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油價

世界歷史油價

發布時間:2021-02-02 17:40:03

1. 每桶石油歷史最高價

2008年7月創下接近150美元/桶的歷史最高紀錄。
受亞洲金融危機、需求版下降以及OPEC不適時宜的增權產,布倫特原油價格從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價。然後從1999年3月開始反彈並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時達到37.81美元/桶,短短18個月漲幅達3倍之多,創「海灣戰爭」 以來的油價新高。2003年之後,油價更是一路持續上漲,終於在2008年7月創下接近150美元/桶的歷史最高紀錄,並在5個月之後的2008年底戲劇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

2. 中國歷史油價 中國油價歷史最低多少

現在的中國油價歷史最低3.06元一升。以下為中國歷史油價。

最高的時候,發生在2012年。

2012年3月20日,國家發改委上調國內汽柴油價格600元/噸,國內各地93號汽油零售價基本都已超過8元/升,創下了歷史新高。從破七到破八,僅用了一年多。油價的漲幅已經大大超越物價指數的漲幅。2012年11月左右。油價一度達到8.06元(中石油)。以下所有的價格均以中石油為例。

緊接著開始往下降,11月底就降到了7.8元。

13年有跌有漲,平均7.5元左右。這兩年都是比較油價高的,和現在差不多。

到14年的時候,前半年漲,漲到了7.8元左右,後半年降,一抄直降到了7.11元,緊接著,在10月底,直接降到了6元線,6.9元左右。

15年的油價一直比較低,絕大多數時間在6.5元以下。在一月份,二月份,以及後來的8月到12月,都是維持在5元線。最低時,甚至不到5.5元。

16年還是以不到6元的價值為多。

但是從17年開始,油價又開始新的一輪猛漲,前半年是6.5元左右,後半年就漲到了7元左右。
18年開始,又是一直在漲,你現在也看到了,接近7.5元了。

2019年到現在已經進行了24次油價調整,出現了14次上漲,7次下跌,3次擱淺調整的情況,其中還有一次油價下跌,還是因為成品油增值稅的下調。

2020年,油價將在3月31日24時進行,雖然目前油價跌幅繼續超過1000元/噸,可是現在國際原油價格已經低於30美元/桶,根據油價調整的規則,油價將不漲不跌,將依舊還是現在的價格。而截止目前,油價已經發生6次調整。

(2)世界歷史油價擴展閱讀:

石油發展趨勢:

價格:油價與全球宏觀經濟狀態息息相關,因此油價是一個關鍵性價格。一些經濟學家稱高油價對全球經濟增長有負影響。雖然高油價一般認為是經濟增長導致的,但這說明兩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不穩定的。

趨勢:2014年,國際油價大幅下挫,世界油氣行業進入不景氣周期,「四低」(低價格、低回報、低投資和低成本)將成為新時期油氣行業的新特點。

2020年前全球石油供需將保持寬松態勢,世界經濟仍將處於危機後的復甦期,增長速度達不到繁榮期水平,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增長減速,石油需求難有大幅反彈。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預計,至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年均增速為1.1%,2020年需求量將達到9900萬桶/日。

3. 歷史原油最高價147.91的背景

我給你一篇2007-08原油最瘋狂時候的一篇分析報道,裡面詳細的寫出了原油瘋狂的背後原因,僅供參考。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創下歷史最高價的背後

國際原油期貨收盤價創下歷史新高,與前兩次有很大不同。2005年的主要因素是颶風給墨西哥灣沿岸美國石油開采和煉油業帶來的巨大損失。2006年的主要推動因素是中東政局惡化引發的「政治溢價」。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今年油價上漲,主要動力則是基本面的支持——市場供需不平衡。

2003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率已連續四年超過4%,是二戰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盡管油價持續走高,但在經濟強勁增長的基礎上,各國對石油的需求不斷上升。

國際能源機構最新發表的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將達到8600萬桶,比去年增加2%,而2006年較2005年的增速僅為0.9%。

國際能源機構還預計,未來幾年,受世界經濟增長強勁的推動,世界能源需求將繼續走高。到2011年,全球每天所需原油為9580萬桶。

與不斷增長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給能否及時跟上?國際能源機構的報告認為,非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產油能力已接近峰值,未來增產空間不大。報告預計,今後5年內,非歐佩克產油國年均增產速度不會超 過1%。為此,國際能源機構呼籲歐佩克將日產量增加100萬桶,以實現全球 原油市場的供需平衡。

