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航天事業成就
中國航天事業成就有:
1、經過50多年的創業發展,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和領導下,航版天事業經過發權展導彈、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等幾個階段,目前已經形成了體系,形成了規模。
2、我們國家在衛星方面已經擁有通訊、遙感、資源、導航定位、氣象、科學實驗、海洋七大衛星系列,我國是世界上第五個把衛星送上天的國家,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
3、在運載火箭方面,截止2017年我國共有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運載火箭,具備了9.5噸的近地軌道、5.2噸的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
4、在測控通信領域,建立了覆蓋國家本土、太平洋和非洲地區的航天測控網,基本滿足了航天活動的測控需要。
5、在地面和應用系統方面,建成了包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和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等衛星地面和應用系統。
㈡ 求嫦娥衛星及其登陸等的數據
動態信息
嫦娥一號已於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04秒成功發射升空!
18:07火箭一二級分離
18:09整流罩分離 火箭飛出大氣層
18:10火箭二三級分離
18:15火箭三級發動機一次關機 星箭結合體進入滑行階段
18:25衛星進入初始地球軌道
18:26三級火箭二次點火
18:28三級火箭發動機二次關閉
18:29星箭分離 衛星進入近地點205公里,遠地點50930公里,周期16小時的超地球同步軌道。
18:36衛星指控轉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18:59衛星太陽帆板打開
2007年10月24日19時15分確定發射成功!
2007年10月25日17時55分完成第一次變軌! 指令發出130秒後,衛星近地點高度由約200公里抬高到約600公里,變軌圓滿成功。這次變軌表明,嫦娥一號衛星推進系統工作正常,也為隨後進行的3次近地點變軌奠定了基礎。這次變軌是嫦娥一號衛星在約16小時周期的大橢圓軌道上運行一圈半後,在第二個遠地點時實施的。
2007年10月26日17時44分,遠望三號船消息,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第二次變軌!這是衛星的第一次近地點變軌。
嫦娥一號衛星第二次變軌後,將進入24小時周期軌道。遠地點高度由5萬多公里提高到7萬多公里。
10月29日第二次近地點變軌,衛星遠地點高度由7萬余公里提高到12萬余公里,開創了我國最遠航天測控的新紀錄。 進入繞地飛行48小時周期軌道。北京時間10月29日18時01分39秒,遠望三號測量船傳來消息,衛星第三次變軌成功!
北京時間31日17時28分,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第三次近地點變軌,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始飛向月球。衛星遠地點高度由12萬余公里提高到37萬余公里,進入114小時地月轉移軌道。這也是衛星入軌後的第四次變軌。 北京時間17時15分,嫦娥一號衛星接到指令,發動機工作784秒後,正常關機。北京飛控中心對各項測量數據的計算表明,衛星變軌成功!由繞地飛行軌道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11月5日到達距離月球200公里,第一次近月制動進入12小時月球軌道
11月6日第二次近月制動進入3.5小時軌道 運行3圈
11月7日第三次近月制動進入127分鍾月球極地軌道 開始工作 向地面傳回30首歌曲
嫦娥一號是我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已於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左右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整個「奔月」過程大概需要8-9天。預計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壽命大於1年。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
概況
「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在初樣研製階段,有電性星和結構星這兩顆初樣衛星承擔衛星測試工作。嫦娥一號平台以中國已成熟的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為基礎進行研製,星體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並充分繼承中國資源二號衛星、「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衛星的現有成熟技術和產品,進行適應性改造。所謂適應性改造就是在繼承上的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技術。
嫦娥一號星體為立方體,兩側各有一個太陽帆板,最大跨度達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壽命一年。它將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軌道上。
該衛星平台由結構分系統、熱控分系統、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推進分系統、數據管理分系統、測控數傳分系統、定向天線分系統和有效載荷等9個分系統組成。這些分系統各司其職、協同工作,保證月球探測任務的順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載荷用於完成對月球的科學探測和試驗,其它分系統則為有效載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證服務。
根據我國探月衛星工程的四大科學目標,在嫦娥一號上搭載了8種24台件科學探測儀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測儀系統、γ射線譜儀、X射線譜儀、激光高度計、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太陽風離子探測器、CCD立體相機、干涉成像光譜儀。
航天專家介紹,電性星的試驗主要是用於一些帶有電子性能的設備的綜合測試,結構星的試驗主要是要考核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溫度控制設計的合理性。目前,這兩顆初樣星的結構製造已經完成,將在年底以前開始整星測試。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嫦娥一號」正樣衛星的研製。據介紹,整個初樣測試階段將持續到2007年6月份,隨後將進入衛星正樣星的研製階段。
