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新聞的歷史沿革
1992年10月1日,CCTV-4正式開播,當日20點30分《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國新聞》前身)播出第1期,共10分鍾。首播之後,又分別在22點、24點和次日8點30分安排重播。
1992年10月3日起,《中國新聞》又在CCTV-2(現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20點30分安排重播,後調整至20點重播。 《中國新聞》在CCTV-2的重播一直延續到2003年5月新聞頻道開播前。
1992年12月18日,《中國新聞》播發《李光耀說:英國在香港搞民主是陰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吳建民就香港問題答記者問》,次日時任廣電部部長艾知生表揚了這一編排,說利用外國政治家的觀點為外交斗爭服務很有力,要繼續堅持下去。有關領導說:中國電視新聞改革的一個里程碑,一是《東方時空》的創建,二是《中國新聞》的崛起。
1993年5月17日,《中國新聞》第1次改版,《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改名為《新聞》,節目由10分鍾增加到15分鍾,除通過CCTV-2和CCTV-4播出之外,還通過衛星向北美地區傳送。
1993年12月1日,《中國新聞》第2次改版,節目由15分鍾增加到20分鍾,同時在CCTV-4的播出時間調整為20點30分(首播)、23點10分和0點(重播)。在增加信息量的基礎上,注重服務性,增加了中國及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氣預報。
1994年5月1日,《中國新聞》第3次改版,節目由20分鍾增加到30分鍾,正式啟用現欄目名。台領導提出了「匯天下之精華」的編輯方針,把欄目辦成海內外要聞薈萃,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
1994年10月7日,《中國新聞》粵語版——《粵語新聞》創辦,每天21點30分播出,每次20分鍾。
1995年5月,《中國新聞》開始採用現場直播方式,實行每天8次滾動播出。
1995年9月4-15日,《中國新聞》參與聯合國第4次世界婦女大會報道 ,並首次增加午間和傍晚新聞時段。
1995年9月27日,《中國新聞》通過台灣無線衛星電視台(TVBS)在其新聞中直播5分鍾新聞。
1996年5月1日中午12點,《中國新聞午間報道》創辦,時長20分鍾,15點重播。北京時間中午12點是北美(西部)晚間黃金收視時間,開辦此新聞的目的主要是為方便北美地區觀眾收看。
1996年8月5日,另外一檔《粵語新聞》創辦,每天18點30分-18點50分直播20分鍾,香港亞洲電視本港台曾一度轉播該檔新聞。
1997年1月1日,《中國新聞》再次改換片頭。
1997年7月28日,《中國新聞早間報道》開辦,北京時間8點-8點15分直播,使國際重要事件的報道比午間提前了4個小時。北京時間早8點是北美(東部)晚間黃金收視時間。
1998年1月26日,《中國新聞15』》開播,北京時間10點-10點15分直播。同日,每天12點45分的重播《粵語新聞》改為首播。
1998年6月1日,CCTV-4改版,《中國新聞》改換新片頭。還增加了《中國新聞財經報道》和《中國新聞文化報道》。
1999年9月23日,《中國新聞》開設台灣「9·21」大地震特別報道《北京—台北兩岸尋親熱線》,當晚有近千名觀眾打進尋親電話。
1999年,《中國新聞》獲中國新聞獎電視節目編排一等獎。
2000年1月1日,《中國新聞》啟用新片頭,並在片頭中加上英文名稱「China news」。
2000年2月7日,CCTV-4改版,原《中國新聞早間報道》擴容升級為《新聞60分》,北京時間8至9點直播,以北美地區的華僑華人、駐外機構人員、留學生和亞太地區早間收看電視的華語觀眾為受眾主體,是央視首個1小時新聞欄目。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次日凌晨的4個整點,《中國新聞申奧特別節目》對各界人士的反應進行現場報道。
