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清朝重大歷史事件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
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後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清朝滅亡後復辟勢力一直存在,例如張勛復辟和偽滿洲國,二戰末期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清軍進軍江南的過程中,燒殺搶掠,激起江南人民的強烈反抗,特別是剃發令強制執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1659年,清軍佔領西南地區。並遷移湖廣人口填川,以補充勞動力的不足,視為歷史上的第二次「湖廣填四川」。
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棄土地,增加更多流民。為此又制定嚴禁奴僕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區的民族矛盾。後來清廷下令停止這些政策,並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並且正式開科取士,追尊崇禎帝與明朝忠臣。
李自成死後,大順軍余部與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明抗清。1647年大敗清軍於全州,次年幾乎收復湖南全境。江西金聲桓和在廣州李成棟先後反正,出現了第一次抗清斗爭的高潮。但永曆政權不能團結對敵,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
1649—1650年,何騰蛟、瞿式耜先後犧牲。1652年,李定國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復川南。東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抗清斗爭再次出現高潮。
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孫可望投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由於華南反清勢力較大,清帝冊封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為王以鎮守雲南、貴州、廣東與福建等地,史稱三藩。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滅亡。
2. 中國清朝時的簡要歷史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1] ,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共有十二帝,國祚267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2-3]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4] 1644年明末農民將領李自成攻佔北京,明朝覆亡。清軍趁勢入關,政治上推行剃發易服,[5] 軍事上打擊農民軍和南明諸政權,逐步佔領中國。[6] 然後歷經康雍乾三朝,發展到鼎峰。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
但是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7] 文化專制、[8-10] 閉關鎖國、[11-12] 思想停滯逐步落後於世界。[13] 1840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階級進行了洋務運動。[14] 甲午戰爭之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以康梁為首的維新派開始進行戊戌變法,但是變法失敗。1900年夏天八國聯軍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利益侵略中國。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5]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6]
3. 中國清朝歷史概況
清朝(1636年—1912年2月12日,1644年開始為全國性政權),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全境的中央政權。統治者為出身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王朝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定都於赫圖阿拉 。1625年遷都沈陽,改稱盛京。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稱帝且改國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1644年,統治中原的明朝被李自成所滅,原明朝將領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打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並遷都北京,清朝從此取代明朝成為整個中國的實質統治者。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俘殺,清軍基本控制中國大陸。
至康熙帝,平三藩,平台灣,清朝統一全國。歷經雍正帝、乾隆帝,因戰亂而遭到嚴重破壞的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這段歷史被後人稱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但此後清朝漸漸落入中國歷代世襲專制王朝的「興起─鼎盛─衰落」宿命。清朝初期,通過剃發易服和文字獄來抑止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清朝統治者對內:採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製造文字獄,壓制漢族進步思想;對外:實行海禁,閉關鎖國,輕視外國先進思想和技術。這些政策維護了清朝的疆域擴張和社會穩定,但卻導致了其統治時期內此起彼伏的民族問題,和末期的國家極度貧弱。
鴉片戰爭爆發後,列強紛紛以武力逼中國開放市場,並簽訂了割地賠款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後的太平天國運動更是損耗了清朝大量國力。19世紀末的義和團排外導致八國聯軍入侵,庚子賠款後清朝已無力再振。由於內憂外患,清朝後期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在光緒帝支持下進行資產階級政治改革,即維新變法,希望中國能走上君主立憲的的近代化道路。但是遭到了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維新變法失敗。
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末代皇帝溥儀於1912年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滅亡。自1644年入關以來,清朝共歷十帝,享國祚268年。
4. 中國清代歷史故事
《康熙平定三番》
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滅亡的那年,順治帝已經病死,他的兒子玄燁(音yè)即位,這就是清聖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時候,年紀才八歲。按照順治帝的遺詔,由四個滿族大臣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叫做輔政大臣。四個輔政大臣中,有個叫鰲拜(鰲音áo),仗著自己掌握兵權,又欺負康熙帝年幼,獨斷專橫。別的大臣和他意見不合,就遭到排擠打擊。
