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世界流感大流行史
在18-19世紀曾來有七次世界性流感大自流行,但記載簡略。以下是1889年以來的幾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一、1889-1890年大流行
流行首先於1889年5月從當時俄國中亞布哈拉發現,在一年內席捲全球。
二、1918-1919年大流行
這次大流行被稱為人類現代史上最大的瘟疫,估計造成2000萬人死亡。
三、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
此次流感首發於我國貴州西部,4月在香港流行,以後經東南亞和日本傳播到全世界。
四、1968年甲型流感流行
當年7月在我國廣東和香港出現的新亞型流感流行。在1969年~1970年波及全球,發病率為30%。
五、1976年美國發生的豬型流感小暴發
1976年1月初,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兵營中有豬型流感暴發,但並未散播開。
六、1977年新甲1型的出行和流行
1977年5月在我國丹東、鞍山和天津的中、小學校流感流行中分離出新甲1型毒株。1977年7月以後從北向南擴散,隨後遍及全國。它沒有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在全球各地多為中小規模流行。
②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大流感求解
人類有記載的大流感暴發有30次,其中僅在20世紀就發生了3次,分別是1918年的專「西班牙屬」流感,1957年的「亞洲流感」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在這三次當中,以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最具災難性,全球有超過4000萬人死亡。
③ 1918年流感傳播的歷史
1918年.至少在全球造成2000萬人死亡
「西班牙流感」最早出現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Funston)軍專營。屬
1918年3月11日午餐前,這個軍營的一位士兵感到發燒、嗓子疼和頭疼,就去部隊的醫院看病,醫生認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
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現了相似的症狀。幾天之後,這個軍營里已經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幾乎傳遍了整個美國的軍營
流感傳到了西班牙,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這次流感也就得名「西班牙流感」。
9月,流感出現在波士頓,這是「西班牙流感」最嚴重的一個階段的開始。10月,美國國內流感的死亡率達到了創紀錄的5%。戰爭中軍隊大規模的調動為流感的傳播火上澆油。
死亡曲線呈現出一種「W」型———20歲到40歲的青壯年人也成為了死神追逐的對象。
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1000萬人死亡只有它的1/2到1/4。
④ 流感的歷史、現狀及將來
流感的歷史:
在人類尚未發明疫苗之前,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會造成數百萬人失去性命。1918年,席捲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奪走了約5000萬人的生命,其破壞力之大甚至超越了一戰。
1944年,疫苗首先在美國出現。但是,人們總會遇到無法用疫苗阻擋的病菌,科學家們需要在疫情爆發後尋找新的解決辦法。目前,各國衛生組織尚無法確定現有疫苗能否抵禦豬流感,因此正加緊收集病毒樣本,來研發新疫苗。
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他通常被人們認為是「醫葯之父」。在其著作中,希波克拉底描繪了一些類似於流感的症狀。但是歷史上最早關於大流行病的記載始於1580年。當時,菲利普二世執掌著西班牙的政權。科學家認為,正是菲利普二世的軍隊將某種致命病毒轉播到歐洲其他地區。
18世紀,人類見證了三次流感大流行及兩次傳染病爆發。正如圖片所展示的一樣,醫生竭盡全力去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是,在18世紀醫生還無法認清傳染性病毒的危害,因此難以有效解決傳染病的爆發。
19世紀,城市的興起與船運業的發展令人們的活動范圍急劇擴大。1837年,德國柏林遭遇了一次極為嚴重的流感大流行,當年1月份該市的死亡率甚至超過了出生率。
同樣因為流感大流行的原因,西班牙巴塞羅那市的商業被徹底摧毀。圖片展示的是一座1890年的臨時醫院,當時俄羅斯正經歷著一場大規模流感。
1918年,人類迎來了一次危害極大的流感大流行,嚴重程度創歷史之最。在全球范圍內此次流感造成5000萬人喪命,其中西班牙有800萬人喪生。因此,此次流感大流行被命名為西班牙流感。相比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總計造成1900萬人喪命。
為了應對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美國西雅圖街頭的警察戴上了口罩。盡管造成上千萬人喪命,但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並沒有在人類文化上留下很深的印記。當時,人們將目光都聚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上,很少有文學作品對流感大流行進行描述。
2004年,《自然》雜志報道有科學家重新培育出引發1918年大流感的病毒。科學家們對這種病毒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以此來探究為何這種疾病的傳播速度會如此之快,同時利用這種病毒來研發新疫苗。
流感的現狀:伴隨著時代的前進,科學家們逐漸對傳染性病毒有了更深的認識。但是,仍有一些對抗病毒的措施是徒勞無功的。
流感的將來:科學家掌握了隔離病毒以及培育病毒的技術,距離研發出疫苗的時刻也越來越近。
(4)流感世界歷史擴展閱讀: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
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所引起的並發症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
該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范圍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種。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嬰幼兒、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並發肺炎等嚴重並發症而導致死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流感
⑤ 歷史上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有幾次
很多啊,各種類型(包括禽流感啊豬流感啊很多種)的流感有據可查的在世界范圍流行的很多,不過有據可查危害最厲害的應該要屬1918~1919西班牙流感了
⑥ 哪裡有歷史流感的數據啊
