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歷史是中國遷移歷史都是中國5000年有『270O年發生在國外
大部分世界史的起點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蘇美爾人。雖然當時在高加索內地區和中容國北部地區都存在游牧民族,但是都不屬於文明社會。在阿拉比亞半島南部的葉門也存在一部分屬於閃族後代的農耕民族但是由於沙漠的隔絕,他們與世界的交流就沒有蘇美爾人方便,後來這部分人有些遷移到了新月地區的敘利亞。
㈡ 除中國外,世界歷史上幾次比較大的遷徙,其時間、原因、大致經過和結局。謝謝!
歷史上第三次民族大遷徙,發生在歐洲,這場恐怖的民族大遷徙席捲了整個歐洲,結束了歐洲的希臘羅馬時代,把歐洲帶入了中世紀。
這場大規模的民族遷徙,同樣很有可能是由匈奴人引起的,歐洲人稱這群來自亞洲草原的游牧民族為Hun,即匈人。 這群匈人的來歷,我們完全無法前溯,但我們可以根據中國和羅馬史冊中對於匈奴和匈人各自外貌,作戰方式,生活習慣的描述,判斷匈人應該是匈奴的後裔。
進而,歷史學者又根據蛛絲馬跡,判斷公元4世紀後半葉突然出現在頓河左岸的匈人,就是在公元前36年在中亞楚河流域被西漢西域校尉陳湯擊潰的西匈奴郅支單於的後人,這樣就一舉解開了兩大難題,匈人的來源和西匈奴的命運。
關於這支匈人(後面就稱匈奴人)的歷史,我在《漫談匈奴和突厥的歷史概況》一文中有過介紹,這里就省略了,這里只是談談他們的進攻,所導致的東中歐平原各民族大規模遷徙的情況。
匈奴人在歐洲平原出現後,第一個倒霉的民族是阿蘭(Alani)人,我們前面說過,阿蘭人有可能是西漢西域烏孫人的後代,所以他們是伊朗也可能是突厥種族人,在大月氏的驅趕下,他們一路來到了高加索以北的庫班河和捷列克河畔,建立了阿蘭人的國家。公元360年,匈奴領袖巴拉米爾率領野蠻的匈奴人突然出現在頓河的左岸,當時的阿蘭人王國完全沒有辦法招架,在頓河沿岸阿蘭人的聯軍大敗於匈奴人,阿蘭國王被殺,阿蘭人隨後被脅迫成為匈奴的附庸,並作為同盟軍,隨匈奴人西進,西進的阿蘭人在隨匈奴人進軍的過程中逐步脫離了匈奴人的控制,並開始了他們自己的民族遷徙,最終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在約409年左右,隨著其他日耳曼部落(主要是西哥特人),進入了羅馬帝國的伊比利亞半島北部,並從此在那裡定居了下來,這支阿蘭人和哥特人的混合種族成為了後世加泰羅尼亞人(Catalonia, 從詞源分析,就是哥特-阿蘭人)的先祖。
留在庫班河和捷列克河畔臣服於匈奴的阿蘭人,後來皈依了東正教,成為現在奧塞梯人(即今天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南北奧塞梯共和國的主要民族)的祖先。
匈奴降服阿蘭人後,立刻開始進攻黑海北岸第聶伯河以東的東哥特人國家。
東哥特人和後面提到的大多數蠻族都屬於日耳曼民族。
在公元前一世紀前,日耳曼人大多數生活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到北海的廣大平原上,這塊地區因而被稱為日耳曼尼亞(Germania),公元前113年,日耳曼蠻族人越過阿爾卑斯山,侵入羅馬帝國,這是日耳曼蠻族,首次出現於歷史紀錄中。這支蠻族部落,在大約公元前102年,被羅馬人全部殲滅。
羅馬帝國隨後開始了征服日耳曼尼亞的軍事行動,前58年,傑出的羅馬統帥凱撒以武力打敗了日耳曼人,一度征服了日耳曼尼亞地區,但公元9年,由阿爾米紐斯領導的日耳曼人,在條頓堡林山戰役中,大敗羅馬人,將羅馬統治徹底趕出了日耳曼尼亞。
從此日耳曼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繁衍,其生活區域也擴展到了黑海沿岸,而日耳曼人也演化成了很多部落,其中在東邊黑海沿岸的日耳曼部落被稱為哥特人,大致以第聶伯河為界,分為了西哥特人和東哥特人。
