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內外企業並購的演變及特點
一、美國並購歷史回顧
美國的並購歷史是西方並購歷史的集中反映和代表。從1898年起 ,美國企業已經掀起了五次並購浪潮。
1.第一次並購浪潮
這次並購浪潮發生在1898年到1903年之間。它以橫向並購為特徵,使資本主義迅速從自由競爭向壟斷過渡,形成了一大批壟斷企業。這五年期間,美國的工業結構發生了重要的變化,100家最大的公司規模增長了400%,並控制了全國工業資本的40%。這次浪潮終止的原因有二:第一,美國在1903年出現經濟衰退,股市低迷,股價大跌,並購資金來源不足;第二,以《謝爾曼法》的制定為標志,美國國內掀起了反壟斷運動的高潮,政府開始抑制導致壟斷的並購行為。
2.第二次並購浪潮
這次並購浪潮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以1929年為高潮。第二次並購浪潮的最大特點是相當規模的縱向並購的出現。雖然橫向並購仍為主流,但是縱向並購風行一時。這次並購主要發生在汽車製造業、石油工業、冶金工業及食品加工業,它加強了第一次並購浪潮的集中,也加強了企業之間的競爭程度。1929年爆發的美國經濟危機導致該次並購浪潮的終結。
3.第三次並購浪潮
這次並購浪潮發生在「二戰」以後的整個20世紀50至60年代。它以混合並購為最大的特點。通過這次跨部門和跨行業的混合並購 ,美國出現了一批多元化經營的大型企業。這次並購浪潮終結於70年代的石油危機。
4.第四次並購浪潮
這次並購浪潮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持續到80年代末,以1985年為高潮。它有以下幾個特點:(1)高風險、高收益的「垃圾債券」這種新型的融資工具的出現,為杠桿收購(LBO)與經營者收購(MBO)創造了條件。杠桿收購(LBO)與經營者收購(MBO)的結合創造出一批全新的「積極投資者」。他們集投資者(委託人)和經營者(代理人)於一身,有更大的動力去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從而降低了企業的代理人成本;(2)分解式交易(Divestiture Transaction)為許多綜合型大公司採用。通過分解式交易,母公司將其子公司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體分離出去,或者把它出售給別的企業。據估計,此類交易占總交易量的1/3左右。通過這類交易,企業經營者甩掉了包袱,把主要精力放在最有效率的業務上,由此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率;(3)敵意收購的比例較高。
美國從1990年起開始陷入經濟衰退,轟轟烈烈的第四次並購浪潮也進入暫時的低潮。
5.第五次並購浪潮
這次並購浪潮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持續至今,以2000年至2001年高新技術領域的並購為高潮。它有如下特點:(1)跨國並購風起雲涌。比如美國得克薩斯公用事業收購英國能源集團,美國環球影城公司收購荷蘭的波利格來姆公司,德國的戴姆勒收購了美國的克萊斯勒,英國石油收購美國阿莫科石油;(2)強強聯手引人注目。如:美國花旗銀行和美國保險巨子旅行者集團的合並金額高達725億美元,成為全球業務范圍涵蓋最廣的國際金融集團;艾克森以近7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的美孚公司,締造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國在線公司和時代華納公司組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交易案金額高達 1400 多億美元,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網路傳媒集團;(3)大多數企業逐漸放棄了杠桿收購,財務性收購讓位於戰略性收購,企業開始更多地從自身發展的戰略角度來考慮並購問題。
二、我國並購歷史回顧
並購在我國是改革開放之後才出現的事物,從1984年至今短短20多年的時間,並購逐漸為人們所熟悉和接受。我國的並購歷史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探索階段(1984—1987)
1984年7月,保定紡織機械廠和保定市鍋爐廠以承擔全部債務的形式分別兼並了保定市針織器材廠和保定市鼓風機廠,拉開了中國企業並購重組的序幕。隨後,並購開始在中國的各大城市展開。這一時期的並購有以下特點:(1)並購數量少,規模小,都在同一地區、同一行業進行;(2)政府以所有者身份主導並購,其目的是為了消滅虧損,減少財政包袱;(3)並購方式主要是承擔債務和出資購買。
2.第一次並購浪潮(1987—1989)
1987年以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勵企業並購重組的政策,促成了第一次並購高潮。據有關部門統計,80年代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13個計劃單列市共有6226個企業兼並了6966個企業,共轉移資產82.25億元,減少虧損企業4095戶,減少虧損金額5.22億元。這段時間企業並購的特點如下:(1)出現了跨地區、跨行業並購;(2)出現了控股等新的並購方式;(3)並購動因由單純消滅虧損向提高企業經營活力、優化經濟結構發展;(4)局部產權交易市場開始出現。
3.第二次並購浪潮(1992—2001)