為了保證完成月球探測工程任務,科研人員對承擔衛星發射任務的長三甲火箭進行了41項可靠性的設計工作,以提高其運載可靠性。
技術難點
1、軌道設計與飛行程序控制問題
2、衛星姿態控制的三矢量控制問題
3、衛星環境適應性設計
4、遠距離測控與通信問題「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兩大部分組成。衛星平台利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技術研製,科研人員對結構、推進、電源、測控和數傳等8個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修改。有效載荷包括CCD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太陽宇宙射線監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探測儀器。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於2007年10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發射後,將用8天至9天時間完成調相軌道段、地月轉移軌道段和環月軌道段飛行,執行科學探測任務。它將完成四大科學任務,首要目的便是為月球「畫像」,也就是要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體圖像。此外,還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間環境。
專家介紹,嫦娥一號衛星兩米見方,太陽翼展開後,最長可達18米,起飛重量為2350公斤,衛星需要10-12天可以飛到月球附近。嫦娥一號設計壽命為一年,執行任務後將不再返回地球。
搭載歌曲
「嫦娥一號」將搭載歌曲31首,發射成功後,通過電視和廣播可接收到衛星傳回來的歌曲,不過不提供下載服務。
31首播放歌曲清單:
1 《誰不說俺家鄉好》
2 《愛我中華》
3 《歌唱祖國》
4 《梁山伯與祝英台》
5 《我的祖國》
6 《走進新時代》
7 《二泉映月》
8 《黃河頌》
9 《青藏高原》
10 《長江之歌》
11 《在希望的田野上》
12 《春天的故事》
13 《七子之歌》
14 《我的中國心》
15 《高山流水》
1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17 《阿里山姑娘》
18 《貴妃醉酒》選段
19 《難忘今宵》
20 《歌聲與微笑》
21 《春節序曲》
22 《半個月亮爬上來》
23 《游園驚夢》選段
24 《富饒遼闊的阿拉善》
25 《良宵》
26 《十二木卡姆選曲》
27 《東方之珠》
28 《在那遙遠的地方》
29 《我是中國人》
30 《但願人長久》
31 《We Are Ready》
特別選用曲目: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東方紅》
發射步驟
「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後首先將被送入一個地球同步橢圓軌道,這一軌道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公里,最遠為7萬公里,探月衛星將用26小時環繞此軌道一圈後,通過加速再進入一個更大的橢圓軌道,距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 公里,最遠為12萬公里,需要48小時才能環繞一圈。此後,探測衛星不斷加速,開始「奔向」月球,大概經過83小時的飛行,在快要到達月球時,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減速。在被月球引力「俘獲」後,成為環月球衛星,最終在離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極地軌道繞月球飛行,開展拍攝三維影像等工作。
衛星奔月總共需時157個小時,距離地球接近38.44萬公里。而過去,中國發射的衛星距離地面一般都在3.58 萬公里左右,二者幾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探月計劃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介紹「嫦娥一號」是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距地球的平均距離是38萬公里,而在這之前,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離地面4萬公里。
繞月探測工程將完成以下四大科學目標:
一、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精細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構造和地貌單元,進行月球表面撞擊坑形態、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為類地行星表面年齡的劃分和早期演化歷史研究提供基本數據,並為月面軟著陸區選址和月球基地位置優選提供基礎資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鈦、鐵等14種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繪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圖,月球岩石、礦物和地質學專題圖等,發現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區,評估月球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等。
三、探測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輻射技術,獲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數據,從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齡及其分布,並在此基礎上,估算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的含量、資源分布及資源量等。
四、探測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月球與地球平均距離為38萬公里,處於地球磁場空間的遠磁尾區域,衛星在此區域可探測太陽宇宙線高能粒子和太陽風等離子體,研究太陽風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場磁尾與月球的相互作用。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介紹,
由月球探測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的繞月探測工程系統屆時將實現以下五項工程目標:
1) 研製和發射我國第一個月球探測衛星;