於是東哥特人成為了第一個遭遇匈奴人的日爾曼部落。
公元375年,巴蘭貝爾率領匈奴鐵騎以排山倒海之勢入侵東哥特王國,東哥特人年邁的國王亥耳曼奇的部隊被全殲,亥耳曼奇在絕望中自殺。其繼承人維塞米爾也被匈奴人打敗和殺死。亥耳曼奇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餘的部眾在阿拉修斯的帶領下逃到西哥特。並在匈奴對西哥特的掃盪後,繼續西遷,逃到了匈牙利的潘諾尼亞草原。
匈奴來到第聶伯河後,西哥特人的厄運接踵而至。
西哥特國王阿撒那立克得知東哥特滅國後立刻在第聶伯河西岸布陣,意圖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遠處上游偷渡後夜襲敵營,重創西哥特軍。 西哥特人在驚恐之餘,部族潰散,一部大約二十餘萬眾,得到羅馬皇帝的許可,於公元376年,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國境。
公元378年,在麥西亞(近保加利亞)的西哥特人由於不滿羅馬帝國對他們的壓榨,起兵叛亂,羅馬皇帝瓦倫斯隨即調集大軍於公元378年8月9日在阿德里亞堡與西哥特人會戰,結果在西哥特人的步兵和騎兵面前,曾經縱橫歐亞的羅馬重裝步兵方陣完全不堪一擊,僅半天時間,在匈奴人面前一擊即潰的西哥特人居然全殲了羅馬四萬禁衛軍,其中包括了羅馬皇帝瓦倫斯本人。
這一戰,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無法控制轄下的諸族和領土。蠻族人也認清了曾經無敵的羅馬帝國,原來是如此的不堪一擊,紛紛湧入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末日就要到來了。
上一節講到,由於匈奴人的攻擊,公元376年春天,失去家園的西哥特人逃入了羅馬帝國境內,揭開了第三次民族大遷徙的序幕。
378年8月,阿德里亞堡會戰,西哥特的步兵和輕騎兵全殲了羅馬帝國的重裝步兵軍團,羅馬皇帝瓦倫斯陣亡。繼位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被迫讓步,准許西哥特人定居巴爾干半島北部的色雷斯(今天的保加利亞,馬其頓和希臘東北)。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死,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
5世紀初年,西哥特人在其首領阿拉里克(395~410在位)統率下大舉進攻兩大羅馬帝國。南下希臘,西進義大利。408年阿拉里克進軍義大利,包圍羅馬。羅馬付出5000磅黃金和 3萬磅白銀並釋放所有日耳曼族奴隸後,才得解圍。西哥特人撤退時,沿途約有4萬被釋奴隸加入阿拉里克隊伍。
410年阿拉里克再度包圍羅馬,於8月24日晚攻陷該城。隨後,阿拉里克命令西哥特人在羅馬大肆劫掠三天,這是羅馬歷史上第一次落入蠻族之手,西哥特人對羅馬的劫掠和破壞行為震驚了整個羅馬帝國,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為此痛哭不止。
阿拉里克雄心勃勃,打算繼續征服羅馬帝國的糧倉西西里和北非,但在南下途中死去,西哥特人於是改變計劃,在阿拉里克的姐夫阿陶里克的率領下回師北上,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占高盧西南部的阿基坦,418年以圖盧茲為中心建立西哥特王國。
西哥特王國,是蠻族在羅馬帝國內建立的第一個王國。
