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二中國歷史
歷史題你得這么看,首先選項說的肯定都是對的,讓你選的只是題目中設計的內容,題目中說了只有外國總理衙門,沒有涉及其他選項里說的,選項A也說了,但是A說的范圍太廣,B說的更細
『貳』 高中三歷史中國古代史的重點有哪些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商鞅變法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郡縣制、三公九卿) 漢朝中央集權制的發展/加強(郡國並行、漢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舉制、東漢紙的發明)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舉制、三省六部制、唐後期的藩鎮割據、火葯應用於軍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設判官、地方割據矛盾的基本解決)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海禁) 清朝(設南書房、軍機處 閉關鎖國 清末鴉片戰爭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經濟:上古時期(養蠶繅絲、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戰國( 小農經濟的出現、牛耕的運用、私營手工業的出現、鐵器的使用、重農抑商) 漢朝( 小農經濟的初步發展、土地兼並的加劇、租佃關系的出現、東漢青瓷的出現) 魏晉南北朝(白瓷的出現、經濟重心的開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轅犁、經濟重心的繼續南移、陶瓷業的發展、坊市制、對外經濟的發展) 宋朝(經濟重心的完全南移、小農經濟的成熟、交子的出現、商業的發展、打破坊市制、制瓷業的發展、土地兼並日益嚴重) 元朝(彩瓷的出現、黃道婆腳踏三錠紡車) 明朝(粉彩、麻的廣泛運用、土地兼並的激烈發展) 清朝(鴉片戰爭錢前的經濟發展)
文化:百家爭鳴 秦朝的法家思想 西漢獨尊儒術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道教對儒家的沖擊 隋唐時三教合一思想 兩宋理學的創立及發展(二程、朱熹、陸九淵的心學) 明朝(理學占統治地位 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發展 李贄的異端思想) 醫學(黃帝內經 傷寒雜病論 本草綱目 醫聖張仲景) 書法(相關朝代的書寫主體 書法名家 書聖王羲之 草聖張旭) 繪畫(帛畫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畫的出現 顧愷之 畫聖吳道子 宋朝文人山水畫的出現及代表畫家 馬夏的殘山剩水 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畫風) 詩經與離騷 漢賦 唐詩 宋詞 元曲 明清小說
本人是今年11年的文科高考考生 專業科目是文綜(尤其是歷史)和語文 歷任高中三年歷史課代表 以上是本人回憶高三復習時中國古代史的重點 希望對您有幫助
『叄』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二十所高中
只要去查下當年清朝末年時期對外開放的地區,這類學校多的一把一把。而且其中許多都是洋人開辦的。
『肆』 高中中國古代史
第一章
第二節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1、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制度:夏啟以「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國家機構初具規模,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的國家。
3、區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相傳都城在陽城(今河南登封)。
4、滅亡:約公元前1600年,桀暴虐無道,商湯起兵打敗夏桀。
二、商朝興衰
1、建立:商湯滅夏建立商朝,以亳(今河南鄭州)為都城。
2、遷都:商朝中期,商王盤庚遷都殷,故商朝又稱殷朝,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3、奴隸制:實行殘酷的「人殉」和「人祭」。
4、衰亡:暴君商紂殘酷統治,社會矛盾尖銳,周武王滅紂,商亡。
三、西周
1、武王伐紂: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周武王打敗商紂,商亡。周朝建立,都城在鎬京(今陝西西安),史稱西周。
2、制度
(1)井田制:
①是奴隸社會的國有土地制度,是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
②規定:土地屬於周王所有,周王將土地分賜給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轉讓與買賣,並向周王交納貢賦。
③奴隸在井田上集體勞動。
(2)分封制:
①內容:周王將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 建立諸侯國;諸侯要服從周王,向周王貢獻財物,隨從作戰。
②諸侯國:重要的諸侯國有齊、魯、燕、衛、晉、宋等。
③它使周朝鞏固了統治,擴大了疆域。
3、滅亡:
(1)國人暴動:公元前841年,爆發「國人暴動」反抗周厲王的殘酷剝削。
(2)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第三節 夏商西周的社會經濟
一、農業和畜牧業
1、農作物:品種多,「五穀」在商周時期都已種植。
2、耕作技術:集體耕作;農具主要是木、石和骨器,少量使用青銅工具;已懂施肥。
3、畜牧業:佔有重要地位,家畜多,除食用外還用於拉車和祭祀。
二、手工業
1、 青銅器:
①主要手工部門,稱為「青銅時代」,商周達到繁盛。
②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銅器是在二里頭遺址中發現的。
③商朝青銅器生產規模大,產品供國王、貴族使用。
④西周青銅器產品趨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數量增多。
2、玉器: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數量多,安陽婦好墓最為典型。
3、紡織業:西周的絲織品已出現斜紋提花,還出現刺綉。
4、陶瓷業:商和西周遺址里出現原始瓷器,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
5、漆器:我國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國家。河姆渡遺址出土了紅漆碗;商周漆器製造已達到較高水平;周朝用漆工藝來裝飾車。
第四節 商業交通和城市
①夏朝:交通工具種類多,有車、船、橇等。