1992年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促進了我國企業並購重組的進程。隨著產權交易市場和股票市場的發育,上市公司出現,外資並購國企和中國企業的跨國並購不斷涌現。這段時間的企業並購特點如下:(1) 企業並購的規模進一步擴大;(2)產權交易市場普遍興起,在企業並購重組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上市公司股權收購成為企業並購的重要方式;(4)以資本為紐帶的混合式並購有所發展,涌現了一批優秀的企業集團;(5)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紛紛參與並購,並購的主體不再局限於國有企業。
4.第三次並購浪潮(2002至今)
2002年中國正式加入WTO,既反映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又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接軌。中國政府先後制定了一系列並購法規,如《指導外商投資方向規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信息披露管理辦法》、《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等。這些法規的制定必將引發新一輪的並購高潮的涌現。
B. 中國史上被外國收購的民族品牌有哪些
中國史上被外國收購的民族品牌有小護士,哈爾濱啤酒,大寶,蘇泊爾,中華牙膏等。
1、小護士
原為國內著名化妝品牌,原為深圳麗斯達日化公司的品牌產品,2003年12月11日,全球最大的化妝品集團歐萊雅在巴黎和北京同時宣布:歐萊雅集團已正式簽訂了收購中國護膚品牌小護士的協議。
對於具體成交額,雙方都諱莫如深,且作為收購條件之一,小護士品牌的擁有者李志達今後將退出化妝品行業。
C. 銀行業並購有多久的歷史了
銀行都產生幾百年了,並購肯定也有幾百年歷史,所謂並購潮只是近代走向壟斷的產物版,不代表之前權就沒有並購。銀行也是企業,早期銀行是私人企業,又不是央行不能倒,關停並轉是很正常的事情。
舉個1949年之前的歷史吧,米特蘭銀行的。
1851年和1862年,米特蘭收購Stourbridge Old Bank及比特里的Nichols, Baker and
Crane,藉以創建分行網。被收購的兩間銀行是米德蘭平原西部的銀行業先驅,其歷史可分別追溯至1762年和1777年。
D.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國家合並
這難說,吐蕃和碩特汗國算一個?大理南詔算一個?准格爾西域西遼算一個?不如以清朝標准來,漢地、滿洲、蒙古、藏地、回部
E. 中石化的並購歷史 哪些年都並購過哪些企業
(聚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
中石油購澳大利亞天然氣公司
兗州煤業購澳大利亞版礦業公司
吉利收購權沃爾沃
華能10億美元競購印尼煤企51%股權
中海油中石化13億美元購安哥拉油田
中國有色購英恰拉特黃金19.9%股權9月1日
中石油收購大阪煉廠49%股權9月1日
中資強勢進場競購歐寶保時捷9月1日
中投15億美元收購加礦業公司股份9月1日
中石油聯合BP中標伊油田9月1日
中服擬購皮爾-卡丹中國區商標權
四川騰中收購悍馬9月1日
中石油完成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股份9月1日
五礦13.86億美元購OZ礦業9月1日
F. 美國歷史上6次並購浪潮對中國有何意義和借鑒
都伴隨著大規模的並購浪潮。
而反觀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並購活動多表現為政策驅動、 制度驅動,而不是技術驅動、產業驅動。這是轉型經濟體在特 定階段的特殊現象,並不能代表並購市場的未來發展潮流。
第三,金融創新是重要的外部推動力量。大規模並購交易 的實現,依賴於可行的支付工具,包括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及 債券、衍生品等。在第四次並購浪潮中,「垃圾債券」、「杠桿 收購」等金融創新,使得「以小搏大」成為可能,並購形式 更加多樣化。
而反觀中國,目前資本市場上的並購支付工具有限,並購 融資渠道狹窄,限制了並購市場的繁榮。
第四,投資銀行在並購浪潮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第 一次並購浪潮中,摩根、希爾等投資銀行家的策劃,推動了鋼 鐵、鐵路等行業整合。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高盛集團等 獨立投行的崛起,投資銀行廣泛參與並購交易,到第五次並購 浪潮時,各大投行從並購業務中都獲得了不菲的傭金,有的甚 至超過了其他投行業務收入。
而反觀中國,並購財務顧問業務目前更多體現為通道業 務、牌照業務,投資銀行能夠發揮創造性的空間有限。 從19世紀末至今,美國經歷了 6次比較大的並購浪潮。
第一次浪潮發生於1893年美國第一次經濟危機之後,高 峰期為1898—1903年,結束於1904年。這輪並購浪潮的主要
特徵是橫向並購,目的是擴大企業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實 現規模效益,抵禦經濟危機的風險。通過並購導致的企業形式 首推託拉斯,其最直接的結果是企業數量的急劇減少和單個企 業規模的迅速膨脹,同時產生了一大批壟斷性的企業集團。