清王朝進關後,用強迫手段圈了農民大片土地,分給八旗貴族。鰲拜掌權以後,仗勢擴大佔地,還用差地強換別旗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對。鰲拜誣陷這些官員大逆不道,把反對他的三名地方官處死了。
康熙帝滿十四歲的時候,親自執政。這時候,另一個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和鰲拜發生爭執。鰲拜懷恨在心,勾結同黨誣告蘇克薩哈犯了大罪,奏請康熙帝把蘇克薩哈處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鰲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爭了起來,後來竟揎(音xuān)起袖子,拔出拳頭,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氣,但是一想鰲拜勢力不小,只好暫時忍耐,由他把蘇克薩哈殺了。
打那以後,康熙帝決心除掉鰲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幾歲的貴族子弟擔任侍衛,這些少年個個長得健壯有力。康熙帝把他們留在身邊,天天練摔跤。
鰲拜進宮去,常常看到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園里摔跤,只當是孩子們鬧著玩,一點不在意。
有一天,鰲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單獨進宮商量國事。鰲拜像平常一樣大模大樣進宮去。剛跨進內宮的門檻,忽然一群少年擁了上來,圍住了鰲拜,有的擰胳膊,有的拖大腿。鰲拜雖然是武將出身,力氣也大。可是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練過摔跤的,鰲拜敵不過他們,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憑他大聲叫喊,也沒有人搭救他。
鰲拜被抓進大牢,康熙帝馬上要大臣調查鰲拜的罪行。大臣們認為,鰲拜專橫跋扈,擅殺無辜,罪行累累,應該處死。
康熙帝從寬發落,把鰲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計除掉了鰲拜,朝廷上下都很高興。一些原來比較驕橫的大臣知道這個年輕皇帝的厲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康熙帝親自執政後,大力整頓朝政,獎勵生產,懲辦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漸漸強盛起來。當時,南明政權雖然已經滅亡。但是南方有三個藩王卻叫康熙帝十分擔心。
這三個藩王本來是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一個是引清兵進關的吳三桂,一個叫尚可喜,一個叫耿仲明。因為他們幫助清朝消滅南明,鎮壓農民軍,清王朝認為他們有功,封吳三桂為平西王,駐防雲南、貴州:尚可喜為平南王,駐防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駐防福建,合起來叫做「三藩」。
三藩之中,又數吳三桂最強。吳三桂當上藩王之後,十分驕橫,不但掌握地方兵權,還控制財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裡。
康熙帝知道要統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礙,一定得找機會削弱他們的勢力。正好尚可喜年老,想回遼東老家,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讓他兒子尚之信繼承王位,留在廣東。康熙帝批准尚可喜告老,但是不讓他兒子接替平南王爵位。這一來,觸動了吳三桂、耿精忠(耿仲明的孫子),他們想試探一下康熙帝的態度,假惺惺地主動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請求。
這些奏章送到朝廷,康熙帝召集朝巨商議。許多大巨認為吳三桂他們要求撤藩是假的,如果批准他們的請求,吳三桂一定會造反。
康熙帝果斷地說:「吳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遲早也要反。不如來個先發制人。」接著,就下詔答復吳三桂,同意他撤藩。詔令一下,吳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自以為是清朝開國老臣,現在年紀輕輕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權,就非反不可了。
公元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為了籠絡民心,他脫下清朝王爵的穿戴,換上明朝將軍的盔甲,在永曆帝的墓前假惺惺地痛哭一番,說是要替明王朝報仇雪恨。但是,人們都記得很清楚,把清兵請進中原來的是吳三桂;最後殺死永曆帝的,還是吳三桂。現在他居然打起恢復明朝的旗號來,還能欺騙誰呢?
吳三桂在西南一帶勢力大,一開始,叛軍打得很順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廣東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聯系,約他們一起叛變。這兩個藩王有吳三桂撐腰,也反了。歷史上把這件事稱做「三藩之亂」。
三藩一亂,整個南方都被叛軍佔領。康熙帝並沒有被他們嚇倒,一面調兵遣將,集中兵力討伐吳二桂;一面停止撤銷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稱號,把他們穩住。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勢對吳三桂不利,又投降了。
吳三桂開始打了一些勝仗,後來清兵越來越多,越打越強,吳三桂的力量漸漸削弱,處境十分孤立。經過八年戰爭,他自己知道支撐不下去,連悔帶恨,生了一場大病斷了氣。公元1681年,清軍分三路攻進雲南昆明,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自殺。清軍最後平定了叛亂勢力,統一了南方。
但是,正在朝廷慶祝平定叛亂勝利的時候,在我國東北邊境又傳來沙皇俄國侵犯邊境的消息,這就使康熙帝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北方邊境上面去收起
5. 中國清後期歷史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 簽訂
1898年6月 戊戌變法開始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年 《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8月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
1915年 新文化運動成立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7月15日 汪精衛 發動反革命政變
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4月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
8月1日 南昌起義
9月 湘贛邊秋收起義
10月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
1934年10月 中央革命根據地主力 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10月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徵到達陝北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全國性戰爭開始
12月 南京失陷
日軍南京大屠殺開始
1940年8月 百團大戰開始
1945年8月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0月 「雙十協定」簽訂
1946年6月 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8年9月——1949年1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並取得成功
1949年4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國民政府覆滅
有點亂了,望採納!
