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發布時間:2021-02-08 13:29:46

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編研成果

60年艱辛而又輝煌的歷程造就了二史館豐富的館藏檔案資源。60年來,伴隨著檔案工作的進步與發展,二史館的檔案編研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二史館編研工作依靠其數量浩大的民國檔案史料進行出版及研究,在中國近現代史、民國史以及民國史料學領域佔有特殊的地位,在海內外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由於館藏檔案的特殊性,也在兩岸關系和祖國統一事業中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早在南京史料整理處時期,編輯民國檔案史料的工作就已列入了檔案館的議事日程。1956年3月通過的《關於南京史料整理處12年遠景規劃的意見》,即將開展文獻公布工作和編纂出版業務書籍列入了工作計劃之中。同年6月,中央政治研究室在為中共中央編寫中共黨史提供國民黨及其舊政權方面活動資料時,指示南京史料整理處根據所藏舊政權檔案編輯中國現代政治史檔案資料匯編,並提出了編選的原則和方法。據此,南京史料整理處在時任主任王可風的領導下,專門成立了現在政治史資料組,下設資料匯編組和大事月表組兩個小組,分別負責《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匯編》和《中國現代史大事月表》的編纂。到上世紀50年代末編纂完成,其中《匯編》共編選四輯200冊,收錄檔案文件7000餘篇,計約2100萬字;《大事月表》共計800餘萬字。在編纂完成並油印成本後,即送交中央政治研究室、中宣部科學處、國家檔案局審閱,並贈送給部分綜合性高等學校歷史系,作為中國現代史教學和研究的內部參考。《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匯編》等專題資料受到了學術界的熱烈歡迎,也為上世紀50-80年代的學術界提供了第一手最直接的檔案資料,其規模宏大、政治性強、史料價值高,在當時學術界無出其右,發揮了巨大的史證作用與資政功能。雖然後來編研工作因「文革」陷入停頓,但奠定了二史館編輯檔案史料的工作方針與規劃,鍛煉了新中國第一代民國檔案史料編輯隊伍,培育了檔案史料編輯者科學的治學方法、正確的政治態度和優良的史學傳統。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二史館的各項工作重新走上正軌,中斷達10年之久的編研工作也開始全面恢復。根據實際需求,二史館決定在《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匯編》和專題檔案史料的基礎上,編輯出版《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
《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是「為了適應中國近現代史的科學研究與教學需要,就館藏檔案中具有一定史料價值的資料編輯而成的一套綜合性資料匯編」,是在《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匯編》油印本基礎上進行修訂補充而成。在編纂過程中,編研人員提出了「廣采」、「善擇」的選材要求,力求在廣搜集、細分析的基礎上,做到棄粗取精、棄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在分類編排方面選取按問題結合年代(時間)順序分類的編排方式,檔案文件匯編形式則採用原件匯編形式,其所輯錄的檔案文件除對錯漏文字加以必要校勘註明外,均按原文照錄,並加以標點,如此既體現了《匯編》資料的科學性,又力圖保持歷史檔案文件的原來面貌,以示《匯編》資料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全書共分《辛亥革命》《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從廣州軍政府至武漢國民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五輯,共90冊,計5000餘萬字,被列為國家「七五」社會科學研究與出版重點規劃項目,受到學術界的廣泛歡迎。
在利用館藏檔案資料進行資料匯編的同時,二史館還運用館內珍藏的10餘萬幅有關民國歷史的照片和圖片資料進行編輯出版,先後出版了《中國近代珍藏圖片庫》《南京大屠殺圖證》《老照片》《中華民國郵政圖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圖集》等圖片集。2002年,規模宏大、第一次以歷史圖片形式多方位、全面系統地展示中華民國38年歷史變遷的大型圖片集《中華民國歷史圖片檔案》出版。全書共10冊,共收錄反映民國時期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經濟、中外關系、社會等內容的歷史圖片和圖片資料約30000幅。不僅滿足了學術研究、出版市場的需求,還為影視拍攝、展覽陳列、課堂教學提供歷史照片和圖片資料,多層面地滿足了社會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
進入新世紀,隨著社會對檔案館館藏檔案史料利用需求的越來越大,特別是在史學界民國史研究逐漸升溫、海峽兩岸交流日益緊密的背景下,二史館在依靠館藏檔案大規模數字化的工作支持下,編輯檔案工作開始轉向大型影印檔案史料出版工程,這既是編輯工作的專題化、精品化、大型化,也是對館藏民國檔案的最好保護與積極利用。2007年,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負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為總顧問的《館藏民國台灣檔案匯編》出版,把二史館大量民國時期祖國大陸與台灣關系的館藏檔案編輯影印成書,在海峽兩岸產生了重要影響。
2011年,二史館又先後推出《北洋政府檔案》和《南京臨時政府遺存珍檔》兩套大型影印史料出版工程。尤其是《南京臨時政府遺存珍檔》,收錄了南京臨時政府珍檔700餘件,分為三大部分:一是由孫中山親自簽發的臨時大總統令批,這是有關孫中山史料新的重大發現;二是大總統府電報房電報收文底稿,時間跨度從1911年12月14日至1912年4月7日,這批電報底稿幾乎涵蓋了南京臨時政府處理的所有大事,成為了解南京臨時政府革命活動的第一手珍貴資料;三是外交部檔案,這部分檔案彌補了二史館原先典藏的南京臨時政府檔案中獨缺的外交部檔案,是反映南京臨時政府外交斗爭的重要檔案。該書的面世是對紀念辛亥革命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學術貢獻。
在編輯檔案史料的同時,二史館的工作人員還充分利用館藏檔案豐富這一有利條件,積極參與歷史特別是民國史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參與或獨自撰寫了多部史學論著,發表史學論文數百篇,形成了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民國史研究群體,為促進民國史研究的繁榮發揮了積極作用。