歐佩克目前的日產量比去年同期少170萬桶。由於2006年第四季度國際油價大幅回落,歐佩克在2006年11月初將原油日產量削減了120萬桶,2007年2月再次削減50萬桶。在歐佩克實行限產保價措施之後,目前的油價已經較歐佩克第二次減產時上升了將近五成。

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負責人蓋伊·卡魯索近日呼籲,歐佩克今年下半年應提高原油產量,以避免油價過高。如果歐佩克無所作為,美國和全球的石油庫存就會太少,這將導致油價繼續上漲。

面對各方的增產建議,歐佩克卻拒絕增產限價。歐佩克第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和礦產資源大臣納伊米近日表示,目前油價持續走高並非由於供應短缺,而是全球性煉油能力不足以及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造成的。歐佩克輪值主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能源部長哈米利也表示,油價走高與歐佩克無關,到目前為止歐佩克還沒有理由增加產量。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原油供給增長放緩是本輪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但煉油能力不足也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03年和2004年,在全球石油需求分別增長2.4%和3.2%的情況下,煉油能力僅分別增長0.4%和0.3%。

市場分析人士還指出,奈及利亞局勢不穩、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局勢動盪、北大西洋颶風季節的風險、資金流動性過剩背景下的對沖基金進行投機交易活動等因素,也是油價上漲的動力。

綜合上述因素,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油價將在高位運行,一些機構也紛紛調高對油價的預測。

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是9月11日將在維也納舉行的歐佩克部長會議。雖然一些歐佩克成員國拒絕增產限價,但歐佩克秘書長巴德里近日接受澳大利亞媒體采訪時暗示,歐佩克並不希望油價上漲失控,如果油價漲至每桶80美元,歐佩克可能做出增產限價決定。

4. 歷史上哪年油價最高

目前,國際市場原油計量單位一般為「桶」。1桶約合159公升。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烏地阿拉伯34度輕質原油計算,一噸約合7.33桶。

現代石油工業誕生後的約一個世紀里,美國始終壟斷著國際石油市場。二戰後,中東石油產量猛增,世界石油中心逐漸從北美轉向中東。這一時期原油價格低且平穩,1945年原油標價為每桶1.05美元,1960年為1.90美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中東產油國採取了減產等舉措,使油價在不到3個月內從每桶約3美元猛升至約11美元,從而引發第一次石油危機。這場危機導致全球出現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1978年底,伊朗政局劇變使其石油日產量從580萬桶猛降到100萬桶以下,打破了市場供求關系的脆弱平衡,油價從每桶13美元飆升至34美元。

1980年,伊拉克對伊朗開戰,油價漲至每桶38美元(按照實際購買力,這一價格相當於目前每桶100美元以上),從而催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機。

1982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開始實施生產配額制,力求「限產保價」。但這種做法導致歐佩克成員國為爭奪市場份額展開價格戰,油價1986年第二季度一度下瀉至每桶六七美元。

1990年8月,海灣戰爭爆發,其間國際油價升至每桶40美元。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突發,歐佩克由於錯誤地判斷形勢決定增產,導致油價暴跌。1998年底國際油價跌破每桶10美元大關。

1999年3月,國際油價開始回升,2000年3月回升至每桶34美元。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油價進一步攀升。2004年以後,油價漲勢一發而不可收。2008年1月2日,油價攀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5. 歷史上原油價格最高是多少在此期間有什麼重大事件發生

答:歷史上原油價格最高的是紐約油價盤中每桶147.27美元歷史最高紀錄

6. 歷史上由低油價造成的經濟危機在什麼時候

1929-1933年世界范圍經濟危機是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它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版融部門的危機,權1933與1929年相比,歐美發達資本主義世界生產下降了1/3以上,貿易總額縮減了2/3,三千多萬工人失業,美、德、法、英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社會底層人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整個西方世界,激發了各種社會矛盾。經濟危機又引發政治危機,使歐美國家內部政局動盪,國家之間矛盾進一步激化,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引出一連串的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

