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牛津大學有多少年的歷史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建校於1167年。位於英國的牛津大學具有世界聲譽,它在英國社會和高等教育系統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有著世界性的影響。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位於英國牛津市,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雖然牛津大學的確切創立日期仍不清楚,但其歷史可大約追溯到十二世紀末,迄今約有900年。1209年,在牛津學生與鎮民的沖突事件過後,一些牛津的學者遷離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劍橋大學。自此之後,兩間大學彼此之間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牛津大學還是英國名校集團羅素盟校,歐洲科英布拉集團,歐洲研究型大學LERU (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以及Europaeum中的核心成員。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其重要性是1167年英國牛津大學在此成立。牛津確定與牛有關。傳說是古代牛群涉水而過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Oxford)。牛津向來是倫敦西行路線上的重點,早在1096年,就已有人在牛津講學。
牛津大學是英語國家中最古老的大學。在12世紀之前,英國是沒有大學的,人們都是去法國和其它歐陸國家求學。1167年,當時的英格蘭國王同法蘭西國王發生爭吵,英王一氣之下,把寄讀於巴黎大學的英國學者召回,禁止他們再去巴黎大學。另一說法是,法王一氣之下,把英國學者從巴黎大學趕回英國。不管如何,這些學者從巴黎回國,聚集於牛津,從事經院哲學的教學與研究。於是人們開始把牛津作為一個「總學」,這實際上就是牛津大學的前身。學者們之所以會聚集在牛津,是由於當時亨利二世把他的一個宮殿建在牛津,學者們為取得國王的保護,就來到了這里。12世紀末,牛津被稱為「師生大學」。1201年,它有了第一位校長。1213年,該校從羅馬教皇的使節那裡得到第一張特許狀。
正是在中世紀,那些思想活躍、生活不羈、常賒欠債務的青年學生,不可避免地與當地居民發生沖突。劍橋大學的創辦也是13世紀初。其中最大的一次沖突,幾百名學生被亂箭射死。這件事的結果是國王出面鎮壓,並判市民賠償牛津大學500年費用。
構成牛津大學的學院有許多在13至16世紀之間創立,基督教會學院是1525年渥西樞機主教創建,作為培訓主教的教會學院。湯姆方園里的塔樓上半部是列恩在1682年建造,為本市最大型塔樓。1648年湯姆大鍾掛上時,學院共有101名學生,因此在晚上9:05分(牛津的時間比格林威治慢5分鍾)大鍾敲101下,提醒學生注意宵禁(1963年起不再實施)。
默頓學院是牛津最古老的學院(1264年)。其它有:新學院(1379年)、皇後學院(1695年)等。每所學院均有其輝煌的歷史、神話般的建築遺跡,可以描畫出各種有趣的史實。
17世紀內戰期間許多戰役在牛津附近開打,此地曾為受學生支持的查理一世的總司令部。當保皇黨員被迫逃離牛津時,克倫維爾自封為大學的校長。
B. 牛津大學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牛津大學培養了不少社會各界著名人士:從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英裔南非商人塞西爾·羅德斯,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LinkedIn創始人里德·霍夫曼,現任英格蘭銀行總裁馬克·卡尼,《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路易斯·卡羅,《格列佛游記》作者強納森·史威夫特,唯美主義藝術家奧斯卡·王爾德,著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歌劇魅影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著名男演員休·葛蘭,著名女演員凱特·貝琴薩,原子序數發現者亨利·莫塞萊,英國戰爭英雄「阿拉伯的勞倫斯」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到「廣告教父」大衛·奧格威,美國《瑞秋·梅道秀》主持人瑞秋·梅道,冒險家的沃爾特·雷利 和澳洲新聞媒體大亨魯珀特·梅鐸。 