2002年9月2日,CCTV-4改版,《中國新聞》更換片頭。實現「整點有新聞,次次有更新」,實現了24小時整點新聞的准新聞頻道架構,同時建立了突發新聞快速反應機制。《中國新聞》還增設了《地方連線》《國際觀察》等特色板塊,欄目獲2002年中國「彩虹獎」一等獎。
2003年2月24日,《中國新聞》18點檔推出《評論員時間》。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當天10時41分40秒《中國新聞》第一時間播發了戰爭爆發的消息,從此開始全程同步直播報道整個伊拉克戰爭。3月20日至4月10日,共直播328小時,首播1450條新聞,滾動字幕發布13400條新聞。伊拉克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又陸續趕制並播出30集系列專題片《伊拉克戰事全紀錄》。
2003年5月8日,CCTV-4改版,每次5分鍾的整點新聞全部改為10-15分鍾,全天還有4個1小時重點新聞,使頻道的新聞節目時間增加到每天465分鍾,真正成為「以新聞立台」的國際頻道。
2004年4月26日,《中國新聞》午間節目改版,突出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則,強化焦點新聞理念、時效、現場、跨媒體傳播理念、對外特點和「有聞才報」的原則,推出「港澳台專訊」板塊。
2005年4月26日至5月13日,《中國新聞》全程跟蹤報道連戰和宋楚瑜的大陸之行,收視率迅速飆升。
2006年1月30日,CCTV-4改版,《中國新聞》更換片頭,新片頭以紅色作為主色調。
2007年1月1日,CCTV-4分為亞洲、歐洲、美洲三版,絕大部分《中國新聞》直播時段三個版本通用。
2008年1月1日,12點檔《中國新聞》推出「直通港澳」,每天播出來自港澳地區的新聞資訊。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中國新聞》參與特別報道,CCTV-4推出《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特別直播節目,持續22天,推出直播304場,總時長超過220小時,播出新聞近5100條(次)。
2009年8月1日,CCTV-4改版,《中國新聞》更換全新片頭,啟用現行欄目口號——「全球(最初為世界)新聞,中國播報」。此次改版對字幕進行重新包裝,增大字體,背景升級為動畫背景;片尾直接以「中國新聞」取代「中國中央電視台」作為新的版權標識,並啟用新的片尾音樂。並注重加強新聞評論,傳播中國觀點 。從2009年起,《中國新聞》改由整合後的央視新聞中心國際頻道新聞編輯部具體承製。
2009年9月15日,8點檔和12點檔《中國新聞》中的即時新聞評論工作由央視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承擔。
2010年4月30日,為配合2010上海世博會開幕,《中國新聞》主播台上增加上海世博會相關主題的裝飾。
2010年12月1日,CCTV-4改版。12月6日1點檔《中國新聞》在臨時演播室播出,4點檔《中國新聞》時,原演播室投影背景更改。
2012年7月28日到2012年8月13日倫敦奧運會期間,CCTV-1(香港版)首次與CCTV-4(亞洲版)並機直播《中國新聞》,主要在凌晨部分時段、早間時段並機。
2012年11月5日1點檔,《中國新聞》的圓形演播台最後一次出現在鏡頭前。4點檔,全新演播台首次出鏡。
2012年12月29日4點檔,《中國新聞》的新演播台小改,完成首次出鏡。
2013年4月,《中國新聞》參與蘆山地震抗震救災特別報道。
2014年2月16日起,CCTV-4在北京時間每周日19:00-20:00推出《中國新聞·周日一小時》。
2014年12月26日1點檔《中國新聞》起,《中國新聞》開始在央視新址以16:9制式直播。
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時段的《中國新聞》正式在央視新址播出。在此之後,8、12、21點檔的《中國新聞》以及每周日的《中國新聞·周日一小時》開始使用獨立片頭,節目片頭為方形印章的《中國新聞》標志,包含內容提要,啟用新的片頭音樂;4點檔和其它小時段使用《中國新聞》大文字片頭(8、12、21點檔的《中國新聞》以及每周日的《中國新聞·周日一小時》中為片花),無內容提要,沿用2009版的片頭音樂。