7. 20世紀80年代的油價大震盪

從1981年起,國際油價連續5年大幅下降。隨後,1986年又發生了席捲整個西方世界的「油價戰」,引起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石油供應前景不明和油價的大幅上漲,都使西方石油工業的發展趨勢和基本結構發生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變化。西方主要國家能源消費的增速開始大大降低,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進口的石油減少了。
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世界1980—1982年嚴重的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西方世界能源需求由增長遲緩變為負增長,其中石油需求量的下降幅度尤大。接著,整個西方石油工業,從上游的油氣資源勘探和開采,到下游的儲運、煉制和銷售,迅速陷入一場全面的和嚴重的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之中。在國際市場上,石油由供不應求和被瘋狂搶購變為銷售困難,油價由暴漲轉為跌落,競爭激烈,生產大幅度下降。從1979年到1983年,世界市場日消費量減少590萬桶(1桶=0.16立方米),從5160萬桶降至4570萬桶,向OPEC提出的石油需求量比1979年降低了43%。
面對油價下跌和市場份額縮小,OPEC在1983年第67屆特別會議上,將原油的官價下調至每桶29美元,並決定「限產保價」。規定最高日產量1800萬桶(1979年最高日產3100萬桶),並規定每個成員國的限額。由於OPEC內部分歧較大,考慮到其他成員國減產的難度,而讓沙烏地阿拉伯承擔「浮動產油國」的角色。OPEC試圖通過「限產保價」來等待世界石油需求重新增加和油價回升,但此舉卻使其石油產量和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到1985年,其日產量已降至1847萬桶,市場份額也從1979年的47.8%降至30.1%。
1985年12月,OPEC第76屆部長級會議正式宣布以「減價保產」爭奪市場份額來取代過去的「限產保價」政策,國際石油市場由此出現了大混亂,導致1986年的「油價戰」和油價暴跌。1985年12月9—12日的三天內,布倫特原油價格每桶下降5美元。到1986年1月20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下降到每桶僅19.5美元,這是自1980年以來該油價首次跌破20美元。2月18日,倫敦現貨石油市場交易活動完全停止。3月4日,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價格跌到每桶11.98美元。7月23日,國際石油價格已跌破每桶10美元大關。同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到每桶只有8.5美元。而7月30日,在地中海裝上油輪的沙烏地阿拉伯輕質油價格每桶只有6.8美元。油價由1985年11月的31.75美元/桶,降至1986年4月的10美元/桶,降幅達70%。至此,油價基本上跌至谷底。
此後,經過一系列的會議,到1986年10月,OPEC基本就產量問題達成協議,並提出恢復OPEC官價。就在第79屆部長級會議結束後的1986年10月29日晚,擔任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25年之久的風雲人物亞馬尼被宣布解職,他的解職也宣告了據稱是由他所發起的這場油價大戰落下了帷幕。
1986年12月10—20日,OPEC第80屆部長會議決定,從1987年1月1日起,OPEC的「參考價格」為每桶18美元;1987年上半年,不包括伊拉克在內的OPEC 12個成員國的石油產量限額為每天1580萬桶。會議改變了1985年「限價保產」的政策,又回到「限產保價」的老路上來,只不過其油價是每桶18美元,比一年前低了10美元。到此「價格戰」基本結束。
這次油價大震盪給石油生產國和石油消費國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其後的國際石油形勢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此後,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紛紛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以適應新的市場形勢。新戰略的主要內容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1)重新突出強調要堅持「一體化」體系。
盡管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在歷史上一直是「垂直一體化」的石油公司,但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曾一度不再多談這一問題,而且在80年代初還曾出現過要實行「非一體化」的說法。經過1986年油價暴跌之後,各公司又重新提出要堅持「一體化」,以確保公司的業務平衡和財務穩定。
(2)在油價低落和競爭加劇的形勢下,各大公司紛紛強調實施「最優原則」。
BP石油公司在1988年和1989年春就曾反復強調,它的「基本哲學」是「最優選擇」,即「把力量集中在我們擅長的事情上,進行投資使它變成更好」,「關閉或賣掉」不合這一「標準的業務」,決不「充當二流角色」。
(3)堅持把取得新的油氣資源放在壓倒一切的首要地位。
在低油價的條件下,仍大力進行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同時,強調對已有的油氣資源的開采補償率。
1986年和1988年油價大幅度下跌後,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的上游業務利潤也急劇下降,但各公司依然強調上游業務的重要性。1988年殼牌集團的石油投資達81億美元,其中用於上游部分的佔64%。埃克森公司1987年宣布「同其他石油公司一樣,找到新的合理價格的油氣供應已經成為一項壓倒一切的目標」。
(4)大力加強兼並和收購活動。
為了解決儲量緊急和勘探無重大突破並且費用日益困難的問題,兼並和收購也成為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取得新的油氣資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地位已不亞於甚至超過勘探所獲資源。