2) 初步掌握繞月探測基本技術;
3) 首次開展月球科學探測;
4) 初步構建月球探測航天工程系統;
5) 為月球探測後續工程積累經驗。
㈢ (1)列舉近幾年我國在載人航天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截至到2019年,我國在載人航天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
1、神舟五號
神舟五號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於2003年10月15日9時整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
神舟五號在軌運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做任務後,於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安全返回主著陸場。軌道艙留軌運行半年時間,獲得了大量的科學實驗成果。
這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神舟六號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科學任務是中國實現兩人飛船發射和安全運行,進行地球表面骨細胞、心臟醫學、數字照片及測試飛船等科學實驗。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上新增加了地球觀測儀器等40餘台設備和6個軟體,使飛船的設備達到600餘台,軟體82個,元器件10萬余件。
神舟六號飛船是中國第二艘搭載航天員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飛天」任務的載人飛船。這也是世界上人類的第243次太空飛行。
3、神舟七號
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器,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
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4、神舟八號
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射升空後,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
於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升空後2天,「神八」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
組合體運行12天後,神舟八號飛船脫離天宮一號並再次與之進行交會對接試驗,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成功突破了空間交會對接及組合體運行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2011年11月16日18時30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分離,返回艙於2011年11月17日19時許返回地面。
5、神舟九號
神九是中國第一個宇宙實驗室項目921-2計劃的組成部分,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獨立自主的中國空間站屆時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
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3分安全返回。神舟九號飛船於2012年6月16日發射,這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載人航天
㈣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的歷史沿革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為全國提供衛星遙感數據及空間遙感信息服務的非營利的社會公益型裝置,也是中國大陸唯一的國家級民用多種資源衛星接收與處理基礎設施。建成以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在國家和中科院的支持下,又對系統進行過多次的升級改造和維護維修,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技術系統和較大規模的運行體系。它的建立填補了中國資源衛星數據源的空白,它的發展催發和支持了中國遙感應用的發展,促進了遙感應用從科學實驗向實用化、產業化的發展。地面站的主要任務是接收、處理、存檔、分發各類地球對地觀測衛星數據,為全國各行各業提供服務。同時開展衛星數據接收與處理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究。
20年來地面站在接收、處理、存檔、分發各類對地觀測衛星數據,為全國用戶提供服務的同時開展衛星遙感影像數據接收與處理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形成以北京本部數據處理與運行管理為核心,北京(密雲)接收站為數據接收點的運行格局,從建成時只能夠接收處理一顆光學遙感衛星發展到現在能接收處理 十多顆衛星,譜段涵蓋光學與微波,解析度從2.5米到1000米,同時代理分發0.61米高解析度衛星數據,真正實現了一站多星,具備全天候、全天時、近實時、多種解析度衛星數據接收處理能力。北京總部針對不同衛星形成了較完善的運行管理系統、數據處理系統、數據管理系統、數據檢索與信息服務系統。
地面站是國際資源衛星地面站網成員,是世界上接收與處理衛星數量最多的地面站之一,分別與美國、歐空局、加拿大、法國、印度等國家和組織的衛星管理機構簽訂了衛星數據接收協議,目前正在接收美國LANDSAT-5、法國SPOT-2/4/5、加拿大RADARSAT-1、歐空局ENⅥSAT-1和ERS-2、印度RESOURCESAT-1、美國Terra和Aqua、以及中巴合作的CBERS-02B等11顆衛星數據,實現了全天候、全天時的對地觀測。目前地面站保存的對地觀測衛星數據資料達170餘萬景,是中國最大的多種對地觀測衛星數據檔案庫,為國家積累和保存了唯一的、極其珍貴的空間數據歷史資料。
2007年,為了更好地發揮天空地一體化的優勢,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發展,根據知識創新工程三期的戰略布局,中國科學院組建了「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是為了適應國內外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領域科技發展趨勢和新時期中科院科研工作發展的需求而成立的集運行與研究為一體的、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綜合性、網路型研究中心。目標是建成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研究機構,為滿足國家重大需求做出應有貢獻。目前,地面站已納入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科技體系中。