繼西哥特人之後湧入羅馬帝國的是日耳曼民族的蘇維匯人、汪達爾人和伊朗民族的阿蘭人。 蘇維匯人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的親戚,原來居住在匈牙利潘諾尼亞平原,汪達爾人最初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後來在公元4世紀初,移居在奧得河中游兩岸,阿蘭人則是作為匈奴人的僱傭軍,隨匈奴人來到了中歐平原。406年,匈奴人大舉進攻潘諾尼亞地區,蘇維匯人和近鄰汪達爾人無法抵抗,於是和脫離了匈奴人的阿蘭人一起西遷。406年底,他們在美因茨越過萊茵河,經高盧,於 409年秋進入伊比利亞半島。
西哥特人在公元415年左右進入伊比利亞半島, 蘇維匯人被擠到伊比利亞半島西北部,在420年左右建立了蘇維匯王國。
汪達爾人和部分阿蘭人則由蓋塞里克(428~477在位)率領,於429年渡海進入北非,橫掃了羅馬的北非行省,。439年攻陷迦太基,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隨後,汪達爾人又征服西西里西部、科西嘉島、撒丁島和巴利阿利群島。西羅馬帝國已經名存實亡。
455年,汪達爾人沿路攻擊,再次攻陷羅馬城,大肆焚掠,全城文物毀壞殆盡。羅馬帝國一片廢墟,毀滅文化的「汪達爾主義」由此而得名。
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為了挽救西羅馬帝國,在468年出動海軍遠征,攻擊西北非洲的汪達爾佔領軍,但遭到慘敗。於是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而君士坦丁堡政府也認可了西羅馬帝國政府476年最終滅亡的既成事實。
接踵而至的是法蘭克人和勃艮第人。
勃艮第人最初居住在奧得河和維斯瓦河之間的地區,5世紀初開始向萊茵河西南部遷移。他們以瓦姆斯為中心,向高盧地區進攻,436年,一度為羅馬名將阿埃齊所敗,退居薩伏依。約 457年,勃艮第人終於在高盧東南部的羅訥河和索恩河流域以里昂為中心建立起了勃艮第王國。
法蘭克人原來居住在萊茵河下游,5世紀初,進入高盧,451年,法蘭克的墨洛溫家族,協助羅馬人在卡塔勞溫原野擊退匈奴阿提拉大軍的進犯,於是墨洛溫家族取代了羅馬人,被任命為高盧的行政長官。481年墨洛溫家族的克洛維一世即位,486年在蘇瓦松打敗了東羅馬帝國的強敵西格里烏斯,占據了整個高盧北部,建立了法蘭克王國。6世紀起,法蘭克王國西南逐西哥特(507年),東南並勃艮第(534年),奄有高盧全境,逐漸成為日耳曼諸王國中力量最強的國家。
476年羅馬帝國的禁衛軍將領日耳曼人奧多亞克(476~493在位)在拉維納(西羅馬帝國的避難首都)廢西羅馬末帝羅慕洛斯*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滅亡。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並沒有結束蠻族遷徙的腳步。
453年,匈奴阿提拉死,臣服於匈奴的東哥特人在潘諾尼亞乘機擺脫匈奴的控制,488年東哥特人首領狄奧多里克在東羅馬帝國皇帝芝諾的慫恿下出兵義大利,圍困拉維納,久攻不克;遂和當時義大利半島的統治者奧多亞克訂約,共同治理義大利。493年,狄奧多里克在拉維納暗殺了奧多亞克,收編其餘部,建立東哥特王國,東哥特人占據了義大利半島、西西里島和達爾馬提亞(克羅埃西亞)一部分。
5世紀中葉,原來居住在波羅的海南岸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橫渡北海進入不列顛。在粉碎當地克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後,占據該島的東部和南部,建立起了許多小王國。7世紀初,合並為7個王國。
最後移居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是倫巴第人。 568年,原來在潘諾尼亞的倫巴第人在阿爾博因的統率下,進攻東羅馬帝國收復了的義大利半島。打敗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二世,佔領北部義大利,建立倫巴第王國,建都拉維納.