2016年1月起,《中國新聞·周日一小時》取消,19點-20點改為《中國新聞+今日亞洲》(周一至周六)、《中國新聞+中國輿論場》(周日)。 21:00-21:30
21點檔《中國新聞》以「權威盤點」為理念,梳理全天發生的最重要的國內國際新聞,「重點突出、大事不落」。該檔新聞主要服務國內(含港澳台)觀眾和亞太其它地區黃金時間收視的華僑華人、駐外機構人員、留學生。
12:00-13:00
12點檔《中國新聞》因為60分鍾篇幅,因此內容更為豐富,設「新聞頭條」、「直通台灣」、「媒體焦點」、「天氣預報」等板塊,其中台灣新聞和全球媒體內容摘播兩部分是最大特色。該檔新聞同時服務北美洲(西部)黃金時間收視的華僑華人、駐外機構人員、留學生。
8:00-9:00
8點檔《中國新聞》由原《新聞60分》改版而成,該檔新聞主要服務北美洲(東部)和南美洲黃金時間收視的華僑華人、駐外機構人員、留學生,也服務國內(含港澳台)和亞太其它地區早間收看新聞節目的華語電視觀眾。
4:00-5:00
4點檔《中國新聞》主要服務歐洲、非洲觀眾,前半小時播出新聞,後半小時重播《今日關注》。如前一日無《今日關注》,則整1小時均為《中國新聞》。
② 歷史新聞
一般的大型門戶網站都有通過日歷查新聞的
比如你打開網頁 選取 新聞頁面,然後點下面的日歷,要哪天就哪天
我盡量復制了一點國內新聞給你 太多類別了
12號
北京300派出所所長受訓 傅政華授課談"躲貓貓" 研討化解社會矛盾
江蘇宿遷有償招募"治安志願者" 按積分付款 因當地警力不足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真實報道不應作為誹謗證據 將干預不適當處理
中國將免除部分非洲國家到期未還貸款債務 多項計劃援助非洲國家
南京將投資1億復建鄭和船"八下西洋"(圖) 復建大報恩寺琉璃塔
重慶組織千名幹部當半天工人或巡警體驗酷暑 領會一線工作艱苦
13號
朝鮮首次書面要求日本就殖民歷史道歉 正值"日韓合並"100周年
原天津市委常委皮黔生受賄一審被判死緩 捲入濱海新區窩案
湖南張家界工商局長裸死異性家中 市領導送花圈 警方稱排除他殺
羅彩霞被冒名上大學案今日開審 主要被告失蹤 教育局領導將出庭
14號
發改委:災害天氣增強三季度CPI漲價因素 7月份物價漲幅創新高
重慶湖北等地遭高溫襲擊 最高溫超40℃ 專題 天氣查詢
江蘇新沂龍馬湖因爭議大改回原名駱馬湖(圖) 曾因諧音落馬被改名
廣東8棟樓倒入江中事故定性為江岸垮塌災害 屬自然因素引發
杭州一化工廠毒料揮發 5人中毒千餘人疏散(圖) 周邊居民身體不適
山西30餘煤老闆50億注資"中國白酒第一股" 千億游資開發新疆能源
15號
"羅彩霞案"以調解結案 仍有多個疑點未公布真相 羅彩霞獲賠4.5萬
重慶警方舉行涉案財物返還活動 460餘萬款物被領 市民送上錦旗
浙江農轉非數量降幅達67%出現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返遷農村
上海交大公布世界大學500強 內地22所高校入圍 哈佛大學位居榜首
昆明市長:有些拆遷工作有愧於百姓 基層政府應讓老百姓早日回遷
北京人口普查戶口整頓今日正式開始 阻礙人口普查將會被處罰
16號
民政部:玉樹捐款9億元用於重建災區住房 2000萬元用於人文關懷
遼寧省委要求限時辦結網友留言 逾期通報批評 多省規范回復工作
學者建議降低社保繳費 缺口由國企利潤填補 化稅為薪
全國哀悼日部分政府網站仍著"艷裝"引爭議 因恰逢周末未改顏色
《政府投資條例》將出台 對地方政府"收權" 政府投資腐敗多發
廣州將就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舉行立法聽證會 徵集聽證陳述人
17號
美刊發布2010世界城市排名 重點推介中國重慶 揚子江上的芝加哥
國家減災委專家:地方防災減災能力太差 災難監測不力致傷亡慘重
北京將調控拆遷補償標准 抑製成本過快上升 成本高難度大
新北川中學舉行竣工典禮 抗震烈度達八級(組圖) 總投資2億元
安徽泗縣拆千年古寺廟建商品房(圖) 曾被授予"文化先進縣"
上海在市中心建經濟適用房遭抵制 政府欲貧富混居緩矛盾
18號
美媒評全球"最好國家" 芬蘭列第1中國排59位 稱中國發展模式獨特