②商朝:重視商業和交通。商民善經商,後世稱經商之人為「商人」;以貝為貨幣;商朝都城成為繁榮的商業都市。
③西周:交通更發達,有幾條寬廣的由都城通向全國的大道;建立了郵驛傳遞制度。
④城市: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國政治、交通中心,有城門和整齊的街道。二里頭夏都遺址已具有一定規模。
第五節 春秋戰國紛爭和民族融合
一、基本特徵
① 是我國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大變革時期。
② 諸侯爭霸戰爭頻繁,民族不斷融合。
③ 春秋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公元前475年,我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二、諸侯紛爭
1、春秋爭霸
(1)戰爭原因:周王室東遷後,勢力衰弱,諸侯不再服從天子。為爭奪土地、 人口和霸權,各諸侯之間進行兼並戰爭。
(2)齊桓公稱霸
① 任用管仲為相改革,成為東方強國。
② 打著「尊王攘夷」口號,聯合黃河中游諸侯,北御夷狄南制楚蠻,成為強大霸主。
③ 葵丘會盟,確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3)晉楚爭霸
① 公元前7世紀後期,城濮大戰晉國大敗楚國,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② 公元前6世紀初,楚軍大敗晉軍,楚莊王稱霸中原。
(4)吳越爭霸
① 吳王闔閭先攻入楚都,成為長江中下游的霸主。
② 越王勾踐嘗膽雪恥,滅吳,成為春秋時最後一個霸主。
2、戰國兼並戰爭,戰國七雄格局形成。
(1)「三家分晉」:韓、趙、魏三家卿大夫取代晉國國君。
(2)「田氏代齊」:田氏取代姜氏為齊國諸侯。
(3)齊魏交戰:公元前4世紀中期,中原形成齊、魏兩強交戰的新局面。
(4)桂陵之戰(又稱「圍魏救趙」)和馬陵之戰後,魏國削弱。
(5)長平之戰:公元前260年,強秦與趙軍在長平交戰,秦軍大勝。這是戰國時期兼並戰爭中規模最大、死傷最多的戰役。
三、民族融合
1、民族:除中原華夏族外,四周還有匈奴、東胡、戎、越族等。
2、方式:通過經濟文化交流和頻繁戰爭,各民族逐步融合。
3、影響:為後來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莫定了基礎。
第六節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和社會變革
一、社會經濟
1、表現
(1)農業
鐵農具:鐵器使用開始於西周;春秋鐵農具開始出現;戰國時,使用范圍擴大。
牛耕:牛耕逐漸推廣,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
水利:中原地區普遍用桔槔來灌溉;春秋楚國孫叔敖修的芍陂、戰國秦國李冰的都江堰、秦國的鄭國渠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2)手工業
冶鑄業:
①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比歐洲早兩千年以上。
②金銀錯新技術和雕鑄藝術,使青銅器更精美。蓮鶴方壺是珍品。
漆工藝:出現採用夾芝技術的精巧漆器。
紡織業:長沙楚墓出土的戰國麻布殘片,纖維細密。
煮鹽業、釀酒業:山西的池鹽、山東的海鹽和四川井鹽;已能用曲造酒,是古代釀造技術的發明。
《考工記》:手工業工藝的專著,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3)商業城市
商業發達: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馬、東方的魚鹽、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場上都可以買到。
商業城市:齊國臨淄、趙國邯鄲、楚國郢等。
2、由公田到私田
(1)原因: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大量私田被開墾。
(2)過程:
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產品,不向國君繳納,並改變對耕田者 土地的剝削方式。
②私田主人成為封建地主,耕種的人轉變為封 建農民,向地主繳納地租,產生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剝削方式。
二、社會改革
1、春秋時期
(1)「相地而衰征」:齊國管仲實行的賦稅制度,根據土地多少、好壞徵收賦稅, 實質上承認私人對土地的所有權。
(2)魯國「初稅畝」:將公田交給耕者,按畝收稅,承認耕者對所耕土地的所有權。
2、戰國變法
(1) 背景:
①土地國有制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②新興地主要求改革,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
(2)概況:魏國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
(3)影響:變法百多年後,新的封建制度確立起來。
(4)商鞅變法
時間: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內容:實行連坐法;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獎勵軍功,按功受爵;「燔詩書而明法令」;統一度量衡;廢分封,行縣制;廢除井田制。
影響:
①廢除奴隸主的特權,促進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
②秦國逐步強盛,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基礎。
③他主張的法家思想成為秦國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伍』 高中中國古代史總結(每個時代按政治,經濟,文化分)
(1)春秋戰國: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奴隸社會逐漸瓦解,封建制度確立;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②經濟上:鐵器、牛耕使用,生產力質的飛躍,社會經濟發展;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國有制轉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發展。③民族關繫上:民族交流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④思想文化上:劃時代的變革,形成了百家爭鳴局面。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這一時期在天文、醫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秦朝:①結束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使統一思想深入人心。②秦朝開創的一系列鞏固統一中央集權的制度和措施,為後世封建統治者所繼承和改進。如皇帝制度,郡縣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統一度量衡、文字和貨幣,修築長城等。③秦朝因暴政而亡國的教訓,為漢初統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漢初年興盛局面的出現。④留下的偉大工程萬里長城對後世影響深遠。