早在2400年前,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描述了人類流感的症狀。之後歷史上有許多關於流感流行的記錄,但是這些記錄並不都十分確切,因為流感病毒表現的症狀同其他一些流行疾病,例如白喉、肺炎、傷寒、登革熱以及斑疹傷寒征等疾病的症狀非常相似。最早有依據的流感流行發生在1580年,疫情在俄羅斯開始發生,接下來經非洲傳播到歐洲,最終美洲也未能倖免。這次疫情非常嚴重,幾乎在6周之內橫掃了整個歐洲,羅馬報道大約有8000人死於該次疫情,西班牙的一些城市幾乎遭到滅頂之災。在17~18世紀,流感病毒的流行一波接一波,特別是在1830~1833年間,疫情的流行比較嚴重。但上述疫情都沒有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劇烈。
1918年,疫情最開始在春天以非常溫和的形式出現,感染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由於病毒出現的症狀非常輕,甚至有科學家在《柳葉刀》雜志發表文章提出疫情並不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戲劇性的是,在文章刊登的幾周之後,第二輪疫情襲來,這次,病毒摘掉了它溫柔的面紗,露出致命本色,並且在1919年出現了第三波致命的疫情,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疫情,疫情在全球范圍流行,包括北極以及遙遠的太平洋島國。據估計全球大約有2.5%~5%的人(5000萬~1億)死於這場疫情。
1957年亞洲流感亞洲流感是一種最初於1957年在中國爆發的流行性感冒,該病隨後在同年傳遍全世界(包括美國)。病毒一直持續到1958年。
亞洲流感是A型流感的H2N2病毒(H2N2的H與N是代表病毒中的血凝素與神經氨酸酶蛋白質),流感疫苗在1957年被研發出以對抗病毒爆發。據信全球共有至少100萬人死於該病毒;美國相對死亡較少,只有大約72000人死亡。
亞洲流感病毒稍後進行了抗原轉變進化為H3N2,即所謂的香港流感,其在1968年至1969年導致了死亡較少的流感爆發。
1968年出現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150萬~200萬人死亡。
以及1977年發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羅斯流感」。
2009,甲型流感
⑦ 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大流感是
1918年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大流感所造成的災難是流感流行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計全世界患病人數在7億以上,發病率約20%~40%,死亡人數達4000-5000多萬。
⑧ 關於世界歷史上幾次大流感的問題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其名字的由來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百萬人感染了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於在西班牙則稱此為法國型流行性感冒。
歷史
流感期間 Camp Funston 的緊急軍事醫院。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第一波有記錄的流感發生於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Camp Funston, Kansas),但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然而在當時的說法則指出,這波流感是源於中國南部,由1917年中國支援歐戰的勞工所傳播,但並無相關證據。4月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也傳出流感,3月中國、5月西班牙、6月英國,也相繼發生病情,但都不嚴重。
西雅圖的電車服務員拒絕沒有口罩的乘客搭乘。1918年8月剛離開西非國家獅子山的英國船上發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該船抵達英國之前,75%的船員被感染,7%的船員死亡,另外多艘船隻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另一說第二波的源頭是當時蘇聯的阿什哈巴德(1918年8月初波斯的麥什德(Meshed)便發生了高死亡率的流感,據說是由阿什哈巴德所傳出,但因俄國內戰而無法確認[1])。8月27日,流感傳入美國,並在波士頓的碼頭工人間傳播,而法國的布萊斯特(Brest)也在幾乎同一時間爆發了流感;9月開始在歐洲和美國普遍傳播,並在數星期內傳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過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歲的青壯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別高,其症狀除了高燒、頭痛之外,還有臉色發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發並發症而導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許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場所,電影院、舞廳、運動場所等都被關閉長達超過一年。同年10月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20萬美國人在這個月死去,1918年美國的平均壽命因此比平常減少了12年。
戴口罩的西雅圖警察,1918年12月第三波流感在大約1919年冬季開始在許多地方出現,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漸神秘地消失。在澳大利亞,流感延續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於在夏威夷,則是延續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台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順著縱貫鐵路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阿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2]。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人;先在城鎮發生,再往鄉村擴散。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原住民則為3.5%[2]。
麻薩諸塞州的 Emery Hill,放屍體的帳篷,1919年5月29日西班牙流感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至於在青壯年死亡率較高,有兩種假說:一是老年人口已經經歷過流感,因此已有抗體,所以對流感比較有抵抗力。二是青壯年免疫系統較好,在消滅外來病毒的過程中,其所產生的發燒、發炎現象也較嚴重;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可能會導致細胞激素風暴 (Cytokine storm),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受損;如果發生在肺部,則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而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18個月內便完全神袐消失,而其病株從來都沒有被真正的辨認。