深圳再現"天價"罰單 車輛套牌超載罰8.5萬 變造車牌罰5萬拘15天
中國流動人口預計達2.1億成人口普查最大挑戰 11月開始第6次普查
河北投資2.2億元修復34處西柏坡革命舊址 助推"紅色旅遊"發展
武漢3名疑似性早熟女嬰家長申請復檢奶粉 個人送檢仍無望
廣州黃金地塊珠江新城閑置十餘年 升值6倍 廣州地塊最長閑置17年
19號
遼寧撫順境內失事飛機或為朝鮮飛機 民房被毀 飛行員當場死亡
安監總局:國有大礦礦難比小煤礦多說法不實 "特大事故小煤礦多"
中國廉價葯缺口超300種 醫生吃回扣成主因 新醫改將取消以葯養醫
故宮開放面積將由30%提至70% 門票不漲價 占故宮房屋單位將騰退
中宣部:中國電影票房世界第三 連續5年增30% 電視劇產量世界第一
南勇案定性為公職人員受賄 交待問題多"立功" 獲刑或超10年
另外下次遇到這類問題 教你簡單方法
http://snapshot.news.163.com/wgethtml/http+!!news.163.com!/2010-08/13/12.html
這個網址 後面的 2010-08/13/12 代表年月日 和新聞更新的時間,所以你只要這個網址 改到你想查詢的日期和時間就好。
歷史方面團隊,與你共享,有需要討論的可以HI我們。
③ 中國新聞傳播史的古代新聞傳播
中國古代新聞傳播活動主要分為六部分,即唐代之前的傳播媒介、唐代的新聞傳播活動、宋代的新聞傳播活動、元代的新聞傳播活動、明代的新聞傳播活動、清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1、唐代之前的傳播媒介。
①夏商周時期:木鐸,用來宣達政令、進行采風的特殊媒介。
其他傳播媒介:甲骨(主要用於占卜和祭祀)、金石(帝王詔書和國家常法)。
②漢代:郵驛制度的發展為新聞傳播提供了條件。
傳播媒介:竹簡和木簡。(東漢時期「蔡侯紙」的出現)。
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
布告:主要內容是皇帝的詔書和各級政府制頒的行政法令。
露布:用來傳播戰爭勝利的消息。
其他傳播媒介:烽燧(用於軍事方面,主要是為了防備西北少數民族武裝入侵)、謠言、木簡、竹簡、木牘等。
2、唐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中國的報紙開始出現在唐代,最早的報紙是在封建官僚機構內部發行的政府官報。
中央:
① 」開元雜報」:開元年間流傳在外的官報,多為政事信息的雜亂報道。
② 」進奏院狀」:封建機構內部發行的官報,由進奏官傳發給各藩鎮,用來介紹朝廷的政事動態和各項消息(「敦煌進奏院狀」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僅存的最早的報紙)。
③其他:烽燧、露布、榜文、告示等。
地方:詩賦、語言等。
唐代報紙的特點:
①沒有報頭,開頭和結尾還保留著官文書的痕跡。
②發報方式是由各藩鎮派駐朝廷的進奏官們直接發給他們的長官。
③所有的信息都是進奏官們自己採集的。
3、宋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中央:
邸報:宋代中樞部門統一管理、發布的官方報紙。發布機構:都進奏院(主要傳播朝廷政事)。
地方:
小報: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非官方報紙。主要刊載新聞和政治材料。
新聞制度:「定本制度」(所謂「定本」,指的是根據進奏官採集的各種信息經本院監官編好,送樞密院或宰相省察通過後產生的「邸報」樣本)。
其他傳播媒介:「榜」(由政府部門發布的、以張貼的方式公布信息的新聞傳播手段)。
【備注】:
1、宋代小報出現的意義:它的出現突破了官方對新聞傳播活動的壟斷和封閉,打破了官報「邸報」一統天下的局面。
2、屢禁不止的原因:小報滿足了一定的社會需求,得到了社會的支持,因為有一定的生命力。
3、宋代報紙的特點:在封建中樞部門的統一管理之下,按一定製度,統一編發給地方,完全從官文書里分離出來,成為官方的新聞傳播工具,由不定期發行轉為定期發行。
4、元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主要是民間的新聞傳播活動,民間的新聞傳播媒介是「小本」。
