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佛教歷史

中國佛教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8 17:07:25

㈠ 佛教在中國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您好!佛教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和年代,現在很難考定。最初傳入時,不回過在少數人中奉行,未必為上層答官府和史官之流所注意。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國原居我國甘肅的一個強盛的少數民族西遷中亞後建立的國家國王的使者伊存到了當時中國的首都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景盧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的記錄。我們可推斷,由於在此一百二十年前漢武帝開辟西域交通的結果,當時由印度傳布到中亞細亞的佛教很可能早已通過行旅往來而向東方漸進。也有傳說:在與印度阿育王約公元前272--226在位同時的秦始皇公元前246-210在位時代,已有印度的沙門室利房等十八人來到我國咸陽。阿育王時舉行第三次結集約在公元前250年,會後派大德赴各國傳教,前來中國很有可能。另外,也有認為宋玉《高唐賦》和《史記

㈡ 佛教的發展歷史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版)王子所創,他的名權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於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

㈢ 中國佛家的歷史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傳與公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所謂佛教就是佛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講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種通俗的方便說而已,實則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佛教發源於距今約2552年前(一說3000年左右)左右的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凈的意思,佛是覺悟。釋迦牟尼佛他是北印度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
據經典記載佛圓寂時,世壽80歲零2個月。
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到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互相影響、吸收,發展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對哲學、文學、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都發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
佛教正式傳來中國是漢朝,非正式更早,在周朝時已經陸陸續續傳過來,但並非正式的,正式是國家派了使節到西域去迎請,禮請過來,這是正式的,正式來是在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國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歷史,到中國來之後,因為是中國皇帝迎請他過來的,所以是以國賓的禮節來對待他,來了之後,與我們朝野人士談的很投機,我們非常歡迎他,希望他能常住中國。最初來的二位法師,是竺法蘭和摩騰,他們二位把佛教,佛像,經典第一次正式帶到中國來,為中國朝野所接受,來到中國之後,是國家招待他們,就好像現在的外交部禮賓司來接待,那時候的政治制度與現在不相同,現在的外交部都在行政院之下,從前的外交部不歸宰相管理,外交直接歸皇帝管轄,那時的外交部也不叫這個名稱,而叫做鴻臚寺。所以諸位要明了佛教中的寺是怎麼來的?寺是漢朝的時候政府辦事的機關,它並不是廟,而是帝王所轄的一級單位,直接屬於皇帝督導的,皇帝下面有九個寺,寺的長官叫做卿,我們稱做公卿,鴻臚寺卿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所以由鴻臚寺來接待,以後由於想把他們常留在中國,這樣一來,鴻臚寺不能長遠招待他們,因此皇帝下面再增加一個單位,也就是從九個寺增加到十個寺,這個寺就是佛寺,佛寺是從這里開始的,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稱是白馬寺,當時首都在洛陽,故洛陽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第一個寺。
佛教能夠在東方地區好多國家廣泛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佛教本身的宗教思想與東方文化的吻合。我們特別要說的是佛教傳到中國後,與中國文化的融合發生的變化。實際上由於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佛教的教義主要是通過佛經的翻譯版本來傳達的。古代佛經的翻譯本主要是一些外來的傳教僧人,最早的佛經的翻譯可能是漢明帝時代的大月氏國來的迦葉摩騰、竺法蘭在洛陽白馬寺,譯出的《四十二章經》。漢桓帝時安息國安世高和月氏國支讖,譯佛經數十部,約一二百卷。靈帝時有印度竺佛朗也在洛陽宣講佛教,並著有《牟子理惑論》主張佛教思想與中國文化調和。佛經的翻譯最著名的是印度名僧鳩摩羅什。
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另外還有其它的一些印度佛教派別也來到中國,如禪宗祖師菩提達摩就是這個時期來到中國。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隱居面壁九年的故事在中國廣泛流傳。
到唐朝時代(公元618——907年),印度的佛教已經發展了幾百年了,出現了多種佛教等派別。在唐代中國佛教的一件大事就是,在中國婦孺皆知的《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大師不遠萬里去印度留學。他回國後,唐太宗非常重視,安排了數千人參加玄奘大師的佛經翻譯工作。因玄奘大師的弘揚,使印度後期佛教哲學,和大、小乘佛教的經典,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

㈣ 中國佛教發展史

佛教(英Buddhism 梵 Buddha-s/āsana 或 Buddhānus/āsana,巴利名 Buddha-sāsana。注:/代表s上面一小撇。):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內由據今天三千多年容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於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

㈤ 佛教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佛教創建時,印度已經進入了封建領主統治的農奴社會。當時印度傳統的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至上三種信仰,以及婆羅門作為一切智的壟斷者和神權統治的代表的地位開始動搖,成為眾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出現了種種反傳統信仰的沙門思潮。

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迦毗羅衛,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子。關於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傳佛教中,至今仍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但一般認為生活於公元前6~前5世紀。他在青少年時即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

29歲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譯覺者)後,在印度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理,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從而組織教團,形成佛教。80歲時在拘屍那迦逝世。

佛教原來只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於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同時又派傳教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亞洲各地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北傳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5)中國佛教歷史擴展閱讀:

佛教,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也可稱作佛法。

廣義的佛教,指由釋迦牟尼創立的一種宗教,它包括信奉佛的言教,按照佛的教導去實踐的信徒所組成的宗教團體,佛的言教內容以及論述、發揮佛的教義思想的宗教經典,信徒所奉行的宗教儀式等等,亦即佛、法、僧三寶。這里的佛即釋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