歷時約兩個世紀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終於落下了帷幕。
在日耳曼人的大遷徙的尾聲中,第四次民族大遷徙接踵而至,這次民族大遷徙的發起者,依然來自漠北高原的游牧部落向西的進攻。而主角成了阿瓦爾人,斯拉夫人,保加爾人和馬扎爾人(匈牙利人)。
公元552年,阿史那部突厥首領土門(伊利可汗)求婚於柔然阿那瓌可汗被拒絕,西魏政權立刻將自己的公主嫁給土門,慫恿土門反叛柔然,於是土門聯合高車,發兵擊柔然,瓌兵敗自殺。而留在漠北的柔然分成東西兩部分,東部柔然復為突厥擊敗投奔北齊。
555年,突厥木桿可汗率軍擊潰西部柔然,西柔然首領鄧叔子領余眾數千投奔西魏。西魏雖優遇鄧叔子,但在突厥使者一再威逼下,遂將鄧叔子以下3000餘人交與突厥使者,慘殺之於長安城外,柔然汗國滅亡。
西柔然滅國後,余眾輾轉西遷。
蒙古人種的柔然人西遷後,在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統治的末期(查士丁尼死於565年),度過了伏爾加河,來到了歐洲,在拜占庭歷史上,他們被稱為阿瓦爾人(Avar)。
中國的部分學者認為阿瓦爾人是西遷的回鶻部落人,回鶻是突厥人種,但歐洲的阿瓦爾人顯然是蒙古人種,(這里筆者再次強調,突厥人種和蒙古人種的區別)他們的外貌和生活習俗和一百多年前的阿提拉匈奴人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他們有結長辮的習俗,類似於後世蒙古人種的滿人(不同的是,阿瓦爾人結的辮子是結成兩根拖在後面的。)
557年,阿瓦爾人的使者在受到查士丁尼一世接見時向他索求土地和貢賦,於是查士丁尼派使者瓦倫丁去鼓動他們的部落,與在頓河河口及亞速海沿岸的匈奴人打仗以爭奪土地。(這兩支匈奴人被稱為庫特利格爾和烏特格爾匈奴人,都是阿提拉死後,匈奴帝國向東退卻的後代,參見筆者的《漫談匈奴和突厥的歷史概況》),大約在560年左右,阿瓦爾人消滅了這里的匈奴王國,其版圖從伏爾加河擴張到了多瑙河河口。隨後,阿瓦爾可汗向北攻打斯拉夫各部的斯洛維尼亞人、安特人和文德人。其中斯洛維尼亞人是今日斯洛維尼亞人的先祖,安特人是東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祖先,而文德人則是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的源頭。斯拉夫人在阿瓦爾的攻擊下,四散遷徙,逐漸形成了東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的分布格局,這是後話。
565年,在拜占庭失去了查士丁尼大帝的同年,阿瓦爾人迎來了他們的著名可汗巴顏可汗(從巴顏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阿瓦爾人是明確的蒙古人)。
567年,巴顏可汗消滅了定居在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的另一支日耳曼哥特人吉別達伊人,阿瓦爾人佔領了匈牙利。
手下敗將阿瓦爾人的成功,讓東方的突厥人非常不快。西突厥汗國因為東羅馬帝國和阿瓦爾人結盟,而和東羅馬帝國翻臉,並長期圍困東羅馬帝國在克里米亞的領土刻赤半島(這段在筆者的突厥歷史概況中有介紹。)
570年,巴顏可汗和日耳曼的法蘭克人爆發戰爭,他打敗了法蘭克墨洛溫王朝的國王希爾佩里克,其勢力侵入了奧地利。
582 年,巴顏可汗與拜占庭人正式展開敵對行動,他奪取了薩瓦河上的橋頭堡米特羅維察(在比薩拉比亞),隨後他脅迫原來活動在高加索西北的保加爾人遷徙到了比薩拉比亞(後來匈牙利馬扎爾人的到來,又迫使保加爾人遷徙到了拜占庭的麥西亞,而保加爾人後來將麥西亞變成了他們的國家--保加利亞。)
接著,巴顏再次進攻拜占庭帝國,佔領辛吉杜蒙(即貝爾格萊德),洗劫了麥西亞。587年,他在亞德里亞堡附近被拜占庭人打敗,暫時偃旗息鼓。592年,巴顏發起新的進攻,佔領安齊阿盧斯(在麥西亞),劫掠色雷斯,直接威脅君士坦丁堡。但拜占庭名將普利斯卡斯終於堵住了巴顏,普利斯卡斯隨後一舉渡過了多瑙河,一直攻到巴顏可汗帝國的腹地--匈牙利,在蒂薩河岸徹底地打敗了他,並殺死他的4個兒子(601年)。巴顏可汗於這次災難後不久去世(602年)。
巴顏可汗後的阿瓦爾帝國,依然四處劫掠。605年,阿瓦爾人趁倫巴德人從潘諾尼亞遷往倫巴底之機佔領了潘諾尼亞。610年,佔領並洗劫了達爾巴提亞(克羅埃西亞)的弗留利。619年,阿瓦爾人在和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會談之際,背信棄義地襲擊了拜占庭皇帝,隨即向君士坦丁堡進攻,但被擊退。