5、明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中央:
「邸報」:
①《萬曆邸鈔》:將萬曆一朝的「邸報」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摘錄而成的;
② 《天變邸抄》:記錄了明熹宗年間發生的一次特大災異事件的報道;
③ 《急選報》:內容主要是關於官員任命。
「邸報」的超傳和發行工作流程:
通政司——劉客——提塘。
【通政司:匯集各類章奏和地方上報的消息;六科:手機和發布的有關詔旨和章奏;提塘:將招旨和章奏從六科抄出,經篩選和復制再傳發。】
地方:民間報房和抄報行(民間報房多數是從官方的提塘報房中分離出來的)。
其他傳播媒介:
塘報:由下到上,由地方向中央匯報軍情的文報(類似於宋代的邊報)。
告示:由上到下,由中央到地方,逐級向公眾公布信息的官方新聞傳播載體。
竹籌、揭帖和牌報,主要流行於人民起義隊伍中。
6、清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3)中國歷史新聞擴展閱讀:
唐朝初期社會生產力發展迅速,從貞觀到開元(公元627—741年)這一百多年間,社會經濟持續上升,終於使唐代成為漢族文化的發皇時期。不僅在藝苑上百花爭艷,其它各個文化領域,包括新聞傳播活動在內,也都顯示出長足的進展和創新的活力。
"新聞"觀念的產生,宮廷"條報"和藩鎮"邸報"的出現,都是在這一時期;官方新聞的發布,雖然並不起始於唐代,然而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傳通渠道,也還是在這一階段。可以這么說,中國的新聞傳播活動,形成一種社會性的事業,似應從唐代算起。
在探討古代新聞活動時,往往涉及到對"新聞"概念的理解。有些人把古代的"左史記行,右史記言"視為新聞記錄,將烽火台點燃狼煙看作新聞傳遞,這樣就必然使新聞的概念無限擴大,造成研究工作中的混亂。
④ 古代早期新聞形式有哪些
依據形式的演進,古代新聞傳播活動大致經歷了原始傳播、口語傳播、手寫傳播、印刷傳播等幾個發展階段,其中印刷傳播是現階段最成熟的傳播途徑。
原始新聞傳播。
人類在幾萬年前從動物界分離出來之時,就是結群而居的。在這種結群而居的狀態下,出於某種生存的需要,相互之間就有種種簡單的信息交流。這是一種蒙昧狀態下十分原始的信息傳播,是前語言時期的信息傳播。傳播的方式還沒有完全脫離一般動物的水平,主要是依靠身體器官發出某種呼喚,做出某種體態和手勢,以傳遞十分簡單的思想意識。傳播的內容有經常重復的信息,也有某些新發生新出現的信息,比如哪裡發現了捕食的對象,哪裡出現了凶惡的猛獸,哪裡發生了雷電風暴等等。這些新鮮信息的傳播,便是人類最早時期的新聞傳播活動。
在原始新聞傳播這個發展階段,中國和西方的發展狀況都是從同一個起點出發,所以發展情況十分相似,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口語新聞傳播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類的大腦逐漸發達,發音器官逐漸完善,思維能力逐漸發展,人類大概在幾十萬年前產生了音節語言。比如在中國,距今約70—23萬年前的「北京人」,已經有清晰的語言;距今約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已經運用語言進行溝通。中華民族主線的口語交流與信息傳播已有上萬年的歷史。伴隨著語言音節的出現,口頭的語言傳播逐漸就成為了人類主要的傳播形式。成為聯系社會成員的基本紐帶。
在中國,早時期的口語傳播主要是「納言」,目的是為了「溝通上下」。如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的有關傳說。帝對一位名叫「龍」的人說:「朕畏忌讒說殄偽,振驚朕眾。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西漢經學家孔安國認為:「納言,喉結之官。聽下言納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信也。」「納言」主要是官方的,在民眾之間幾乎不予流傳,所以「納言」式的口語傳播是少數人中的傳播。而在西方,新聞最強的口與傳播往往出現在戰爭或其他重大事故中。如公元前490年3月,波斯帝國派遣重兵大舉侵犯西納城邦,在雅典東北部的馬拉松平原登陸。西納人奮起抗擊,以弱對強趕走了敵人,取得了輝煌勝利。士兵菲迪皮茨從馬拉松戰場以最快的速度跑回40多公里外的雅典,他想聚集在中央廣場的人群激動的喊道:「我們勝利了,雅典得救了。」喊完就倒地犧牲了。這可說是西方古代最著名的一次口頭新聞傳播。