⑵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收集管理哪些檔案

集中收藏1912年至1949年間中華民國歷屆中央政權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檔案。
(一)南京臨時政府和南方革命政權檔案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國。1912年1月1
日,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京臨時政府僅存92天,所形成的檔案數量較少,其後又歷經輾轉,頗有散失。現在館藏僅有百餘卷,但內容極為珍
貴,其中有不少孫中山親筆批示和簽發的文件,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袁世凱當政後,孫中山又領導了南方革命運動。從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至
1927年寧漢合作,南方革命政權所形成的檔案,雖幾經輾轉,散失甚多,但本館仍保存近700卷。(二)民國北京政府檔案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建立了民國政府。
自袁世凱起,中經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馮國璋、曹錕等,直到1928年6月張作霖退出北京止,民國北京政府當政的16年間形成了為數甚多的檔案。民國
北京政府瓦解後,南京國民政府接收了相關檔案,並在北京專設機構保管,其後又陸續將這部分檔案南遷。由於連年戰亂,這部分檔案遭受人為和自然的損壞十分嚴
重。但經本館多年悉心收集和整理,目前已達66個全宗。(三)南京國民政府檔案

南京國民政府從1927年成立,統治中國長達
22年。在此期間形成的檔案,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內容豐富,除部分被國民政府移往台灣,以及遭受損毀和流失外,大部分均為本館收藏。這部分檔案共計710
個全宗。包括國民政府(總統府)、五院、各部及其所屬軍事、經濟、財政、金融、資源、工礦、貿易、教育、科研等機構以及黨派社團的檔案,是為館藏檔案的主
體。(四)日偽政權檔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大舉侵華,並在淪陷區先後成立了若干個偽政權,這些日偽政權形成的檔案,主要是汪精衛政權形成的檔案,共計102個全宗,較為完整地反映了日偽對淪陷區的殘酷統治和日本對中國進行大肆掠奪的歷史狀況。(五)特藏檔案

本館自1980年代末開始對珍貴歷史檔案進行特
藏保護,設置了500平方米的特藏檔案庫,典藏著從館藏檔案中精選出的1萬余卷珍貴檔案。其主體為民國政要個人檔案,如孫中山、蔣介石、宋子文、馮玉祥、
蔡元培、張靜江、丁文江、顧維鈞、郭泰祺等特藏檔案共64個全宗。此外還有勛章、印章、股票、鈔票、郵票、商標、字畫、碑拓、家譜和照片、圖片、唱片等不
同形式,它們兼有檔案與文物雙重屬性,是彌足珍貴的歷史瑰寶。