626 年六七月間,阿瓦爾人和薩珊波斯帝國海陸軍聯合進攻君士坦丁堡,而此時的拜占庭文明面臨著和中華文明在383年東晉淝水之戰前同樣的危險處境。很難想像,如果當時這支蒙古游牧部落攻陷了基督教世界的都城君士坦丁堡,西方文明將會是什麼樣。然而,在拜占庭的行政官波努斯的戍守下,拜占庭海軍在海上擊敗了波斯海軍,而在艱苦卓絕的守城戰中,拜占庭人以驚人的代價打敗了阿瓦爾人的每一次瘋狂進攻,阿瓦爾可汗撤圍,退回匈牙利。西方世界贏得了和中國的淝水之戰同樣意義深遠的偉大勝利。
從此阿瓦爾人逐漸式微,保加爾人擺脫了阿瓦爾人的控制。斯拉夫的克羅地人(克羅埃西亞人祖先)佔領了多瑙河和薩瓦河之間的領土,而阿瓦爾人只能受困於匈牙利平原中。
最後對付這支蒙古部落的任務留給了日耳曼民族的查理曼大帝。791年8月,他在第一仗中親自入侵阿瓦爾汗國,一直打到多瑙河和拉布河的合流處。795年和796年查理曼之子丕平兩次出征阿瓦爾汗國,阿瓦爾人的城堡被拆,財富被洗劫,阿瓦爾汗國瓦解。
隨後阿瓦爾人只能作為查理曼帝國的屬國了,然而國力衰微的阿瓦爾人已經無力抵抗由它引起的其他各民族的遷徙浪潮了。
㈢ 人類史上大規模遷徙有幾次,分別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
次數多少數不清,只能算最近的幾次。
第一次:智人走出非洲佔領世界,尼安德特人、丁村人版、北京人等紛紛權滅亡。
第二次:中國打跑匈奴,匈奴趕走蠻族(哥特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法蘭克人、雅利安人),蠻族滅亡羅馬。
第三次:中國打跑西突厥,西突厥滅亡東羅馬帝國。
第四次:蒙古橫掃歐亞(蒙古人數量不多,也沒有造成大規模的連鎖遷徙,所以算不算均可)
第五次:航海大發現導致人口大量遷移美洲。
㈣ 人類史上最大規模遷徙是什麼
春運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一次人類遷徙,這是中國人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春節的時間。
㈤ 世界各種人種歷史上的遷移
我知道的不多,其中在元朝時,有過一個,是一個游牧部落遷往歐洲,然後清朝專時回來了一部分。那屬個民族好像是tu er hu te,字忘記怎麼寫了。
還有就是在大航海時代,也就是發現新大陸之後,歐洲人移民美洲,非洲。歐洲人在非洲買黑奴販往美洲。歐洲人(英國人)殖民印度。
㈥ 世界的傳染病歷史就是人類遷徙的歷史對嗎
世界傳染病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人類的遷徙途徑,但是不能代表人類的遷徙歷史內。
傳染病容的歷史來由已久,其中有些傳染病是和人類的遷徙有關的,比如天花。但是還有一些是地區性的,和人類遷徙並無太大關系。
人類遷徙史主要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原始人類走出非洲,二種是古人的人類活動,包括大規模戰爭和與地區征服,第三種則是文藝復興後,人類進入全球化時代。
總之,在一定程度上傳染病是伴隨著人類的遷徙,但是卻有著其根本的傳染方式。
㈦ 世界的傳染病史是不是人類遷徒的歷史
某種意義上是的,不管是疾病,還是災荒,戰爭等重大事件,都會造成人類的大規模遷徒。
只有長期的,定居的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遷徒歷史。
㈧ 請列出世界歷史上的大型人口遷移……急用!!!!
世界人口遷移
人口的發展變化是受社會經濟發展制約的,作為世界人口發展的一方面,國際人口遷移也反映著全球政治經濟的變化。
20世紀以前,人類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勞動力數量的增長,與此相適應,國際人口遷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開發的「處女地」。例如,15世紀發現新大陸後,先是西班牙、葡萄牙,接著是荷蘭,而後是英國、法國開始了開拓美洲的殖民政策,他們帶來了兩類移民:一類移民來自歐洲,他們遷移到新大陸的目的是掠奪金銀財寶、發財致富;另一類移民來自非洲,他們是這些殖民者販運到美洲的奴隸。再例如,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的一次世界大戰前這段時間,歐洲各國在自身人口增長的壓力和北美急需勞動力的拉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湧向美國的移民潮。