(3)兩漢:①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文景之治、昭宣中興、光武中興);②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兩漢疆域進一步擴大,西域、西南夷、百越開始納入漢朝版圖);③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外交流的頻繁);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王國問題的解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強);⑤社會經濟逐漸發展,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上取得的成就,為後世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⑥儒家思思最終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⑦文化具有多樣化有機結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氣勢恢宏等恃點。
(4)三國:①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復雜,斗爭激烈,戰爭頻繁,國家處於分裂的時期;②對東漢末年大混亂來說,是歷史的進步,是趨向三國統一的必要步驟;③是江南、西南進一步得到開發和北方經濟逐漸恢復的時期;④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相當成就和進步的時期(人才流動的自由,文化的多元,華佗、馬鈞等);⑤較為長期的政治、軍事斗爭,鍛煉了一批地主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曹操和諸葛亮。
(5)兩晉南北朝:①政治上: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穩定;南北政權更替頻繁;士族勢力由興盛走向衰落;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加快。③經濟上: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相對停滯;士族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占重要地位;商品經濟水平較低;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③文化上:宗數在這一時期成了地主階級思想統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又影響著哲學、文學和藝術。為佛數服務的雕塑、繪畫有著輝煌的成就。
(6)隋朝:①結束了國家的長期分裂,實現了南北統一。②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強盛,開啟了中國中世紀的盛世局面。③大運河的開通,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和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④創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對唐朝和後世的中國以至東亞,都有深遠影響。
(7)唐朝:①政治穩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繁榮,封建社會進人鼎盛時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②統一多民族國家實行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度上有很多建樹(均田制、租庸調制、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兩稅法)。③邊疆少數民族有了較大發展,同中央政權的關系更加密切(實行寬容的民族政策、靈活處理同周邊少數民族關系)。④對外交往出現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⑤文化上具有全國繁榮、兼收並蓄、世界領先、影響深遠的特點。
(8)五代十國:①政治上。藩鎮割據局面仍在繼續和發展;朝代更替頻繁;統治殘暴,剝削苛重。②經濟上:江南進一步得到開發,經濟重心南移。
(9)兩宋:①政治上:多民族政權並立,國家不統一。②經濟上:北宋時,農業有較大發展,南北作物交流頻繁,農產品商品化明顯增強;南宋時,南方經濟發展,經濟重心南移;同時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擴展。北宋時城市商品經濟活躍;南宋海外貿易空前發展。③民族關系:各民族之間有戰有和,以和為主。④科技文化:為戰爭需要,火葯、火器的研製與生產得到發展。大量文學作品反映戰爭與分裂的社會現實。如北宋廣泛使用火葯和火葯武器;李清照、辛棄疾、陸游的詩詞。
(10)元朝:①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元朝統一全國疆域空前遼闊;實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對西藏、台灣、雲南等邊疆地區的管轄。②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廣植棉花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漕運和海運的暢通促進了經濟交流;大都等一些較大城市商業繁榮;泉州對外貿易發達。③中外交流頻繁。來大都的亞洲、東歐和非洲的商隊和使節絡繹不絕;意大意人馬可•波羅還在中國居住十幾年;火葯和火葯武器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泉州是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④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漢族人民對開發邊疆做出了貢獻,邊疆各族大量遷入內地,同漢族雜居相處;原先進人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漢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數民族一回族。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消極作用。