法指佛所教導的教義,即佛法;僧即佛教的信徒。三寶具備,才構成宗教的佛教。

㈥ 佛教有多少年歷史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印度佛教一般認為是漢朝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公元64年,漢明帝「漢明感夢,初傳其道」。遂派使者前往西域訪求佛法。公元67年,會同兩位印度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攜經書和佛像到中國,翻譯了部分佛經《四十二章經》。

漢明帝在公元68年建造了第一座寺院—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有著1900多年歷史。

(6)中國佛教歷史擴展閱讀

佛教的主要觀點

1、否定宿命論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

2、緣起論

《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又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眾緣所生,就是無自性的,就是空的。

3、反對自殺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眾生在無量劫的輪回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追求世間的幸福生活,還是修學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4、反對末日邪說

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㈦ 佛教的演變史

喔德爾 印度佛教史

㈧ 佛教在中國流傳經歷的四大歷史時期

漢傳佛教傳人中國內地,大體經過了四大歷史時期
第一、是介紹時期(傳入期),漢傳佛教的譯文,從一開始就不甚忠實於原文。
第二、進入融合時期(成長期)。這時大部分佛經都有了漢文譯本;
第三、隋唐時期(成熟期),這一時期的特點在於擺脫佛教原有的框架,由中華本土佛教學者、宗派創始人開始構建中國佛教的新體系;
第四、漢傳佛教的第四階段(產果期),宋元明清以後形成三教合一,以儒為主導的局面持續了近千年。最能准確復述這段話的主要意思的是 。
A.佛教傳入我國始於漢代
B.佛教與中國文化的融合
C.佛教從漢代開始,歷史源遠流長
D.佛教傳入的各個時期界限明顯

㈨ 佛教歷史

http://gushi.86fo.cn/ 佛教故事會。版

中國權佛教故事網http://www.fjgs.org/

㈩ 佛教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詳細點。)謝謝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佛教創建時,印度已經進入了封建領主統治的農奴社會。當時印度傳統的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和婆羅門至上三種信仰。

以及婆羅門作為一切智的壟斷者和神權統治的代表的地位開始動搖,成為眾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出現了種種反傳統信仰的沙門思潮。

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迦毗羅衛,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子。關於他的生卒年月,在南、北傳佛教中,至今仍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但一般認為生活於公元前6~前5世紀。

他在青少年時即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29歲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譯覺者)後,在印度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理。

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從而組織教團,形成佛教。80歲時在拘屍那迦逝世。佛教原來只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

刻敕令和教諭於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同時又派傳教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亞洲各地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北傳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10)中國佛教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貢獻:

1、哲學思想

從哲學思想方面來說,佛教思想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它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倫理道德的規范,對心理活動的分析,形成了深刻獨到的見解和完整嚴密的體系。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緣起,它否認有至高無上的神,認為事物永遠處於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因果中。同時強調個人解脫和普度眾生。

魏晉時期,佛教的哲學思想與道教合流,豐富了後期玄學的內容。隋唐時期佛教形成八宗,各宗對佛典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有別於印度佛教的中國佛教獨有的理論體系。

宋明時期,儒家似乎反對佛教,實際上卻又從思想上汲取佛教的精髓,形成了新儒---理學,朱熹的「一旦豁然貫通」就是脫胎於禪宗頓悟之說。

近代的改良派也從佛教汲取養料批判理學,如譚嗣同所建立的「仁學」體系,思想淵源之一其實就是禪宗。

2、社會教化

在教化社會方面,佛教傳入中國,潛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並改善著社會的風俗習慣,首先表現在對人生觀的改善,和對孝道的擴展上。

(1)人生觀的改善

人都會思考自己「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問題,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人死如燈滅」的思想。但得益於佛教的傳入,中國人才明白了「三世因果輪回」的人生真相。

所以,佛教緣起因果說為中國人所熟知,不僅改善了人生觀,還極大地提升了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水平,對減少社會矛盾產生了作用。

(2)對孝道的擴展

在中國,儒教和道教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依靠儒教的孝,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佛教的孝道與儒教有根本的不同。

為追求真理、悟道而舍家離親的佛教的孝道,在儒教看來是大不孝,佛教卻認為這才是真孝,是拯救親人的大孝。所以,佛教的孝主要強調精神的永久的孝。

剃發並非不孝,是暫時的表面上的不孝,但卻是究竟意義上的大孝。出家是為了救父母,救曾經做過自己父母的所有眾生。

另一方面,在家的佛教徒並不否定儒教的禮,他可以一邊禮拜阿彌陀佛,一邊盡儒之孝道,這種現世的孝同樣是佛教所提倡的。

但即使在家之孝,其根本差別在於佛教不像儒教,不屬於隸屬關系,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它是自由平等的孝,並非義務,而是報答父母的感激之情的自然行為。

3、文化藝術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經長期發展,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佛教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孕育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文藝家、教育家、旅行家等。

如被魯迅先生稱為「民族脊樑」的西行取經的玄奘、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的鑒真等名人,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從文學方面來說,佛典的翻譯,實為開中國翻譯史之先河。

翻譯過來的經典本身,就是典雅瑰麗的文學作品。《法華經》、《維摩詰經》、《百喻經》等佛教經典對晉唐小說的創作,起了促進作用。

從藝術方面來說,現存佛教寺塔有許多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一些宏偉的佛教建築已成為各地風景輪廓的標志。

敦煌,龍門、雲岡、大足等地的石刻成為人類藝術寶藏的一部分。佛教音樂具有「遠、虛、淡、靜」四個特點,達到了很高的意境。

另外,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語匯:「宗教」、「世界」、「實際」、「平等」、「不可思議」等其實都來自佛教。如果拋開佛教文化,恐怕今天我們連中國話也說不全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佛教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