兩次世界大戰阻滯了正常的國際人口遷移,然而戰爭一結束,國際人口遷移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首先,政治性的國際遷移急劇增加。戰後歐洲重新劃定國家邊界,使東歐各國都因國界變動而有人口互相遷入遷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分治。形成亞洲人口最大的一次國際遷移:在取得獨立的非洲國家,原來的殖民者被迫譴返人口回國。
其次,國際遷移的流向發生了很大變化。美洲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大批歐洲人從殖民地返回故里,歐洲戰後較快的經濟發展和減輕了的人口壓力使人口遷出也日益減少,造成該地區由人口遷出變為人口遷入地區。
第三,美國仍是主要的人口遷入地,但遷入人口來源結構發生變化。歐洲移民減少,拉丁美洲成為移入人口主要來源地,70年代後亞洲移民人數超過了歐洲。
戰後國際人口遷移一反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人口向落後的殖民地遷移的現象,變為大多是窮國向富國遷移,這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著不同的影響。
對於人口增長緩慢。人口老齡化嚴重的發達國家來說,遷入人口彌補了其勞動力的不足,具有專門技能的移民既帶來了他國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又為遷入國節約了教育費用。對於人口增長率仍很高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人口的遷出雖然減輕了本國的人口壓力,但由於這些人不是一般的勞動力,而是科技人員、專業人員,是人才,大筆培育費造就的高素質勞動力被外國利用,這無疑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損失。
大工業的發展使經濟增長不再主要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擴張,科學技術成為了第一生產力,國際競爭在一定情況下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如何制止由各種因素綜合作用造成的發展中國家「人才外流」現象,是目前國際人口遷移研究的主要問題。
㈨ 人類歷史上出現幾次大遷徙
人類歷史上總共發生過十次大遷徙。
1、匈奴人的野蠻的入侵
游牧部落的匈奴人起初生活在裏海附近的一個地區,不過,這個部落的人不滿這種現狀,他們對羅馬帝國周圍地區的開始進行了野蠻攻擊,這一事件也導致了大規模的人員流動。
羅馬帝國在公元376年到476年之間曾引發了大遷徙,稱之為「國家游盪」,這次遷徙使哥特人、汪達爾人和亞人都遷往日耳曼,使羅馬帝國實力削弱了。
2、大西洋奴隸貿易
在15 - 19世紀期間,商人們將奴隸從西非運送到新大陸和美洲,奴隸們必須在咖啡、可可、棉花和煙草種植園里工作。
奴隸貿易是歷史上最大的遷徙之一,大量的黑人被運送到歐洲的一些國家,並在當地市場上出售,以成為某人的財產,這是歐洲史上的黑料。
3、清教徒移民
清教徒移民到新英格蘭是在1620年到1640年發生的,當時英國發生的移民主要是清教徒,他們大量的遷移到馬薩諸塞和巴貝多島。
在英國,移民們覺得國王詹姆斯一世和後來的國王查理一世受到了威脅,他們正處在宗教沖突的邊緣,清教徒逃離主要使為了尋找一個可以自由實踐宗教信仰的地方。
4、加州淘金熱
1848年到1855年之間的這段時期在美國被稱為加州淘金熱,當詹姆斯.馬歇爾在加州薩特的工廠發現黃金時,這一熱潮開始了。
當鄰近地區的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後,他們趕往加利福尼亞尋找黃金,這些「黃金探索者」的數量很快就達到了30萬,其中包括歐洲人、澳大利亞人、亞洲人和拉丁美洲人,是史上最著名的人類遷徙之一。
5、非裔美國人遷移
非洲裔美國人的大遷徙發生在1910年到1970年間,當時大約有600萬黑人從南方遷移到北方。
他們搬出了德克薩斯州、阿拉巴馬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其他10個南部州,前往東北部、中西部和西部各州。這種非裔美國人的遷移成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之一,並導致黑人人口的城市化。
6、新的大遷移
新的大遷徙是一個反向的過程,在1910年到1970年之間,非洲裔美國人發生了什麼?1965年開始的美國移民的新時期,顯示了移民模式的改變,非洲裔美國人離開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前往南方。
「新南方」以黑人的家庭紐帶和更低的生活成本吸引了大批黑人遷徙。
7、印巴分治