這些牛津校友獲稱之為「牛津人」(Oxonians)。另外,有65名諾貝爾得獎者現在或曾經於牛津工作或學習。
政界
比爾·柯林頓及納爾遜·曼德拉(前者以羅德學者身份加入牛津,而後者則為牛津榮譽博士生)。
此校培養了26位英國首相,其中幾乎所有二戰後當選的首相均畢業於牛津。[當中包括:威廉·格萊斯頓、赫伯特·阿斯奎斯、克萊門特·艾德禮、哈羅德·麥克米倫、希思、哈羅德·威爾遜、撒切爾夫人、托尼·布萊爾、前任首相戴維·卡梅倫,及現任首相特蕾莎·梅。
截至2010年,逾100位牛津人獲選入下議院。當中有最新的反對黨領袖(愛德華·米利班德)及多名影子內閣成員。亦有140名牛津校友獲選入上議院。
牛津同時也是30位他國首領的母校。 著名人士有:挪威國王哈拉德五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四位澳洲總理(約翰·戈頓、馬爾科姆·弗雷澤、鮑勃·霍克和東尼·艾博特)、現任匈牙利總理奧班·維克多、兩位加拿大總理(萊斯特·皮爾遜和約翰·內皮爾·特納)、兩位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及未取得學位便離開的英迪拉·甘地)、五位巴基斯坦總理、前錫蘭總理所羅門·班達拉納克、牙買加發言人諾曼·曼利、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埃里克·威廉姆斯、前哥倫比亞總統阿爾瓦羅·烏里韋·貝萊斯、前泰國首相阿披實·威差奇瓦、首位牛津出身的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其同時為羅德學者)、辛巴威共和國副總理兼羅德學者阿瑟·穆坦巴拉、前波札那主席費斯圖斯·莫加埃,及緬甸民主政治家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除此,彭定康、衛奕信、麥理浩、羅富國、郝德傑、金文泰、司徒拔、德輔、寶雲及戴維斯等數名港督均為牛津人。
文學與藝術
奧斯卡·王爾德曾在1874-1878年期間,於牛津大學攻讀古典學。
眾多著名文學家均為牛津出身。當中的作家包括:錢鍾書、楊絳、約翰·福爾斯、蘇斯博士、托馬斯·米德爾頓、塞繆爾·約翰遜、克里斯托弗·希欽斯、羅伯特·格雷夫斯、伊夫林·沃、劉易斯·卡羅爾、赫胥黎、王爾德、C·S·路易斯、J·R·R·托爾金、格雷厄姆·格林、V·S·奈波爾、菲利普·普爾曼、約瑟夫·海勒、維克拉姆·塞斯;詩人有:雪萊、約翰·多恩、A·E·豪斯曼、W·H·奧登、T·S·艾略特和菲利普·拉金;另也有七名桂冠詩人:托馬斯·沃頓、亨利·詹姆斯野良、羅伯特·騷塞、羅伯特·西摩·布里奇斯、塞西爾·戴·劉易斯、約翰‧貝傑曼和安特迅。
作曲家休伯特·帕里、喬治·巴特沃思、約翰·塔弗納、威廉·沃爾頓和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均有與大學聯系。
休·格蘭特、凱特·貝金賽爾、達德利·摩爾、邁克爾·佩林和特里·瓊斯等演員均為牛津本科生,另包括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編劇肯·洛區及李察·寇蒂斯。
數理界
萬維網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
牛津大學培養了不少數學界名人。邁克爾·阿蒂亞、丹尼爾·奎倫和西蒙·唐納森三位牛津數學家曾贏得菲爾茲獎,而成功證明了費馬大定理的安德魯·懷爾斯亦曾為牛津的學生,他現為牛津皇家學會研究社的教授。馬庫斯·杜·索托伊及羅傑·潘洛斯則為大學數學系的教授。Mathematica及Wolfram Alpha軟體的設計主力史蒂芬·沃爾夫勒姆、萬維網的建立者蒂姆·伯納斯-李、關系型資料庫理論的奠基者埃德加·科德,及對程式設計貢獻良多的東尼·霍爾均曾赴牛津學習。