[編輯] 最近研究
重建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在當時,人們還不清楚流行性感冒是由什麼病原體造成。直到1933年,英國科學家 Wilson Smith 、 Christopher Andrewes 及 Patrick Laidlaw 才分離出第一個人類流感病毒,並命名為H1N1,從此人們才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由於人們是到後來才知道致病原因,以及當時絕大多數的死者遺體為防傳染都已經焚毀,加上重新合成病毒的危險性,此後數十年,人們對於該流感病毒所知一直很有限。
在1997年,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陶貝格爾(J. Taubenberger)在《科學》周刊上發表了他與同事利用遺傳學技術得出的研究成果,認為1918年的流感病毒與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種與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關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國家[來源請求]的豬體內發現這種病毒。
1998年2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AFIP)轄下所屬的分子病理部門在阿拉斯加的 Brevig Mission附近發現了一具被完整冰封近80年的愛斯基摩女子的屍體。Brevig Mission 在1918年11月由於流感失去了85%的人口。4件樣本的其中之一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質。這個樣本給予科學家第一手資料來研究這個病毒。
據2001年10月英國媒體報道,英國科學家正力圖根據10名死於1918年大流感的倫敦人的遺體,找到引起這場流感的病毒樣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組特徵,研究它為什麼具有這么強的殺傷力和傳染性。
2002年10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與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合作,開始嘗試重建病毒。在一個實驗中,他們成功製造了一個有兩個1918病毒基因的病毒。而這個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比較起來,對老鼠較致命。
2004年2月6日,《科學》雜志報道了兩支隊伍,英國國家醫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和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重建了1918流感的紅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 糖蛋白),並從中了解該蛋白分子如何改變形狀來允許其從鳥類移到人類身上。
2005年10月5日,研究人員宣布1918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經被重組。2005年在亞洲發生的H5N1病毒與1918病毒有些地方類似,但是目前很難變成人傳人。
[編輯] 死亡人數
目前的死亡人數尚無定論,最保守估計是2000餘萬人。由於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爭剛結束時期,因此大部份的國家都沒有詳細的統計資料。
國家及地區 時間 死亡人數 死亡率
(每10萬人) 備注
北美洲
美國 1918年10月–1919年7月 548,452 527 [3]
加拿大 1918年10月–1919年7月 約43,500 約500
墨西哥 1918年10月–1919年7月 約300,000 約2,300
瓜地馬拉 1918年 43,733 約2,200 [4]
其他北美國家 – 約140,000 約1,000
南美洲
阿根廷 流行期間 約10,200 約120
烏拉圭 流行期間 約2,050 約140
巴西 流行期間 約180,000 約600
智利 流行期間 約35,000 約1,100
其他南美國家 流行期間 約100,000 約500
歐洲
英格蘭和威爾士 1918年6月23日–1919年5月10日 198,000 640 [5]
愛爾蘭 1918年–1919年4月 18,367 404 [6]
蘇格蘭 1918年7月–1919年4月 16,917 416 [7]
丹麥
冰島 1918年7月–1919年4月 約12,374 約350
瑞典 1918年7月–1919年4月 約24,780 約420
瑞士 1918年7月–1919年4月 23,277 600
德國 1918年 約225,330 約370
奧地利 1918年7月1日–1919年7月1日 20,458 300
法國 1918年5月–1919年4月 約166,000 424
西班牙 1918年5月–1919年5月 約170,000 約830
義大利 1918年 約375,000 約1,060
俄羅斯 1918年–1919年 約450,000 約500
其他歐洲國家 – 約462,800 約400
亞洲
日本 1918年8月–1919年7月 257,363 425 [8]
日治台灣 (日本) 1918年末–1920年2月 44,700 約1,200 [9]
英屬印度 (英國) 1918年–1919年 約12,500,000 約4,000
海峽殖民地 (英國) 流行期間 約3,500 420 [10]
其他亞洲國家 1918年–1919年 約3,000,000 約600
大洋洲
澳大利亞 1918年9月–1919年9月 13,320 266
紐西蘭 1918年 (歐洲人)5,550
(毛利人)1,130 500
2,260
夏威夷 (美國) 1918年–1919年 1,559 600 [11]
菲律賓 (美國) 1918年11、12月 936,686 890
荷屬東印度 (荷蘭) 流行期間 約800,000 約1,600
南太平洋群島 – 約50,000 –
非洲
南非 1918年8–11月 139,471 2,280 [12]
馬達加斯加 (法國) 流行期間 113,957 3,500 [13]
其他非洲國家 1918年 約1,100,000 約1,000
--------------------------------------------------------------------------------
紐約、倫敦、巴黎和柏林在1918年6月至1919年3月的死亡率。單位:每千人。洲 死亡人數[14]
北美洲 107.6萬
南美洲 32.7萬
歐洲 216.3萬
亞洲 1575.7萬
大洋洲 96.5萬
非洲 135.3萬
全世界 2164.2萬
資料來源:Epidemic Influenza- A survey, p.228 &229, Edwin O. Jordan, 1927
[編輯] 參見
瘟疫
傳染病
禽流感
感冒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
2009年豬流感爆發
[編輯] 參考書目
Niall Johnson: Britain and the 1918-19 Influenza Pandemic: A Dark Epilogue.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2006. ISBN 0-415-365600
Jordan, E.O., 1927. Epidemic influenza: a survey. Chicago: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