(11)明清:①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明朝戚繼光抗倭,鞏固東南邊疆。清朝平定噶爾丹和大小和卓叛亂;確立由中央冊封達賴和班禪的制度,設駐藏大臣;熱情接待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鄭成功收復台灣和清設台灣府起到了開發台灣和加強祖國海防的作用;反擊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訂立《尼布楚條約》,捍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②封建制度漸趨衰落: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沖擊並削弱封建的自然經濟;大興文字獄,增設軍機處,皇權空前加強,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預示著封建制度的衰落;進步思想家抨擊君主專制,提倡學以致用,啟迪人們]思想,預示著新制度的出現。③經濟上:邊疆地區得到開發,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適應農產品商品化趨勢,農業生產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手工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商業空前繁榮,但商品流通還不足以動搖封建社會的根基。④中外關系出現一些新特點:殖民勢力東來,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爭。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禁止中外貿易,妨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不利於中國的發展。⑤文化承古萌新,科學技術取得巨大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理學走向極端,帶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產生;伴隨城市經濟發展,市民文學蓬勃興起,戲劇和小說成為文學的主流;古典文化進人總結時期。官方組織編纂大型圖書成就突出,充分顯示出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西方傳教士東來,使中國人了解到水平已超過自己的外來文化。
『陸』 高中中國古代史總結
(1)春秋戰國: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奴隸社會逐漸瓦解,封建制度確立;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②經濟上:鐵器、牛耕使用,生產力質的飛躍,社會經濟發展;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國有制轉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發展。③民族關繫上:民族交流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④思想文化上:劃時代的變革,形成了百家爭鳴局面。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這一時期在天文、醫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秦朝:①結束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使統一思想深入人心。②秦朝開創的一系列鞏固統一中央集權的制度和措施,為後世封建統治者所繼承和改進。如皇帝制度,郡縣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統一度量衡、文字和貨幣,修築長城等。③秦朝因暴政而亡國的教訓,為漢初統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漢初年興盛局面的出現。④留下的偉大工程萬里長城對後世影響深遠。
(3)兩漢:①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文景之治、昭宣中興、光武中興);②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兩漢疆域進一步擴大,西域、西南夷、百越開始納入漢朝版圖);③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外交流的頻繁);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王國問題的解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強);⑤社會經濟逐漸發展,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上取得的成就,為後世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⑥儒家思思最終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⑦文化具有多樣化有機結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氣勢恢宏等恃點。
(4)三國:①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復雜,斗爭激烈,戰爭頻繁,國家處於分裂的時期;②對東漢末年大混亂來說,是歷史的進步,是趨向三國統一的必要步驟;③是江南、西南進一步得到開發和北方經濟逐漸恢復的時期;④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相當成就和進步的時期(人才流動的自由,文化的多元,華佗、馬鈞等);⑤較為長期的政治、軍事斗爭,鍛煉了一批地主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曹操和諸葛亮。
(5)兩晉南北朝:①政治上: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穩定;南北政權更替頻繁;士族勢力由興盛走向衰落;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加快。③經濟上: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相對停滯;士族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占重要地位;商品經濟水平較低;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③文化上:宗數在這一時期成了地主階級思想統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又影響著哲學、文學和藝術。為佛數服務的雕塑、繪畫有著輝煌的成就。