在口頭語言成為主要傳播形式的同時,人類成員還保留種種非語言符號的傳播形式,多種傳播方式並存。例如在中國,以語言為媒介的,有詩歌、民謠、村人閑話、街頭議論等;以實物為媒介的傳播方式有烽火、旗幟、鑼、鼓、符等。當然,人際傳播在中國古代占據著重要作用,如游說講學,傳遞情報等。而在西方,又接住一定的物品或符號來傳遞信息的標記傳播;有藉助聲光信號來傳遞信息的聲光傳播;有用簡單的符號或圖畫來表達意思傳遞信息的圖式傳播。這種戲放在口頭語言傳播之外都有自己的其他傳播方式,這些傳播方式中也有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大多部分是不同的,這就是差異。
手寫新聞傳播。
最早的文字產生於奴隸社會時期,大約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中國、埃及、印度和西亞的兩河流域,分別出現了早期的象形文字。文字的出現,標志著新的傳播方式的出現——文字傳播。在早期的古代手寫新聞傳播活動中,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官方政府內部之間的手寫傳播始終占據著主體地位。如中國的手抄報,據考證,到唐代才有確證出現了專門用以傳播新聞的媒介,即今人所說的中國古代報紙。這些報紙是朝廷發布,將朝廷公文與有關情報通向地方當局(節度使、觀察使)的則是「進奏院狀」。中國古代報紙同稱為「邸報」,它的性質就是中國古代官報,來自官方,有官方色彩。雖不是具有行政效力的文件下達,但它是為了滿足人們(主要是官員)了解朝廷動向而存在的。在西方最初的手抄新聞同樣是具有官方色彩的。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手抄新聞都具有官方色彩,仍有許多在民間流行,但大多時候都會被官府明令禁止。
手寫新聞傳播在人類歷史上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今天他仍然是人類新聞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在電腦全面普及之前,手寫傳播仍將是人際之間傳遞新聞的重要手段。
印刷新聞傳播。
印刷術最早出現在中國,早在隋唐年間中國就有了圖版印刷。於中世紀後期,中國的印刷技術逐漸傳到中亞和歐洲。在中國,到底什麼時候有的報紙印刷仍就是一個尚待研究的課題。從唐代到清代,大部分是手抄本,但並不保證沒有印刷本。後來由於手抄本的工本費太高,發行速度太慢,報紙量少不能滿足更多人的新聞需要,遂後來逐漸改為印刷本,以便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發行更多的數量,更好的滿足當時人們多新聞的渴求。在西方,德國美因茨的工匠谷登堡研製出了適合西文特點的活字印刷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技術逐漸得到推廣與應用。15世紀末葉時,某些記事性的小冊子已經通過印刷術面世了。
中西古代新聞傳播大致經歷了以上幾個中國重要的階段,那麼中西古代新聞傳播對新聞事業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盡管中西古代新聞傳播活動形式在不斷演進,但是一般來說規模比較小,通常是面向某個或某些特定的對象,而不是面向社會廣大公眾,沒有已採集和傳播新聞為宗旨的專業機構和隊伍,因而還不成其為新聞事業。但中西古代新聞傳播在新聞事業中仍佔有一定的地位,。是他推動了新聞事業的發展,它對新聞事業有著積極促進的作用。
⑤ 中國古代新聞
古代新聞與現代其實是一樣的傳媒 只是那時科技不是很發達 也沒有固定的統一文書 新聞往往會被神話或脫離本來的樣子 事實上古代新聞只限於百姓們口耳相傳 飯前先後的論點 供他們消遣時間的一個途徑
⑥ 中國近代歷史新聞
到面度裡面,查一下歷史有內容吧,就知了,查年份!