歷任站長王新民、潘習哲,現任站長王傑生。
㈤ 怎樣查詢歷年氣象數據
目前記錄最詳細的全球氣象資料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從1901-2020年全球逐年/逐月版/逐日/逐時氣象數據都權可以免費獲取到。如圖中所示,地圖上紅色密密麻麻的圖釘,代表著一個個氣象觀測站,點擊任意一個站點就可以獲取該站點的經緯度信息,點擊確定即可調取該站點的氣象數據。考慮到很多氣象站是建了拆、拆了又建,而且早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還沒有那麼多氣象站。所以一般來說會先查逐年數據,然後根據該站點能提供的年份去查對應的逐月數據,最後再細化到逐日/逐時數據,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氣象數據預覽
事實上我們更關心的還是氣象數據的准確性,所以會發現系統里有不同的數據欄目如:實測數據、網格數據、年鑒資料等。它們的來源不盡相同,實測是NOAA的地面觀測資料、網格是NASA的衛星反演產品、年鑒資料由國家統計局頒布相當於一個標準的參照。比如同一個地域的降水量,不同欄目獲取到的數據或多或少會存在差異。其實這對數據分析和科研來說是一件好事,多渠道的數據相互比對,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
㈥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的發展歷程
1999年8月,資源一號衛星數據處理系統建成並投入應用運行, 1999年10月,01星成功發射升空,填補了我國資源衛星遙感數據的空白,結束了我國衛星遙感應用長期依賴國外數據的歷史。
2003年10月,02星成功發射升空,衛星可靠性和穩定性的加強,使中心獲得的數據質量大大提高,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
2006年,中心自主研製的資源衛星數據處理系統建成並投入應用,該系統功能齊全、運行穩定、操作方便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07年8月,02B星數據處理系統建成並投入應用運行,是我國第一個民用高解析度數據處理系統。9月,02B星將一台高解析度全色相機帶入太空,結束了我國民用高解析度數據長期依賴外國的歷史,開創了我國民用衛星高分辨數據分發及其應用的新局面。
2008年8月,全國陸地觀測衛星地面數據處理系統建成,該系統具備全球數據獲取、處理、存檔、分發和服務能力,是一個多系列,多顆衛星、多載荷的大型地面數據綜合處理服務系統。它的成功建設並投入應用運行,大大提高了我國衛星數據處理能力和水平。9月,環境減災小衛星星座A/B星成功發射升空, 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的空白,將大大提高我國環境保護、防災減災與生態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中心一直承擔著國家陸地觀測衛星地面處理系統和服務設施、國家電子政務、國家民用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地面系統等重大項目的建設、運營和管理。在2007年的淮河流域特大洪水災害監測、2008年冰雪、汶川地震災害監測中,中心積極發揮中方項目管理單位的作用,充分調度和利用全球相關衛星資源,為淮河特大洪水災害監測和評估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心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資源衛星數據處理、分發和應用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果。2007年5月,我國政府以資源系列衛星加入國際空間與重大災害憲章》機制(英文簡稱Charter),參與全球的減災救災活動,為全球重大災害提供監測服務。2007年12月,資源衛星中心加入國際對地觀測組織(英文簡稱CEOS),切實推動並提高了我國對地觀測領域的工作及國際地位,資源衛星中心正朝著國際一流的對地觀測衛星數據中心穩步邁進。
㈦ 我國在航天領域的最新成就, 並寫出一例
2019年是中國航天的關鍵一年,這一年裡中國航天有兩件大事。其一就是中國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成為世界上首個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的國家。另一件就是長征五號火箭發射成功,因為長征五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也是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今後中國航天工程基本都會使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
2019年中國航天發射的亮點有長五遙三火箭的發射成功、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北斗導航全球系統核心星座建成、長征11號海上發射、「捷龍一號」發射成功,「快舟一號」在同一發射場間隔數小時連續發射成功以及民營火箭公司的「雙曲線一號」首次發射
查看全部4個回答
息泄露
中國國航_公告一出,股民們都驚呆了,此股有望成為本月績優股。中國國航_點擊查看診股布局,把握滿倉買進好時機。
盈亞科技發展有限公..廣告
航空專業招生 -初-高-中專-大專
空姐 空哥 地勤-簽就業協議
北京童學慧教育咨詢..廣告
評論
謝謝你這么好看還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中國國航_消息已出_或將利好來襲。
中國國航_今日三大利好消息,近期或有大行情,中國國航實時監控
廣告2019-11-08
寫出我國航天事業的最新成就。
總的說來,在航天器的研製和衛星應用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30多年來,我國共自行研製和發射了40多顆各種類型、不同功能的人造衛星。 1.1968年2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隸屬於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前身第七機械工業部,錢學森同志任院長。 2.1970年4月24日,由我院設計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而且其重量也超過美、蘇、法、日第一顆衛星之和。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蘇、法、日後第五個能製造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標志著我國空間技術進入了新時代。 3.1971年3月3日,我院研製的實踐一號科學實驗衛星順利升空,此後在空間運行了8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學數據。 4.