8. 閱讀材料,解答問題(9分)材料一:「漲」聲響起來。2005年世界原油價格創歷史新高,上半年,世界原油價

(1)第二次;第一次:煤炭;第三次:核能
(2)經濟全球化(1分)機遇和內挑戰(1分)
(3)游戲規容則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1分)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新一輪擴張(1分)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等

9. 近十年國際石油價格

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驅動油價持續暴漲。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價格為1.8美元/桶;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價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最高達到39美元/桶;隨後,國際油價逐波滑落,從此展開了一輪長達20年的油價穩定期。1983——2003年初,20年油價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1986年,國際原油價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基本上穩定在20美元/桶之下運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間,油價出現過瞬間暴漲,並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兩個月後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2000年,國際原油價格曾短時間內沖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9月11日,世界經歷的恐怖襲擊,油價暴跌。 2002年市場油價很快回穩定到每桶25美元。 2003年初,國際原油價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戰爭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後繼續上漲,並首次突破50美元。2005年6月,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並加速前行。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颶風,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2006年後,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原油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2007年從年初每桶58.32美元迅速增長到年末的每桶98.6美元,上漲了69.1%,期間9月12日,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80美元/桶,隨後,繼續加速上場,到10月18日,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90美元/桶,並在年底直逼100美元/桶!2008年後油價更是一路狂飆,7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上漲到每桶147.50美元的歷史高點。隨後,由於美國爆發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世界市場對原油的消費出現了大幅萎縮,國際油價也隨即快速滑落,到2008年11月份,國際油價已經跌落到最低每桶37美元。

10. 關於世界石油的歷史!

石油(petroleum)這個名稱源於希臘語的 (岩石)和oleum(油)。原油(crude oil),有時俗稱黑黃金,是一種粘稠的、黑棕色或綠色的液體。一種比較普遍的荒誕說法是:油本身是易燃的,而事實上是從油蒸發出來的氣體是易燃的。石油存在於地殼某些區域的上層。石油的另外一種叫法為石腦油(naphtha),來自於波斯語naft或nafátá(流動)。石油是由各種碳氫化合物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是烷烴鏈。不同的石油可能在外觀、成分、和純度上有些變化。石油是一個重要的「初級能源」,石油也是許多化學產品的原材料,包括溶劑、肥料、殺蟲劑和塑料等。

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宋沈括在其《夢溪筆談·雜志一》:「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 高奴縣 出脂水,即此也。」 明李時珍也有記載《本草綱目·石一·石腦油》:「石油所出不一。國朝正德末年, 嘉州 開鹽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復開出數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於井爾。」最初用於照明。

當然,我們老祖先很可能早就知道此項東西,但文字記載最早為沈括。

第一口油井是中國在公元4世紀或更早的時期鑽探出來的。人們把鑽頭綁在竹竿上,打出的洞深達800英尺。當時油是用來蒸發鹽水並生產鹽。到公元10世紀,人們用竹管來連接油井和鹽泉。古代波斯人的碑文上記載了他們上層社會把石油用於制葯和照明。
在公元8世紀,新建的巴格達(伊拉克的首都)是用柏油來鋪設街道的,這些柏油是從該地域天然易採的石油中獲取的。公元9世紀,人們在亞塞拜然的首都巴庫開發油田來生產石腦油。公元10世紀時地理學家Masudi和13世紀時馬克·波羅都曾記載了這些油田的情況,後者曾描述這些油井的產量可以裝數百隻船。

