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名船

中國歷史名船

發布時間:2021-02-08 17:03:00

Ⅰ 中國神話中有名的船

有,相傳人類因為太壞遭到懲罰,有神靈不忍心人類滅亡,就告訴女媧和內伏羲造一容艘大船。並且每天喂石獅子一個饅頭。49天後洪水來了,他們就坐上大船帶上石獅子。石獅子每天吐一個饅頭。49天後洪水退去。人類就活下來伏羲和女媧。不過這個傳說流傳不廣所以聽說到的人不多。(這個跟諾亞方舟太像,只是聽說,鬼知道是不是正統)
至於災難類的神話,全世界都有。古巴比倫神話,希臘神話,中國大禹治水。埃及神話,基督教神話,伊斯蘭教神話,猶太教神話里都有而且時間上比較統一 。
至於舟船之類的就要說8仙過海了吧。

Ⅱ 中國古代四大船分為哪四類

中國古代四大船分:黃海的平底「沙船」、福建的尖底「福船」、廣東的「廣船」和浙、閩、廣快速「鳥船」。

1、沙船

沙船是中國古代用於航海的一種防沙平底木船。出現於唐代。首先在今江蘇崇明一帶使用。宋代稱「防沙平底船」。元代稱「平底船」。明代通稱為「沙船」。

10世紀初,中國沙船遠航到爪哇。15世紀鄭和七次下西洋,有大隊的沙船隨航。沙船載重量,小的250—400噸,中等500—800噸,元代海運大沙船達1200噸以上。清道光 (1821—1850)時上海沙船約3000艘,估計當時全國共有10000艘以上。

2、福船

福船,又稱福建船、白艚,是中國古帆船的一種。

福船是一種尖底海船,以行駛於南洋和遠海著稱。明代一種巨型戰船。明代水師以福船為主要戰船。古代福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首尾高昂,兩側有護板。

全船分四層,下層裝土石壓艙,二層住兵士,三層是主要操作場所,上層是作戰場所,居高臨下,弓箭火炮向下發,往往能克敵制勝。福船首部高昂,帶有堅強的沖擊裝置,乘風下壓能犁沉敵船,多用船力取勝。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優良戰艦。

鄭和下西洋船隊的主要船舶叫寶船,它採用的就 明代福船是福船這種適於遠航航行的優秀船型.

3、廣船

廣船,又稱廣東船、烏艚,是中式帆船的一類,大小相當於福船,廣船以鐵力木所造,其堅固程度高於由松杉所造的福船,若廣船與福船在海中相撞,福船會被撞碎。

然而廣船造價為福船的兩倍,修理也只能用鐵力木,但耐用程度亦較好,也比較耐蟲蛀。廣船形制下窄上寬狀若兩翼,在裏海則穩,在外洋則動搖。於浪漕中起伏盪漾導致火器未必能中。

4、鳥船

鳥船是浙江沿海一帶的海船,其特點是船首形似鳥嘴,故稱鳥船,古代浙江人認為是鳥銜來稻穀種子,才造就了浙江的魚米之鄉,所以把船頭做成鳥嘴狀。由於鳥船船頭眼上方有條綠色眉,故它又得名綠眉毛。

(2)中國歷史名船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帆船首初於文獻出現是在漢朝的《南州異物志》。根據該書描述,漢朝中國帆船船當時設計四個風帆,並不直接迎風,而是橫向且稍傾斜地面對迎風面。

這樣能夠使船隻即使在逆風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高速前行,無需像西方帆船一般降帆。在帆的材質方面,則是使用竹竿加強的「硬篷」。當時最大的船長達20米,寬10即可容納700人左右或260噸以上貨物。

經過宋朝與元朝改進後,中國帆船於15世紀-17世紀中,大量於中國近海出現。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特使鄭和船隊改良此類船隻遍游東亞與南亞,甚至遠達非洲。另外有證據顯示,當時的中國帆船,長約一百多米,寬度約五十多米,並稱為寶船。