⑶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怎麼樣

簡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是國家檔案局所屬的國家級檔案館,集中保管中華民國回時期(1912年-1949年)各答個中央政權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檔案,成立於1951年2月,原名南京史料整理處。 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改隸國家檔案局,並易現名。館址位於南京市中山東路309號。 館內設有保管部、利用部、整理編目部、編研部、民國檔案雜志社、技術部、計算機中心和全國民國檔案目錄中心等業務機構,專門從事民國檔案的收集、保管、保護、整理、編目、接待利用和編研出版等工作。館內備有攝像、照相、復印和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以及多種檢索工具。隨著國家取消利用檔案收費的規定從2013年8月1日施行以來,第二歷史檔案館積極配合,取消了證明費和復印費等收費項目,為更好地服務民眾做出了表率。 2017年6月9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首次向公眾開放。
注冊資本:1505萬人民幣

⑷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館藏資源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二史館」)原名為南京史料整理處,成立於1951年,隸屬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其任務是「將民國時期北洋政府的檔案和國民黨政府遺棄的檔案收集集中起來,加以整理,除提供人民政府各部門調用外,進一步將其中有用的歷史資料整理出來,作為研究中國近代歷史之用」。1964年,南京史料整理處改隸國家檔案局,並易名「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從一個整理檔案的臨時性機構變為一所國家級檔案館。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秋 浦 攝
二史館是專門從事民國檔案的收集、保管、保護、整理、編目、接待利用和編研出版等工作的專業國家級檔案館,其館藏檔案卷帙浩繁,截至目前,館藏檔案資源已超過220萬卷(宗),其中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館藏檔案中民國政要的個人檔案,如蔣介石、馮玉祥、蔡元培、張靜江、丁文江、顧維鈞等人檔案共47個全宗,6000餘卷。
館藏檔案形式主要為公文書,此外還有照片、圖片、唱片、勛章、印章、股票、鈔票、郵票、任命狀、商標、字畫、家譜、碑貼等。許多檔案藏品鮮為人知,屬於曠世珍品,它們不論在史學研究、工作參考還是在文物考證、藝術鑒賞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1980年,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正式對外開放館藏檔案,至今已接待了近30萬人次來自包括台、港、澳在內的全國各地和美、日、英、法、德等許多國家的中外查閱者,調閱提供檔案100餘萬卷次。我館還編輯出版了包括《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叢刊》、《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叢書》和《中華民國歷史圖片檔案》及老城市、老照片等系列叢書在內的共70餘種數億字的檔案史料,並創辦了《民國檔案》雜志定期公布館藏檔案史料,服務於政府工作、經濟建設、學術研究、編史修志、對外交流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民國檔案在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妥善保管館藏檔案中的部分精品,二史館特地在館內開辟了特藏庫。1987年,二史館保管部成立特護組,專門從事珍貴檔案的搜集、編目、復制、修裱和特藏,並經過幾年的努力,於1994年正式建立了特藏庫。作為重要珍貴檔案的集中保管地,它既是二史館對館藏檔案實行分級管理,藉助特殊的設備、特別的方式進行精心保護,以延長檔案壽命的具體舉措,同時也是以陳列展覽的形式對這些重要珍貴檔案的一種利用。
在特藏庫建立後不久,二史館還在不同時期對其進行擴充和完善,如今的特藏庫面積約500平方米,集中典藏約60個保管單位1萬余卷(件)珍貴檔案,包括孫中山、蔣介石、張靜江、馮玉祥、汪精衛、宋子文、蔡元培等50位人物的個人全宗和字畫、商標、郵票、鈔票、照片、印信、證章以及其他珍貴檔案匯集等。
通過這些具有鑒賞價值的檔案珍品,從不同層面反映了民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榮辱興衰。特藏庫的建立不僅是檔案保管工作的亮點,也是二史館對外交流、接待工作的一張名片。