從1858年到1947年,印度被英國統治著,即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共存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在1947年印度分裂後,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
英國左派將印度分裂為兩個獨立的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這一事件引發了穆斯林向西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現孟加拉國)、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的大規模遷移,他們大多數都是遷徙到印度。
8、蘇聯人口遷移
1920年到1951年蘇聯人口遷移在這個榜單上排第三,這一轉移的目標是填補種族清洗的領土,並將勞動力轉移到人口稀少的地區。據統計,這種被迫遷移導致了大約600萬人的遷徙,並造成了約150萬人的死亡。
9、墨西哥移民
從20世紀初開始,墨西哥人口開始移民到美國,原因是國家需要勞動力和墨西哥的政治動盪。盡管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移民法發生了變化,但墨西哥人仍然是美國最大的移民群體,與1980年相比,墨西哥人口統計到220萬,2013年上升到1160萬。
10、敘利亞難民危機
敘利亞難民危機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這是一場持續的危機,也是一場大規模移民運動的例子。眾多的難民逃離敘利亞和周邊國家,使歐洲一些國家在2015年9月時遷移人口就達到了1.58億人。據CNN報道,這個數字幾乎是一半的美國人口。
中國的遷徙:
1、「永嘉喪亂」時期
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
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故稱為「衣冠南下」。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
1923年-1930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1937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
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㈩ 歷史上大遷徙都有哪些
1、西晉「永嘉之亂」時期
西晉在惠帝時爆發了八王之亂,政權衰弱,經濟殘破,社會矛盾尖銳,內遷各族趁機起兵反晉。永興元年(304),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國號為漢。永嘉四年(310),劉淵之子劉聰繼位,次年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寧平城之戰中殲滅十萬晉軍 ,殺晉太尉王衍及諸王公。隨即攻破晉都洛陽,俘獲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建興四年(316), 劉曜又攻入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
「永嘉之亂」是使中國在短暫的統一後再次由統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永嘉之亂後,晉朝統治集團南遷,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
2、唐朝「安史之亂」時期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自兩晉南北朝是就已經開始,在安史之亂後,北民南遷的狀況越來越明顯,致使經濟中心進一步南移。安史之亂對北方生產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大量北方人士南渡。南方相對較為穩定,北方人口的南遷,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南方經濟日益超過北方,南北經濟趨於平衡。
3、兩宋末年時期
靖康之變導致宋室南遷、北宋滅亡,深沉刺痛漢人的內心。押解至東北的趙宋宗室上千。