6. 中國清朝的歷史是怎樣的
清王朝(1616-1912),創立者為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初名「後金」1636年改名為清。定都盛京(今遼寧沈陽),公元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於是,清朝進入關內,並遷都至北京,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1662年,聖祖玄燁即位,1674年平息三藩之亂,1683年,清統一台灣,1689年與俄羅斯簽訂清朝歷史上唯一的平等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1662-1795年,這一百多年的時光是清王朝,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輝煌時期,史稱「康雍乾盛世」。1796年,爆發川峽鄂白蓮教農民起義,清政府動用的全國的兵力才鎮壓下去,至此,清王朝開始走向衰亡之路。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清政府戰敗,與英國簽訂《中英江寧(南京)條約》割讓香港,開放「五口通商」賠款白銀2100萬,至此,西方列強紛至沓來,中國承受了「割地賠款」的深重災難。中國歷史翻開了其最黑暗的一頁。一直到1911年,清朝政府竟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割地面積之大、賠款數額之多,均為空前絕後!!!
其間,1851-1864年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1860-1895年的洋務運動,1898年的戊戌變法,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無不轟轟烈烈,但全部失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其後,各省紛紛響應,脫離清朝政府的統治。1912年1月1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在南京成立。1912年3月10日,清政府在紫禁城召開了最後一次御前會議,隆裕皇太後代末代皇帝溥儀宣讀了《退位詔書》。至此、清朝的統治正式宣告結束。
7. 中國清朝歷史
我幫你搞了點野史 1、公元1626年9月,六十八歲的清太祖天命汗努爾哈赤,因寧遠戰敗,深受炮傷,未留遺詔,含恨而逝。 2、皇太極的愛妃就是關雎宮的宸妃海蘭珠病了,這個時候皇太極正在松山前線指揮。皇太極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預備車駕,立即返回,返迴路上一點多鍾,沈陽又來報了,說海蘭珠病重,日夜兼程往回趕,夜裡頭趕到皇宮,海蘭珠死了。死了傷心也是人之常情,皇太極就哭,白天哭,晚上哭,不吃飯不喝水,送葬,在城外五里地殯葬,皇太極親自哭,沿途哭著去,送完葬以後住帳篷里頭。朝鮮人記載,說:「汗大加悲痛,歸路哭泣不止矣」。一個皇帝呀,妃子死了,從城外沿途不停地哭,一直哭到皇宮,回來之後,送飯吃不吃,送水喝不喝,覺也不睡,過於哀傷得了病了,病得很嚴重昏過去了,宮里頭亂作一團,找薩滿,求神,求醫求葯,就算搶救過來了。從此,皇太極得了重病,可能是中風了吧,隔了一年皇太極就死了,52歲。 3、現在有人說了,順治是出家了還是死了,根據我看到的材料,順治還是死了,根據很多,我就舉三點就可以了。第一:就是順治病重得天花的時候,歷史有記載,還傳到民間不許炒豆。第二:王熙死了以後,有一本書叫《王熙自定年譜》,這裡面記載了順治臨終讓他撰寫遺詔的事情,第三:溪森和尚死了之後,他的弟子給他整理一本書,在書里頭記載就是順治死之前,就說遵照祖制,實行火浴。朕身後要森溪速回京城為他火浴,順治的遺體移到了景山壽王殿,四月溪森趕到了北京,在景山壽王殿前舉行法會,溪森將順治皇帝火浴,這是給順治火化的和尚溪森的記載,再加上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的親自記載,順治臨危的時候,面授遺詔的時候,以及參考其他的文獻和檔案的記載,可以證明順治是病死的,不是出家了,順治死了之後。這一年是順治十八年,他才24歲。 