18世紀後,作為民間運輸的中國帆船仍為平底船,舵位於尾部的正中間。中國帆船兩端用木板封死,船底為矩形的中空盒子,船內有多道防水措施。大小則為長約12米,寬約4米,高約1米半。這種船甚至應用到1920年代。

Ⅲ 中國歷史上船的名稱

百舸爭流的舸,艨艟,帆,檣櫓灰飛煙滅的檣櫓。其他的想不起來了

Ⅳ 中國古代四大名船

綠眉毛、沙船、福船、廣船、一起,形成中國古代「四大名船」。

「綠眉毛「古帆木帆船,船首形似鳥嘴,簡稱鳥船,因船頭眼上方有條綠色眉而得名,是我國鳥船系列中的優秀船型,並與沙船、福船、廣船、一起,形成中國古代「四大名船」。
船是舟山海洋文化的搖籃,早在2000年前,河姆渡先民的後代面對變幻莫測的大海,出於對鳥文化的崇拜,把「雙鳥升 日」文化信仰融入造船之中,期盼自己駕駛的舟船能像飛鳥一樣,自由搏擊大海。由此,作為浙江海上運輸、海洋漁業捕撈主要船舶的「綠眉毛」古木帆船船型在寧代顯現,並在明、清得到廣泛應用。它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為中國古船文化和航海文化的重要組成分。
鄭和舟師的船型種類很多。按史籍記載,有海舡、海舟、海風船、海運船、寶船等;按船型特徵劃分,有福船、鳥船、沙船、廣船等;按推進方式劃分,有9桅12帆、到3桅5帆或大8櫓、6櫓等。以上「海運船」、「 鳥船」、「3桅5帆」等,與舟山「綠眉毛」古帆船船型完全相符。公元1405年至1433年,「綠眉毛」追隨著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揚帆出海,七下西洋,遍訪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開啟了世界航海大發現的先河,而且樹立了中華民族與鄰為善、睦鄰邦交、共同發展的和平典範,堪稱中華民族乃至人類航海史的巔峰作。

沙船
沙船,是一種平底、方頭、方艄的海船,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船型。在唐宋時期,它已經成型,成為我國北方海區航行的主要海船。因其適於在水淺多沙灘的航道上航行,所以被命名沙船,也叫作『『防沙平底船」。它江河湖海皆可航行,適航性特別強,寬、大、扁、淺是其最突出的特點。沙船的縱向結構採用『『扁龍骨」,從而使縱向強度得到加強;橫向結構則是採用水密隔艙的工藝。這樣,沙船縱橫一體,抗沉性較好。同時,為提高抗沉性,沙船上還有「太平籃」。當風浪大時,從船上適當位置放下用竹編的其中裝有石塊的竹籃,懸於水中,使船減少搖擺。

福船
福船是一種尖底海船,以行駛於南洋和遠海著稱。宋人說:"海舟以福建為上。"明代我國水師以福船為主要戰船。

古代福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首尾高昂,兩側有護板。全船分四層,下層裝土石壓艙,二層住兵士,三層是主要操作場所,上層是作戰場所,居高臨下,弓箭火炮向下發,往往能克敵制勝。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堅強的沖擊裝置,乘風下壓能犁沉敵船,多用船力取勝。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優良戰艦。

鄭和下西洋船隊的主要船舶叫寶船,它採用的就是中國古代適於遠洋航行優秀船型--福船型。

圖片見
http://www.ship.com/bbs/fuqdjy.asp?aa_board=16&aa_id=23761&aa_all_16=4532&offset=0

Ⅳ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輪船叫什麼啊

「耆英號」建成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屬於以人物命名的船舶。其名稱來自駐廣州欽差大臣耆英。耆英因與英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在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可是「耆英」號帆船卻聲名遠揚。

