展;
明清時期:出現了專門的工商業市鎮,出現了大商幫;貨幣經濟異常繁榮。

⑵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狀況

一、中國古代政治史

1.皇帝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兼並六國。秦王嬴政政自稱始皇帝,並規定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凡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權均由皇帝總攬。從此,皇帝成為我國封建時代歷代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專稱。明代,皇帝廢除宰相制度直接統管政府,並建立龐大的宦官機構和廠衛制度,實行專制特務統治,皇帝制度走向極端。在19世紀末的維新變法運動中,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以君主立憲政體代替君主專制政體。資產階級革命派則主張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實行民主共和制度。1912年,隨著辛亥革命的勝利,中華民國的建立,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壽終正寢。

2.中央官制

秦朝統一全國後,在中央設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創,唐太宗時進一步明確了三省的職權。三省為中央政府最高機構,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三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具體負責各項行政事務。

明太祖裁撤中書省,廢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權分屬六部。皇帝直接管理國家政事。從制度上集君權與相權於一身,保證了皇帝的專制獨斷。三省制度結束後,設立殿閣大學士參與決策,逐步形成內閣制度。

清初,中央機構大體採用明朝制度,設內閣,置六部,但保留著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凡軍國大事都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皇權受到限制。雍正時設軍機處,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後加以傳達執行,地方軍政首腦直接聽從皇帝指揮,君主專制制度走向頂峰。1861年,清朝設立總理衙門,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它洋務事宜的中央機構,地位高於六部,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

3.地方行政制度

秦統一全國後,郡縣制在地方普遍推廣,分封制被廢除,奠定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礎;

4.選官制度(科舉制)

漢武帝時期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舉薦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時,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唐朝繼承和完善科舉制度,貞觀年間,增加考試科目,以進士科最為重要。

明朝沿襲了前代科舉取士制度。為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科舉試卷僅從儒家的四書、五經中命題,答卷不許發揮個人見解,文體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嚴重地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20世紀初,由於國內形勢的劇變,封建科舉制度已不適應形勢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

5.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儒學統治地位的終結。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在我國古代經歷了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春秋末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他要求統治者「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戰國時期儒學初步發展,其代表是孟子,他認為「民貴君輕」,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實行「仁政。」

二、中國古代經濟史

1.古代的農業經濟

農業的發展,一般表現在農具改進與農作物推廣、水利工程的興修、耕作技術的進步、墾田面積的增加、糧食產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國家人口增殖等方面。發展的原因主要看歷代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農業政策、土地制度等。

①生產工具的不斷進步。

②農作物品種不斷增多,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漸提高。兩宋時期從越南引入優良品種占城稻。從兩宋時期開始,棉花逐漸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農產品商品化直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③水利工程的興修。

秦朝修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連接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鑿,使南北得以貫通;唐代興修的水利工程遍及黃河、長江流域,邊遠地區也有。

④由於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重視農業,自秦漢至明清,耕地面積呈不斷擴大趨勢,使糧食總產量大幅增加,養活了眾多人口。

2.古代手工業經濟

手工業發展的表現,一般要注意重要的手工業部門,主要包括紡織業、冶金業、陶瓷業、造船業、造紙業等。每一部門的發展包括產地、規模、技術水平、產品數量與質量、產品銷路等方面。

①金屬冶煉技術。

②采礦技術。

③紡織技術。絲綢之路的開通說明漢代紡織技術處於世界前列;北宋時,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明清時期,絲織業空前發展,蘇州、杭州、南京、廣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棉紡織業於南宋後期興起。

④制瓷技術。宋瓷譽滿中外,瓷窯遍布各地。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⑤造船技術:宋代造船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明朝鄭和的船隊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術。

3.古代商業和城市經濟

城市商品經濟逐漸發展,明清到達高峰。北宋時大城市的商業活動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營業時間也不受限制;市內還有娛樂貿易場所「瓦子」,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

4.古代對外貿易興盛

漢朝以絲綢之路為主要路線的陸路貿易開辟了中西貿易的新紀元,中國的絲和絲織品運到中亞,再轉運到西亞和歐洲。宋元時期海外貿易興盛,貿易范圍擴大。明朝前期鄭和七次下西洋,與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友好貿易,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從明朝中後期起,由於倭寇入侵,政府開始實行閉關政策,到清朝時期,只開放廣州一地同外國通商,阻礙了對外的經濟文化交流,妨礙了對外國先進科學技術的吸收。

5.經濟重心的南移

三國以前,我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西南、江南地區初步發展。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的開發出現了一次高潮,使得南北經濟均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礎。唐朝安史之亂後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從五代開始,南方經濟逐漸超越北方,並日益成為全國經濟先進地區,而且南方人口數量也超過北方。到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形成南方經濟領先於北方的格局,南方最發達的江浙地區長期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

6.邊疆地區的開發

秦始皇修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便利了中原和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絲綢之路使中原先進的絲織技術和冶鐵技術傳到西域地區。