第二次浪潮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與第一次浪潮相比, 此時橫向並購雖然仍占較大比重,但同時出現了相當規模的縱 向並購,寡頭及規模經濟仍是此次並購的重要動機。一個副產 品是,並購後公司的形式雖然仍以控股為主,但並購所導致的 產權結構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即並購並未導致企業產權的絕 對集中,相反,各股東的持股率越來越低。這次並購浪潮,奠 定了美國工業結構的基礎,更重要的是確立了現代企業管理的 基本模式,即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最後分離。1929年爆發 的美國經濟危機導致該次並購浪潮的終結。
第三次浪潮始於20世紀50年代,在60年代後期達到高 潮。此次並購浪潮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混合並購超過橫向並 購居於主體地位,二是跨國並購異軍突起。由於全球經濟一體 化的萌芽,大企業經營的空間分布開始出現多樣化發展的趨 勢,但同時也給專業化的中小企業發展留下一定空間。至70 年代初,美國企業的總數比50年代初增長了 80%以上。本次 浪潮因石油危機而平息下來。
第四次浪潮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1985年進入高峰期。 此次並購浪潮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從並購規模上看,各年 並購交易的支付總額大幅提高,大型並購的數量大幅增加;其 二,由於杠桿收購策略的運用和垃圾債券融資手段的出現,出 現了「小魚吃大魚」的案例。此外,跨國並購初露端倪。
第五次浪潮於20世紀90年代初緊接著第四次浪潮迅速掀 起。這是一次國際化的浪潮,主要發生在信息產業、民航、鐵 路、軍工和金融等行業,無論是並購企業還是目標公司的規
模 都很大。這次浪潮有4個新的特點:一是在總規模上創造了歷
第一部分產業性並購I
史記錄;二是相當多的並購發生在巨型跨國公司之間,出現了 明顯的強強聯合趨向;三是金融業的並購明顯加劇;四是大多 數企業放棄了杠桿收購,改以投資銀行為主操作。此次浪潮的 顯著特點是基本以友好兼並為主,進行主動的強強聯合,顯示 出現代企業經營中的「策略聯盟」。
第六次浪潮在2003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第五次並購浪潮 結束後三年即發生;2006年,並購浪潮達到高峰;到2007年 次貸危機展開,第六次並購浪潮逐漸退去。相對於前五次並購 浪潮,尤其是剛剛過去不久的第五次並購浪潮,第六次並購浪 潮有以下顯著特點:①資源收購大量發生;②PE基金的廣泛 參與;③現金支付比例提高;④估值回歸理性。管理層盲目自 信的情緒有所調整,競爭要約等哄抬並購價格的情況有所減 少,被收購方的估值水平回歸理性。
通過分析美國
歷史
上6次並購浪潮,我們發現以下規律可 供中國借鑒:
第一,6次並購浪潮都發生在美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時 期,同時也是股市繁榮時期,「牛市」更容易激發並購活動。 如下圖所示,陰影部分代表了並購浪潮持續的年份。
國實際GDP(取對數)----道瓊斯指數(取對數) 並購浪潮與宏觀經濟、股票市場景氣程度的關系示意圖
第二,技術革命是企業並購的內生動力和催化劑。新興技 術的出現和成熟給產業格局帶來劇烈震盪,幾乎每次技術革命
G. 萬達並購歷史
大連萬達集團創立於復1988年,形成制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旅遊投資、文化產業、連鎖百貨五大產業,企業資產2200億元,年收入1051億元,年納稅163億元。已在全國開業49座萬達廣場、26家五星級酒店
大連萬達董事長王健林
、730塊電影銀幕、40家百貨店、45家量販KTV。2015年目標:資產3000億元,年收入2000億元,年納稅300億元,成為世界一流企業。[1]2012年,萬達五大主業准備集體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目前萬達剛剛開始招聘網購平台的專業人才團隊,希望未來將麾下商業地產、酒店、旅遊、電影院線和連鎖百貨五大主營板塊打包上線。與一般網購平台不同,其在線銷售的不僅是實體商品,更強調酒店、電影票等實體消費的在線預訂。[2]
2012年上半年,萬達集團銷售額達到365億,其中新開業項目2個,分別是上海寶山萬達廣場和大連萬達中心,目前為止萬達廣場開業項目總數達到50個,開業五星級酒店28家。上半年新開建項目12個,頻繁出手拿地7宗。上半年還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AMC,投資30億美元在俄羅斯開放項目……同時萬達也負面纏身,上半年萬達可謂「冰火兩重天」……[
H. 中國歷史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土地兼並的
土地兼並是春秋戰國時期土地私有出現後就開始有了。
土地兼並往往在一個朝代的後期表回現突出,它是答封建經濟發展的結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階級力量增強的表現。
封建社會中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造成土地兼並的根本原因。封建中央政權的軟弱是造成中國封建社會王朝末期土地兼並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當土地兼並嚴重時,兩種矛盾突出起來。一是農民與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國家同地主的矛盾。這些矛盾的發展將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封建政府採取抑制兼並的措施,使兼並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二是直接導致農民戰爭的爆發。