「耆英」號全長近50米,寬約10米,深5米,載重750噸;柚木造成,分十五個水密隔艙;設三桅,主桅高27米,頭尾桅分別高23米和15米;主帆重達9噸,懸吊式尾舵。

這艘宏偉壯觀的大型遠洋帆船建成後,令英國船商垂涎欲滴,他們以考察、研究中國木帆船的結構和性能為借口,花高價購買此船用作遠洋航行。另一說是英國為了要弄清中國水師的新式兵船,特意通過其商人秘密購買了與滿清水師中最大型兵船同一類型的「耆英號」,經好望角開往倫敦,對其構造特點進行了徹底的研究。

在鄭和航海過去了440年後的1846年12月6日,在禮炮聲中,註定了沒有歸途的「耆英號」緩緩地駛出了港口。船上有30名中國人和12名英國人。「耆英」號的遠航在香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所有的人都來到了船上,或站在岸邊想看一眼這艘前所未有地試圖繞半個地球前往英國的中國平底帆船。出發之前,香港總督德庇時爵士、海軍艦隊司令托馬斯·科克倫爵士及其艦隊的所有軍官們、駐港英軍總司令和大部分香港著名人士全都登上了「耆英號」的甲板。

1847年3月14日「耆英號」繞過好望角時遇上了一場猛烈的海上颶風。在這場颶風中, 「耆英號」證明自己是一艘出類拔萃的海船:它經受暴風雨的能力絲毫不亞於那些在英國製造的海船。

4月17日「耆英號」到達聖赫勒拿島。離開聖赫勒拿島之後,原來准備直抵倫敦,但由於遇上了逆風和海流,它偏離了航線,朝美洲方向駛去;當船員們在長途航行中發現食品和飲水的供應短缺之後,開始變得牢騷滿腹,幾乎釀成騷亂。於是船長凱利特決定將船駛往紐約。在紐約停泊時,每日參觀人數達七、八千人;此後又訪問了波士頓。1847年2月17日「耆英號」從波士頓出發前往倫敦,並於3月15日抵達了澤西島的聖奧賓海灣,只用了2l天的時間就跨越了大西洋──這個時間甚至比美國定期郵輪跨越大西洋的時間都更短。該船在倫敦停靠時,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等各方人士,都上船參觀這第一艘到達歐美的中國木帆船。

遺憾的是「耆英」號到達目的地後不久就被拆解研究,木材製成了兩艘渡輪和一些紀念品。

「耆英號」的環球航行,創下了中國帆船航海最遠紀錄,充分顯示中國古代木帆船構造和性能的優良。「耆英號」堪稱中國歷代古船設計思想和建造技術的結晶,是中國古船寶庫中的一件稀世珍品

Ⅵ 中國十大名船的介紹

作為中國上年度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的壓軸之作,中國首次開展的十大名船專評選活動三月二十三屬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揭曉,四艘軍艦和六艘民用船舶榮膺「中國十大名船」稱號。這十大名船均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堪稱新中國船舶工業不同歷史時期的典型代表。