(6)隋朝:①結束了國家的長期分裂,實現了南北統一。②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強盛,開啟了中國中世紀的盛世局面。③大運河的開通,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和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④創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對唐朝和後世的中國以至東亞,都有深遠影響。
(7)唐朝:①政治穩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繁榮,封建社會進人鼎盛時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②統一多民族國家實行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度上有很多建樹(均田制、租庸調制、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兩稅法)。③邊疆少數民族有了較大發展,同中央政權的關系更加密切(實行寬容的民族政策、靈活處理同周邊少數民族關系)。④對外交往出現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⑤文化上具有全國繁榮、兼收並蓄、世界領先、影響深遠的特點。
(8)五代十國:①政治上。藩鎮割據局面仍在繼續和發展;朝代更替頻繁;統治殘暴,剝削苛重。②經濟上:江南進一步得到開發,經濟重心南移。
(9)兩宋:①政治上:多民族政權並立,國家不統一。②經濟上:北宋時,農業有較大發展,南北作物交流頻繁,農產品商品化明顯增強;南宋時,南方經濟發展,經濟重心南移;同時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擴展。北宋時城市商品經濟活躍;南宋海外貿易空前發展。③民族關系:各民族之間有戰有和,以和為主。④科技文化:為戰爭需要,火葯、火器的研製與生產得到發展。大量文學作品反映戰爭與分裂的社會現實。如北宋廣泛使用火葯和火葯武器;李清照、辛棄疾、陸游的詩詞。
(10)元朝:①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元朝統一全國疆域空前遼闊;實行行省制度,行使了中央對西藏、台灣、雲南等邊疆地區的管轄。②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廣植棉花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漕運和海運的暢通促進了經濟交流;大都等一些較大城市商業繁榮;泉州對外貿易發達。③中外交流頻繁。來大都的亞洲、東歐和非洲的商隊和使節絡繹不絕;意大意人馬可•波羅還在中國居住十幾年;火葯和火葯武器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泉州是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④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漢族人民對開發邊疆做出了貢獻,邊疆各族大量遷入內地,同漢族雜居相處;原先進人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漢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數民族一回族。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消極作用。
(11)明清:①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明朝戚繼光抗倭,鞏固東南邊疆。清朝平定噶爾丹和大小和卓叛亂;確立由中央冊封達賴和班禪的制度,設駐藏大臣;熱情接待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鄭成功收復台灣和清設台灣府起到了開發台灣和加強祖國海防的作用;反擊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訂立《尼布楚條約》,捍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②封建制度漸趨衰落: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沖擊並削弱封建的自然經濟;大興文字獄,增設軍機處,皇權空前加強,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預示著封建制度的衰落;進步思想家抨擊君主專制,提倡學以致用,啟迪人們]思想,預示著新制度的出現。③經濟上:邊疆地區得到開發,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適應農產品商品化趨勢,農業生產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手工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商業空前繁榮,但商品流通還不足以動搖封建社會的根基。④中外關系出現一些新特點:殖民勢力東來,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爭。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禁止中外貿易,妨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不利於中國的發展。⑤文化承古萌新,科學技術取得巨大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理學走向極端,帶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產生;伴隨城市經濟發展,市民文學蓬勃興起,戲劇和小說成為文學的主流;古典文化進人總結時期。官方組織編纂大型圖書成就突出,充分顯示出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西方傳教士東來,使中國人了解到水平已超過自己的外來文化。
參考:https://wenku..com/view/0df98dc66137ee06eff918f2.html
『柒』 高中歷史和初中歷史有什麼區別
1、分類不同:
初中歷史是按中國史與外國史分類的。高中歷史是按政治史、專經濟史、文化史分類的。
2、知識層面屬:
初中歷史是基礎知識,高中是更高層次的知識框架,對於學生的要求也更高,著重對於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
3、認識歷史的方式不一樣:
在初中階段,我們按照由古到今的編年史順序依次學習,中國歷史和世界史相對獨立,為的是對歷史上發生的事件有個總體的了解和認識, 因此對歷史素養這方面的培養只能尚處於起步階段。