至於科學界的名人則包括了數名諾貝爾化學、物理學及生理或醫學獎的得主。促進了X射線晶體學發展的桃樂絲·霍奇金,約翰·沃克曾於牛津進行研究,而曾為牛津學生的理查德·道金斯及弗雷德里克·索迪 於畢業後均因研究項目而返回大學工作。羅伯特·虎克、愛德文·哈勃及史蒂芬·霍金都有在牛津學習進修。除此,有「現代化學之父」之稱的羅伯特·波義耳,雖沒有正式在大學念書,但亦有獲得牛津所頒發的榮譽學位。相對論及光子理論的先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曾到訪牛津。
宗教
共有12名聖人及20位坎特伯里大主教(包括最近當選的羅雲·威廉斯)誕生於此校。宗教改革的先驅威克里夫曾為牛津的學者,循道宗的創辦者約翰·衛斯理曾在基督堂學習,並獲選為林肯書院的學者。 其他重要成員還有阿赫邁底亞的米爾扎·艾哈邁德·納西爾、身為巴哈伊信仰專任領袖之一的守基·阿芬第及唯一的巴基斯坦天主教樞機主教約瑟夫·科代羅。
哲學
牛津的哲學傳統始於中世紀。早期的成員包括以羅吉爾·培根、「奧卡姆剃刀論」著名的奧卡姆的威廉及羅伯特·格羅斯泰斯特。湯瑪斯·霍布斯、傑里米·邊沁及約翰·洛克則取得過牛津的學位證明,雖說後者的功績在他離開大學後才獲記載(而這12年在校生活亦對其有很大的影響)。著作《心的概念》的作者吉爾伯特·賴爾將其一生的精力都投放在大學的哲學事業上。其他曾赴牛津學習的著名近代哲學家包括了艾爾弗雷德·朱爾斯·艾耶爾、保羅·格萊斯、以其論文《成為一隻蝙蝠可能是什麼樣子》聞名的湯瑪斯·內格爾、羅伯特·諾齊克及中文房間的提倡者約翰·羅傑斯·希爾勒。
體育界
大約有50餘名的奧林匹克獎牌得主與大學有學術上的聯系。美國籃球運動員比爾·布萊德利、兵工廠足球俱樂部執行長伊萬·加齊迪斯、巴基斯坦板球國家隊隊長伊姆蘭·罕及劃船四金得主馬修·平森特為兩例。
C. 牛津大學的詳細介紹
★所屬國家:英國
★建校時間:1168年
【簡介】
牛津大學有歷史、有世界聲譽。盡管由於國家和資源的優勢相對衰落,牛津和劍橋高居於世界大學之冠的日子早已不再。但它仍在英國社會和高等教育系統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仍然有著世界性的影響。英國甚至全世界教育界,言必稱牛津;英國和世界很多的青年學子們都以進牛津為理想.
19世紀以前的英國,僅有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而劍橋大學也是13世紀初由牛津的部分師生創辦的。在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人物曾就讀於牛津,其中包括:13世紀的著名學者馬傑培根,14世紀曾任貝利奧爾學院院長,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英譯本《聖經》的組織者、開英國宗教改革先聲的約翰威克利夫,16世紀的文學家沃爾特雷利和約翰多恩,18世紀發起宗教復興運動,創立衛理公會的約翰韋斯利和查爾斯韋斯利,文學翻譯家塞繆爾約翰遜,19世紀的兒童文學家查爾斯道奇森等。在英國歷史上40個首相中,就有29個是牛津畢業生,包括當代英國最著名的政治家哈馬德-威爾遜、愛德華-希思、瑪格麗特-撒徹爾,還有現在的首相湯尼-布萊爾。牛津大學的畢業生中還有一位歐洲國家的總統、一位挪威國王、5位美國參議員,澳大利亞內閣1/3的成員。現代文學家格林、奧登等人也畢業於牛津。近代科學聞人如寫時間簡史的史蒂芬-霍金和證明費馬大定理的安德魯-懷爾斯就都是在牛津讀學士後在劍橋做博士的。牛津大學畢業生中還有21位獲諾貝爾獎。
目前,牛津共有29個學院,它們和學校的關系就象美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那樣採用聯邦制形式。每一所學院都由Head of House和幾個Fellows管理,他們都是各種學術領域的專家,其中大多數在學校都有職位。6個准學院(稱為「永久性私人學堂」-Permanent Private Halls、為各宗教教派所辦),至今還保留著它們的宗教特許狀。此外還有一個繼續教育學院。在35個學院中,眾靈學院目前沒有學生,只有院士(包括訪問院士)。各學院規模不等,但都在500人以下,學生、教師(院士)來自不同的專業學科。