Ⅶ 中國古代有沒有什麼著名的船隻

鄭和寶船。
製造技術已經失傳。船體龐大,大約100多米,比現在的美國航母還要大,而且外包鐵皮,有鐵甲艦的稱號。

Ⅷ 中國古代的三大船型是哪些

中國古代有四種船型:
福船。亦稱「大福船」。福船是一種尖底海船,以行駛於南洋和遠海著稱。明代一種巨型戰船。宋人說:"海舟以福建為上。"明代我國水師以福船為主要戰船。
古代福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首尾高昂,兩側有護板。全船分四層,下層裝土石壓艙,二層住兵士,三層是主要操作場所,上層是作戰場所,居高臨下,弓箭火炮向下發,往往能克敵制勝。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堅強的沖擊裝置,乘風下壓能犁沉敵船,多用船力取勝。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優良戰艦。
廣船。廣船產於廣東,它的基本特點是頭尖體長,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船體的橫向結構用緊密的肋骨跟隔艙板構成,縱向強度依靠龍骨和大維持。結構堅固,有較好的適航性能和續航能力。
沙船。沙船,是一種平底、方頭、方艄的海船,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船型。在唐宋時期,它已經成型,成為我國北方海區航行的主要海船。因其適於在水淺多沙灘的航道上航行,所以被命名沙船,也叫作『『防沙平底船」。它江河湖海皆可航行,適航性特別強,寬、大、扁、淺是其最突出的特點。沙船的縱向結構採用『『扁龍骨」,從而使縱向強度得到加強;橫向結構則是採用水密隔艙的工藝。這樣,沙船縱橫一體,抗沉性較好。同時,為提高抗沉性,沙船上還有「太平籃」。當風浪大時,從船上適當位置放下用竹編的其中裝有石塊的竹籃,懸於水中,使船減少搖擺。
鳥船。船首形似鳥嘴,因船頭眼上方有條綠色眉而得名,是我國優秀船型,並與沙船、福船、廣船一起,形成中國古代「四大名船」。

Ⅸ 中國古代最大的船叫什麼

樓船,就是高大如樓的大船,其樣貌也名副其實。漢朝的樓船,船體分三到五層,船上建樓,因此稱為樓船。通常高達十餘丈,比如東吳孫權的樓船「飛雲」號,可承載3000名士兵。

參考:《中國歷史上的大船》作者:張嶔
1.大翼戰船:最早出現於春秋時代的吳國,中國最早的戰船,也是春秋時代體積最大的戰船。船長28米,寬3.6米,可配備作戰士兵91人,靠劃槳驅動,主要活動於長江流域。在技術上,大翼戰船已領先世界,成為後來中國船稱雄世界的基石。

2.橫隔艙:是隋唐時中國特有的船體內部構造,用倉板將船體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倉區,即使船體進水,也可避免沉沒。歐洲真正實現橫隔艙技術,比中國晚1300年。

3.千里船:由南北朝科學家祖沖之設計,利用踏板原理以人力驅動踏板行船,速度很快。此船最早作為水戰中的快速沖鋒舟,在唐宋兩代幾經改良,變成宋代中國內河主力戰艦———「車船」,在宋金戰爭中屢立奇功。現代輪船的雛形以及最早的螺旋槳驅動原理,皆從此船中演變而來。

4.蜈蚣船:原為葡萄牙殖民者開辟新航路和拓展東方殖民地的戰船。葡萄牙人曾以這種戰船,在廣東番禺等地與明朝海軍交手,盡管被明朝海軍擊敗,但其船隻的優越性能,「撼」倒了當時的中國人。16世紀中葉,明朝大規模仿製此類戰船,因其外形似蜈蚣而得名。

5.火龍出水:明清時代中國海軍主戰火器之一,現代艦對艦導彈的雛形、二級火箭技術鼻祖,因外形似火龍而得名。龍頭和龍尾各有火葯桶,由二級引信連接。

中國航母瓦良格下水試航,不但在軍事層面上有重要意義,而且標志著中國人的艦船發展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回首歷史,中國古代的大船一度稱霸世界。鑒於此,本報特邀請青年文史學者、作家張嶔撰寫了關於中國古代大船的文章。

公元1572年,葡萄牙詩人卡蒙斯發出石破天驚的詠嘆:「曾經有與我們一樣的大船,他們從日出之地遠遠而來,那裡有聰明勇敢的人民,在莫三比克的海岸線上往返。」事實上,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並非和西方「一樣」,而是遙遙領先。

那些古代的大船,今天或許已成文物,或許僅留有文字圖紙的身姿。在炎黃文明的演進中,這些大船,到底留下了怎樣的風情萬種?