其建成以來,不僅時有中央領導同志的視察和參觀,同時還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檔案界同仁和台灣、香港及海外的專家學者、代表團近5000人次的訪問,極大地發揮了特藏檔案的社會價值。 在二史館的前身南京史料整理處剛剛接收國民黨政府遺留下的檔案時,大部分檔案資料整理散亂,被棄置在庫房中,整理處調動了大批工作人員,對國民黨政府遺留下來的檔案資料進行重新整理。到上世紀80年代,二史館面向社會廣泛徵集民國檔案,組織專家學者赴海外對民國檔案進行徵集和復制。通過這些工作,二史館的館藏檔案數量再次實現了突破,逐步達到了現今的逾220萬卷(宗)。
在對館藏檔案資料進行整理的同時,二史館還承擔著對外利用的服務工作。但是,由於館藏檔案資料主要以紙質檔案為主,且大部分檔案資料年代久遠,紙質早已泛黃老化,有些檔案甚至稍一觸碰就會破碎,這為檔案資料的保管和利用工作造成了很大不便。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延長檔案壽命,二史館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了檔案管理現代化工作。80年代中期,根據國家檔案局關於《發展我國檔案縮微事業》的指示和全國檔案縮微工作會議精神,從1985年起,二史館開始有計劃、按步驟地將館藏檔案進行縮微復制。到2000年,二史館逐步建立了以16毫米卷式銀鹽片為主,35毫米卷式銀鹽片和封套(平)片為輔的縮微品攝制管理系統,並逐步替代檔案原件對外提供利用。同時,部分縮微品已向海內外發行,滿足了中外學者及社會各方面研究參考的需求。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檔案文獻信息的儲存形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光碟已成為信息存儲的主要載體,檔案部門已逐步開始使用光碟作為檔案信息的存儲介質。二史館用光碟技術用於民國檔案的管理始於上世紀90年代,1998年,二史館與原郵電部文史中心合作開展民國時期郵電檔案整理工程,經過認真調研和前期准備,並結合項目實際和合作需求,於當年建成了一定規模的掃描數據流水作業工作室和關盤數據刻錄系統。經過2年的努力,完成錄入館藏郵電檔案的全文信息超過380萬頁,刻制了一批便於保存和檢索的數據光碟。自1997年至2004年,二史館先後完成與中國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煙草專賣局、黃河水利管委會等多家單位合作的民國檔案光碟製作與整理項目。至2004年底,二史館光碟製作並存貯的總畫幅數達760餘萬畫幅。
進入新世紀,檔案作為國家的基礎性信息資源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在不同場合指出,要著力抓好檔案信息化這個關鍵環節,努力實現信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2006年,二史館被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確定為全國檔案系統檔案信息化工作試點單位,並在「十五」期間根據自身特點,設計並建立了具有檔案數字化、辦公自動化、業務管理現代化和互聯網信息發布平台四大功能的檔案管理信息系統,並參照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及國家有關管理制度,相繼制定出台了《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外部網站與國際互聯網聯網保密管理規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計算機中心網站郵箱保密管理規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計算機中心機房管理規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數字化工作室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有效確保了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
2009年,根據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的要求,二史館全面加快了館藏民國檔案數字化工程建設速度,並重點開始啟動館藏民國檔案全宗檔案整理、全宗及專題(合作開發項目)全文數字化、各類資料庫的建設工作。二史館利用國家財政專項經費,採用外包形式開展館藏檔案數字化工作,在一期工程中與上海強然公司合作完成了249萬頁館藏教育部檔案的數字化工作;2010年又經過公開招標,與中標的上海中信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啟動500萬頁館藏檔案數字化二期工程。目前,每天有100多名數字化工作人員在二史館內分別進行數字化前整理、檔案掃描、數字化處理等相關工作,並由檔案館專業人員負責全程安全管理和業務指導,同時,工作場所內也有檔案館的修裱專家對部分館藏檔案進行數字化前的修復工作,以此確保數字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⑸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 全宗號649是什麼檔案