⑦ 中國古代的新聞是如何傳播的
郭煌《進奏院狀》
是唐僖宗時期由駐地在沙州的歸義軍節度使張淮回深派駐朝廷的進奏官發回答沙州的。由於《開元雜報》已無存,它們事實上已成為我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年份最早的兩份原始狀態的報紙了。
邸報
隨著我國印刷技術的出現,邸報這一名稱在我國宋代出現。宋代文人辭文中多見邸報字眼。「邸報」內容,據《宋會要輯稿》中所記,主要有「朝廷政事設施、號令、賞罰、書詔、章表、辭見、差除、注擬」等,其他還包括軍事情況、臣僚的章奏等等。
小報
始於北宋,盛於南宋,是一種以載新聞與時事政治素材為主的不定期的民辦小報。
有的小報甚至沒有固定的報頭與名稱。
⑧ 中國新聞發展史
中國網路媒體走到今天,大約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5——1999),技術媒介階段。
准確的說,在這個階段投身、鼓吹「第四媒體」的傳媒人、學者專家僅僅看到了互聯網作為一種可能的新的傳播媒介,將會給傳統媒體運作帶來哪些挑戰,而事實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任何內容網站均沒有在互聯網這樣一種新的「媒介」上,真正包裝出「媒體產品」來。
當然,有些網站做了部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比較典型的兩個例子,一個是台灣的「明日報」,完全按照一份互聯網媒體運作,上百人的采編隊伍,相對專業的出版流程和瘋狂的燒錢;另一個例子是人民日報和默多克新聞集團在祖國大陸作的「ChinaByte」,雖然沒有引進大量一線記者,但編輯大多以「網路原創」為主,內容主要來自自由撰稿人和國外翻譯。
第二階段(2000——2001),信息倉庫階段。
這個時期典型的代表是新浪網。以體育社區起家的四通利方轉型為全面的「互聯網內容供應商」。這個「供應」很有特色,其主要手法為大量轉載、引進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其核心能力是快、全和網路再分類。
新浪是一面旗幟。它突破了第一階段的「技術」色彩,在建設「信息倉庫」的探索中積累了自己的品牌和迅速膨脹的「網路流量」。
「信息倉庫」是互聯網從單純的「信息新媒介」向「基於互聯網的新媒體」過渡的必經之路。別人,包括眾多的巨頭級紙媒體的網站,都沒有認同這一模式,也不敢投巨資把品牌定位在這個方向。
第二階段的「第四媒體」還不成其為「媒體」,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媒體產品」,但它已經摸索並建立了向「媒體」過渡的幾個重要核心能力,包括信息如何在網上再分類,網上信息如何合理排版以及怎樣建設網路讀者的閱讀粘度等等。
第三階段(2002——?),准媒體階段。
「准媒體」的概念是,已經具有初步的媒體生產製造能力和一定的公眾傳播效能。筆者在上文提到的2002年諸多網路媒體新現象都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這一點,這個階段的主要表現特徵是:
·網路媒體的及時性、海量性和交互性正在為傳統媒體服務,從產業鏈的角度看,2002年的互聯網已經開始扮演「媒體的媒體」角色
·網路媒體的部分個案報道和某些運作手法開始顯露「新媒體」的威力,這些強刺激反過來又成為了傳統媒體加速自身改革的動因
·部分領域,如體育、IT、財經、汽車、房產和健康等,出現了相當規模和比較成熟的網路原創
互聯網的「准媒體」階段需要過渡多長時間,筆者不敢斷言。可以肯定的是,網路媒體要躋身「主流媒體」的行列,擁有不可忽視的媒體權利,首先需要學會「為傳統媒體服務」、「與傳統媒體結合」。
⑨ 中國新聞發展史的特點