4、公元1722年11月13日,康熙皇帝突然辭世。他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 5、雍正的死因我歸納了一下,大概有五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就是雍正被呂四娘砍了頭死的。這個時候有一個案子叫呂留良的一個文字獄案子,呂留良遭到了嚴厲的懲處。但是傳說他的女兒,有人說是他的孫女,呂四娘落網了,私自逃跑,沒有被殺,這呂四娘就拜師學藝,武藝高強,後來想法喬裝打扮混到了皇宮裡面,見了一個機會,把雍正的頭砍下來,替她父親,或者替她爺爺報了仇。這個傳說就很生動了,那雍正沒有頭怎麼發喪,傳說做一個金頭給擱上,這樣就埋在了雍正的泰陵。很多專家研究之後,認為雍正是被呂四娘殺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當時在這滿門抄斬的時候是非常嚴格的,呂留良的女兒不可能逃跑,退一步說,即使是跑了,也不可能混到皇宮,即使混到皇宮,也沒有機會她把雍正給殺了。所以這只是一個野史小說在這兒編造的一個很生動、很有趣的故事。 第二說法也很離奇,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一個戀人,這戀人叫竺香玉,長得很漂亮,能歌善舞,被雍正看上了,雍正把她收到宮里來。他奪了曹雪芹的所愛,於是曹雪芹就通過秘密的辦法和竺香玉進行聯系,竺香玉雖然身在皇宮,心還想著曹雪芹,於是見了一個機會,就謀殺雍正。這個也是野史小說之言,沒有任何歷史根據,不可相信。 第三個是有一本書,叫《梵天廬叢錄》。這個書是說雍正是被一個宮女給勒死的,但是還差一點,又被救活了。這個故事我認為屬於移花接木,明朝有這么一個故事,就明朝嘉靖21年,嘉靖皇帝他對宮女很暴躁。因為嘉靖他吃煉丹葯,他有時候脾氣暴躁,經常鞭撻宮女。有一個宮女叫楊金英,一天夜裡頭,趁著嘉靖皇帝睡著的時候,用黃的綢子就勒嘉靖的脖子。因為她特別緊張,慌亂之中打了一個死結,她以為勒死了,參與其事的另外一個宮女害怕了,把這個事情趕緊告訴皇後,皇後急忙跑來的時候,一看嘉靖已經斷氣了,皇後趕緊命令傳御醫,御醫叫許紳,來了以後,覺得問題很嚴重,就下了急猛葯來治,經過了四個時辰,嘉靖就有了一點聲音,透了一口氣。然後,史書記載說:「嘉靖吐紫血數升」,後來又經過一個時期的調理,就把嘉靖給救活了,當然楊金英等就被殺了。這個事情是真的,歷史有記載。據說後來嘉靖皇帝晚上睡覺的時候,這一個屋子是三九二十七張床,別人不知道他睡在哪個床上。後來我問故宮的先生,我說有沒有發現他那床是不是就是二十七張,他說已經不可考了,因為是明代的事情,清朝格局都變了。嘉靖曾經被宮女勒得斷了氣,後來搶救過來,這是歷史真事。我看過朝鮮《李朝實錄》,朝鮮的使臣到明朝來,對這個事情也做了很詳細記載,我們剛才講的故事就是把明朝的故事挪到雍正這兒來,可能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出於反滿的需要,編造了這么一個很生動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可以鄭重地說,這個不是歷史事實。 第四,有的學者考證雍正是得了中風死的。很多的學者同意這種看法,但是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說他就是死於中風,也是算一說吧。 第五,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就是中了丹毒死的。雍正他中期以後,特別是他得了一場大病之後,大親自寫了手諭,讓各個地方大員推薦名醫和術士到這個皇宮給他治病,幫助他保健。雍正他是想長生不老啊,各地就推薦。 後來有兩個大的道士,一個叫張太虛,另一個叫王定乾,這兩個大的道士,他們到了宮里之後,就幫助雍正煉了丹葯,交給他們道術。雍正是真的相信道教,在乾清宮,在太和殿,在其他的地方,有的地方設壇,供奉道神的符板。後來雍正長期在圓明園,他派人往圓明園送煉丹的葯,數量很大,他死之前12天送的黑鉛200斤。雍正曾經在五年之間,根據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叫做《活計檔》的記載,送煉丹所需的物品157次,他不但自己吃煉丹的丹葯,他寵信那些大臣,還派人送給他們吃,雍正長期吃煉丹的丹葯,可能汞,鉛,硒一些重的金屬中毒,應當說雍正的死和鉛中毒和丹中毒有一定的關系。