高中歷史課的編排就完全面貌一新了。 高中歷史課本每冊分 別歸納梳理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史,每個專題內中國史和世界史相互交融,甚至很多時候將歷史事件進行中外比,這樣的意圖是讓同學們不僅了解歷史事件,更能清晰的體會到歷史背後的規律性,給同學們帶來啟發,從而逐步提高歷史素養。
初中歷史--網路
『捌』 求高中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約四千多年前傳說中的黃帝、堯、弊、禹時期。
約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
約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約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至殷。
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殷,西周時期開始。
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共和行政。我國歷史開始有確切紀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鎬京,周幽王被殺,西周結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春秋時期開始。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任管仲為相。
公元前684年齊魯長勺之戰。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魯、宋等七國聯軍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戰,宋襄公敗。
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楚軍大敗,晉文公稱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稱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晉楚邲之戰,晉軍大敗。楚莊王稱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大敗吳軍,闔閭死。吳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我國進入封建社會。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
公元首403年韓、趙、魏三家被立為諸侯。
公元前359年(一說,前356年)商鞅在秦變法開始。
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孫臏大敗魏軍。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
公元前284年樂毅率五國聯軍伐齊。
公元前283年藺相如完壁歸趙。
公元前279年田單用火牛陣攻燕,恢復齊國。
公元前278年詩人屈原投汨羅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實行遠交近攻計。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秦白起大破趙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趙,大破秦軍。
公元前256年秦滅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
公元首227年荊軻刺秦王失敗。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滅六國。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稱始皇帝,建立郡縣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書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趙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項羽大破秦軍。
公元前206年劉邦滅秦。劉邦被封漢王。西漢紀年開始。
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結束,項羽自殺,劉邦稱帝。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在白登被圍。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殺韓信、彭越。
公元前188年呂太後臨朝。
公元前180年呂太後死,陳平、周勃迎漢文帝即位。
公元前167年緹縈上書,漢文帝廢除肉刑。
公元前154年吳楚七國之亂。
公元前138、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誘匈奴兵至馬邑。漢、匈之間戰爭開始。
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後回漢)。
公元前99年司馬遷下獄。
公元前87年漢昭帝即位,霍光輔政。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到長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開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漢亡。
公元17—27年綠林、赤眉起義。
公元23年昆陽之戰,劉秀大破王莽軍,新朝亡。
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
公元67年漢使者從天竺取佛經回國。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張衡製作地動儀。
公元166年第一次黨錮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黨錮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殺。
公元184年張角領導黃巾軍起義。
公元189年董卓進洛陽。
公元190年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曹操大致袁紹。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軍大破曹軍。
公元214年劉備進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稱帝,國號魏。東漢亡。
『玖』 中國都有哪些歷史悠久的高中
黃岡中學
北師一附中
江陰南菁中學
.樹人中學
.寧波四中
北京四中
浠水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