石油近代史始於1853年石油蒸餾工藝的發明。波蘭科學家阿格納斯·盧卡西維奇(Ignacy Lukasiewicz)通過蒸餾,從原油中得到了煤油。第二年,在靠近波蘭南部克羅斯諾(Krosno)的Bobrka發現了第一個「岩石油」礦,盧卡西維奇在Ulaszowice附近建造了第一家煉油廠(實際上是一家釀酒廠)。這些發明迅速地傳遍了世界各地,1861年Meerzoeff在巴庫的成熟油田上建造了第一家俄羅斯煉油廠。

1848年俄國工程師F.N. Semyenov在巴庫東北方的Aspheron半島開采了第一口現代油井。

20世紀50年代中期,煤仍舊是世界上首要的燃料,但油很快就取而代之。在1973年和1979年的能源危機之後,經常出現對石油供應的重大媒體報道,這使得人們意識到:作為一種經濟的能源,石油是一種最終將被耗盡的有限資源。當時大部分流行的預言都非常可怕,其中許多並沒有實現。作為燃料,石油的前景仍有爭議。今日美國報新聞(2004)報道:地下的石油儲備量只剩下40年。一些言論認為石油的總量是有限的,1970年的可怕預言只不過是被延期了而已。另一種言論則是技術上可以使廉價的碳氫化合物得以繼續生產,並且地球擁有巨大的以瀝青砂、瀝青田和油頁岩形式存在的非傳統石油儲備來源,這使得石油的使用在未來還能持續非常長的時間。

如今,大約90%的車輛燃料需求通過油來滿足。石油佔美國全部能源消費的40%,但卻僅占電力生產的2%。作為大量交通工具的便捷能源,以及作為許多工業化學品的基礎,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對石油的獲取成為引發幾次軍事沖突的一個主要因素,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波斯灣戰爭。世界上約80%的易開采儲備在中東,其中62.5%來自於5個阿拉伯國家:沙烏地阿拉伯(12.5%)、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拉克、卡達和科威特。美國只擁有不到3%的比例。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2004年,國際油價一路走高,引起世界各國普遍關注。今年6月初,隨著今年6月6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觸及一百三十九點一二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原本持續降息刺激經濟的全球各大主要央行紛紛掉轉勢頭暗示加息,希望藉此緩解日益嚴重的國內通脹威脅。此種跡象明確顯示,全球通脹壓力的主要源頭正悄然由農產品向不可再生能源過渡。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給世界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油價每上漲5美元,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3百分點。高油價給消費者帶來了影響,是家庭能源支出增加,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油價持續上揚還使得企業成本上升,盈利空間縮小,尤其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企業,日子更加難過。在居高不下的有油價面前,盡管亞洲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的減緩,但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已顯而易見,亞洲經濟潛伏著滯脹的危險。

在沙特城市吉達舉行的由全球主要原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參加的會議上,世界第一大產油國沙特表示,如果市場需要,將增加其原油產量,並將增加投資擴大其原油產能。繼5月份將其原油日產量增加30萬桶之後,沙特決定從7月份開始再增產20萬桶,使其原油日產量達到970萬桶。但市場對全球原油供應緊張的擔心並未得到緩解,國際油價23日繼續上漲。其實,在歐佩克內部對於增產仍然意見分歧、歐佩克以外國家原油增產能力有限而全球對原油需求增長超過原油供應增長的情況下,沙特的增產量無疑是杯水車薪。

與此同時,非洲第一大產油國奈及利亞局勢緊張使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23日一度攀至每桶138.14美元。當天,尼石油工人因與美國雪佛龍公司談判破裂開始罷工。而繼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在尼一處日產20萬桶原油的油田因受武裝襲擊關閉而無法按合同規定時間交貨之後,21日美國雪佛龍公司也宣布其在尼一處工廠因受襲而關閉,導致該公司原油日產量下降12萬桶。市場普遍認為這些將影響尼原油出口。

其實導致目前高油價的另一原因是國際期貨市場的投機行為,美國三大股指,亞太主要股市、倫敦金融時報指數,都受其影響甚深。布希當局幾日前提出將不準在美國近海開採石油禁令解禁,以壓制石油升價美國國會近日駁回了政府在近海開採石油的計劃,美國自1988年起,每年一次延長此項禁令。目前全球石油價格還有近一步上揚的空間。

與世界歷史油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