除學院外,牛津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活動(尤其是後者)主要由學部來組織,學部不是大學內的自治單位,它們都是跨學院的機構,不附屬於任何一個學院,不過各學部的教師和學生首先必須是牛津大學內某一學院的一員。牛津現有16個學部:人類學和地理學學部,生物科學學部,臨床醫學學部,英語和文學學部,法學學部,經典、哲學和古代歷史學部,數學學部,中世紀和現代語言學部,現代歷史學部,音樂學部,東方學學部,物理科學學部,生理科學學部,心理學學部,社會學學部,神學學部,文科學部下一般不再分系,理科學部下又分成30多個系,有的學部還設一些中心和研究所。此外,有的研究所(如教育研究所,招收有研究生)不隸屬於上述各學部,而直屬於大學。
牛津的研究力量雄厚,在其教師隊伍中,就有83位皇家學會會員,125位英國科學院院士。在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生物學、醫學等領域,它都名列英國乃至世界前茅。近些年來,牛津不僅在文科而且在理科、不僅在基礎科學而且在應用科學研究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生物醫學領域,自從弗雷明在倫敦發現青黴素後,本世紀40年代牛津的科學家弗羅里和蔡恩就將它投入臨床應用,結果3人共享諾貝爾獎。今天用得最廣的抗生素1955年為牛津的愛德華·阿布拉罕發現。牛津也致力於將分子生物學應用於臨床,將核磁共振原理應用於醫療診斷,在發現人體的免疫瓜系統和應用基因工程技術於臨床問題方面,牛津亦起領導作用。該校在艾滋病毒、移植手術和遺傳病研究等方面也很有潛力。1987年,斯奎波父子公司贈予該校葯學系2,000萬英鎊,以支持他們的研究工作。
在環境科學領域,牛津的研究涉及森林史、氣候變化、遙感、土地利用、野生動物保護、家畜管理、污染、腐蝕、沙漠侵犯等眾多課題。
牛津的固體物理、高磁學、激光研究、基本粒子研究和大氣物理學等均在世界上佔領先地位。物理系的克拉倫登實驗室在世界核研究領域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基礎研究還導向重要的工業開發,包括建立了如牛津儀器公司和牛津激光公司之類的企業。
僅在化學系,牛津目前就擁有4位諾貝爾獎得主。該校在蛋白質、新型無機材料合成、分子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都有重大成果問世,並在化工、醫葯、微電子工業等領域推廣應用。
牛津在地球內部動力學、陸界變形研究、低溫處理和古生物學等領域也很有成就。牛津數學研究所在許多數學分支學科中居於世界前列,計算機科學研究在國內外亦有一定地位。牛津被國際上公認為英國的經濟學中心。不僅金融、管理學科專家、而且法學、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的專家也參加到經濟學研究中來。1987年,進入工商界的牛津畢業生已超過在其他行業就業的人數。
牛津的發展經濟學和國際關系研究亦很活躍進, 還被譽為研究當代中國最活躍的中心之一。
牛津大學有許多傑出的神學家、哲學家、法學家、歷史學家、音樂家、文學家和文藝評論家,它的政治學、地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力量都相當強。
牛津的博德利圖書館是英國第二大圖書館(僅次於大不列顛圖書館),藏書600萬冊。
牛津出版社舉世聞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出版社。尤其是它的20卷《牛津英語詞典》,享譽全球。
對青年學生來說,進牛津讀書,應該說是佼佼者的機會,是既痛苦又誘惑無限的事情,是光榮之路。然而,對英國社會來說,光榮之外另有深意。牛津、劍橋是通向最高權力的重要而又充滿希望的途徑。他們每年為英國培養出一批知識權貴,其中的一些人將登上權力的高峰。隨便舉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出這種誘惑的分量。1979年那一屆議會,339名保守黨議員中,有94名來自牛津、75名來自劍橋。這些校友們又組成俱樂部、校友會,互相提攜,同甘共苦,而且,由父一輩到子一輩,形成一個關系網,試想想,這該是一種什麼局面?