從1975年開始迄今,我院研製的17顆返回式衛星先後發射並成功回收16顆,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我國空間事業實現了由科學實驗到應用的轉變,衛星研製技術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5.1981年,我們利用風暴一號運載火箭,一次把三顆衛星送入太空。從而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 6.70年代末,研製發射靜止軌道通信衛星被列為國家重點工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先後攻克了姿態控制、通信轉發器、統一載波測控系統等關鍵技術。1984年4月8日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在此後不到兩年的時間,實用通信廣播衛星又於1986年6月2日發射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前蘇聯、歐空局之後,世界上第四個具有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能力的國家。1997年5月12日,我院研製的東方紅三號廣播通信衛星發射定點成功,此舉標志著我國通信衛星研製技術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7.80年代初,開始了開展氣象衛星的研究。於1988年9月7日,發射成功風雲一號氣象衛。1997年6月10日,成功地將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定點於東經105度地球同步軌道,從而使我國成為繼美、蘇後第三個能同時發射太陽同步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8.隨著衛星研製技術的已日臻成熟。在衛星回收技術,一箭多星技術,衛星姿控、溫控、地面指令與數據接收站研製技術等方面,進入了世界前列。並建立形成了中容量通信廣播衛星、返回式衛星、對地觀測衛星和現代小衛星等4個系列的衛星平台,這些衛星平台的建立和新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將有效地提高衛星可靠性和壽命,同時還將大大加快研製速度,努力達到年均研製4到6顆衛星的能力。 9.至此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配套、具有相當規模和較強能力的衛星工程體系,不僅能夠研製各類應用衛星,而且能承擔更復雜空間飛行器的研製使命。 10.1984年4月8日,我國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迎來了中國衛星通信的新時代,其社會效益是無法估量的。 11.我院研製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所獲得的高質量的衛星雲圖照片,已達到國際水平。利用衛星雲圖,進行天氣預報,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和與此相配套的由我院研製的指令與數據接收站投入運行,成功地保證了第八屆全運會的舉行,同時還為長江截流提供了可靠、優質的氣象服務。 12.返回式衛星在國土普查、地質調查、石油勘探、資源調查、環境監測、地震預報、鐵路選線、考古研究等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3.多項搭載試驗,使空間微重力試驗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對新材料的研製生產、合成新的葯物、改善傳統的農作物栽培等,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用返回式衛星進行的空間育種試驗,取得了重大突破。經過空間育種選育的水稻衛-36株系,單株質量在50克以上,比對照組增產20%。經太空育種的青椒,已形成單果達350克的新品種,畝產增加20 %~30%,VC含量明顯增加。小麥、番茄等其他農作物種子經衛星搭載培育,也都獲得了新品系,在試種中取得豐收。14.1800項空間技術成果移植到國民經濟各部門,開發出了STD匯流排工業控制電腦、醫用X線電視診斷系統、新型鐵路車輛紅外線熱軸探測系統等多種高質量、高水平的民用產品。這些技術運用於電視轉播、紡織、石油、交通運輸、醫療等行業,推動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形成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15.VSAT衛星通信網利用航天高科技,實現了同時廣播、雙向數據傳輸、數話並舉的實時通信和異地報盤、成交回報和行情、公告播放一體化。該網於1994年8月正式開通,運行情況穩定。 16.國空間技術國際合作不斷擴大。早在1987年和1988年,我院研製的返回式衛星就為法國的馬特拉公司和原聯邦德國宇航公司搭載了微重力試驗裝置;已發射的巴基斯坦衛星在我院進行了環境試驗;我院還為發射瑞典衛星提供了旋轉火箭,現在和巴西共同研製的資源衛星已取得重大進展。
150贊
㈧ 中國歷史股市走勢
中國歷史股市走勢
中國股市歷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深圳寶安聯合投資公司
1984年一幫從沒見過股市的窮學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在1984年第二屆中國金融年會上引起的思想風暴的規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企業 飛樂音響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橋公司、開始發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證券公司 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 上市交易的僅有30種國庫券、債券和被稱為「老八股」(延中、電真空,大、小飛樂,愛使,申華,豫園,興業)的股票,同日 申銀證券公司開設了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個人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大戶。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
1991年8月1日 第一隻發行可轉換企業債券公司,瓊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證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鄧小平「堅決試,不行可以關」。
1992年2月2日,發行聯合紡織我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電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年5月21日滬市突然全面放開股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1420點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隻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