⑶ 中國建國以來的經濟史

一、經濟恢復時期(1949~1952)。

二、1953年~1958年,這段時期主要是一五計劃。內

三、嚴重失誤時期(1958~1976)。容

四、改革開放時期(改革+開放)。

(3)中國歷史經濟擴展閱讀:

1949年10月,新中國從國民黨政府手裡接收過來的,是一個經濟瀕臨崩潰的爛攤子。1950年年初,在經過穩定物價、統一財經之後,市場發生很大變化,全國貿易系統的統一管理得以恢復。但與此同時,又出現了一種窘境,那就是市場陷入停頓,商業資本不足,各地工商業者都叫喊貨賣不出去,許多工廠不得不縮工或停產。

此外,由於多年戰爭使得舊的商業網被打亂,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再加上我們有的幹部「重任務輕政策」,對市場情況缺乏調查研究,致使農副土特產大都積壓在農民手中,出現谷賤傷農的困境,農民無力購買必需的工業品。

就連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以下簡稱中財委,作者注)主任陳雲也坦言:「我個人在這一件事情上沒有經驗。」

⑷ 中國的古代經濟

商民善於經商,後世將經商的人稱為「商人」;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商朝都城已成為繁華的商業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極」之稱。

⑸ 中國古代經濟

.古代的農業經濟

農業的發展,一般表現在農具改進與農作物推廣、水利工程的興修、耕作技術的進步、墾田面積的增加、糧食產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國家人口增殖等方面。發展的原因主要看歷代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農業政策、土地制度等。

①生產工具的不斷進步。

②農作物品種不斷增多,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漸提高。兩宋時期從越南引入優良品種占城稻。從兩宋時期開始,棉花逐漸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農產品商品化直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③水利工程的興修。

秦朝修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連接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鑿,使南北得以貫通;唐代興修的水利工程遍及黃河、長江流域,邊遠地區也有。

④由於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重視農業,自秦漢至明清,耕地面積呈不斷擴大趨勢,使糧食總產量大幅增加,養活了眾多人口。

2.古代手工業經濟

手工業發展的表現,一般要注意重要的手工業部門,主要包括紡織業、冶金業、陶瓷業、造船業、造紙業等。每一部門的發展包括產地、規模、技術水平、產品數量與質量、產品銷路等方面。

①金屬冶煉技術。

②采礦技術。

③紡織技術。絲綢之路的開通說明漢代紡織技術處於世界前列;北宋時,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明清時期,絲織業空前發展,蘇州、杭州、南京、廣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棉紡織業於南宋後期興起。

④制瓷技術。宋瓷譽滿中外,瓷窯遍布各地。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⑤造船技術:宋代造船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明朝鄭和的船隊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術。

3.古代商業和城市經濟

城市商品經濟逐漸發展,明清到達高峰。北宋時大城市的商業活動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營業時間也不受限制;市內還有娛樂貿易場所「瓦子」,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

4.古代對外貿易興盛

漢朝以絲綢之路為主要路線的陸路貿易開辟了中西貿易的新紀元,中國的絲和絲織品運到中亞,再轉運到西亞和歐洲。宋元時期海外貿易興盛,貿易范圍擴大。明朝前期鄭和七次下西洋,與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友好貿易,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從明朝中後期起,由於倭寇入侵,政府開始實行閉關政策,到清朝時期,只開放廣州一地同外國通商,阻礙了對外的經濟文化交流,妨礙了對外國先進科學技術的吸收。

5.經濟重心的南移

三國以前,我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西南、江南地區初步發展。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的開發出現了一次高潮,使得南北經濟均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礎。唐朝安史之亂後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從五代開始,南方經濟逐漸超越北方,並日益成為全國經濟先進地區,而且南方人口數量也超過北方。到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形成南方經濟領先於北方的格局,南方最發達的江浙地區長期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

⑹ 我們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的是哪個朝代

隋文帝楊堅執政期間,採取均田制等措施,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隋朝府庫中積聚了數量龐大的粟帛。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唐朝貞觀11年,監察御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時間過去55年,隋朝遺留下來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50萬斤。由此可見的隋朝的富裕與強盛。
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直到唐太宗死後,唐高宗繼位,計戶口380萬戶。唐玄宗時,全國760萬戶,4100萬人。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唐天寶十四年已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就有890萬戶,而唐太宗直到駕崩才有380萬戶。可見,隋朝才是經濟最富裕的朝代,唐朝不過是中國歷史上軍事最強大,民族關系最密切,對外交往最頻繁的朝代而已。從以濟上看,唐朝比隋朝差遠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望採納

⑺ 古代中國經濟的特點是

農業為主,家庭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是任何社會發展的版根本動力權,而生產力又是最活躍的、最革命的因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起反作用。我國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世界上曾處於前列地位,並對亞洲和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有重大影響和貢獻。