DA/T13—94
檔號編制規則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檔號的結構、編制原則和編制方法。
本標准適用於檔案館(室)編制檔號。
2 術語
2.1 檔號
檔案館(室)在整理和管理檔案的過程中,以字元形式賦予檔案的一組代碼。檔號是存取檔案的標記,並具有統計監督作用。
2.2 全宗號
檔案館(室)給定每個全宗的代碼。
2.3 案卷目錄號
全宗內案卷所屬目錄的代碼。
2.4 類別號
館(室)藏檔案類別的代碼。
2.5 項目號
產品、工程、課題、設備等檔案的代字和代號。
2.6 案卷號
案卷排列的順序號。
2.7 件號
案卷內文件的順序號。
2.8頁(張)號
案卷內文件每頁(張)的順序號。
2.9 代碼
一個或一組有序的、易於計算機和人識別與處理的數字、字母、漢字及其它符號。
3 檔號編制原則
3.1 唯一性原則
檔案館(室)內檔號應指代單一。不同編號對象應賦予不同代碼,一個代碼只表示一個編號對象。
3.2 合理性原則
檔號結構必須與館藏檔案的整理分類體系相適應。
3.3 穩定性原則
檔號一經確定,一般不應隨意改變。
3.4 擴充性原則
檔號必須留有適當的遞增容量,以便適應不斷擴充檔案的需要。
3.5 簡單性原則
檔號力求簡短明了,以便減少代碼差錯,節省存貯空間,提高處理效率。
4 檔號的結構
檔號結構分為三種:
4.1 第一種結構為:全宗號——案卷目錄號——案卷號——件、頁(張)號。
即:××××—×××—×××—×××
全宗號-案卷目錄號-案卷號-件、頁(張)號
4.2 第二種結構為:全宗號——類別號——案卷號——件、頁(張)號。
即:××××-×××……n-×××-×××
全宗號- 類別號 - 案卷號- 件、頁(張)號
4.3 第三種結構為:類別號——項目號——案卷號——件、頁(張)號。
即:×××……n-×××……n-×××-×××
類別號 - 項目號 -案卷號 -件、頁(張)號
4.4 檔號中左邊為上位代碼,右邊下位代碼,連寫時上、下位代碼之間用「-」(短橫)相隔。
4.5 件號、頁(張)號可根據檔案保管和使用的需要,選擇一項編號。
5 檔號的編制方法
5.1 全宗號的編制方法
全宗號用四位代碼標識。其中第一位用漢語拼音字母標識全宗屬性,後三位用阿拉伯數字標識某一屬類全宗的順序號。
全宗號的格式是:× ×××
全宗屬類代碼 全宗順序號
5.1.1 全宗屬類代碼的編制方法
5.1.1.1 在一個檔案館內,全宗屬類代碼不應重復。
5.1.1.2 全宗屬性單一的檔案館可以「0」作屬類代碼。
例一:某省檔案館藏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檔案第13號全宗,標識為「X013」。
例二:某市檔案館藏舊政權檔案第4號全宗教,標識為「J004」。
例三:某縣檔案館藏建國後檔案第127號全宗,標識為「0127」。
例四:河北省檔案館藏原熱河省第123號全宗,可標識為「R123」。
例五:四川省檔案館藏已撤銷的川東行署003號全宗,可標識為「D003」。
例六: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明清檔案第74號全宗,標識為「0074」。
5.1.2 全宗順序號的編制方法
5.1.2.1 全宗屬類內的各個全宗按排列次序流水編號。
5.1.2.2 在一個屬類內不應有重復的全宗順序號。
5.2 案卷目錄號的編制方法
案卷目錄號以三位阿拉伯數字標識。
5.2.1 案卷目錄號應根據全宗內檔案整理狀況設置。可按不同時間,不同組織結構,不同保管期限,不同專題或不同載體形態設置案卷目錄號。
5.2.2 每一案卷目錄所含案卷數量一般以三位數為宜。即,案卷目錄內案卷數量不足100時,一般不另立案卷目錄,亦不另編案卷目錄號;案卷數量超過1000時,一般應另立案卷目錄,並另編案卷目錄號。
5.2.3 在一個全宗內不應有重復的案卷目錄號。
5.3 類別號的編制方法
5.3.1 類別號由漢字、漢語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數字組成的代碼標識。
5.3.2 不同級位的類別之間可用間隔符「.」分開。不產生誤解時,可省略間隔符。類別號一般不應超過三級。
5.3.3 在一個檔案館(室)內或一個全宗內,不應有重復的類別號,
5.4 項目號的編制方法
項目號引用有關管理部門編制的項目代號。
5.5 案卷號的編制方法。
5.5.1 案卷號用三位阿拉伯數字標識。
5.5.2 目錄內的案卷按排列次序流水編號,不應有空號。
5.5.3 每一案卷目錄內的全部案卷只應編一個流水順序號。如一個目錄出現兩個以上(含兩個)案卷流水順序號時應重新編案卷號或分設案卷目錄;如一個案卷流水順序號分登兩個以上(含兩個)案卷目錄時應合並為一個目錄號或按目錄分編相應數目的案卷流水號。
5.6 件號的編制方法
5.6.1 不裝訂的案卷,卷內文件必須單件裝訂編號。
5.6.2 件號用阿拉伯數字標識。
5.6.3 卷內文件按排列次序流水編號,不應有空號。
5.6.4 件號前必須同時列寫案卷及其以前各號。
5.7 頁(張)號的編制方法
5.7.1 頁(張)號用阿拉伯數字標識。
5.7.2 卷內文件各頁(張)按排列次序流水編號。不應有空號。