1.大船,在春秋孕育發展

中國最早大規模使用船隻,要追溯到武王伐紂,當時動用了47艘戰船,主要是運送糧食物資。春秋時期中國最大的船「大翼」長度只有23米。後來秦始皇巡遊的「巨型龍舟」長度也只有30米,而且比起歐洲人的多層帆槳船,那時的中國船隻有一層船槳,且甚少有風帆。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實用價值不同。那時的中國人,活動區域主要在中原內地,就算造船,也是在江河裡活動。打仗主要是陸戰。西方國家不同,他們靠海吃海,爭的是海洋霸權。但當西方大船縱橫地中海時,中國人的技術潛力卻註定了:春秋的中國人,在建築工藝、冶煉乃至天文歷法方面都早已確立了獨特優勢。就好比今天一個現代國家在電子核心科技上擁有技術優勢,那麼在任何一個高科技產業上的井噴,都是遲早的事,古中國造船業的井噴,也同樣是這樣。

2.樓船:漢代戰艦高大如樓

兩漢時代,中國造船業「井噴」了,如美國軍事史學家杜普伊曾所說:「在公元1世紀到3世紀,隨著古羅馬的衰落,世界造船業的領先位置,落到了中國人手裡。」

代表這時中國古船「新科狀元」角色的,就是著名的漢代樓船。

樓船,就是高大如樓的大船,其樣貌也名副其實。漢朝的樓船,船體分三到五層,船上建樓,因此稱為樓船。通常高達十餘丈,比如東吳孫權的樓船「飛雲」號,可承載3000名士兵。

在中國樓船面前,古羅馬、希臘時期的所謂「槳帆船」,徹底成了小兒科。人力驅動上,西方戰船劃槳,中國樓船搖櫓,劃水效率和推進速度遠勝於槳,因此樓船的人力驅動速度,比西方船快得多。在航行操控上,西方人多用側槳,中國樓船已開始用舵,比起洋船來既省時又省力。更大優勢是船體和船帆,中國樓船船底為平底,船身似矩形,不但可以避免擱淺,同樣的船體容量更大。此外,中國船帆抗風暴能力更強,多根桅桿交錯配置,能剋制逆風行船,還能增大航速。實戰效果也比外國好,武器配置主要是硬弩和投石機,在這兩樣武器的專利技術上,中國同樣全球領先。

中國水師的所向披靡,從此開始。

3.大福船:南宋時期世界上最穩的船

漢朝後中國歷代造船師開動腦筋最多的,是「風力大小無常」問題,船造大了開不動,造小了不經刮,開慢了耽誤事,開快了容易翻。在這樣的「糾結」中,從南北朝至宋元,中國造船業突飛猛進。「糾結」出的成果很多,例如南北朝最傑出的科學家祖沖之開發了「千里船」,嘗試淘汰船櫓,改用人力踏板。這種船用踏板驅動,是現代輪船的前身。到宋朝,「糾結」已久的中國船終於突破原有活動范圍,成功遠航到非洲東海岸,最著名的就是南宋時期的中國「大福船」。

比起中國古船演變中各種細節上的改造,福船最大變化在於倆字:骨架。南宋時的中國造船業,已有了「龍骨結構」理念,造一艘船首先要「定龍骨」,即以貫通首尾的龍骨支撐船體,就像人有了骨頭能站得牢,船有了骨頭,也就行得穩。有了骨頭的大福船,成了當時地球上最穩的船。風帆設計上,採取四桅帆船的方式,行駛速度更快———以上諸種,都是西方人在幾百年後才實現的。

這樣的船行在海上,又安全又不好惹,自然暢通無阻,從唐至元,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黃金時期,同時代的阿拉伯國家,因此有了一句著名的諺語:為人做事,要像中國船航海一樣。