(7)中國歷史經濟擴展閱讀

不是為了交換,而是為了滿足生產者或經濟單位(如氏族、封建庄園、農民家庭)本身需要而生產的經濟形式。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里占統治地位。

這種經濟排斥社會分工,每一個生產者或經濟單位不但生產自己需要的農產品,而且生產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業品,"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是其典型寫照,它是與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相適應的。

中國古代封建經濟的主要形式是地主制經濟,在這種經濟形式下,地主把大多數土地分租給農民,形成了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農業生產。此外,中國封建社會還存在著小自耕農的自然經濟和小生產者的小商品經濟,但它們不佔主要地位。

⑻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簡史

夏商西周時期

當黃河流域出現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國之際,代表新的生產力的文字、青銅器和城市已經在北方的遼河流域、長江以南地區紛紛出現,從而使中國大陸的奴隸制王朝得以鞏固和發展,成為東方世界的經濟發展中心。

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迅速,判斷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這里所說的勞動資料主要指生產工具而言。由於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了先進的生鐵冶鑄技術,即出現了鑄鐵,促進了鐵器的普遍使用,並由此推動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使中國在經濟發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秦漢時期

由於中國早在公元前3 世紀就建立了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迫使封建統治集團對古代社會的自然經濟狀態進行干預,以使社會經濟朝著有利於鞏固封建統一的軌道運行,於是形成了封建經濟的自然發展與封建國家經濟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

魏晉南北朝

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專制集權較弱,政治上相對寬松的時代。因而對經濟活動的控制也相對寬松,經濟活動也比較活躍。這在南朝表現得尤為明顯。

隋唐五代時期

唐的經濟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南北經濟均有發展,更主要的是南方經濟已逐漸成為中國中央政權的主要支柱,成為經濟中心。

(二)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新的技術給生產帶來突破性變化。如造船、建築、農田水利、造紙印刷術、瓷器、絲織都有創造性發明並向海外流傳。

(三)與外國經濟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與非洲、西歐、中亞、西亞、東南亞、日本、朝鮮等國,都有貿易往來,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五代十國時間很短,實際是唐代的繼續,經濟雖因戰亂而受影響,但仍然有很大進步,正因為經濟的發展才有全國統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統一起來了。

宋遼夏金時期

其主要標志是,以農業為主、以手工操作為基礎的社會生產體系及其相應的制度保證體系已經趨於完善;從對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而言,已經接近甚至幾乎達到了古代的技術條件所能允許的最高水平。

元朝時期

元代經濟歷史提供的經驗和教訓在中華民族經濟管理歷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卓越的軍事、經濟管理謀略運籌思維,忽必烈多元一體化的國民經濟管理思想模式,元代長期影響後世的經鞏固、各族人民的團結交往、封建社會後期經濟的進步性發展都有重要的、深遠的影響。

明清時期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聲有色的時代。明代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史上處於變革的重要時期,有諸多新現象、新特點,值得認真總結,深刻分析、取其精華,以資借鑒。

封建末期

甲午戰爭後的中國,不僅遠遠落後於西方先進工業國家,而且被歷史拋在了東方的日本後面。

(8)中國歷史經濟擴展閱讀

中國遠古暨三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歷史長河的源頭,也是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經濟的發展是以越來越快的步伐前進的,舊石器時代經歷了上百萬年的漫長道路,新石器時代只有幾千年,進入文明時期以後,各個王朝的更替不過數百年的時間。

每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都有一定的特點,也都遵循著中國傳統文化和農業經濟的共同規律。經濟基礎對政治、軍事、文化藝術乃至人們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不言而喻。

⑼ 歷史 中國經濟

http://..com/question/3344676.html
上,上,下,平或偏下,上

以下是幾種解釋
1949~1957 過渡時期 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8~1962 大躍進時期 任務是實現15年之內趕上英美。
1963~1965 調整時期 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
1966~1976 文革時期 全面內亂
1976~2000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實行改革開放,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1949-1957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也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4這一時期,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共產黨從國民黨手中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國民經濟正待恢復。這一時期我國經濟明顯發展,到1954年底國民經濟根本好轉。1953-1957年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也是在探索中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經濟都明顯的向社會主義過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1958-1962年是在探索中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從中共八大開始,中共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功,也有像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等失誤。直到中共七千人大會上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中共才初步認識到經濟發展中的錯誤。

1963-1965年是曲折中的三年,也是建國以來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三年。這一時期,左傾錯誤在黨內泛濫,加著蘇聯的背信棄義,自然災害嚴重,我國經濟出現嚴重困難。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這一時期階級斗爭嚴重,黨內的左傾錯誤泛濫,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社會動盪,但在廣大幹部群眾的努力下,國民經濟也有所發展。

1976-2000年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這一時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中國,計劃經濟體制變為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社會主義蓬勃發展。

其實,在史學界還有一種分法:1949-1954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1953-1956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57-1966是探索中前進的時期;1966-1976是文革十年;1976-今天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