中西古代新聞傳播的發展情況分析新聞事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他同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現象一樣,有其發生發展的過程,而這種發生發展又總是和人類的物質生產狀況密切相關,同人類的經濟政治發展進程互相適應。在新聞事業問世之前的古代社會,有與物質生產水平低下,社會經濟政治尚欠發達,人類只有初級的新聞傳播活動。這是一種通過一般人際交往進行的,沒有專門傳播機構的、小型分散的傳播活動。在古代、中世紀、近代、現代的各個發展階段中,我重點論述的是古代。論題為:中西古代新聞傳播的發展情況分析。在文中,我就以下幾個方面對論題進行分析論述:中西古代新聞傳播的發展史;在發展史中,中西古代新聞傳播有哪些地方相似以及不同;中西古代新聞傳播的發展情況分析在發展史中佔有怎樣的地位,以及對整個新聞事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人類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源遠流長,幾乎是伴隨著人類的誕生就出現的。依據形式的演進,古代新聞傳播活動大致經歷了原始傳播、口語傳播、手寫傳播、印刷傳播等幾個發展階段,其中印刷傳播是現階段最成熟的傳播途徑。原始新聞傳播。 人類在幾萬年前從動物界分離出來之時,就是結群而居的。在這種結群而居的狀態下,出於某種生存的需要,相互之間就有種種簡單的信息交流。這是一種蒙昧狀態下十分原始的信息傳播,是前語言時期的信息傳播。傳播的方式還沒有完全脫離一般動物的水平,主要是依靠身體器官發出某種呼喚,做出某種體態和手勢,以傳遞十分簡單的思想意識。傳播的內容有經常重復的信息,也有某些新發生新出現的信息,比如哪裡發現了捕食的對象,哪裡出現了凶惡的猛獸,哪裡發生了雷電風暴等等。這些新鮮信息的傳播,便是人類最早時期的新聞傳播活動。 在原始新聞傳播這個發展階段,中國和西方的發展狀況都是從同一個起點出發,所以發展情況十分相似,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口語新聞傳播。來源:( ) - 中西古代新聞傳播的發展情況分析_朱熹_新浪博客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類的大腦逐漸發達,發音器官逐漸完善,思維能力逐漸發展,人類大概在幾十萬年前產生了音節語言。比如在中國,距今約70—23萬年前的「北京人」,已經有清晰的語言;距今約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已經運用語言進行溝通。中華民族主線的口語交流與信息傳播已有上萬年的歷史。伴隨著語言音節的出現,口頭的語言傳播逐漸就成為了人類主要的傳播形式。成為聯系社會成員的基本紐帶。 在中國,早時期的口語傳播主要是「納言」,目的是為了「溝通上下」。如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的有關傳說。帝對一位名叫「龍」的人說:「朕畏忌讒說殄偽,振驚朕眾。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西漢經學家孔安國認為:「納言,喉結之官。聽下言納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信也。」「納言」主要是官方的,在民眾之間幾乎不予流傳,所以「納言」式的口語傳播是少數人中的傳播。而在西方,新聞最強的口與傳播往往出現在戰爭或其他重大事故中。如公元前490年3月,波斯帝國派遣重兵大舉侵犯西納城邦,在雅典東北部的馬拉松平原登陸。西納人奮起抗擊,以弱對強趕走了敵人,取得了輝煌勝利。士兵菲迪皮茨從馬拉松戰場以最快的速度跑回40多公里外的雅典,他想聚集在中央廣場的人群激動的喊道:「我們勝利了,雅典得救了。」喊完就倒地犧牲了。這可說是西方古代最著名的一次口頭新聞傳播。在口頭語言成
⑩ 中國古代新聞業直接發展成中國近代新聞業嗎
中國古代的新聞業沒有直接發展成為中國近代新聞業,這個中間它是短暫的,中國古代,它這種封建社會到了明清的時候又變成了高度集權制,所以他這個民間是沒有新聞業的,新聞業的發展是從國外傳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