4.鄭和寶船:永樂時期海上的巨無霸

又好用又威猛的福船,在宋元時幾經演變,到明朝永樂年間,成功變身為鄭和寶船。締造七下西洋偉業的鄭和船隊,其頂級戰艦寶船,正是以大福船為基礎改裝而來。基本製造原理一脈相承,但體積更大,技術更細化,船的操控用的是更加輕巧的平衡舵,可以說是舉重若輕。船隻行進,除了空前的11桅桿大帆外,在帆布選擇上,採用硬帆結構,可承受更強風力。人力驅動上,船的兩舷和尾部有入水極深的尾櫓,相當於現代船隻上的螺旋槳,用人力踏動,驅動力在當時可謂最強。就算無風也能保持航速。放在當時,堪稱全自動操控的巨無霸級戰艦。

這種巨無霸戰艦上的裝備也極其先進,鄭和寶船主戰武器為火炮。行動迅速的巨型戰艦,外加殺傷力極強的火炮,在當時的世界海洋上難有對手。鄭和七下西洋,除了幾次小規模的陸上摩擦外,遭遇的真正海戰只有一次:巨港海戰。對手是當地海盜頭子陳祖義。這伙海盜盤踞東南亞十年,船隊規模超過萬人,周邊國家皆向他們朝貢。自我感覺良好的陳祖義竟叫板鄭和船隊,結果戰斗半夜打響清晨結束,陳祖義的海盜船隊被擊斃5000多人,本人被生擒,所屬戰船全被擊沉,立馬全軍覆沒了。

5.明清海禁,落日余暉

鄭和死後的明朝,嫌下西洋費錢,把船隊裁撤了。叱吒全球的鄭和寶船,拆的拆,毀的毀。16世紀早期的明朝海軍,已遠遠落後西方。與荷蘭戰艦交過手的晚明名臣南居益,認為明朝水師比荷蘭戰艦「萬難接濟戰」。明朝與荷蘭人爭奪澎湖列島的「澎湖水戰」雖然慘勝,但十二艘荷蘭戰船,擊毀明朝戰船七十多艘。最後在明朝數萬水師重圍下安然離去。明王朝之所以對荷蘭霸佔台灣無奈,歸根結底還因海軍實力。

然而卻有一支艦隊橫空出世,再次捍衛了中國戰船的尊嚴———鄭家水師。它的主角,是大名鼎鼎的鄭成功,而它的締造者,卻是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海盜出身的鄭芝龍積極學習荷蘭人的造船技術。明朝官員說他的戰船「皆制自外番(荷蘭人),艨艟高大堅致」。他接受明王朝「招安」成為福建副總兵後,在料羅灣海戰和湄洲島海戰中兩次重創荷蘭艦隊,確立了海上霸權。當時北至日本北海道,南至印度尼西亞的海洋航線,各國船隻都必須購買鄭家的「令旗」才可平安通行。晚明的最後十五年,按照西方人的說法,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湧入中國,中國商品遠銷世界。強大的鄭家艦隊,捍衛著中國古代海洋最後的繁榮。

明王朝的滅亡,卻令鄭家艦隊的聲威到達歷史頂點。鄭成功於1661年收復台灣,以南明「延平郡王」的身份在當地建立「明鄭政權」。這時代鄭家艦隊已經出現了「熕船」,即長100多米,配備大小火炮上百門的頂級炮船。這種戰船以中國傳統福船為基礎,吸收西方同時期在火力配置技術上的優點,其名字中的「熕」,正是一種改裝自西方加農炮的巨炮,重達3000斤。在每艘熕船上,千斤重量以上的火炮多達20門。堪稱當時世界海洋的巨無霸戰艦。

憑這樣強大的艦隊,「明鄭政權」不但繼承了鄭芝龍時代的海洋霸權,更通航世界。他們與印度的英國人建立貿易往來。這是自鄭和下西洋後,中國海軍再次進入印度洋流域。除了與清王朝的戰爭外,明鄭艦隊還曾兩次與荷蘭艦隊的碰撞。一次是公元1668年,明鄭艦隊以熕船為先鋒,驅逐了竄犯台灣基隆的荷蘭艦隊,次年春天,一支20艘戰船規模的荷蘭艦隊前來復仇,結果在澎湖外海看到明鄭艦隊的風姿後,嚇得一炮不放就逃了。