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後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塗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
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 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
1993年2月 1558點。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1993年8月20日 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權收購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 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
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 史稱「327風波」。
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後,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准生證。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
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需要上門帶現金
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終於在重壓之下進行調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
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專家理財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一種標志。
1998年4月28日 遼物資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後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連續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開始,一批批困難企業開始紛紛上市「脫困」,弄虛作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後來暴露出來的很多違規造假的企業都是那時上市的,將股市弄得「不倫不類」。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1999年5月10日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導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開盤網路股啟動領頭的是東方明珠、廣電股份、中信國安等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5月19日後,大盤依然一片大紅
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重復股市是恢復性上漲,6月25日,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管理層還允許三類企業獲准入市,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澆油。中國股市進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立法。
1999年4月16日,廈海發公告其股票將從4月19日起實行特別處理,成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農商社、雙鹿,蘇三山、渝鈦白第一批PT公司。
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1999年後,股市就迎來以網路為首的高科技風暴。上市公司觸網忙,無論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數碼或者網路兩字,股價就會扶搖直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吳江絲綢 第一家可轉債公司發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財政部部長項懷誠當即表示:「國有股減持是一個利好因素。」,後來股民們認識到,減持就是變相攤派和擴容,而按照新股發行價格減持是殺富濟貧。滬指創下此前11年來新高2245點,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盤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1500點「鐵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時,中央電視台宣布,國有股減持辦法暫停。由五部委聯合調研,由財政部主持的國有股減持辦法,實行了3個月就被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了。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首發增發停止國有股出售。
2001年中國股市彷彿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股權分置也逐漸成了一個筐,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裝。」「海歸派」官員又陸續推出了「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強力推行中,又在股權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從2001年到2005年,各種政策救市的老辦法悉數用盡之後,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國九條」也不敵頹勢,溫總理講話也被視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遠離毒品遠離股市」的呼聲成為交響。