南宋末年,忽必烈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宋元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南宋時期,全國經濟重心完成了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的歷史性轉移,這是中國傳統社會發展中具有路標性意義的重大轉折。
4、明初大移民
元末戰亂之後,歷經20餘年,朱元璋統一了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布滿了戰爭的創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 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明洪武年間,朱元璋採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遷移。
明初經洪洞縣大槐樹處遷往全國各地的移民曾達百萬人之多,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見的。這對於當時的明王朝以及後來的社會發展,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5、湖廣填四川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經過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廣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為例,清末《成都通覽》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6、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闖關東: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數量規模歷史最高。
走西口: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下南洋:
小規模時期:鄭和下西洋(前期是下南洋)之前,官員和老百姓走南洋是小規模活動。元朝時期有過元爪戰爭。
洪流時期:歐洲列強統治南洋各區域時期希望引華人去開發,加之中國幾次大亂,討生活的移民出現了洪流。明末、清朝和民國時期,中國人去東南亞經商(海上絲綢之路)、打工、乃至遷徙到東南亞(起初的主要動因是建立和統治印尼的荷蘭當局來華南招工),規模巨大,納土納群島就是華人建國的。
(10)世界歷史遷徒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遷移」
這一時期,由於實行計劃經濟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許農村居民遷入城市,我國的人口遷移和流動數量較少。
從規模上看,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我國人口遷移規模較小,頻率比較低。據統計,從1954年到1984年,跨越鄉鎮及城市辦理遷移手續的遷移人口為5.94億人,平均每年在1900萬人以上。
1954至1984年我國省際人口遷移情況:
(1)凈遷出地區:遼寧、山東、上海和四川
(2)遷出、遷入平衡地區:西藏
(3)凈遷入地區:內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黑龍江、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雲南、貴州、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南、廣西
從遷移方向上看,這一時期我國人口凈遷出地區主要是遼寧、山東、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為遷出和遷入持平的地區,其餘地區為人口凈遷入地區。
人口遷移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安置失業人員和閑散勞動力的人口遷移
(2)支援新開發工業基地建設的人口遷移
(3)移民墾荒支援邊疆建設農林牧業新基地的人口遷移
(4)高等學校搬遷、招生和分配的人口遷移
(5)新修水利和水庫庫區移民而引起的人口遷移
(6)壓縮城市人口規模而引起有人口遷移
(7)少量的自發遷移。總的來說,這一時期人口遷移受國家政策和戶籍管理制度的控制較多,而自發人口遷移和流動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