I. 馬雲阿里巴巴歷史上投資收購過哪些公司
2005年8月,中國雅虎由阿里巴巴集團全資收購。
2006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戰略投資口碑網。
2008年5月,phpwind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前期隸屬於支付寶。2010年4月,phpwind正式進入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成為阿里雲計算戰略性重點產品。
2009年9月,阿里巴巴以5.4億投資萬網,完成與其結盟。
2009年12月,浙江百世物流科技公司由郭台銘和馬雲連手創立的,總投資額已經超過1億元。初期該公司業務范圍仍僅局限在杭州市區,主要客戶為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和富士康。
2010年3月29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入股星辰急便,注資額約3000萬元。這讓星辰急便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但馬雲並沒有對星辰急便的業務和管理投入太多精力,投資物流行業對馬雲更像是一種戰略嘗試。
2010年6月25日,據國外媒體報道,阿里巴巴周四稱,該公司已經收購了美國電子商務SaaS(軟體即服務)提供商Vendio Services,這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在美國市場上進行收購活動。
2010年8月12日阿里巴巴近日向易圖通公司注資3500萬美金,一舉成為易圖通最大的股東。
2010年8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已和專門服務eBay商家的第三方工具開發商Auctiva達成收購協議。這是近兩個月阿里巴巴在美國市場的第二宗收購。
2010年10月,阿里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雲峰基金作為財務投資者聯手投資搜狗。投資1500萬美元。2012年7月2日,搜狐公布以2580萬美元回購此前阿里巴巴所持有搜狗10.88%股份。
2010年11月16日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收購深圳市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
2011年5月4日比特網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正式確認:集團於近日完成了對流量統計技術提供商CNZZ的收購。
2011年7月,美團網B輪融資5000萬美元,阿里巴巴領投。
2012年11月,阿里巴巴戰略投資丁丁網布局O2O。
2013年4月,阿里默認收購蝦米網,合推新產品。
2013年4月29日,新浪宣布阿里巴巴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
201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2.94億美元投資高德,阿里持有高德約28%股份。
2013年7月16日:阿里巴巴入股中國旅遊網站窮游網。
2013年9月25日:阿里巴巴收購中國雲存儲網站酷盤(Kanbox),收購金額未披露。
2014年2月10日:阿里巴巴提出以11.3億美元收購該公司尚未擁有的在線地圖公司高德(AutoNavi)的剩餘股權。阿里巴巴已於2013年5月以2.94億美元收購了高德28%股權。
2014年3月12日:阿里巴巴同意以8.04億美元收購影視製作公司文化中國傳播集團(ChinaVision Media Group) 60%股權。
2014年3月20日:阿里巴巴向視頻通話初創企業TangoMe Inc.投資2.15億美元。
2014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向中國百貨商店運營商銀泰商業集團(Intime Retail Group)投資6.92億美元。
2014年4月3日,馬雲擁有的一家公司同意以5.32億美元收購金融軟體開發商恆生電子(Hundsun Technologies) 20.6%股權。
2014年4月8日,阿里巴巴創始人擁有的投資公司同意以10.5億美元收購數字電視公司華數傳媒20%股權。
2014年9月,曠視科技獲螞蟻金服戰略融資;
2016年1月,阿里成為中天微第一大股東;
2016年年中,思必馳獲阿里巴巴領投的C輪2億元人民幣投資;
2016年年末,思必馳又進行了新一輪D輪融資,此次融資並沒有對外透露投資方。
2016年11月,阿里與騰訊對Barefoot Networks進行了C輪2300萬美元的領投;
2017年1月,螞蟻金服、聯發科等對深鑒科技A+輪融資4000萬美元;
2017年8月,寒武紀獲阿里等1億美金A輪投資;
2017年10月,曠視科技獲阿里4.6億美元投資;
2017年11月,商湯科技獲阿里15億人民幣投資;
2017年11月,KneronA輪獲阿里等過千萬美元投資;
2018年4月,螞蟻金服針對商湯科技再次領投C輪6億美元融資;
2018年4月,極鏈科技獲3.49億元融資,阿里、曠視科技領投
2018年4月,阿里全資收購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
2018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資收購北京先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