1963年,英國《金融時報》社長、倫敦經濟學院院長羅賓斯提出了《羅賓斯報告》。指責牛津、劍橋的壟斷地位和所帶來的墨守成規、保守難變的嚴重影響。當時的英國政府深以為然,在48小時內就批准了這份報告。政府決定創辦更多的大學以沖淡牛津、劍橋的影響。很快,8所大學就開工了。但是人們驚詫地發現,8所大學幾乎和牛津、劍橋沒有什麼兩樣,校舍的建築風格,校園的氣派和格局,彷彿從牛津、劍橋描過來的,更有意思的是,這8所大學,都分別由一位來自牛津或劍橋的副校長擔任校長。
D. 牛津大學的歷史
牛津大學最早成立於1167年。1167年,英格蘭國王把寄讀於巴黎大學的英國學者召回,聚專集於牛津,屬在天主教本篤會的協助下,從事經院哲學的教學與研究,人們開始把牛津作為一個「總學」,這實際上就是牛津大學的前身。
12世紀末,牛津被稱為「師生大學」。
1201年,牛津有了第一位校長。
1209年,在牛津學生與鎮民的沖突事件過後,一些牛津的學者遷離至東北方的由方濟會,本篤會和聖衣會修士建立的劍橋鎮,並成立劍橋大學。自此之後,兩間大學彼此之間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
在13至16世紀之間,牛津大學有許多創立構成的學院在此期間創辦。其中,包含1264年創辦的默頓學院,1379年創辦的新學院,1525年渥西樞機主教創建的基督教會學院等。
1571年英國通過的一項法案正式的確定牛津大學的身份。
E. 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具體有多少年歷史
雖然牛津大學的確切創立日期仍不清楚,但其歷史可大約追溯到十二內世紀末,迄今約有900年。容1209年,在牛津學生與鎮民的沖突事件過後,一些牛津的學者遷離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劍橋大學。自此之後,兩間大學彼此之間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建校於1167年。位於英國的牛津大學具有世界聲譽,它在英國社會和高等教育系統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有著世界性的影響。英國和世界很多的青年學子們都以進牛津大學深造作為理想。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成立於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為躲避毆斗而從牛津大學逃離出來的學者建立的。亨利三世國王在1231年授予劍橋教學壟斷權。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齊名為英國的兩所最優秀的大學,被合稱為「Oxbridge」。是世界十大學府之一,81位諾貝爾獎得主出自此校。劍橋大學還是英國的名校聯盟「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和歐洲的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Coimbra Group)的成員。現任校長是艾利森·理查德。
F. 牛津大學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拉丁文:Universitas Oxoniensis,簡稱 Oxon.)位於英國牛津市,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在九個世紀的歷史中,一直是英國乃至世界級的頂尖學府。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時常被合稱為牛劍。他們兩個作為英格蘭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學,有著很久的競爭淵源。牛津大學被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連續四年評為綜合排名第一的大學,在2005年被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排名第一。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里(The Times Higher Ecation Supplement)牛津大學在世界名列第四,在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中名列第二,是歐洲最好的大學。牛津大學是英國研究型團體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 Coimbra Group (a network of leading European universities), the LERU (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Europaeum中的一員。 大學的格言是拉丁文Dominus illuminatio mea,意思是「上主是我的亮光」(The Lord is my light),出自《聖經》中的詩篇第27篇。