有人統計,就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煉吃丹葯死的有14位之多,現在雍正的死根據宮廷的檔案來說,那就是官方的記載,可能是正常的病死,也可能就是吃丹葯中毒而死,我想可能是多種原因,最後導致了一個結果,所以雍正58歲就死了。 6、公元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病逝。他二十五歲登極,在位六十年,做太上皇四年,享年八十九歲,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享年最高的一位皇帝。 7、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猝然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嘉慶的死因官方的說法因病而死,據清朝皇室人員的口碑,說嘉慶遭雷擊而死,這個事情得不到證實,如果真的是遭雷擊而死的話,官私記載都不會寫這個事情,因為這犯了大的忌諱,我們目前就是根據官方的說法,嘉慶突然病故,也可能嘉慶身體比較肥胖,又六十一歲的高齡,沿途疲勞,天氣暑熱,也很可能得了心或者血管病而猝死。 8、道光是嘉慶皇帝的嫡子。他三十九歲繼位,在位三十年, 享年六十九歲。 9、咸豐於1861年7月15病重,7月16病危,7月17死了。10、同治到底怎麼死的?應當說是一個歷史疑案,到了18歲他就要親政了,親政了辦了一件事:重修圓明園還沒辦好,心情也不高興。家裡頭也不高興啊,孩子大了,要給兒子娶媳婦了,選誰呀,秀女都來了,慈安和慈禧意見不一致,慈禧看好一個,鳳秀的女兒,她看好了,慈安就看好了另外一個,叫阿魯特氏,看好那個女孩子,倆人意見交換了以後,也還意見不一致,慈安覺得這個女孩子好,慈禧覺得那個女孩子好,那不能娶兩個皇後,就讓同治來你看一看,同治呢,就同意那個阿魯特氏,就是慈安選的那個,他媽媽不高興,我給你選的皇後你不同意,那個東太後不是你親媽呀,她選的你同意了,慈禧這個人嫉妒心又比較強,這樣子吧,你選這個做皇後,阿魯特氏,那個做慧妃,做一個皇妃,就同時娶了,又加了幾個妃和嬪。 這個慈禧性格是有點特別,她就很反對同治跟這個皇後好,皇後到同治那兒,她就經常敲打,皇後和同治不住在一塊,她就高興,有一段時間呢,同治和皇後就分別居住,但是大家知道,這時候同治他小啊,他才18歲,所以,同治和他母親在這個事情上,是關系不太好,這個小皇後也很為難,親近了皇帝,婆婆不高興,婆婆高興了,你疏遠了皇帝,他也不好啊,兩面為難。同治13年,同治就死了,這小皇後那當然是非常悲痛了,哭得死去活來的,而且據說這時候皇後懷孕了,幾天幾夜痛哭不思飲食,丈夫死了,跟婆婆關系又不好,這日子就很難過了,吞金自殺,又救活了,還是哭,她父親崇綺官是尚書,就跟慈禧奏報這事,說她整天這么哭,又不吃飯怎麼辦?慈禧說了一句話:「隨大行皇帝去吧。」 什麼叫「大行皇帝」?就皇帝死了之後,正式入土之前,他已經死了,叫大行皇帝,小皇後她爸一聽就明白了,就是讓他女兒殉葬啊,小皇後的爸爸就跟女兒把這原話說了,同治死了74天之後,小皇後暴崩,有的書說就是自盡了,這么一個皇後被逼死了。 我們還是說同治,同治家庭不幸,跟他母親關系又不好,就得病了,同治十三年得病了,19歲,第一種說法是天花,根據就是正史記載說是天花,《醫案》,清宮太醫的《醫案》說是天花,宮里就掛這個紅簾避邪,官員呢穿花的衣服,天花嘛,穿花的衣服,當時的講究叫前三後四,就是穿七天花衣服,據說這個天花高潮的時候是七天,但是同治是規定12天,就是穿花衣服12天,從大光明殿請痘神娘娘,進了皇宮,把它供奉起來求神保佑,兩宮太後也是祈求祖先來保佑同治,但是還沒有救過來就死了,這是第一種說法,《翁同龢日記》也說了,因為他去看同治,有痘,長的有痘。 第二種說法就是死於梅毒, 第三種說法就是天花加梅毒,就是他得了天花了,又有梅毒,兩個並發。 11、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辭,光緒皇帝死因有兩種說法: 第一自然病死,第二被人害死,被人害死裡面又有四種說法: 一, 被慈禧害死, 二, 被李蓮英害死, 三, 被袁世凱害死, 四, 被他人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