清王朝收復台灣後,明鄭艦隊或被裁撤,或被轉為陸軍,比如明鄭艦隊的名將林興珠,後來還以陸軍的身份參加了對沙俄的雅克薩之戰。再後來的清王朝更是閉關鎖國,裁撤海軍。清朝鴉片戰爭前中國海軍的船隻,最大的長度不過27米,乾隆時代,英國馬嘎尼使團訪華,回去後狂妄地說:一艘英國戰艦就可以征服整個中國海。不到半個世紀,他們就說到做到了。

Ⅹ 中國古代船隻發展史中的代表船隻(取7個代表類型)

1、木船,指木製的船,通常用櫓、槳等行駛。既指用木材作為船體結構主要材料的船,也指以木材為主要材料,僅在板材連接處採用金屬材料的船舶。

2、戰船

戰船是古代的一種用於水上作戰的船舶,它是現在軍艦的鼻祖,是最早的軍用艦艇,有著幾千年歷史。

戰船作為最早的軍用船舶,在世界各地、各個歷史時期出現了不同種類、不同型式、不同裝備的戰船。中國古代,早在戰國時期之前就出現了古戰船。在古希臘、古羅馬也出現了各種型式古戰船,誕生了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戰船。

3、木帆船

木帆船,即船體為木製的利用風力前進的船隻,曾廣泛用於漁業捕撈和海洋(內河)運輸。按照漁家風俗,因忌諱「帆」的讀音類似於「翻」,亦稱之為「風船」。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木帆船已逐漸被鋼鐵製造的新型漁業和航運船隻所淘汰。

木帆船,主要有桅、帆、舵、槳、櫓、碇及繩索等。木帆船唯一的助航設備就是一個小羅盤。木帆船主要是靠藉助風力來前進,船上雖然有「櫓」,但主要作用是調整方向。

4、蒸汽機船

蒸汽機船是術語船舶工程的以往復式蒸汽機為主機的船。英國工業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瓦特還良蒸汽機發明蒸汽機船。

以蒸汽機為推進動力機的各種船舶。早期的蒸汽機船裝有全套帆具,蒸汽機只作為輔助動力,安放在甲板上,驅動裝在船兩舷的明輪。

19世紀80年代出現三漲式蒸汽機,汽壓提高,此時明輪為螺旋槳取代。20世紀貨船的蒸汽機功率約2000馬力。航行於大西洋上的大型客輪以往復式蒸汽機為動力,功率可達2萬馬力。

蒸汽機船因機體龐大和燃料存放需佔用較大面積,使得船舶加重,運載債物能力降低。

5、帆船

帆船(英文表述:NauticExpo,sailer,sailing boat)起源於居住在海河區域的古代人的水上交通運輸工具。15世紀初期,中國明代鄭和率領龐大船隊7次出海,到達亞洲和非洲三十多個國家,所使用都為風力驅動的帆船。現代帆船始於荷蘭。

6、干貨船

干貨船是指專門運送干雜貨(包括桶裝液貨)和散貨的船舶。常見的有雜貨船、集裝箱船、滾裝船、散貨船、礦砂船、冷藏船、載駁船等。在干貨船中運木船、冷藏船、汽車運輸船等又稱為特種貨船。

7、客船,是指專門用於運送旅客及其所攜帶的行李和郵件的船舶。通常多為定期定線航行,故亦稱「班輪'根據《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的規定,凡載客超過12人者均應視為客船。

客船的特點是:具有多層甲板的上層建築,用於布置旅客艙室;設有較完善的餐廳和衛生娛樂設施;具有較好的抗沉性,一般為「二艙不沉制」或「三艙不沉制」;

配備有足夠的救生、消防設施;航速較快和功率儲備較大。隨著遠程航空運輸的發展,客船逐漸轉為短途運輸和旅遊服務。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名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