歷史
牛津大學建立時間不詳,因為那並不是一個獨立的事件,它可以追溯到1096年於那裡開始的教學。當英法關系惡化,英王亨利二世於1167年禁止英國學生在巴黎大學學習後,牛津開始迅速發展。也就是從此時開始,第一個學校公寓建立,之後逐漸成為學院。1209年,由於學生暴力行為,大學被解散(此事件導致了一些學生和教師離開牛津並建立了劍橋大學)。1214年6月20日,經過一名教皇使節的磋商,大學重新回到了牛津,並得到了特許。牛津大學的身份直到1571年通過的一項法案而得到證實的確定
G. 牛津詞典和世界歷史哪本書更薄腦筋急轉彎
牛津詞典肯定沒有世界歷史炮啊,干世界歷史那幾個字都擔保啊,字數也少。筆畫也小少,主要是。
H. 牛津大學始建於哪年
牛津大學是英語國來家中最自古老的大學。在12世紀之前,英國是沒有大學的,人們都是去法國和其它歐陸國家求學。1167年,當時的英格蘭國王同法蘭西國王發生爭吵,英王一氣之下,把寄讀於巴黎大學的英國學者召回,禁止他們再去巴黎大學。另一說法是,法王一氣之下,把英國學者從巴黎大學趕回英國。不管如何,這些學者從巴黎回國,聚集於牛津,從事經院哲學的教學與研究。於是人們開始把牛津作為一個「總學」,這實際上就是牛津大學的前身。學者們之所以會聚集在牛津,是由於當時亨利二世把他的一個宮殿建在牛津,學者們為取得國王的保護,就來到了這里。12世紀末,牛津被稱為「師生大學」。1201年,它有了第一位校長。1213年,該校從羅馬教皇的使節那裡得到第一張特許狀。
I. 牛津大學的文化歷史是什麼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拉丁文:Universitas Oxoniensis,簡稱 Oxon.)位於英國牛津市,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在九個世紀的歷史中,一直是英國乃至世界級的頂尖學府。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時常被合稱為牛劍。他們兩個作為英格蘭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學,有著很久的競爭淵源。牛津大學被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連續四年評為綜合排名第一的大學,在2005年被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排名第一。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里(The Times Higher Ecation Supplement)牛津大學在世界名列第四,在科學,藝術和人文學科中名列第二,是歐洲最好的大學。牛津大學是英國研究型團體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 Coimbra Group (a network of leading European universities), the LERU (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Europaeum中的一員。 大學的格言是拉丁文Dominus illuminatio mea,意思是「上主是我的亮光」(The Lord is my light),出自《聖經》中的詩篇第27篇。
歷史
牛津大學建立時間不詳,因為那並不是一個獨立的事件,它可以追溯到1096年於那裡開始的教學。當英法關系惡化,英王亨利二世於1167年禁止英國學生在巴黎大學學習後,牛津開始迅速發展。也就是從此時開始,第一個學校公寓建立,之後逐漸成為學院。1209年,由於學生暴力行為,大學被解散(此事件導致了一些學生和教師離開牛津並建立了劍橋大學)。1214年6月20日,經過一名教皇使節的磋商,大學重新回到了牛津,並得到了特許。牛津大學的身份直到1571年通過的一項法案而得到證實的確定
J. 牛津歐洲史的介紹
《牛津歐洲史(1)(精)》由吉林出版集團出版,書中分六個部分闡述了中世紀末到近代初專期的歐洲史屬(1350—1650):即中古後期的東歐、國家的興起、文藝復興、探險與擴張、宗教改革、沖突中的強國。作者運用大量原始材料,從西方人的視角,全面而客觀地闡明了歐洲於14—17世紀間在全球范圍內的活動及其角色與地位,同時也廣泛涉及歐洲的王權強化、農奴制解體、對中古教會的反叛、貨幣經濟的增長以及新型文化的勃興等問題,進而展現了一個地理意義以外的廣闊世界下的歐洲,一個從中世紀向近代轉型的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