⑹ 如何在線查閱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

查不了的。

⑺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怎麼樣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很好啊,在民國資料這一塊真是沒法說!

中國內第二歷史檔容案館是國家檔案局所屬的國家級檔案館,集中保管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各個中央政權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檔案,成立於1951年2月,原名南京史料整理處,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改隸國家檔案局,並易現名。館址位於南京市中山東路309號。館內設有保管部、利用部、整理編目部、編研部、民國檔案雜志社、技術部、計算機中心和全國民國檔案目錄中心等業務機構,專門從事民國檔案的收集、保管、保護、整理、編目、接待利用和編研出版等工作。館內備有攝像、照相、復印和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以及多種檢索工具。隨著國家取消利用檔案收費的規定從2013年8月1日施行以來,第二歷史檔案館積極配合,取消了證明費和復印費等收費項目,為更好地服務民眾做出了表率。

⑻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簡介

江蘇省南京是歷史悠久的六朝古都,在道路的兩側分布著很多古建築。在市區中有一條版中山東路,位於權中山東路309號的一座庭院內,明朝時,這里是朱元璋定都稱帝時明皇宮的一部分,而近代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則是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委員會的所在地。現在,它被稱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是集中保管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歷屆中央政權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檔案的國家級檔案館。

⑼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待遇如何參加國考好進嗎

您好,公務員的待遇都還是比較好的。
公務員的待遇,將基本工資確定為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兩部分,適當拉開不同職務的工資差距;強化工資級別與待遇掛鉤;在清理整頓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自行建立的津貼、補貼的基礎上,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實行分類管理的工資制度,以適應公務員分類管理的需要;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和特殊崗位津貼制度。
根據《公務員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公務員實行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這一規定奠定了公務員工資制度的基本框架,為今後改革和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
第一次改革。1956年6月16日,國務院通過了《關於工資改革的決定》,將政府工作人員的工資分為30級。同時為反映出各地生活成本差異,全國被分為11個工資區,第11類區工作人員工資比第1類區同級別人員工資高出30%。然而由於當時主流觀念對於物質報酬持否定態度,此後的工資管理並沒有完全按照上述「決定」進行,原定於1957年的工資升級也沒有如期舉行。
第二次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公布了《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這項被稱為「結構工資制」的改革調整了1956年工資制度中不區分具體項目的做法,規定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由四部分組成。
第三次改革。1993年的《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明確提出,新工資制度要防止高定級別、高套職務工資等不良現象。與此同時,不再劃分工資區,而是引入了地區津貼。地區津貼包括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和地區附加津貼。前者主要體現各地自然地理環境等差異;後者用於補償機關工作人員在不同地區生活成本,地方政府可根據自有財力發放此類津貼。
第四次改革。2006年6月14日,《國務院關於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的通知》出台。文件在「改革的原則」部分強調,要有效調控地區工資差距,逐步將地區工資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這次改革除了要求完善津補貼發放制度外,也對基本工資結構做了調整: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不再保留,級別工資權重有所加大。
第五次改革。根據2013年2月國務院轉發的《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若干意見》工作任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公務員薪酬體系改革方案。此次改革的重點是提高基層公務員待遇,有兩個主要任務:一是規范公務員地區附加津貼制度;二是完善職務和職級並行的薪酬制度。新一輪公務員薪酬改革將延續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導向,更加註重公平正義,而且注重從制度設計上來找出路。
按照國家規定,在清理規范津貼補貼的基礎上,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完善崗位津貼制度。我省規范津貼補貼實施方案另行下發。省直機關按國家規定將部分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具體辦法在省直機關規范津貼補貼方案中明確。
(一)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
地區附加津貼主要反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消費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在清理規范津貼補貼的基礎上,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的方案國家將另行制定,適當時候出台。
(二)完善崗位津貼制度
在特殊崗位工作的人員,實行崗位津貼制度。國家對崗位津貼實行統一管理。在清理現有各項崗位津貼的基礎上,對崗位津貼進行規范,具體方案另行制定。在國家統一規范辦法下發前,應嚴格按照規定的項目、標准和實施范圍執行。
調整基本工資標准
根據國家統一規定和部署,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准。
實行年終一次性獎金
對年度考核為稱職(合格)及以上的工作人員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在考核結果確定後兌現,獎金標准為本人當年12月份的基本工資。年度考核為基本稱職、不稱職(不合格)的人員,不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
國考的話,做好公務員備考練習,還是有機會的。
祝您成功!

⑽ 第一歷史檔案館和第二歷史檔案館的問題

不用的,到時候有指示

閱讀全文

與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