2001年後中國股市開始過度擴容,盡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資額卻達到了近15年來融資額的40%左右。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上市企業仍舊千方百計「圈錢」,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從整體上市到分拆上市,從信誓旦旦到原形畢露,從欠債不還到以股抵債……而好的企業卻又紛紛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國有股減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股市仍義無反顧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這一生於政策、長於政策的大牛行情,終於還是死於政策失靈的陷坑裡延續多年的政策市終於走到末路:不僅政策的邊際效益遞減,且管理層信用被嚴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單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國九條」《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4年6月1日 證券投資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04年,上證 180指數樣本股的成交額超過全部股票成交額的一半以上,上證 50指數樣本股成交額又佔到了上證 180指數的近 60%,資金正毫不猶豫地向藍籌股集中。
2004年有兩個「死亡」標志將被記入歷史:一個是,南方、漢唐、閩發、大鵬等靠「坐莊」為生的券商,資金鏈斷裂後難以為繼,或被接管或被清盤;另一個是,多年來威風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轟然倒下。
2005年 2月以來,上證指數絕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點之上。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啟動 解決股權分置,就是中國股市必須要打的「遼沈戰役」。股市的「三大戰役」。5月9日,證監會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進入股權分置改革首批試點程序。上證指數重挫28點收於1130.84點,再創6年新低。
原來激進的全流通主張者如韓志國、張衛星等卻表示:試點方案不利於流通股股東,同國資委討價還價也是太難。不是一個「純潔」的過程,是一個利益博弈的結果。
2005年6月6日證監會推出《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這天股指跌破千點。上午11點06分,滬市股指跌至988.32點。
2005年6月8日暴漲瘋漲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場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和最大單日成交記錄,滬深兩市共有120隻股票漲停,兩市共成交317億元。「虛弱的井噴」。
2005年8月22日寶鋼權證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過股票的總交易量,達到了七八十億元。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國際 中小企業板的第51隻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 全球最大IPO在滬港兩地同日開盤。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決定自5月30日起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受此影響滬指開盤4087點,跌幅5.71%,深成指開盤12651點,跌幅5.99%。
2007年,10月16日,滬指見定6124點。
2008年4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從即日起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的千分之三調整為千分之一。
2008年9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現行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稅率保持1‰。
同日,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
㈨ 中國股市
因1999年前的股市規模復太小,故省略制。
1999年2月的1047點到2001年6月2245點為牛市。
2001年6月的2245點到2005年6月998點為熊市。
2005年6月的998點到2007年10月的6124點為牛市。
2007年10月的6124點到2008年10月1664點為熊市。
2008年10月的1664點到2009年7月的3478點為牛市。.
2009年7月3478點到今為止仍為熊市。
㈩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 航空業還取得了哪些成就
新中國的航空工業是在抗美援朝戰爭烽火中建立起來的。經過50年的建設發展,逐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科研、生產、教育、經營緊密結合的工業體系,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技術密集、基礎雄厚的高科技產業之一。 從1953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把航空工業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蘇聯曾對中國航空工業的建立提供技術援助。1954年7月,新中國 生產的第一架飛機-初教5試製成功。緊接著,1956年又試製成功國產第一架噴氣殲擊機殲5。1957-1958 年,製成多用途運輸機-運5和自行設計的初級教練機-初教6。1959年超音速噴氣式殲擊機-殲6又試飛成功。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到製造以及走向自行設計,由生產活塞式發動機的飛機到掌握噴氣式飛機製造技術,僅用了七八年的時間。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成批生產噴氣式飛機的國家之一。
1970年,中國用自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中國在空間技術領域,1984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1980年,中國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發射遠程運載火箭。
1999年以來,中國成功地運用長征2號系列運載火箭進行了7次「神舟」號的發射與回收實驗。
2007年我國首次探月成功
2007.中國成功發射了北斗二代首顆星,標志北斗全球導航系統邁出第一步
還有諸多不完善的地方,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